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士大夫重生之娶夫娶贤——螺髻山下客(
田仁说:孔阁老一派嚣张跋扈,排除异己,任庸才坏事,导致黄河数县洪水泛滥,百姓流离失所。
田洪立即反驳:董阁老一派更是贪得无厌,竟然连赈灾银两都敢伸手。
两兄弟竟然一人支持一方,就这样争论起来,最后被先生打断。
林方启早就跃跃欲试,轮到自己时立刻大声道:学生以为,为官就该为国为民。董也好,孔也好,只顾党同伐异,至黄河沿岸百姓于不顾,枉读圣贤书。
林方旭看着堂哥面色复杂,也许堂哥才是最像先祖的人。
许先生也面色复杂,心想人虽然莽撞了点,却有颇有林御史的风骨,只还是提醒到:你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就好,以后要多听多看,说话要三思。
是,谢先生提点。林方启说完也挺后悔,自己连个秀才都不是,还在这儿指责阁老,实在有点胆大妄为,忙站到一边去。
林方旭上一世为官将近十年,见得更多,想得自然更透彻,只是他并不想当着这么多人说,有些话也不能当着这么多人说,便斟酌道: 孔阁老年事愈高,有人担心内阁三位阁老忙不过来,提议补上两位。学生猜测户部尚书管子仲应该能入阁,听闻管尚书老实忠厚,谁也不得罪。不过孔、董两位阁老均在黄河决堤一事上折了手,最后却让管尚书得了赈灾的差事,连赈灾物资、银两都是大长皇哥儿亲自派兵押送,由此想来老实人似乎更得用一些。
其他人听完,伍子升和许仲康面露沉思,其他几人懵懵懂懂。许先生面上不显,心里却翻起了巨浪,自己学生小小年纪竟然透彻如斯,不过既然走了科举仕途,看得透彻终归是好事。
林方明最先答完,早就等的不耐烦,忍不住打了个哈欠。许昭回过神来,横了他一眼,说道:书架上放的是从先帝登基以来程文,你们按时间顺序看吧。自己多多揣摩,每看完一届进士的文章,自己也要写一篇交上来,县试前最好看完。
等学生都离开了,许仲康才问道:父亲,刚林师弟说管尚书会入阁是真的吗?
嗤,你信了?
不会吗?也是,林师弟小小年纪也不一定说得准。
那真是巧了,他多半说准了。许昭慵懒地靠在椅背上,不在意道,过年祭祖时,你大伯回杭州就提到此事,上个月又来信说管尚书入阁之事多半能成。
那真是太好了,管尚书与大伯是同窗许仲康高兴的手舞足蹈,兴奋道。
康儿!许昭皱着眉斥道,说话做事不可太过轻浮,沉不住气,你从你师弟的话中难道就只听到这点吗?
是孩儿不才,不知还有什么是孩儿不曾想到的。许仲康面色囧然道。
许昭见他确实不知,只有解释道:你师弟猜测圣心倒是猜的准。老实人得用,确实!圣上励精图治,更加看中实用,厌恶党争。圣上继位时,孔阁老势大,不得不扶持董阁老与其对峙。你别看现在两派势大,可圣上毕竟不是前朝炀帝,最后还不知道能得个什么下场。
以后会怎么样还不好说,可现在两派势大,没点根基,又不想搅入党争估计难以立足。许仲康正是想到这点,才会在听说管尚书能入阁后喜形于色。上一届春闱,据说会试前十名全是两派的人,结果殿试时,一个都没进一甲,嘿嘿
许昭看他东拉西扯,抓不住重点,也懒得再更他说。朝堂之上难道只有董、孔两家了,这天下到底是姓朱。只是不知道自己学生到底能走多远。
林方旭这一世能走多远还不知道,不过他二哥出了书院没跟他走多远就单独开溜了,估计又是去鸿鹄楼了。
鸿鹄楼名字取得大气得很,其实就是个茶楼。没什么特别的,唯一的特点就是,茶楼是曲大家开的,布置得很风雅。
曲大家名叫曲双双,自称是前朝腐书网之后,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擅长写些诗词,有很多像二哥这类风雅得读书人去捧场。
不过据说后来曲双双给一个满脑子仕途经济的人做了妾,为此二哥还做了首诗,表达自己对高洁的白雪自甘堕落飞入凡尘的痛惜。
林方旭懒得劝他,他们虽然是血脉兄弟,可从来都不是一路人。
在林方旭看来二哥跟自己上辈子的独子没什么区别,都是没一点责任担当,只顾自己玩乐享受的人。
不!说错了,还是有区别的。一个喜欢玩弄风雅,一个喜欢玩弄女子。一个不触犯国法,一个调戏民女,被自己打过棍子。
林方旭也不劝他,可林方勤却不能不管。打二更梆子时还不见人回来,林方勤坐在堂屋中脸色也渐渐黑如墨石。
哥夫和三木早就去睡觉了,林方旭不放心,在堂屋陪着大哥。快到三更时,二哥才缩手缩脚的进门,看到堂屋里的两人还吓了一跳。
林方勤看他这副样子突然觉得意兴阑珊,也许是血脉兄弟,往往太过包容,反而没有夫郎看得明白。
林方明缩着脖子站在门口,以为又会挨一顿责骂,可惜他大哥只是拍拍小弟的肩膀,吩咐他回屋睡觉,便径直走了。
林方明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少了点什么。嘿!我还真是贱皮子,难道欠骂。林方明也自言自语着回屋了。
第二日,林方旭三兄弟谁都没再提昨晚的事。林方旭和林方启一起去书院,林方明依然不会和他们一起。
今天上午先生在右边讲堂讲四书,他们便自己安排,或看书,或完成课业等。
林方旭则是开始研读洪武元年那一届举子的程文。他重活一世,脑子里虽然多了许多学识,可是自从中了进士过后,还真是十多年没再看过,写过。
县试在二月,也没剩多少时间,以免大意失手,还是赶紧多看,多写几篇文章才好。
至于艾晓雅的事,也只能静观其变了。上辈子只知道二嫂生孩子时变成了艾晓雅,可自己也不能阻止二嫂生孩子不是。
第七章
大魏国祚至今也只有二十来年。先皇是前朝镇北侯,镇守边关,膝下一哥儿一子留京为质。
蒙奴南下时,镇北侯率军抵抗。衰帝却带着大部份官员逃往陪都南京。镇北侯孤军被围,还是现在的大皇长哥儿,当时只有十五岁的朱宣率军从京城千里驰援,才得以突围。
蒙奴在北方辗转肆虐三年,镇北侯率军抵抗追击,最后蒙奴被赶回草原,北地也是满目疮痍。
先皇击退蒙奴后,怒斥衰帝昏庸,弃百姓于不顾,更是不顾天下舆论,直接发布诏书于北京城称帝,建立大魏。
洪武元年,开恩科,北方人积极响应,因南京朝廷影响,无南人参加。
洪武元年殿试,只取了进士三十五人,其中有三分之一是现在的孔党中坚力量。
洪武三年,董袭率领南方世家及部份官员绑了衰帝一家,向北京投献。
洪武年间的孔、董之争,其实也是南北之争,只是到后期越演越烈,变了性质。
当然这些现在都与林方旭无关。当他开始研究前辈们的程文时,才知道十来年不写到底会忘到什么程度。
三个月时间转眼就过,到了中秋休沐时,连林方明都写一篇文章交给先生指正,林方旭却还没动笔,好在先生没催,其他人也没说什么。
中秋时,先生要邀友人赏月,学生便放假五日,林方旭兄弟几人也回了林家村。
村子里中秋热闹的很,家家户户做月饼。林方旭母亲做的月饼可说是林家村一绝,尤其是桂花水晶月饼,每年都会做一些送给交好的几户人家。
林方旭提着桂花月饼去了大爷爷家,大伯和大爷爷在书房,大堂哥出门还没回。
林方启迎了他进门。一进门就听见盼娣的哭声。大堂哥的两个女儿小名招娣和盼娣,小儿子叫宝哥儿。
看盼娣还在小声哭,林方启干脆从林方旭提的盒子里拿了个月饼给她,哄道:你小姑姑是长辈,那头花她喜欢就让给她好了。
小姑娘接过月饼,本来不哭了,听了林方启的话又抽泣道:可那是姥姥给的,我为什么不能先挑。奶奶、母亲都叫我让给她,她比我大为什么不让着我。
说什么胡话!姑姑是长辈,你就该孝敬她,你再给我丢人现眼晚饭就别吃了。大堂嫂从厨房里出来,厉声呵斥道。
这时林方馨也从房间里怒气冲冲的出来,将手中花簪摔到盼娣怀里,语气很冲地说道:大嫂不必在那儿假模假样,我不缺你刘家的花戴。
看大堂嫂脸色变得铁青,林方旭放下月饼,赶紧开溜。林方启借口送他也跟着溜了出来,等远离了硝烟之地,两人同时松了一口气,相视讪讪而笑。
我以后一定要娶个娴静的媳妇儿,最好是个双儿,女人真是太吵了。林方启信誓旦旦道。
嗤!说得好像你能自己选一样,想娶怎样的就娶怎样的。他上一世确实娶了一位明理能干的双儿,可这并不妨碍林方旭现在挤兑他不是。
林方启在他家混到快吃晚饭时,才独自回家,至于大伯家中战火是否熄灭,就不得而知了。
晚饭过后,他家也不太平起来,原因是二哥说他明天就要去县城,二嫂哭着和他吵了起来。
得,家里也待不下去了,林方旭看大哥、哥夫一个忙着骂人,一个忙着劝架,干脆独自一人带着木木和二木到河边放花灯去。
第二天,二哥还是一早偷着走了,二嫂红着眼睛早饭都没吃。林方旭和林方启两个带着家里几个萝卜头今天下河摸鱼,明天上树捉鸟,转眼时间就过去了。
中秋过后,林方旭提起笔,以建文元年会试为题,开始动笔写重生以来的第一篇八股文。
说来因为多活了一世,接下来几届会试、殿试的题目他都研究过,甚至苏州乡试题目他也记得,不知道这算不算是科举舞弊。
可惜童生试没法作弊了,毕竟比起会试、乡试,童生试实在算不得什么,即使过了也不算士林中人。
林方旭觉得自己毕竟是中过进士的人,还怕写得太过沉博绝丽,引起先生怀疑,故意压了两分。
显然,林方旭低估了先生的承受能力,也高估了自己。垂头丧气地拿着满是红笔批示的答卷,望天自语道:哎还是别压着写了,尽全力吧。
接下来的日月,林方旭便重复着写文,被批,然后又写文,又被批的日子。批得他都要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多活了一世,其实他不知道的是,他交上来的文章先生都让抄了一份,四处散播,力图让大家都知道自己有一位惊艳才绝的学生要下场了。
许昭虽然不在官场,可名头却不小,苏州许家更不是小门小户,加上先祖林御史余荫,林方旭还未下场,却也引来许多关注。
声势已造好,就看如何发挥。当然这些林方旭还不知道,因为已经到了十一月底,快放假了,二嫂也快要生了。
书院放年假的前一天,先生又将所有下场的学生叫到了一起,吩咐道:二月初就要下场,你们过年回家不可懈怠。我猜了些试题,你们在家试着破解。文无第一,文章好坏由人说了算,所以投其所好也很重要。本县县令和金华知府都是务实的人,但偏好也不同。苏知府得中进士时年过不惑,性情谨慎中庸,李县今年刚过不惑,更加锐意进取,其中差别你们自行领会。
许昭说完,便让人都散了去,即使非常看好林方旭,也没有单独交代什么。一是觉得没什么好交代的,二是毕竟第一次下场,不想增加他的压力。
林方旭到家时,三木抱着布老虎坐在小马扎上,哥夫忙忙慌慌地收拾东西。
和上一世一模一样的场景,接下来哥夫会回头对他说:旭哥儿,刚成福叔带话说二弟妹要生了,你赶紧将二弟叫回来,我马上套车,一起回去。
林方旭听完,没有像上一世一样到鸿鹄楼扑空,直接到栖霞湖边的凉亭里找到了二哥,说明缘由将他带了回去。
到家时,哥夫刚套好驴车,见他们兄弟俩进门忙说:二弟先随我回去,小弟帮我看着三木等你大哥回来。
大哥年底铺子结算,还有几天才放假。林方旭打算像上辈子一样,明天就带着三木回去。
三木两岁多了,比二木还听话懂事,乖乖的跟着小叔回乡,也不哭闹。
林方旭叔侄两到家时,孩子、产妇都已经收拾好,二嫂的母亲也在。他一个大男人也不能进去,木木估计带着二木出去玩了,二哥竟然也不在,便抱着三木去厨房找哥夫。
怎么回来了,不是让你跟你大哥一起吗?哥夫看着他皱着眉道。
哥夫在做什么?我提前回来看看,万一有什么事需要帮忙呢。林方旭当然不能说,我回来看看二嫂换没换芯儿。
生得困难了一些,好在大人孩子都没事,是个小子,只是瘦了点。你二嫂也没事,就是可能刚从鬼门关走了一遭,连口味儿都变了。吃不惯流黄的荷包蛋,说有什么细菌,我再给她煮熟一点。我现在没空,你帮我带着三木吧。赵时悦说完,端着鸡蛋走了。
顾忌林方旭是个小子又还小,能跟他说这么多也是因为赵时悦心头有气,不然早敷衍打发他一边玩儿去了。
命之一说,总是玄妙,如果你按照看到的人生轨迹刻意规避一些你觉得不利的人或事,结果最终结局反而还不如上一世呢?
又或者你看到人生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只是你自己脑中虚幻故事呢?
该来的总要来,当一切尘埃落定时,林方旭反而内心安定得很。
有人说:未知其实能让人一往无前,已知反而让人畏首畏尾。林方旭却觉得,已知至少让你知道你先前选择的路行不通。
三木,先前选的路行不通,我们就换一条,一样一往无前。走!去找你哥哥他们玩儿去。林方旭高高兴兴地抱着三木出门。
三木对于选哪条路不感兴趣,可是对于找哥哥玩却欣然同意。挥着小胖手喊道:找多多,找多多!
第八章
话说另一时空,艾晓雅请假去看时装秀,却遇到飞机失事。
眼前一黑,刚醒来,小腹一阵坠痛,又疼晕过去,晕过去时只听耳边有人喊道:出来了,终于出来了,盆骨太窄,生孩子就是受罪!
生孩子,谁生孩子啊?
艾晓雅醒来时,脑子里多了另一个人的记忆,所以当看到古色古香的房子和身旁的小瘦猴子时并不惊慌。
真神奇啊!居然真的穿越了。
艾晓雅穿越前是山城人,家境小康,父母都是普通公务员,还有个哥哥。高考时成绩一般,读了个专科学校,学的服装设计。
恋耽美
田洪立即反驳:董阁老一派更是贪得无厌,竟然连赈灾银两都敢伸手。
两兄弟竟然一人支持一方,就这样争论起来,最后被先生打断。
林方启早就跃跃欲试,轮到自己时立刻大声道:学生以为,为官就该为国为民。董也好,孔也好,只顾党同伐异,至黄河沿岸百姓于不顾,枉读圣贤书。
林方旭看着堂哥面色复杂,也许堂哥才是最像先祖的人。
许先生也面色复杂,心想人虽然莽撞了点,却有颇有林御史的风骨,只还是提醒到:你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就好,以后要多听多看,说话要三思。
是,谢先生提点。林方启说完也挺后悔,自己连个秀才都不是,还在这儿指责阁老,实在有点胆大妄为,忙站到一边去。
林方旭上一世为官将近十年,见得更多,想得自然更透彻,只是他并不想当着这么多人说,有些话也不能当着这么多人说,便斟酌道: 孔阁老年事愈高,有人担心内阁三位阁老忙不过来,提议补上两位。学生猜测户部尚书管子仲应该能入阁,听闻管尚书老实忠厚,谁也不得罪。不过孔、董两位阁老均在黄河决堤一事上折了手,最后却让管尚书得了赈灾的差事,连赈灾物资、银两都是大长皇哥儿亲自派兵押送,由此想来老实人似乎更得用一些。
其他人听完,伍子升和许仲康面露沉思,其他几人懵懵懂懂。许先生面上不显,心里却翻起了巨浪,自己学生小小年纪竟然透彻如斯,不过既然走了科举仕途,看得透彻终归是好事。
林方明最先答完,早就等的不耐烦,忍不住打了个哈欠。许昭回过神来,横了他一眼,说道:书架上放的是从先帝登基以来程文,你们按时间顺序看吧。自己多多揣摩,每看完一届进士的文章,自己也要写一篇交上来,县试前最好看完。
等学生都离开了,许仲康才问道:父亲,刚林师弟说管尚书会入阁是真的吗?
嗤,你信了?
不会吗?也是,林师弟小小年纪也不一定说得准。
那真是巧了,他多半说准了。许昭慵懒地靠在椅背上,不在意道,过年祭祖时,你大伯回杭州就提到此事,上个月又来信说管尚书入阁之事多半能成。
那真是太好了,管尚书与大伯是同窗许仲康高兴的手舞足蹈,兴奋道。
康儿!许昭皱着眉斥道,说话做事不可太过轻浮,沉不住气,你从你师弟的话中难道就只听到这点吗?
是孩儿不才,不知还有什么是孩儿不曾想到的。许仲康面色囧然道。
许昭见他确实不知,只有解释道:你师弟猜测圣心倒是猜的准。老实人得用,确实!圣上励精图治,更加看中实用,厌恶党争。圣上继位时,孔阁老势大,不得不扶持董阁老与其对峙。你别看现在两派势大,可圣上毕竟不是前朝炀帝,最后还不知道能得个什么下场。
以后会怎么样还不好说,可现在两派势大,没点根基,又不想搅入党争估计难以立足。许仲康正是想到这点,才会在听说管尚书能入阁后喜形于色。上一届春闱,据说会试前十名全是两派的人,结果殿试时,一个都没进一甲,嘿嘿
许昭看他东拉西扯,抓不住重点,也懒得再更他说。朝堂之上难道只有董、孔两家了,这天下到底是姓朱。只是不知道自己学生到底能走多远。
林方旭这一世能走多远还不知道,不过他二哥出了书院没跟他走多远就单独开溜了,估计又是去鸿鹄楼了。
鸿鹄楼名字取得大气得很,其实就是个茶楼。没什么特别的,唯一的特点就是,茶楼是曲大家开的,布置得很风雅。
曲大家名叫曲双双,自称是前朝腐书网之后,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擅长写些诗词,有很多像二哥这类风雅得读书人去捧场。
不过据说后来曲双双给一个满脑子仕途经济的人做了妾,为此二哥还做了首诗,表达自己对高洁的白雪自甘堕落飞入凡尘的痛惜。
林方旭懒得劝他,他们虽然是血脉兄弟,可从来都不是一路人。
在林方旭看来二哥跟自己上辈子的独子没什么区别,都是没一点责任担当,只顾自己玩乐享受的人。
不!说错了,还是有区别的。一个喜欢玩弄风雅,一个喜欢玩弄女子。一个不触犯国法,一个调戏民女,被自己打过棍子。
林方旭也不劝他,可林方勤却不能不管。打二更梆子时还不见人回来,林方勤坐在堂屋中脸色也渐渐黑如墨石。
哥夫和三木早就去睡觉了,林方旭不放心,在堂屋陪着大哥。快到三更时,二哥才缩手缩脚的进门,看到堂屋里的两人还吓了一跳。
林方勤看他这副样子突然觉得意兴阑珊,也许是血脉兄弟,往往太过包容,反而没有夫郎看得明白。
林方明缩着脖子站在门口,以为又会挨一顿责骂,可惜他大哥只是拍拍小弟的肩膀,吩咐他回屋睡觉,便径直走了。
林方明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少了点什么。嘿!我还真是贱皮子,难道欠骂。林方明也自言自语着回屋了。
第二日,林方旭三兄弟谁都没再提昨晚的事。林方旭和林方启一起去书院,林方明依然不会和他们一起。
今天上午先生在右边讲堂讲四书,他们便自己安排,或看书,或完成课业等。
林方旭则是开始研读洪武元年那一届举子的程文。他重活一世,脑子里虽然多了许多学识,可是自从中了进士过后,还真是十多年没再看过,写过。
县试在二月,也没剩多少时间,以免大意失手,还是赶紧多看,多写几篇文章才好。
至于艾晓雅的事,也只能静观其变了。上辈子只知道二嫂生孩子时变成了艾晓雅,可自己也不能阻止二嫂生孩子不是。
第七章
大魏国祚至今也只有二十来年。先皇是前朝镇北侯,镇守边关,膝下一哥儿一子留京为质。
蒙奴南下时,镇北侯率军抵抗。衰帝却带着大部份官员逃往陪都南京。镇北侯孤军被围,还是现在的大皇长哥儿,当时只有十五岁的朱宣率军从京城千里驰援,才得以突围。
蒙奴在北方辗转肆虐三年,镇北侯率军抵抗追击,最后蒙奴被赶回草原,北地也是满目疮痍。
先皇击退蒙奴后,怒斥衰帝昏庸,弃百姓于不顾,更是不顾天下舆论,直接发布诏书于北京城称帝,建立大魏。
洪武元年,开恩科,北方人积极响应,因南京朝廷影响,无南人参加。
洪武元年殿试,只取了进士三十五人,其中有三分之一是现在的孔党中坚力量。
洪武三年,董袭率领南方世家及部份官员绑了衰帝一家,向北京投献。
洪武年间的孔、董之争,其实也是南北之争,只是到后期越演越烈,变了性质。
当然这些现在都与林方旭无关。当他开始研究前辈们的程文时,才知道十来年不写到底会忘到什么程度。
三个月时间转眼就过,到了中秋休沐时,连林方明都写一篇文章交给先生指正,林方旭却还没动笔,好在先生没催,其他人也没说什么。
中秋时,先生要邀友人赏月,学生便放假五日,林方旭兄弟几人也回了林家村。
村子里中秋热闹的很,家家户户做月饼。林方旭母亲做的月饼可说是林家村一绝,尤其是桂花水晶月饼,每年都会做一些送给交好的几户人家。
林方旭提着桂花月饼去了大爷爷家,大伯和大爷爷在书房,大堂哥出门还没回。
林方启迎了他进门。一进门就听见盼娣的哭声。大堂哥的两个女儿小名招娣和盼娣,小儿子叫宝哥儿。
看盼娣还在小声哭,林方启干脆从林方旭提的盒子里拿了个月饼给她,哄道:你小姑姑是长辈,那头花她喜欢就让给她好了。
小姑娘接过月饼,本来不哭了,听了林方启的话又抽泣道:可那是姥姥给的,我为什么不能先挑。奶奶、母亲都叫我让给她,她比我大为什么不让着我。
说什么胡话!姑姑是长辈,你就该孝敬她,你再给我丢人现眼晚饭就别吃了。大堂嫂从厨房里出来,厉声呵斥道。
这时林方馨也从房间里怒气冲冲的出来,将手中花簪摔到盼娣怀里,语气很冲地说道:大嫂不必在那儿假模假样,我不缺你刘家的花戴。
看大堂嫂脸色变得铁青,林方旭放下月饼,赶紧开溜。林方启借口送他也跟着溜了出来,等远离了硝烟之地,两人同时松了一口气,相视讪讪而笑。
我以后一定要娶个娴静的媳妇儿,最好是个双儿,女人真是太吵了。林方启信誓旦旦道。
嗤!说得好像你能自己选一样,想娶怎样的就娶怎样的。他上一世确实娶了一位明理能干的双儿,可这并不妨碍林方旭现在挤兑他不是。
林方启在他家混到快吃晚饭时,才独自回家,至于大伯家中战火是否熄灭,就不得而知了。
晚饭过后,他家也不太平起来,原因是二哥说他明天就要去县城,二嫂哭着和他吵了起来。
得,家里也待不下去了,林方旭看大哥、哥夫一个忙着骂人,一个忙着劝架,干脆独自一人带着木木和二木到河边放花灯去。
第二天,二哥还是一早偷着走了,二嫂红着眼睛早饭都没吃。林方旭和林方启两个带着家里几个萝卜头今天下河摸鱼,明天上树捉鸟,转眼时间就过去了。
中秋过后,林方旭提起笔,以建文元年会试为题,开始动笔写重生以来的第一篇八股文。
说来因为多活了一世,接下来几届会试、殿试的题目他都研究过,甚至苏州乡试题目他也记得,不知道这算不算是科举舞弊。
可惜童生试没法作弊了,毕竟比起会试、乡试,童生试实在算不得什么,即使过了也不算士林中人。
林方旭觉得自己毕竟是中过进士的人,还怕写得太过沉博绝丽,引起先生怀疑,故意压了两分。
显然,林方旭低估了先生的承受能力,也高估了自己。垂头丧气地拿着满是红笔批示的答卷,望天自语道:哎还是别压着写了,尽全力吧。
接下来的日月,林方旭便重复着写文,被批,然后又写文,又被批的日子。批得他都要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多活了一世,其实他不知道的是,他交上来的文章先生都让抄了一份,四处散播,力图让大家都知道自己有一位惊艳才绝的学生要下场了。
许昭虽然不在官场,可名头却不小,苏州许家更不是小门小户,加上先祖林御史余荫,林方旭还未下场,却也引来许多关注。
声势已造好,就看如何发挥。当然这些林方旭还不知道,因为已经到了十一月底,快放假了,二嫂也快要生了。
书院放年假的前一天,先生又将所有下场的学生叫到了一起,吩咐道:二月初就要下场,你们过年回家不可懈怠。我猜了些试题,你们在家试着破解。文无第一,文章好坏由人说了算,所以投其所好也很重要。本县县令和金华知府都是务实的人,但偏好也不同。苏知府得中进士时年过不惑,性情谨慎中庸,李县今年刚过不惑,更加锐意进取,其中差别你们自行领会。
许昭说完,便让人都散了去,即使非常看好林方旭,也没有单独交代什么。一是觉得没什么好交代的,二是毕竟第一次下场,不想增加他的压力。
林方旭到家时,三木抱着布老虎坐在小马扎上,哥夫忙忙慌慌地收拾东西。
和上一世一模一样的场景,接下来哥夫会回头对他说:旭哥儿,刚成福叔带话说二弟妹要生了,你赶紧将二弟叫回来,我马上套车,一起回去。
林方旭听完,没有像上一世一样到鸿鹄楼扑空,直接到栖霞湖边的凉亭里找到了二哥,说明缘由将他带了回去。
到家时,哥夫刚套好驴车,见他们兄弟俩进门忙说:二弟先随我回去,小弟帮我看着三木等你大哥回来。
大哥年底铺子结算,还有几天才放假。林方旭打算像上辈子一样,明天就带着三木回去。
三木两岁多了,比二木还听话懂事,乖乖的跟着小叔回乡,也不哭闹。
林方旭叔侄两到家时,孩子、产妇都已经收拾好,二嫂的母亲也在。他一个大男人也不能进去,木木估计带着二木出去玩了,二哥竟然也不在,便抱着三木去厨房找哥夫。
怎么回来了,不是让你跟你大哥一起吗?哥夫看着他皱着眉道。
哥夫在做什么?我提前回来看看,万一有什么事需要帮忙呢。林方旭当然不能说,我回来看看二嫂换没换芯儿。
生得困难了一些,好在大人孩子都没事,是个小子,只是瘦了点。你二嫂也没事,就是可能刚从鬼门关走了一遭,连口味儿都变了。吃不惯流黄的荷包蛋,说有什么细菌,我再给她煮熟一点。我现在没空,你帮我带着三木吧。赵时悦说完,端着鸡蛋走了。
顾忌林方旭是个小子又还小,能跟他说这么多也是因为赵时悦心头有气,不然早敷衍打发他一边玩儿去了。
命之一说,总是玄妙,如果你按照看到的人生轨迹刻意规避一些你觉得不利的人或事,结果最终结局反而还不如上一世呢?
又或者你看到人生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只是你自己脑中虚幻故事呢?
该来的总要来,当一切尘埃落定时,林方旭反而内心安定得很。
有人说:未知其实能让人一往无前,已知反而让人畏首畏尾。林方旭却觉得,已知至少让你知道你先前选择的路行不通。
三木,先前选的路行不通,我们就换一条,一样一往无前。走!去找你哥哥他们玩儿去。林方旭高高兴兴地抱着三木出门。
三木对于选哪条路不感兴趣,可是对于找哥哥玩却欣然同意。挥着小胖手喊道:找多多,找多多!
第八章
话说另一时空,艾晓雅请假去看时装秀,却遇到飞机失事。
眼前一黑,刚醒来,小腹一阵坠痛,又疼晕过去,晕过去时只听耳边有人喊道:出来了,终于出来了,盆骨太窄,生孩子就是受罪!
生孩子,谁生孩子啊?
艾晓雅醒来时,脑子里多了另一个人的记忆,所以当看到古色古香的房子和身旁的小瘦猴子时并不惊慌。
真神奇啊!居然真的穿越了。
艾晓雅穿越前是山城人,家境小康,父母都是普通公务员,还有个哥哥。高考时成绩一般,读了个专科学校,学的服装设计。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