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皮崽崽的太子妃日常——桃之幺(176)
只有当日真的参与了事变之人心中清楚,?不,?皇上没有忘,?就算皇上忘了太子也没有忘。每每扫到他们身上的那冰冷目光让他们如坐针毡。
陆兼与陆詷一前一后地出了朝堂,?陆兼放慢了脚步等陆詷跟上,?随后问道:詷儿不打算处置他们?
当然要处置,?只是儿臣想再抻一抻。
陆兼愣了一愣:同爹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爹,?儿子想把妹妹的婚事办了,?弟弟尚未满月,?妹妹出嫁在即,然是不宜过多杀戮。至于那□□宫之人,儿子以为与其将这些人投狱,导致剩余的邱党之人心生不臣之心,?不若徐徐图之,分而化之。
陆兼不禁停住脚步:你想先办安平的婚事?
陆詷颔首:儿子之事无论有无大臣敢反对,都必定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女儿家最重名节,众口铄金,莫要让安平受此影响,儿子愿以十里红妆送妹妹出嫁。
陆兼本意是想将权柄交予陆詷后,由陆詷为安平赐婚。但陆詷所说确实是事实,陆詷大婚之事即便他们能够平息群臣,但很长一段时间里也必定会成为百姓的谈资,而安平出嫁确实不该受此累。陆兼叹息了一声:你想得倒是比爹周全。
陆詷无奈一笑,随着陆兼慢慢走着:是儿子从前想得简单了,儿子看见祖父祖母才觉得此事实属不易。以祖父的手腕尚且不能讲此事挑明,可以想见此事难度之大。
那你现在是如何想的?想缓一缓?
陆詷摇头:不出十日,就该有大臣劝儿子成婚了。难是难了些,但总得做。若牵扯旁的世家女子进来,这事儿便彻底做不成了。不仅不成而且一旦牵扯到世家,便会牵扯利益,到时珣儿挡住了别人的路,随之而来的必定是谩骂、陷害与杀机。
当年祖父登基时尚处势弱,上有太后虎视眈眈,四周有权臣环伺,还有其他兄弟虎视眈眈。况且祖母身份特殊,稍有不慎便会沦为史书笔下的乱朝奸宦。所以祖父后来即便是废了后宫也未将祖母推到人前,便是为了护他周全。
但他与珣儿和祖父祖母的情况又不尽相同,陆詷很早之前便清楚,他若执意与珣儿在一起却又无法给珣儿一个名分,那么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身为外臣却夜夜宿于宫内,珣儿的身后会有更多人揣测,只要一有机会便会将珣儿拽入无尽的深渊。而且群臣揣测宫闱之事可不是什么好事,迟早要生变数。
父子俩边走边说,聊着前朝后宫时局的那些事儿。但事实证明,陆詷显得还是太乐观了,第二天上朝时,就已经有人请奏太子年纪已到,恳请陛下和皇后娘娘为殿下选秀女择良配,早日大婚。
此人开了个头,其余大臣也纷纷附和。虽说现在挣从龙之功已经晚了,但若能与太子结过姻亲那便是日后的国丈。从前众人不张罗此事也是因为都觉得太子势弱,皇帝如日中天,邱晁一手蔽日,
若日后太子被废那己也要遭此牵连,所以众人皆是意兴阑珊。想嫁的门第无法与太子相配,可与太子门第相配的世家又不愿冒这样的险。
可如今看来,他们都看走了眼,太子可不是什么废物。而且他们清晰地意识到正在皇帝逐渐地将权柄下放。想到这里,于是家中有待嫁女儿的便心思活络了起来。
陆詷都没作声,他的目光正落在一个人的身上。那人不停地擦着汗,此刻分明还未正式入夏,而且如今日头还早,未到晌午,怎么就热成这样呢?
有官员不免多看了那人几眼,担心他是不是生病了,一下子本来平日里几乎不怎么说话的人瞬间成为了众人的目光焦点。陆兼也看了过来,缓缓道:罗监正,可是有什么要说的?
此人正是钦天监监正罗一缙,罗一缙出列,脸上的汗还在往外冒。
陆兼挑眉:监正可是有哪里不舒服吗?
罗一缙赶紧道:臣殿前失仪,请陛下恕罪。
陆兼摆摆手:我见你神色有意,可是天象有何异动?
罗一缙定了定心神,硬着头皮道:昨日我夜观天象,殿下红鸾星动,只是
只是什么?陆兼问道。
只、只是臣掐算殿下命、命格,太子当有特殊命格之人为太子妃。罗一缙横下了一条心,心说己也不算是说谎,于是越是说到后面越是流利,否则轻则伤及寿数,重则碍于社稷。
陆兼皱起眉头,追问道:那你可算出特殊命格是何种命格吗?
罗一缙恭恭敬敬道:此人当具凤格龙相,八字特殊能与太子相合。且此人必须身居正位,否则主位不正,乾坤失衡。言下之意便是,这人必须是太子妃,日后太子登基此人也必须是中宫之主,否则依然不利于太子也不利于江山社稷。
陆兼踱了几步,缓缓道:钦天监乃半仙之体,从前种种预测皆灵验,朕无不信之理。此事事关国事家事,朕便交由你办,望监正为太子遴选太子妃。
罗一缙没想到还有这么一出,有些傻眼,怎么?他不是只要在朝堂上说说话就行吗?怎么这活儿便到他这里来了?
陆詷笑了:有劳监正了,孤之婚事便仰仗监正。
罗一缙连忙避开,心道这两只狐狸不愧是父子。他到现在都无法凭借陆兼的表情判断陆兼究竟知不知道此事。若是知道还好说,若是不知道,那若己算出拥有这一命格的是一名男子,也不知道皇上会不会宰了己。
一想到那个场景,罗一缙就不禁苦笑,他这是上了贼船下不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太子:对不住了,孤一日不大婚,船就一日不能靠岸。
罗一缙:QAQ好同情太子妃,也不知道是哪位壮士要舍身伺君。
感谢在20210519?00:30:07~20210520?01:45:3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白泽琰、玲珑色子安红豆?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33章 欲娶男妃(二合一)
11欲娶男妃(二合一)宫内宫外流言飞,?祖孙商讨国家计。
最近朝廷上炽手可热的人换成了一向没什么存在感的罗一缙,罗一缙躲入家中闭门不出,直接在门上高悬上一块照妖镜。京城中百姓热议的话题也变成了究竟谁才是那个凤格龙相之人。
不过大家对于这一八卦的关心点在于好奇谁是未来的太子妃,?而另一件事倒是让所有京城百姓都真心实意地都关心起来了,?那就是西北军要班师回朝了。要知道榜下捉婿是有钱人家才能做的,但是军中捉婿就没有那么多限制了。
行伍之人多出身寒门,若真能找到个好苗子,日后翻身做诰命夫人都不成问题。
更何况自古书生多薄幸,?光是朝中文臣和武将家中的亲眷对比也能看出一二,?这么一来,?西北军回京就变成全京城人翘首以盼之事了。
京城百姓兴高采烈,朝中大臣却是诚惶诚恐,?无他,只因随西北军回朝的还有荣陵和他的旧部以及部分突厥战俘,?那些和荣陵沾边有旧之人都惶惶不可终日。
同时还有一个消息从宫中不胫而走,?这也让众大臣摸不着头脑。起因是就西北军入城之仪,?礼部尚书上奏:恳请由太子殿下代陛下出城迎西北军入城。
本以为这样的上奏是符合如今陆兼心意的,?却被陆詷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与制不合。
这件事传出宫外瞬间就引起了群臣间的热议,?左相韩砀更是烦得恨不得闭门谢客。
韩公,?您说皇上是不是因为小皇子又起了废立之心?
韩公,?您得劝劝圣上,?立储当立嫡长,?如今太子已经成人人品行事皆上品,?小皇子尚在襁褓资质未明,若圣上贸然行事,恐埋祸根。
韩公,太子毕竟有功在身,?若陛下贸然打压恐生祸乱,更易寒了将士的心。
韩公
韩砀最后被烦得是一个头两个大,最后一甩袍袖干脆进宫面圣,这锅是皇上甩给他的,他得甩回去。被太监引入御书房,陆兼一看见他便眼前一亮:刚好你来了,帮朕看看哪一套更合适。
韩砀一头雾水的情况下手里就被塞入了几张宣纸,仔细一看是盔甲战袍的样式。韩砀不明所以,随后点了一个他觉得看着最霸气的:陛下,臣以为这个最为霸气。
陆兼很是高兴:朕就说这套好,可偏偏太子不愿意,说是逾制了,哪来那么多条条框框,好看不就完了吗?
韩砀:
韩砀努力调整自己的表情,清了清嗓子:臣请问陛下是在确认西北军进城之仪?
陆兼心不在焉地点点头,专心致志地和那几套铠甲较上了劲。
韩砀松了一口气:臣听传闻陛下不欲让太子殿下出城迎军。
陆兼又是点头:这李广弘啊就是榆木脑袋。李广弘就是那位上奏被驳的礼部尚书。
韩砀一听确有其事也有些拿不准陆兼的意思了:陛下是认为太子迎军有违礼法?
倒也不是,只是这次西北军回城,朕要亲迎。
韩砀了然,确实如此,殿下代陛下出征那是因为国家大事不能没有了皇上,但如今西北军回京,都到家门口了,皇上自然要亲迎以示珍重。
太子殿下是随您一道?
陆兼似乎从韩砀谨慎的口稳中嗅出了一丝不对劲来,抬头看向韩砀:怎么这么问?
韩砀只能照实说,惹得陆兼大笑:这些人啊,心思都放在弯弯绕绕之上。
臣等擅自揣测圣意乃死罪。韩砀也不得不替他们分辨一二,但储位之事事关国祚社稷,并非八卦小事。
陆兼摆了摆手:朕从未有过废立之意,从前没有,今后更
不可能有。若有人再问,便让他们歇了心思罢。
韩砀得了枚定心丸,眉间的忧愁也散了不少:殿下若随陛下一道出城,也该提早让礼部备下。李尚书恐怕未明白陛下的旨意,万一那日少备了东西便不好了。
太子不随朕一道。陆兼见韩砀还是一头雾水,干脆就挑明了,太子此次返京乃是事出有因,虽然他如今人不在西北,但西北军统帅是太子,自然应当与众将士一同回城。
韩砀恍然,与此同时他也感到了一丝震惊,震惊于陆兼话中的含义。
太子不是代陛下亲征,而是西北军名副其实的统帅。此次西北军班师受赏,让太子带领西北军进城,是在替太子扬威,更是在替他固权。
但皇上就这么放心将西北军军权交予太子吗?韩砀心中难免有些疑虑,他虽然清楚这对父子根本不像是什么天家父子,可如今小皇子降生,就算皇上待太子如初,太子心中就真的会毫无芥蒂吗?
韩砀心中惴惴,群臣心中也都是惴惴。
唯独漩涡中心的父子俩全然不知外界都揣测到什么程度了,一个在竭力劝儿子穿最金光闪闪的盔甲,一个忙着推拒父皇的好意和审美忙着带弟弟忙着拟旨意。只因朝堂之事陆兼基本上已经甩手不管,那西北军如何封赏,以及封赏过后面临的大清洗,种种安排都需陆詷。
幸好爹靠不住还有祖父,刚巧陆渊也有心想带一带陆詷,这几日便都拉着沈言宿于东宫。吴珣也拉着沈言,一整天都找不到人影。
陆詷阖上一封奏书后,放下朱批,无奈道:祖母可把我媳妇儿拐跑了。
陆渊乐了:那我媳妇儿不是也跑了吗?你赔吗?
陆詷连连告饶,话锋一转又问道:珣儿和祖母这是
阿言说,小珣这几日向他询问了一些宫闱旧事。
陆詷一怔,显然也没有想到这一层:其实他无需如此,我日后定不会让人在此处上为难他的。
陆渊笑了笑:嗯,旁人说得不错,你我脾气确实相似,自负也是一等一的一样。
这话褒贬参半,陆詷立即正了正神色,起身拱手道:还请祖父明示。
陆渊喝了口茶后才缓缓开口:我曾也觉得能够护阿言一世周全,然而阿言有三次,就在我的眼皮底下出事。一次是我大婚当夜,他被我母后劝入了内狱,此事我甚至是在很多年后才知晓的,第二次是被丽妃打得见了白骨,虽说因为那次我才下定决心将心意与阿言挑明,但若我回转不及时陆渊苦笑了一声,第三次还是因为母后,母后知道我因他废置了后宫,差点便要强逼阿言饮下鸠酒。当然远不止这些,中间还有许多次逢凶化吉,化险为夷之事。若非当年我诈死退位,这些年还会有多少明枪暗箭我是想也不敢想。
阿言身为我的内侍,我们同寝同食几乎是形影不离,朝堂之中知道我们关系仅寥寥数人,还都是我的心腹,尚且还有这些风险。前朝比后宫危机更重,而且你既已经决议立他为后,废置后宫,便是将他推到了人前。即便你无论天下人说什么都要护他,又岂能次次如愿?陆渊见陆詷面沉似水,显然是听进去了,语气也缓和了几分,小珣虽不在京城长大,但自小到大也听过我们和他爹或多或少的提及,对于后宫朝堂的危机他心中清楚。他既有心想学,是你们的福分。
不单单是陆詷的福分,更是他们二人的福分。以色侍君者,岂能久之。就算君王不薄幸,朝臣又当真能够放过他吗?二人若想长久,小珣的倚仗势必不能只有陆詷。这个道理曾经陆渊不明白,后来他明白了,于是将沈言封为了掌印太监。但沈言之所以能掌印,也是因为那个时候他对于
朝堂对于朝臣其实某种程度上已经有了自己的掌控。否则,德不配位亦是杀祸。
陆詷虽此刻未能想得如陆渊一般透彻,但是经陆渊稍稍一点拨,也明白了陆渊的言下之意。
是孙儿想岔了,孙儿总觉得对珣儿有所亏欠。若非是我,珣儿恐怕现在已经在逍遥江湖,哪里需要在这里与人勾心斗角。陆詷不禁苦笑,所以更不愿他去沾染这些是是非非。
陆渊只能说陆詷与自己确实相像,陆詷现在想的便是他年轻时所想的:我曾经也想过不愿阿言去烦恼这些问题,我只想看着他每天高高兴兴的。我把他留在我的身边却从来没有挑破那层心意,若非丽妃找阿言麻烦,我可能还是不会挑破那层窗户纸。那之后我也不想他烦恼这些琐事,可众生皆苦,谁又能够幸免呢?我不愿他插手,不愿他烦恼,反倒是让阿言生出了很多担心与自责。陆渊缓缓道,你与小珣既然决定在一起,既然决定破釜沉舟,那便是夫妻一体,你之烦恼焉知不是他之烦恼呢?
恋耽美
陆兼与陆詷一前一后地出了朝堂,?陆兼放慢了脚步等陆詷跟上,?随后问道:詷儿不打算处置他们?
当然要处置,?只是儿臣想再抻一抻。
陆兼愣了一愣:同爹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爹,?儿子想把妹妹的婚事办了,?弟弟尚未满月,?妹妹出嫁在即,然是不宜过多杀戮。至于那□□宫之人,儿子以为与其将这些人投狱,导致剩余的邱党之人心生不臣之心,?不若徐徐图之,分而化之。
陆兼不禁停住脚步:你想先办安平的婚事?
陆詷颔首:儿子之事无论有无大臣敢反对,都必定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女儿家最重名节,众口铄金,莫要让安平受此影响,儿子愿以十里红妆送妹妹出嫁。
陆兼本意是想将权柄交予陆詷后,由陆詷为安平赐婚。但陆詷所说确实是事实,陆詷大婚之事即便他们能够平息群臣,但很长一段时间里也必定会成为百姓的谈资,而安平出嫁确实不该受此累。陆兼叹息了一声:你想得倒是比爹周全。
陆詷无奈一笑,随着陆兼慢慢走着:是儿子从前想得简单了,儿子看见祖父祖母才觉得此事实属不易。以祖父的手腕尚且不能讲此事挑明,可以想见此事难度之大。
那你现在是如何想的?想缓一缓?
陆詷摇头:不出十日,就该有大臣劝儿子成婚了。难是难了些,但总得做。若牵扯旁的世家女子进来,这事儿便彻底做不成了。不仅不成而且一旦牵扯到世家,便会牵扯利益,到时珣儿挡住了别人的路,随之而来的必定是谩骂、陷害与杀机。
当年祖父登基时尚处势弱,上有太后虎视眈眈,四周有权臣环伺,还有其他兄弟虎视眈眈。况且祖母身份特殊,稍有不慎便会沦为史书笔下的乱朝奸宦。所以祖父后来即便是废了后宫也未将祖母推到人前,便是为了护他周全。
但他与珣儿和祖父祖母的情况又不尽相同,陆詷很早之前便清楚,他若执意与珣儿在一起却又无法给珣儿一个名分,那么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身为外臣却夜夜宿于宫内,珣儿的身后会有更多人揣测,只要一有机会便会将珣儿拽入无尽的深渊。而且群臣揣测宫闱之事可不是什么好事,迟早要生变数。
父子俩边走边说,聊着前朝后宫时局的那些事儿。但事实证明,陆詷显得还是太乐观了,第二天上朝时,就已经有人请奏太子年纪已到,恳请陛下和皇后娘娘为殿下选秀女择良配,早日大婚。
此人开了个头,其余大臣也纷纷附和。虽说现在挣从龙之功已经晚了,但若能与太子结过姻亲那便是日后的国丈。从前众人不张罗此事也是因为都觉得太子势弱,皇帝如日中天,邱晁一手蔽日,
若日后太子被废那己也要遭此牵连,所以众人皆是意兴阑珊。想嫁的门第无法与太子相配,可与太子门第相配的世家又不愿冒这样的险。
可如今看来,他们都看走了眼,太子可不是什么废物。而且他们清晰地意识到正在皇帝逐渐地将权柄下放。想到这里,于是家中有待嫁女儿的便心思活络了起来。
陆詷都没作声,他的目光正落在一个人的身上。那人不停地擦着汗,此刻分明还未正式入夏,而且如今日头还早,未到晌午,怎么就热成这样呢?
有官员不免多看了那人几眼,担心他是不是生病了,一下子本来平日里几乎不怎么说话的人瞬间成为了众人的目光焦点。陆兼也看了过来,缓缓道:罗监正,可是有什么要说的?
此人正是钦天监监正罗一缙,罗一缙出列,脸上的汗还在往外冒。
陆兼挑眉:监正可是有哪里不舒服吗?
罗一缙赶紧道:臣殿前失仪,请陛下恕罪。
陆兼摆摆手:我见你神色有意,可是天象有何异动?
罗一缙定了定心神,硬着头皮道:昨日我夜观天象,殿下红鸾星动,只是
只是什么?陆兼问道。
只、只是臣掐算殿下命、命格,太子当有特殊命格之人为太子妃。罗一缙横下了一条心,心说己也不算是说谎,于是越是说到后面越是流利,否则轻则伤及寿数,重则碍于社稷。
陆兼皱起眉头,追问道:那你可算出特殊命格是何种命格吗?
罗一缙恭恭敬敬道:此人当具凤格龙相,八字特殊能与太子相合。且此人必须身居正位,否则主位不正,乾坤失衡。言下之意便是,这人必须是太子妃,日后太子登基此人也必须是中宫之主,否则依然不利于太子也不利于江山社稷。
陆兼踱了几步,缓缓道:钦天监乃半仙之体,从前种种预测皆灵验,朕无不信之理。此事事关国事家事,朕便交由你办,望监正为太子遴选太子妃。
罗一缙没想到还有这么一出,有些傻眼,怎么?他不是只要在朝堂上说说话就行吗?怎么这活儿便到他这里来了?
陆詷笑了:有劳监正了,孤之婚事便仰仗监正。
罗一缙连忙避开,心道这两只狐狸不愧是父子。他到现在都无法凭借陆兼的表情判断陆兼究竟知不知道此事。若是知道还好说,若是不知道,那若己算出拥有这一命格的是一名男子,也不知道皇上会不会宰了己。
一想到那个场景,罗一缙就不禁苦笑,他这是上了贼船下不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太子:对不住了,孤一日不大婚,船就一日不能靠岸。
罗一缙:QAQ好同情太子妃,也不知道是哪位壮士要舍身伺君。
感谢在20210519?00:30:07~20210520?01:45:3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白泽琰、玲珑色子安红豆?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33章 欲娶男妃(二合一)
11欲娶男妃(二合一)宫内宫外流言飞,?祖孙商讨国家计。
最近朝廷上炽手可热的人换成了一向没什么存在感的罗一缙,罗一缙躲入家中闭门不出,直接在门上高悬上一块照妖镜。京城中百姓热议的话题也变成了究竟谁才是那个凤格龙相之人。
不过大家对于这一八卦的关心点在于好奇谁是未来的太子妃,?而另一件事倒是让所有京城百姓都真心实意地都关心起来了,?那就是西北军要班师回朝了。要知道榜下捉婿是有钱人家才能做的,但是军中捉婿就没有那么多限制了。
行伍之人多出身寒门,若真能找到个好苗子,日后翻身做诰命夫人都不成问题。
更何况自古书生多薄幸,?光是朝中文臣和武将家中的亲眷对比也能看出一二,?这么一来,?西北军回京就变成全京城人翘首以盼之事了。
京城百姓兴高采烈,朝中大臣却是诚惶诚恐,?无他,只因随西北军回朝的还有荣陵和他的旧部以及部分突厥战俘,?那些和荣陵沾边有旧之人都惶惶不可终日。
同时还有一个消息从宫中不胫而走,?这也让众大臣摸不着头脑。起因是就西北军入城之仪,?礼部尚书上奏:恳请由太子殿下代陛下出城迎西北军入城。
本以为这样的上奏是符合如今陆兼心意的,?却被陆詷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与制不合。
这件事传出宫外瞬间就引起了群臣间的热议,?左相韩砀更是烦得恨不得闭门谢客。
韩公,?您说皇上是不是因为小皇子又起了废立之心?
韩公,?您得劝劝圣上,?立储当立嫡长,?如今太子已经成人人品行事皆上品,?小皇子尚在襁褓资质未明,若圣上贸然行事,恐埋祸根。
韩公,太子毕竟有功在身,?若陛下贸然打压恐生祸乱,更易寒了将士的心。
韩公
韩砀最后被烦得是一个头两个大,最后一甩袍袖干脆进宫面圣,这锅是皇上甩给他的,他得甩回去。被太监引入御书房,陆兼一看见他便眼前一亮:刚好你来了,帮朕看看哪一套更合适。
韩砀一头雾水的情况下手里就被塞入了几张宣纸,仔细一看是盔甲战袍的样式。韩砀不明所以,随后点了一个他觉得看着最霸气的:陛下,臣以为这个最为霸气。
陆兼很是高兴:朕就说这套好,可偏偏太子不愿意,说是逾制了,哪来那么多条条框框,好看不就完了吗?
韩砀:
韩砀努力调整自己的表情,清了清嗓子:臣请问陛下是在确认西北军进城之仪?
陆兼心不在焉地点点头,专心致志地和那几套铠甲较上了劲。
韩砀松了一口气:臣听传闻陛下不欲让太子殿下出城迎军。
陆兼又是点头:这李广弘啊就是榆木脑袋。李广弘就是那位上奏被驳的礼部尚书。
韩砀一听确有其事也有些拿不准陆兼的意思了:陛下是认为太子迎军有违礼法?
倒也不是,只是这次西北军回城,朕要亲迎。
韩砀了然,确实如此,殿下代陛下出征那是因为国家大事不能没有了皇上,但如今西北军回京,都到家门口了,皇上自然要亲迎以示珍重。
太子殿下是随您一道?
陆兼似乎从韩砀谨慎的口稳中嗅出了一丝不对劲来,抬头看向韩砀:怎么这么问?
韩砀只能照实说,惹得陆兼大笑:这些人啊,心思都放在弯弯绕绕之上。
臣等擅自揣测圣意乃死罪。韩砀也不得不替他们分辨一二,但储位之事事关国祚社稷,并非八卦小事。
陆兼摆了摆手:朕从未有过废立之意,从前没有,今后更
不可能有。若有人再问,便让他们歇了心思罢。
韩砀得了枚定心丸,眉间的忧愁也散了不少:殿下若随陛下一道出城,也该提早让礼部备下。李尚书恐怕未明白陛下的旨意,万一那日少备了东西便不好了。
太子不随朕一道。陆兼见韩砀还是一头雾水,干脆就挑明了,太子此次返京乃是事出有因,虽然他如今人不在西北,但西北军统帅是太子,自然应当与众将士一同回城。
韩砀恍然,与此同时他也感到了一丝震惊,震惊于陆兼话中的含义。
太子不是代陛下亲征,而是西北军名副其实的统帅。此次西北军班师受赏,让太子带领西北军进城,是在替太子扬威,更是在替他固权。
但皇上就这么放心将西北军军权交予太子吗?韩砀心中难免有些疑虑,他虽然清楚这对父子根本不像是什么天家父子,可如今小皇子降生,就算皇上待太子如初,太子心中就真的会毫无芥蒂吗?
韩砀心中惴惴,群臣心中也都是惴惴。
唯独漩涡中心的父子俩全然不知外界都揣测到什么程度了,一个在竭力劝儿子穿最金光闪闪的盔甲,一个忙着推拒父皇的好意和审美忙着带弟弟忙着拟旨意。只因朝堂之事陆兼基本上已经甩手不管,那西北军如何封赏,以及封赏过后面临的大清洗,种种安排都需陆詷。
幸好爹靠不住还有祖父,刚巧陆渊也有心想带一带陆詷,这几日便都拉着沈言宿于东宫。吴珣也拉着沈言,一整天都找不到人影。
陆詷阖上一封奏书后,放下朱批,无奈道:祖母可把我媳妇儿拐跑了。
陆渊乐了:那我媳妇儿不是也跑了吗?你赔吗?
陆詷连连告饶,话锋一转又问道:珣儿和祖母这是
阿言说,小珣这几日向他询问了一些宫闱旧事。
陆詷一怔,显然也没有想到这一层:其实他无需如此,我日后定不会让人在此处上为难他的。
陆渊笑了笑:嗯,旁人说得不错,你我脾气确实相似,自负也是一等一的一样。
这话褒贬参半,陆詷立即正了正神色,起身拱手道:还请祖父明示。
陆渊喝了口茶后才缓缓开口:我曾也觉得能够护阿言一世周全,然而阿言有三次,就在我的眼皮底下出事。一次是我大婚当夜,他被我母后劝入了内狱,此事我甚至是在很多年后才知晓的,第二次是被丽妃打得见了白骨,虽说因为那次我才下定决心将心意与阿言挑明,但若我回转不及时陆渊苦笑了一声,第三次还是因为母后,母后知道我因他废置了后宫,差点便要强逼阿言饮下鸠酒。当然远不止这些,中间还有许多次逢凶化吉,化险为夷之事。若非当年我诈死退位,这些年还会有多少明枪暗箭我是想也不敢想。
阿言身为我的内侍,我们同寝同食几乎是形影不离,朝堂之中知道我们关系仅寥寥数人,还都是我的心腹,尚且还有这些风险。前朝比后宫危机更重,而且你既已经决议立他为后,废置后宫,便是将他推到了人前。即便你无论天下人说什么都要护他,又岂能次次如愿?陆渊见陆詷面沉似水,显然是听进去了,语气也缓和了几分,小珣虽不在京城长大,但自小到大也听过我们和他爹或多或少的提及,对于后宫朝堂的危机他心中清楚。他既有心想学,是你们的福分。
不单单是陆詷的福分,更是他们二人的福分。以色侍君者,岂能久之。就算君王不薄幸,朝臣又当真能够放过他吗?二人若想长久,小珣的倚仗势必不能只有陆詷。这个道理曾经陆渊不明白,后来他明白了,于是将沈言封为了掌印太监。但沈言之所以能掌印,也是因为那个时候他对于
朝堂对于朝臣其实某种程度上已经有了自己的掌控。否则,德不配位亦是杀祸。
陆詷虽此刻未能想得如陆渊一般透彻,但是经陆渊稍稍一点拨,也明白了陆渊的言下之意。
是孙儿想岔了,孙儿总觉得对珣儿有所亏欠。若非是我,珣儿恐怕现在已经在逍遥江湖,哪里需要在这里与人勾心斗角。陆詷不禁苦笑,所以更不愿他去沾染这些是是非非。
陆渊只能说陆詷与自己确实相像,陆詷现在想的便是他年轻时所想的:我曾经也想过不愿阿言去烦恼这些问题,我只想看着他每天高高兴兴的。我把他留在我的身边却从来没有挑破那层心意,若非丽妃找阿言麻烦,我可能还是不会挑破那层窗户纸。那之后我也不想他烦恼这些琐事,可众生皆苦,谁又能够幸免呢?我不愿他插手,不愿他烦恼,反倒是让阿言生出了很多担心与自责。陆渊缓缓道,你与小珣既然决定在一起,既然决定破釜沉舟,那便是夫妻一体,你之烦恼焉知不是他之烦恼呢?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