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封建士大夫重生之娶夫娶贤 > 封建士大夫重生之娶夫娶贤
错误举报

>封建士大夫重生之娶夫娶贤——螺髻山下客(

    穿越过来这么久,艾晓雅早就认识到,在有些事情上,和这些古人是没办法说清的,所以也不反驳,表面答应道:好,我知道了,我会小心的,旭哥儿的婚事我说了也不算,她接近我也没用,我只是和她做生意而已,不会和她有其它牵扯的。
    林方明也只是给她提个醒,见她听进去了,也就不再说什么。
    然而事实上,艾晓雅听进去了吗?确实听进去了,本来她昨天还在想自己占了六成利是不是太多了,在现代,和他哥哥一起开公司的合作伙伴就是技术入股,只占了百分之二十七的股份,也就是三成不到。
    但现在她不觉得多了,心想你利用我一场,总得付出点代价不是,至于最后是喜结连理,还是鸡飞蛋打,可就不关我的事了。
    所以你看,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不同的人,想法永远不在一个点上,这就是本来同行的人,为何最后却分道扬镳的原因。
    当艾晓雅还在为自己的事业奋斗的时候,林方旭一行人也抵达了杭州。
    这一次文博远和林方绍都觉得乡试机会不大,没有来参加。
    林方旭、林方启和伍子升三人同行,加上送考的林方勤,六爷爷派的两个护卫和伍子升的书童,这一次又是借住在许家的别院里。
    乡试初八入场,林方旭他们到的时候才七月初十,因为时间还早,三人加上同样要参加的许仲康,没事上午聚在一起,讲讲考试心得,互相点评习文。
    下午出去逛逛西湖,与来自浙江十府的考生组织文会,由四大书院老师出题,一群人聚在一起相互切磋。
    科举考试中的常科是定期举行的,除非贡院国家发生重大事件,一般考试时间不会变动。
    乡试持续九天,考试共分三场,每场考三日。
    八月初九为第一场,试《论语》义一道、《中庸》或《大学》义一道、《孟子》义一道,《五经》义四道,初场的三道四书题每道都要写两百字以上,四道经义题则需要写三百字以上。
    十二日为第二场,试论一道,并试诏、判、表、诰一道。
    十五日为第三场,试以五道时务策,即结合经学理论对当前时事政务发表议论或者见解。
    文会时四大书院的老师干脆就按照乡试要求出题,参加文会的学子各自写了,第二日再在一起相互/品/评,投出个名次先后。
    林方旭毕竟是去年三试案首,年龄虽幼,却学识过人,在文会切磋中连连夺魁,很快便在一众士子中闯出了神童师兄的名号。
    同样闯出名头的还有许仲康师兄,和林方旭的笔友商谭,沈京和沈茂兄弟也是相当出彩,崇文书院的的老师甚至还开玩笑说道:此次乡试五魁怕就是他们五人了。
    后来每次举行文会时,甚至会刻意将五人安排在一起,所以文会到八月初结束的时候,五人能不能中五魁不知道,除了林方旭和沈京会互相抬杠外,其他人倒是相互熟识起来。
    每天充实而忙碌的日子转眼就过去,很快就到了考试前夕。
    乡试不同于院试,中了秀才只是取得了进入仕林的资格,进不进得去,还得看你乡试过不过得了。
    建文七年八月初九,于林方旭这些乡试士子来说,算得上人生最重要的时刻之一。
    在这决定今后为官还是为民的考试到来时,许家别院都笼罩在紧张的氛围中,参加考试的人还没怎么样,其他人已经变得小心翼翼起来。
    昨晚四人天一黑便各自早早回房休息,第二天不用人叫,丑时初就都聚在正堂,一起用早膳。
    林方旭终归多活了一世,倒不至于太紧张,伍子升却是面色苍白,眼圈乌黑,见林方启也盯着自己看,苦笑道:别看了,我昨夜几乎一夜没睡,哎,不如三位泰然。
    林方启递给他一个白煮蛋,说道:我这是破罐子破摔了,自从参加了文会,见识到了各府才俊的表现后,我就知道自己这次怕是只能当个陪考的了,反倒没那么紧张。
    许仲康听他说完,笑道:你倒是豁达得很,也是,反正不管怎么样,夫郎都娶到手了,哈哈
    林方启也笑道:那是,我这次要是过不了,就回去先把儿子生了,匡扶社稷,报效朝廷且轮不上我,传宗接代的任务总要完成的。
    听他说完,其余三人捧腹大笑,互相插科打诨倒是让气氛松快了不少。
    吃完早饭,三人在丑时末刻,起身出发,前往贡院。
    第二十七章
    到贡院前街的时候,送考的亲人止步,但会允许每人带一名书童进入,帮忙搬行礼,林方勤亲自带着一名护卫,将林方旭兄弟送到贡院门前的大广场。
    贡院大门也叫仪门,为三阙辕门,木结构,耍红漆,中通人行。
    正门有五间房大小,正中门上为朱匾黑字贡院。左额辟门,右额吁俊。
    门前有石狮子一对,两旁有牌坊各一座,分别书曰:明经取士、为国求贤。
    卯时未到,仪门紧闭,挡住了贡院里面的景致,也挡住了官场仕林的风光。
    在一群已经取得入士拜帖,等着考试通过,正式成为士大夫一员的考生中,林方旭作为过来人,此时看着紧闭的大门,脑子里居然能清楚地回想起上辈子进入贡院时所看到的景象。
    进了仪门,有二碑亭,碑曰:整齐、严肃。东西有官房各三间,为府县官员休息之所。
    再进去为二门也叫龙门,门对盘龙雕照壁,照壁背后是贴金榜的地方。
    金榜为御制,主考官出京的时候,由圣上亲自颁发,四周有龙凤飞舞,彩云呈祥,正中上方印有圣上玺印,以示国家重视人才。
    进了龙门,最先看到的是位于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明远楼,楼高三层,底层四面为墙,各开有圆拱门,四檐柱从底层直通至楼顶,梁柱交织,四面皆窗。
    登临四顾,整个杭州贡院一目了然是考试期间考官和执事官员警戒、发号施令的地方。
    楼下南面悬楹联,上联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下联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鼓励众考生要有从容的心态。
    考生的号舍位于明远楼东、西两侧,每个号舍高六尺,进深四尺,宽三尺,活脱脱一个鸽子笼。
    号舍内左右两壁的砖墙在离地面一、二尺之间,砌出上、下两道砖托,放置上、下层木板。
    白天考试,上层木板代替桌案,下层木板为坐凳,夜晚休息,取出上层木板拼入下层,就是一张睡觉的床了。
    在三场七夜的考试里,考生食宿都在这简陋的号舍里度过。
    当林方旭回想起自己上一世,在舍号里被蚊虫咬得睡不着的时候,贡院大门终于打开。
    在开考前三天,就会将僧人道士请到明远楼上,设坛打醮三昼夜,祈祷上界、阴间,并立祭旗,并令士兵日夜轮番摇旗呐喊:有恩报恩,有仇报仇!,以此告诫考生平日里要行善禁恶,不然在考场中是会有报应的。
    不管信不信,这个流程总是要走完的,门开后先是从里面走出两队士兵,分别举着红、黑旗,口中齐声高喊:恩鬼进,有恩报恩,怨鬼进,有仇报仇。后将旗子端进去后,正副两位主考官在一众考官的陪同下,出现在贡院门口。
    主考官蔡伯昭,督察院左佥都御史,在林方旭上辈子的为官经验里,不管一个人本身品性如何,但当他当了御史后,总会表现出一副清廉正直,严肃刻板的样子,用现代人的话说,叫做人设都差不多。
    此时这位有着御史标配人设的主考官,正在用严厉的语气强调着考场的纪律,一通警告过后,才沉声道:开贡门。
    然后按照排序,各府依次进入仪门,考生进入考场前必须敞开衣襟,接受两名军士上穷发际、下至膝腫、倮腹/赤/裸/的搜查。如怀里挟有片纸只字,便要在场前枷号一个月,问罪发落。
    考官也要接受同等严厉的约束,考官的八台大轿后面,就跟着一盒铡刀刑具,如果考官犯科场弊案,则用此刑具腰折。
    林方旭收拾好被拆开的被褥,散开的衣物,切开的馒头烧饼,挎着考篮,抱着行礼,进入龙门。
    他的舍号在第六行,第六号,很吉利的数字,很快就找到,却不能马上就坐下答题。
    贡院三年开一次,整个号舍积了三年的灰尘,厚得能种草,半空中还有蜘蛛横七竖八的拉着网。
    林方启此时也找到了自己的号舍,第十五行七号,数字虽然没那么吉利,但好歹不是臭号、雨号,等他见着号舍里三年的沉淀后,喃喃自语道:幸好旭哥儿让我多带了两张帕子,不然打扫下来,以后几天怕只能脸和脚共用一张了。
    在经历了解怀脱鞋这种毫无尊严的搜身后,一众考生还要挽起袖子打来水,将舍号进行大扫除,才能进行答题考试。
    林方旭将号舍打扫干净后,已经是夕阳西下,人已经累饥肠辘辘,精疲力尽,先做吃的,祭了五脏庙,休息一晚,考试什么的索性明天再说罢。
    林方旭拿出小碳炉,和袖珍小锅,为自己熬一锅米粥,再将大哥夫亲自酱的牛肉,用小刀切一些进去,香味引得周围啃着冷食的考生一顿羡慕。
    林方旭记得这届杭州乡试的题目,晚上自然轻松入睡,一觉睡到天大亮。
    在巡逻军士,一脸你怕不是来郊游的表情中,淡定的取出昨天的小锅灶,为自己煮碗面条,还剥了两水煮蛋进去。
    林方旭考试的装备,都是大哥向大伯父打听了乡试情况,特意定制的,还给林方启也定制了一套,方便好用得很。
    林方旭吃饱后,将自己方便好用得装备收拾好,才拿出考卷袋子,打开考题卷,仔细审题。
    审完题后,林方旭便松了一口气,果然和记忆中一样啊。
    三道四书题,五经题二十道,四书题必答,五经却只需选其一,所有考生三天前就要在布政司衙门登记自己准备考那一经,林方旭选的是《春秋》。
    虽然记得考试题目,考前还出了类似的题目和林方启答过,可这其实并不代表什么,最多就是比别人多一些时间审题罢了,你自己什么水平,写出来的文章也还是那个水平。
    林方旭自然也不敢托大,比起县试题目的刁钻,院试驴唇不对马嘴的截搭题,乡试便显得更加堂堂正正,这样其实能更好的检验一个人的才学。
    乡试虽分三场,但考官真正重视的只有第一场,尤其是四书三题,只要此三题的卷子被取中,二、三场只需文理通顺即可过关。
    所以林方旭先将全部精力放到四书题中,等自己都无可挑剔后再考虑其它。
    看过三题后,林方旭便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开始先揭示题旨,为破题,接着承上文而加以阐发,叫承题,然后开始议论,称起讲,再后为入手,作为起讲后引出正文的突破口。
    等以上都考虑周全后,再分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四个段落,每个段落中,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共八股,一篇文章便写成。
    然后再逐字逐句反复研读,仔细琢磨,务必使文章和题目严丝合缝,堂堂正正代圣贤立言,洋洋洒洒有大家之风,立意深刻卓然于庸碌诸生。
    三题答完后,第一场三天已经去了两天半,林方旭用半天时间答完四道经义题目,虽然没有四书题目用心,但也一样做的不差,太阳西落时便交了卷。
    交了卷子后,林方旭才真正有些担忧,年龄太小参加乡试固然可以提前入世,但身体却没有成年人抗得住。
    林方旭出了考场,明显感觉比上一世累得多,身体似乎被掏空,许家别院离贡院不远,林方旭回去后,吃了些东西,许仲康等人才陆续回来。
    几人都是一脸疲惫,也顾不上插科打诨,早早休息,明天还要去参加第二场考试。
    第二场号舍不变,考生还留了一些行礼在里面,入场时候的检查也就没那么繁琐。
    考试题目对于林方旭来说相对轻松很多,答起来也很快,可惜天公不作美,中途下起了淅淅沥沥的秋雨,天气凉得很,林方旭答完交卷的时候有些头疼,打喷嚏,这不是个好现象。
    等到第三场进场的时候,林方旭已经有一点发热,这次进去一坐下,便拿出考卷,开始审题破题,接着快速答了起来。
    在身体快要支撑不住之前,林方旭交了卷,走出了考场,恍惚中看见大哥着急地朝他奔了过来。
    却说林方勤,从送还在发热的小弟进考场时,便一直忧心忡忡,接着两天除了吃饭睡觉,都等在贡院门口,就怕见到小弟被人抬了出来,等看到他走出考场,提起的心还没放下,就见小弟倒在了地上。
    林方勤快速跑过去,将林方旭背了起来,朝最近的医馆跑了过去,一路心急如焚,不知是在宽慰林方旭还是在宽慰自己地说道:旭哥儿,没事的,没事的,考完了,没事的啊,下次不考了啊,我们这就回家去,以后让二木来考吧。
    医馆早已经排满了乡试中途倒下,被抬出来的考生,像林方旭这种还不算严重的,医生开了药,只叫带回去发发汗,睡一觉就好。
    林方勤又将小弟带回去,亲自给他泡了热水澡,又用烈酒擦了手脚心,守到半夜醒了过来,喝了药,第二天中午才有所缓解。
    许仲康三人虽然没有病倒,但也已经是彻底虚脱,难兄难弟几个,就老实呆在家里静养,掰着指头数日子,等着放榜。
    第二十八章
    远在五仪县的肖姨娘,也在等着乡试放榜。
    她和艾晓雅的鲜花秋装系列,已经做好,租出去的铺子也收了回来,重新布置过。
    在铺子开张的事情上,两人出现了分歧,肖姨娘自然是觉得放放鞭炮,请了财神就好。
    艾晓雅却想在铺子门口搭了台子,请几个模特儿,穿上衣服,来场小型的走秀,这样宣传效果会更好。
    只是台子好搭,模特儿却不好找,整个大魏朝哪有良家女子敢这样抛头露面,让人品头论足,本来就没把它当成什么正经营生,肖姨娘哪里愿意大费周折。
    艾晓雅见她坚决不肯,抱着手,挑挑眉道:说起来,我那小叔子这时候应该进了考场吧,大伯父他们都说他这次肯定能中举,还说等中举后给他相看个好亲事呢。
    肖姨娘眼底冷光一闪而过,笑着道:林家小案首若是中了举,这五仪县想嫁的姑娘多的是,倒是娘子刚刚说的模特儿,怕是没有良家女子愿意。不如这样,我在家中奴婢下人里尽量找几个试试。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