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前夫的白月光好了(GL)——君路尘(71)
秦牧云听得笑了笑,想到两人眼下的情景,依然觉得恍如一梦。尽管赵羡词扮做男儿模样,但终究是个姑娘。哪怕是上辈子,秦牧云也从没想过能与赵小姐成亲,眼下成亲之事已经安排上日程,便总让秦牧云觉得仓促,她甚至没有做好成亲的准备。
其实又何止秦牧云呢?赵羡词此刻又如何不是惶惶然。她虽然中意秦牧云,明白这份心意也不过是最近的事,尤其尝到了和秦牧云亲近的甜头,便更食髓知味,相思过甚。可要说成亲上辈子自己成亲后那些日子的阴影还历历在目,哪怕努力让自己不去想,却每天都在赵羡词心上盘桓。
婚期准备的越长,赵羡词的惊惶便愈发重。
可这种心情,又该怎么和秦牧云说呢?
想来也无法言说。二人纵然情意绵绵,但到底才刚刚确认彼此心意,都没有来得及好好体会,便被情势推着走上了成亲的路。赵羡词向来了解秦牧云,知道这姑娘心思敏感,所以此刻就算心中再多不安,也断不会跟秦牧云说。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几乎每个姑娘都是如此,谈不上情意,未到适婚年龄时,养在深闺人未识,一旦年龄到了,经父母双方撮合罢,也许直到进入洞房那一刻才知道丈夫长什么样。赵羡词心想,这么看来,她和秦牧云还算好的,毕竟知根知底。
秦牧云本要带赵羡词出去转转,但一来,赵羡词刚刚在胭脂巷受到惊吓,此刻不大想出门,二来也担心秦牧云出去被人看见不好,毕竟秦家父母千叮咛万嘱咐让二人成亲之前不要相见,否则不吉利。
吉不吉利的,赵羡词也不确定,只是日日思念着,如今能见到,还觉得欢喜。于是二人在客栈里卿卿我我,说些闲话,到了傍晚时分,秦牧云才避着人回去了。
赵羡词亲自送她到秦府不远处,不好再近前,才带着晚晴回来。
余晖映照下,秦牧云几乎能远远看见赵羡词离去的背影,心里说不上来是眷恋还是不舍,却也只能按捺着回府去了。
赵羡词都没敢回头,双手绞在一起,一颗心久久未能平静。
她真的非常非常迷恋秦牧云身上的味道,尤其秦牧云的唇,柔软香甜,一经触碰就让人不舍得离开。但每每分开后,赵羡词又觉得恍惚。
这世上,光怪陆离之事随处可见,只是如她这般扮做男子娶姑娘的,只怕并不多见。明知道这件事无比荒唐,但赵羡词也不知道自己哪来的胆量,为此满心欢喜。
晚晴跟在她身侧走着,赵羡词的身影被落日映在地上,拉成长长的人影,即便如此不动声色,还是让晚晴看出了她家小姐的不安。
比如,赵羡词忍不住问她,晚晴,你觉得,我和牧云成亲,是不是很荒唐?
出乎意料的是,晚晴并不觉得这事有什么不对,小姐,相比您和秦小姐成亲,我觉得大公子欺负良家女子更荒唐,你们都是有才有貌的人,晚晴以前还总想着什么样的人能配得上您,如今和秦小姐好,不正是郎才女貌吗?不对,是女才女貌。小姐,您有点太紧张了。
赵羡词确实很紧张,以至于晚晴都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
我只是觉得像梦一样,总担心一觉醒来,什么都没了。
晚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毕竟成亲这种大事,晚晴也没有经历过。
两人加快步子往回赶,这个时候,正是扬城百姓劳作罢返家的时刻,整个扬城都愈发热闹起来。这会儿刚进客栈正要上楼,她们听到楼下酒客议论纷纷。
这阵子,秦家大小姐要出嫁的消息已经传遍了,任谁也没想到,堂堂秦御史的女儿会嫁给一个无名小卒,无权无势便罢了,甚至还是个下等的商人。
真不是谣言吗?御史大人的女儿,怎么可能嫁给一个无名无姓的人?
听说还是个商人,要我说,这也是咱们朝廷开明,出了个皇商,不然,要放在前朝,家中一旦有人行商,一应子嗣三代不得入仕,连寻常老百姓都不如。
老王,你这消息靠不靠谱?我怎么听说,秦大人的独女是许给了京城周侍郎的儿子?
秦小姐都回来两年多了,早已到该出嫁的年纪,若是嫁给周家,就不会回来了。
这消息绝对靠谱,我小舅子他二叔的朋友的表弟常常给秦家送炭火,听说这阵子秦大人已经开始准备婚事了,测定良辰吉日,估计等确定婚期就该公之于众了。
这事儿我也听说了,八成是真的。听说咱们扬城鼎鼎有名的那个程大儒,和秦大人交好,程大儒的儿子叫什么来着,对秦小姐一见倾心,甚至甘愿做赘婿,也要求娶秦小姐,这两日正和程大儒闹呢。
哪个儿子?程大儒家有五个儿子呢。
老四,叫什么来着?好像叫程铎的?程大儒家了不起,五个儿子,除了老四和最小的老五以外,其他三个都有功名在身,老大还是翰林院的呢。
那要不说呢,程大儒不也是翰林院的老人了?要不怎么和秦大人交好呢!也算门当户对了。
要我说,程老四不比一个商人好!真不知道秦御史怎么想的,那么宝贝的女儿,现在却要嫁给一个商人。嗐,说不定过几天就和程家结亲了。
扬城向来玩乐之风盛行,不然秦牧云当初玩闹的琼花柳香和男装打扮,也不会在扬城引领风骚。因而,扬城百姓对官家秘事尤为热衷,更别提自幼就在扬城颇有盛名的秦牧云要出嫁了。
赵羡词这几日逛街,多少也听说过类似的谈论。
几乎大街小巷,都对秦御史的女儿出嫁一事非常关注。以秦知寒和秦牧云的知名度,秦家的事自然足以引起扬城热议,但让这件事更加火热的原因,却是因为赵羡词。
谁都没想到,秦御史才貌双全的女儿会下嫁,还是嫁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商人,这简直是扬城数十年来最轰动的大事了。
赵羡词也知道,以自己现在的身份,是和秦牧云相差太大,所以每每听见,也只能充耳不闻。但今天不一样,这些议论声里突然多了一个人
程家。
她和秦牧云的婚事,秦家已经筹备大半个月了,却到现在连个具体的婚期都没定。赵羡词便越来越心慌,像是一日不拜堂,这心便一日难安下来。
她以往也不是没想过秦牧云嫁给哪个男子,但终归只是想。赵小姐甚至苦思冥想,不知道什么样的男儿才能与秦牧云相配,可惜想来想去,也总没想出良配,每每如此,便又将心放回腹中去了。
可这次,听到程家有和秦家结亲的意思,赵羡词竟然难以自已的感到恐慌。
从来不知道,原来当真的面临秦牧云嫁给别人这件事时,自己会如此坐立不安!
她呆立半晌,直到晚晴连声叫了她好几次才回过神来。
晚晴。赵羡词深呼吸一口气,稳住心神道,你去打听一下,程家是怎么回事。
她不敢赌。这世道,儿女婚嫁之事,向来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若是秦家突然反悔,赵羡词简直一点办法都没有。
听人们的议论,那程家似乎有了不得的背景,扬城百姓都以为程家勉强可以和秦家门当户对,又对那程家老四程铎交口称赞,若以出身和家世而论,赵羡词不认为自己有半点胜算。
她唯一能仰仗的,似乎只有秦牧云的心。
可就算秦牧云态度坚决,万一秦家父母决意反悔,她又该怎么办呢?
赵羡词握紧拳头,却不知道该怎么办。她刚刚才送走秦牧云,这会儿却又恨不得立刻去找秦小姐,打听一下程家这档事。
晚晴见赵羡词神色不对,又听到那些人的议论,当下也不敢耽搁,就低声道,小姐,你先别急,我去找小二问问清楚。
第99章 099
秦府。
书房中,秦知寒见好友程念生一脸为难, 却还是硬着头皮说, 温言兄, 牧云大婚在即, 我这番话实在难以启齿,但奈何小儿顽固, 对牧云一见倾心,此刻还跪在祠堂里,非要我来给他提了这门亲事。
温言是秦知寒的小字,在这扬城, 有资格称呼秦大人字号的人, 也就程念生一个人了。就像程念生字咎之, 也只有秦知寒称他小字,旁人都得尊称一声程大儒。
当年程念生还在翰林院未辞官时, 便与秦知寒交好,后因为老母守丧执意辞官回乡, 本以为再难与秦知寒相见,谁料没过几年,秦大人竟然携妻眷来到扬城定居, 这才有了两人半生的交情。
秦知寒却是看着程家老四程铎长大的,程铎尊称秦大人一声秦阿伯,秦知寒则随着程念生,叫程铎四儿。程家老四仪表堂堂,书读得好, 如今不过十七岁,却早已夺得乡试头名,功名在身,日后前途不可限量,尤其程铎为人正派,秦知寒还是很看好的。
实话说,当初要不是秦夫人提议,说周家有个小公子,性子最知道疼人,想要亲上加亲,把秦牧云早早送去了周府,秦知寒早就有意和程家结亲了。
但秦牧云入了周府,与程家结亲一事便再无后音。
此时听到好友说这番话,秦知寒叹道,咎之兄,实不相瞒,我们打算让云儿成亲的时候,就特地带了四儿的画像来
可那么多青年才俊的画像,秦牧云是一眼都没看。
秦大人言尽于此,程念生哪有不懂的!可家中儿子还跪在祠堂,程念生少不得要多问两句,你真打算把牧云嫁给一个不通文墨的商人?
秦知寒也很为难 ,他就一个病弱的美貌妻子,和一个性子执拗的女儿,这母女俩是秦大人的命根子,他素来权势心不重,不然也不至于抛下秦家远赴扬城。说实话,若论出身等条件,他实在是不大看得上赵康,可要是强行阻拦,不知道秦牧云会做出什么事来。
这个女儿,看着柔弱,骨子里却比他都倔强,秦知寒也就想着顺着她的意思来好了,左右秦家也不缺权势,只有妻子高兴,女儿开心,婚娶一事就由她们去。
如今好友这么一问,秦大人就无奈的捏了捏鼻梁,那赵康还是识字的,四书五经都读过了,只是不大精通。
温言兄,都说儿女婚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些年你对牧云太过放纵了。程念生说的很严肃,他虽然喜爱秦牧云的才华,心底却依然觉得,一个女子还是要相夫教子的好。秦家独女身子不好,生养恐怕都成问题,这也是许多年来,程念生没有向秦家提亲的根由。
但现在不同,秦牧云习武后,身子越发好了。那么多双眼睛盯着秦家,这些事早就传遍了扬城。程念生特地找大夫问过,说秦牧云得了高人指点,身子养好后,生养不成问题,程念生考虑到这些才愿意抛下老脸为儿子来求亲,不然,他是断断不会要结亲的。毕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程念生作为一个老儒生,最看重这点。
这一点,同样也是这么多年程念生深深为秦知寒感到遗憾的地方。然而秦知寒自己不大在意,程念生也就不好多说,只是偶尔忍不住说起,还是不禁扼腕。
说实话,这么多年过去了,要说秦大人没有一点后悔的意思,那也是不可能的。他早已不是当年愣头青的年纪,这么多年女儿不在膝下,秦知寒不是没有羡慕过好友的儿孙绕膝。可他对周乐清的疼爱又是万分真心,即便偶尔动了纳妾的念头,看着周乐清的身子就又作罢了。
眼下又听程念生如此言语,秦知寒想到女儿的过于放肆,也不由叹道,确实是宠过头了,只是我就这么一个孩子,又向来久病缠身,哪里舍得苛责!
程念生道,我实话同你说,去年牧云出门逛街,老四看见后就心心念念,他这些年在学堂念书,准备后年的大考同你当年差不多,没有什么玩乐的心思,倒是专心苦读。因而这两年也没怎么来拜望你,要不然这门婚事也轮不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野小子。好在如今牧云婚事还没定,尚有挽回的余地。你也是看着老四长大的,他为人如何你也清楚。我今日给你保证,倘若老四娶了牧云,这辈子就绝不会让他再纳妾,通房丫头都不给他。
程念生也很了解秦知寒,知道秦大人是个非常洁身自好的人,只是过于宠溺妻女。
一直以来,秦知寒也因耽溺女色在儒林中被诟病,但有他这样的夫妻做榜样,只怕秦牧云眼里也容不下旁人,程念生这番承诺,可谓诚意十足了。
岂料秦知寒沉吟片刻,问道,若是,云儿无法生养呢?
既是好友,他二人对彼此的了解自然是旁人难比的。秦知寒这一问,就问到了才程念生的软肋上,以至于程大儒顿住片刻,疑惑道,不是说,牧云的身子养好了?
秦知寒就笑了笑。
承诺归承诺,等他百年之后,秦牧云若非嫁给一个真心疼惜的人,只怕日子不好过。高门大户的日子,其中冷暖谁能比秦知寒更清楚呢?子嗣问题向来是大多数官绅世家的死穴,秦牧云要是不能生出一儿半女,后半生该怎么过呢?
就这么一个呵护着长大的宝贝女儿,秦知寒怎么舍得!
他有万般看不上赵康,但唯一看中的一点,就是赵康对秦牧云的真心爱护,旁人难及。尤其赵康清楚,秦牧云的身子不适合生养,却依然义无反顾。那个年轻人,似乎没有考虑过子嗣的问题,一心都是他女儿的身体健康,这让秦知寒如何不唏嘘!
若非如此,秦大人绝不可能亲自当说客,为这门亲事和夫人说项。
她是胎里带来的病,以后生养只怕困难,咎之,这事我得跟你说清楚。秦知寒道,我不在乎程铎是否入赘,如果你能接受这个,还能保证四儿不纳妾不鬼混,这门亲事我就想想办法。
程念生就不说话了,半晌,才道,温言兄,你容我考虑考虑。
话说到这里,两人就略过秦牧云的婚事,依旧闲聊时局和扬城的年轻人。等将程念生送走后,秦知寒略作思量,决定抽空去看看赵康。
秦大人觉得,这赵康来扬城大半个月了,自从上次府中拜望过秦夫人后,便再没见过。如今出了程家这档子事,扬城就这么大,想那赵康应该也有所为耳闻了,他便想去看看赵康的态度。
此刻赵羡词却异常焦灼。自从打听到程家的事,便陷入这种不安里。
听说,程家四公子还差点拜师秦大人,因秦大人治学有道,当初牵头主编了《扬城方志》誉满天下,文采斐然。程大儒也是参与编纂的人员之一,两人来到扬城后,一直被扬城学子尊为双师,都盼着能拜入他们门下。但秦大人从治书御史改任监察御史后,就明确声明不再收学子名帖,所以程铎才去了学堂。晚晴说,但是程家的五个儿子,现在只有程铎正值当年,还没有分家,留在程大儒身边,很受程大儒偏爱,因而秦小姐不在家的这些年,程铎便常常随程大儒拜会秦御史,传闻说原来还要认秦大人为义父,但怕秦夫人因此多想,此事才没成。
恋耽美
其实又何止秦牧云呢?赵羡词此刻又如何不是惶惶然。她虽然中意秦牧云,明白这份心意也不过是最近的事,尤其尝到了和秦牧云亲近的甜头,便更食髓知味,相思过甚。可要说成亲上辈子自己成亲后那些日子的阴影还历历在目,哪怕努力让自己不去想,却每天都在赵羡词心上盘桓。
婚期准备的越长,赵羡词的惊惶便愈发重。
可这种心情,又该怎么和秦牧云说呢?
想来也无法言说。二人纵然情意绵绵,但到底才刚刚确认彼此心意,都没有来得及好好体会,便被情势推着走上了成亲的路。赵羡词向来了解秦牧云,知道这姑娘心思敏感,所以此刻就算心中再多不安,也断不会跟秦牧云说。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几乎每个姑娘都是如此,谈不上情意,未到适婚年龄时,养在深闺人未识,一旦年龄到了,经父母双方撮合罢,也许直到进入洞房那一刻才知道丈夫长什么样。赵羡词心想,这么看来,她和秦牧云还算好的,毕竟知根知底。
秦牧云本要带赵羡词出去转转,但一来,赵羡词刚刚在胭脂巷受到惊吓,此刻不大想出门,二来也担心秦牧云出去被人看见不好,毕竟秦家父母千叮咛万嘱咐让二人成亲之前不要相见,否则不吉利。
吉不吉利的,赵羡词也不确定,只是日日思念着,如今能见到,还觉得欢喜。于是二人在客栈里卿卿我我,说些闲话,到了傍晚时分,秦牧云才避着人回去了。
赵羡词亲自送她到秦府不远处,不好再近前,才带着晚晴回来。
余晖映照下,秦牧云几乎能远远看见赵羡词离去的背影,心里说不上来是眷恋还是不舍,却也只能按捺着回府去了。
赵羡词都没敢回头,双手绞在一起,一颗心久久未能平静。
她真的非常非常迷恋秦牧云身上的味道,尤其秦牧云的唇,柔软香甜,一经触碰就让人不舍得离开。但每每分开后,赵羡词又觉得恍惚。
这世上,光怪陆离之事随处可见,只是如她这般扮做男子娶姑娘的,只怕并不多见。明知道这件事无比荒唐,但赵羡词也不知道自己哪来的胆量,为此满心欢喜。
晚晴跟在她身侧走着,赵羡词的身影被落日映在地上,拉成长长的人影,即便如此不动声色,还是让晚晴看出了她家小姐的不安。
比如,赵羡词忍不住问她,晚晴,你觉得,我和牧云成亲,是不是很荒唐?
出乎意料的是,晚晴并不觉得这事有什么不对,小姐,相比您和秦小姐成亲,我觉得大公子欺负良家女子更荒唐,你们都是有才有貌的人,晚晴以前还总想着什么样的人能配得上您,如今和秦小姐好,不正是郎才女貌吗?不对,是女才女貌。小姐,您有点太紧张了。
赵羡词确实很紧张,以至于晚晴都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
我只是觉得像梦一样,总担心一觉醒来,什么都没了。
晚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毕竟成亲这种大事,晚晴也没有经历过。
两人加快步子往回赶,这个时候,正是扬城百姓劳作罢返家的时刻,整个扬城都愈发热闹起来。这会儿刚进客栈正要上楼,她们听到楼下酒客议论纷纷。
这阵子,秦家大小姐要出嫁的消息已经传遍了,任谁也没想到,堂堂秦御史的女儿会嫁给一个无名小卒,无权无势便罢了,甚至还是个下等的商人。
真不是谣言吗?御史大人的女儿,怎么可能嫁给一个无名无姓的人?
听说还是个商人,要我说,这也是咱们朝廷开明,出了个皇商,不然,要放在前朝,家中一旦有人行商,一应子嗣三代不得入仕,连寻常老百姓都不如。
老王,你这消息靠不靠谱?我怎么听说,秦大人的独女是许给了京城周侍郎的儿子?
秦小姐都回来两年多了,早已到该出嫁的年纪,若是嫁给周家,就不会回来了。
这消息绝对靠谱,我小舅子他二叔的朋友的表弟常常给秦家送炭火,听说这阵子秦大人已经开始准备婚事了,测定良辰吉日,估计等确定婚期就该公之于众了。
这事儿我也听说了,八成是真的。听说咱们扬城鼎鼎有名的那个程大儒,和秦大人交好,程大儒的儿子叫什么来着,对秦小姐一见倾心,甚至甘愿做赘婿,也要求娶秦小姐,这两日正和程大儒闹呢。
哪个儿子?程大儒家有五个儿子呢。
老四,叫什么来着?好像叫程铎的?程大儒家了不起,五个儿子,除了老四和最小的老五以外,其他三个都有功名在身,老大还是翰林院的呢。
那要不说呢,程大儒不也是翰林院的老人了?要不怎么和秦大人交好呢!也算门当户对了。
要我说,程老四不比一个商人好!真不知道秦御史怎么想的,那么宝贝的女儿,现在却要嫁给一个商人。嗐,说不定过几天就和程家结亲了。
扬城向来玩乐之风盛行,不然秦牧云当初玩闹的琼花柳香和男装打扮,也不会在扬城引领风骚。因而,扬城百姓对官家秘事尤为热衷,更别提自幼就在扬城颇有盛名的秦牧云要出嫁了。
赵羡词这几日逛街,多少也听说过类似的谈论。
几乎大街小巷,都对秦御史的女儿出嫁一事非常关注。以秦知寒和秦牧云的知名度,秦家的事自然足以引起扬城热议,但让这件事更加火热的原因,却是因为赵羡词。
谁都没想到,秦御史才貌双全的女儿会下嫁,还是嫁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商人,这简直是扬城数十年来最轰动的大事了。
赵羡词也知道,以自己现在的身份,是和秦牧云相差太大,所以每每听见,也只能充耳不闻。但今天不一样,这些议论声里突然多了一个人
程家。
她和秦牧云的婚事,秦家已经筹备大半个月了,却到现在连个具体的婚期都没定。赵羡词便越来越心慌,像是一日不拜堂,这心便一日难安下来。
她以往也不是没想过秦牧云嫁给哪个男子,但终归只是想。赵小姐甚至苦思冥想,不知道什么样的男儿才能与秦牧云相配,可惜想来想去,也总没想出良配,每每如此,便又将心放回腹中去了。
可这次,听到程家有和秦家结亲的意思,赵羡词竟然难以自已的感到恐慌。
从来不知道,原来当真的面临秦牧云嫁给别人这件事时,自己会如此坐立不安!
她呆立半晌,直到晚晴连声叫了她好几次才回过神来。
晚晴。赵羡词深呼吸一口气,稳住心神道,你去打听一下,程家是怎么回事。
她不敢赌。这世道,儿女婚嫁之事,向来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若是秦家突然反悔,赵羡词简直一点办法都没有。
听人们的议论,那程家似乎有了不得的背景,扬城百姓都以为程家勉强可以和秦家门当户对,又对那程家老四程铎交口称赞,若以出身和家世而论,赵羡词不认为自己有半点胜算。
她唯一能仰仗的,似乎只有秦牧云的心。
可就算秦牧云态度坚决,万一秦家父母决意反悔,她又该怎么办呢?
赵羡词握紧拳头,却不知道该怎么办。她刚刚才送走秦牧云,这会儿却又恨不得立刻去找秦小姐,打听一下程家这档事。
晚晴见赵羡词神色不对,又听到那些人的议论,当下也不敢耽搁,就低声道,小姐,你先别急,我去找小二问问清楚。
第99章 099
秦府。
书房中,秦知寒见好友程念生一脸为难, 却还是硬着头皮说, 温言兄, 牧云大婚在即, 我这番话实在难以启齿,但奈何小儿顽固, 对牧云一见倾心,此刻还跪在祠堂里,非要我来给他提了这门亲事。
温言是秦知寒的小字,在这扬城, 有资格称呼秦大人字号的人, 也就程念生一个人了。就像程念生字咎之, 也只有秦知寒称他小字,旁人都得尊称一声程大儒。
当年程念生还在翰林院未辞官时, 便与秦知寒交好,后因为老母守丧执意辞官回乡, 本以为再难与秦知寒相见,谁料没过几年,秦大人竟然携妻眷来到扬城定居, 这才有了两人半生的交情。
秦知寒却是看着程家老四程铎长大的,程铎尊称秦大人一声秦阿伯,秦知寒则随着程念生,叫程铎四儿。程家老四仪表堂堂,书读得好, 如今不过十七岁,却早已夺得乡试头名,功名在身,日后前途不可限量,尤其程铎为人正派,秦知寒还是很看好的。
实话说,当初要不是秦夫人提议,说周家有个小公子,性子最知道疼人,想要亲上加亲,把秦牧云早早送去了周府,秦知寒早就有意和程家结亲了。
但秦牧云入了周府,与程家结亲一事便再无后音。
此时听到好友说这番话,秦知寒叹道,咎之兄,实不相瞒,我们打算让云儿成亲的时候,就特地带了四儿的画像来
可那么多青年才俊的画像,秦牧云是一眼都没看。
秦大人言尽于此,程念生哪有不懂的!可家中儿子还跪在祠堂,程念生少不得要多问两句,你真打算把牧云嫁给一个不通文墨的商人?
秦知寒也很为难 ,他就一个病弱的美貌妻子,和一个性子执拗的女儿,这母女俩是秦大人的命根子,他素来权势心不重,不然也不至于抛下秦家远赴扬城。说实话,若论出身等条件,他实在是不大看得上赵康,可要是强行阻拦,不知道秦牧云会做出什么事来。
这个女儿,看着柔弱,骨子里却比他都倔强,秦知寒也就想着顺着她的意思来好了,左右秦家也不缺权势,只有妻子高兴,女儿开心,婚娶一事就由她们去。
如今好友这么一问,秦大人就无奈的捏了捏鼻梁,那赵康还是识字的,四书五经都读过了,只是不大精通。
温言兄,都说儿女婚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些年你对牧云太过放纵了。程念生说的很严肃,他虽然喜爱秦牧云的才华,心底却依然觉得,一个女子还是要相夫教子的好。秦家独女身子不好,生养恐怕都成问题,这也是许多年来,程念生没有向秦家提亲的根由。
但现在不同,秦牧云习武后,身子越发好了。那么多双眼睛盯着秦家,这些事早就传遍了扬城。程念生特地找大夫问过,说秦牧云得了高人指点,身子养好后,生养不成问题,程念生考虑到这些才愿意抛下老脸为儿子来求亲,不然,他是断断不会要结亲的。毕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程念生作为一个老儒生,最看重这点。
这一点,同样也是这么多年程念生深深为秦知寒感到遗憾的地方。然而秦知寒自己不大在意,程念生也就不好多说,只是偶尔忍不住说起,还是不禁扼腕。
说实话,这么多年过去了,要说秦大人没有一点后悔的意思,那也是不可能的。他早已不是当年愣头青的年纪,这么多年女儿不在膝下,秦知寒不是没有羡慕过好友的儿孙绕膝。可他对周乐清的疼爱又是万分真心,即便偶尔动了纳妾的念头,看着周乐清的身子就又作罢了。
眼下又听程念生如此言语,秦知寒想到女儿的过于放肆,也不由叹道,确实是宠过头了,只是我就这么一个孩子,又向来久病缠身,哪里舍得苛责!
程念生道,我实话同你说,去年牧云出门逛街,老四看见后就心心念念,他这些年在学堂念书,准备后年的大考同你当年差不多,没有什么玩乐的心思,倒是专心苦读。因而这两年也没怎么来拜望你,要不然这门婚事也轮不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野小子。好在如今牧云婚事还没定,尚有挽回的余地。你也是看着老四长大的,他为人如何你也清楚。我今日给你保证,倘若老四娶了牧云,这辈子就绝不会让他再纳妾,通房丫头都不给他。
程念生也很了解秦知寒,知道秦大人是个非常洁身自好的人,只是过于宠溺妻女。
一直以来,秦知寒也因耽溺女色在儒林中被诟病,但有他这样的夫妻做榜样,只怕秦牧云眼里也容不下旁人,程念生这番承诺,可谓诚意十足了。
岂料秦知寒沉吟片刻,问道,若是,云儿无法生养呢?
既是好友,他二人对彼此的了解自然是旁人难比的。秦知寒这一问,就问到了才程念生的软肋上,以至于程大儒顿住片刻,疑惑道,不是说,牧云的身子养好了?
秦知寒就笑了笑。
承诺归承诺,等他百年之后,秦牧云若非嫁给一个真心疼惜的人,只怕日子不好过。高门大户的日子,其中冷暖谁能比秦知寒更清楚呢?子嗣问题向来是大多数官绅世家的死穴,秦牧云要是不能生出一儿半女,后半生该怎么过呢?
就这么一个呵护着长大的宝贝女儿,秦知寒怎么舍得!
他有万般看不上赵康,但唯一看中的一点,就是赵康对秦牧云的真心爱护,旁人难及。尤其赵康清楚,秦牧云的身子不适合生养,却依然义无反顾。那个年轻人,似乎没有考虑过子嗣的问题,一心都是他女儿的身体健康,这让秦知寒如何不唏嘘!
若非如此,秦大人绝不可能亲自当说客,为这门亲事和夫人说项。
她是胎里带来的病,以后生养只怕困难,咎之,这事我得跟你说清楚。秦知寒道,我不在乎程铎是否入赘,如果你能接受这个,还能保证四儿不纳妾不鬼混,这门亲事我就想想办法。
程念生就不说话了,半晌,才道,温言兄,你容我考虑考虑。
话说到这里,两人就略过秦牧云的婚事,依旧闲聊时局和扬城的年轻人。等将程念生送走后,秦知寒略作思量,决定抽空去看看赵康。
秦大人觉得,这赵康来扬城大半个月了,自从上次府中拜望过秦夫人后,便再没见过。如今出了程家这档子事,扬城就这么大,想那赵康应该也有所为耳闻了,他便想去看看赵康的态度。
此刻赵羡词却异常焦灼。自从打听到程家的事,便陷入这种不安里。
听说,程家四公子还差点拜师秦大人,因秦大人治学有道,当初牵头主编了《扬城方志》誉满天下,文采斐然。程大儒也是参与编纂的人员之一,两人来到扬城后,一直被扬城学子尊为双师,都盼着能拜入他们门下。但秦大人从治书御史改任监察御史后,就明确声明不再收学子名帖,所以程铎才去了学堂。晚晴说,但是程家的五个儿子,现在只有程铎正值当年,还没有分家,留在程大儒身边,很受程大儒偏爱,因而秦小姐不在家的这些年,程铎便常常随程大儒拜会秦御史,传闻说原来还要认秦大人为义父,但怕秦夫人因此多想,此事才没成。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