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秦当病弱贵公子——Yana洛川(35)
小孩儿说的《书》,其实就是后世所言《尚书》,那还真不简单。
话说回来,他们家熙儿启蒙用的也是《尚书》,这里的他学的是《周礼》,能成功渡过这么高难度的启蒙,他们家果然都是天才。
孩童启蒙哪儿能用这么难的典籍,再不济《诗经》总行吧,不比《尚书》简单的多?
他们可好,《尚书》、《周礼》、《春秋》、《易经》......
哪个难懂用哪个,能怪人家孩子不想学吗?
公子们还小,直接用《书》来启蒙似乎难度有点高,不如换个简单点的来学?容貌极为出色的少年人看着竖起耳朵的小娃娃,想着后世启蒙的名篇有哪些。
三百千最为经典,再之后就是《弟子规》、《千家诗》、《声律启蒙》、《朱子家训》、《增广贤文》、《古文观止》等等,只是这些都掺杂了太多后世典故,贸然拿出来似乎有些不妥。
等等,《千字文》和《百家姓》似乎没有牵扯那么多,只需要简单改动就能直接拿来用,姓氏在如今这个年代不太适合拿出来,毕竟现在姓氏还在形成之中,百家姓里面有许多姓氏现在还没有,但是《千字文》就不一样了。
这篇长韵文通篇只有一千个字,四字半阙八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且通俗易懂,句子简单细品下来却别有深意,最重要的是,这一千个字都不一样,用来让小孩儿学写字简直再合适不过了。
常用的字都认识了,再学《尚书》《周礼》不比现在简单多了?
卫霁懊恼的拍着脑袋,先在心里把自己骂了一顿,之前在卫国的时候怎么没想起来还有这回事儿,虽然他们家熙儿已经过了启蒙的阶段,但是公族里还有适龄的孩子要入学啊!
我这里有一篇美文,通篇不过千字,长公子可以试试让小公子们启蒙时用。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
怎么也比背《尚书》简单吧。
《书》所记载皆是古时贤王事迹,用来启蒙多好,别人能学得,他们怎么就学不会?公子虔在自家儿子脑门上敲了一下,显然对自己当年读书时受到的磨难记忆犹新。
老子受过的苦,你们这些小崽子都得跟着受。
卫霁看着将心思都写在脸上的汉子,摇了摇头让小甲去房间里取笔和竹简来,他先把前几句默写下来,学不学还得这人决定。
小娃娃们只听见了简单几个字,忙不迭就要过来看什么样的书能称得上简单二字,只要比《书》简单,就是撒泼打诨也得让阿父/大伯把《书》换掉。
*
王诩老爷子不急不慢踱着步子,看人都在外面院子里于是一本正经的拱手行礼,公子虔见他进来赶紧把身上闹腾的小孩子弄下去,先生快请坐。
卫霁正好把前几句写出来,将笔放下然后待墨阴干,看老爷子的眼睛时不时往石桌上空着的碟子上嫖,于是非常自觉的让人将厨房里剩下的红糖糍粑端出来。
老爷子没有一点不好意思的感觉,笑呵呵道了声谢然后逗弄着旁边的小娃娃。
卫霁看着和小孩儿相处的极好的老爷子,再看看同样有些诧异的公子虔,垂眸想了一会儿,然后迟疑的问道,鬼谷先生,您要在栎阳收学生吗?
别管是亲传弟子还是随便教教,能得到鬼谷先生的教导都是三生有幸,虽然让老爷子给小孩儿启蒙有些浪费,但是能有更好的老师,为什么不选更好的呢?
王诩老爷子挑了挑眉,看着很是机灵的三个小娃娃,想了一下还是慢吞吞说道,不急,过些天再考虑这事儿。
言下之意,就是有希望了。
卫霁眸中划过一抹喜意,看公子虔还愣在那里忍不住过去小声提醒,老爷子住在他隔壁,以后有事儿没事儿多带着孩子来这儿逛逛,万一就逮着个好老师呢。
公子虔惊叹的拍着胸口,他都没敢想过让名扬天下的鬼谷先生来教这几个臭小子,没想到就被这小孩儿轻轻松松说出来了。
说出来也就算了,鬼谷先生还就没有直接拒绝,这仨臭小子究竟是什么样的好运啊?
长公子,鬼谷先生先前在帝丘时也开过私塾,并非都是和孙先生一般的亲传弟子。眼看着这人就要想歪,卫霁赶紧又提醒了一句,毕竟私塾里的学生和亲传弟子不一样。
孙伯灵庞涓卫鞅这种亲传弟子都可以当半个儿子了,但私塾里的那些学生只需要交束修就行,二者差别很大,不能混为一谈。
能被鬼谷先生教导已经难得,怎敢奢望他们能成为先生的亲传弟子?公子虔很清楚其中区别,他也没想让老爷子收几个奶娃娃当亲传弟子。
谁家收亲传弟子不是万般考效然后才收下唉,这几个臭小子除了吃还会干啥?
王诩老爷子任他们在旁边说悄悄话,一边逗孩子一边考虑着教这几个奶娃娃划不划算,他自己无牵无挂惯了,之前在帝丘收的多是十几岁的少年人,庞涓孙伯灵卫鞅等人拜在他门下的时候年龄更大,像这么小的孩子他还真没收过。
他纯粹是被公子霁用美食给勾到秦国来的,也没想好来这儿究竟要干什么,既然如此,带几个小娃娃解闷似乎也不错,至于他们的身份......
只是简单的启蒙而已,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秦公私下肯定会再给他们请老师,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教起来就放心多了。
老爷子笑眯眯的想着,眼角余光看到石桌上晾晒着的竹简,然后猛然睁大了眼睛。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只读了几句,胸中豪气便激荡而出,如此雄文,实在令人不忍卒读。
泰山崩于前依旧面不改色的鬼谷先生颤抖着手把竹简捧在手里,来来回回将上面寥寥数十字读下来,眼中的激动快要溢了出来,公子,敢问此文从何处得来,可还有后文?
卫霁张了张嘴,看着恨不得立即看到余下全文的老爷子,犹豫了一会儿才说道,此文乃一位已经作古的老先生所做,霁偶然间得之,因其内容易懂,读起来又朗朗上口,所以想着可以给小公子们做启蒙用。
此等文章,用作启蒙?!老爷子睁大了眼睛看着小心解释的少年人,嘴角抽搐不知道说什么好。
卫霁只是笑笑不说话,比起《千字文》,他更觉得用《尚书》《周礼》来启蒙的夫子们脑子有问题。
要不是之前的他也聪明,这会儿估计就是个文盲了。
再说了,这本就是启蒙必备的书啊。
老爷子心痛的不行,看着眨巴着眼睛一脸无辜的少年人忍不住仰天长叹,暴殄天物!暴殄天物啊!
第41章 可可怜怜孙伯灵
公子虔不明所以的看着哆嗦着手不知道该说什么的王诩老爷子, 挠了挠头嘀咕道, 霁儿才写了多少, 怎么就这么大反应了?
老爷子小心翼翼把竹简拿在手中,看着旁边身材健硕的秦国汉子,最终只是说了一句,朽木不可雕也。
公子虔摸了摸鼻子, 讪笑两声没说话,别说几个孩子, 他们家除了当国君的弟弟之外,能耐得住性子看书的就找不出来几个。
先生若是想看, 明日写下来后便给您送去。卫霁知道《千字文》出被士子们看见后不会那么平静,毕竟是流传千年长盛不衰的启蒙名篇,要是不声不响也称不上名篇了。
此篇成文时朝堂民间皆尊奉儒学, 前面几句或许看不出来,后面却有许多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 除此之外,天文地理都有些涉及,对稚子启蒙来说可以算是很全面了。
卫国本就儒学盛行,乡野间说不准就住着不为人知的大儒,只要把后面那些涉及后世典故的句子删去, 说是偶然所得也不算奇怪。
王诩老爷子彻底维持不住脸上的淡定了,让旁边候着的小甲小乙去取更多竹简来,然后双眸放光眼巴巴道,公子现在无事, 又何须再等明日?
卫霁看着跟小孩儿一样看见想要的东西恨不得躺地上打滚儿的老爷子,无奈朝他们家小护卫点了点头,然后回到石桌旁提笔写字。
方才那两句是用秦文书写,现在给老爷子看全篇......唔......不算全篇的全篇,还是用熟悉的中原文字书写比较好,万一哪儿错了还能尽快改了,用秦国文字的话他没那么快的反应。
王诩老爷子在他动笔后便艰难的按捺住激动的心情不让自己发出声,公子虔站在另一边瞧着少年人笔下顺畅出现的一个个文字,看了一会儿后终于还是承认自己没文化。
各国文字不尽相同,他认识秦文,楚国文字和中原文字也认识一些,却认不全面,至于更远的燕国文字,那更是两眼一抹黑了。
小娃娃们耐不住寂寞,看旁边没人说话也想知道他们霁哥哥在写什么,两个小公子还能踮着脚尖凑过去,就算看不懂也煞有其事的做出一副深思的模样,小太子就不行了,他个子太矮,就是蹦起来也看不见。
能看到的位置已经被占完了,要不是直接爬到桌子上实在不合礼数,他这会儿已经想办法爬上去了。
大伯,大伯,驷儿也想看。小娃娃急的不行,扯着他们家大伯的衣摆小声祈求,大家伙儿都能看到霁哥哥写的字,他也要看。
臭小子,你看得懂吗?公子虔捏了捏小家伙的脸蛋,毫无顾忌的嘲笑了一句然后把人抱了起来,现在知道读书有用了吧,不好好学着都看不懂你们霁哥哥写的是什么。
小太子皱着眉头看了一会儿,发现自己一个字也不认识,然后板着小脸捏起拳头说道,大伯放心,驷儿以后一定好好学。
公子虔捏着下巴看着挺起胸脯的小孩儿,总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合着你小子之前一直没好好学?
小太子:......
大伯,我们在说以后。
以前的事情不重要,驷儿还小,现在开始好好学还来得及。
谁和你说以后,老子说的就是以前。公子虔看着怀里年纪不大心思不小的破孩子,怕打扰到卫霁写东西于是转身出门,来来来,咱们爷儿俩好好掰扯掰扯。
大伯,您这叫翻旧账,这样不好。小家伙儿可怜巴巴的看着他们家大伯,试图用自己的大眼睛来感化这莫名其妙找事儿的家伙。
都会和大伯讲道理了,你小子行啊。公子虔坐在门槛上,将小家伙放到地上,活动着手指正想再说些什么,结果只是说句话的时间,这滑不溜秋的小子就迈着小短腿跑去隔壁院子了。
嘿,三天不打想翻天啊?
哭笑不得的秦国汉子还没坐稳就又起来,回头看院子里的人都围在石桌旁,大概还要一会儿才能写好,于是转身去隔壁逮小孩去了。
小太子知道父亲就在隔壁,一被松开就赶紧跑了过去,秦公和孙伯灵还在院子里说话,眨眼间怀里就多了个小娃娃,只得歉意的朝轮椅上的娃娃脸青年笑笑,然后板着脸将人从怀里拎出来,怎么跑这儿来了?
大伯他欺负小孩儿。小太子二话不说直接开始告状,反正大伯不在,他现在说什么都是对的。
孙伯灵笑吟吟看着眉眼灵动的小娃娃,待小孩儿看过来很好心的提醒道,小公子,你们家大伯过来了。
小孩儿下意识抱紧了亲爹,阿父,大伯来了啊啊啊!
秦公:......
大哥,您又怎么折腾孩子们了?被儿子缠上的秦公无奈的看着走过来的公子虔,好在该谈的也谈的差不多了,孙伯灵会留在秦国,他不会出仕为官,却会在秦国与别国交战的时候坐镇军中。
如此结果,好的出乎他的意料。
公子虔和坐在轮椅上的娃娃脸青年打了声招呼,然后戳着小家伙儿的脑门说道,你小子还学会先告状了。
小太子抱紧了亲爹,底气十足的朝他做了个鬼脸,明明就是大伯先欺负驷儿。
公子虔:......
有爹护着了不起是吧,不知道你大伯我生起气来连你爹都打吗?
公子虔抱着手臂居高临下看着这小家伙,把人吓的使劲儿往亲爹怀里钻才收了气势,要不是在外人面前得给孩子留点面子,他非得好好和这臭小子说道说道不成。
秦公将在怀里乱动的儿子安抚下来,然后抬头看向公子虔,大哥,骐儿和骅儿呢?
在隔壁看霁儿写东西,俩小子难得没捣蛋。公子虔说着,抬头看了眼天色,然后询问是不是该离开了。
他们出来的时间不短了,后边还有那么多事情等着,不好一直在这里待着。
秦公抱着儿子起身,让人准备好车架然后将想要出来相送的娃娃脸青年停下,先生不必麻烦,以后渠梁少不得来此叨扰,先生勿要烦了才是。
君上要是想找卫鞅,可以查查附近郡县有没有游学的外来的士子,相信很快就能寻到他的踪迹。孙伯灵笑着将人送走,在这人临走前还好心的提了个醒儿。
三四个月的时间,足够那小子将秦国的情况了解透彻了,再不出现以后怕是就没机会出现了。
他有预感,入秦的能人绝对不会只有如今这些。
秦公怔了一下,将怀里的小孩儿交到他们家大哥手上,然后弯腰行了个大礼,多谢先生。
小太子:qwq~
公子虔咧了咧嘴,看怀中的小家伙儿僵着身子不敢动弹,眯着眼睛露出一口大白牙,驷儿啊,大伯惯会欺负小孩儿。
大......大伯......小太子欲哭无泪,在心里埋怨着他爹的不靠谱,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于是可怜兮兮的讨好道,驷儿最喜欢大伯了,以后一定好好读书,还会看着哥哥们读书,一定不让大伯再费心。
小嘴儿跟抹了蜜一样,甜的吃多了吗?公子虔被这小东西弄的打也不是骂也不是,想起几个小孩儿刚才在院子里吃的那些糍粑,摇了摇头说道,的确是甜的吃多了。
小太子乖乖巧巧不动弹,任他们家大伯说叨,只当自己是个木头做的小娃娃。
孙伯灵又和秦公说了几句,然后在大门里面看着几人离开,发现公子虔从隔壁院子里又拎出来两个小娃娃后笑了笑,撑着脸在门前坐了一会儿,依旧没等着他们家老师回来,到底还是推着轮椅走了过去。
卫霁将删改后的千字文默了出来,确定上面没有任何关于后世的剧透了然后才把笔放下,因为老爷子催的急,所以他直接把不该出现的都删掉了,等回头再重新整理一下,补足一千个字才好称之为《千字文》。
恋耽美
话说回来,他们家熙儿启蒙用的也是《尚书》,这里的他学的是《周礼》,能成功渡过这么高难度的启蒙,他们家果然都是天才。
孩童启蒙哪儿能用这么难的典籍,再不济《诗经》总行吧,不比《尚书》简单的多?
他们可好,《尚书》、《周礼》、《春秋》、《易经》......
哪个难懂用哪个,能怪人家孩子不想学吗?
公子们还小,直接用《书》来启蒙似乎难度有点高,不如换个简单点的来学?容貌极为出色的少年人看着竖起耳朵的小娃娃,想着后世启蒙的名篇有哪些。
三百千最为经典,再之后就是《弟子规》、《千家诗》、《声律启蒙》、《朱子家训》、《增广贤文》、《古文观止》等等,只是这些都掺杂了太多后世典故,贸然拿出来似乎有些不妥。
等等,《千字文》和《百家姓》似乎没有牵扯那么多,只需要简单改动就能直接拿来用,姓氏在如今这个年代不太适合拿出来,毕竟现在姓氏还在形成之中,百家姓里面有许多姓氏现在还没有,但是《千字文》就不一样了。
这篇长韵文通篇只有一千个字,四字半阙八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且通俗易懂,句子简单细品下来却别有深意,最重要的是,这一千个字都不一样,用来让小孩儿学写字简直再合适不过了。
常用的字都认识了,再学《尚书》《周礼》不比现在简单多了?
卫霁懊恼的拍着脑袋,先在心里把自己骂了一顿,之前在卫国的时候怎么没想起来还有这回事儿,虽然他们家熙儿已经过了启蒙的阶段,但是公族里还有适龄的孩子要入学啊!
我这里有一篇美文,通篇不过千字,长公子可以试试让小公子们启蒙时用。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
怎么也比背《尚书》简单吧。
《书》所记载皆是古时贤王事迹,用来启蒙多好,别人能学得,他们怎么就学不会?公子虔在自家儿子脑门上敲了一下,显然对自己当年读书时受到的磨难记忆犹新。
老子受过的苦,你们这些小崽子都得跟着受。
卫霁看着将心思都写在脸上的汉子,摇了摇头让小甲去房间里取笔和竹简来,他先把前几句默写下来,学不学还得这人决定。
小娃娃们只听见了简单几个字,忙不迭就要过来看什么样的书能称得上简单二字,只要比《书》简单,就是撒泼打诨也得让阿父/大伯把《书》换掉。
*
王诩老爷子不急不慢踱着步子,看人都在外面院子里于是一本正经的拱手行礼,公子虔见他进来赶紧把身上闹腾的小孩子弄下去,先生快请坐。
卫霁正好把前几句写出来,将笔放下然后待墨阴干,看老爷子的眼睛时不时往石桌上空着的碟子上嫖,于是非常自觉的让人将厨房里剩下的红糖糍粑端出来。
老爷子没有一点不好意思的感觉,笑呵呵道了声谢然后逗弄着旁边的小娃娃。
卫霁看着和小孩儿相处的极好的老爷子,再看看同样有些诧异的公子虔,垂眸想了一会儿,然后迟疑的问道,鬼谷先生,您要在栎阳收学生吗?
别管是亲传弟子还是随便教教,能得到鬼谷先生的教导都是三生有幸,虽然让老爷子给小孩儿启蒙有些浪费,但是能有更好的老师,为什么不选更好的呢?
王诩老爷子挑了挑眉,看着很是机灵的三个小娃娃,想了一下还是慢吞吞说道,不急,过些天再考虑这事儿。
言下之意,就是有希望了。
卫霁眸中划过一抹喜意,看公子虔还愣在那里忍不住过去小声提醒,老爷子住在他隔壁,以后有事儿没事儿多带着孩子来这儿逛逛,万一就逮着个好老师呢。
公子虔惊叹的拍着胸口,他都没敢想过让名扬天下的鬼谷先生来教这几个臭小子,没想到就被这小孩儿轻轻松松说出来了。
说出来也就算了,鬼谷先生还就没有直接拒绝,这仨臭小子究竟是什么样的好运啊?
长公子,鬼谷先生先前在帝丘时也开过私塾,并非都是和孙先生一般的亲传弟子。眼看着这人就要想歪,卫霁赶紧又提醒了一句,毕竟私塾里的学生和亲传弟子不一样。
孙伯灵庞涓卫鞅这种亲传弟子都可以当半个儿子了,但私塾里的那些学生只需要交束修就行,二者差别很大,不能混为一谈。
能被鬼谷先生教导已经难得,怎敢奢望他们能成为先生的亲传弟子?公子虔很清楚其中区别,他也没想让老爷子收几个奶娃娃当亲传弟子。
谁家收亲传弟子不是万般考效然后才收下唉,这几个臭小子除了吃还会干啥?
王诩老爷子任他们在旁边说悄悄话,一边逗孩子一边考虑着教这几个奶娃娃划不划算,他自己无牵无挂惯了,之前在帝丘收的多是十几岁的少年人,庞涓孙伯灵卫鞅等人拜在他门下的时候年龄更大,像这么小的孩子他还真没收过。
他纯粹是被公子霁用美食给勾到秦国来的,也没想好来这儿究竟要干什么,既然如此,带几个小娃娃解闷似乎也不错,至于他们的身份......
只是简单的启蒙而已,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秦公私下肯定会再给他们请老师,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教起来就放心多了。
老爷子笑眯眯的想着,眼角余光看到石桌上晾晒着的竹简,然后猛然睁大了眼睛。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只读了几句,胸中豪气便激荡而出,如此雄文,实在令人不忍卒读。
泰山崩于前依旧面不改色的鬼谷先生颤抖着手把竹简捧在手里,来来回回将上面寥寥数十字读下来,眼中的激动快要溢了出来,公子,敢问此文从何处得来,可还有后文?
卫霁张了张嘴,看着恨不得立即看到余下全文的老爷子,犹豫了一会儿才说道,此文乃一位已经作古的老先生所做,霁偶然间得之,因其内容易懂,读起来又朗朗上口,所以想着可以给小公子们做启蒙用。
此等文章,用作启蒙?!老爷子睁大了眼睛看着小心解释的少年人,嘴角抽搐不知道说什么好。
卫霁只是笑笑不说话,比起《千字文》,他更觉得用《尚书》《周礼》来启蒙的夫子们脑子有问题。
要不是之前的他也聪明,这会儿估计就是个文盲了。
再说了,这本就是启蒙必备的书啊。
老爷子心痛的不行,看着眨巴着眼睛一脸无辜的少年人忍不住仰天长叹,暴殄天物!暴殄天物啊!
第41章 可可怜怜孙伯灵
公子虔不明所以的看着哆嗦着手不知道该说什么的王诩老爷子, 挠了挠头嘀咕道, 霁儿才写了多少, 怎么就这么大反应了?
老爷子小心翼翼把竹简拿在手中,看着旁边身材健硕的秦国汉子,最终只是说了一句,朽木不可雕也。
公子虔摸了摸鼻子, 讪笑两声没说话,别说几个孩子, 他们家除了当国君的弟弟之外,能耐得住性子看书的就找不出来几个。
先生若是想看, 明日写下来后便给您送去。卫霁知道《千字文》出被士子们看见后不会那么平静,毕竟是流传千年长盛不衰的启蒙名篇,要是不声不响也称不上名篇了。
此篇成文时朝堂民间皆尊奉儒学, 前面几句或许看不出来,后面却有许多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 除此之外,天文地理都有些涉及,对稚子启蒙来说可以算是很全面了。
卫国本就儒学盛行,乡野间说不准就住着不为人知的大儒,只要把后面那些涉及后世典故的句子删去, 说是偶然所得也不算奇怪。
王诩老爷子彻底维持不住脸上的淡定了,让旁边候着的小甲小乙去取更多竹简来,然后双眸放光眼巴巴道,公子现在无事, 又何须再等明日?
卫霁看着跟小孩儿一样看见想要的东西恨不得躺地上打滚儿的老爷子,无奈朝他们家小护卫点了点头,然后回到石桌旁提笔写字。
方才那两句是用秦文书写,现在给老爷子看全篇......唔......不算全篇的全篇,还是用熟悉的中原文字书写比较好,万一哪儿错了还能尽快改了,用秦国文字的话他没那么快的反应。
王诩老爷子在他动笔后便艰难的按捺住激动的心情不让自己发出声,公子虔站在另一边瞧着少年人笔下顺畅出现的一个个文字,看了一会儿后终于还是承认自己没文化。
各国文字不尽相同,他认识秦文,楚国文字和中原文字也认识一些,却认不全面,至于更远的燕国文字,那更是两眼一抹黑了。
小娃娃们耐不住寂寞,看旁边没人说话也想知道他们霁哥哥在写什么,两个小公子还能踮着脚尖凑过去,就算看不懂也煞有其事的做出一副深思的模样,小太子就不行了,他个子太矮,就是蹦起来也看不见。
能看到的位置已经被占完了,要不是直接爬到桌子上实在不合礼数,他这会儿已经想办法爬上去了。
大伯,大伯,驷儿也想看。小娃娃急的不行,扯着他们家大伯的衣摆小声祈求,大家伙儿都能看到霁哥哥写的字,他也要看。
臭小子,你看得懂吗?公子虔捏了捏小家伙的脸蛋,毫无顾忌的嘲笑了一句然后把人抱了起来,现在知道读书有用了吧,不好好学着都看不懂你们霁哥哥写的是什么。
小太子皱着眉头看了一会儿,发现自己一个字也不认识,然后板着小脸捏起拳头说道,大伯放心,驷儿以后一定好好学。
公子虔捏着下巴看着挺起胸脯的小孩儿,总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合着你小子之前一直没好好学?
小太子:......
大伯,我们在说以后。
以前的事情不重要,驷儿还小,现在开始好好学还来得及。
谁和你说以后,老子说的就是以前。公子虔看着怀里年纪不大心思不小的破孩子,怕打扰到卫霁写东西于是转身出门,来来来,咱们爷儿俩好好掰扯掰扯。
大伯,您这叫翻旧账,这样不好。小家伙儿可怜巴巴的看着他们家大伯,试图用自己的大眼睛来感化这莫名其妙找事儿的家伙。
都会和大伯讲道理了,你小子行啊。公子虔坐在门槛上,将小家伙放到地上,活动着手指正想再说些什么,结果只是说句话的时间,这滑不溜秋的小子就迈着小短腿跑去隔壁院子了。
嘿,三天不打想翻天啊?
哭笑不得的秦国汉子还没坐稳就又起来,回头看院子里的人都围在石桌旁,大概还要一会儿才能写好,于是转身去隔壁逮小孩去了。
小太子知道父亲就在隔壁,一被松开就赶紧跑了过去,秦公和孙伯灵还在院子里说话,眨眼间怀里就多了个小娃娃,只得歉意的朝轮椅上的娃娃脸青年笑笑,然后板着脸将人从怀里拎出来,怎么跑这儿来了?
大伯他欺负小孩儿。小太子二话不说直接开始告状,反正大伯不在,他现在说什么都是对的。
孙伯灵笑吟吟看着眉眼灵动的小娃娃,待小孩儿看过来很好心的提醒道,小公子,你们家大伯过来了。
小孩儿下意识抱紧了亲爹,阿父,大伯来了啊啊啊!
秦公:......
大哥,您又怎么折腾孩子们了?被儿子缠上的秦公无奈的看着走过来的公子虔,好在该谈的也谈的差不多了,孙伯灵会留在秦国,他不会出仕为官,却会在秦国与别国交战的时候坐镇军中。
如此结果,好的出乎他的意料。
公子虔和坐在轮椅上的娃娃脸青年打了声招呼,然后戳着小家伙儿的脑门说道,你小子还学会先告状了。
小太子抱紧了亲爹,底气十足的朝他做了个鬼脸,明明就是大伯先欺负驷儿。
公子虔:......
有爹护着了不起是吧,不知道你大伯我生起气来连你爹都打吗?
公子虔抱着手臂居高临下看着这小家伙,把人吓的使劲儿往亲爹怀里钻才收了气势,要不是在外人面前得给孩子留点面子,他非得好好和这臭小子说道说道不成。
秦公将在怀里乱动的儿子安抚下来,然后抬头看向公子虔,大哥,骐儿和骅儿呢?
在隔壁看霁儿写东西,俩小子难得没捣蛋。公子虔说着,抬头看了眼天色,然后询问是不是该离开了。
他们出来的时间不短了,后边还有那么多事情等着,不好一直在这里待着。
秦公抱着儿子起身,让人准备好车架然后将想要出来相送的娃娃脸青年停下,先生不必麻烦,以后渠梁少不得来此叨扰,先生勿要烦了才是。
君上要是想找卫鞅,可以查查附近郡县有没有游学的外来的士子,相信很快就能寻到他的踪迹。孙伯灵笑着将人送走,在这人临走前还好心的提了个醒儿。
三四个月的时间,足够那小子将秦国的情况了解透彻了,再不出现以后怕是就没机会出现了。
他有预感,入秦的能人绝对不会只有如今这些。
秦公怔了一下,将怀里的小孩儿交到他们家大哥手上,然后弯腰行了个大礼,多谢先生。
小太子:qwq~
公子虔咧了咧嘴,看怀中的小家伙儿僵着身子不敢动弹,眯着眼睛露出一口大白牙,驷儿啊,大伯惯会欺负小孩儿。
大......大伯......小太子欲哭无泪,在心里埋怨着他爹的不靠谱,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于是可怜兮兮的讨好道,驷儿最喜欢大伯了,以后一定好好读书,还会看着哥哥们读书,一定不让大伯再费心。
小嘴儿跟抹了蜜一样,甜的吃多了吗?公子虔被这小东西弄的打也不是骂也不是,想起几个小孩儿刚才在院子里吃的那些糍粑,摇了摇头说道,的确是甜的吃多了。
小太子乖乖巧巧不动弹,任他们家大伯说叨,只当自己是个木头做的小娃娃。
孙伯灵又和秦公说了几句,然后在大门里面看着几人离开,发现公子虔从隔壁院子里又拎出来两个小娃娃后笑了笑,撑着脸在门前坐了一会儿,依旧没等着他们家老师回来,到底还是推着轮椅走了过去。
卫霁将删改后的千字文默了出来,确定上面没有任何关于后世的剧透了然后才把笔放下,因为老爷子催的急,所以他直接把不该出现的都删掉了,等回头再重新整理一下,补足一千个字才好称之为《千字文》。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