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山有木兮 > 山有木兮
错误举报

山有木兮——非天夜翔(143)

    毕绍一手放在春陵背上,轻轻抚摸,以示安慰,两眼却紧紧盯着姜恒。
    姜恒心道若早一点认识毕绍,好好培养,说不定这孩子还真的有资格当天子,只是造化弄人,实在太可惜了。
    第167章 殿前争
    殿内又静了片刻, 末案处的孙英取来绷带,太子灵接过,朝毕绍说:梁王,包扎一下罢。
    我自己来。毕绍答道, 以满是鲜血的手接过绷带。
    太子灵叹了口气, 说:正如我等所言, 姜太史与聂将军此来, 乃是助我等走出困境。
    这困境,是他们一手造成的。又一个声音冷冷道。
    姜恒看了他一眼,认出那三十来岁的文臣, 当年他寄居东宫时,这名文臣就在朝中为官, 名叫诸令解,如今看服饰,已是郑国右相了。
    此时诸令解朝众人道:若非姜恒助雍国变法,袭玉璧关, 我大郑便不至于有此大败, 今日汁琮出关,酷政惨无人道, 他才是罪魁祸首!
    我说!太子灵显然动了真怒,往事已成定局!右相!你是铁了心要算旧账?再算下去,于事何补?
    不是我想算旧账, 诸令解冷冷道, 教我如何相信面前这二人?
    各为其主而已。姜恒答道, 我就不懂了,这很难理解?右相,我若身为雍臣, 食雍国俸禄,却掉头帮着郑人对付雍人,你觉得就能相信?不怕我如今再一转身,将你们全卖了?
    诸令解登时哑口无言,姜恒又道:正因我投身郑时,对郑国绝对忠诚;我到了雍国,更是毫无余地地为雍国考量,如今我再来了郑,想必各位当可相信我。
    太子灵说:不错,姜先生昔日为咱们去刺杀汁琮的义举,大家总是有目共睹的,虽然最后天不如我愿,至少我相信姜先生。
    朝三暮四,诸令解又道,恕我不能信他们,你们就是雍国的走狗!
    你认错么?左相边均这时出来打了个圆场,说道,汁琮犹如虎狼,你二人成了虎狼爪牙,出关启战,这是赤裸裸的侵略!
    姜恒只觉十分好笑,耿曙却声音沉稳,掷地有声。
    你认错么?耿曙反而道,你郑人挟持天子不成,屠杀洛阳百姓,逼死天子与赵将军!当初的账,我正想找你们好好算一算!
    霎时间所有人再次大哗,太子灵清了清嗓子,眼前局面已演变得无法收拾,事实上他考虑过最坏的情况,却依旧轻视了仇恨的力量。
    你认错么?耿曙的声音再一次压住呵斥与谩骂,朝太子灵喝道,你轻启战事,强攻落雁!
    坐视汁琮不管,诸令解怒吼道,他就不会出关?!汁琮就是个狗娘养的!
    刹那朝廷中群情汹涌,姜恒正想开口说句话,梁王毕绍已包裹好了伤口,声音轻轻的,再次传来。
    我认错,只听毕绍认真地说,当初洛阳之变,是我之错。
    春陵老泪未干,听得梁王此言,刹那惊慌道:王万不可这么说!何错之有?当年您只有五岁!
    姜恒再次与毕绍对视,殿内静了下来,只听毕绍又道:逼死天子,攻陷洛阳,乃是我之大错。亦是五国之过,汁雍亦然。
    这是姜恒第一次听到,在洛阳事变之后,五国之中第一次有国君出来直面当年之过,并承担了责任。
    姜恒点了点头,望向太子灵。
    太子灵释然一笑,说:我也认错,当年之举,乃我之过。
    孙英咳了声,进攻洛阳时,老郑王仍在,也是朝中的一致决定,必须抢到天子,绝不能让姬珣落入汁琮手中,太子灵又有多大能耐,去左右天下的必然之势?
    姜恒说:如此
    耿曙听到两人表态,说道:那么,我也认错,所托非人,是我之错。如今,我与弟弟,正是前来弥补自己犯下的错。
    气氛终于缓和下来了,与席者俱是饱读诗书之人,恢复理智之后,谁都清楚,如今天下困局,又怎么能怪在姜恒与耿曙身上?哪怕当初琴鸣天下的那场杀戮,亦不该让他们来背负这血仇,归根到底,俱是一场悲剧,所有人身不由己,被卷入其中的悲剧。
    那么我们现在,姜恒走到耿曙身边坐下,说,总算可以好好谈谈将来了。
    谁的将来?毕绍又说。
    梁的将来、郑的将来,五国的将来,以及天下的将来。姜恒说。
    耿曙于是不再发话,只沉默地注视着手中之剑。
    你们放出了一头无所不食的饕餮,诸令解说,如今当可好好看下,它会做什么了。
    太子灵朝姜恒说:你们点燃了一场大火,若不及时阻止,它将烧光天下。姜先生,如今我仍然相信,这场火只要倾尽全力,仍可以被扑灭,只是我们将付出更多的代价。
    姜恒想了想,说:还是按老规矩,咱们先听听,汁琮做了什么罢。我相信郑王不可能没有任何情报。
    太子灵便示意左相边均回报情况,姜恒确实秉承了他一贯以来的思路,没有上来便高谈阔论,他们需要了解情报,所有的、关于雍国的情报。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本该如此。
    只听边均咳了两声,慢条斯理道:汁琮如今已占据了大半个中原,洛阳、安阳、汉中、捷南、嵩县琴川一带,尽在他掌握之中。三日前,曾宇率军南下,开始攻打照水城
    与姜恒想象中的速度差不多,这也是他尚在落雁时,所商讨的南征大计。
    接下来,长江会阻住汁琮的脚步,江州易守难攻,汁琮缺水军,不会去啃这硬骨头,最好的路就是沿浔水三城,取浔东、浔北、浔阳,入侵越地,再顺长江掉头往东北,绕过崤关,进入郑国。
    一城失,城城失,南方四国僵持百年后,只要一地首先告破,便会迎来连环崩塌。
    龙于的军队驻守崤关,此时若抽调军队回援,汁绫便可轻而易举攻破崤关,届时济州将更危险。
    比起战事推进,姜恒更在乎的,反而是已被纳入雍国版图后的城池,百姓现状如何。边均的情报简直让他觉得,事情不能再糟了。
    雍国开始迁都,目标却非洛阳,而是安阳。落雁城派出了浩大的迁徙队伍,趁夏季进入中原腹地,安阳成为了新的王宫,雍国百姓也纷纷迁进了梁国境内。迁都议程在任意一国,俱旷日持久,难以落实。但对汁琮来说,一声令下,倾举国之力迁徙与安顿百姓,却实在轻而易举不过。
    截至半个月前,雍人已有四十万迁进玉璧关内,在安阳以太子泷为首,东宫的门客为基础,组建起了新的国都,并推行新制,亦是姜恒当年在落雁城中所规划的。
    只有一点不同,汁琮将统治范围内的百姓,分为四等,一等为雍民;二等为风戎、林胡、氐三族随同雍人迁入关内的外族,唤为关外民;三等为嵩县、洛阳等天子遗民,称中原民;四等则是连年征战后的战俘,有郑、郢、梁人,也有少量代人,乃是贱民。
    挺有新意。姜恒冷冷道。
    众人听出姜恒在嘲讽,却无人接话。
    一等民内又有公卿、士等贵族,边均慢条斯理道,大多为官。二等习武较多,三等四等,就随他们摆布了,贱民不得务农、经商、做工,只能服苦役,或是当兵,自然,这些兵的待遇,不可与雍正规军同日而语。
    边均等人倒不如何在乎汁琮的四等人制,毕竟各国虽不似雍这般等级森严,贵族与平民之间却也泾渭分明,回报此议,不过是为了证明汁琮的新朝廷正在按部就班,进一步消化领土。
    在雍国如此高效的运转之下,军队得到补员,后勤补给充足,攻破郑国,指日可待。
    眼下,边均说,汁琮的军队再一次扩容,编入中原流民与战俘之后,已有二十六万之数,这个数字,在他们打下照水之后,将进一步增加。
    姜恒在心里默默计算了一下以中原的土地,外加雍国的效率,能拉起一支多少人的军队。
    边均说:根据我们的推测
    五十万。姜恒已提前回答了这个问题,征用嵩县粮库后,最大限度地压缩军饷开支,征集百姓上战场,再给汁琮四个月,他能召集起五十万人为他打仗。其中十万为主力军,也即风戎与雍的中坚战力,外加五万氐人。
    余下的三十五万人,则是新兵,姜恒朝众人解释道,只要喂饱他们,就可派到前线。至于最后会死多少人,对汁琮而言,并不重要。
    在场所有人都沉默了,一支五十万人的军队,哪怕联合代、郑、郢三国,也只能召集起不到二十万,尚不及一半之数。
    郑国有多少能调用的军队?耿曙在那沉默中开口问道。
    四万,太子灵说,必须留一万人驻守崤关。
    诸令解说:汁琮的新军乃仓促间募来,上战场实力不行
    郑军的战力亦好不到哪儿去,耿曙不留情面地嘲讽道,半斤八两。
    诸令解又要发怒,被太子灵的眼神制止了,耿曙只不过说了实话。
    毕绍说:我有八千御林军,可一并交给聂将军,这是最后追随我的勇士了,还请聂将军善待他们。
    耿曙:我说了要出战?
    姜恒哭笑不得,想了想,朝太子灵道:朝熊耒送一封信罢,那父子俩虽然设计杀我们,但这种时候
    郢王薨了,太子灵说,郢太子也没了,你不知道?
    什么?!姜恒震惊了,他这一路上根本未曾打听到多少情报,毕竟大多数时候也都在郑国的国土上。
    怎么死的?耿曙也是一怔,父子俩都死了?
    太子灵说:一夜暴毙,死因不明。芈清以公主身份辅政,如今芈家掌握了大权,万一芈清有了身孕,未来只能扶持芈家后人为国君了。
    太子灵也不太清楚江州的剧变,毕竟出事时几乎无人在场,只能根据情报,大致解释了下郢王与太子应该是同时被毒死了。
    除此之外,十万郢军在安阳全军覆没,如今江州只剩两万兵马驻守,郢地南方大城犹如空城。
    代国若出关,太子灵说,可为我国提供十万兵马的援助,但据说汁泷即将与姬霜成婚,这么看来
    这还是姜恒当初定下的计策,现在想来,他的计谋简直被汁琮发挥了个淋漓尽致,如今要想办法破解,无异于左右互搏,根本赢不了。
    该说的话都说完了,太子灵让人展开地图,一片触目惊心的漆黑。汁雍承水德立国,水为玄色,如今大半个中原,已全在汁琮掌控之下。
    地图摊在殿中,太子灵做了个手势,示意有什么办法,就请罢。
    姜恒沉默片刻,而后征求般地看耿曙,到得此时,耿曙也认真起来了,不再凡事都等姜恒分析,毕竟军事战略乃是他的长项。
    外头来了信报,孙英便起身,先行告退。
    耿曙看了一会儿中原地图,而后说:增兵照水城,无论如何都要守住,才能逼停汁琮。
    照水一失,雍军便将以此地为据点,转向东南方,开始攻打浔水三城,进入越地,而浔水一带根本没有多少驻军。
    姜恒说:让江州配合出兵,两路驰援照水,一定要守好,否则照水一旦沦陷,郢国的国都也有危险
    就在此时,孙英再次快步走进。
    坏消息来了,孙英说,照水被攻破,汁琮水淹全城,淹死了七万百姓。一万驻守的郢军折损过半,逃回了江州。
    耿曙听到这话时,把木棋扔在地图上,满殿肃静。
    这仗不用打了,耿曙道,要么投降,要么逃亡,自己选一条路罢。
    姜恒追了出去,太子灵一手按着眉心,长叹一声。
    第168章 赴死策
    郑国终于结束了连月的大旱, 却迎来了一连七天的暴雨。雨水滂沱而下,从天到地,济州城开始淹水, 王宫当年选址建在低地, 水流直冲进来, 淹没了床榻下, 案几都漂浮在水面上。
    耿曙捡了几块砖,架高门槛, 挡住水流, 抬头望向天际, 判断这场雨什么时候才能停。
    暴雨覆盖了南方大地,却也阻住了汁琮侵略的脚步,至少这几天里不用担心他入侵浔水三城。
    但雍国不会永远停在中原腹地,该来的总是会来,这几天里, 流言接二连三传到济州,汁琮已沿着长江北岸东来, 进入越地。城中公卿收拾细软,人心惶惶,预备逃亡。
    可是又能逃到哪儿去呢?郢国?代国?
    济州开始有了投降的意见, 毕竟公卿士大夫们并不在乎谁当国君,只要家族得以保全, 国是可以舍弃的,唯独最重要的一点是,舍弃得必须有价值。
    我听见有人在说,耿曙练过剑回来,朝姜恒道, 想将赵灵献出去给汁琮,换取郑人自治。
    耿曙在王宫花园内练剑,其时雨仍下个不停,花园外有两名士大夫交谈,以为雨下无人听见,但耿曙耳力敏捷,听得清清楚楚。
    姜恒哭笑不得道:那么咱们再跑时,说不定得多捎上一个人。
    姜恒花三天时间,为太子灵解决了政务上的难题,郑国无法像雍国一般伤筋动骨地变法,尤其在这个节骨眼上,否则国内必叛。他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作了重新规划,令国内局势暂时稳定下来。
    然而只要战火一来,再次筑起的危险平衡,就要面临全盘崩溃。
    正值此刻,一名少女盈盈而来,到得两人寝殿外。
    姜先生。那少女笑道。
    啊!是你!姜恒马上笑了起来,说,流花!你来了,快请!
    耿曙打量流花一眼,朝姜恒扬眉,意思是你们认识?姜恒得见故人,仍旧开心,只可惜赵起不在眼前。
    当年她陪伴了我很长一段时间。姜恒把她介绍给了兄长。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