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长命百岁——最白(80)
霍屹只是想起了在响马镇发生的事。
郭解的外甥被人杀了,他姐姐痛不欲生,想找凶手报仇,郭解为了成全自己的名声,放了凶手,甚至说出你杀的对这种话。
亲人对他来说,也不过是收拢人心的道具罢了。此时又要为他去死,实在是冤枉。
如果可能的话,他姐姐恐怕更希望和这个人毫无关系。
在场其他人都愣了下,赵承也沉默片刻,他盯着郭解,又意义不明地注视着霍屹。
啊,这个人赵承不知道该怎么说,他本来应该坚持自己的观点的。
周镇偊坐在最上位,单手撑着额头,脸色冷淡,看不出喜怒,目光在所有人身上短暂地滑过,最后停留在霍屹身上。
霍卿说的有道理。周镇偊点了点头:既然这样,便判处郭解死刑,择日执行。他的那些亲眷,若是无辜之人,便放了吧。
除了郭解之外,其他人的判决一事,便尽数交由赵丞相处理。
周镇偊和赵承目光相对,两个人眼底都是黑沉沉的,片刻后,赵承拱手应是。
这件事,是血腥长安城的开端。
郭解手下有三千人,有几百人在长安,剩下的都在交郡。这些人,大部分都是亡命之徒,手上或多或少都有人命的,哪怕没有人命,也干过刨人祖坟,私造货币,敲诈勒索等事件。郭解在官府和国法下庇护了他们,他们便为郭解做事。
因此,这三千人,尽数处死,一个不留。
即日执行,甚至没等到秋天。
那几天的菜市口,弥漫着浓厚的血腥味,负责砍头的刽子手甚至把刀都砍得卷刃了。那天刽子手一刀下去,砍了一半的脑袋,刀卡在脖子里面,差点拔不出来。
刽子手给被砍头的囚犯说了声抱歉,换了把刀,手起刀落,人头便掉在地上。
而那些曾经为郭解求过情的官吏,则尽数被撤职,同样一个不留。再翻翻底案什么的,还能再砍几百个人。
所有依附过郭解的那些豪绅则关在大牢里,等着家人拿钱来赎,有的则直接抄家,全部充公。
这一次,总共杀了近四千人,那几天,长安城的天空似乎都是红色的。
百姓们走在街上,甚至觉得连街道都空了不少。
杀一儆百,以儆效尤。赵承站在城墙上,看着殷红的地面,那些残留的血迹不知道何时才能清理干净。
这群人死于自己的愚蠢与无知,他们根本不明白,陛下当初为何要杀镇南王。
杀一个镇南王不够,再加个郭解,他们应该会明白的。
*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10109 20:04:36~20210109 23:46:5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十一、二号读者 1个;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一百章 河西之战
秋鸿光第一次参与北伐的时候, 任职霍屹手下都尉,带领先锋营一千人。这一千人足以在战场上纵横驰骋,追着匈奴打。
而无论是贵如镇南王,贫如郭解, 手里动辄养着三千门客, 而一个县丞掌握的吏也不过百人而已。
集结三千门客, 再煽动百姓,可以轻易地破坏当地的秩序, 完全蔑视国法, 否则那些杀手怎么能肆无忌惮屠戮杨家呢。
他们是社会混乱的原因之一。
游侠和门客心里未必会有大越,也不说谁对谁错,关键是立场问题。郭解和镇南王, 他们的行为,就是站在了皇权与朝廷的对立面。
经过这两次案件的处理,皇帝的态度已经十分鲜明了,他就是不允许下面的人结党营私, 抱团作乱,挑战皇权。小群体的存在会破坏大集体,虽然说抱团是人之常情,但做到郭解那种程度, 难道是想谋反吗。
而且门客被主人所供养着,不事生产,天天就给主人出主意怎么搞事,于大越一点好处都没有。
郭解被处死后,那批当初为他求情的官吏也纷纷落马, 这下不少人都醒悟过来,纷纷解散了门客。至于那些不情愿的, 至少也低调了很多。
他们发现,在元鼎帝这里不讲究法不责众,犯法的有多少人,他就能杀多少人。
长安城一时人人自危。
秋鸿光回到长安城的时候,浓厚的血腥味还没有散去。当时正值黄昏,天边是一片绚烂鲜艳的晚霞,将整个长安城都映得红彤彤的。
明天会是个好天气。秋鸿光对李封说。
李封仰头看了看天,长安城正正方方的,夕阳之下自有一种恢弘而沉重的气势。城门被缓缓打开,发出巨大的吱呀声,一万骑兵在城门口披坚执锐,静默地站立着。
怎么这么重的血腥味?李封喃喃问道。
刚从战场上回来的人,对血腥味最熟悉不过了。
这次大军回来,动静并没有之前那么大,秋鸿光第一次走在最重要的位置,受万众瞩目。以前这里站着的都是霍屹,秋鸿光想起很久以前,他看着霍屹的背影,然后仰望着。现在站在这里,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
周镇偊在紫微宫门口接待他们,这次大获全胜,对大越来说,实在是很振奋人心。
秋鸿光命令军队停下,翻身下马,随后利落地半跪在地:臣秋鸿光,幸不辱命。
他身后的将士们齐齐跪下,在更后面的地方,则是被捆起来一串一串的俘虏,赵平安则被关在笼子里,享受特殊待遇。
当天晚上,安置俘虏那些事都交给下面的人做了,周镇偊在后殿单独接待了秋鸿光,让他详细讲解了作战的细节。
这次作战除了战略意义上的阶段性胜利之外,还使大越获得了非常珍贵的关于河西走廊和大漠王庭的信息。秋鸿光一边讲述,霍屹就在旁边记录,他做这种事比一般文书要更合适一些,因为他知道哪些信息对作战来说是最重要的,可以填补足够的细节。
食物,水源,气候,地形,敌军分布,以及周围属国的信息不论是周镇偊还是霍屹,都为此兴奋不已。
有了这些信息,他们在大漠之上,就不会如同盲人一样行走。
秋鸿光说完之后,又道:此次作战,虽然是大获全胜,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他回顾之前的战绩,分析说:骑兵闪击,可以达到击退敌人的目的,却只能平推,无法聚歼,也无法扩大战果,彻底歼灭敌军有生力量。
霍屹解释道:要占据某地巩固战果,组建防御,还是需要步兵和战车在后方支持。
就是说,这骑兵就跟一支箭一样,飞行过程中所向披靡,一往无前,杀伤力极强。但它无法停下来,也无法占领那些被攻略的区域,骑兵用于防守,战斗力将大打折扣,毕竟骑兵终归还是依靠速度作战的。
步兵和战车就更适宜防守。当初打下河套地区之后,周镇偊派了一万步兵镇守那两座郡。经过这些年的战斗经验,大越发现步兵之中的枪兵对战骑兵有优势,在边郡中,士兵们大多配备的是枪和矛。
他们三人,就接下来的作战谈论了整整一晚上,包括匈奴的应对情况。这回秋鸿光都跳到军臣单于脸上了,军臣单于必然不可能没有反应。
说到天边泛起鱼肚白的时候,周镇偊才意犹未尽地放秋鸿光回去。
秋鸿光刚刚作战回来,一天下来还没休息就被拉着彻夜详谈。幸好他身体底子极佳,大早上的仍然神采奕奕,迈着步子离开了后殿。
他今天还要上朝的。
霍屹也要上朝。
他就不行了,毕竟不像秋鸿光这些年轻人,晚上熬一通宵,早上就是彻底懵逼的状态。秋鸿光离开之后,霍屹盯着手里的书卷,上面的墨迹慢慢散开,耳朵也像被堵住了一样,只能勉强维持表面上的正常。
周镇偊叫了他一声,发现他没反应。
周镇偊又叫了几声,霍屹才慢慢抬起头,眼里露出很明显的茫然和困倦。周镇偊心里一动,说:霍卿,你就在这里睡一会吧,睡醒了再上朝。
他看了看天色,离上朝还有半个时辰,睡半个时辰总会好一点的。
霍屹茫然地啊了一声,没反应过来他在说什么。
周镇偊便站起来,霍屹迷迷糊糊地跟着站起来,周镇偊往前走了两步,回头一看霍屹果然跟过来了,他笑了一下,拉着霍屹的袖子,直接把他带去了殿内的软塌上。
这里是办公的麒麟殿,没有床,只有一个软塌,是平时给皇帝休息用的。
睡一会吧,霍大将军。他把霍屹推到软塌上,霍屹十分抗拒,但躺下去的一瞬间,眼皮如有千钧巨石,闭上眼就睡着了。
这说明霍大哥在我面前已经没有防备之心了,多大的进展啊周镇偊内心感慨道。
在半个时辰内,周镇偊看了五篇文章,其中有两篇骂他的,骂他偏宠,骂他穷兵黩武。剩下三篇,有一篇写当今刑法过重问题,一篇分析了时局问题,一篇说有些大臣手握权柄过重的问题,甚至直接指明了如今的大将军,位高权重,与朝中诸多大臣交好
周镇偊心想,他明明和我关系最好,结交大臣有什么用,直接讨皇帝欢心不是更接近权力的顶端么。
他想要什么我不能给他。
我甚至完全可以和他平起平坐,当然,睡在一张床上更好
他把这份文章放在最下面,随后便去叫霍屹起来。
早朝的时候,霍屹换上朝服,直接从后殿绕到前面去上朝,皇帝陛下摆明了要给他特殊待遇,霍屹总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绝。
只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倒希望能低调一点。
现在这样的话,总是很容易引人嫉妒的。
那些人,大约也不会想他是如何获得了如今的地位,只是嫉恨于他得到的一切。
此时,霍屹就仿佛一个人在往高处走,很多人推着他向上,也有很多人盯着他,随时等他掉下来。
越往上走的路,越是狭窄。
这次朝议主要就是为秋鸿光封赏,秋鸿光因功加封食邑二千户,又赏赐了许多金银,他有武侯的爵位在身,无法继续封侯,这样的赏赐已经是非常丰厚的了。
皇帝陛下从来不亏待在战场上拼死搏斗的战士。
除了对于功臣的奖赏,剩下的便是安置那些俘虏了。大越对匈奴俘虏待遇是很不错的,直接在北方边境立户安家,时间久了,他们便安心地呆在大越内了。
这次秋鸿光还带回来一个人,赵平安。
朝廷中对怎么处理赵平安众说纷纭,有支持斩立决的,也有支持关起来等赵家人花钱赎回去的,有臣子以另外一个角度道:陛下,赵平安遇到匈奴的时候,因为兵力少于对方,不得已而投降。但他终究是大越人,如今战事频繁,能将他再次起用,正说明了陛下的胸襟。日后再有投降者,心里也知道陛下宽厚仁善,哪怕身处匈奴营帐,也是会想尽办法回来为大越效力的啊。
秋鸿光冷笑了一声:就他?再次起用,看他带着大越士兵再投降一次吗?
那个大臣摇了摇头,道:他的能力不足,但日后总会有卓越的将领,正如千金以乞马骨一样。
在场的将军脸色都有点绿,他这话其实还是有点道理的,但听着总让人不舒服,说得好像大越将领接下来还会被俘虏一样。
赵承站出来,道:虽然我没上过战场,但听闻此事,投降匈奴而不用担心受罚的话,日后我带领军队,见到匈奴就投降,岂不是既不用战斗,也不用受罚?
周镇偊在上面听他们讨论了半天,赵承这个丞相,比之前的存在感要强很多,至今为止也办了不少事。
相比之下,霍屹其实很少在朝廷之中说什么话,大部分时候都十分低调地站在那里。
双方都拿出了自己的观点,然后交由皇帝抉择,周镇偊便道:丞相说的有理,便按你说的办吧。
那就是直接处死了。
其他人也没有意见,于是赵平安便被下令处死。
大牢之中,赵平安蹲在冰凉的地面上,周围散发出浓厚的糟糕的气味,令人近乎窒息。现在还是夏秋之际,但牢房内很冷,冷气贴着皮肤,钻入骨髓之中。
赵平安在等待自己的判决。
他想起很久之前,还是统率北军的将军,那时候,他的日子是多么的快活,家有娇妻美妾,外面的人也对他十分敬重。
那时候的日子,此时想起来就像梦境一样是什么粉碎了他的梦,是霍屹,自从霍屹回长安之后,乳臭未干的皇帝陛下便准备出兵北伐,而正是在北伐中,他失去了一切,被匈奴俘虏。
当俘虏的日子也不好过,他知道那些匈奴看不起他,于是也只能麻痹自己。
恋耽美
郭解的外甥被人杀了,他姐姐痛不欲生,想找凶手报仇,郭解为了成全自己的名声,放了凶手,甚至说出你杀的对这种话。
亲人对他来说,也不过是收拢人心的道具罢了。此时又要为他去死,实在是冤枉。
如果可能的话,他姐姐恐怕更希望和这个人毫无关系。
在场其他人都愣了下,赵承也沉默片刻,他盯着郭解,又意义不明地注视着霍屹。
啊,这个人赵承不知道该怎么说,他本来应该坚持自己的观点的。
周镇偊坐在最上位,单手撑着额头,脸色冷淡,看不出喜怒,目光在所有人身上短暂地滑过,最后停留在霍屹身上。
霍卿说的有道理。周镇偊点了点头:既然这样,便判处郭解死刑,择日执行。他的那些亲眷,若是无辜之人,便放了吧。
除了郭解之外,其他人的判决一事,便尽数交由赵丞相处理。
周镇偊和赵承目光相对,两个人眼底都是黑沉沉的,片刻后,赵承拱手应是。
这件事,是血腥长安城的开端。
郭解手下有三千人,有几百人在长安,剩下的都在交郡。这些人,大部分都是亡命之徒,手上或多或少都有人命的,哪怕没有人命,也干过刨人祖坟,私造货币,敲诈勒索等事件。郭解在官府和国法下庇护了他们,他们便为郭解做事。
因此,这三千人,尽数处死,一个不留。
即日执行,甚至没等到秋天。
那几天的菜市口,弥漫着浓厚的血腥味,负责砍头的刽子手甚至把刀都砍得卷刃了。那天刽子手一刀下去,砍了一半的脑袋,刀卡在脖子里面,差点拔不出来。
刽子手给被砍头的囚犯说了声抱歉,换了把刀,手起刀落,人头便掉在地上。
而那些曾经为郭解求过情的官吏,则尽数被撤职,同样一个不留。再翻翻底案什么的,还能再砍几百个人。
所有依附过郭解的那些豪绅则关在大牢里,等着家人拿钱来赎,有的则直接抄家,全部充公。
这一次,总共杀了近四千人,那几天,长安城的天空似乎都是红色的。
百姓们走在街上,甚至觉得连街道都空了不少。
杀一儆百,以儆效尤。赵承站在城墙上,看着殷红的地面,那些残留的血迹不知道何时才能清理干净。
这群人死于自己的愚蠢与无知,他们根本不明白,陛下当初为何要杀镇南王。
杀一个镇南王不够,再加个郭解,他们应该会明白的。
*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10109 20:04:36~20210109 23:46:5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十一、二号读者 1个;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一百章 河西之战
秋鸿光第一次参与北伐的时候, 任职霍屹手下都尉,带领先锋营一千人。这一千人足以在战场上纵横驰骋,追着匈奴打。
而无论是贵如镇南王,贫如郭解, 手里动辄养着三千门客, 而一个县丞掌握的吏也不过百人而已。
集结三千门客, 再煽动百姓,可以轻易地破坏当地的秩序, 完全蔑视国法, 否则那些杀手怎么能肆无忌惮屠戮杨家呢。
他们是社会混乱的原因之一。
游侠和门客心里未必会有大越,也不说谁对谁错,关键是立场问题。郭解和镇南王, 他们的行为,就是站在了皇权与朝廷的对立面。
经过这两次案件的处理,皇帝的态度已经十分鲜明了,他就是不允许下面的人结党营私, 抱团作乱,挑战皇权。小群体的存在会破坏大集体,虽然说抱团是人之常情,但做到郭解那种程度, 难道是想谋反吗。
而且门客被主人所供养着,不事生产,天天就给主人出主意怎么搞事,于大越一点好处都没有。
郭解被处死后,那批当初为他求情的官吏也纷纷落马, 这下不少人都醒悟过来,纷纷解散了门客。至于那些不情愿的, 至少也低调了很多。
他们发现,在元鼎帝这里不讲究法不责众,犯法的有多少人,他就能杀多少人。
长安城一时人人自危。
秋鸿光回到长安城的时候,浓厚的血腥味还没有散去。当时正值黄昏,天边是一片绚烂鲜艳的晚霞,将整个长安城都映得红彤彤的。
明天会是个好天气。秋鸿光对李封说。
李封仰头看了看天,长安城正正方方的,夕阳之下自有一种恢弘而沉重的气势。城门被缓缓打开,发出巨大的吱呀声,一万骑兵在城门口披坚执锐,静默地站立着。
怎么这么重的血腥味?李封喃喃问道。
刚从战场上回来的人,对血腥味最熟悉不过了。
这次大军回来,动静并没有之前那么大,秋鸿光第一次走在最重要的位置,受万众瞩目。以前这里站着的都是霍屹,秋鸿光想起很久以前,他看着霍屹的背影,然后仰望着。现在站在这里,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
周镇偊在紫微宫门口接待他们,这次大获全胜,对大越来说,实在是很振奋人心。
秋鸿光命令军队停下,翻身下马,随后利落地半跪在地:臣秋鸿光,幸不辱命。
他身后的将士们齐齐跪下,在更后面的地方,则是被捆起来一串一串的俘虏,赵平安则被关在笼子里,享受特殊待遇。
当天晚上,安置俘虏那些事都交给下面的人做了,周镇偊在后殿单独接待了秋鸿光,让他详细讲解了作战的细节。
这次作战除了战略意义上的阶段性胜利之外,还使大越获得了非常珍贵的关于河西走廊和大漠王庭的信息。秋鸿光一边讲述,霍屹就在旁边记录,他做这种事比一般文书要更合适一些,因为他知道哪些信息对作战来说是最重要的,可以填补足够的细节。
食物,水源,气候,地形,敌军分布,以及周围属国的信息不论是周镇偊还是霍屹,都为此兴奋不已。
有了这些信息,他们在大漠之上,就不会如同盲人一样行走。
秋鸿光说完之后,又道:此次作战,虽然是大获全胜,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他回顾之前的战绩,分析说:骑兵闪击,可以达到击退敌人的目的,却只能平推,无法聚歼,也无法扩大战果,彻底歼灭敌军有生力量。
霍屹解释道:要占据某地巩固战果,组建防御,还是需要步兵和战车在后方支持。
就是说,这骑兵就跟一支箭一样,飞行过程中所向披靡,一往无前,杀伤力极强。但它无法停下来,也无法占领那些被攻略的区域,骑兵用于防守,战斗力将大打折扣,毕竟骑兵终归还是依靠速度作战的。
步兵和战车就更适宜防守。当初打下河套地区之后,周镇偊派了一万步兵镇守那两座郡。经过这些年的战斗经验,大越发现步兵之中的枪兵对战骑兵有优势,在边郡中,士兵们大多配备的是枪和矛。
他们三人,就接下来的作战谈论了整整一晚上,包括匈奴的应对情况。这回秋鸿光都跳到军臣单于脸上了,军臣单于必然不可能没有反应。
说到天边泛起鱼肚白的时候,周镇偊才意犹未尽地放秋鸿光回去。
秋鸿光刚刚作战回来,一天下来还没休息就被拉着彻夜详谈。幸好他身体底子极佳,大早上的仍然神采奕奕,迈着步子离开了后殿。
他今天还要上朝的。
霍屹也要上朝。
他就不行了,毕竟不像秋鸿光这些年轻人,晚上熬一通宵,早上就是彻底懵逼的状态。秋鸿光离开之后,霍屹盯着手里的书卷,上面的墨迹慢慢散开,耳朵也像被堵住了一样,只能勉强维持表面上的正常。
周镇偊叫了他一声,发现他没反应。
周镇偊又叫了几声,霍屹才慢慢抬起头,眼里露出很明显的茫然和困倦。周镇偊心里一动,说:霍卿,你就在这里睡一会吧,睡醒了再上朝。
他看了看天色,离上朝还有半个时辰,睡半个时辰总会好一点的。
霍屹茫然地啊了一声,没反应过来他在说什么。
周镇偊便站起来,霍屹迷迷糊糊地跟着站起来,周镇偊往前走了两步,回头一看霍屹果然跟过来了,他笑了一下,拉着霍屹的袖子,直接把他带去了殿内的软塌上。
这里是办公的麒麟殿,没有床,只有一个软塌,是平时给皇帝休息用的。
睡一会吧,霍大将军。他把霍屹推到软塌上,霍屹十分抗拒,但躺下去的一瞬间,眼皮如有千钧巨石,闭上眼就睡着了。
这说明霍大哥在我面前已经没有防备之心了,多大的进展啊周镇偊内心感慨道。
在半个时辰内,周镇偊看了五篇文章,其中有两篇骂他的,骂他偏宠,骂他穷兵黩武。剩下三篇,有一篇写当今刑法过重问题,一篇分析了时局问题,一篇说有些大臣手握权柄过重的问题,甚至直接指明了如今的大将军,位高权重,与朝中诸多大臣交好
周镇偊心想,他明明和我关系最好,结交大臣有什么用,直接讨皇帝欢心不是更接近权力的顶端么。
他想要什么我不能给他。
我甚至完全可以和他平起平坐,当然,睡在一张床上更好
他把这份文章放在最下面,随后便去叫霍屹起来。
早朝的时候,霍屹换上朝服,直接从后殿绕到前面去上朝,皇帝陛下摆明了要给他特殊待遇,霍屹总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绝。
只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倒希望能低调一点。
现在这样的话,总是很容易引人嫉妒的。
那些人,大约也不会想他是如何获得了如今的地位,只是嫉恨于他得到的一切。
此时,霍屹就仿佛一个人在往高处走,很多人推着他向上,也有很多人盯着他,随时等他掉下来。
越往上走的路,越是狭窄。
这次朝议主要就是为秋鸿光封赏,秋鸿光因功加封食邑二千户,又赏赐了许多金银,他有武侯的爵位在身,无法继续封侯,这样的赏赐已经是非常丰厚的了。
皇帝陛下从来不亏待在战场上拼死搏斗的战士。
除了对于功臣的奖赏,剩下的便是安置那些俘虏了。大越对匈奴俘虏待遇是很不错的,直接在北方边境立户安家,时间久了,他们便安心地呆在大越内了。
这次秋鸿光还带回来一个人,赵平安。
朝廷中对怎么处理赵平安众说纷纭,有支持斩立决的,也有支持关起来等赵家人花钱赎回去的,有臣子以另外一个角度道:陛下,赵平安遇到匈奴的时候,因为兵力少于对方,不得已而投降。但他终究是大越人,如今战事频繁,能将他再次起用,正说明了陛下的胸襟。日后再有投降者,心里也知道陛下宽厚仁善,哪怕身处匈奴营帐,也是会想尽办法回来为大越效力的啊。
秋鸿光冷笑了一声:就他?再次起用,看他带着大越士兵再投降一次吗?
那个大臣摇了摇头,道:他的能力不足,但日后总会有卓越的将领,正如千金以乞马骨一样。
在场的将军脸色都有点绿,他这话其实还是有点道理的,但听着总让人不舒服,说得好像大越将领接下来还会被俘虏一样。
赵承站出来,道:虽然我没上过战场,但听闻此事,投降匈奴而不用担心受罚的话,日后我带领军队,见到匈奴就投降,岂不是既不用战斗,也不用受罚?
周镇偊在上面听他们讨论了半天,赵承这个丞相,比之前的存在感要强很多,至今为止也办了不少事。
相比之下,霍屹其实很少在朝廷之中说什么话,大部分时候都十分低调地站在那里。
双方都拿出了自己的观点,然后交由皇帝抉择,周镇偊便道:丞相说的有理,便按你说的办吧。
那就是直接处死了。
其他人也没有意见,于是赵平安便被下令处死。
大牢之中,赵平安蹲在冰凉的地面上,周围散发出浓厚的糟糕的气味,令人近乎窒息。现在还是夏秋之际,但牢房内很冷,冷气贴着皮肤,钻入骨髓之中。
赵平安在等待自己的判决。
他想起很久之前,还是统率北军的将军,那时候,他的日子是多么的快活,家有娇妻美妾,外面的人也对他十分敬重。
那时候的日子,此时想起来就像梦境一样是什么粉碎了他的梦,是霍屹,自从霍屹回长安之后,乳臭未干的皇帝陛下便准备出兵北伐,而正是在北伐中,他失去了一切,被匈奴俘虏。
当俘虏的日子也不好过,他知道那些匈奴看不起他,于是也只能麻痹自己。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