>隔壁门派的小狼狗惦记我[重生]——东家书(
这倒是换作陶颂惊讶了:宋城主瞧着也开明得很,怎么......
崔淩怅然一笑:青江城素来不与仙门百家牵扯过深,前几任城主能不成婚便不成,但凡成了的,也一定是没名没姓的修士,或者凡俗人士。长瀛的身份已然太惹眼,何况没有喻前辈,他也有上古妖兽的血脉。现下仙门不再打归墟与苍海玉的主意,但保不齐日后......
崔淩默然良久:青江是行医救人的门派,师父毕竟是一城之主,他不愿意卷在苍海玉的事中。若有朝一日百门施压,我也不知道还能留长瀛多久。
陶颂顿了顿,虽然喻识没醒,他还是使了传音术:青江是不是知道苍海玉的什么秘辛,才不愿意插手?原本死而复生便十分罕见了,喻识连面容都完全变了,那处胎记却还在,这似乎有些蹊跷得很?
我上面还有几十个长老,有些秘事不会告诉我。崔淩神色凝重地摇了摇头,你先前同我讲前辈真气有异的情状,我都闻所未闻,若想更清楚些,只怕只能找师父看看了。
陶颂暂且压下这些疑惑,却又听得崔淩问道:不说我了,就前辈现下这个身份,你又怎么打算?
崔淩望向睡梦中的人:庄掌门素来看重你,若是日后能恢复先前的身份也罢了,若是不能,流景如今式微,怕是你提上一句,庄掌门都听不得。
陶颂闻言却挑了挑眉,颇有几分自信:这我能没想过么?我有法子让师父不得不答应。
崔淩狐疑:那可是你师父,不是我师父那种会心疼徒弟的,你有把握?
陶颂扬扬眉:大抵得挨顿打,你可要帮我。
说着,他又转了个话头:师父那里终归不打紧,我得先让喻识知晓我的心思。我明晚想和喻识出去,大夫答应么?
崔淩立时皱起眉头,陶颂与他再三再四地保证了百八十条,他才松了口。
夜幕微微四垂,风都凉了起来,星子一闪一闪的,喻识终于悠悠转醒。
陶颂正站在案前勾着一幅画,烛火晃眼,喻识瞧得不大清楚,只隐约看见几处青黛颜色,便问道:你在画什么?
陶颂似乎被吓了一跳,回身挡住了画:你醒了?
第42章 进城其一
喻识略有些不好意思:明明已经好多了,却还是贪睡,许是天气太热了。
他还惦记着案上的画:你在画什么?
陶颂想了下,索性笑笑让开去:你来看。
画上是几株高挺苍竹,又寥寥几笔勾出来个石头的形状,画方半成,墨迹尚未干。
喻识于琴棋书画上,最通的就是这个画。他大略瞧了两眼,便察觉陶颂画工甚好,落笔用墨皆十分熟稔。
他不由意外:想不到扶风山还肯在这些技艺上上心。
陶颂微微一笑:作画是我入扶风之前就学过的。
喻识不由暗暗打量,他于书画上还有些见识,这样的笔法,绝对不是一般人家随手教教能出来的。
喻识便有些好奇:你没入云台之前,家里是做什么的?
陶颂稍稍一思索,瞧着他问道:你知道齐州陶氏么?
喻识一惊,这样声名显赫的氏族世人怕是没有不知道的。他心下讶异,平素也没瞧出来过,陶颂居然出身在个如此鼎盛的望族。
喻识更加奇怪了些,既然家中是诗礼簪缨的清贵世家,缘何会入道修习呢?
即便前朝修道之风盛行,大多数高门大户还是视这些为歪门邪术,科举入仕依然是正途。
但喻识略想了想,也觉得其间缘由大抵不足与外人道。若是一切顺遂,陶颂应是个为官作宰,登堂入庙的苗子。陶颂入扶风,大约是因着世事无常,其间有过什么变数。
这般想罢,他便不好再开口说什么了,也忘了问陶颂为何画这么一幅画,换了其他话头扯开:你画得倒好,只是家里就没请好的先生,教你下棋?
陶颂见他并未想起来,也便作罢,闻言又笑了笑:自然是请了的,幼时学棋整日挨骂,我现在还记得。
喻识惊诧:先生这么凶?
陶颂略勾起嘴角:是我下得不好。
喻识心道,那和我下得差不多,确实是不好。
他像学堂里给陶颂出气的同窗似的,佯作气恼道:这样凶,还教不会徒弟,这先生太不顶用了,得换了他。
就算是陶氏,当初请江大家来教族中子弟,还登门了五六遍。喻识自然不知道这人换不起,陶颂也没打算说。
只是陶颂听他这话,又念起前日下棋之事,心中倒微微泛起些涟漪,略微一笑,低声道:我愿意下得不好的。
喻识捕捉到了他嘴角的一抹促狭和满足,一时怔了一下。
好在陶颂也没让他糊涂太久,便提起别的:你明天有想去的地方么?
喻识从前下山收妖,也来过几次临安,隐约记得有家饭馆:是不是有家福祥楼?
陶颂眨眨眼睛:要去吃红豆凉糕么?
喻识点点头,又笑笑补了一句:还有小吊梨汤。
不说还好,提了这些吃食,喻识便时时想着,翌日天色稍暗,便拉着陶颂遛了出来。
临安城中设有夜市,夏夜清凉,便是这个时辰,街上也人潮涌动。
楼阁上挂满了精巧花灯,花街长巷中灯火盈盈,宝鞍香车,云鬓玉颜,小商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热闹的烟火气间隐约还能听见悠悠的丝竹管弦之音。
喻识从前只和师父师兄弟们来逛过,这次与陶颂一道出来,倒玩得十分舒心。
这人见多识广,但凡问起些什么他都能解释几句,琴棋书画样样都懂,经史典籍也信手拈来,既通剑法,还生得好,品行也端正。
喻识于此时想起陶颂那个死了的心上人,也不知是什么人物,能配得上这样好的人的喜欢。
也可惜是差了点缘分的,早早就去了。
他站在原地这般一愣神,陶颂便穿过人流走出来,递给他一盏精致的鲤鱼灯:给你,我方才赢的。
这鲤鱼胖胖的,鱼鳞金红相间,两只圆滚滚的眼睛,与寻常鱼不大像,瞧着憨憨的,格外可爱。
方才猜字谜我过去玩了玩,得了这个头奖。陶颂笑笑,颇有些得意的孩子气。
喻识幼年不曾有过这些玩具,后来云台门内清净,也没有这些物什。他这百八十岁的年纪,此时拎着这小孩子的玩意儿,一时觉得颇为烫手。
他玩不惯,正要给陶颂,却见后面又急忙追出来个半大的小女孩,头顶彩绳一晃一晃:公子,公子先别走。
她将另一盏鲤鱼灯不由分说地塞在陶颂手里,一本正经地开口:公子,我哥哥说,你给的银两数目太大了,我们也找不起,你要是不肯收回银子,好歹再收下这个灯。若是还想要别的,尽管去我们摊上挑。
陶颂刚要开口,这小姑娘又瞧了瞧喻识,愣了愣神,而后真诚道:公子心善,夫郎也生得好,真是十分地登对,彩儿祝两位公子百年好合,长长久久。
说罢生怕陶颂拒绝她的灯,转头就跑了。
喻识一时满心尴尬,正要说两句圆场,却看见陶颂一脸轻松坦然,瞧着一双鲤鱼灯,格外开怀的样子。
喻识不由把话咽下来,心里又有些别扭,好端端的想着解释什么,人家根本都没当真。
时辰不早了,逛了半日也有些饿,喻识便想着早些去福祥楼,略一转身,迎面便有一只香囊砸上来。
喻识一躲,那香囊便落在了地上。他俯身去捡,却听得陶颂急忙道:别捡!
他已然捡起来了,见是个寻常的织锦绣花香囊,不由有些奇怪:怎么了?瞧着不是个法器。
陶颂却有些意外:你不知道临安这边的风俗?
喻识正要问,便见得有位婢子打扮的姑娘,掩着面走过来,似乎在偷笑。
待走近了,才轻轻咳了一声,颇为不好意思:冒犯公子了,公子还给奴家吧。
喻识递还回去后依旧不明所以,陶颂了然,暗暗笑了笑,故意凑在他耳边低声道:此地民风开放,姑娘抛绣球香囊玉佩帕子,都是有相交之意。
喻识一怔,这才明白为何不能捡,他顺着朝婢子的身后望去,果然见一位华服女子,带着轻纱帷帽,手持锦绣团扇掩面,似乎甚为局促。
那婢子瞧见陶颂附耳低语的举止,又看见一对双鱼花灯,心下更加肯定了几分,一时间更觉得难为情,又描补道:公子见谅,是我们唐突了。方才没瞧清楚另一位公子在侧,实在并非有意惊扰您二位。
她又掩唇咳了几声,送了两句好话:二位皆是一表人才,瞧着真是天造地设的相配,奴家祝二位恩爱白头,琴瑟和鸣。
说罢福了福身也转身就跑了。
喻识再次尴尬。
在长街上站了一刻钟,已尴尬两回了。
他深觉此地站不下去了,飞快地拉起陶颂前往福祥楼,然而他没想到,福祥楼那个颇见过世面的小二,才更让他坐立不安。
第43章 进城其二
越临近福祥楼,人流便越密集。
喻识与陶颂费了好大的功夫才从滚滚人潮中挤出一条道来,站到一家胭脂铺子门口,抬头瞧去,却见到对面高楼上皆站满了人。
胭脂铺子的老板娘嗑着一盘瓜子,倚着门框:两位公子瞧着是外乡人不知道吧,今儿这侯员外家里又生小孙子了,大伙儿等着看他放烟花呢。
说着又啧啧两声,开始絮叨:这侯员外家,祖上十八代单传,家大业大却子孙上艰难得不得了。前几年说是花了许多银子,请了个高人一算,硬是从胡人地界上找来个女孩子给他儿子。你别说,还真是准,嫁过来头胎就是双生子,侯员外欢喜地放了三天鞭炮,全家跟宝贝似的供着这儿媳妇。今年这都生第五胎了,又是个小孙子。
老板娘似乎格外感慨:有人啊,这命就是好。那小姑娘刚来的时候,他家还带来我这边挑过首饰,生得也不怎么好看,只是很壮实,一看就知道是苦人家的女孩儿,没过过好日子。哪成想现在整日穿金戴银,山珍海味的呢。
红尘间的烟火气,离喻识已是很遥远的一种生活了。
他默默听罢,却只有些难受:家中既贫寒,当初大约收了几两银子便把女儿给别人了。这女孩儿一人背井离乡,人生地不熟,这侯员外家也不过看中她的肚子,当年若是生不出,侯员外家怕也不会养个闲人吧。他们不会去怪罪算命的高人,却会怪罪这个女孩子。
陶颂语气也有些黯然:二人朝夕相对,同处一室,若非真心相待,便是那女孩子如今锦衣玉食荣华富贵,日子又能过得有多顺心?
他又看向老板娘:那姑娘来的时候,可有明媒正娶,凤冠红妆?
老板娘顿了顿,勾起嘴角,面容间不由有些苦涩:不过是个买来的女孩儿,哪里谈得上能明媒正娶,侯员外当初只怕这般还生不出,惹人闲话,掩人耳目都来不及。
喻识不由有些怅然,却又听得老板娘笑道:不过公子有句话说的不是了。这侯公子虽然一开始对这女孩子不大喜欢,略过了大半年,可就不一样了。也不知那女孩子用了什么法子,这侯公子对她的一片情意,怕是比真金都真。
喻识有些意外,又问道:人家二人的心意,老板娘如何得知?
他家一直用我的胭脂,我每个月都能见着。
老板娘拾起帕子,掩唇一笑,目光似乎在喻识二人身上过了一遭儿,端起历久年深的笑意:这真心喜欢一个人呐,藏是藏不住的。就算他们自个儿不知道,旁人一眼就瞧出来了。
喻识瞧着她的眼神,不知为何,方才熟悉的尴尬感又上头了。
他略微一咳,飞快道:我们赶紧去福祥楼吧,我都饿了。
说着一瞥眼,却瞧见了行人手里的青梅酒,不由一顿。
陶颂便问:怎么了?
喻识有些为难,陶颂顺着他眼神,心领神会:想喝酒吗?
喻识想起崔淩的严肃脸:现在喝不好吧。
本来就偷偷出来玩了,万一待会儿兴起喝醉了,喻识一时很有些犹豫。
陶颂勾起嘴角,索性问了出来:你是不是怕阿淩骂你?
喻识一怔,脱口道:我是前辈他不敢,我是怕他回去骂你。
陶颂甚为意外,很是愣了一下,才涌上一腔欢喜,扬眉笑了笑:那就让他唠叨去吧,我不怕。
他又笑了笑,似乎有些不怀好意:前辈酒量怎么样啊?
能喝,非常能喝。
但喻识生怕对陶颂身体不好,用词就委婉不少:勉强能喝一点。
那老板娘却于此时在一旁笑道:两位公子尽管放心,临安这青梅酒是果子酿的,一点都不烈。
她似乎又打量了二人一遭儿,笑得十分意味深长:出来玩一趟,总得尽兴吧。
喻识又开始尴尬了。
今晚不是自己有了毛病,就一定是这临安的百姓有了毛病。
好在老板娘没让他不自在太久,打了个哈欠,很是慵懒:二位公子自寻热闹去处吧,我这铺子打烊了。
陶颂瞧了一眼涌动人潮,便嘱咐道:那你在此处等我,我去买了就回来。
身后的灯火一灭,更显得这个小角落偏于街巷一隅,十分地不打眼。
亭台楼阁上挂着连绵花灯,遥遥可见精巧飞檐,人流还是向前涌动,几乎无人驻足停下,皆想寻个看烟花的好去处。
喻识待在角落里,颇为无聊,正百无聊赖地数着头顶花灯的数目,周遭却忽然靠近了几个人。
他到底是修道之人,有人开始过来,他便有所察觉,只不过以为是被挤过来的百姓,也并未多加在意。
只是这几人越靠越近,喻识不由回头,却瞧见为首是一个风流纨绔,正摇着扇子盯着他,身后还跟着几个粗短打扮的家丁。
喻识霎时明了。
只是自己也觉得有些好笑,上辈子的脸怎么也不算难看,也是个能让人留意的长相,但这种场面还真没遇见过。
恋耽美
崔淩怅然一笑:青江城素来不与仙门百家牵扯过深,前几任城主能不成婚便不成,但凡成了的,也一定是没名没姓的修士,或者凡俗人士。长瀛的身份已然太惹眼,何况没有喻前辈,他也有上古妖兽的血脉。现下仙门不再打归墟与苍海玉的主意,但保不齐日后......
崔淩默然良久:青江是行医救人的门派,师父毕竟是一城之主,他不愿意卷在苍海玉的事中。若有朝一日百门施压,我也不知道还能留长瀛多久。
陶颂顿了顿,虽然喻识没醒,他还是使了传音术:青江是不是知道苍海玉的什么秘辛,才不愿意插手?原本死而复生便十分罕见了,喻识连面容都完全变了,那处胎记却还在,这似乎有些蹊跷得很?
我上面还有几十个长老,有些秘事不会告诉我。崔淩神色凝重地摇了摇头,你先前同我讲前辈真气有异的情状,我都闻所未闻,若想更清楚些,只怕只能找师父看看了。
陶颂暂且压下这些疑惑,却又听得崔淩问道:不说我了,就前辈现下这个身份,你又怎么打算?
崔淩望向睡梦中的人:庄掌门素来看重你,若是日后能恢复先前的身份也罢了,若是不能,流景如今式微,怕是你提上一句,庄掌门都听不得。
陶颂闻言却挑了挑眉,颇有几分自信:这我能没想过么?我有法子让师父不得不答应。
崔淩狐疑:那可是你师父,不是我师父那种会心疼徒弟的,你有把握?
陶颂扬扬眉:大抵得挨顿打,你可要帮我。
说着,他又转了个话头:师父那里终归不打紧,我得先让喻识知晓我的心思。我明晚想和喻识出去,大夫答应么?
崔淩立时皱起眉头,陶颂与他再三再四地保证了百八十条,他才松了口。
夜幕微微四垂,风都凉了起来,星子一闪一闪的,喻识终于悠悠转醒。
陶颂正站在案前勾着一幅画,烛火晃眼,喻识瞧得不大清楚,只隐约看见几处青黛颜色,便问道:你在画什么?
陶颂似乎被吓了一跳,回身挡住了画:你醒了?
第42章 进城其一
喻识略有些不好意思:明明已经好多了,却还是贪睡,许是天气太热了。
他还惦记着案上的画:你在画什么?
陶颂想了下,索性笑笑让开去:你来看。
画上是几株高挺苍竹,又寥寥几笔勾出来个石头的形状,画方半成,墨迹尚未干。
喻识于琴棋书画上,最通的就是这个画。他大略瞧了两眼,便察觉陶颂画工甚好,落笔用墨皆十分熟稔。
他不由意外:想不到扶风山还肯在这些技艺上上心。
陶颂微微一笑:作画是我入扶风之前就学过的。
喻识不由暗暗打量,他于书画上还有些见识,这样的笔法,绝对不是一般人家随手教教能出来的。
喻识便有些好奇:你没入云台之前,家里是做什么的?
陶颂稍稍一思索,瞧着他问道:你知道齐州陶氏么?
喻识一惊,这样声名显赫的氏族世人怕是没有不知道的。他心下讶异,平素也没瞧出来过,陶颂居然出身在个如此鼎盛的望族。
喻识更加奇怪了些,既然家中是诗礼簪缨的清贵世家,缘何会入道修习呢?
即便前朝修道之风盛行,大多数高门大户还是视这些为歪门邪术,科举入仕依然是正途。
但喻识略想了想,也觉得其间缘由大抵不足与外人道。若是一切顺遂,陶颂应是个为官作宰,登堂入庙的苗子。陶颂入扶风,大约是因着世事无常,其间有过什么变数。
这般想罢,他便不好再开口说什么了,也忘了问陶颂为何画这么一幅画,换了其他话头扯开:你画得倒好,只是家里就没请好的先生,教你下棋?
陶颂见他并未想起来,也便作罢,闻言又笑了笑:自然是请了的,幼时学棋整日挨骂,我现在还记得。
喻识惊诧:先生这么凶?
陶颂略勾起嘴角:是我下得不好。
喻识心道,那和我下得差不多,确实是不好。
他像学堂里给陶颂出气的同窗似的,佯作气恼道:这样凶,还教不会徒弟,这先生太不顶用了,得换了他。
就算是陶氏,当初请江大家来教族中子弟,还登门了五六遍。喻识自然不知道这人换不起,陶颂也没打算说。
只是陶颂听他这话,又念起前日下棋之事,心中倒微微泛起些涟漪,略微一笑,低声道:我愿意下得不好的。
喻识捕捉到了他嘴角的一抹促狭和满足,一时怔了一下。
好在陶颂也没让他糊涂太久,便提起别的:你明天有想去的地方么?
喻识从前下山收妖,也来过几次临安,隐约记得有家饭馆:是不是有家福祥楼?
陶颂眨眨眼睛:要去吃红豆凉糕么?
喻识点点头,又笑笑补了一句:还有小吊梨汤。
不说还好,提了这些吃食,喻识便时时想着,翌日天色稍暗,便拉着陶颂遛了出来。
临安城中设有夜市,夏夜清凉,便是这个时辰,街上也人潮涌动。
楼阁上挂满了精巧花灯,花街长巷中灯火盈盈,宝鞍香车,云鬓玉颜,小商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热闹的烟火气间隐约还能听见悠悠的丝竹管弦之音。
喻识从前只和师父师兄弟们来逛过,这次与陶颂一道出来,倒玩得十分舒心。
这人见多识广,但凡问起些什么他都能解释几句,琴棋书画样样都懂,经史典籍也信手拈来,既通剑法,还生得好,品行也端正。
喻识于此时想起陶颂那个死了的心上人,也不知是什么人物,能配得上这样好的人的喜欢。
也可惜是差了点缘分的,早早就去了。
他站在原地这般一愣神,陶颂便穿过人流走出来,递给他一盏精致的鲤鱼灯:给你,我方才赢的。
这鲤鱼胖胖的,鱼鳞金红相间,两只圆滚滚的眼睛,与寻常鱼不大像,瞧着憨憨的,格外可爱。
方才猜字谜我过去玩了玩,得了这个头奖。陶颂笑笑,颇有些得意的孩子气。
喻识幼年不曾有过这些玩具,后来云台门内清净,也没有这些物什。他这百八十岁的年纪,此时拎着这小孩子的玩意儿,一时觉得颇为烫手。
他玩不惯,正要给陶颂,却见后面又急忙追出来个半大的小女孩,头顶彩绳一晃一晃:公子,公子先别走。
她将另一盏鲤鱼灯不由分说地塞在陶颂手里,一本正经地开口:公子,我哥哥说,你给的银两数目太大了,我们也找不起,你要是不肯收回银子,好歹再收下这个灯。若是还想要别的,尽管去我们摊上挑。
陶颂刚要开口,这小姑娘又瞧了瞧喻识,愣了愣神,而后真诚道:公子心善,夫郎也生得好,真是十分地登对,彩儿祝两位公子百年好合,长长久久。
说罢生怕陶颂拒绝她的灯,转头就跑了。
喻识一时满心尴尬,正要说两句圆场,却看见陶颂一脸轻松坦然,瞧着一双鲤鱼灯,格外开怀的样子。
喻识不由把话咽下来,心里又有些别扭,好端端的想着解释什么,人家根本都没当真。
时辰不早了,逛了半日也有些饿,喻识便想着早些去福祥楼,略一转身,迎面便有一只香囊砸上来。
喻识一躲,那香囊便落在了地上。他俯身去捡,却听得陶颂急忙道:别捡!
他已然捡起来了,见是个寻常的织锦绣花香囊,不由有些奇怪:怎么了?瞧着不是个法器。
陶颂却有些意外:你不知道临安这边的风俗?
喻识正要问,便见得有位婢子打扮的姑娘,掩着面走过来,似乎在偷笑。
待走近了,才轻轻咳了一声,颇为不好意思:冒犯公子了,公子还给奴家吧。
喻识递还回去后依旧不明所以,陶颂了然,暗暗笑了笑,故意凑在他耳边低声道:此地民风开放,姑娘抛绣球香囊玉佩帕子,都是有相交之意。
喻识一怔,这才明白为何不能捡,他顺着朝婢子的身后望去,果然见一位华服女子,带着轻纱帷帽,手持锦绣团扇掩面,似乎甚为局促。
那婢子瞧见陶颂附耳低语的举止,又看见一对双鱼花灯,心下更加肯定了几分,一时间更觉得难为情,又描补道:公子见谅,是我们唐突了。方才没瞧清楚另一位公子在侧,实在并非有意惊扰您二位。
她又掩唇咳了几声,送了两句好话:二位皆是一表人才,瞧着真是天造地设的相配,奴家祝二位恩爱白头,琴瑟和鸣。
说罢福了福身也转身就跑了。
喻识再次尴尬。
在长街上站了一刻钟,已尴尬两回了。
他深觉此地站不下去了,飞快地拉起陶颂前往福祥楼,然而他没想到,福祥楼那个颇见过世面的小二,才更让他坐立不安。
第43章 进城其二
越临近福祥楼,人流便越密集。
喻识与陶颂费了好大的功夫才从滚滚人潮中挤出一条道来,站到一家胭脂铺子门口,抬头瞧去,却见到对面高楼上皆站满了人。
胭脂铺子的老板娘嗑着一盘瓜子,倚着门框:两位公子瞧着是外乡人不知道吧,今儿这侯员外家里又生小孙子了,大伙儿等着看他放烟花呢。
说着又啧啧两声,开始絮叨:这侯员外家,祖上十八代单传,家大业大却子孙上艰难得不得了。前几年说是花了许多银子,请了个高人一算,硬是从胡人地界上找来个女孩子给他儿子。你别说,还真是准,嫁过来头胎就是双生子,侯员外欢喜地放了三天鞭炮,全家跟宝贝似的供着这儿媳妇。今年这都生第五胎了,又是个小孙子。
老板娘似乎格外感慨:有人啊,这命就是好。那小姑娘刚来的时候,他家还带来我这边挑过首饰,生得也不怎么好看,只是很壮实,一看就知道是苦人家的女孩儿,没过过好日子。哪成想现在整日穿金戴银,山珍海味的呢。
红尘间的烟火气,离喻识已是很遥远的一种生活了。
他默默听罢,却只有些难受:家中既贫寒,当初大约收了几两银子便把女儿给别人了。这女孩儿一人背井离乡,人生地不熟,这侯员外家也不过看中她的肚子,当年若是生不出,侯员外家怕也不会养个闲人吧。他们不会去怪罪算命的高人,却会怪罪这个女孩子。
陶颂语气也有些黯然:二人朝夕相对,同处一室,若非真心相待,便是那女孩子如今锦衣玉食荣华富贵,日子又能过得有多顺心?
他又看向老板娘:那姑娘来的时候,可有明媒正娶,凤冠红妆?
老板娘顿了顿,勾起嘴角,面容间不由有些苦涩:不过是个买来的女孩儿,哪里谈得上能明媒正娶,侯员外当初只怕这般还生不出,惹人闲话,掩人耳目都来不及。
喻识不由有些怅然,却又听得老板娘笑道:不过公子有句话说的不是了。这侯公子虽然一开始对这女孩子不大喜欢,略过了大半年,可就不一样了。也不知那女孩子用了什么法子,这侯公子对她的一片情意,怕是比真金都真。
喻识有些意外,又问道:人家二人的心意,老板娘如何得知?
他家一直用我的胭脂,我每个月都能见着。
老板娘拾起帕子,掩唇一笑,目光似乎在喻识二人身上过了一遭儿,端起历久年深的笑意:这真心喜欢一个人呐,藏是藏不住的。就算他们自个儿不知道,旁人一眼就瞧出来了。
喻识瞧着她的眼神,不知为何,方才熟悉的尴尬感又上头了。
他略微一咳,飞快道:我们赶紧去福祥楼吧,我都饿了。
说着一瞥眼,却瞧见了行人手里的青梅酒,不由一顿。
陶颂便问:怎么了?
喻识有些为难,陶颂顺着他眼神,心领神会:想喝酒吗?
喻识想起崔淩的严肃脸:现在喝不好吧。
本来就偷偷出来玩了,万一待会儿兴起喝醉了,喻识一时很有些犹豫。
陶颂勾起嘴角,索性问了出来:你是不是怕阿淩骂你?
喻识一怔,脱口道:我是前辈他不敢,我是怕他回去骂你。
陶颂甚为意外,很是愣了一下,才涌上一腔欢喜,扬眉笑了笑:那就让他唠叨去吧,我不怕。
他又笑了笑,似乎有些不怀好意:前辈酒量怎么样啊?
能喝,非常能喝。
但喻识生怕对陶颂身体不好,用词就委婉不少:勉强能喝一点。
那老板娘却于此时在一旁笑道:两位公子尽管放心,临安这青梅酒是果子酿的,一点都不烈。
她似乎又打量了二人一遭儿,笑得十分意味深长:出来玩一趟,总得尽兴吧。
喻识又开始尴尬了。
今晚不是自己有了毛病,就一定是这临安的百姓有了毛病。
好在老板娘没让他不自在太久,打了个哈欠,很是慵懒:二位公子自寻热闹去处吧,我这铺子打烊了。
陶颂瞧了一眼涌动人潮,便嘱咐道:那你在此处等我,我去买了就回来。
身后的灯火一灭,更显得这个小角落偏于街巷一隅,十分地不打眼。
亭台楼阁上挂着连绵花灯,遥遥可见精巧飞檐,人流还是向前涌动,几乎无人驻足停下,皆想寻个看烟花的好去处。
喻识待在角落里,颇为无聊,正百无聊赖地数着头顶花灯的数目,周遭却忽然靠近了几个人。
他到底是修道之人,有人开始过来,他便有所察觉,只不过以为是被挤过来的百姓,也并未多加在意。
只是这几人越靠越近,喻识不由回头,却瞧见为首是一个风流纨绔,正摇着扇子盯着他,身后还跟着几个粗短打扮的家丁。
喻识霎时明了。
只是自己也觉得有些好笑,上辈子的脸怎么也不算难看,也是个能让人留意的长相,但这种场面还真没遇见过。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