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舞九重天[综武侠]——莫子乔(66)
好歹是从捞一根绣花针,进步到捞一根纳鞋底的针了。
所以向晓久虽说再次头痛欲裂。
却也十分心满意足。
更叫他满足的是,
当他头疼、难受,并因为从感觉那里得知宫九也是一样的头疼、难受,
且他对他的疼痛也一如他对他的苦难一般感同身受,而不由心生委屈、又莫名愤怒的时候,
偶然灵光一闪,将那小玉片拿出来,抵在他和宫九的眉心之间,
不能进一步明晰感觉、却加快了他的修炼和恢复、几乎等同于削弱版的灵肉合一渊寂双修法的感觉
向晓久满足之余,还多了一丝安心。
不够将心彻底安定,好歹多了那么点儿闲暇,叫向晓久硬是从感觉宫九、修炼恢复,以及赵佶不可缺席的日常之余,又挤出了一点点时间,连夜就将能够打开的那个荷包给理了一理。
当日吕明匠作坊进上的东西,虽说留在隋末一些,
可一来匠作坊进上都是一箱箱、一车车地送,双九留在隋末的,却是最多不过三个,到底荷包中存的更多;
二来隋末那会子,虽因两人以自我放逐、以赎罪孽的借口隐姓埋名,李阀宋阀各方势力混不似朱停手下的匠作坊那般自动自觉,双九却也自有不错过新鲜有趣小发明的法子。
荷包遂不减反增。
其中武器改进有,
交通便利各种民生服务的小玩意小模型乃至设计图纸都有,
农耕水利这般与黎民生存大事息息相关之物,更是绝对少不了的。
良种之类,一时半会儿的,米太监还看不出名堂。
但那加了一根木炭,就忽然头顶冒烟,轰隆隆跑起来的播种机
米太监的眼珠子已经快给他瞪出眼眶了。
嘴巴更是张得橘子都能塞进去一整颗。
所以次日当着诸葛太傅的所谓镇定自若,完全是米太监早一晚上就先把该惊诧的、都给惊诧完了的缘故。
只不过那会子向晓久什么都没对着这老太监解释,
米太监也因着那满怀的惶恐、既惊且敬、前所未有的敬重万分,而不敢询问半句。
这会子向晓久总算给了一个答案:梦中得缘。
皇帝梦中得的什么缘?
自然是仙缘了!
为什么皇帝明明还是皇帝,偏偏这一番仙缘之后就性情大变、行事大改?
仙家事,谁又说得清呢!
米太监对向晓久给的理由深信不疑。
于是之后所有的推论,都是在这个深信不疑基础上的反推。
自然也就只有越推越确切无误的了。
日后这老家伙更是恍惚回忆起当年皇帝生母陈氏有孕之时,太医先说的是双胎,而后八个多月上头,才又忽然改口,说只得一位龙嗣的故事,
并将之作为皇帝忽然性情大变的一个神怪版解释、甚至因此影响许多人、连后世野史都免不了在此基础上的放飞发散
这些闲话就不去提它了。
只说眼前。
梦中得缘这种说法,诸葛太傅原本是不肯信的。
毕竟太玄、也太奇。
虽说世间不乏玄奇之事,可当那事发生在皇帝、天子、这位天下至尊的身上时,总叫人更容易往阴谋诡计上琢磨。
然而向晓久又当着他的面,打开荷包,取出两件东西。
两件依照诸葛太傅的见识、认识与常识,都绝对不可能是那么一个小荷包能放得下的东西。
一大袋种子,和一小包粉末。
粉末是水泥,包着粉末的包装袋上就有烧制水泥的方法。
一大袋的种子自然都是良种,
有的民间已有、只不曾大力推广,
有的则又是诸葛太傅这般见多识广之人都闻所未闻的稀罕物
不过这些事物本身都不是最稀罕的。
稀罕的是这些东西出现的方式本身。
诸葛太傅是真的不信怪力乱神,
比起皇帝忽然得了须臾芥子的仙缘,老太傅更愿意相信是什么人串通了米太监等人,取代了皇帝,对他玩一手江湖卖艺人或行骗者常见的隔空取物。
至于为什么玩得那么好,好到他都看不出其中破绽?
诸葛太傅甚至愿意认老。
他也七十多了,原也该老了。
虽说他始终不肯服老。
这会子却宁可认一句老眼昏花,也着实难以面对皇帝的所谓仙缘。
向晓久叹了口气。
仍将那一大袋和一小包都给了老太傅:
粮食没个一年半载看不出成效,杂交水稻更是一年半载都未必弄得出来的。
不过这水泥倒是立竿见影,太傅不妨回去试上一试。
试得好了,再与朕细说,哪里是最急着需要筑堤、防洪、修筑城墙,哪里又有最多原料产出的。
在祸害了宋缺之后,诸葛神侯也逃不掉了,真是可怜、可叹啊哈哈
感谢小天使们给我投出了霸王票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郑独孤 1枚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_^
第九十章
水泥确实见效极快。
向晓久胸有成竹。
诸葛太傅仍是担忧, 是万一这个所谓的皇帝不过是米有桥、米太监那泼天狗胆造下的阴谋, 等待水泥见效的这几天时间, 会不会就是他们密谋见效的时间?
今日我若不言,太傅能想到那样奇事?
前几日我已有变, 太傅又何曾有所怀疑?
况疑又如何?
我不只是我,但我也仍是祭天登基的那个我。
太傅既然只能遵旨办事,就莫要想太多
便是要多想, 也不能因此误了正事。
言罢,向晓久就交待了第一桩正事、也是对他来说最要紧的大事:
我于梦中得缘,也在梦中得了一个有缘人。
我梦醒之时, 他也许我同往而来。
但中间出了变故, 来到我身边的只有他的皮囊,却没有他的灵魂。
说到这里, 向晓久叹了口气, 到底将宫九取了出来。
他原是极不乐意将宫九与人围观看稀奇的,
也并不认为宫九这一遭的皮囊会和宫九有几分相似,
可谁知道在失散了的情况下, 宫九会不会故意易容成自己最初的模样呢?
向晓久自己,要不是情况复杂,他都想易容成自己的模样去浪迹天涯了!
因此,向晓久也只得把宫九请出来给认认脸。
顺便把仍不死心抗拒怪力乱神的诸葛太傅, 又给震了一震。
这只是他的皮囊, 我不确定他的灵魂离开了这具皮囊之后的暂居之所, 会不会依然是如此模样。
我甚至不确定他现在是男是女, 是人非人。
向晓久忍不住又叹了口气。
一想到还有一个非人的可能就好忧伤。
毕竟非人的选项实在太多。
动物还好一点,万一变成植物
万一宫九真的就是因为变成植物才一直没能赶来相逢
向晓久想到这一点,叹了半口的气硬生生给咽了回去,变成了呸呸呸!
童言无忌、大风吹去,坏事随着坏话呸呸去。
米太监赶紧以手托帕、给向晓久承唾沫,
向晓久皱了皱眉,头微微后仰,没接受着过分殷勤的好意。
却接过米太监递过去的一盏茶。
诸葛太傅仿佛看着宫九那具似死而生的皮囊、看得浑然忘我,
其实却没漏过向晓久那边的每一个动静。
每一个毫不掩饰的、十足不够(原来)皇帝陛下的动静。
向晓久自然察觉到诸葛太傅的暗中观察。
但他不在乎。
呸够之后就只管自顾自吩咐:
麻烦太傅一并帮我留意这个模样的人。顺便再传一个消息,就是当今天子在等一个人,一个满目山河是他、眼前人也是他的故人。
顿了一顿,确定诸葛太傅和米太监都将话记得牢牢的之后,向晓久才疲倦地垂下眼睑:
暂时就这样。太傅且自去。
诸葛太傅原还张口想要说点什么,一时却又不知道还要说些什么,也只得行礼退去了。
直到走出宫门的时候,老太傅依然是满心怀疑与忐忑。
丝毫不比顾惜朝前几天、迈入宫门的时候好多少。
可叹的是,再如何的怀疑与忐忑,这位老太傅仍然不自禁地生出一股希望。
亦极类似顾惜朝当日,那种深陷泥潭,却仍不屈挣扎、难抑希望。
可见原来的那个赵佶,
那个初登基时候励精图治不过三两年、就彻底放飞享乐的皇帝,
究竟给了这个老太傅何等样的失望与折磨。
顾惜朝是身不由己地在泥潭之中滚打,
诸葛太傅看似位高权重,又何尝不是身不由己地在泥潭中挣扎?
只不过顾惜朝只想着为自己挣出一片天,
诸葛太傅始终放不下的,却是那日渐糜烂的江山、和苦难之中的百姓罢了。
可笑的是,他所效忠的皇帝赵佶连续叫他失望许多年,
如今叫他燃起希望的这位,却是他始终不能相信仍是皇帝的皇帝陛下。
自己的忠心与百姓的安危,孰轻?
自己的侠气与正义,与这江山社稷,孰重?
这显然是道无解的题目。
好在向晓久也并不准备叫谁去解答。
这事原也不需要谁去解答。
因为他的皮囊,确确实实,就是赵佶。
老太傅再怎么不语怪力乱神,也终有一日,只能接受这唯一的答案。
接受之前老太傅会有怎样的辗转、怎样的煎熬,向晓久暂时就顾不上啦!
他的心思大半依然在宫九身上,剩下的那一小半也在靖康之难。
着实已无暇分心。
诸葛太傅已经离开,御书房中却还没有别人。
依然只有向晓久,和米太监。
眉眼之间有几分疲倦几分寂寥的向晓久,
和看似与往日一般低眉垂目、其实前所未有的恭敬、虔诚到近乎狂热的米太监。
向晓久忽然就想起了那个叫他从西湖追击到岭南的红鞋子之首。
但不管怎么觉得自己俨然成了传播邪.教的祸首,向晓久也不等不承认,在某些事情上,这样的米太监,用起来确实让人放心、也顺手。
怪道哪朝哪代、怎样英明睿智的帝皇,都往往免不了宠信宦官的祸患。
果然皇帝这职业,顶好不存在!
向晓久想着,又倦倦地叹了口气:
朕要打发的,远不只那些无子的妃妾和适龄的宫女。
郑氏、王氏也都是要一并打发的。
只是生儿育女的后妃打发出去到底不好看,朕不畏人言,近年要做的事情却多,着实不耐烦和那些满嘴礼教的掰扯。
劳阿公帮朕想个主意,能叫她们心甘情愿另择良人自然更好,退而求其次,愿意跟着儿女生活的,也行
便是只生了公主的那些个,也许都她们随公主住去!
只那些不肯随儿女们去的,就要阿公再费些心思
不好叫她们没了下落甚至没了性命,又不好叫她们再来碍眼儿。
向晓久倒是信宫九不会对着原身留下的孽债无理取闹,
但他同样深信宫九就是个会把偶尔闹一闹当情趣的货。
尤其这一遭,两人将彼此错失得仓促、重逢得艰难,还不知道宫九要怎么闹呢!
当然宫九怎么闹,对于向晓久来说都算不得烦恼
非要算的话,那也得是甜蜜的烦恼
只不过除了宫九之外的其他因素,能扫干净的,就先扫干净了吧!
再则,他用着这皮囊的时候断不可能亲近后宫,
日后便是要离开,也必定要布下叫赵佶吃足教训、无暇后宫的局,
那又何必将那许多好女子,拘在宫里虚耗青春?
向晓久诚心诚意愿那些女子都再觅良缘。
他对米太监说的话,也是极其恳切的。
只是他却不知道,原身的赵佶,
哪怕是在他初初登基、励精图治的那两年,
也曾极其恳切地说了许多
诸如体恤民生要削减用度,又或要察纳忠言、愿诸卿尽管劝谏、进言
然而真有人那么做了,他心里也是不乐的。
那会子赵佶还没放飞、还未肆意享乐,在很多事情上都比较克制,
米太监却到底是在他幼年就服侍至今的,哪里会看不出他的不喜和不乐?
待到赵佶懒了、散了,也大权在握于是毫无顾忌地耽于逸乐了,
那些曾经将皇帝的恳切言辞当了真的,不管是后妃奴婢又或者文臣武将,如今还有几人落着好?
一个也无。
连诸葛太傅,虽说皇帝对他信任依旧,不也日渐冷落、不甚重用了吗?
米太监能屹立至今,自然是他很懂得如何在不违背皇帝金口玉言的前提下,又把事情做得贴合圣意。
如向晓久这一番恳切言辞,要照着原先的理解,
自然不碍眼是切切必须的,宫中就有的这些娘娘也确实需要好好打发了,
只不过这打发的方式嘛,就必须再好生安排了。
哪怕皇帝明确指出她们愿意另嫁最好。这嫁人也有很多种嫁法。
米太监多年揣摩上意,那是惯熟了的。
也亏得米太监多年揣摩上意。
听得那一番吩咐,米太监的脑子里头原本转的是另嫁实则未嫁的各种方式,以及如何在不碍眼的前提下让他的皇帝陛下仍然享受该享受的各种乐子,
恋耽美
所以向晓久虽说再次头痛欲裂。
却也十分心满意足。
更叫他满足的是,
当他头疼、难受,并因为从感觉那里得知宫九也是一样的头疼、难受,
且他对他的疼痛也一如他对他的苦难一般感同身受,而不由心生委屈、又莫名愤怒的时候,
偶然灵光一闪,将那小玉片拿出来,抵在他和宫九的眉心之间,
不能进一步明晰感觉、却加快了他的修炼和恢复、几乎等同于削弱版的灵肉合一渊寂双修法的感觉
向晓久满足之余,还多了一丝安心。
不够将心彻底安定,好歹多了那么点儿闲暇,叫向晓久硬是从感觉宫九、修炼恢复,以及赵佶不可缺席的日常之余,又挤出了一点点时间,连夜就将能够打开的那个荷包给理了一理。
当日吕明匠作坊进上的东西,虽说留在隋末一些,
可一来匠作坊进上都是一箱箱、一车车地送,双九留在隋末的,却是最多不过三个,到底荷包中存的更多;
二来隋末那会子,虽因两人以自我放逐、以赎罪孽的借口隐姓埋名,李阀宋阀各方势力混不似朱停手下的匠作坊那般自动自觉,双九却也自有不错过新鲜有趣小发明的法子。
荷包遂不减反增。
其中武器改进有,
交通便利各种民生服务的小玩意小模型乃至设计图纸都有,
农耕水利这般与黎民生存大事息息相关之物,更是绝对少不了的。
良种之类,一时半会儿的,米太监还看不出名堂。
但那加了一根木炭,就忽然头顶冒烟,轰隆隆跑起来的播种机
米太监的眼珠子已经快给他瞪出眼眶了。
嘴巴更是张得橘子都能塞进去一整颗。
所以次日当着诸葛太傅的所谓镇定自若,完全是米太监早一晚上就先把该惊诧的、都给惊诧完了的缘故。
只不过那会子向晓久什么都没对着这老太监解释,
米太监也因着那满怀的惶恐、既惊且敬、前所未有的敬重万分,而不敢询问半句。
这会子向晓久总算给了一个答案:梦中得缘。
皇帝梦中得的什么缘?
自然是仙缘了!
为什么皇帝明明还是皇帝,偏偏这一番仙缘之后就性情大变、行事大改?
仙家事,谁又说得清呢!
米太监对向晓久给的理由深信不疑。
于是之后所有的推论,都是在这个深信不疑基础上的反推。
自然也就只有越推越确切无误的了。
日后这老家伙更是恍惚回忆起当年皇帝生母陈氏有孕之时,太医先说的是双胎,而后八个多月上头,才又忽然改口,说只得一位龙嗣的故事,
并将之作为皇帝忽然性情大变的一个神怪版解释、甚至因此影响许多人、连后世野史都免不了在此基础上的放飞发散
这些闲话就不去提它了。
只说眼前。
梦中得缘这种说法,诸葛太傅原本是不肯信的。
毕竟太玄、也太奇。
虽说世间不乏玄奇之事,可当那事发生在皇帝、天子、这位天下至尊的身上时,总叫人更容易往阴谋诡计上琢磨。
然而向晓久又当着他的面,打开荷包,取出两件东西。
两件依照诸葛太傅的见识、认识与常识,都绝对不可能是那么一个小荷包能放得下的东西。
一大袋种子,和一小包粉末。
粉末是水泥,包着粉末的包装袋上就有烧制水泥的方法。
一大袋的种子自然都是良种,
有的民间已有、只不曾大力推广,
有的则又是诸葛太傅这般见多识广之人都闻所未闻的稀罕物
不过这些事物本身都不是最稀罕的。
稀罕的是这些东西出现的方式本身。
诸葛太傅是真的不信怪力乱神,
比起皇帝忽然得了须臾芥子的仙缘,老太傅更愿意相信是什么人串通了米太监等人,取代了皇帝,对他玩一手江湖卖艺人或行骗者常见的隔空取物。
至于为什么玩得那么好,好到他都看不出其中破绽?
诸葛太傅甚至愿意认老。
他也七十多了,原也该老了。
虽说他始终不肯服老。
这会子却宁可认一句老眼昏花,也着实难以面对皇帝的所谓仙缘。
向晓久叹了口气。
仍将那一大袋和一小包都给了老太傅:
粮食没个一年半载看不出成效,杂交水稻更是一年半载都未必弄得出来的。
不过这水泥倒是立竿见影,太傅不妨回去试上一试。
试得好了,再与朕细说,哪里是最急着需要筑堤、防洪、修筑城墙,哪里又有最多原料产出的。
在祸害了宋缺之后,诸葛神侯也逃不掉了,真是可怜、可叹啊哈哈
感谢小天使们给我投出了霸王票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郑独孤 1枚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_^
第九十章
水泥确实见效极快。
向晓久胸有成竹。
诸葛太傅仍是担忧, 是万一这个所谓的皇帝不过是米有桥、米太监那泼天狗胆造下的阴谋, 等待水泥见效的这几天时间, 会不会就是他们密谋见效的时间?
今日我若不言,太傅能想到那样奇事?
前几日我已有变, 太傅又何曾有所怀疑?
况疑又如何?
我不只是我,但我也仍是祭天登基的那个我。
太傅既然只能遵旨办事,就莫要想太多
便是要多想, 也不能因此误了正事。
言罢,向晓久就交待了第一桩正事、也是对他来说最要紧的大事:
我于梦中得缘,也在梦中得了一个有缘人。
我梦醒之时, 他也许我同往而来。
但中间出了变故, 来到我身边的只有他的皮囊,却没有他的灵魂。
说到这里, 向晓久叹了口气, 到底将宫九取了出来。
他原是极不乐意将宫九与人围观看稀奇的,
也并不认为宫九这一遭的皮囊会和宫九有几分相似,
可谁知道在失散了的情况下, 宫九会不会故意易容成自己最初的模样呢?
向晓久自己,要不是情况复杂,他都想易容成自己的模样去浪迹天涯了!
因此,向晓久也只得把宫九请出来给认认脸。
顺便把仍不死心抗拒怪力乱神的诸葛太傅, 又给震了一震。
这只是他的皮囊, 我不确定他的灵魂离开了这具皮囊之后的暂居之所, 会不会依然是如此模样。
我甚至不确定他现在是男是女, 是人非人。
向晓久忍不住又叹了口气。
一想到还有一个非人的可能就好忧伤。
毕竟非人的选项实在太多。
动物还好一点,万一变成植物
万一宫九真的就是因为变成植物才一直没能赶来相逢
向晓久想到这一点,叹了半口的气硬生生给咽了回去,变成了呸呸呸!
童言无忌、大风吹去,坏事随着坏话呸呸去。
米太监赶紧以手托帕、给向晓久承唾沫,
向晓久皱了皱眉,头微微后仰,没接受着过分殷勤的好意。
却接过米太监递过去的一盏茶。
诸葛太傅仿佛看着宫九那具似死而生的皮囊、看得浑然忘我,
其实却没漏过向晓久那边的每一个动静。
每一个毫不掩饰的、十足不够(原来)皇帝陛下的动静。
向晓久自然察觉到诸葛太傅的暗中观察。
但他不在乎。
呸够之后就只管自顾自吩咐:
麻烦太傅一并帮我留意这个模样的人。顺便再传一个消息,就是当今天子在等一个人,一个满目山河是他、眼前人也是他的故人。
顿了一顿,确定诸葛太傅和米太监都将话记得牢牢的之后,向晓久才疲倦地垂下眼睑:
暂时就这样。太傅且自去。
诸葛太傅原还张口想要说点什么,一时却又不知道还要说些什么,也只得行礼退去了。
直到走出宫门的时候,老太傅依然是满心怀疑与忐忑。
丝毫不比顾惜朝前几天、迈入宫门的时候好多少。
可叹的是,再如何的怀疑与忐忑,这位老太傅仍然不自禁地生出一股希望。
亦极类似顾惜朝当日,那种深陷泥潭,却仍不屈挣扎、难抑希望。
可见原来的那个赵佶,
那个初登基时候励精图治不过三两年、就彻底放飞享乐的皇帝,
究竟给了这个老太傅何等样的失望与折磨。
顾惜朝是身不由己地在泥潭之中滚打,
诸葛太傅看似位高权重,又何尝不是身不由己地在泥潭中挣扎?
只不过顾惜朝只想着为自己挣出一片天,
诸葛太傅始终放不下的,却是那日渐糜烂的江山、和苦难之中的百姓罢了。
可笑的是,他所效忠的皇帝赵佶连续叫他失望许多年,
如今叫他燃起希望的这位,却是他始终不能相信仍是皇帝的皇帝陛下。
自己的忠心与百姓的安危,孰轻?
自己的侠气与正义,与这江山社稷,孰重?
这显然是道无解的题目。
好在向晓久也并不准备叫谁去解答。
这事原也不需要谁去解答。
因为他的皮囊,确确实实,就是赵佶。
老太傅再怎么不语怪力乱神,也终有一日,只能接受这唯一的答案。
接受之前老太傅会有怎样的辗转、怎样的煎熬,向晓久暂时就顾不上啦!
他的心思大半依然在宫九身上,剩下的那一小半也在靖康之难。
着实已无暇分心。
诸葛太傅已经离开,御书房中却还没有别人。
依然只有向晓久,和米太监。
眉眼之间有几分疲倦几分寂寥的向晓久,
和看似与往日一般低眉垂目、其实前所未有的恭敬、虔诚到近乎狂热的米太监。
向晓久忽然就想起了那个叫他从西湖追击到岭南的红鞋子之首。
但不管怎么觉得自己俨然成了传播邪.教的祸首,向晓久也不等不承认,在某些事情上,这样的米太监,用起来确实让人放心、也顺手。
怪道哪朝哪代、怎样英明睿智的帝皇,都往往免不了宠信宦官的祸患。
果然皇帝这职业,顶好不存在!
向晓久想着,又倦倦地叹了口气:
朕要打发的,远不只那些无子的妃妾和适龄的宫女。
郑氏、王氏也都是要一并打发的。
只是生儿育女的后妃打发出去到底不好看,朕不畏人言,近年要做的事情却多,着实不耐烦和那些满嘴礼教的掰扯。
劳阿公帮朕想个主意,能叫她们心甘情愿另择良人自然更好,退而求其次,愿意跟着儿女生活的,也行
便是只生了公主的那些个,也许都她们随公主住去!
只那些不肯随儿女们去的,就要阿公再费些心思
不好叫她们没了下落甚至没了性命,又不好叫她们再来碍眼儿。
向晓久倒是信宫九不会对着原身留下的孽债无理取闹,
但他同样深信宫九就是个会把偶尔闹一闹当情趣的货。
尤其这一遭,两人将彼此错失得仓促、重逢得艰难,还不知道宫九要怎么闹呢!
当然宫九怎么闹,对于向晓久来说都算不得烦恼
非要算的话,那也得是甜蜜的烦恼
只不过除了宫九之外的其他因素,能扫干净的,就先扫干净了吧!
再则,他用着这皮囊的时候断不可能亲近后宫,
日后便是要离开,也必定要布下叫赵佶吃足教训、无暇后宫的局,
那又何必将那许多好女子,拘在宫里虚耗青春?
向晓久诚心诚意愿那些女子都再觅良缘。
他对米太监说的话,也是极其恳切的。
只是他却不知道,原身的赵佶,
哪怕是在他初初登基、励精图治的那两年,
也曾极其恳切地说了许多
诸如体恤民生要削减用度,又或要察纳忠言、愿诸卿尽管劝谏、进言
然而真有人那么做了,他心里也是不乐的。
那会子赵佶还没放飞、还未肆意享乐,在很多事情上都比较克制,
米太监却到底是在他幼年就服侍至今的,哪里会看不出他的不喜和不乐?
待到赵佶懒了、散了,也大权在握于是毫无顾忌地耽于逸乐了,
那些曾经将皇帝的恳切言辞当了真的,不管是后妃奴婢又或者文臣武将,如今还有几人落着好?
一个也无。
连诸葛太傅,虽说皇帝对他信任依旧,不也日渐冷落、不甚重用了吗?
米太监能屹立至今,自然是他很懂得如何在不违背皇帝金口玉言的前提下,又把事情做得贴合圣意。
如向晓久这一番恳切言辞,要照着原先的理解,
自然不碍眼是切切必须的,宫中就有的这些娘娘也确实需要好好打发了,
只不过这打发的方式嘛,就必须再好生安排了。
哪怕皇帝明确指出她们愿意另嫁最好。这嫁人也有很多种嫁法。
米太监多年揣摩上意,那是惯熟了的。
也亏得米太监多年揣摩上意。
听得那一番吩咐,米太监的脑子里头原本转的是另嫁实则未嫁的各种方式,以及如何在不碍眼的前提下让他的皇帝陛下仍然享受该享受的各种乐子,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