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长命百岁——最白(82)
廷尉更是冷汗涟涟,心想陛下你话这么多,不如你来审啊。
皇帝陛下接着道:廷尉,继续吧。
廷尉咳了一声,问:我没记错的话,当时你才是北军统领。何来霍大将军集结北军一说?
赵平安恨恨地说:北军是霍家建立起来的,暗地里便被称为是霍家军,虽然我当时是名义上的统领,但底下将士,愿意听从霍屹的命令。
廷尉心想,那不说明你无能么,居然还好意思说这种话。
口说无凭,既然你说霍大将军有谋反意图,你可有证据?!
赵平安朗声道:有!
所有人都愣了一下,霍屹脸色平静。
就连御史大夫都不可置信地看着赵平安,大部分人都认为赵平安是想死前拖霍屹下水,有些人虽然平时看不惯霍屹,但也没人觉得他会谋反啊。
御史大夫常汤心里默默打了个突,他平时盯霍屹盯着紧,其实要说霍屹谋反,他心里第一个不相信。
廷尉顿了顿,道:证据呢?
赵平安道:当初的北军,前锋营一千人,左营五千人,右营五千人,各营长和校尉,都接到了一张纸条。
上面写的是,三月初三,亥时,紫微宫北门。
所有人,不由自主地朝北门看过去。
赵平安继续道:有一个校尉畏惧此事,将那张纸条交给了我,多年来,我因霍丰年将军的知遇之恩,一直为他隐瞒了此事。
他这话说的可一点都不像假的,细节清晰到这种地步,很难说是编造的。
廷尉听完,转向霍屹,勉强镇定道:霍大将军,他说的可是真的?
霍屹道:我不曾写过这句话。
赵平安冷笑一声:你当然会否认,那些校尉和营长为你做事,纸条自然全部焚毁了,但交给我的那张纸条,还在我家里,就藏在书房暗格之中,请陛下派人搜查。
周镇偊沉声道:来人,去查,不仅是赵平安家,当初任职校尉和营长的人也都查出来。
廷尉提出亲自去调查赵平安的家里,趁这个机会一溜烟跑了。
他离开之后,其他人仍然站在原地,周镇偊抬起眼皮,说:霍卿站累了,来人给他搬个凳子,坐着等吧。
于是,便有侍从搬来了一个凳子,霍屹犹豫了一下,说:陛下,这不大合适吧
周镇偊:要不你坐朕身边来?
霍屹摸了摸鼻子,只好坐下去。
大殿内便呈现出一副奇异的场景,霍屹和赵平安,两个嫌犯,一个坐着一个站着,其他大臣还站在那里呢。
廷尉去调查,他们便等着,皇帝陛下好像一点都不心急,他随手拿了本奏章就开始看,甚至看入神了。御史大夫默默地动了动脚后跟,站久了之后,脚还真有点发麻。
不知过了多久,廷尉终于回来了,他手里拿着一张破破烂烂的纸条,满头大汗,后面跟着几个廷尉史。
他一进大殿,就看到霍屹坐着的背影,结结实实懵了一下。霍屹默默地站起身,给他让开位置。
陛下,确实在赵平安家发现了这张纸条。廷尉斟酌着语气,道:当初的廷尉和营长大多已经身亡,臣调查了他们家,并没有发现任何纸条的痕迹。
周镇偊招了招手,廷尉便把纸条送上去,上面确实有三月初三,亥时,紫微宫北门的字迹。
这模仿得一点都不像。周镇偊挥了挥纸条,说:不过要是朕的话,就不会从北门进攻紫微宫。
赵平安惊声道:陛下,这并非模仿的字迹,而是当年霍屹亲手所写!
怎么,你看着他写的?周镇偊冷声说:你还有其他证据吗?
没赵平安冥思苦想,他无论如何想不到,皇帝陛下拿到纸条的第一反应,是认定这纸条便是模仿的。
此时,军臣单于的话在他脑中回想。
在出兵之前,军臣单于与赵平安单独谈话。
军臣单于说,他目前最大的心腹之患,不在于秋鸿光,而在于大越的霍屹。如果败给了秋鸿光没有关系,他投降便是,大越不会杀降,等回到长安城,便依据军臣单于所说的做。
这些信息,都是军臣单于交给他的。
如果能让霍屹受到皇帝陛下的怀疑,军臣单于自然会派人从牢中把他救出来,带回大漠。
这个纸条,自然也是早有准备,专门做旧了的。军臣单于在长安这边可能有点关系,早已经派人将纸条放在赵平安家中,就等它作为证据,落实霍屹意图谋反的罪名。
陛下,罪人所言句句属实!赵平安激动道:当初霍丰年受冤而死,霍屹曾在我面前流露过对先帝的怨恨之色,罪人是一心为大越着想,请陛下明鉴!!
周镇偊不耐烦地摆了摆手,说:既然没有其他证据,那就拖下去吧。
几个禁卫军走过来,捂住赵平安的嘴,把他拖了下去。
群臣没想到会是这么一个结果,模仿?陛下为何如此笃定,纸条上的字迹是模仿的呢。
他们还没有想明白,就见皇帝陛下站了起来,缓缓走下台阶,站在霍屹面前。
霍卿受惊了。皇帝陛下解下自己身上的外袍,披在霍屹身上。
霍屹茫然地看着他。
霍屹在来之前,已经做好了心里准备,确保自己能应对任何情况。
最差的也不过是意图谋反被捅出来,皇帝陛下撤职定罪罢了。
好一点,就是周镇偊相信他。
但他万万没想到,皇帝陛下会做到这一步。
霍屹这时候才注意到,周镇偊手中还紧紧地握着那张纸条,手背上青筋暴起。
他真的认为那张纸条是模仿的吗?
霍屹忽然想到这个问题。
自朕登基以来,霍卿陪伴左右,鞠躬尽瘁,夙兴夜寐,不曾有丝毫怨言。周镇偊语气感慨:从第一次北伐,霍卿大破龙城,为大越带来第一次胜利,直到如今,历经四次战役,未尝一败。不仅占据河套地区,更是将匈奴赶到河西走廊,其中种种功劳,不可尽数。
霍屹道:陛下客气,这是臣之职责。
周镇偊缓缓道:有霍卿在此,不论是北方匈奴,还是南方悍匪,甚至沿海倭寇,皆畏惧大将军威名,不敢来犯。朕得霍大将军辅佐,便如古时贤君良将,相得益彰。
没有霍大将军,亦没有如今的大越。
他这话说得十分恳切,就连霍屹都不能不为之所动。
霍屹低声道:陛下,对臣如此信任,是臣之所幸。
满朝文武,就面无表情地看着他俩互诉衷肠,虽然内心都有波动,但面前维持着平静的表象。
北伐,不能没有霍大将军。周镇偊亲手将符节交到霍屹手上,道:两个月后,由霍大将军带领十万大军,出兵北伐,以占据河西走廊为目的,与匈奴决战!
符节有两半,一半在霍屹手上,一半在周镇偊手上。
他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把符节交给霍屹,就代表了绝对的信任。
这比之前说的那些话更加有力。
*
作者有话要说:
第二更
第一百零二章 河西之战
赵平安甚至没有被带回大牢, 便直接处死了。
军臣单于这一招,本来应该是致命的,再不济,也能让大越皇帝对霍屹产生怀疑。自古以来, 皇帝和手握重兵的大将军, 关系都是很暧昧的。
然而大家都没想到, 元鼎帝对霍大将军的信任,到了这种地步。
说了什么不重要, 做了什么才重要。
而当周镇偊将半边符节交给霍屹的时候, 他所说出来的话,也显得格外有力度。
霍屹捏了捏手中的符节,这东西是长方形的, 中间有个凹槽,两块符节可以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令牌。
周镇偊笑着说:霍卿,等你从河西走廊回来, 便将这符节再还给我。
那是自然的,但皇帝陛下这话里仿佛有其他意思。
廷议结束之后,周镇偊和霍屹一起离开大殿。
走在白玉石阶上的周镇偊,看了一眼紫微宫的北门, 忽然道:这北门离后殿最远,还有暗中布置的□□手,要是我,绝不会选择从北门进攻。
霍屹跟在他后面,笑了一下, 说:还好,北门挺合适的。
周镇偊:
他回头看了一眼霍屹, 霍大将军笑得云淡风轻的,眼角弯弯,好像整个人都松弛了下来。
周镇偊心里一动,凑过去问:霍大将军啊,打仗我确实不如你,你给我讲讲北门怎么合适呗?
霍屹:北门防守比其他地方松散一些,只要速度够快,占领高地,□□手也发挥不了作用。陛下日后该注意北门的警戒才对。
周镇偊认真地说:但这世上,除了霍卿,还有谁能伤得了我呢。
霍屹微微一愣。
周镇偊心情缓和下来,赵平安这事搞的,从一开始就不对。
因为在冷静地思考之后,他发现霍屹以前,确实是有过这样的计划,只不过最终没有实施。但在朝廷之上,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帮霍屹摆脱嫌疑,以及展现自己的信任。
他就要是告诫这些人,他身为皇帝,完全信任他的将军。
目前看来效果还可以,但回到最初的问题,霍屹确实是有过这样的想法。
这至少说明,他对帝王本身,没有平常人的畏惧。
周镇偊捏着那张纸条,脑子里无数思绪翻飞。
霍屹轻声道:陛下,你想问什么,就问吧。
周镇偊朝后面的一众人挥了挥手,和霍屹往前走了几步,在花丛掩映中,问道:这张纸条,是你写的吗?
霍屹心想,看来他真的不知道。那么刚才在大殿之中的反应,就完全是在维护自己了。哪怕他心里并不确定这张纸条是不是真的。
不是。霍屹给了他一个肯定的答复:这张纸大概是模仿了我的笔迹,然后做旧的。
周镇偊暗地里松了一口气,然后把纸条撕碎。
霍屹问:陛下,不让专业人士检查一下吗?
周镇偊轻松地说:你说不是就不是了。
霍屹心里暖洋洋的,他慢慢和周镇偊并肩而行,慢慢往前走着:我来之前,小月还对我说,陛下一定会相信我的。
周镇偊:看来我没让小月失望。
霍屹转过头看着他,慢吞吞地问:可是,陛下你为何这么信任我呢?
他脸上依然是浅淡的笑意,说话的时候眉毛微微挑起,眼中有光,像倒映月亮的寒潭,身上那种无声的气势一下弥漫开来。
年长者的从容与内敛。
在这之前,霍屹一直扮演着一个忠诚谦逊的臣子,在周镇偊面前从来都是尽量让自己不起眼的。然而一个在战场上,足以指挥军队赢得一次又一次胜利的人,怎么可能只是一个谦逊温和的人呢。
两人此刻虽然是平视,但周镇偊能感觉到,霍屹仿佛正在揣摩,打量,俯视他。
霍大将军。
周镇偊在口里无声地念着这个称呼,然后悄无声息地连名字一起咽下,他笑着说:因为你是朕的霍大将军啊。
周镇偊往后退了一步,若无其事地说:你还记得咱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吗?那天你穿了一件特别丑的衣服
霍屹:丑吗?他其实都不记得自己当时穿的是什么了,虽然他总觉得自己年少时比较愚蠢冲动,但样貌还是顶尖的,穿什么都不至于被说成丑吧。
那时候你也是个小孩子,却要装成大人的样子。周镇偊接着道:我想着我也不能输啊,就准备恐吓你一番啊,对了,我记得你第一次教我骑马的时候,那马自己跑了,你就在后面追
霍屹也想起那段经历,第一次教七皇子骑马的时候,两个人都没有经验,确实发生了不少惊险的意外。
忽然聊起以前的事,他们才发现能聊的太多了。
我当时坐在马背上,手里握不住缰绳,要哭不哭的,以为自己要死了。周镇偊回忆说:结果我一回头,就看见你正拼命追过来,甚至忘了骑马,就靠两条腿,想追上四条腿的马,然后我不知道怎么回事,就笑出来了。
霍屹尴尬地说:啊,当时不是紧张么。
其实具体的事情经过他都不记得了,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而已,但那种情绪却一直残留着,能想起来的只有当时紧迫慌乱的情绪。
那时候我就喜欢你了。周镇偊说。
恋耽美
皇帝陛下接着道:廷尉,继续吧。
廷尉咳了一声,问:我没记错的话,当时你才是北军统领。何来霍大将军集结北军一说?
赵平安恨恨地说:北军是霍家建立起来的,暗地里便被称为是霍家军,虽然我当时是名义上的统领,但底下将士,愿意听从霍屹的命令。
廷尉心想,那不说明你无能么,居然还好意思说这种话。
口说无凭,既然你说霍大将军有谋反意图,你可有证据?!
赵平安朗声道:有!
所有人都愣了一下,霍屹脸色平静。
就连御史大夫都不可置信地看着赵平安,大部分人都认为赵平安是想死前拖霍屹下水,有些人虽然平时看不惯霍屹,但也没人觉得他会谋反啊。
御史大夫常汤心里默默打了个突,他平时盯霍屹盯着紧,其实要说霍屹谋反,他心里第一个不相信。
廷尉顿了顿,道:证据呢?
赵平安道:当初的北军,前锋营一千人,左营五千人,右营五千人,各营长和校尉,都接到了一张纸条。
上面写的是,三月初三,亥时,紫微宫北门。
所有人,不由自主地朝北门看过去。
赵平安继续道:有一个校尉畏惧此事,将那张纸条交给了我,多年来,我因霍丰年将军的知遇之恩,一直为他隐瞒了此事。
他这话说的可一点都不像假的,细节清晰到这种地步,很难说是编造的。
廷尉听完,转向霍屹,勉强镇定道:霍大将军,他说的可是真的?
霍屹道:我不曾写过这句话。
赵平安冷笑一声:你当然会否认,那些校尉和营长为你做事,纸条自然全部焚毁了,但交给我的那张纸条,还在我家里,就藏在书房暗格之中,请陛下派人搜查。
周镇偊沉声道:来人,去查,不仅是赵平安家,当初任职校尉和营长的人也都查出来。
廷尉提出亲自去调查赵平安的家里,趁这个机会一溜烟跑了。
他离开之后,其他人仍然站在原地,周镇偊抬起眼皮,说:霍卿站累了,来人给他搬个凳子,坐着等吧。
于是,便有侍从搬来了一个凳子,霍屹犹豫了一下,说:陛下,这不大合适吧
周镇偊:要不你坐朕身边来?
霍屹摸了摸鼻子,只好坐下去。
大殿内便呈现出一副奇异的场景,霍屹和赵平安,两个嫌犯,一个坐着一个站着,其他大臣还站在那里呢。
廷尉去调查,他们便等着,皇帝陛下好像一点都不心急,他随手拿了本奏章就开始看,甚至看入神了。御史大夫默默地动了动脚后跟,站久了之后,脚还真有点发麻。
不知过了多久,廷尉终于回来了,他手里拿着一张破破烂烂的纸条,满头大汗,后面跟着几个廷尉史。
他一进大殿,就看到霍屹坐着的背影,结结实实懵了一下。霍屹默默地站起身,给他让开位置。
陛下,确实在赵平安家发现了这张纸条。廷尉斟酌着语气,道:当初的廷尉和营长大多已经身亡,臣调查了他们家,并没有发现任何纸条的痕迹。
周镇偊招了招手,廷尉便把纸条送上去,上面确实有三月初三,亥时,紫微宫北门的字迹。
这模仿得一点都不像。周镇偊挥了挥纸条,说:不过要是朕的话,就不会从北门进攻紫微宫。
赵平安惊声道:陛下,这并非模仿的字迹,而是当年霍屹亲手所写!
怎么,你看着他写的?周镇偊冷声说:你还有其他证据吗?
没赵平安冥思苦想,他无论如何想不到,皇帝陛下拿到纸条的第一反应,是认定这纸条便是模仿的。
此时,军臣单于的话在他脑中回想。
在出兵之前,军臣单于与赵平安单独谈话。
军臣单于说,他目前最大的心腹之患,不在于秋鸿光,而在于大越的霍屹。如果败给了秋鸿光没有关系,他投降便是,大越不会杀降,等回到长安城,便依据军臣单于所说的做。
这些信息,都是军臣单于交给他的。
如果能让霍屹受到皇帝陛下的怀疑,军臣单于自然会派人从牢中把他救出来,带回大漠。
这个纸条,自然也是早有准备,专门做旧了的。军臣单于在长安这边可能有点关系,早已经派人将纸条放在赵平安家中,就等它作为证据,落实霍屹意图谋反的罪名。
陛下,罪人所言句句属实!赵平安激动道:当初霍丰年受冤而死,霍屹曾在我面前流露过对先帝的怨恨之色,罪人是一心为大越着想,请陛下明鉴!!
周镇偊不耐烦地摆了摆手,说:既然没有其他证据,那就拖下去吧。
几个禁卫军走过来,捂住赵平安的嘴,把他拖了下去。
群臣没想到会是这么一个结果,模仿?陛下为何如此笃定,纸条上的字迹是模仿的呢。
他们还没有想明白,就见皇帝陛下站了起来,缓缓走下台阶,站在霍屹面前。
霍卿受惊了。皇帝陛下解下自己身上的外袍,披在霍屹身上。
霍屹茫然地看着他。
霍屹在来之前,已经做好了心里准备,确保自己能应对任何情况。
最差的也不过是意图谋反被捅出来,皇帝陛下撤职定罪罢了。
好一点,就是周镇偊相信他。
但他万万没想到,皇帝陛下会做到这一步。
霍屹这时候才注意到,周镇偊手中还紧紧地握着那张纸条,手背上青筋暴起。
他真的认为那张纸条是模仿的吗?
霍屹忽然想到这个问题。
自朕登基以来,霍卿陪伴左右,鞠躬尽瘁,夙兴夜寐,不曾有丝毫怨言。周镇偊语气感慨:从第一次北伐,霍卿大破龙城,为大越带来第一次胜利,直到如今,历经四次战役,未尝一败。不仅占据河套地区,更是将匈奴赶到河西走廊,其中种种功劳,不可尽数。
霍屹道:陛下客气,这是臣之职责。
周镇偊缓缓道:有霍卿在此,不论是北方匈奴,还是南方悍匪,甚至沿海倭寇,皆畏惧大将军威名,不敢来犯。朕得霍大将军辅佐,便如古时贤君良将,相得益彰。
没有霍大将军,亦没有如今的大越。
他这话说得十分恳切,就连霍屹都不能不为之所动。
霍屹低声道:陛下,对臣如此信任,是臣之所幸。
满朝文武,就面无表情地看着他俩互诉衷肠,虽然内心都有波动,但面前维持着平静的表象。
北伐,不能没有霍大将军。周镇偊亲手将符节交到霍屹手上,道:两个月后,由霍大将军带领十万大军,出兵北伐,以占据河西走廊为目的,与匈奴决战!
符节有两半,一半在霍屹手上,一半在周镇偊手上。
他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把符节交给霍屹,就代表了绝对的信任。
这比之前说的那些话更加有力。
*
作者有话要说:
第二更
第一百零二章 河西之战
赵平安甚至没有被带回大牢, 便直接处死了。
军臣单于这一招,本来应该是致命的,再不济,也能让大越皇帝对霍屹产生怀疑。自古以来, 皇帝和手握重兵的大将军, 关系都是很暧昧的。
然而大家都没想到, 元鼎帝对霍大将军的信任,到了这种地步。
说了什么不重要, 做了什么才重要。
而当周镇偊将半边符节交给霍屹的时候, 他所说出来的话,也显得格外有力度。
霍屹捏了捏手中的符节,这东西是长方形的, 中间有个凹槽,两块符节可以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令牌。
周镇偊笑着说:霍卿,等你从河西走廊回来, 便将这符节再还给我。
那是自然的,但皇帝陛下这话里仿佛有其他意思。
廷议结束之后,周镇偊和霍屹一起离开大殿。
走在白玉石阶上的周镇偊,看了一眼紫微宫的北门, 忽然道:这北门离后殿最远,还有暗中布置的□□手,要是我,绝不会选择从北门进攻。
霍屹跟在他后面,笑了一下, 说:还好,北门挺合适的。
周镇偊:
他回头看了一眼霍屹, 霍大将军笑得云淡风轻的,眼角弯弯,好像整个人都松弛了下来。
周镇偊心里一动,凑过去问:霍大将军啊,打仗我确实不如你,你给我讲讲北门怎么合适呗?
霍屹:北门防守比其他地方松散一些,只要速度够快,占领高地,□□手也发挥不了作用。陛下日后该注意北门的警戒才对。
周镇偊认真地说:但这世上,除了霍卿,还有谁能伤得了我呢。
霍屹微微一愣。
周镇偊心情缓和下来,赵平安这事搞的,从一开始就不对。
因为在冷静地思考之后,他发现霍屹以前,确实是有过这样的计划,只不过最终没有实施。但在朝廷之上,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帮霍屹摆脱嫌疑,以及展现自己的信任。
他就要是告诫这些人,他身为皇帝,完全信任他的将军。
目前看来效果还可以,但回到最初的问题,霍屹确实是有过这样的想法。
这至少说明,他对帝王本身,没有平常人的畏惧。
周镇偊捏着那张纸条,脑子里无数思绪翻飞。
霍屹轻声道:陛下,你想问什么,就问吧。
周镇偊朝后面的一众人挥了挥手,和霍屹往前走了几步,在花丛掩映中,问道:这张纸条,是你写的吗?
霍屹心想,看来他真的不知道。那么刚才在大殿之中的反应,就完全是在维护自己了。哪怕他心里并不确定这张纸条是不是真的。
不是。霍屹给了他一个肯定的答复:这张纸大概是模仿了我的笔迹,然后做旧的。
周镇偊暗地里松了一口气,然后把纸条撕碎。
霍屹问:陛下,不让专业人士检查一下吗?
周镇偊轻松地说:你说不是就不是了。
霍屹心里暖洋洋的,他慢慢和周镇偊并肩而行,慢慢往前走着:我来之前,小月还对我说,陛下一定会相信我的。
周镇偊:看来我没让小月失望。
霍屹转过头看着他,慢吞吞地问:可是,陛下你为何这么信任我呢?
他脸上依然是浅淡的笑意,说话的时候眉毛微微挑起,眼中有光,像倒映月亮的寒潭,身上那种无声的气势一下弥漫开来。
年长者的从容与内敛。
在这之前,霍屹一直扮演着一个忠诚谦逊的臣子,在周镇偊面前从来都是尽量让自己不起眼的。然而一个在战场上,足以指挥军队赢得一次又一次胜利的人,怎么可能只是一个谦逊温和的人呢。
两人此刻虽然是平视,但周镇偊能感觉到,霍屹仿佛正在揣摩,打量,俯视他。
霍大将军。
周镇偊在口里无声地念着这个称呼,然后悄无声息地连名字一起咽下,他笑着说:因为你是朕的霍大将军啊。
周镇偊往后退了一步,若无其事地说:你还记得咱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吗?那天你穿了一件特别丑的衣服
霍屹:丑吗?他其实都不记得自己当时穿的是什么了,虽然他总觉得自己年少时比较愚蠢冲动,但样貌还是顶尖的,穿什么都不至于被说成丑吧。
那时候你也是个小孩子,却要装成大人的样子。周镇偊接着道:我想着我也不能输啊,就准备恐吓你一番啊,对了,我记得你第一次教我骑马的时候,那马自己跑了,你就在后面追
霍屹也想起那段经历,第一次教七皇子骑马的时候,两个人都没有经验,确实发生了不少惊险的意外。
忽然聊起以前的事,他们才发现能聊的太多了。
我当时坐在马背上,手里握不住缰绳,要哭不哭的,以为自己要死了。周镇偊回忆说:结果我一回头,就看见你正拼命追过来,甚至忘了骑马,就靠两条腿,想追上四条腿的马,然后我不知道怎么回事,就笑出来了。
霍屹尴尬地说:啊,当时不是紧张么。
其实具体的事情经过他都不记得了,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而已,但那种情绪却一直残留着,能想起来的只有当时紧迫慌乱的情绪。
那时候我就喜欢你了。周镇偊说。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