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白月光套路之后(68)
本来,屋里也未有别人,可他偏是如此,更显得其隐晦来。
绸缎的衣料贴到了他的衣服上,炙热的温度传来。
三五日前走的。
这日子,她算的正好,饶是如此,她也不忘在暗中准备了避子汤。
不想让孩子在这时出世,牵扯上父母的仇恨,成为一辈子的阴影,他的父母,大抵是要抵死相斗的,最后结果如何,谁也不知。
如此说来,还不如不让他来到世上,从未有过这一对。
虽然避子汤伤身体,但是,她能想到的,也只有这一种办法,两害相权取其轻罢了。
几根手指轻轻地在他的脸上划过,往下行,点到了他的喉结上。
喉结一滚动。
月光铺撒到她的脸上,淡黄色的一片,她到目光里落了窗外的远山,悠远中而又带了几分凄怆。
可是身子却紧紧地依偎在她的怀里,不舍与他分离的模样。
喑哑的声音传到她的耳畔:想不想要个孩子?
韩昭昭一愣,她不想,可他应当是想的吧,在某些根深固蒂的观念里,娶妻生子,是一个人生命中必不可少的经历。
她犹豫了,半晌也没有给出回答,望向她,连自己都没有察觉到自己的眉头结在了一处。
我想着不急,等一切安定下来再说。要在中山郡修筑运河,要去抵御屡次扰边的匈奴,世事难料。
若是真的遭遇不测,她若是没有孩子,为他守孝过后,在卫国这个不拘泥于礼教大防的地方,仍可寻个好人家改嫁,可若是有了孩子,便困难了。
那孩子该是从小便没有了父亲,少年之时 ,父母双亡给他带来的创伤刻骨铭心,他不想再让自己亲近的人再经历一遍自己不忍回忆的痛苦。
以后的话,随你。
反正无上面的长辈逼迫着传宗接代,于此事上,他想如何,便可如何行事。
手抚过她的柳眉,让他想起了在细雨中绽放的丁香花,浸润着雨露,却舒展不开来,盈了满腔的愁绪。
是吗?
一声询问,还带着颤音,韩昭昭是不确定的,怕他在试探自己的心思。
是,一切都随你的心迹而行。
手拢过她耳边的碎发,一下一下的摩.挲。
那便等事情安定下来再说,我知夫君志在平天下,天下不平,无以家为。
话语自然而然地从她的口中流露出来,没有半分做作之态,说出来的时候,她也是被自己的态度所惊到。
她想,或许是与陈子惠呆得时间长了,就连骗人的技艺也随了他,修炼得炉火纯青了。
听到这话,陈子惠方才还在抚着她发端的手顿了一下。
我在你的心里,是如此吗?
是。
一声闷闷的应答从他的怀中传来。
在她发端的手一抖,这声音飘荡在他的耳畔,回环,一点点地勾起他的回忆来。
之前,在夜里睡得最沉的时候,一百多年前的事情会悄然潜入他的梦中,是鲜衣怒马的少年,是身披银甲耀日光的将军,是挥剑斩四海荆棘、睥睨天下的帝王,亦是在寂静的深夜里,抱着发妻的牌位与旧物的丈夫。
那个发妻,在他的心中一直是极其模糊的形象,被遗失在记忆里,被历史所掩盖,直到那日,看到了洛水畔的塑像。
记忆如浪花一样翻涌上来,她一步一步地扶持他,看着他从边地一个普通的少年,成为被天下人朝拜的帝王,每一次,她总是说,她的夫君定会平天下,为乱世中的豪杰。
她的名与韩昭昭的相同,叠了两个昭字,神态又与她如此一辙,就连说出来的话,都是相似的。
可能这便是斩而不断的缘分。
上一辈的他求而不得,曾问道于一高僧,答曰,越是强求,越是不得。
可是,她现在回来了啊。
见她的第一面,就是沉沦的开始,之后,无休无止,他以为是自己乱了心智,原来,是命运早就设计好的重逢。
唇覆上了她的额头,看她,似久别重逢的故人。
第110章 几分真几分假
◎有幸得了来生,定不相负◎
本来, 听了陈子惠方才那番话,韩昭昭以为今晚可以安静地歇下了,可是, 当他细密的口勿落在额角的时候,又是一场风雨的前兆的。
烛火映照在她的容颜上, 眉弯如柳叶,朱唇一点, 仍然是上了妆,未卸下的模样, 依偎在陈子惠的怀里。
忽然, 她被人拦腰抱起,搭在他肩膀上的手挣扎了两下。
我刚才说过的话,我都还记得。
说话的声音撩动在她的耳畔。
帷幕被挑开,她又一次坐到了床上。
烛光映在墙上, 墙上交织着两个人的影子。
凤冠卸下,腕上的玉镯轻摇,撞到床沿上,有微风拂过,吹过灯烛,潜入帷幕, 撩动她的发丝。
翌日一早,阳光透过帷幕洒到枕头上。
韩昭昭醒来的时候,身边空落落的, 抬起手来, 撩开帷幕, 听到了流水声, 是他在漱口, 背对着床的位置,没注意到她起来了。
腰肢有些许的酸软,不过,歇上个一天,待到明日启程的时候便好了。
那准备的避子汤,也没有派上用场,一切都被他安排得好好的。
没费多大力气,她便从床上起来,衣衫还是齐整的,不见一丝褶皱,旧日穿的衣裳已经被换下,如今穿的,是新的样式,从里到外。
撩开帷幕时,胳膊不小心碰到了床边支起的杆子,发出了些微声音,惊扰了陈子惠。
顿时,流水声止,脚步声起,往这边走来,愈来愈近。
身子可是难受?
手攀到了她的腰肢,隔着轻.薄的衣料,为她轻轻地揉着有些酸软的肌肉。
他倒是在努力地克制着,只是,于她来讲,用的气力可能还是太大了些。
可是她的一双眼睛望着他,却道:还好。
其它的话,也不欲多说,只是她的嘴角抿着,掩饰住欲要溢出的笑容。
手抚过他衣服上的褶皱,问道:明日的这个时候,便要启程吗?
明日的这个时候,怕是都出了京城,渡过了黄河。
知她昨夜很晚才歇下,故而今日一早,也没去唤醒她,她如今醒来,已是将近正午时分,日上中天。
我就醒得这般晚了?
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昨夜不知何时才歇下,隔着帷幕,她看到了燃尽的蜡烛,屋内由光明重新归与黑暗。
话语中带了几分刚醒的娇憨,乌发还是有些散乱的,垂到腰际。
稍微拢一拢,便挽了一个髻,这是已婚女子的装束,她梳得倒是熟练。
东西理了吗?
还未。
陈子惠起来,也不过是片刻的功夫,去中山郡需要准备的一应物事,还未收拾。
初初到了京城,几天后又要出城,从时间上来讲,也实在是赶得很急,带去的东西不少,理上一遍,再确认有没有带全,怕是要花费大半天的功夫。
那我去理。
韩昭昭应下了这件事,看似是尽了一个新婚的妻子的责任,实则不然。
她自己带去的东西不多,不过是一些日常需要用的用品,陈子惠要带去的便多,除了日常用的,亦要加上各类的书籍以及笔墨纸砚,还有的,便是那些不愿为人所知的东西,掩藏着他的身世。
去哪一处,都要将那些东西带往哪一处,这一次,离京之后,归日未定,他是必然要将这些东西带走的。
自昨日从皇帝那里得了新婚后的第三日便要启程去中山郡的消息,陈子惠匆匆归来后,一直同她在一处,大概率是没有收拾那些东西的 。
这般着急吗?
陈子惠将她揽到自己的身边,手一下一下地,抚过她的发端,让她想起了吹拂到发丝的春风。
其实,也不是很急,不过是怕晚了,懒散下来,便收拾不完了。
不知他要做什么,一时间有些无措,信口寻了些借口来搪塞他。
不急,晚一些时候也无事的。
陈子惠轻笑,不疾不徐,拉着她到了那张铜镜前。
昨日,她曾在这里梳妆,盼他归,思及飘渺不可寻到踪迹的旧事,手抖,把眉描歪了,洗下去,又描,足足重复了好几遍,终于是颤抖着手,把眉描好了。
昨日,临走前,我想着要为夫人画眉,可是,没来得及。
昨夜,铜驼街上的烟花绽开,焰火的光亮从东边的窗户泻入房中的时候,便是他离去的时刻。
今日,终于得了这个机会。
新婚后的第二日,匈奴人已离去,未启程去中山郡,仍然在京城繁盛之地,是这段兵荒马乱的日子当中,是难得一见的岁月静好。
冬日里的阳光穿过窗纸,倾泻到她的脸颊上。
经了一晚上,妆容已见些许凌乱,可仍掩不住阳光铺撒之下,她眼中的明媚神色。
手拢了拢碎发,问道:你会画眉?
不仅会挽发髻,画眉也是会的。
昨日,陈子惠为她挽起繁复的发髻,手法熟练,丝毫不亚于她自己,或许,是胜于她自己的。
你是何时学来的?
对着镜,眉眼中带了几分懒散,手往上抬,一双羊脂玉做的镯子映射着日光。
懒散中却带了几分认真,盯着他。
他回溯到记忆深处,明知是很久了,却答道:不算太久,便是学来为你画眉、梳妆的,没想到学得这般快。
实际上,他是没有学过的,只是拿着眉笔的时候,便想起来该描画出何种的眉型。
肌肉的记忆,刻骨铭心,不知当年,是费了何种苦心,才记得这般清楚的。
韩昭昭望着他的目光,带了几分疑惑,对上的是他的笑容,如春日里和煦的阳光。
问她要画哪种,她指了一种,倒也不出他所料,是他最擅长的那种。
拿起眉笔,照着眉型在她的眉上描起来,触到之处,细腻至极,一点一点地勾勒出她的眉型来。
这感觉,有些熟悉,好像是在梦里发生过似的,亦真亦幻。
韩昭昭的目光投向窗外。
正想着这件事的时候,传来陈子惠的声音:为你画眉的时候,有几分熟悉的感觉。
韩昭昭心里一惊,回过神来,问道:为何?
要说他为别的女子画过眉,她是不大相信的,昔日,高门贵女中欲要为他妻的人众多,可他连一眼也不肯多给这些人,他为求权势会向皇帝低头,可这些,他不会。
一侧的眉毛已经描完,极为契合她的眉型。
镜中的男子、女子皆着一身红衣,女子坐在衣裳,手搭在裙摆上,男子立在她的身侧,微屈膝盖,手中拿着一支眉笔,点染在她的眉心。
一片岁月静好的模样。
这情景熟悉得很,不知在何时见过一般,似乎是在梦中。
梦中?
韩昭昭的指尖触到腰间的系带,下意识地握住。
或许是梦中吧,一次次地在梦里重复,忘不掉。这样的场景,有没有梦到过?
什么样的?
想婚后的第二日,为新婚的妻子画眉,可世事无常,那天,边境的战火起,这是他与妻子见到的最后一面。
韩昭昭的手死死地握住系带,把事情说得模棱两可:没有什么太深的印象,这情景还是有点熟悉的,在乱世中飘零的人,常见此景。
这梦,一直在我的回忆里萦绕,一次又一次。
除了这个,还有别的什么吗?
离去的那日一地寒霜,背后是连片土坡。
是一模一样的情景,她几乎是确定了,那地方就在她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韩昭昭嘴唇嗫嚅着,想说些什么,可是,很快,又被掩住。
又听陈子惠接着道:我还听见了梦中女子的名字,与你一样。这梦,从几年前便开始,一次次地出现,盘旋脑海中,久久不去。
是真的吗?
回应她的,自然是点头。
你有没有什么印象,模糊的也好?
她想,她应该是按照陈子惠的意思往下说的,而且,她还确实有印象。
呼出一口气来,缓缓答道:有一点儿印象吧,模模糊糊的,我对乱世的印象,不知为何,向来深。
刚刚涂染了丹蔻的指尖嵌进了肌肤里,或许,是真的经历过,才会有的切肤之痛。
为这事情,我寻访过许多人,得到的回答是牵挂太久,执念太深,便会如此。
从前,答应夫人的承诺未兑现,如今,定不负夫人半分。
上辈子,他辜负发妻太多,她扶持他,贫寒之日,送他钱财衣物,落魄之时,在他身侧,说他定能安定天下,常人道夫妻有共患难之情,可在她的身上,难,大多是她扛下来的。
他从一个身无长物的少年成为一国之君,可她,却成了尸骸,任他为一国之君,派下人使尽了招魂一类的法术,也再见不到她的面庞,听到她的话语。
既然有幸得来了来生,那定不相负。
韩昭昭不记得,他慢慢同她回忆,总会一点一点地,记忆起来的。
他不急,有时间陪她慢慢来。
方才说话时,他的声音有几分激动,韩昭昭听出来了,随着他的话语,思绪飘到了他所描述的画面里。
一帧帧画面在脑海中浮现,她似乎是想起了什么。
说夫君定能平定天下的话,你有没有什么印象?
对面的人一愣,旋即思绪万千,点头道:有的。
眉笔放下,将她的手完完全全地覆住,他的手粗糙,是由边地的风沙磨砺出来的,握在她的手上,为她添了几分莫名的安全感。
这话,源于何处,她记得。
是原先在市集上,买的一个话本子,说的是有关于前朝开国皇帝的事情,算是难得一见。
翻过一遍,印象深刻,只可惜,后来,一场大火,再寻不到踪迹。
那日,陈子惠带给她的是几片残简,说是除去这个,其余的已经全部湮没在大火当中。
望着那已经烧得半焦的竹简,她沉默了,真相如何,她也不知,只知道,若是把竹简从火里救出来后,再烧上一烧,也是能成这种模样的。
陈子惠口中的话,几分真,几分假,她不得而知,只是,他口中的人与事,与前朝的开国皇帝闫耀灵所经历的,相差无几。
第111章 我答应过她
◎可是现在她回来了啊◎
韩昭昭匆匆地把信纸压到底下, 又理了理桌子上方才被她整的有些乱的纸张,小步轻声走开,迈过门槛。
过了雕花门后, 听到屋里传来隐隐约约的推开屏风的声音,她放开脚步, 穿过几重门,回到了卧房中。
房内的红烛已经被烧尽了一小段, 细微烛光跳动着,给这黑暗中带来些许的光明与温暖, 只是这光比方才黯淡了些。
刚刚在烛台前站定的时候, 远处便传来了脚步声,有些急促,往这边走来。
已经是来不及坐到床上,保持平静的状态, 韩昭昭干脆从桌案上拿起一把剪刀来,去剪烛芯。
火苗跳动,光芒伴随着热气一起扑到她的脸上,一边剪烛,一边暗暗地瞟着对面的人。
手有些抖,被她克制住了, 是一副安安静静剪烛的模样。
看他到身侧的时候,问了一声:可是处理完了?
已经处理完了。
陈子惠答道,回答时, 他的目光在有意识地躲闪她。
恋耽美
绸缎的衣料贴到了他的衣服上,炙热的温度传来。
三五日前走的。
这日子,她算的正好,饶是如此,她也不忘在暗中准备了避子汤。
不想让孩子在这时出世,牵扯上父母的仇恨,成为一辈子的阴影,他的父母,大抵是要抵死相斗的,最后结果如何,谁也不知。
如此说来,还不如不让他来到世上,从未有过这一对。
虽然避子汤伤身体,但是,她能想到的,也只有这一种办法,两害相权取其轻罢了。
几根手指轻轻地在他的脸上划过,往下行,点到了他的喉结上。
喉结一滚动。
月光铺撒到她的脸上,淡黄色的一片,她到目光里落了窗外的远山,悠远中而又带了几分凄怆。
可是身子却紧紧地依偎在她的怀里,不舍与他分离的模样。
喑哑的声音传到她的耳畔:想不想要个孩子?
韩昭昭一愣,她不想,可他应当是想的吧,在某些根深固蒂的观念里,娶妻生子,是一个人生命中必不可少的经历。
她犹豫了,半晌也没有给出回答,望向她,连自己都没有察觉到自己的眉头结在了一处。
我想着不急,等一切安定下来再说。要在中山郡修筑运河,要去抵御屡次扰边的匈奴,世事难料。
若是真的遭遇不测,她若是没有孩子,为他守孝过后,在卫国这个不拘泥于礼教大防的地方,仍可寻个好人家改嫁,可若是有了孩子,便困难了。
那孩子该是从小便没有了父亲,少年之时 ,父母双亡给他带来的创伤刻骨铭心,他不想再让自己亲近的人再经历一遍自己不忍回忆的痛苦。
以后的话,随你。
反正无上面的长辈逼迫着传宗接代,于此事上,他想如何,便可如何行事。
手抚过她的柳眉,让他想起了在细雨中绽放的丁香花,浸润着雨露,却舒展不开来,盈了满腔的愁绪。
是吗?
一声询问,还带着颤音,韩昭昭是不确定的,怕他在试探自己的心思。
是,一切都随你的心迹而行。
手拢过她耳边的碎发,一下一下的摩.挲。
那便等事情安定下来再说,我知夫君志在平天下,天下不平,无以家为。
话语自然而然地从她的口中流露出来,没有半分做作之态,说出来的时候,她也是被自己的态度所惊到。
她想,或许是与陈子惠呆得时间长了,就连骗人的技艺也随了他,修炼得炉火纯青了。
听到这话,陈子惠方才还在抚着她发端的手顿了一下。
我在你的心里,是如此吗?
是。
一声闷闷的应答从他的怀中传来。
在她发端的手一抖,这声音飘荡在他的耳畔,回环,一点点地勾起他的回忆来。
之前,在夜里睡得最沉的时候,一百多年前的事情会悄然潜入他的梦中,是鲜衣怒马的少年,是身披银甲耀日光的将军,是挥剑斩四海荆棘、睥睨天下的帝王,亦是在寂静的深夜里,抱着发妻的牌位与旧物的丈夫。
那个发妻,在他的心中一直是极其模糊的形象,被遗失在记忆里,被历史所掩盖,直到那日,看到了洛水畔的塑像。
记忆如浪花一样翻涌上来,她一步一步地扶持他,看着他从边地一个普通的少年,成为被天下人朝拜的帝王,每一次,她总是说,她的夫君定会平天下,为乱世中的豪杰。
她的名与韩昭昭的相同,叠了两个昭字,神态又与她如此一辙,就连说出来的话,都是相似的。
可能这便是斩而不断的缘分。
上一辈的他求而不得,曾问道于一高僧,答曰,越是强求,越是不得。
可是,她现在回来了啊。
见她的第一面,就是沉沦的开始,之后,无休无止,他以为是自己乱了心智,原来,是命运早就设计好的重逢。
唇覆上了她的额头,看她,似久别重逢的故人。
第110章 几分真几分假
◎有幸得了来生,定不相负◎
本来, 听了陈子惠方才那番话,韩昭昭以为今晚可以安静地歇下了,可是, 当他细密的口勿落在额角的时候,又是一场风雨的前兆的。
烛火映照在她的容颜上, 眉弯如柳叶,朱唇一点, 仍然是上了妆,未卸下的模样, 依偎在陈子惠的怀里。
忽然, 她被人拦腰抱起,搭在他肩膀上的手挣扎了两下。
我刚才说过的话,我都还记得。
说话的声音撩动在她的耳畔。
帷幕被挑开,她又一次坐到了床上。
烛光映在墙上, 墙上交织着两个人的影子。
凤冠卸下,腕上的玉镯轻摇,撞到床沿上,有微风拂过,吹过灯烛,潜入帷幕, 撩动她的发丝。
翌日一早,阳光透过帷幕洒到枕头上。
韩昭昭醒来的时候,身边空落落的, 抬起手来, 撩开帷幕, 听到了流水声, 是他在漱口, 背对着床的位置,没注意到她起来了。
腰肢有些许的酸软,不过,歇上个一天,待到明日启程的时候便好了。
那准备的避子汤,也没有派上用场,一切都被他安排得好好的。
没费多大力气,她便从床上起来,衣衫还是齐整的,不见一丝褶皱,旧日穿的衣裳已经被换下,如今穿的,是新的样式,从里到外。
撩开帷幕时,胳膊不小心碰到了床边支起的杆子,发出了些微声音,惊扰了陈子惠。
顿时,流水声止,脚步声起,往这边走来,愈来愈近。
身子可是难受?
手攀到了她的腰肢,隔着轻.薄的衣料,为她轻轻地揉着有些酸软的肌肉。
他倒是在努力地克制着,只是,于她来讲,用的气力可能还是太大了些。
可是她的一双眼睛望着他,却道:还好。
其它的话,也不欲多说,只是她的嘴角抿着,掩饰住欲要溢出的笑容。
手抚过他衣服上的褶皱,问道:明日的这个时候,便要启程吗?
明日的这个时候,怕是都出了京城,渡过了黄河。
知她昨夜很晚才歇下,故而今日一早,也没去唤醒她,她如今醒来,已是将近正午时分,日上中天。
我就醒得这般晚了?
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昨夜不知何时才歇下,隔着帷幕,她看到了燃尽的蜡烛,屋内由光明重新归与黑暗。
话语中带了几分刚醒的娇憨,乌发还是有些散乱的,垂到腰际。
稍微拢一拢,便挽了一个髻,这是已婚女子的装束,她梳得倒是熟练。
东西理了吗?
还未。
陈子惠起来,也不过是片刻的功夫,去中山郡需要准备的一应物事,还未收拾。
初初到了京城,几天后又要出城,从时间上来讲,也实在是赶得很急,带去的东西不少,理上一遍,再确认有没有带全,怕是要花费大半天的功夫。
那我去理。
韩昭昭应下了这件事,看似是尽了一个新婚的妻子的责任,实则不然。
她自己带去的东西不多,不过是一些日常需要用的用品,陈子惠要带去的便多,除了日常用的,亦要加上各类的书籍以及笔墨纸砚,还有的,便是那些不愿为人所知的东西,掩藏着他的身世。
去哪一处,都要将那些东西带往哪一处,这一次,离京之后,归日未定,他是必然要将这些东西带走的。
自昨日从皇帝那里得了新婚后的第三日便要启程去中山郡的消息,陈子惠匆匆归来后,一直同她在一处,大概率是没有收拾那些东西的 。
这般着急吗?
陈子惠将她揽到自己的身边,手一下一下地,抚过她的发端,让她想起了吹拂到发丝的春风。
其实,也不是很急,不过是怕晚了,懒散下来,便收拾不完了。
不知他要做什么,一时间有些无措,信口寻了些借口来搪塞他。
不急,晚一些时候也无事的。
陈子惠轻笑,不疾不徐,拉着她到了那张铜镜前。
昨日,她曾在这里梳妆,盼他归,思及飘渺不可寻到踪迹的旧事,手抖,把眉描歪了,洗下去,又描,足足重复了好几遍,终于是颤抖着手,把眉描好了。
昨日,临走前,我想着要为夫人画眉,可是,没来得及。
昨夜,铜驼街上的烟花绽开,焰火的光亮从东边的窗户泻入房中的时候,便是他离去的时刻。
今日,终于得了这个机会。
新婚后的第二日,匈奴人已离去,未启程去中山郡,仍然在京城繁盛之地,是这段兵荒马乱的日子当中,是难得一见的岁月静好。
冬日里的阳光穿过窗纸,倾泻到她的脸颊上。
经了一晚上,妆容已见些许凌乱,可仍掩不住阳光铺撒之下,她眼中的明媚神色。
手拢了拢碎发,问道:你会画眉?
不仅会挽发髻,画眉也是会的。
昨日,陈子惠为她挽起繁复的发髻,手法熟练,丝毫不亚于她自己,或许,是胜于她自己的。
你是何时学来的?
对着镜,眉眼中带了几分懒散,手往上抬,一双羊脂玉做的镯子映射着日光。
懒散中却带了几分认真,盯着他。
他回溯到记忆深处,明知是很久了,却答道:不算太久,便是学来为你画眉、梳妆的,没想到学得这般快。
实际上,他是没有学过的,只是拿着眉笔的时候,便想起来该描画出何种的眉型。
肌肉的记忆,刻骨铭心,不知当年,是费了何种苦心,才记得这般清楚的。
韩昭昭望着他的目光,带了几分疑惑,对上的是他的笑容,如春日里和煦的阳光。
问她要画哪种,她指了一种,倒也不出他所料,是他最擅长的那种。
拿起眉笔,照着眉型在她的眉上描起来,触到之处,细腻至极,一点一点地勾勒出她的眉型来。
这感觉,有些熟悉,好像是在梦里发生过似的,亦真亦幻。
韩昭昭的目光投向窗外。
正想着这件事的时候,传来陈子惠的声音:为你画眉的时候,有几分熟悉的感觉。
韩昭昭心里一惊,回过神来,问道:为何?
要说他为别的女子画过眉,她是不大相信的,昔日,高门贵女中欲要为他妻的人众多,可他连一眼也不肯多给这些人,他为求权势会向皇帝低头,可这些,他不会。
一侧的眉毛已经描完,极为契合她的眉型。
镜中的男子、女子皆着一身红衣,女子坐在衣裳,手搭在裙摆上,男子立在她的身侧,微屈膝盖,手中拿着一支眉笔,点染在她的眉心。
一片岁月静好的模样。
这情景熟悉得很,不知在何时见过一般,似乎是在梦中。
梦中?
韩昭昭的指尖触到腰间的系带,下意识地握住。
或许是梦中吧,一次次地在梦里重复,忘不掉。这样的场景,有没有梦到过?
什么样的?
想婚后的第二日,为新婚的妻子画眉,可世事无常,那天,边境的战火起,这是他与妻子见到的最后一面。
韩昭昭的手死死地握住系带,把事情说得模棱两可:没有什么太深的印象,这情景还是有点熟悉的,在乱世中飘零的人,常见此景。
这梦,一直在我的回忆里萦绕,一次又一次。
除了这个,还有别的什么吗?
离去的那日一地寒霜,背后是连片土坡。
是一模一样的情景,她几乎是确定了,那地方就在她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韩昭昭嘴唇嗫嚅着,想说些什么,可是,很快,又被掩住。
又听陈子惠接着道:我还听见了梦中女子的名字,与你一样。这梦,从几年前便开始,一次次地出现,盘旋脑海中,久久不去。
是真的吗?
回应她的,自然是点头。
你有没有什么印象,模糊的也好?
她想,她应该是按照陈子惠的意思往下说的,而且,她还确实有印象。
呼出一口气来,缓缓答道:有一点儿印象吧,模模糊糊的,我对乱世的印象,不知为何,向来深。
刚刚涂染了丹蔻的指尖嵌进了肌肤里,或许,是真的经历过,才会有的切肤之痛。
为这事情,我寻访过许多人,得到的回答是牵挂太久,执念太深,便会如此。
从前,答应夫人的承诺未兑现,如今,定不负夫人半分。
上辈子,他辜负发妻太多,她扶持他,贫寒之日,送他钱财衣物,落魄之时,在他身侧,说他定能安定天下,常人道夫妻有共患难之情,可在她的身上,难,大多是她扛下来的。
他从一个身无长物的少年成为一国之君,可她,却成了尸骸,任他为一国之君,派下人使尽了招魂一类的法术,也再见不到她的面庞,听到她的话语。
既然有幸得来了来生,那定不相负。
韩昭昭不记得,他慢慢同她回忆,总会一点一点地,记忆起来的。
他不急,有时间陪她慢慢来。
方才说话时,他的声音有几分激动,韩昭昭听出来了,随着他的话语,思绪飘到了他所描述的画面里。
一帧帧画面在脑海中浮现,她似乎是想起了什么。
说夫君定能平定天下的话,你有没有什么印象?
对面的人一愣,旋即思绪万千,点头道:有的。
眉笔放下,将她的手完完全全地覆住,他的手粗糙,是由边地的风沙磨砺出来的,握在她的手上,为她添了几分莫名的安全感。
这话,源于何处,她记得。
是原先在市集上,买的一个话本子,说的是有关于前朝开国皇帝的事情,算是难得一见。
翻过一遍,印象深刻,只可惜,后来,一场大火,再寻不到踪迹。
那日,陈子惠带给她的是几片残简,说是除去这个,其余的已经全部湮没在大火当中。
望着那已经烧得半焦的竹简,她沉默了,真相如何,她也不知,只知道,若是把竹简从火里救出来后,再烧上一烧,也是能成这种模样的。
陈子惠口中的话,几分真,几分假,她不得而知,只是,他口中的人与事,与前朝的开国皇帝闫耀灵所经历的,相差无几。
第111章 我答应过她
◎可是现在她回来了啊◎
韩昭昭匆匆地把信纸压到底下, 又理了理桌子上方才被她整的有些乱的纸张,小步轻声走开,迈过门槛。
过了雕花门后, 听到屋里传来隐隐约约的推开屏风的声音,她放开脚步, 穿过几重门,回到了卧房中。
房内的红烛已经被烧尽了一小段, 细微烛光跳动着,给这黑暗中带来些许的光明与温暖, 只是这光比方才黯淡了些。
刚刚在烛台前站定的时候, 远处便传来了脚步声,有些急促,往这边走来。
已经是来不及坐到床上,保持平静的状态, 韩昭昭干脆从桌案上拿起一把剪刀来,去剪烛芯。
火苗跳动,光芒伴随着热气一起扑到她的脸上,一边剪烛,一边暗暗地瞟着对面的人。
手有些抖,被她克制住了, 是一副安安静静剪烛的模样。
看他到身侧的时候,问了一声:可是处理完了?
已经处理完了。
陈子惠答道,回答时, 他的目光在有意识地躲闪她。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