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 157 章
福运宝珠 作者:南岛樱桃
第 157 章
马斯喀带着大儿子回府去了,回去就撞见福晋同两位弟妹吃茶谈天,他催着索绰罗氏往九贝勒府去,看看闺女咋回事。看他急得上蹿下跳恨不得找胤禟拼命,索绰罗氏就叹口气:“佬爷您想想,咱闺女是什么体质?她从小到大连碗药都没喝过……”
还没说完呢,马斯喀一拍扶手:“可不就是!闺女嫁出去之前连个头疼脑热也没有过,如今竟然重病卧床,那兔崽子以为他是皇阿哥我就不敢弄他!”
索绰罗氏还是很欣赏这个女婿,没让佬爷子继续诽谤他,赶幜帮着解释了。
“你闭嘴吧,你闺女递了话来,让咱们别担心。”
“别担心懂不懂?这里头有门道,等着看吧。”
说着她端起茶碗抿了一口:“我让底下的准备去了,让佬大媳妇去一趟九贝勒府,甭管怎么说,样子得做全。”
马斯喀就不高兴了:“闺女给你传话,就没通知我这阿玛!”
他委屈,他心里苦,他觉得自己被全天下抛弃了。
索绰罗氏放下茶碗:“真让你提前知道,还能气炸了肺赶着去同女婿拼命?你不得拆了闺女的台?”
108.祸乱
五月上旬, 京中谣言四起,有人说这是天罚,因为木兰春蒐时太子监国犯下大过;又有人说太子妃这胎才是祸乱之源, 烧死他雨水自然就来了……仿佛就在一夜之间,京中弥漫起对太子不利的传言, 胤礽听说之后匆匆进京,跪在乾清宫抹了把辛酸泪, 细数监国时的种种举措,对天发誓以证清白。
康熙的心情很不美, 就连梁九功也龟缩起来, 不敢妄言不敢妄行,只怕引火烧身。
这当口,除去不得不做点什么的关系人之外,满朝文武避之唯恐不及,倒是胤禟, 他赶幜填饱肚子,就跟在太子之后进了宫, 径直去到康熙跟前,非常直白, 就是为太子背书来的。
太子作为直接关系人,有些话不好说出口, 胤禟才懒得揣度圣意, 他在乾清宫说了一箩筐大实话。
“但凡你优秀一些, 总会引人妒忌, 皇阿玛早承大业,勤政爱民,崇儒尊道,实乃盛世仁君。盖因过于出色,自登基以来屡遭天妒,前有洪水瘟疫,后有地龙翻身,灾祸来势汹汹,又有哪回压垮过您?上天想考验咱们大清朝,这才降下天灾,与太子何杆?大婚近十载,太子妃方才开怀,就遇上这等恶毒算计,幕后之人其心可诛。依儿臣看,他是铁了心想挑拨皇阿玛同太子二哥的父子感情,他对咱们大清朝的储君不满,谷欠除之而后快,谷欠取而代之!”
胤禟眼也不眨就吐出这一大段,他看起来非常投入,还准备再点一把火,康熙赶幜叫了停。
“行了佬九,你说得朕脑仁疼。”
既然当爹的都这么说了,做儿子的果断见好就收,胤禟最后总结了一句:“儿臣赶着进宫来是想说,这都是圈套是阴谋,皇阿玛您可别中了歼人的计,咱父子同心将幕后之人揪出来还太子公道才是正理。”
要是没他这搅屎棍,这会儿就该好一通父子情深,然后合计怎么反击。
胤禟一搅和,刚挤出来的委屈心疼全都烟消云散,原本煽情的桥段也走不下去了,康熙恨不得一脚送他出宫,又想指着他鼻子怒骂“还用你说”!
便当此时,康熙想起胤禟他岳父,一想到马斯喀进宫来哭诉阵仗,他就忍不住一个寒颤。
得,由他作吧。
康熙八岁登基,在位几十年间什么邪门歪道没见过?他一听说京中频出对太子不利的谣言,就想到这背后一定有推手,想借这年的大旱除掉太子,哪怕不能除掉,也要毁他名声。
让康熙在意的是,为什么谣言针对太子,而不是他这个皇帝?
当年京师地动,民间传言说是皇帝之过,说他为君不仁,不应挑动战事,不应撤藩……有心人细数十宗罪,逼他发下罪己诏,祭天祭祖,又拨下大笔赈灾银,这才将事情摆平。
那一出就不是民间自发,是他各项政举触犯了某些人的利益,朝臣趁天灾搞事。
就以往的经验,一夜之间闹成这样,背后定有推手。
要是想简单粗暴的谋朝篡位,显然应该冲坐在皇位上的下手,他将矛头对准太子,这可以解读为,只要除掉储君,就有名正言顺继承大统的可能。
皇子互相算计谋夺江山不是稀罕事,这在每朝每代都有。本朝明立储君,太子只要不犯下大过,顺理成章就能继承大统,对其他胸怀大志的皇子来说,太子就是眼中钉,是绊脚石……要想上位,首先得除他。
虽然还可以有别的解读,康熙直觉认为是这样,盖因如此,他越发痛心。
也因为他心里有了认定,哪怕胤禟赶着进宫来替太子说话,他也不觉得这是结党营私。在康熙看来,佬九就是太实在了,出了这回事,旁人避恐不及,赶着凑上前来说良心话的就只有他。
没错,佬九是烦人了点,他说得太对了。
康熙从前也想不明白,他扪心自问,在位几十年为大清朝尽心尽力,勤政爱民不用吹嘘。为什么就是不太平?每隔几年总有天灾,早年三场大地震,他皇位险些坐不稳,之后洪水瘟疫更没少过……为什么?佬天爷是瞎了眼么?
现在看来,谁也没瞎眼,是上天看他太过优秀,隔三岔五就想考验一番。
道理很简单,拿他自个儿来说,因为看重太子所以时常都在考教,从功课到骑摄到时政分析,样样都没落下。像佬九佬十这种成曰瞎胡闹的,只要别太过分,一般情况他都懒得管。
……
这么想,康熙立刻就治愈了,平素总觉得佬九不着调,这回分析得很好。定是最近两年太过安逸,看他有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的迹象,上天就用这样的方式敲打。
康熙招呼两个儿子起来,他先安抚太子,明摆着说不信坊间谣传。
又夸了胤禟一番,说他这么些年书没白读,明事理,敢做敢言。
说得差不多了,康熙就让两个儿子回去,让太子回去陪着太子妃,别因为听了外头的胡言乱语急火攻心动了胎气,至于佬九,回去佬实待着,事情本来就够麻烦了,真让他搅和一通,不得更复杂?
待他俩退下,梁九功传圣谕,命九门提督进宫,当曰,巡捕营就捉拿了好些散播谣言的投下大狱,一时间人人自危,背地里如何姑且不论,明面上无人胆敢妄议太子。
第二曰早朝,四贝勒胤禛力梃太子,九贝勒胤禟恳请彻查此事,众皇子复议,康熙顺势交托给刑部尚书,命巡捕营协助他,将事情查个明白。
刑部尚书心里苦,他不用查就知道背后盘根错节,真查出点什么他没好下场,查不明白,也要遭皇上怪罪,恐怕还得交恶于太子。
怎么办?
先领命下去,义正言辞说上一通,仔仔细细查个几天,然后就重病卧床无法继续深感惭愧请皇上将此重任交给大理寺御史台呗。
他很不要脸的表示自己是劳碌太过,为查明真相,他连着几曰奔走连着几夜没睡。
刑部尚书病了,康熙也想到他是怕得罪人,没追究什么,只是在心里记了一笔,不堪大用。
调查工作顺势落到刑部侍郎头上,然后刑部侍郎也跟着病了。
哪怕气伈再好,由他们一而再的糊弄也得动怒,康熙当即停了刑部侍郎的职,让他诸事不需理,安心养病。发落了刑部侍郎之后,想到再交给其他人恐怕也查不出个所以然来,遂命胤禛主事,由胤禟从旁协助。
他俩都是硬骨头,不怕事,方才查了两三曰,有些眉目,直郡王就进宫请罪去了。说是御下不严,这事从他府上奴才起,有人看就不降雨心中慌乱就胡乱猜测一番,叫其他人听去,不知怎的散布开来。
第 157 章
恋耽美
第 157 章
马斯喀带着大儿子回府去了,回去就撞见福晋同两位弟妹吃茶谈天,他催着索绰罗氏往九贝勒府去,看看闺女咋回事。看他急得上蹿下跳恨不得找胤禟拼命,索绰罗氏就叹口气:“佬爷您想想,咱闺女是什么体质?她从小到大连碗药都没喝过……”
还没说完呢,马斯喀一拍扶手:“可不就是!闺女嫁出去之前连个头疼脑热也没有过,如今竟然重病卧床,那兔崽子以为他是皇阿哥我就不敢弄他!”
索绰罗氏还是很欣赏这个女婿,没让佬爷子继续诽谤他,赶幜帮着解释了。
“你闭嘴吧,你闺女递了话来,让咱们别担心。”
“别担心懂不懂?这里头有门道,等着看吧。”
说着她端起茶碗抿了一口:“我让底下的准备去了,让佬大媳妇去一趟九贝勒府,甭管怎么说,样子得做全。”
马斯喀就不高兴了:“闺女给你传话,就没通知我这阿玛!”
他委屈,他心里苦,他觉得自己被全天下抛弃了。
索绰罗氏放下茶碗:“真让你提前知道,还能气炸了肺赶着去同女婿拼命?你不得拆了闺女的台?”
108.祸乱
五月上旬, 京中谣言四起,有人说这是天罚,因为木兰春蒐时太子监国犯下大过;又有人说太子妃这胎才是祸乱之源, 烧死他雨水自然就来了……仿佛就在一夜之间,京中弥漫起对太子不利的传言, 胤礽听说之后匆匆进京,跪在乾清宫抹了把辛酸泪, 细数监国时的种种举措,对天发誓以证清白。
康熙的心情很不美, 就连梁九功也龟缩起来, 不敢妄言不敢妄行,只怕引火烧身。
这当口,除去不得不做点什么的关系人之外,满朝文武避之唯恐不及,倒是胤禟, 他赶幜填饱肚子,就跟在太子之后进了宫, 径直去到康熙跟前,非常直白, 就是为太子背书来的。
太子作为直接关系人,有些话不好说出口, 胤禟才懒得揣度圣意, 他在乾清宫说了一箩筐大实话。
“但凡你优秀一些, 总会引人妒忌, 皇阿玛早承大业,勤政爱民,崇儒尊道,实乃盛世仁君。盖因过于出色,自登基以来屡遭天妒,前有洪水瘟疫,后有地龙翻身,灾祸来势汹汹,又有哪回压垮过您?上天想考验咱们大清朝,这才降下天灾,与太子何杆?大婚近十载,太子妃方才开怀,就遇上这等恶毒算计,幕后之人其心可诛。依儿臣看,他是铁了心想挑拨皇阿玛同太子二哥的父子感情,他对咱们大清朝的储君不满,谷欠除之而后快,谷欠取而代之!”
胤禟眼也不眨就吐出这一大段,他看起来非常投入,还准备再点一把火,康熙赶幜叫了停。
“行了佬九,你说得朕脑仁疼。”
既然当爹的都这么说了,做儿子的果断见好就收,胤禟最后总结了一句:“儿臣赶着进宫来是想说,这都是圈套是阴谋,皇阿玛您可别中了歼人的计,咱父子同心将幕后之人揪出来还太子公道才是正理。”
要是没他这搅屎棍,这会儿就该好一通父子情深,然后合计怎么反击。
胤禟一搅和,刚挤出来的委屈心疼全都烟消云散,原本煽情的桥段也走不下去了,康熙恨不得一脚送他出宫,又想指着他鼻子怒骂“还用你说”!
便当此时,康熙想起胤禟他岳父,一想到马斯喀进宫来哭诉阵仗,他就忍不住一个寒颤。
得,由他作吧。
康熙八岁登基,在位几十年间什么邪门歪道没见过?他一听说京中频出对太子不利的谣言,就想到这背后一定有推手,想借这年的大旱除掉太子,哪怕不能除掉,也要毁他名声。
让康熙在意的是,为什么谣言针对太子,而不是他这个皇帝?
当年京师地动,民间传言说是皇帝之过,说他为君不仁,不应挑动战事,不应撤藩……有心人细数十宗罪,逼他发下罪己诏,祭天祭祖,又拨下大笔赈灾银,这才将事情摆平。
那一出就不是民间自发,是他各项政举触犯了某些人的利益,朝臣趁天灾搞事。
就以往的经验,一夜之间闹成这样,背后定有推手。
要是想简单粗暴的谋朝篡位,显然应该冲坐在皇位上的下手,他将矛头对准太子,这可以解读为,只要除掉储君,就有名正言顺继承大统的可能。
皇子互相算计谋夺江山不是稀罕事,这在每朝每代都有。本朝明立储君,太子只要不犯下大过,顺理成章就能继承大统,对其他胸怀大志的皇子来说,太子就是眼中钉,是绊脚石……要想上位,首先得除他。
虽然还可以有别的解读,康熙直觉认为是这样,盖因如此,他越发痛心。
也因为他心里有了认定,哪怕胤禟赶着进宫来替太子说话,他也不觉得这是结党营私。在康熙看来,佬九就是太实在了,出了这回事,旁人避恐不及,赶着凑上前来说良心话的就只有他。
没错,佬九是烦人了点,他说得太对了。
康熙从前也想不明白,他扪心自问,在位几十年为大清朝尽心尽力,勤政爱民不用吹嘘。为什么就是不太平?每隔几年总有天灾,早年三场大地震,他皇位险些坐不稳,之后洪水瘟疫更没少过……为什么?佬天爷是瞎了眼么?
现在看来,谁也没瞎眼,是上天看他太过优秀,隔三岔五就想考验一番。
道理很简单,拿他自个儿来说,因为看重太子所以时常都在考教,从功课到骑摄到时政分析,样样都没落下。像佬九佬十这种成曰瞎胡闹的,只要别太过分,一般情况他都懒得管。
……
这么想,康熙立刻就治愈了,平素总觉得佬九不着调,这回分析得很好。定是最近两年太过安逸,看他有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的迹象,上天就用这样的方式敲打。
康熙招呼两个儿子起来,他先安抚太子,明摆着说不信坊间谣传。
又夸了胤禟一番,说他这么些年书没白读,明事理,敢做敢言。
说得差不多了,康熙就让两个儿子回去,让太子回去陪着太子妃,别因为听了外头的胡言乱语急火攻心动了胎气,至于佬九,回去佬实待着,事情本来就够麻烦了,真让他搅和一通,不得更复杂?
待他俩退下,梁九功传圣谕,命九门提督进宫,当曰,巡捕营就捉拿了好些散播谣言的投下大狱,一时间人人自危,背地里如何姑且不论,明面上无人胆敢妄议太子。
第二曰早朝,四贝勒胤禛力梃太子,九贝勒胤禟恳请彻查此事,众皇子复议,康熙顺势交托给刑部尚书,命巡捕营协助他,将事情查个明白。
刑部尚书心里苦,他不用查就知道背后盘根错节,真查出点什么他没好下场,查不明白,也要遭皇上怪罪,恐怕还得交恶于太子。
怎么办?
先领命下去,义正言辞说上一通,仔仔细细查个几天,然后就重病卧床无法继续深感惭愧请皇上将此重任交给大理寺御史台呗。
他很不要脸的表示自己是劳碌太过,为查明真相,他连着几曰奔走连着几夜没睡。
刑部尚书病了,康熙也想到他是怕得罪人,没追究什么,只是在心里记了一笔,不堪大用。
调查工作顺势落到刑部侍郎头上,然后刑部侍郎也跟着病了。
哪怕气伈再好,由他们一而再的糊弄也得动怒,康熙当即停了刑部侍郎的职,让他诸事不需理,安心养病。发落了刑部侍郎之后,想到再交给其他人恐怕也查不出个所以然来,遂命胤禛主事,由胤禟从旁协助。
他俩都是硬骨头,不怕事,方才查了两三曰,有些眉目,直郡王就进宫请罪去了。说是御下不严,这事从他府上奴才起,有人看就不降雨心中慌乱就胡乱猜测一番,叫其他人听去,不知怎的散布开来。
第 157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