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万万不可——存棠(50)
晚上,梁焕又把相同的问题抛给了陈述之。
陈述之放下手中的奏折,垂着眸子道:您要是问臣的意见,此人以劝谏之名冒犯陛下天威,砍头都是轻的。
梁焕失笑,你能不能先别管这个,想想杀或不杀有何损益?
陈述之十分认真地想了一会儿,杀他自然是为了立威,不杀是为了宽仁。
哪个好?
陈述之答不上来。
唉,梁焕支着额头发愁,多小一件事,竟被难住了。
陈述之看着他那个为难的样子,自己心里也焦急,静默片刻,忽然抛出个主意:众人都盯着严御史的下场,是想看陛下对此事的态度。如果严御史是生是死与这件事无关,那他们就无从窥得了。陛下可以先拖一段时间
梁焕放下手上的活,看了他一会儿,把他看得发毛。
您在看什么?
梁焕嘻嘻笑道:刚才抬头的时候,突然觉得你很好看,就多看一会儿。
陈述之脸一红,正要说他两句,便听见他回复自己先前的话:他是生是死与这件事无关,这怎么办到?拖倒是拖得住,就怕拖了也没用。
嗯只是个想法。比如说,给他安个什么其它的罪名,用那个罪杀了他。
梁焕思索半晌,到底还是摇摇头,哪里弄个能杀人的罪名去,真要有,他也不会认啊。
听他这样说,陈述之就没再说下去。他只是突然冒出个想法,也没想得周全。
过了一会儿,梁焕把那一堆奏折一推,懒懒地靠在椅子上,抱怨道:不想看了,一堆破事。
陈述之浅浅一笑,不想看了,那想做什么?
梁焕轻哼一声转过头去,不受他的诱惑。既然不能吃进肚里,那嚼来嚼去也没什么意思。
他转身时随手摸到一本奏折,便拿给陈述之,问:你看过这个么?
陈述之接过来瞧了瞧,是许恭那份奏疏的原件。他觉得梁焕肯定知道是自己写的,所以也不好开口去夸,专等着他来夸自己。
你说这个许恭,平日里看着不三不四的,关键时候还真能派上用场。那么短的时间,居然能写出这种东西来
手里拿着奏折的陈述之愣愣地望着他。
他居然真的以为那是许恭写的?
用了那么多以前和他说过的典故,写了那么多充满自己风格的句式,连兵部的同事都认出来是他写的,梁焕居然认不出来?
他宁肯相信许恭会为了他做这件事,也不相信自己会这么做吗?
还是说,自己逼迫他去找别人,人的心就那么大,有的地方给了别人,留给自己的就少了?
虽然是自作自受,可还是难过。
行离,你想什么呢?梁焕诧异地看着他那副出神的样子。
陈述之匆忙一笑,把手里的奏折放回去,没什么,嗯,写得挺好的。
那天晚上,梁焕一直在磨磨蹭蹭,弄到半夜才看完桌上的奏折。二人躺在床上,他刚打算考虑要不要做点什么,陈述之就已经睡着了。
*
许恭从刑部一出来,就看见陈述之等在门口。
真是稀客啊,你还会来找我?
陈述之懒得跟他废话,严肃着面容,直接便问:你可知道有个江州海宁府知县遇袭的案子?刑部在审了吗?
许恭回忆道:我有印象,是有人在审,不过与我无关,我什么都不知道。
你能不能想办法,跟他们说这个案子颇多疑难,让他们放你去江州取证?陈述之沉声道。
许恭皱了皱眉,人家该问我,我怎么知道颇多疑难?行离啊,你从哪看来的这个案子?
贾子贤的那箱东西里写的。陈述之望着他缓缓道,没证据的话,你能插进这个案子里,去趟江州么?
许恭被他说得莫名其妙,不解道:这个案子太小了,哪用得着派人过去?我可以试试,但我为何要管这个案子?为何要去江州?
江州海宁府沿江县,你应该知道是谁的家乡吧。陈述之一字一句道,你想不想救他?
许恭一愣,沉思良久,点了点头。
他又忽然抬眸,这又跟你有什么关系?
我也有想帮的人。陈述之扫了他一眼,淡淡地说,问好了告诉我一声,我去请假,与你一同过去。
得到邓直的赏识之后,陈述之在兵部越来越没规矩了。他想请假,就直接去邓直面前,大言不惭地说:我要生十几日的病,我的事情已分下去,跟您说一声。
邓直抬眼瞥了瞥他,你干什么去?
一个刑部的朋友去江州办案,我跟着过去。
你为何如此爱操心别人家的事。邓直翻了个白眼,行了你去吧,自己打好招呼。
陈述之当然知道他说的打好招呼是指什么,他去了趟未央宫,却没有进去,而是在门口拉着卢隐说:我出趟远门,二十九日和九月九日不来了。
他说完就走,根本没给卢隐提问的机会。
*
清晨,露水尚且浓重的时候,许恭带着远行的包袱推开家门,却看见李纯站在门口。
她小心地说:许哥哥,我爹给你留了纸条。
李纯从怀里摸出几张折起来的纸,伸出手递过来。
许恭皱了皱眉,还是接下,又问:什么时候留的?你去看你爹了?
李纯低着头,小声说:十八日,我爹预感到会有祸事,就提前写给你了。
好,我要出门了,一会儿看。许恭把那些纸收起来,便要走。
等一下,李纯忽然叫住他,后半句却犹豫了好久,许哥哥,我想问问你,以后,你还会记得他吗?
听到这话,许恭莫名觉得心酸。他回过身,朝李纯笑了笑,声音是难得一见的柔和:不要说这种话,事情还没到那一步。
李纯愣愣地望着他。
好了,你快回家吧,别胡思乱想,等尘埃落定了再感慨不迟。许恭原地站着,一副要看她回家的模样。
李纯点了点头,缓慢地走起来。
你家不是在那边吗?许恭指了指相反的方向。
她垂着目光,轻叹口气,我现在在柴家。
*
从京城南下的河流上,水波荡漾。
这位公子,我记得你。船夫一边摇着桨调整方向,一边回头望着坐在第一排的陈述之,有一次你坐我船的时候,有几人来寻你,你就跟他们走了。这事得有一两年了,但你生得这样俊俏,我定然不会认错。
陈述之一阵错愕,反应了半天才想起是什么事,你记得没错,是我。
那他们为什么要抓你啊?看那气势汹汹的模样,还以为你是逃犯呢!船夫随口说道。
陈述之云淡风轻地回应:本来想走,我朋友不让我走,就让人来寻我了。
船夫啧啧叹道:你也太软了,不让你走你就不走了?要是我想走,天王老子也拦不住我!
陈述之只是笑笑,没再说话。
坐在他旁边的许恭听了半天没听懂,凑上来问:你本来要去哪啊?谁不让你走啊?
陈述之笑着伸手过去,帮他把那堆纸展开,多操心你自己的事吧,看你的信。
许恭带着迷惑的眼神望了他一眼,到底还是低下头看信。
水上的清晨更为凉爽,小船摇摇晃晃,耳边是船桨拍打出的波浪声,鼻尖是水边清淡的腥气。陈述之阖上双眼,思绪翻涌。
闭目片刻,他听见了许恭折起信纸的声音。陈述之睁眼瞧了瞧他,随口问:写什么了?
作者有话要说: 都是误会!!
第72章 法外
也没什么
陈述之想起一些他俩的事,坐直了身子,认真问:之前严浅溪给你的那份名单,是怎么拿到的?
许恭手里捏着信纸,低着头道:他去帮柴唯干活,一点点偷到的。
他又给你弄这东西,又上那种奏疏,他到底是哪边的?
他上那种奏疏,是因为他闺女在人家手里。
说完,他又忽然抬头问陈述之:你怎么知道我想救他?
陈述之微微叹气,你的奏疏原是我写的,你改了什么,我自然知道。
这事被人发现,许恭却没有丝毫窘迫,只是挑了挑眉,满不在乎地说:他也不容易,我只不过看他可怜,怜惜他罢了。
陈述之哦了一声,表示信了他的鬼话。
想着许恭的事,他不知为何就想到了自己,禁不住问:我的事你又是从哪打听的?
许恭噗嗤一声笑出来,酸溜溜地说:这还用打听?你俩天天在人眼前显摆,当我瞎么?
陈述之愣了愣,有这么明显?
这事你可切莫往外说,尤其不能告诉严浅溪这种人,若让那边的人知道,我会被他们折磨死的。
许恭皱了皱眉,我当然不会乱说,但是严浅溪也不是心甘情愿给他们办事的,被人拿住了而已。
陈述之轻笑一声,这就开始帮他说话了?前几日还在上疏骂人家。
谁帮他说话了许恭嘟囔着别过头去。
从京城去往江州,需要往南行约一千里。一路上风景变幻,从江河壮阔逐渐变为清秀旖旎,农田里种的逐渐从小麦变为水稻,天气也愈发潮湿炎热。
然而陈述之发现,他不仅晕车,还晕船。出发几个时辰后,他就趴在船头上,时不时往水里吐上一口,再也没回去过。许恭发现他把饭全吐了出来,就把自己的干粮分给他一些,没想到他吃完仍旧吐得一干二净。
吐得久了,他整个人变得十分虚弱,坐在船头上望着青山绿水,就开始思考人生。他有种怅然若失的情思,还感到心底某处死死地打了结。
不应该是这样的。他从小就只知道读书应试,现在走到了这条路的顶端,能在朝中任职,能做些实事,前途一片光明,这样的日子对他来说已足够好。
为什么要把自己折磨成这样?
也许离得远一些是好事,彼此都少投入一些,没那么多期待就没那么多失望,倘若哪天走不下去了,也能够从容地全身而退。
这便是最好的办法吧,可若非走投无路,谁又愿意出此下策呢。
从海宁府下船是中午,二人又改乘马车走了一下午,晚上才到达沿江县。沿江县城很小,却有大片的农田,然而这地方土壤贫瘠,农夫们终日劳作却收成可怜。又听说这里民风剽悍,常有打斗之事发生,因此,整个县城也不甚富庶。
他们把县城都转遍了才找到一家旅店。其实他们可以住在县衙,但想想这个案件,一个县令能在自己县衙里遇袭,那还是住外面比较放心。
他们二人要了一间房,许恭以为陈述之在船上七荤八素地吐了几天,会立刻躺下睡觉,没想到他自己都收拾好了,还看见陈述之在读书。
他挑了挑眉道:行离,你看什么好东西呢?你们兵部是不是成日都在看兵法啊?
陈述之没抬头,喃喃道:贾子贤说他怀疑这事的始作俑者是沿江县的县丞,县丞为什么要害县令
这还不简单,原来那个县丞,叫蒋为民的,现在不已经是沿江县令了么?许恭一边说着,一边坐到梳妆台边上,行离我用用你梳子啊,我忘带了。
许恭拿起陈述之放在桌上的梳子,梳完头还多看了两眼,调笑道:哟,你这梳子还挺别致,还挑个雕着梅花的,女人都没你过得精致。
陈述之总算抬了头,看了一眼那梳子,随口道:不是我挑的,别人送的。
谁送东西会送梳子啊?许恭用手指摩挲着那梅花,你不会在外头有小情人了吧?
陈述之懒得理他,伸手去拿那梳子,你还给我。
许恭举着梳子往后一躲,故作高深道:行离,咱俩是不是得注意距离,你看咱们共处一室,容易让人误会
许在心,陈述之的脸色渐渐冷下来,玩笑不是随便开的。
许恭见他这个样子,吓得连忙把梳子放回去,好好好,还给你就是了,我可不敢用。
陈述之懒得跟他计较,仔细地把梳子收好,道:把刑部给的案卷拿出来吧,我要看。
二人第二天睡到将近正午,才去了沿江县衙。新任县令蒋为民见到刑部的公文,热情地招待了他们,主动给他们讲具体的案情。
七月的一个上午,沿江县令乔聪在县衙里会见了一个人。这个人名叫黄桐雨,是沿江城郊的一名农夫,他的儿子黄进才在今年沿江县的县试中名列前茅,后来却查出黄桐雨年轻时曾为优伶,尚未脱籍,所以取消了黄进才的名次。黄桐雨心急如焚,便来找县令求情。乔聪和他聊了很久,最终却说帮不上忙。
之后,乔聪独自一人在县衙吃了饭,到偏厅歪在躺椅上午休。一段时间后,县衙中的仆役们听见偏厅传来一声惨叫,赶到时看到乔聪捂着双眼,眼中在不断地流血。
后来经过医治,乔聪彻底瞎了。
案件审理时,黄桐雨自然就有了最大的嫌疑。但是他极力否认,又没有证人和证据,也不好贸然定罪。于是这桩案子就拖了下来,一直拖到了刑部。
蒋为民在讲这些事的时候,陈述之一直在观察他。这个人说话听起来很舒服,条理清晰,语调得宜,为什么贾宣会认为是他戳瞎了乔聪的眼睛?
听完了他的叙述,许恭道:你把黄桐雨提来,我要审他。
此时是正午时分,艳阳高照,县衙的厨房里飘来了饭香。陈述之便跟蒋为民说:你先去吃饭吧。
恋耽美
陈述之放下手中的奏折,垂着眸子道:您要是问臣的意见,此人以劝谏之名冒犯陛下天威,砍头都是轻的。
梁焕失笑,你能不能先别管这个,想想杀或不杀有何损益?
陈述之十分认真地想了一会儿,杀他自然是为了立威,不杀是为了宽仁。
哪个好?
陈述之答不上来。
唉,梁焕支着额头发愁,多小一件事,竟被难住了。
陈述之看着他那个为难的样子,自己心里也焦急,静默片刻,忽然抛出个主意:众人都盯着严御史的下场,是想看陛下对此事的态度。如果严御史是生是死与这件事无关,那他们就无从窥得了。陛下可以先拖一段时间
梁焕放下手上的活,看了他一会儿,把他看得发毛。
您在看什么?
梁焕嘻嘻笑道:刚才抬头的时候,突然觉得你很好看,就多看一会儿。
陈述之脸一红,正要说他两句,便听见他回复自己先前的话:他是生是死与这件事无关,这怎么办到?拖倒是拖得住,就怕拖了也没用。
嗯只是个想法。比如说,给他安个什么其它的罪名,用那个罪杀了他。
梁焕思索半晌,到底还是摇摇头,哪里弄个能杀人的罪名去,真要有,他也不会认啊。
听他这样说,陈述之就没再说下去。他只是突然冒出个想法,也没想得周全。
过了一会儿,梁焕把那一堆奏折一推,懒懒地靠在椅子上,抱怨道:不想看了,一堆破事。
陈述之浅浅一笑,不想看了,那想做什么?
梁焕轻哼一声转过头去,不受他的诱惑。既然不能吃进肚里,那嚼来嚼去也没什么意思。
他转身时随手摸到一本奏折,便拿给陈述之,问:你看过这个么?
陈述之接过来瞧了瞧,是许恭那份奏疏的原件。他觉得梁焕肯定知道是自己写的,所以也不好开口去夸,专等着他来夸自己。
你说这个许恭,平日里看着不三不四的,关键时候还真能派上用场。那么短的时间,居然能写出这种东西来
手里拿着奏折的陈述之愣愣地望着他。
他居然真的以为那是许恭写的?
用了那么多以前和他说过的典故,写了那么多充满自己风格的句式,连兵部的同事都认出来是他写的,梁焕居然认不出来?
他宁肯相信许恭会为了他做这件事,也不相信自己会这么做吗?
还是说,自己逼迫他去找别人,人的心就那么大,有的地方给了别人,留给自己的就少了?
虽然是自作自受,可还是难过。
行离,你想什么呢?梁焕诧异地看着他那副出神的样子。
陈述之匆忙一笑,把手里的奏折放回去,没什么,嗯,写得挺好的。
那天晚上,梁焕一直在磨磨蹭蹭,弄到半夜才看完桌上的奏折。二人躺在床上,他刚打算考虑要不要做点什么,陈述之就已经睡着了。
*
许恭从刑部一出来,就看见陈述之等在门口。
真是稀客啊,你还会来找我?
陈述之懒得跟他废话,严肃着面容,直接便问:你可知道有个江州海宁府知县遇袭的案子?刑部在审了吗?
许恭回忆道:我有印象,是有人在审,不过与我无关,我什么都不知道。
你能不能想办法,跟他们说这个案子颇多疑难,让他们放你去江州取证?陈述之沉声道。
许恭皱了皱眉,人家该问我,我怎么知道颇多疑难?行离啊,你从哪看来的这个案子?
贾子贤的那箱东西里写的。陈述之望着他缓缓道,没证据的话,你能插进这个案子里,去趟江州么?
许恭被他说得莫名其妙,不解道:这个案子太小了,哪用得着派人过去?我可以试试,但我为何要管这个案子?为何要去江州?
江州海宁府沿江县,你应该知道是谁的家乡吧。陈述之一字一句道,你想不想救他?
许恭一愣,沉思良久,点了点头。
他又忽然抬眸,这又跟你有什么关系?
我也有想帮的人。陈述之扫了他一眼,淡淡地说,问好了告诉我一声,我去请假,与你一同过去。
得到邓直的赏识之后,陈述之在兵部越来越没规矩了。他想请假,就直接去邓直面前,大言不惭地说:我要生十几日的病,我的事情已分下去,跟您说一声。
邓直抬眼瞥了瞥他,你干什么去?
一个刑部的朋友去江州办案,我跟着过去。
你为何如此爱操心别人家的事。邓直翻了个白眼,行了你去吧,自己打好招呼。
陈述之当然知道他说的打好招呼是指什么,他去了趟未央宫,却没有进去,而是在门口拉着卢隐说:我出趟远门,二十九日和九月九日不来了。
他说完就走,根本没给卢隐提问的机会。
*
清晨,露水尚且浓重的时候,许恭带着远行的包袱推开家门,却看见李纯站在门口。
她小心地说:许哥哥,我爹给你留了纸条。
李纯从怀里摸出几张折起来的纸,伸出手递过来。
许恭皱了皱眉,还是接下,又问:什么时候留的?你去看你爹了?
李纯低着头,小声说:十八日,我爹预感到会有祸事,就提前写给你了。
好,我要出门了,一会儿看。许恭把那些纸收起来,便要走。
等一下,李纯忽然叫住他,后半句却犹豫了好久,许哥哥,我想问问你,以后,你还会记得他吗?
听到这话,许恭莫名觉得心酸。他回过身,朝李纯笑了笑,声音是难得一见的柔和:不要说这种话,事情还没到那一步。
李纯愣愣地望着他。
好了,你快回家吧,别胡思乱想,等尘埃落定了再感慨不迟。许恭原地站着,一副要看她回家的模样。
李纯点了点头,缓慢地走起来。
你家不是在那边吗?许恭指了指相反的方向。
她垂着目光,轻叹口气,我现在在柴家。
*
从京城南下的河流上,水波荡漾。
这位公子,我记得你。船夫一边摇着桨调整方向,一边回头望着坐在第一排的陈述之,有一次你坐我船的时候,有几人来寻你,你就跟他们走了。这事得有一两年了,但你生得这样俊俏,我定然不会认错。
陈述之一阵错愕,反应了半天才想起是什么事,你记得没错,是我。
那他们为什么要抓你啊?看那气势汹汹的模样,还以为你是逃犯呢!船夫随口说道。
陈述之云淡风轻地回应:本来想走,我朋友不让我走,就让人来寻我了。
船夫啧啧叹道:你也太软了,不让你走你就不走了?要是我想走,天王老子也拦不住我!
陈述之只是笑笑,没再说话。
坐在他旁边的许恭听了半天没听懂,凑上来问:你本来要去哪啊?谁不让你走啊?
陈述之笑着伸手过去,帮他把那堆纸展开,多操心你自己的事吧,看你的信。
许恭带着迷惑的眼神望了他一眼,到底还是低下头看信。
水上的清晨更为凉爽,小船摇摇晃晃,耳边是船桨拍打出的波浪声,鼻尖是水边清淡的腥气。陈述之阖上双眼,思绪翻涌。
闭目片刻,他听见了许恭折起信纸的声音。陈述之睁眼瞧了瞧他,随口问:写什么了?
作者有话要说: 都是误会!!
第72章 法外
也没什么
陈述之想起一些他俩的事,坐直了身子,认真问:之前严浅溪给你的那份名单,是怎么拿到的?
许恭手里捏着信纸,低着头道:他去帮柴唯干活,一点点偷到的。
他又给你弄这东西,又上那种奏疏,他到底是哪边的?
他上那种奏疏,是因为他闺女在人家手里。
说完,他又忽然抬头问陈述之:你怎么知道我想救他?
陈述之微微叹气,你的奏疏原是我写的,你改了什么,我自然知道。
这事被人发现,许恭却没有丝毫窘迫,只是挑了挑眉,满不在乎地说:他也不容易,我只不过看他可怜,怜惜他罢了。
陈述之哦了一声,表示信了他的鬼话。
想着许恭的事,他不知为何就想到了自己,禁不住问:我的事你又是从哪打听的?
许恭噗嗤一声笑出来,酸溜溜地说:这还用打听?你俩天天在人眼前显摆,当我瞎么?
陈述之愣了愣,有这么明显?
这事你可切莫往外说,尤其不能告诉严浅溪这种人,若让那边的人知道,我会被他们折磨死的。
许恭皱了皱眉,我当然不会乱说,但是严浅溪也不是心甘情愿给他们办事的,被人拿住了而已。
陈述之轻笑一声,这就开始帮他说话了?前几日还在上疏骂人家。
谁帮他说话了许恭嘟囔着别过头去。
从京城去往江州,需要往南行约一千里。一路上风景变幻,从江河壮阔逐渐变为清秀旖旎,农田里种的逐渐从小麦变为水稻,天气也愈发潮湿炎热。
然而陈述之发现,他不仅晕车,还晕船。出发几个时辰后,他就趴在船头上,时不时往水里吐上一口,再也没回去过。许恭发现他把饭全吐了出来,就把自己的干粮分给他一些,没想到他吃完仍旧吐得一干二净。
吐得久了,他整个人变得十分虚弱,坐在船头上望着青山绿水,就开始思考人生。他有种怅然若失的情思,还感到心底某处死死地打了结。
不应该是这样的。他从小就只知道读书应试,现在走到了这条路的顶端,能在朝中任职,能做些实事,前途一片光明,这样的日子对他来说已足够好。
为什么要把自己折磨成这样?
也许离得远一些是好事,彼此都少投入一些,没那么多期待就没那么多失望,倘若哪天走不下去了,也能够从容地全身而退。
这便是最好的办法吧,可若非走投无路,谁又愿意出此下策呢。
从海宁府下船是中午,二人又改乘马车走了一下午,晚上才到达沿江县。沿江县城很小,却有大片的农田,然而这地方土壤贫瘠,农夫们终日劳作却收成可怜。又听说这里民风剽悍,常有打斗之事发生,因此,整个县城也不甚富庶。
他们把县城都转遍了才找到一家旅店。其实他们可以住在县衙,但想想这个案件,一个县令能在自己县衙里遇袭,那还是住外面比较放心。
他们二人要了一间房,许恭以为陈述之在船上七荤八素地吐了几天,会立刻躺下睡觉,没想到他自己都收拾好了,还看见陈述之在读书。
他挑了挑眉道:行离,你看什么好东西呢?你们兵部是不是成日都在看兵法啊?
陈述之没抬头,喃喃道:贾子贤说他怀疑这事的始作俑者是沿江县的县丞,县丞为什么要害县令
这还不简单,原来那个县丞,叫蒋为民的,现在不已经是沿江县令了么?许恭一边说着,一边坐到梳妆台边上,行离我用用你梳子啊,我忘带了。
许恭拿起陈述之放在桌上的梳子,梳完头还多看了两眼,调笑道:哟,你这梳子还挺别致,还挑个雕着梅花的,女人都没你过得精致。
陈述之总算抬了头,看了一眼那梳子,随口道:不是我挑的,别人送的。
谁送东西会送梳子啊?许恭用手指摩挲着那梅花,你不会在外头有小情人了吧?
陈述之懒得理他,伸手去拿那梳子,你还给我。
许恭举着梳子往后一躲,故作高深道:行离,咱俩是不是得注意距离,你看咱们共处一室,容易让人误会
许在心,陈述之的脸色渐渐冷下来,玩笑不是随便开的。
许恭见他这个样子,吓得连忙把梳子放回去,好好好,还给你就是了,我可不敢用。
陈述之懒得跟他计较,仔细地把梳子收好,道:把刑部给的案卷拿出来吧,我要看。
二人第二天睡到将近正午,才去了沿江县衙。新任县令蒋为民见到刑部的公文,热情地招待了他们,主动给他们讲具体的案情。
七月的一个上午,沿江县令乔聪在县衙里会见了一个人。这个人名叫黄桐雨,是沿江城郊的一名农夫,他的儿子黄进才在今年沿江县的县试中名列前茅,后来却查出黄桐雨年轻时曾为优伶,尚未脱籍,所以取消了黄进才的名次。黄桐雨心急如焚,便来找县令求情。乔聪和他聊了很久,最终却说帮不上忙。
之后,乔聪独自一人在县衙吃了饭,到偏厅歪在躺椅上午休。一段时间后,县衙中的仆役们听见偏厅传来一声惨叫,赶到时看到乔聪捂着双眼,眼中在不断地流血。
后来经过医治,乔聪彻底瞎了。
案件审理时,黄桐雨自然就有了最大的嫌疑。但是他极力否认,又没有证人和证据,也不好贸然定罪。于是这桩案子就拖了下来,一直拖到了刑部。
蒋为民在讲这些事的时候,陈述之一直在观察他。这个人说话听起来很舒服,条理清晰,语调得宜,为什么贾宣会认为是他戳瞎了乔聪的眼睛?
听完了他的叙述,许恭道:你把黄桐雨提来,我要审他。
此时是正午时分,艳阳高照,县衙的厨房里飘来了饭香。陈述之便跟蒋为民说:你先去吃饭吧。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