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别闹,搞基建呢!(穿越) > 别闹,搞基建呢!(穿越)
错误举报

>别闹,搞基建呢!(穿越)——手帕望明月(

    童冉以为是当地富商,原想随口打发了,才发现竟然是傅禃。
    傅公子,早。童冉回礼。
    傅禃没有同他一路,应该是略晚些才从京城出发的,这会儿却已经到了,动作倒是很快。
    童大人,我昨日下午到的小锅县。听闻您在这里推行了凿井灌田之法,我叫当地村民带我去瞧了,可真是精巧,村民们都说很是帮了大忙呢!傅禃道,两眼放光。
    你挺感兴趣?童冉道。
    是啊,不过我更想知道□□是怎么做的。还有那水泥,水泥路我走了一段,果然如京里头传说的那样平滑如镜,只可惜路已经修到了县境,我昨日来不及过去瞧瞧,也没见着这路是怎么修出来的。傅禃道。
    傅公子若是对这些感兴趣,我县里正巧缺个田畯,你便当田畯吧。童冉说,他当了县令后田畯一职一直空着,傅禃品阶合适也感兴趣,不如就让他做。
    可傅禃的脸却肉眼可见地垮了:田畯分管田地水利之事,若是做了田畯,我不就不能看水泥路了?
    傅禃已经弱冠,比他大五岁的皇帝看起来老成持重,而他还是一副孩子样,难怪自称是家里的混世魔王。童冉倒不讨厌他的直率,笑道:我往后还要开梯田、修水利,你还愁见不到新东西?
    童冉算是懂了,傅禃虽为士族子弟,对他的这些新技术都抱有这别样的好奇心,听楚钧的意思,他应该也是学过一些木工和打铁的活的,也许真能帮上忙也不一定。
    当真?傅禃垮下的脸又起涟漪,高兴了。
    当然,这田畯你做不做?童冉道。
    做做做。田畯傅禃,见过县令大人。他反应倒快,大约是怕童冉反悔,当下便作揖道。
    他们说话的时候正是一路从衙门门口进来,傅禃说这话时,桑乐和袁三正迎上来,听了他的话,桑乐一笑。
    嘿嘿。傅禃也不生气,摸摸后脑勺跟着笑,又对桑乐和袁三拱手道,两位想必是衙门里的前辈,傅禃今天刚上任,这厢先有礼了。
    桑乐和袁三笑着回了礼。
    你前辈也见了,是不是该去做事了?你五天内把小锅县的九乡一村走一遍,县衙里头有马匹,你会不会骑?童冉道。
    会,傅禃道,大人放心,五日内我必定将九乡一村农田的状况了解清楚。
    童冉点头:桑乐带他办下入职事宜。
    桑乐拱手领命,带着傅禃下去了。
    童冉又问袁三:水泥的原料还在卓阳府扣着?
    还没有消息。袁三道。
    童冉点头,往外去,打算先去工地看看。
    他抱着小老虎出县衙,一名衙役快马而来,在门口下马拱手道:禀大人,水泥原料运到工地了,高大人请您亲自去一趟。
    知道了。童冉道。
    他松了一口气。虽说他知道那原料早晚得到,但晚一天他的压力便重上一分,总还是紧张的。此时到了便好,只是这事情高卓处理也就够了,怎的一定要他亲自去?
    童冉没多犹豫,反正车也已经备好,他抱着小老虎上车,往第三村那里的工地去了。
    临近工地,童冉掀起窗帘往前看了一眼,看到几个眼生的衙役簇拥着一个身穿官服的人,他们身边有几辆车,都是范氏的。
    童冉的车停稳,高卓便带人迎了上来。
    童大人,这位是卓阳府的同知,余大人。高卓道。
    童大人,幸会。余同知道。
    下官童冉,见过余大人。童冉拱手施礼。小锅县的同知是知县手下,官居从七品,卓阳府的同知却是知府手下,官居从五品,比童冉的官阶高上许多。
    童大人多礼了。昨日,京里传来陛下手谕,命臣把这些原料给你送来,你着人检查一下是否齐全,我也可回去复命。余同知道。
    原来是这样,童冉明白过来。有陛下亲自过问,也难怪他堂堂同知要亲自押运这些东西过来。童冉让吴富强带人查验,范氏的人也在,两方都确认了东西无误,童冉的心才彻底放下。
    东西已经校验过,一切妥当,多谢余大人。大人一路辛苦,请随下官回县衙休息片刻,中午用了膳再走吧。童冉客气道。
    不了。余同知却一口拒绝,卓阳府内诸事繁杂,如今没了知府我少不得要多费心,就不留了。童大人留步。
    余同知虽是文官,说话做事却有一股武人的利落,他一拱手,带人上了自己的马车,扬长而去。
    卢知府倒台后,他是最有可能成为卓阳府知府之人,今日一见,也不像是好相与的。余同知走远后,高卓道。
    童冉笑:这倒也不一定,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吧。东西到了,咱们终于又可以开工了。
    高卓却叹一口气:东西是齐了,人却麻烦。大人,前头有一户要拆迁的人家原本谈得好好的,昨日您回来后突然反悔了,现下叫了他们许多亲戚过来同住,挤了满满一屋子人。
    哦?是哪一家,你详细说说。童冉道。高卓便详细说了起来。
    童冉的水泥路要从第三村穿过,有许多人家原本的房子会阻断道路,所以需要拆迁。拆迁的人家一共有八户,因为给的赔偿高,他们很快便都同意了。但是这户姓倪的人家不知哪里听说童冉上京里升了官,觉得自己只要那点钱亏了,便叫来住在隔壁县的一众亲戚,要多分拆迁的人头费。
    我升官了?这不还是知县么?童冉苦笑。
    高卓道:下官后来找了两个靠得住的工人去打听过,他们村里的与外界联系少,其实也不懂得如何看您升官了没,只道您是皇上宣进京的,必然拿了许多好处。而且县里都说,是您的路修得好,所以皇上才宣您进京,这些个刁民便觉得他们把土地让出来功劳也大得很,要多拿些好处才行。
    这可真是强词夺理。
    现在他们占着地方不肯让,咱们的路便修不过去。此外,其他人家虽然没说话,但都拖延着不搬,大人您若是真应下他们的要求,怕是以后其他几户也要狮子大开口了。高卓提醒。
    我当然不会应下。童冉摸摸小老虎的毛脑袋,你把县里最高最壮的衙役都叫来,我们去会会这户姓倪的人家。
    是。高卓应声,立刻去办了。
    *
    草菇乡第三村,倪家院子里人声鼎沸,二十几口人进进出出,声势浩大。
    倪家当家的是倪老汉,他老伴倪婆婆给他生了一儿一女,儿女各自成家后总共生了五个孙子辈,此刻也全在家里。
    倪婆婆早上起来便催着回娘家的女儿去晾衣服,又指使儿媳去劈柴挑水:快快快,动作快一点,你大表姑今天也要带她两个孙子过来,一会儿东西不够吃了。
    阿娘,你怎么还叫亲戚来呀,几个叔伯舅舅家里的就够闹腾的了,再下去,家里米面都要吃完了!倪家姑娘道。
    你懂什么?县里头叫咱们搬家,那补偿费都是按人头算的,大人五十两,小孩三十两呐!我叫多多的人过来,补偿费不就可以多拿了?你小孩子家家的不懂,米面能吃掉多少,银子才是真真儿的!倪婆婆道。
    咱户口上就你和阿耶还有大哥一家,县里头一查就知道了。倪家姑娘道。
    倪婆婆一点她脑袋:笨呐,他知道又如何?我们就是摆明了敲他县太爷又如何?他因着我们而修了皇帝都赞赏的路,我们要点钱怎么了?不给的话就不搬,看他那路还怎么修!
    倪家姑娘道:他要是来硬的怎么办?
    倪婆婆一伸脖子,道:那就来啊!你以为我不知道么,就算是当官的也不能乱杀人。要是真闹出人命来,我一条命能换几百两银子,那也是我们赚了。
    喂,这里是不是姓倪的?话音未落,两个佩刀的大汉出现在院门口,其中一个道。
    倪婆婆把她姑娘往身后一挡:你们是谁?
    门外的大汉道:咱们是县衙里的,把门打开,县令爷来了。
    倪婆婆一缩脖子,和她姑娘对望一眼。
    刚才那话,该不会说中了吧?
    第58章 第五十八步
    倪婆婆眼珠子一转, 指着他们道:你们等着啊, 我喊我们当家的去。
    说完,她忙往屋里跑去,不多时, 拉来一个面目黝黑的高壮男人,看起来四十多的样子。
    就是他们,说是县衙的人。倪婆婆道,县太爷好像也来了。
    倪老汉看门外一眼, 骂倪婆婆道:你缩头缩脑得什么劲儿?县里的人来了才好, 来了咱才能跟他们谈条件,开门!
    倪大郎也跟着出了来,他身后跟了几个小孩, 还有他的叔伯婶婶和舅舅舅妈们, 浩浩荡荡二十多人从低矮的屋子里鱼贯而出,好像冲垮了堤坝的洪水倾泻而来。
    亲戚们都到场了, 倪老汉的腰杆更直,指着那个比他高了一头的衙役鼻子嚷嚷道:县令爷在哪儿呢?我们来说道说道。
    幸会。
    那衙役没说话,退到一旁手握佩刀,立正站好,一个矮了许多也瘦了许多的身影走来。细看他脚下,一只黑黄斑纹的小老虎迈着小碎步跟上, 因为腿短的关系,几乎是小跑着的。
    童冉身后,十六名高大的衙役排成两队, 人人整装肃穆,手握佩刀,整齐的脚步声几乎要把倪家的小院落震蹋。
    哇!小老虎侧身挠挠童冉裤腿。
    你怎么也跟来了?童冉弯腰,小声抱怨道,把它抱了起来。
    倪家的院落用的是篱笆墙,里面的情形外头也能看个大概,童冉如此阵仗,自然引来不少人围观,有低声碎语在院外响起。
    带着老虎的,是县太爷了。
    倪家人也不少啊,你听到刚才倪老太婆说的没?要玩命呐!
    怎么可能,你看她脸色青灰,哪里是要玩命的样子。
    倪老太婆不顶事,不还有倪老汉么,他家的叔伯舅舅都在,真要跟县太爷干起来也不带怵的。要是他们能要到好处,咱也把亲戚叫来,白给的银子。
    倪老汉双手抱胸,斜睨着童冉:你就是县太爷?
    正是。童冉道。
    这头虎崽子还没断奶吧?倪老汉又瞧童冉手上的小老虎,还没断奶的娃娃就该回去找老娘,来咱们这里可是要吃苦头的。到时候再要找阿娘去哭可没这么容易了,哈哈哈哈。倪老汉一语双关,他后头的亲戚们会意,也齐齐大笑起来,丝毫没有把童冉放在眼里。
    跟在童冉身边的袁三上前一步,喝道:大胆草民!见了县太爷还不跪下?
    袁三佩刀出鞘,亮出明晃晃的一截刀光,余下衙役有样学样,唰唰几声,所有人佩刀齐出,亮出数道刀光。衙役们的刀都只出鞘半截,但刀光噌亮,晃得倪老汉眼花,他身后的两个亲戚不由将自己孩子往身后挡了挡。
    倪老汉瞥了两眼袁三的佩刀,梗着脖子道:如今是县太爷有事要求咱们,凭什么要咱们跪?
    院外的人翘起大拇指:倪老汉这一回够硬,是个真汉子。
    院里的倪老三听到,仿佛又多了几分底气。
    哼。童冉似笑非笑,我倒不知,本县有何事要求你的?
    倪婆婆道:你要修路表功,得从我们家的地上过去,可不得求我们把地方腾出来?咱们家这么多人,你说让就让?得给钱!
    童冉扫过这些人道:你倪家老两口带着小两口过,膝下还有两个孙子辈的,一共也就六口人。大人补偿五十两每人,小孩补偿三十两每人,一共是二百六十两银子,你们搬走便能拿到钱。
    谁说的,你没看我们这么多人住在这里么?倪婆婆道。
    倪老汉上前一步,低头俯视比他略矮的童冉:我们倪家二十六口人皆是住在这里的,一共十八个大人,八个小孩,一共要赔偿我们一千一百四十两银子,少一文钱我们也不搬。
    对,少一文也不搬!倪婆婆道,她的儿子女儿纷纷应和,后头的叔伯舅舅们也呼应起来,小孩子们跟着又跳又叫,一家二十多口人的声势好不壮大。
    对对,该赔偿的得赔了这是县太爷自己定下的规矩,可不能坏!院外也有人帮腔,大家都盼着童冉让步,这下他们也能有样学样,好叫来亲戚坑县太爷一笔了。
    安静,县太爷在此,不得喧哗!袁三喝道,他这句是运了正气说的,声音洪亮,一下便把那三四十人的喧闹盖了过去。院子里陡然安静许多。
    童冉抬眸瞧了倪老汉一眼,突然笑了。
    倪老汉戒备地瞪着他,提起一口气,预备一会儿无论他说什么,都要狠狠地顶回去。
    童冉却轻飘飘地道:看来我和您的看法有些不同,这件事便押后再议吧。
    倪老汉一把力气没处使,噎了片刻才道:你可别以为拖上几天我们就能改变主意!
    未来的事情,谁知道呢?童冉笑。那笑意一闪而过,他脸色沉下,调动起正气朗声道:倪氏一家,目无尊上,见县令而不跪。本县特念其家中尚有幼子,只抓倪老汉一人以敬效尤。来人,拿下!
    衙役的佩刀齐齐出鞘,刀光飒飒,倪家人不由往后一退,倪老汉被两名高大的衙役押下,倪婆婆抢上来救人,被一把推开。
    倪家众人碍着刀剑不敢上前,看童冉的眼神却似要喷出火来。
    童冉视而不见,轻抚小老虎背上的皮毛,道:倪婆婆年纪大了,一时算不清数也是有的。本县限你们三日,好生计算清楚家里共有几人。三日后,本县会再来拜访。
    话音落,不等倪家反应,童冉转身,带着十六名衙役和被扣押的倪老汉离开。
    倪婆婆腿脚一软,扑坐在地,哭喊道:当家的啊!当家的被绑走啦!我一个老婆子该怎么办哟!
    院外的人面面相觑,一股庆幸之感不由涌上心头。幸好他们没听倪老汉的一起反,否则被抓走的,说不定就是他们中的某个了。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