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阅读-笔趣阁(63)
他现在已经是童生了。
有了林家这个岳家之后,他在这一条道上就有人指点,不用自己摸索。
来的人很多。
贾琏和王熙凤看着这么多的人家,而且多半还是家中有权有势的人家,心里那个滋味就别提了。
这就是虚职和实权的区别,更别提他们家的这位姑爷还是一位简在帝心的人物。
看着孙子背着大孙女上了花轿,而孙女婿喜气洋洋的上马往回走,老太太没忍住,擦了擦眼角。
心里却是一松。
大孙女出嫁了,现在就等她的喜讯了。
老太太相信,大孙女能把日子过好的。
这一场婚事下来,林家上下都累到了,歇了两日,重新动了起来。
接下来大小姐回来,就是和大姑爷一块儿在一月后回来住对月了,在那之前,二小姐的好日子,要到了。
第73章 出嫁
十四阿哥的婚礼早就举办了,那是一场盛事。
十四阿哥在皇上诸多皇子中算是受宠的,在德妃娘娘那里更是被偏爱,完颜氏出身也高,父亲既有爵位,又是礼部侍郎。
她的嫁妆也十分丰厚,比亲大嫂乌拉那拉氏还要多,不得不说,当她的嫁妆台数出来的时候,让人好一阵议论,虽然诸位皇子只顾忌着不能超过太子妃的嫁妆,别的不用顾忌太多,但亲兄弟也不顾,确实容易让人说嘴。
瑛玉她的嫁妆考虑前头的大嫂陪嫁有多少台,为了日后家和万事兴,特意减少了两台。
现在的珞玉跟瑛玉一样,乌拉纳拉氏的嫁妆是一百零八台,珞玉的嫁妆就减了两台凑了个一百零六的数字。
未免太过扎眼了,许多东西都没有摆在明面上,但是该知道的人还是知道的。
四阿哥在收到了他的侧福晋的陪嫁单子的时候,他的眉心都忍不住跳了跳。
太丰厚了,皇阿玛给他们的安家银子居然没有他侧福晋的嫁妆来的多?!
实在是让他心情复杂。
不过再一想,皇阿玛有多少皇子,多少公主?再家大业大也不能这样挥霍,林家就不一样了,一个是子嗣少,祖上的家财积累丰厚,再有一个就是那位云姨娘,她的本事确实难得。
四阿哥想起了打探得来的消息,他侧福晋的生母云氏培养花草是一绝,侧福晋的陪嫁相当一部分就是她这样赚来的,只是跟着在任上开了一间铺子,就有如此积蓄,比一般的富商数代积累还要多。
不得不让人夸赞她在此道的天赋。
再有就是她还有奇思妙想,最重要的是这奇思妙想还能变成现实。
海水晒盐就是她提出来的,这是大功一件,可以让更多的老百姓买的起盐,吃的起盐。
要不是男女有别,而且他们的身份也不合适,四阿哥还真想见一见她,讨教讨教。
不过想必也不是没有机会。
现在差事还没办完,等差事办完了,才是论功行赏的时候,想必皇阿玛不会吝啬的,想到这里,四阿哥对这门亲事的满意又多了一些。
在迎亲前,有一个步骤叫做晒妆,顾名思义,晒嫁妆,让大家知道新嫁娘的嫁妆有多丰厚,让人不敢小瞧了去。
在林家人把嫁妆送到,晒嫁妆的时候,乌拉那拉氏和李氏都在,看着塞满了整个小院的嫁妆,心底震撼。
嫁妆一共一百零六台,但是相比起一般的箱笼,林氏的要大上差不多一半,这样一算,她换成普通箱笼,估计能凑个一百五六十台。
晒出来的还不是全部,毕竟压箱底银子不会放出来,但这已经足够让她们大受震动了。
尤其是李氏,看着这丰厚的嫁妆,她的脸色十分精彩,就更别提其余的那些格格了。
女人的底气来源于娘家,嫁妆,子嗣,男人的疼爱,这林侧福晋前两个底气太足了。
宋格格怀着孕,快要生产了,她没有去凑这个热闹,只是听丫鬟描述了一下,她听了以后,良久没有动作,之后才慢慢的抬起手摸了摸自己的肚子。
那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肚子里的小阿哥,只要他能平安降生,比自己拥有这么多的嫁妆更让她高兴。
云舒瑶是不赞成女子这么早出嫁的,只是有的情况能拖延,有的情况却拖延不了。
在女儿自己接受的时候,云舒瑶总不能乱来。
好在她一直精心的养着,珞玉身体已经发育了,而且很快就过年,一过年就十六了。
但云舒瑶希望她不要那么快怀孕生子,母体年纪太小了,身体还没有发育成熟,生产不易。
用药避孕就别说了,先不提用药三分毒,要是被发现了,在这个多子多福的观念下,还不定会被人怎么想,但也有些手段是可以试着避免的,比如安全期和非安全期,还有做完之后一些相应的处理。
听这些的时候,珞玉脸上烫得几乎可以煎鸡蛋。
姨娘、你别说了
姨娘她会画画,为了教导她这些东西,姨娘自己动手画了一些栩栩如生的画来教导她,真是羞死人了。
她的眼睛都不知放哪里了。
云舒瑶看着她不好意思,只笑。
他们国家的人从古至今对这方面都管的严格,少男少女缺乏足够的教育,也不好意思提起,实际上这东西男女都一样,都会有欲望,都有想要发泄的时候,男人可以享受它,女人自然也可以享受它,而且男女之间在这方面和谐了,是很有利于感情培养的。
所以看着女儿羞涩,云舒瑶就让她缓了缓,然后让她继续听下去。
珞玉:
这一晚,她脸上的热度就没有消下去过。
虽然羞涩,珞玉还是态度端正的用心听了,姨娘和父亲关系一直和谐,这些应该都是姨娘的经验之谈,她也想把自己的日子经营好。
在不要那么快怀孕生子这方面,珞玉也是知道的,她也有学医,自己心里有数,只是难免忐忑,而且怀孕,就算她那样希望了,也不知道能不能有效,还有她在四阿哥府上的日子,她不知道会是什么样的,就算没有四阿哥的宠爱,她还有位份在,至于日后珞玉还记得自己心甘情愿去四阿哥府上的初衷。
她是能上皇家玉牒的侧福晋,是皇上指婚,就算不成,应该也不会难过到哪里去吧?
珞玉在脑海中过了一遍四福晋,还有现在后院里如日中天的李格格,以及将要生产的宋氏等人,安心了一些。
四阿哥重规矩。
这是珞玉很喜欢的一个特点,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是束缚,同时也是保护。
老太太和珞玉说的话却相反,她认为尽快怀孕生子才是最好的,因为现在四阿哥府上缺儿子。
现在唯二的两个儿子都是那位李格格所出,她的气焰高涨,而且相信如果没有她进府的话,那位李格格被请封为侧福晋并不出奇,但是现在自己孙女儿被指婚去了四阿哥府上,在李格格看来这就是抢了她的位子,就老太太让人去打听来的她的品性,要说她不会为难孙女那才奇怪。
还有先她两个月进了四阿哥府上的钮祜禄氏,那一位她的父亲官职确实低一些,但她是满族人,而且还是出身满族大姓,这在四阿哥的府上也是一个优势。
更别说福晋乌拉那拉氏,现在虽然膝下没有亲生的子嗣了,但她和四阿哥是多年的情分,而且这么些年来也没有什么错处,她是正妻,其他人生的都要叫她嫡额娘,就算没有子嗣地位也是稳固的。
珞玉要是尽快生下子嗣,不管男女,都能让她更好的扎根融入进去。
而且本来,皇上会关注四阿哥的后宅,就是因为子嗣的问题。
老太太倒是没有逼着孙女进去后尽快怀孕,但她从头到尾分析了一遍,话里的意思就是这样。
珞玉静静地听着,祖母说的话并不是没有道理,只是侧重点不同罢了,其实都是为了她好,她知道。
想到这里,珞玉不爱掉眼泪,眼前也湿润了起来,姐姐出嫁了,家中的女孩之后陪在祖母身边的就只有三妹妹了,姨娘的身边只有弟弟。
姐姐在西林觉罗家,隔段时间回来,只要不太频繁也没人会说什么,但自己进的是四阿哥的府上,日后出府的机会也不知道能有多少,她看四福晋她们回娘家的次数都不多,也不知道是她们自己选择的,还是四阿哥有要求。
在出嫁的前一天,老太太也拿着册子跟珞玉讲解了一番,珞玉看着这些模糊的,而且有些看不出妖精打架的图画,珞玉:
这个跟姨娘画的可真是差远了,姨娘那个她看了就脸红心跳,现在看这个不仅不会脸红,还有点想笑。
老太太看她表情,就知道她已经看过了,笑着看了她一眼,我这里就算了,要是跟别人一起看的话你记得要脸红。
她还能跟谁看?
自然是四阿哥了,这下子珞玉脸红了。
到了迎亲那一天,跟达春相似,四阿哥同样是骑着高头大马来迎亲的
迎娶侧福晋的规格比迎娶福晋的要低一档,却还是比前面那场更浩大一些,来的人也更多,最主要是多了不少黄带子红带子。
梅姨娘看着,心里的酸涩就别提了,如果不是老太太,以她女儿的好样貌,进皇家绝对没问题,只是做正室的可能性确实不高。
说到底,还是她运气不好,要是她能生个儿子,给女儿倚仗,被指婚的,说不定就是她女儿了,以后生的孩子也是龙子龙孙,一辈子什么都不做,也不用发愁。
贾母也来了,贾府上下主子全都出动,看着这场面,又想着珞玉提前送过去的嫁妆,想要撮合黛玉和宝玉的心思更坚定了,或者说这念头之前只是隐隐约约的有个想法,现在彻底的成型。
两个玉儿凑成一对,这样既能让两家过去发生的事情一笔勾销,还能帮助宝玉得到林家的助力,日后更好在朝廷上站稳跟脚,两全其美!
至于现在看起来成功的几率不高,也没事,两个玉儿的年纪还小,还有很长的时间他们才到谈婚论嫁的年纪。
林家的老虔婆可以活那么长时间吗?
不一定。
贾母虽然之前中过一次风,但那之后就十分注意身体,她自觉自己是能活到那时候的。
第74章 连襟
女儿出嫁了,云舒瑶怅然若失,越发惦记起林如海那边的进度,他差事还没办完,论功行赏要等他办完了,不知道康熙会怎么论功行赏,她想要去四阿哥府上看一看珞玉。
现在虽然也不是不能传信,还能让下人传话,真有什么万一的情况,不好在信上说或者是让下人传话的,可以用暗语来表达,他们商量好了用一本书做暗语本。
而且还有在京城陪嫁的铺子,铺子里的一些特定的商品也有传递消息的作用,但这些终究不能代替面对面交流,能了解的更直观更透彻。
这一天,还是琛玉背着姐姐出门,两个姐姐都是他背着出门的,琛玉感觉背上好像有千斤重,让他一步一缓的前进。
以后姐姐的未来,大多要仰仗四阿哥了,只有等到姐姐的子嗣成长,才有可能替换。
以前,姐姐是林家女,日后,姐姐就是爱新觉罗家妇。
爱新觉罗家是皇家,他以后要是站的不够高,根本不可能帮得到姐姐。
这一场婚礼的规格比前一场更高,毕竟四阿哥是皇子,所以也让大家更加津津乐道,让林家最近频繁的被提起,对于之前不了解林家的人来说,现在他们因为两场喜事对林家有了个粗浅的印象。
一个印象是疼爱女儿,第二个印象就是财大气粗。
要不是林家第三女还小,不少人已经打算给自家儿郎求娶了。
不过,林家第三女还小,林家的独子却是正当龄啊,出嫁女的嫁妆都有这么多,他日后能继承的林家财富会有多少?
这么一想,不少人怦然心动。
天黑了,热闹声好像还回荡在耳边,女儿的样子好像也还回荡在眼前。
这一天时间好像过得很快,快的她没有真实感,云舒瑶从床上翻身坐起,发现自己今晚是睡不着了。
她起身穿衣,整个林府现在很安静,或许主子们睡不着,但下人们都睡沉了。
这几乎是连在一起的两场婚事榨干了下人们的所有精力。
云舒瑶晚上是不要人近身伺候的,她起身的动静也不大,没有惊醒其他人。
云舒瑶打开窗户,看着外面的月亮,叹了一口气,今天是女儿的洞房花烛夜,明天他们还要进宫去给宫里的主子请安,去见太后、康熙、德妃等人。
回去后,她也要担起自己的日子
越想,越是没有睡意,索性去了旁边的书房。
她的书房里一般的丫鬟是进不来的,别人也能理解,书房重地,而且老爷也会时常过来,有什么不方便人看的东西很正常。
实际上她这个书房一半是真的书房,另外一半是她堆满了各种植物的花房。
这里的植物基本都是她亲自照料的,或许其他人会以为这就是她能养出那么多出色花草的秘诀,为了这个秘诀,所以她保密措施做得好一些。
实质上云舒瑶之所以让她们不要随意进来,主要是为了遮掩她在这里种的水稻和小麦,因为她会给它们加速,加快它们的生长期间。
她们偶尔来看一下,不会很清楚的记得它们当时的状态和大小。
要是她种在外面,伺候的这些丫鬟还有从庄子里提上来的,对庄稼很了解,知道它们的生长周期,她这边有什么不对,她们很容易就能发现了。
所以她就在书房里养着,阳光、水、肥料她都能满足,而且还有她的异能调剂。
主要就是异能,所以她也不担心种在花盆里养不好。
林如海也是知道她在书房里养了几盆庄稼的,他以为她这是在种盆栽养来看的,因为她养了不少稀奇古怪的东西,庄稼说起来还是正常的。
云舒瑶这样做也是为了以后良种出现的时候不突兀。
她总不能凭空的把良种拿出来,那样太可疑了,但要是说她多年以前就开始陆陆续续的研究了,而且还有人证物证可以证明,那样可信度就高了。
她来到书房看了看种着小麦的花盆,检查了一下泥土,还有小麦的叶子,给它们输送了一波大补丸过去,小麦的腰板微不可查的挺的更直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有一个好结果?
今晚,在扬州的林如海也失眠了,他站在庭院里,抬头看着头上的明月。
尽管他们分隔两地,明月都是同一个,或许有人也在这个时候看着它?
这样一想,林如海就走到桌边,端起茶盏,浅浅的喝了一口茶,本来他是想要上酒的,但因为他的身体情况需要戒酒,周大夫不同意,所以就换成了茶。
但凡能脱身,再赶他也会赶回去参加两个女儿的大喜事,她们的好日子隔得很近,只要能回去,他能亲自送两个女儿出门。
不知道她们现在怎么样了?
两个女婿又是怎么想的?
林如海端着茶盏,不知不觉,手中的茶盏空了,他往前送了送,嘴巴里却空无一物才意识到茶水已经喝完。
放下茶盏,林如海又抬头看了一眼高悬的明月,回到了房间里拿出了纸笔,一字一句的斟酌着动起笔,慢慢的写了一封信
一夜过去,京城的林家从安静中又变得热闹了起来,睡足了一觉,今天大家都还有些疏懒,不过这个时候,就是再严苛的人也会睁只眼闭只眼。
他们动作有些慵懒的收拾着昨天的器具、摆设、还有礼物清点,各种杂七杂八的事情。
收拾完了,他们还要准备大小姐、不,现在应该说大姑奶奶和大姑爷回门的事宜,也就是他们回娘家住对月的时间。
住对月的时间有长有短,但老太太希望他们能住满一个月,对这点,大姑爷没什么异议,在这方面,两家都是有商有量的,知道林家疼爱女儿,在这些方面,西林觉罗家配合的多。
恋耽美
有了林家这个岳家之后,他在这一条道上就有人指点,不用自己摸索。
来的人很多。
贾琏和王熙凤看着这么多的人家,而且多半还是家中有权有势的人家,心里那个滋味就别提了。
这就是虚职和实权的区别,更别提他们家的这位姑爷还是一位简在帝心的人物。
看着孙子背着大孙女上了花轿,而孙女婿喜气洋洋的上马往回走,老太太没忍住,擦了擦眼角。
心里却是一松。
大孙女出嫁了,现在就等她的喜讯了。
老太太相信,大孙女能把日子过好的。
这一场婚事下来,林家上下都累到了,歇了两日,重新动了起来。
接下来大小姐回来,就是和大姑爷一块儿在一月后回来住对月了,在那之前,二小姐的好日子,要到了。
第73章 出嫁
十四阿哥的婚礼早就举办了,那是一场盛事。
十四阿哥在皇上诸多皇子中算是受宠的,在德妃娘娘那里更是被偏爱,完颜氏出身也高,父亲既有爵位,又是礼部侍郎。
她的嫁妆也十分丰厚,比亲大嫂乌拉那拉氏还要多,不得不说,当她的嫁妆台数出来的时候,让人好一阵议论,虽然诸位皇子只顾忌着不能超过太子妃的嫁妆,别的不用顾忌太多,但亲兄弟也不顾,确实容易让人说嘴。
瑛玉她的嫁妆考虑前头的大嫂陪嫁有多少台,为了日后家和万事兴,特意减少了两台。
现在的珞玉跟瑛玉一样,乌拉纳拉氏的嫁妆是一百零八台,珞玉的嫁妆就减了两台凑了个一百零六的数字。
未免太过扎眼了,许多东西都没有摆在明面上,但是该知道的人还是知道的。
四阿哥在收到了他的侧福晋的陪嫁单子的时候,他的眉心都忍不住跳了跳。
太丰厚了,皇阿玛给他们的安家银子居然没有他侧福晋的嫁妆来的多?!
实在是让他心情复杂。
不过再一想,皇阿玛有多少皇子,多少公主?再家大业大也不能这样挥霍,林家就不一样了,一个是子嗣少,祖上的家财积累丰厚,再有一个就是那位云姨娘,她的本事确实难得。
四阿哥想起了打探得来的消息,他侧福晋的生母云氏培养花草是一绝,侧福晋的陪嫁相当一部分就是她这样赚来的,只是跟着在任上开了一间铺子,就有如此积蓄,比一般的富商数代积累还要多。
不得不让人夸赞她在此道的天赋。
再有就是她还有奇思妙想,最重要的是这奇思妙想还能变成现实。
海水晒盐就是她提出来的,这是大功一件,可以让更多的老百姓买的起盐,吃的起盐。
要不是男女有别,而且他们的身份也不合适,四阿哥还真想见一见她,讨教讨教。
不过想必也不是没有机会。
现在差事还没办完,等差事办完了,才是论功行赏的时候,想必皇阿玛不会吝啬的,想到这里,四阿哥对这门亲事的满意又多了一些。
在迎亲前,有一个步骤叫做晒妆,顾名思义,晒嫁妆,让大家知道新嫁娘的嫁妆有多丰厚,让人不敢小瞧了去。
在林家人把嫁妆送到,晒嫁妆的时候,乌拉那拉氏和李氏都在,看着塞满了整个小院的嫁妆,心底震撼。
嫁妆一共一百零六台,但是相比起一般的箱笼,林氏的要大上差不多一半,这样一算,她换成普通箱笼,估计能凑个一百五六十台。
晒出来的还不是全部,毕竟压箱底银子不会放出来,但这已经足够让她们大受震动了。
尤其是李氏,看着这丰厚的嫁妆,她的脸色十分精彩,就更别提其余的那些格格了。
女人的底气来源于娘家,嫁妆,子嗣,男人的疼爱,这林侧福晋前两个底气太足了。
宋格格怀着孕,快要生产了,她没有去凑这个热闹,只是听丫鬟描述了一下,她听了以后,良久没有动作,之后才慢慢的抬起手摸了摸自己的肚子。
那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肚子里的小阿哥,只要他能平安降生,比自己拥有这么多的嫁妆更让她高兴。
云舒瑶是不赞成女子这么早出嫁的,只是有的情况能拖延,有的情况却拖延不了。
在女儿自己接受的时候,云舒瑶总不能乱来。
好在她一直精心的养着,珞玉身体已经发育了,而且很快就过年,一过年就十六了。
但云舒瑶希望她不要那么快怀孕生子,母体年纪太小了,身体还没有发育成熟,生产不易。
用药避孕就别说了,先不提用药三分毒,要是被发现了,在这个多子多福的观念下,还不定会被人怎么想,但也有些手段是可以试着避免的,比如安全期和非安全期,还有做完之后一些相应的处理。
听这些的时候,珞玉脸上烫得几乎可以煎鸡蛋。
姨娘、你别说了
姨娘她会画画,为了教导她这些东西,姨娘自己动手画了一些栩栩如生的画来教导她,真是羞死人了。
她的眼睛都不知放哪里了。
云舒瑶看着她不好意思,只笑。
他们国家的人从古至今对这方面都管的严格,少男少女缺乏足够的教育,也不好意思提起,实际上这东西男女都一样,都会有欲望,都有想要发泄的时候,男人可以享受它,女人自然也可以享受它,而且男女之间在这方面和谐了,是很有利于感情培养的。
所以看着女儿羞涩,云舒瑶就让她缓了缓,然后让她继续听下去。
珞玉:
这一晚,她脸上的热度就没有消下去过。
虽然羞涩,珞玉还是态度端正的用心听了,姨娘和父亲关系一直和谐,这些应该都是姨娘的经验之谈,她也想把自己的日子经营好。
在不要那么快怀孕生子这方面,珞玉也是知道的,她也有学医,自己心里有数,只是难免忐忑,而且怀孕,就算她那样希望了,也不知道能不能有效,还有她在四阿哥府上的日子,她不知道会是什么样的,就算没有四阿哥的宠爱,她还有位份在,至于日后珞玉还记得自己心甘情愿去四阿哥府上的初衷。
她是能上皇家玉牒的侧福晋,是皇上指婚,就算不成,应该也不会难过到哪里去吧?
珞玉在脑海中过了一遍四福晋,还有现在后院里如日中天的李格格,以及将要生产的宋氏等人,安心了一些。
四阿哥重规矩。
这是珞玉很喜欢的一个特点,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是束缚,同时也是保护。
老太太和珞玉说的话却相反,她认为尽快怀孕生子才是最好的,因为现在四阿哥府上缺儿子。
现在唯二的两个儿子都是那位李格格所出,她的气焰高涨,而且相信如果没有她进府的话,那位李格格被请封为侧福晋并不出奇,但是现在自己孙女儿被指婚去了四阿哥府上,在李格格看来这就是抢了她的位子,就老太太让人去打听来的她的品性,要说她不会为难孙女那才奇怪。
还有先她两个月进了四阿哥府上的钮祜禄氏,那一位她的父亲官职确实低一些,但她是满族人,而且还是出身满族大姓,这在四阿哥的府上也是一个优势。
更别说福晋乌拉那拉氏,现在虽然膝下没有亲生的子嗣了,但她和四阿哥是多年的情分,而且这么些年来也没有什么错处,她是正妻,其他人生的都要叫她嫡额娘,就算没有子嗣地位也是稳固的。
珞玉要是尽快生下子嗣,不管男女,都能让她更好的扎根融入进去。
而且本来,皇上会关注四阿哥的后宅,就是因为子嗣的问题。
老太太倒是没有逼着孙女进去后尽快怀孕,但她从头到尾分析了一遍,话里的意思就是这样。
珞玉静静地听着,祖母说的话并不是没有道理,只是侧重点不同罢了,其实都是为了她好,她知道。
想到这里,珞玉不爱掉眼泪,眼前也湿润了起来,姐姐出嫁了,家中的女孩之后陪在祖母身边的就只有三妹妹了,姨娘的身边只有弟弟。
姐姐在西林觉罗家,隔段时间回来,只要不太频繁也没人会说什么,但自己进的是四阿哥的府上,日后出府的机会也不知道能有多少,她看四福晋她们回娘家的次数都不多,也不知道是她们自己选择的,还是四阿哥有要求。
在出嫁的前一天,老太太也拿着册子跟珞玉讲解了一番,珞玉看着这些模糊的,而且有些看不出妖精打架的图画,珞玉:
这个跟姨娘画的可真是差远了,姨娘那个她看了就脸红心跳,现在看这个不仅不会脸红,还有点想笑。
老太太看她表情,就知道她已经看过了,笑着看了她一眼,我这里就算了,要是跟别人一起看的话你记得要脸红。
她还能跟谁看?
自然是四阿哥了,这下子珞玉脸红了。
到了迎亲那一天,跟达春相似,四阿哥同样是骑着高头大马来迎亲的
迎娶侧福晋的规格比迎娶福晋的要低一档,却还是比前面那场更浩大一些,来的人也更多,最主要是多了不少黄带子红带子。
梅姨娘看着,心里的酸涩就别提了,如果不是老太太,以她女儿的好样貌,进皇家绝对没问题,只是做正室的可能性确实不高。
说到底,还是她运气不好,要是她能生个儿子,给女儿倚仗,被指婚的,说不定就是她女儿了,以后生的孩子也是龙子龙孙,一辈子什么都不做,也不用发愁。
贾母也来了,贾府上下主子全都出动,看着这场面,又想着珞玉提前送过去的嫁妆,想要撮合黛玉和宝玉的心思更坚定了,或者说这念头之前只是隐隐约约的有个想法,现在彻底的成型。
两个玉儿凑成一对,这样既能让两家过去发生的事情一笔勾销,还能帮助宝玉得到林家的助力,日后更好在朝廷上站稳跟脚,两全其美!
至于现在看起来成功的几率不高,也没事,两个玉儿的年纪还小,还有很长的时间他们才到谈婚论嫁的年纪。
林家的老虔婆可以活那么长时间吗?
不一定。
贾母虽然之前中过一次风,但那之后就十分注意身体,她自觉自己是能活到那时候的。
第74章 连襟
女儿出嫁了,云舒瑶怅然若失,越发惦记起林如海那边的进度,他差事还没办完,论功行赏要等他办完了,不知道康熙会怎么论功行赏,她想要去四阿哥府上看一看珞玉。
现在虽然也不是不能传信,还能让下人传话,真有什么万一的情况,不好在信上说或者是让下人传话的,可以用暗语来表达,他们商量好了用一本书做暗语本。
而且还有在京城陪嫁的铺子,铺子里的一些特定的商品也有传递消息的作用,但这些终究不能代替面对面交流,能了解的更直观更透彻。
这一天,还是琛玉背着姐姐出门,两个姐姐都是他背着出门的,琛玉感觉背上好像有千斤重,让他一步一缓的前进。
以后姐姐的未来,大多要仰仗四阿哥了,只有等到姐姐的子嗣成长,才有可能替换。
以前,姐姐是林家女,日后,姐姐就是爱新觉罗家妇。
爱新觉罗家是皇家,他以后要是站的不够高,根本不可能帮得到姐姐。
这一场婚礼的规格比前一场更高,毕竟四阿哥是皇子,所以也让大家更加津津乐道,让林家最近频繁的被提起,对于之前不了解林家的人来说,现在他们因为两场喜事对林家有了个粗浅的印象。
一个印象是疼爱女儿,第二个印象就是财大气粗。
要不是林家第三女还小,不少人已经打算给自家儿郎求娶了。
不过,林家第三女还小,林家的独子却是正当龄啊,出嫁女的嫁妆都有这么多,他日后能继承的林家财富会有多少?
这么一想,不少人怦然心动。
天黑了,热闹声好像还回荡在耳边,女儿的样子好像也还回荡在眼前。
这一天时间好像过得很快,快的她没有真实感,云舒瑶从床上翻身坐起,发现自己今晚是睡不着了。
她起身穿衣,整个林府现在很安静,或许主子们睡不着,但下人们都睡沉了。
这几乎是连在一起的两场婚事榨干了下人们的所有精力。
云舒瑶晚上是不要人近身伺候的,她起身的动静也不大,没有惊醒其他人。
云舒瑶打开窗户,看着外面的月亮,叹了一口气,今天是女儿的洞房花烛夜,明天他们还要进宫去给宫里的主子请安,去见太后、康熙、德妃等人。
回去后,她也要担起自己的日子
越想,越是没有睡意,索性去了旁边的书房。
她的书房里一般的丫鬟是进不来的,别人也能理解,书房重地,而且老爷也会时常过来,有什么不方便人看的东西很正常。
实际上她这个书房一半是真的书房,另外一半是她堆满了各种植物的花房。
这里的植物基本都是她亲自照料的,或许其他人会以为这就是她能养出那么多出色花草的秘诀,为了这个秘诀,所以她保密措施做得好一些。
实质上云舒瑶之所以让她们不要随意进来,主要是为了遮掩她在这里种的水稻和小麦,因为她会给它们加速,加快它们的生长期间。
她们偶尔来看一下,不会很清楚的记得它们当时的状态和大小。
要是她种在外面,伺候的这些丫鬟还有从庄子里提上来的,对庄稼很了解,知道它们的生长周期,她这边有什么不对,她们很容易就能发现了。
所以她就在书房里养着,阳光、水、肥料她都能满足,而且还有她的异能调剂。
主要就是异能,所以她也不担心种在花盆里养不好。
林如海也是知道她在书房里养了几盆庄稼的,他以为她这是在种盆栽养来看的,因为她养了不少稀奇古怪的东西,庄稼说起来还是正常的。
云舒瑶这样做也是为了以后良种出现的时候不突兀。
她总不能凭空的把良种拿出来,那样太可疑了,但要是说她多年以前就开始陆陆续续的研究了,而且还有人证物证可以证明,那样可信度就高了。
她来到书房看了看种着小麦的花盆,检查了一下泥土,还有小麦的叶子,给它们输送了一波大补丸过去,小麦的腰板微不可查的挺的更直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有一个好结果?
今晚,在扬州的林如海也失眠了,他站在庭院里,抬头看着头上的明月。
尽管他们分隔两地,明月都是同一个,或许有人也在这个时候看着它?
这样一想,林如海就走到桌边,端起茶盏,浅浅的喝了一口茶,本来他是想要上酒的,但因为他的身体情况需要戒酒,周大夫不同意,所以就换成了茶。
但凡能脱身,再赶他也会赶回去参加两个女儿的大喜事,她们的好日子隔得很近,只要能回去,他能亲自送两个女儿出门。
不知道她们现在怎么样了?
两个女婿又是怎么想的?
林如海端着茶盏,不知不觉,手中的茶盏空了,他往前送了送,嘴巴里却空无一物才意识到茶水已经喝完。
放下茶盏,林如海又抬头看了一眼高悬的明月,回到了房间里拿出了纸笔,一字一句的斟酌着动起笔,慢慢的写了一封信
一夜过去,京城的林家从安静中又变得热闹了起来,睡足了一觉,今天大家都还有些疏懒,不过这个时候,就是再严苛的人也会睁只眼闭只眼。
他们动作有些慵懒的收拾着昨天的器具、摆设、还有礼物清点,各种杂七杂八的事情。
收拾完了,他们还要准备大小姐、不,现在应该说大姑奶奶和大姑爷回门的事宜,也就是他们回娘家住对月的时间。
住对月的时间有长有短,但老太太希望他们能住满一个月,对这点,大姑爷没什么异议,在这方面,两家都是有商有量的,知道林家疼爱女儿,在这些方面,西林觉罗家配合的多。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