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庶子的青云路(科举) > 庶子的青云路(科举)
错误举报

庶子的青云路科举免费阅读(105)

    江云康看出林姝眼中的遗憾, 搂着林姝坐下, 咱们总能再回京城的, 源儿明年过了会试、殿试,也是要入朝为官的。说不定,还能在京城之外见到。
    我明白的,我现在太高兴了。林姝是喜极而泣,那点小遗憾远不如喜悦来得多,她擦了眼泪,又问,五爷这次也参加乡试,他考得如何?
    他也中了,名次比源儿靠后一些,但也不错。江云康笑着道,之前大哥还说五弟有可能中不了,但没想到,能有这么好的名次。
    对于江云熠中举,江云康的兴奋就不如林源多。他和江云熠虽然是亲兄弟,但和江云熠隔了一层肚皮,过往关系也一般。高兴是有,但远不如林源的多。
    五爷能过,侯府应该也是很高兴。林姝想到侯府,就觉得在新余好了。她现在,最不想回的就是承安侯府。
    江云康点头说是,两个人都不愿多说承安侯府的事,他看到林姝手中拿着信,问是谁寄来的。
    哎呀,我都忘记这个事了。林姝把信递给江云康,这是见山寄来的,薛家平反后,他报名参加了武试,说是通过庐城的选拔,明年开春也要去京城考武科。
    他写信来报喜,还有感谢我们当初送他去庐城。
    江云康扫了眼薛见山的信,看薛见山排第三,满意地点点头,不错,真不错。他本就是名将之后,现在能有机会重新再来,没有浪费我对他的提点。
    林姝感叹道,他吃了不少苦,小小年纪孤身一人,军营里的事你也知道,自个不厉害,还会被人欺负。希望他这次能考个功名回来,也不枉过去的辛苦。
    江云康也希望薛见山能考中,之前薛家平反,也是他托人递的折子。薛见山这人,骨头硬,脾气也倔,但也能吃苦,到了战场上,肯定是第二个徐放。
    说完乡试的事,林姝说到了粥棚。眼看着天气变冷,再过一个月,新余便有可能下雪,林姝打算下雪后再弄个粥棚,做点好事为家人积福,也能换个好名声。
    江云康对此没有意见,虽然林姝到了新余后没做生意,但之前的产业,每年还是有丰厚的银钱进项。林姝施粥做好事,对他而言也颇多好处。
    夫妇俩说完粥棚的事,温存一会后,安儿下学回来,这才穿衣出去。
    北狄和临兴关的那场战事,快过去两年,近来余江一带,常能抓到北狄的细作。
    就是新余,白轻舟也抓到两个细作。
    北狄的动作如此频繁,江云康猜今年北狄绝不会像去年只是派个使臣去京城,怕是又要威胁一番。
    根据历朝派去北狄的细作传回来的消息,北狄年中的时候灭了西部的几个小国,收刮了一些钱财,现在的北狄,已经缓过一口气了。
    十一月上旬时,京城果然传来消息,北狄使臣再次以出兵为由,威胁皇上上贡。
    上一次的两国交战,先帝送了贡品,北狄还是出兵攻打临兴关。
    这次北狄又以同样的说辞来要贡品,在江云康看来,就是赤裸裸的敲诈,而且是给了钱也不行的敲诈。
    皇上自然不会答应北狄的要求,他也不能答应。
    现在还是有很多朝臣在观望着,并不信任皇上的能力,若是当年先帝被打脸的事再来一次,皇上的威信会立马减半。
    但皇上拒绝北狄的要求,就意味着很可能要开战。
    皇上轰走北狄使臣的同时,给江云康送来了密信,询问战舰造了多少,能否出兵北狄。
    江云康看到皇上的密信时,虽然很想夸下皇上的志气,但造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到现在也就造好三艘战舰,其中两艘还没检验完。
    要想出兵北狄,得再来三艘才行,最快也得明年入夏时节。
    江云康给皇上回了折子,同时派人去了造船厂一趟,催催进度。
    不过,他觉得北狄并不会马上攻过来。他造船需要时间,北狄也同样需要。之前北狄的战舰被毁了大半,要想回到那时的十艘战舰,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大量钱财。
    江云康和白轻舟能做那么多事,全部得意于西山的盐井。
    盐本就是税中之重,西山产的还是细盐,价格更是贵出好几倍。
    有钱了,做什么都有底气。不太需要考虑钱的问题,就很舒爽。
    虽说江云康觉得北狄这个冬日不会打过来,但其他人还是提心吊胆。
    一直到十二月中旬,北狄还是没有动作,城里的人才稍稍松一口气。
    眼看着又要到过年,城里的市集很是热闹。
    新余这两年,已经是周边郡县最富庶的地方,马上要过年,大家伙都很舍得花钱置办年货。
    从新余下了第一场雪后,林姝的粥棚便设立在城南。
    江云康这日早些下值,想着带林姝去酒楼吃席,便绕路去了城南。
    马车缓缓驶过街道,江云康把木窗推来一掌宽的缝隙,看着街道的景致。
    瞧见路边有卖红豆包的,想着林姝喜欢吃,让书砚停下去买。
    但他的马车刚停下,就有乡民抱着蔬菜河鱼之类过来。
    看到这辆马车,就知道是江大人您的。这是我家种的青菜,您别嫌弃。
    还有我今早打来的河鱼,大人拿回家煎来吃,或者熏起来都行。
    这是我家做的绿豆糕,江大人带回家尝尝!
    还有我的
    四周的百姓纷纷拿了东西过来,江云康对此都见怪不怪了,他在新余为官好几年,官声是越来越好。百姓们也都认识他,这些小心意表示百姓们信任他的体现。
    空着马车从府衙出来,等到城南时,已经一车满满的。
    等马车停下,江云康准备下马车时,却突然听到前方有人哭闹。
    他忙走出马车,看到一群人围着林姝的粥棚,闹哄哄地不知道在吵什么。
    江云康皱眉走过去,好不容易挤进人群,就看到彩萍护在林姝跟前,有几个人哭着让他们赔命。
    他过去问怎么回事,林姝断断续续地回答,说是有人吃吃了我们的粥,上吐下泻,方才请了大夫来看,说我们的粥米里掺和了毒草。
    怎么会呢?江云康听四周吵闹声不断,马上就要过年,现在却出这种事。
    我已经让人去找管粮仓的了,但这些人围着不让我走。林姝到底不是特别强势的人,能稳住没哭,和以前比已经进步很多。
    江云康沉眸不语,思考片刻,立马举手和众人大喊,大家先安静一会!听我说两句!
    他的声音一出,四周倒是很快安静下来,但很快就有人问他有什么好说的。
    大家冷静一点。江云康暂时不知道出了什么事,但现在安抚百姓的情绪最重要,我家娘子开棚施粥已经许久,施粥本就是行善积德的好事,而且我在新余为官,如果我们故意使坏,岂不是坏了我自己的官声?
    大家仔细想想,我来新余好几年,有没有做过什么让大家伙嗤之以鼻的事?
    百姓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想到江云康往日的官声,还有江云康的话也确实有道理。
    没理由来施粥,还给自家粥棚下毒,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么。
    江大人,我是信得过你,可我家孩子现在腹痛难耐,确实是吃了你家的粥,这可怎么办?一个中年男人出声但。
    马上有人附和,是啊江大人,往日我们都说你是个好官,也夸江夫人是个心善的。但现在确实是你家粥棚出了事。
    是,在我这里出了事,我确实该负责。江云康紧接着道,粥里掺和了毒草,到底是意外,还是有人刻意为之,现在还说不好。请大家给我时间,我现在就派人就去查。等事情查清楚了,我一定给大家一个交代。
    不过当务之急,还是先让病了的人就医看诊,不要耽误了时间。看病的钱,也由江家来出。
    既然江大人这么说,我们就信你。
    是啊,您可要查个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如果是有人故意下毒,那也太歹毒了,得让他上断头台!
    就是,这种黑心肠的人,就该不得好死!
    听完江云康说的,百姓们稍微冷静一些,纷纷开始咒骂下毒的人。
    江云康长长地吐了一口气,还好他往日官声不错,才能让大家信任他。不然百姓们闹起来,事情就棘手了。
    他一边让人去把城里的大夫都找来,一边让书砚去府衙找白轻舟。已经有十几个人上吐下泻,事情不查个清楚,他的乌纱帽可能就没了。
    第134章
    粥里掺和了磷草干粉, 这种草的煮起来没什么味道,食用过多会致死,还好粥里的含量不多。
    粥棚附近人来人往, 下毒的人不太可能在这里,江云康让人去查了自家粮仓。没过多久,侍卫就回来传话, 说是上面一层的稻谷都被掺和了磷草。
    自家的粮仓出了事,江云康立马把管粮仓的江恒叫到跟前。
    江恒来的时候, 带来了一个消息,说粮仓后边的木窗被人撬开过, 木窗下的草也被踩折了一些,想来是从那里爬进去的。
    府衙的粮仓是侍卫把守和巡逻,但江云康自个的,只是找了两个家丁看守。虽然粮仓没在家中,但也没想过会出这种事。
    江云康听完江恒说的,眉头紧皱,让人再去查附近出没的人。
    查到快天黑时, 才从两小孩口中得知,最近时常看到两个面生的人出没在粮仓附近。
    新余城说大也不大, 现在天黑城门下栓,府衙的人立马去找人。花费了不少时间,才找到他们住的地方。
    但进了院子, 才发现人去屋空, 人已经跑了。
    这两小杂种,跑得真快!白轻舟和江云康站在院子里, 想到来迟一步, 就气得跺脚。
    江云康也是眉心紧拧, 应该是听到他要调查,才临时跑了。
    他心口堵着一口气,转身看了眼厨房,大步走了进去。
    厨房里有着简单的炊具,竹筐里还放了一些面条。
    江云康在厨房里转了一圈,视线最后停在锅灶上。
    三郎,你看什么呢?白轻舟站在门后,催江云康快点回去,他们在床底下找到了好几包磷草,就是这两个小杂种干的好事。
    不对。江云康没去看白轻舟,而是掀开锅盖,里面的水已经冰冷。
    他又蹲下去看灶膛,把手伸进去时,还能感受到一些余温。
    白大哥,他们应该还没出城!江云康起身激动道,你去下令,没抓到人之前,明早不许开城门!就是掘地三尺,也要把这两个人给找出来!
    白轻舟听此,也伸手摸进灶膛中,发觉还有余温,立即跑出去下令。
    就算是万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先找了再说。
    幸好,江云康他们是幸运的,天快亮的时候,就在城东的乞丐堆里,找到了这两个人。
    江云康和白轻舟一晚没睡,现在抓到人后,更不会困,亲自押进了牢房审问。
    从对方的口音,他们就听出是外地的,几次上刑后,终于有一个说是北狄派来的。
    而且不只是来了新余,这附近一带,都来了同样的细作,为的就是捣毁各大州县的粮仓。
    白轻舟听到这个时,顿时慌了,忙让人快马加鞭地通知附近的郡县。
    粮仓是一个地方的根本,若是粮仓出了事,把百姓和军士都吃坏了,北狄的军队攻过来时,可以直接破城了。
    在白轻舟去安排人时,江云康则是追问细作的路引从哪里来的。
    古代出行需要路引自证身份,若是没有路引,就会被抓起来。
    江云康看过这两细作的路引,和真的没有差别,能做到这么逼真的路引,多半是哪个官员在贩卖这个。
    是是从沐洲买来的。细作有气无力地道。
    沐洲,是沐王的封地。
    等白轻舟再次回来时,就看到江云康愁眉苦脸。
    上次柳建强占山林的事,皇上就安排了人去沐洲当细作。
    这个沐王倒是大胆,竟然敢倒卖路引。
    若是说下边人忙着沐王,打死江云康也不信。这么大的事,沐王必定是知道的。
    白轻舟得知北狄细作的路引是从沐洲来时,也是眉头紧皱。
    那个沐王,对皇上可是有过恩情的。白轻舟为难道。
    有恩也要办他的。江云康沉眸道,现在还不知道有几处的粮仓被毁了,若是影响过大,就算是沐王,那也逃不过去。上次柳建的事,皇上就对沐王有了防备之心,若沐王自个踏实本分,那皇上就要永远记挂着他的恩情。但他屡次犯法,咱们不能因为他是王爷,就帮他瞒着。
    况且,对于这样的恩人,皇上应该也想有个解决办法。
    江云康打定主意要查路引的事,从天牢出来,便派人去沐洲暗访。
    已经两天一夜没睡,查到是北狄细作下的毒,对百姓也有个交代。
    江云康回家后,倒床就睡。
    两日后,陆陆续续地有消息传来,一共有五个郡县的粮仓被毁。
    没了粮食,守城的军士就吃不饱。人一旦吃不饱,就会闹事。
    事情越闹越大,可能沐王自己也害怕,在江云康的探子从沐洲回来没多久,沐王的长子元瑞到了新余。
    探子已经打探过了,路引的事确实和沐王有关。
    江云康正准备写折子参沐王时,元瑞就到了新余。
    他只能暂时停住,出去接待。
    等江云康到府衙前厅时,白轻舟已经在和元瑞喝茶。
    他和白轻舟对视了一眼,看白轻舟微微摇头,便知道元瑞此行不带好意。
    世子安好。江云康和元瑞行礼,在问安时,就感受到元瑞直接的目光。
    江大人果然和预想的不一样,原以为是个上了年纪的迂腐老头,不成想比小绾馆里的哥儿还要俊俏。元瑞说着哈哈笑了下,只是随口打个比方,江大人不会生气吧?
    自然不会。江云康坐下后,听元瑞说要请他们喝酒,他说还有公务要忙,不好这时去喝酒。
    诶,刚说你不迂腐,你怎么就如此古板。你们是新余最大的官,还怕什么。元瑞起身就要走,但看江云康和白轻舟都没有动,顿时放下脸,本就瘦长的脸,这会显得更加可怕,还是说,你们嫌弃本世子请的酒,不愿意喝?
    白轻舟面色微顿,想要怼吧,又没想到合适的词。
    江云康则是换上笑脸,自然不敢嫌弃世子,不过是食君之禄,担君之忧。我们领着皇上的俸禄,自然不好玩忽职守。世子有什么话,不妨在这里直说,我和白大人都听着呢。
    特意提到了皇上,就是表明江云康的立场,他是拥护皇上的。
    元瑞的脸拉得老长,目光不悦地从江云康脸上,转到白轻舟那。
    见白轻舟躲开他的目光,就知道新余这两个没把他当一回事。
    元瑞再次坐下,哼了一声,翘着二郎腿,既然两位大人要在这里说,那就在这里说吧。
    他顿了下,特意加重语气,近来新余各地的粮仓都出了问题,这个事,你们查清楚了吧?
    白轻舟:查明白了,是北狄细作干的。
    还查到什么了吗?元瑞问。
    元瑞不仅来了新余,之前其他地方,他都去过。目前已经说好两个地方,不会深查,只说是北狄人不干好事,都不会往路引那说。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