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旧事[娱乐圈](270)
仿佛赶场子一般两头跑的苏韵回到香江的时候,已经是大年初二的下午时分。
为求方便苏韵这样满世界跑的大忙人,今年苏阿婆就是被大妈黄弥笙诚意热情地邀请到了赵氏大宅作客,一起吃赵家惯例推迟在年初二晚才会吃的团年饭没办法, 和苏韵忙着做跨年联欢晚会一样, 赵家人为了电视台的贺年节目, 除夕夜和年初一这两天通常是脱不开身的, 因此团年饭一般都会推到后面的日子。
赵家这边有渠道能看到内陆的春晚节目,对于苏韵的表现基本都很是认可, 不过在夸赞的最后也还是提点了几句:现在局势还不算太好, 去是可以去, 不过你还是尽量不要太张扬。
也就只有是素来偏中偏红的赵家敢和苏韵说这番话, 换了别的电视台有这么一个时不时就北上的合约艺人,那可就不是那么好说话了。
当然, 苏韵本身就已经是和台岛那边相看两厌, 当年在人家地盘上也照样敢于舍弃前程精准点火激情开干那么在这个大前提下, 苏韵如今只是去上节目和支援节目组的做法,倒还真的不算是太过出位了。
我心里有分寸的了, 而且去年那个条约都已经签下来了, 很难会再生什么意外的苏韵意有所指地说了一句, 随后又看向若有所思的赵日赋,鉴于这一层上,我们是不是要改变一下某些做法了?
赵励英一听就明白了苏韵的想法,看了依然沉默的赵日赋一眼,随后又看了几眼不敢开口的赵励明、赵励仲两兄弟,方才是主动开口回应了苏韵的提议:我们不是没有考虑过你的提议,但是这个问题实在是事关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
我和那些老人明争暗斗了那么多年,都始终未能变天,你现时根基未稳,倒也不用太过于讲义气道德。方茉娜也是忍不住开口了。
尽管自家女儿有一颗良善之心是好事,但做生意不同于做人,越是良善的人就越是容易被欺负,更何况对面那些人本来就是一帮追逐利益的豺狼不说,就连他们自己这边,也是更看重利益这一层面上的东西。
有句话说得好,钱不是省出来的,而是赚出来的。苏韵轻轻点了点桌子,赵氏目前已经在向着整合转型的道路上走了,而且时代经济逐步变化,不能再用从前大包大揽的大片场制度来应对时时有变的新时代了。
也不是说脱胎自当年好莱坞黄金时代的大片场制度不好,在某些艰难的岁月里,一家能拥有从电影立项到全面发行之间所有功能的公司,最是能扛住因为各种各样原因而在某些环节掉链子的冲击,不至于卡在半途无法前行。
但亦是因为这种制作方面公司一手全包、高层人员自上而下全面控制的方式,难免就会在碰上了没有足够的敌手刺激前进之后,会逐渐变成自上而下的压迫。
就像是所有人都知道赵氏以及TBB给的薪酬低,但也明白每段时期招新最多最广泛的平台就只有它一个,为了达成最快最容易出名的这个目标,很多人就会自愿选择放弃一部分东西,先打响名气为主在这个圈子里,很多时候,名气就是一切。
等混出头混到名气了,公司的薪酬就不再是主要收入来源,外埠表演、各种商场秀邀约和广告等,才是明星艺人收入的大头。
可惜的是,许多新人根本就熬不到这一步,也没有运气走得到这一步。
苏韵不愿看到如后世那种资本控制娱乐、什么臭鱼烂虾都敢往人们眼前摆的混乱;也不愿看到现时许许多多有着真材实料也勤勤恳恳干活的打工人,在这样自上而下的压迫之下,那么努力地工作却只能拿到勉强糊口、甚至是不够糊口的薪酬。
而问题在于,要资本家们吐出本已经送到嘴边的利益是不可能的那么就只有另辟途径,去用养好了马儿才能跑得更快的定律,哄骗他们小有小做大有大搞。
激励计划?赵日赋微微抬了抬眼,看向苏韵那认真的神情。
没错,一味从这些已经榨得差不多的人身上节流没有什么作用,我们现在最重要的,还是开源。苏韵提出了之前外借陈柏杨、张榷嵘二人出去拍电影的事,《圣诞快乐》这部电影的票房排在去年单片票房榜前几位,届时我们能收到的外借费,肯定是不会少于这个数。
我们赵氏因为大片场的制度,不像佳和、真艺呈那样是相对独立小型,开拍就组一批人组建剧组,拍完就散伙,不开拍时也就不需要养着一大批员工
相应的,少了这批员工和场地费用的支出看似是省了不少钱,但要是一旦某个有强而有力的对手天降过来,强制用手段制裁阻断电影制作的某个环节之后,这类型的公司就会卡在某一个进度上,久久停滞不前。
当年赵日赋就是吃过类似这样的亏,在微末之时被本地大公司用卡住制作环节这一招压制住发展势头,差点就没在香江折戟沉沙。
所以,他才会在赵氏影城建立起来之后,坚持引用大包大揽的方式,无论如何都要打造出来一个全包式的大片场,让自己的地方能完全包揽一部电影从开始到结束的所有制作。
当然了,手底下要养着这么多人,那么就肯定得抠起来了。
赵氏的正式工按规矩不得外借,原因不外乎是生怕被外人偷了自家的技术和资源、以及自己这边要用人时没得用等等,以至于同一批技术精湛的老员工被困在公司里,日常拿的钱还不如算半个自由身所以能去别处做临时工的徒弟、新手多,内部里早就对此有过不少怨言。
再这样下去,赵氏只会越来越留不住人才虽然去别处也不一定能拿到更高的薪酬,但人家还不兴不做这活儿,去各种工地、地盘等地方卖苦力了?
香江的力气活工人收入可不算低,而且TBB还因为出外景时也是经常要搬搬抬抬各种重量级器材,在各处工作人员里头素有早知道来电视台也是要做苦力,那我还不如当初就去地盘搬砖的自我挖苦式调侃
不过,现在的赵氏已经开始转型了,外借出去之后,那些人能去做临工的公司也就那么几家,这不比让这些人私底下披马甲去外头□□工影响正常工作要好?
而且还能从中抽一笔中间费!
与其让那些没工开的正式工吃空饷,倒不如成立一个专门负责外借事务的部门,从中抽取利益要从那些老家伙手里掏钱困难,但是打着赚更多钱的名头开一个新部门来瓜分部分权益和利益,还是可以努力一下的。
毕竟那些老家伙要是不答应开的话,那么这一笔想来就应该不少的中间费,是必然会没有的。
你一开始不提出这个,就是为了现在谈得最激烈的时候,作出让步的表示?赵日赋忽然问了一句。
苏韵略微低下头来,仿佛是被看穿了小心思一般淡淡一笑。
大佬不愧是大佬,这么快就想到了她明明有着更迂回而且成功几率也更大的激励计划方案,却为什么会选择是在一开始的时候,要拿着不少人提议过也抗争过、但却一次次被打回来的待遇提升申请方案去先冲一波。
漫天要价,就地还钱这就是苏韵之所以会先拿出明显很难会成功的没希望方案,然后还要花时间花精力花感情,去和那些钻在钱眼里的老家伙据理力争到脸红耳热地拍桌子,只为了达到加强公司员工待遇薪酬这一个目的之真正含义。
可还别说,这种明知不可为却还是非要迎难而上的势头,可是给苏韵以及赵励英、赵励明这两兄弟,争取到了不少公司内部员工的好感和支持。
在这个世界上,很难有人不是为了利益而存在的。
那么,当遇到利益目标一致的情况时,这些人就会自发性地站在同一阵线,并且对与自己站在同一阵线上的人生出相应的战友情和好感度。
时代已经变了,现在是新时代和新人的天下,有些老规矩,也是早就应该要跟着变一下了。苏韵无比认真地看向赵日赋,况且这不就是你老人家一直希望看到的场面吗?
父辈拼命打下基础,然后有能力的子孙辈在这样已经打好了的基础上,竭尽所能,大踏步向前迈进继而,去努力达成赵日赋那受限于时代、受困于岁月因而未能完成的东方好莱坞之梦。
第369章 为了工作
而苏韵之所以把激励计划拖到这个时候才真正地放出来, 满怀希望地摆在赵日赋面前,也是为了等待这一个时机成熟。
从产业转型开始,将赵日赋的视线从影视制作获取利益的这一个赚钱方式里跳出;随后在利益获取主力转移之后开展人才基地这个计划的催化, 让赵日赋看到这样能在不知不觉间促进香江娱乐圈的融合, 以及赵氏将来以人才基地为主导的首领地位之后,再要提出为对手底下最为重要的人才资源提升待遇
尽管在资本的圈子里向来惯例物是罗马,人是牛马,但如果将人才资源的重要级别提高,再加上减少内耗、开源创收这两点,大概就容易开口得多了。
而且最关键的是,在很多时候, 再好再棒的良心计划, 都是比不上血脉和利益的牵连。
赵日赋早已经有了退意, 至今坚持着不退下来除了是真的依然热爱影视事业之外,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了帮底下的小辈镇住场子,以免苏韵他们被那些倚老卖老的老股东用辈分和资历压制。
这是无可避免的一个问题:自古时流传下来的长幼尊卑观念, 至今仍在现代社会大行其道。
这样的长幼尊卑之分, 其好处是能达成一个以长带幼从而规避重蹈覆辙, 让对未来迷茫的后辈走上正确的道路;但如果作为长者的人心思不纯, 就会立刻从引导者转化成最难跨越的那一座大山,阻碍着后辈前进的步伐。
若果没有当年兄弟相争的意外, 赵励英这个由赵日赋手把手带出来的侄子, 明显是香江赵氏最好的继承人。
可惜, 出了这一场意外之后,哪怕赵日赋依然比较属意赵励英作为主导者继任, 公司里的人却可能会出现不为少数的不服心理。
其次就是苏韵然而她实在是太过于年轻了, 而且又是主管制作的, 调回管理行政这边是直接就会让制作部失去一员大将,届时,所能获取到的利益,自然就会相应地少了。
更何况,以苏韵的外形和能力,都是更适合幕前和制作这两个方面。
至于赵日赋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作为老大的赵励明的心思就没多少放在继承家族事业上,自从苏韵提出产业转型之后一个月有至少二十天都在忙其余产业,看样子就已经是打算放弃继承家族事业去追逐梦想了
赵励仲又是个看起来比苏韵年长、实则却还要比苏韵不懂事的,压根就担不住大场面,只能做副手的存在那么,赵日赋在经过层层考虑后,便也是只能继续当年自己几兄弟一起合力做事业的路子,让有意去闯荡的赵励明开拓新天地,而赵励英和赵励仲留守大本营,最独特的苏韵走赵氏最为重要的制作之途。
像苏韵这种不怎么图钱又不怎么图色、只一心搞创作的事业脑,基本是不用担心她会像背刺自己人的赵二哥那样,再发生如当年那次意外一样层层克扣坑骗兄弟的事情。
不过,你又凭什么来说服他们,你这个激励计划一定会有得赚呢?赵日赋又看了过来,一副要考核苏韵的模样。
苏韵冲堂哥赵励英使了个眼色,赵励英便把手边公文包拿起来打开,从中取出了几份纯英文文件报告放在了桌子上。
这是去年10月底在北美上映的《终结者》电影的资料,投资640万美元,总票房7837万美元苏韵翻开最上面也是最新的一份文件报告,随后又逐一介绍起了自己的成功投资案例,无论是看电影的眼光还是投资的回报率,都是一份又一份相当漂亮的成绩。
赵日赋沉默地看着最上方的那份文件报告,似乎依稀又想起了自己好几部大投资接连扑街的旧事
而苏韵却是目光精准地时不时就买冷门,最后票房大爆特爆,除了那些本来就是为了冲奖不在乎票房的文艺片,她看上的商业类型电影基本都没有失手过。
换作是旁人,这样对比着炫耀肯定是得在心里记上一笔;但偏偏苏韵是自己人这么一来,看法评价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得到赵日赋的肯定,苏韵最后几乎是有点光棍地摊了一下手:我们家大业大,赌得起这一把,到时实在不行的话,关停这个部门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但如果这一把赌成功,以后香江影视圈里头可就是要真正地变一番天了。
这些年赵氏因为有她所以海外票房成绩基本都很不错,但本土票房成绩却是依然翻不了身,前面被佳和压后面被真艺呈压,唯有靠着从前积累的底子,勉强维持本土电影界龙头大佬的地位曾经作为一个年代霸主的赵日赋,肯定多少都还是有着不甘心的。
但如果苏韵的计划能真正地逐步施展开来,各自统领一个年代的佳和与真艺呈,最后也都是得皈依在赵氏的旗下:如是这般,兜兜转转柳暗花明,赵氏的霸主之位方才是真的坐稳了。
在赵日赋表明会支持苏韵的计划之后,接下来的日子里,赵氏高层内部自上而下,便刮起了一场风暴。
上头的人争得轰轰烈烈,下面的人却是兴高采烈:很明显,这一次所提出的激励计划一旦成功的话,他们所有人的待遇都会有一次飞跃级别的提升。
虽然要多赚钱也还是得多干活,但是外头的工钱多一向多不说,又能保住公司正式工的饭碗,两头有赚还能保底,谁不乐意呢?
一时间,赵氏连同TBB内部的氛围,是既和谐又冷漠:和谐在于一部分人知道以后要接外面活先要搞好人际关系,大家甜甜蜜蜜笑脸迎人;而冷漠在于虽然赚钱路子多了,但大家依然都还是和以前一样有着竞争关系,私底下那些为了前程的拉帮结派小团体也是依然不绝。
不过,考虑到高层那边还是有着不少黑心的老家伙不想分权,所以下面人即使内部再有竞争黑脸,也尽量控制住自己、手底下的人和对手,不去展露黑脸以免被这些黑心人找到借口,否决掉苏韵力争多时才能达成的机会和局面。
靠着这第二轮的为员工谋福利计划,苏韵和赵家兄弟三人在公司里的人气便是获得了又一次的提升。
人一旦激动起来,干活就容易上头,面对苏韵这样一次又一次和老股东争吵只为帮员工谋福利的好老板,无论是看得出内情还是看不出内情,都是得感念她这份心思和恩义。
就连在细想之下大致猜到原因的李学祥,也是特意找了个机会和苏韵语重心长地感谢了几句:不管出发点是为了什么,只要苏韵一旦做得成这个计划,那么就是给赵氏的所有员工谋到了切切实实的福利。
那些本身为了梦想或兴趣、有家底只为来玩来镀金的艺人,在这年头始终还是少数。
大多数人,都是在赵氏这里混一个三餐温饱有瓦遮头,不至于沦落到做无业游民的地步罢了。
恋耽美
为求方便苏韵这样满世界跑的大忙人,今年苏阿婆就是被大妈黄弥笙诚意热情地邀请到了赵氏大宅作客,一起吃赵家惯例推迟在年初二晚才会吃的团年饭没办法, 和苏韵忙着做跨年联欢晚会一样, 赵家人为了电视台的贺年节目, 除夕夜和年初一这两天通常是脱不开身的, 因此团年饭一般都会推到后面的日子。
赵家这边有渠道能看到内陆的春晚节目,对于苏韵的表现基本都很是认可, 不过在夸赞的最后也还是提点了几句:现在局势还不算太好, 去是可以去, 不过你还是尽量不要太张扬。
也就只有是素来偏中偏红的赵家敢和苏韵说这番话, 换了别的电视台有这么一个时不时就北上的合约艺人,那可就不是那么好说话了。
当然, 苏韵本身就已经是和台岛那边相看两厌, 当年在人家地盘上也照样敢于舍弃前程精准点火激情开干那么在这个大前提下, 苏韵如今只是去上节目和支援节目组的做法,倒还真的不算是太过出位了。
我心里有分寸的了, 而且去年那个条约都已经签下来了, 很难会再生什么意外的苏韵意有所指地说了一句, 随后又看向若有所思的赵日赋,鉴于这一层上,我们是不是要改变一下某些做法了?
赵励英一听就明白了苏韵的想法,看了依然沉默的赵日赋一眼,随后又看了几眼不敢开口的赵励明、赵励仲两兄弟,方才是主动开口回应了苏韵的提议:我们不是没有考虑过你的提议,但是这个问题实在是事关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
我和那些老人明争暗斗了那么多年,都始终未能变天,你现时根基未稳,倒也不用太过于讲义气道德。方茉娜也是忍不住开口了。
尽管自家女儿有一颗良善之心是好事,但做生意不同于做人,越是良善的人就越是容易被欺负,更何况对面那些人本来就是一帮追逐利益的豺狼不说,就连他们自己这边,也是更看重利益这一层面上的东西。
有句话说得好,钱不是省出来的,而是赚出来的。苏韵轻轻点了点桌子,赵氏目前已经在向着整合转型的道路上走了,而且时代经济逐步变化,不能再用从前大包大揽的大片场制度来应对时时有变的新时代了。
也不是说脱胎自当年好莱坞黄金时代的大片场制度不好,在某些艰难的岁月里,一家能拥有从电影立项到全面发行之间所有功能的公司,最是能扛住因为各种各样原因而在某些环节掉链子的冲击,不至于卡在半途无法前行。
但亦是因为这种制作方面公司一手全包、高层人员自上而下全面控制的方式,难免就会在碰上了没有足够的敌手刺激前进之后,会逐渐变成自上而下的压迫。
就像是所有人都知道赵氏以及TBB给的薪酬低,但也明白每段时期招新最多最广泛的平台就只有它一个,为了达成最快最容易出名的这个目标,很多人就会自愿选择放弃一部分东西,先打响名气为主在这个圈子里,很多时候,名气就是一切。
等混出头混到名气了,公司的薪酬就不再是主要收入来源,外埠表演、各种商场秀邀约和广告等,才是明星艺人收入的大头。
可惜的是,许多新人根本就熬不到这一步,也没有运气走得到这一步。
苏韵不愿看到如后世那种资本控制娱乐、什么臭鱼烂虾都敢往人们眼前摆的混乱;也不愿看到现时许许多多有着真材实料也勤勤恳恳干活的打工人,在这样自上而下的压迫之下,那么努力地工作却只能拿到勉强糊口、甚至是不够糊口的薪酬。
而问题在于,要资本家们吐出本已经送到嘴边的利益是不可能的那么就只有另辟途径,去用养好了马儿才能跑得更快的定律,哄骗他们小有小做大有大搞。
激励计划?赵日赋微微抬了抬眼,看向苏韵那认真的神情。
没错,一味从这些已经榨得差不多的人身上节流没有什么作用,我们现在最重要的,还是开源。苏韵提出了之前外借陈柏杨、张榷嵘二人出去拍电影的事,《圣诞快乐》这部电影的票房排在去年单片票房榜前几位,届时我们能收到的外借费,肯定是不会少于这个数。
我们赵氏因为大片场的制度,不像佳和、真艺呈那样是相对独立小型,开拍就组一批人组建剧组,拍完就散伙,不开拍时也就不需要养着一大批员工
相应的,少了这批员工和场地费用的支出看似是省了不少钱,但要是一旦某个有强而有力的对手天降过来,强制用手段制裁阻断电影制作的某个环节之后,这类型的公司就会卡在某一个进度上,久久停滞不前。
当年赵日赋就是吃过类似这样的亏,在微末之时被本地大公司用卡住制作环节这一招压制住发展势头,差点就没在香江折戟沉沙。
所以,他才会在赵氏影城建立起来之后,坚持引用大包大揽的方式,无论如何都要打造出来一个全包式的大片场,让自己的地方能完全包揽一部电影从开始到结束的所有制作。
当然了,手底下要养着这么多人,那么就肯定得抠起来了。
赵氏的正式工按规矩不得外借,原因不外乎是生怕被外人偷了自家的技术和资源、以及自己这边要用人时没得用等等,以至于同一批技术精湛的老员工被困在公司里,日常拿的钱还不如算半个自由身所以能去别处做临时工的徒弟、新手多,内部里早就对此有过不少怨言。
再这样下去,赵氏只会越来越留不住人才虽然去别处也不一定能拿到更高的薪酬,但人家还不兴不做这活儿,去各种工地、地盘等地方卖苦力了?
香江的力气活工人收入可不算低,而且TBB还因为出外景时也是经常要搬搬抬抬各种重量级器材,在各处工作人员里头素有早知道来电视台也是要做苦力,那我还不如当初就去地盘搬砖的自我挖苦式调侃
不过,现在的赵氏已经开始转型了,外借出去之后,那些人能去做临工的公司也就那么几家,这不比让这些人私底下披马甲去外头□□工影响正常工作要好?
而且还能从中抽一笔中间费!
与其让那些没工开的正式工吃空饷,倒不如成立一个专门负责外借事务的部门,从中抽取利益要从那些老家伙手里掏钱困难,但是打着赚更多钱的名头开一个新部门来瓜分部分权益和利益,还是可以努力一下的。
毕竟那些老家伙要是不答应开的话,那么这一笔想来就应该不少的中间费,是必然会没有的。
你一开始不提出这个,就是为了现在谈得最激烈的时候,作出让步的表示?赵日赋忽然问了一句。
苏韵略微低下头来,仿佛是被看穿了小心思一般淡淡一笑。
大佬不愧是大佬,这么快就想到了她明明有着更迂回而且成功几率也更大的激励计划方案,却为什么会选择是在一开始的时候,要拿着不少人提议过也抗争过、但却一次次被打回来的待遇提升申请方案去先冲一波。
漫天要价,就地还钱这就是苏韵之所以会先拿出明显很难会成功的没希望方案,然后还要花时间花精力花感情,去和那些钻在钱眼里的老家伙据理力争到脸红耳热地拍桌子,只为了达到加强公司员工待遇薪酬这一个目的之真正含义。
可还别说,这种明知不可为却还是非要迎难而上的势头,可是给苏韵以及赵励英、赵励明这两兄弟,争取到了不少公司内部员工的好感和支持。
在这个世界上,很难有人不是为了利益而存在的。
那么,当遇到利益目标一致的情况时,这些人就会自发性地站在同一阵线,并且对与自己站在同一阵线上的人生出相应的战友情和好感度。
时代已经变了,现在是新时代和新人的天下,有些老规矩,也是早就应该要跟着变一下了。苏韵无比认真地看向赵日赋,况且这不就是你老人家一直希望看到的场面吗?
父辈拼命打下基础,然后有能力的子孙辈在这样已经打好了的基础上,竭尽所能,大踏步向前迈进继而,去努力达成赵日赋那受限于时代、受困于岁月因而未能完成的东方好莱坞之梦。
第369章 为了工作
而苏韵之所以把激励计划拖到这个时候才真正地放出来, 满怀希望地摆在赵日赋面前,也是为了等待这一个时机成熟。
从产业转型开始,将赵日赋的视线从影视制作获取利益的这一个赚钱方式里跳出;随后在利益获取主力转移之后开展人才基地这个计划的催化, 让赵日赋看到这样能在不知不觉间促进香江娱乐圈的融合, 以及赵氏将来以人才基地为主导的首领地位之后,再要提出为对手底下最为重要的人才资源提升待遇
尽管在资本的圈子里向来惯例物是罗马,人是牛马,但如果将人才资源的重要级别提高,再加上减少内耗、开源创收这两点,大概就容易开口得多了。
而且最关键的是,在很多时候, 再好再棒的良心计划, 都是比不上血脉和利益的牵连。
赵日赋早已经有了退意, 至今坚持着不退下来除了是真的依然热爱影视事业之外,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了帮底下的小辈镇住场子,以免苏韵他们被那些倚老卖老的老股东用辈分和资历压制。
这是无可避免的一个问题:自古时流传下来的长幼尊卑观念, 至今仍在现代社会大行其道。
这样的长幼尊卑之分, 其好处是能达成一个以长带幼从而规避重蹈覆辙, 让对未来迷茫的后辈走上正确的道路;但如果作为长者的人心思不纯, 就会立刻从引导者转化成最难跨越的那一座大山,阻碍着后辈前进的步伐。
若果没有当年兄弟相争的意外, 赵励英这个由赵日赋手把手带出来的侄子, 明显是香江赵氏最好的继承人。
可惜, 出了这一场意外之后,哪怕赵日赋依然比较属意赵励英作为主导者继任, 公司里的人却可能会出现不为少数的不服心理。
其次就是苏韵然而她实在是太过于年轻了, 而且又是主管制作的, 调回管理行政这边是直接就会让制作部失去一员大将,届时,所能获取到的利益,自然就会相应地少了。
更何况,以苏韵的外形和能力,都是更适合幕前和制作这两个方面。
至于赵日赋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作为老大的赵励明的心思就没多少放在继承家族事业上,自从苏韵提出产业转型之后一个月有至少二十天都在忙其余产业,看样子就已经是打算放弃继承家族事业去追逐梦想了
赵励仲又是个看起来比苏韵年长、实则却还要比苏韵不懂事的,压根就担不住大场面,只能做副手的存在那么,赵日赋在经过层层考虑后,便也是只能继续当年自己几兄弟一起合力做事业的路子,让有意去闯荡的赵励明开拓新天地,而赵励英和赵励仲留守大本营,最独特的苏韵走赵氏最为重要的制作之途。
像苏韵这种不怎么图钱又不怎么图色、只一心搞创作的事业脑,基本是不用担心她会像背刺自己人的赵二哥那样,再发生如当年那次意外一样层层克扣坑骗兄弟的事情。
不过,你又凭什么来说服他们,你这个激励计划一定会有得赚呢?赵日赋又看了过来,一副要考核苏韵的模样。
苏韵冲堂哥赵励英使了个眼色,赵励英便把手边公文包拿起来打开,从中取出了几份纯英文文件报告放在了桌子上。
这是去年10月底在北美上映的《终结者》电影的资料,投资640万美元,总票房7837万美元苏韵翻开最上面也是最新的一份文件报告,随后又逐一介绍起了自己的成功投资案例,无论是看电影的眼光还是投资的回报率,都是一份又一份相当漂亮的成绩。
赵日赋沉默地看着最上方的那份文件报告,似乎依稀又想起了自己好几部大投资接连扑街的旧事
而苏韵却是目光精准地时不时就买冷门,最后票房大爆特爆,除了那些本来就是为了冲奖不在乎票房的文艺片,她看上的商业类型电影基本都没有失手过。
换作是旁人,这样对比着炫耀肯定是得在心里记上一笔;但偏偏苏韵是自己人这么一来,看法评价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得到赵日赋的肯定,苏韵最后几乎是有点光棍地摊了一下手:我们家大业大,赌得起这一把,到时实在不行的话,关停这个部门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但如果这一把赌成功,以后香江影视圈里头可就是要真正地变一番天了。
这些年赵氏因为有她所以海外票房成绩基本都很不错,但本土票房成绩却是依然翻不了身,前面被佳和压后面被真艺呈压,唯有靠着从前积累的底子,勉强维持本土电影界龙头大佬的地位曾经作为一个年代霸主的赵日赋,肯定多少都还是有着不甘心的。
但如果苏韵的计划能真正地逐步施展开来,各自统领一个年代的佳和与真艺呈,最后也都是得皈依在赵氏的旗下:如是这般,兜兜转转柳暗花明,赵氏的霸主之位方才是真的坐稳了。
在赵日赋表明会支持苏韵的计划之后,接下来的日子里,赵氏高层内部自上而下,便刮起了一场风暴。
上头的人争得轰轰烈烈,下面的人却是兴高采烈:很明显,这一次所提出的激励计划一旦成功的话,他们所有人的待遇都会有一次飞跃级别的提升。
虽然要多赚钱也还是得多干活,但是外头的工钱多一向多不说,又能保住公司正式工的饭碗,两头有赚还能保底,谁不乐意呢?
一时间,赵氏连同TBB内部的氛围,是既和谐又冷漠:和谐在于一部分人知道以后要接外面活先要搞好人际关系,大家甜甜蜜蜜笑脸迎人;而冷漠在于虽然赚钱路子多了,但大家依然都还是和以前一样有着竞争关系,私底下那些为了前程的拉帮结派小团体也是依然不绝。
不过,考虑到高层那边还是有着不少黑心的老家伙不想分权,所以下面人即使内部再有竞争黑脸,也尽量控制住自己、手底下的人和对手,不去展露黑脸以免被这些黑心人找到借口,否决掉苏韵力争多时才能达成的机会和局面。
靠着这第二轮的为员工谋福利计划,苏韵和赵家兄弟三人在公司里的人气便是获得了又一次的提升。
人一旦激动起来,干活就容易上头,面对苏韵这样一次又一次和老股东争吵只为帮员工谋福利的好老板,无论是看得出内情还是看不出内情,都是得感念她这份心思和恩义。
就连在细想之下大致猜到原因的李学祥,也是特意找了个机会和苏韵语重心长地感谢了几句:不管出发点是为了什么,只要苏韵一旦做得成这个计划,那么就是给赵氏的所有员工谋到了切切实实的福利。
那些本身为了梦想或兴趣、有家底只为来玩来镀金的艺人,在这年头始终还是少数。
大多数人,都是在赵氏这里混一个三餐温饱有瓦遮头,不至于沦落到做无业游民的地步罢了。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