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三国同人]我在三国当大佬[系统] > [三国同人]我在三国当大佬[系统]
错误举报

[三国同人]我在三国当大佬[系统]——帝休(6

    太后?
    糜荏挑眉,我忠于陛下,如今陛下驾崩,我便忠于新帝。太后不过是后宫女眷,如何能干涉朝政?
    放肆!糜国师竟敢对太后如此不敬!邬内侍大吼一声,诸校尉,给我拿下糜荏,押送回朝!
    他喝完这一句,等了片刻。见一众校尉全部无动于衷,面色大变:怎么,诸位校尉也要违抗太后旨意吗?!
    五校尉冷眼睨视着他,敷衍道:末将并未收到陛下要将糜将军囚送回朝的消息,你居然假传圣旨,着实可恨!
    邬内侍瞳孔紧缩,面色大变。
    假传圣旨,此乃弥天大罪。糜荏嗤笑,来人,将罪犯邬异看管起来,等本将军班师回朝再请陛下定夺!
    邬内侍这才意识到,糜荏居然彻底掌控着整个军营,这一支十万人的军队已非单纯的朝廷军。
    他大喝一声竖子尔敢,就要转身逃往拴马处。但糜荏身后几名校尉哪里会放过他,转瞬带领一支兵马将来人团团围住。
    见士兵们手中持着的冰冷尖利的武器,几人喉头微动,差些脱口而出的叫嚣话语全部吞回口中。
    董太后既然真的下旨,那么此事就算有新帝干预,也怕是不能善了。
    糜荏当即整军暂停,令麾下将士将此事告知十万兵卒。
    其重点在于:
    一则,陛下于前几日驾崩。今日董太后要糜将军回朝为陛下吊唁,但他们收到切实消息,一旦将军返回朝中,董太后便要将军为先帝殉葬;
    二则,殉葬之事先帝在驾崩前并不同意,是董太后受奸贼蹇硕蒙蔽而下的旨;
    三则,蹇硕只是争对糜将军,祸不及十万士卒。将军会继续北上,待平叛幽州之乱后回朝请罪!
    这些消息很快传遍军营上下,所有士兵哗然,止不住地议论起来。
    有人慌乱道:将军抗旨不尊,岂不就成了逃犯?那我们会不会被牵连啊?
    不是说了不会祸及我们吗,你怕什么?
    你蠢吗,他们说不祸及就不祸及?
    全军人心惶惶,慌乱异常。
    听得众人议论声,糜荏在这两日里安排的什长、百夫长在他们所属的方阵中,纷纷站起来道:各位且听我一言!
    我是没有读过书,但我知道忠义的道理!被安排的什长、百夫长见周围几人停下来看他,大喊,是先帝与新帝要将军殉葬吗?!
    不是!
    要将军殉葬的是奸贼蹇硕!这个卑鄙小人不顾先帝遗命,是不忠;不顾幽州战事,是不义!这种不忠不义的命令,将军抗旨不尊有什么错?
    至于安危,各位与其担心被将军牵连,为什么不想想一旦将军被捉回殉葬,幽州在乌桓攻势下沦陷,等待我们的会是什么?
    到时候我们是会战死沙场,还是会死在朝廷的问罪里?他怒吼,不管哪一条,有比跟着将军上战场更安全吗?!
    除了糜将军,现在还有谁能带领我们打败乌桓?皇甫将军能吗,张温将军能吗?不能!他们都还在和凉州军打仗呢!
    跟着将军上战场,打败乌桓,难道还不能用军功抵消这一次抗旨不遵吗?!
    这些人说话时,周围十人、几十人早已停下窃窃私语,这一片的空中只余风沙与他们振聋发聩的怒吼。
    众人纷纷醒悟过来。
    是啊,跟着将军打仗还能有一线生机。若是将军被带回朝,那才是彻底完了!
    见士卒们面上了悟,他们又趁热打铁怒吼道:打败乌桓,功过相抵!
    也不知道是谁开了头,士卒们也跟着大声喊道:打败乌桓,功过相抵!
    这道声音传染一个个的方阵,不过片刻时间,整个军营竟然全都是这一句话的怒喊。
    声势之大,震天骇地,正如凶猛的野兽在逆境之中的愤怒咆哮!
    众谋士们听着这一喊声,瞧着他们面上的愤怒与信念,纷纷舒了一口气:成了。
    不仅稳住主公将军的地位,更稳住了军心。现在军中所有人不仅是为朝廷而战,更为自己而战,为将军而战!
    这就是他们的军心所在,也是军魂所在!
    便在此时,五校尉大喊:列阵将军检阅军队!
    军营之中一片骚动,但十万大军以着前所未有的速度安静了下来,列成一个个方阵。
    糜荏率领五校尉从他们身前走过:将士们,今日尔等所言,我铭记心中!
    我保证,此战会尽最大的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平定幽州叛乱!所有将士,但凡伤者,我都会额外给你们再发一年军饷!但凡亡者,我会给你们的家人再发十年军饷!
    阳光下,他银白的战甲熠熠生辉,耀眼夺目。他的话语,也带着令人信服的力量。
    倘若说谋士们引导的那一番话语在忠义上站住了脚,那么糜荏的这一番话则从利益上彻底令十万士兵信服,完全愿意为了他卖命。
    就算现在他调头回去攻打京洛,这十万人恐怕也都愿意与他而去。
    但糜荏当然不会这么做。
    他跨马而上,长/枪遥指幽州:将士们,且随我出发,荡平乌桓!
    第七十四章
    光熹元年夏四月, 糜荏兵进幽州辽西郡。
    幽州刺史陶谦亲自迎接糜荏:糜将军,下官总算是把您盼来了!
    糜荏微笑道:陶刺史客气,您与荏的老师是好友, 便是长辈,不如称呼在下为子苏。
    陶谦也笑了:好, 子苏。
    他与郑玄确实是好友, 早年还收到过郑玄的信件, 希望他征辟糜荏为从事。却想不到糜荏根本用不上他, 这些年靠自己便扶摇而上, 如今官拜国师与执金吾。
    叫陶谦不得不感慨人这一生的际遇啊, 就是这般神奇。不论是谁,或许只要找到合适的机会, 都能搅动风云。
    两人寒暄两句, 进入正题。
    春正月时, 前中山国相张纯、前太山太守张举联合乌桓发动叛乱。他们烧毁城池,劫掠百姓, 还杀死好几位太守。
    目前叛军人数已达十五万,屯兵辽西郡肥如。张举自称天子, 张纯自称弥天将军安定王,说要替□□道,剿灭汉室。还下令乌桓峭王领五万,攻打青徐二州的清河郡与平原郡,杀伤掳掠百姓。
    目前,幽州的骑都尉公孙瓒正领两万兵马与叛贼张氏对抗,虽不能攻退对方, 却也能坚守辽西, 不再退后。
    糜荏点头。
    幽州形式他大致知晓, 心中也有些成算。他与陶谦用过晚膳,循着对方的安排先行回房去歇息。
    而后取出昨日收到的,来自京中的信件,沉思片刻。
    他虽然将明面上的产业、门客全部撤离京中,实际上也还暗中放着不少探子,这一路走来就不断有人给他传递消息。
    是以他完全知道京中情势:
    三月二十三日凌晨时,灵帝驾崩。二十五日,十一岁的刘辩继位为帝,改年号为光熹,大赦天下。
    而后,尊其母何皇后为何太后,封六岁的刘协为渤海王。
    自新皇登基,朝中可以说是极为不太平。
    何进原先想撤除蹇硕的校尉一职,奈何对方与尚书台官吏沆瀣一气,何进动作不得。再者自糜荏离开京洛,执金吾的权利彻底被蹇硕把持,无奈之下只得罢手。
    何进想除去蹇硕,蹇硕自然也是一样。
    他原先与董太后密谋先杀何进,再暗中弄死少帝刘辩,立刘协为帝。但他麾下潘隐与何进是旧识、并且打算投靠何进,便向何进告发蹇硕的打算。
    何进由此逃出皇宫,退回军营,托病不入陪丧,也不送葬。
    蹇硕愤恨不已,转而建议太皇太后下旨捉回糜荏。
    也就是说,糜荏这一次是被卷入了何进与蹇硕的斗争。他们两人都想要对方死,也想要他死。
    蹇硕以为这下一定能将糜荏捉拿回京,怎知宣旨的人走了二十多日,都没有回来京洛。
    查探之后,蹇硕方才发现糜荏居然扣留了前去宣旨的内侍宦官,头也不回地带着他的大军去往幽州。
    蹇硕差点被气炸了!
    他知道糜荏不会无缘无故做出这种反常的事,一定是有人通知过他。一查之下,吕强的手下果然在前几日出过城。
    他便朝吕强发难,要处死于吕强。
    这便是京中送来的最后一封信件,糜荏看罢,轻轻用指尖点着纸面。
    信件的传递需要时间,这至少是八日前的消息。现在这个时候,吕强应当被他请的人救下来了。
    事实也是如此。
    蹇硕发难吕强时,百官才知原来董太后真的背着他们要囚回糜荏,两眼一黑,顿时觉得幽州的安稳怕是悬了。
    自十常侍倒台,吕强是尚书台中难得偏于清流派的常侍,他们自然要保吕强。两方较量之下,还是蹇硕权势更大,最终将吕强押入天牢。
    在这之前,糜荏埋下的暗探早就收到他的消息:倘若蹇硕要杀吕强,去找皇甫嵩与朱隽,他们会劝说何进出手相助。
    暗探果真请动两人,深觉糜荏深谋远虑,愈发信服于他。
    皇甫嵩与朱隽收到消息后,入京郊军营询问何进道:大将军,蹇硕做的这些事您知道吗?
    何进没有回答。
    他的外甥如今已是皇帝,而他是当朝大将军,这朝中多得是耳目投靠过来,他自然知道。
    他本想阻拦,但或许是何太后对糜荏的嫉妒,抑或者是他掌权之后不容他人的心理,两人在收到这个消息后便没有阻拦他们。
    皇甫嵩瞧见这反应,哪里还有不明白的,当即叹息道:大将军,您糊涂啊!
    他知道何进是陷入了夺权的漩涡里,可能是一时半会没有想到现如今糜荏对于大汉的重要性,苦口婆心劝说他千万莫要害死糜荏。
    他道:您怕糜荏做什么,他再厉害,再得人心,能越过您这个大将军吗?他以前是您的部将,将来也永远都是您的部将啊!
    他如今被派往幽州平叛,一两年内根本回不来,您难道不知道您眼前的敌人是董太后与蹇硕吗?陛下方才登基,蹇硕已总览执金吾大权,统领京中的南、北二军。您若是再不对付蹇硕,陛下都要轻易被他掌控了!
    这话一针见血,瞬间惊醒何进。
    他意识到这事不得了,当下听从皇甫嵩建议进宫去找何太后,令刘辩下了圣旨:不计较糜荏抗旨不遵之事,令他继续平叛幽州之乱。
    并且释放吕强,恢复其中常侍之位。
    新帝下了命令,董太后暂时也没有办法,只能放过糜荏。她其实与糜荏没什么大的摩擦,纯粹是当日被儿子临终前的念叨气的,以及蹇硕拼命向她吹耳旁风。这会冷静下来,也就随它去了。
    蹇硕盘算落空,眼睁睁看着新帝下旨,却也因为此事彻底与何进撕破脸。
    及至四月末,糜荏总算收到这封为他平反的诏书。
    当时他刚击退张纯的一支部队,黄忠、张辽两人率领的五千兵马从侧翼突击,斩首敌军三千级,吓得张纯慌忙撤退百余里。
    此番出征,他带上了黄忠与张辽两人。至于吕布,他隶属西园校尉麾下,目前被蹇硕派遣驻守京洛。
    这可是双喜临门的好事啊,麾下五校尉们纷纷松了口气,天真的认为新帝是贤良的,不会任由蹇硕害人。就连陶谦也十分欣喜,简单设宴恭喜于他。
    糜荏面上不显,微笑着收下众人的祝贺。
    他知道两人的势力暂且达成微妙的平衡,但蹇硕绝对不会轻易放过他,任由他在幽州独大,更加不会让他与何进重修于好。
    蹇硕一定会想出更恶毒的办法,来胁迫于他。
    而其中最为有效的办法,一是派人前来与他夺权。二则将他在徐州的家人带去京洛看管起来。他迫于压力,不敢轻易动弹。
    结束晚宴,他将麾下门客唤入房中,商量对策。
    所有谋士,在这会都已对朝廷失望至极。
    其中又以荀彧为甚。
    他曾经对汉室抱有很大希望,而后渐渐经历了失望,却不想朝中奸贼竟比他想象中的更为无耻。
    他深知糜荏对家人感情,虽然他没有见过两位兄长,但与糜荏在一起后见过他们往来的书信。手足情深,令人心慰。他也已将糜莜当做了自己的亲妹妹看待,一想到这些人要被蹇硕当做掣肘糜荏的棋子,愤怒不已。
    数次失望累计下来,他对汉室的念想几近断绝。
    钟繇进言道:蹇硕应当很快便会有所行动,主公不如修书送回朐县,好让卢州牧与您的家人早日防范。
    戏忠轻声道:如今唯一的问题,便是卢植将军
    卢植对朝廷忠诚实不二,虽然曾受糜荏恩情,但忠义摆在面前时,难免犹豫不定。
    糜荏道:志才不必担忧,蹇硕即便能下达命令,也实施不了。
    他轻笑一声,俊美的面容却如冰封一般:他与何进相斗,总归两败俱伤,等能对徐州下手,还要看他们有没有命。
    于是当即写下信件给卢植:倘若京中有人来带糜氏族人入京,还请卢州牧帮忙拖住这些人。待他平定幽州之乱,会亲自带着家人前往京中请罪。
    卢植收到信件,应了。
    正如糜荏所预料的那般,蹇硕动了手。
    他知道何太后善妒,刘协的生母王美人当年就是在最得宠时被她害死的,她心中一定憎恨先帝临终前恋恋不忘的糜荏。于是买通她面前最得宠的宫女,要宫女给何皇后出主意,把糜荏在徐州的家人接到京中来。
    不久,朝廷果然发出诏书。
    一,令糜荏的亲属从徐州迁入京洛。二,令刘虞为幽州牧,糜荏辅佐他一同击退乌桓。
    这个辅佐用的极好,倘若朝廷要糜荏卸任,他一定不愿意,说不定转头就联合乌桓重伤幽州。但若是辅助,刘虞就可以慢慢夺权,等彻底收服北方军队,糜荏也就如同砧板上的鱼肉,任由他们宰割。
    皇甫嵩听闻这个消息,又劝说何进,莫要在幽州之战的关键时期做这种得不偿失的事,但这一建议被何进拒绝:大将出征,他的家人本就应当身在京中,缘何糜荏如此特殊?
    话语落下,他又想到这些日子自己与蹇硕斗的焦头烂额,皇甫嵩却还在为糜荏说话,不由带了点埋怨:皇甫将军,本将军敬重你的为人,知道你忠诚不二。但你与糜荏的关系,是否太过亲近?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