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节
婚契 作者:展雪凡
第46节
“出去吩咐一下,别把我们的事给说漏了。”楚君逸脚步未停,话刚说完人便拐了出去。
百姓不比官员,这里的官员或许知道赴任的人是谁,可百姓的消息却没那么灵通,有些闭塞的地方说不得官员换了好几轮都没有察觉。
只看那大婶刚才说话的样子,楚君逸一点也不怀疑,若是他们的身份暴露,刚才对着牌位做的事情还能对他们再来一遍。
于大爷“啧啧”两声,看向顾诚之笑道:“还真没想到,你也有今天,被人当成菩萨拜,感觉怎么样?”
顾诚之赏了他一个大大的白眼,没好气道:“你去试试就知道了。”
于大爷笑着摇头,他既无功绩,又无恩德,给自己弄块长生牌位也不怕折了寿命。
顾诚之再次将目光移到那两块牌位上,按他所想,若是能将那牌位撤了是最好的,摆在明面上太过碍眼,可这里的人多半是不会同意,除非他们亮出身份,否则被打出去的可能性更高。
这村子里不止一家供奉着长生牌位,看着香案上的牌位,听着房屋主人的介绍讲解,一种啼笑皆非之感油然而生。
楚君逸木着脸走了一大圈,严令禁止将他们的身份泄露出去,能随同出行的都不是蠢货,自然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祺哥儿结束了今天的习武课程,跟在楚君逸身后进了屋,左看看右瞧瞧,在看到那香案以及香案上的牌位时,俩眼睛都看直了。
楚君逸脸上有点挂不住,将儿子拉过去就捂住了他的嘴,磨着牙让他不许多言。
祺哥儿眨巴眨巴眼睛,点头应道。
等到屋主人回来,顾诚之又问了一些关于那年洪水的事情,屋主人对此记忆颇深,能想起来的都说了一遍。
待到屋中再无旁人时,楚君逸问起他为何提及此事?
顾诚之若有所思道:“没什么,就是觉得那场洪水有些奇怪。”
于大爷也点头道:“我记得那时虽有下雨,但雨势并不大,就是不知这洪水是因何故而起。”
屋主人只知当地情况,能够提供的信息有限,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次日清晨,一行人收拾行囊准备接着赶路。
楚君逸早在马车上等待,只要一想到这里的人早晚三炷香的供奉,他就浑身不舒服。
可长生牌位不比其他,就算他亮出身份对方也不见得会丢开不理,搞不好那三炷香能直接插到他的脚下,光是想想就觉得头皮发麻。
这一路走来,也不是所有村庄都会供奉长生牌位,靠近河岸的相对会夸张一些,距离河岸远一些的则要差上不少。
到了安庆府驻地,这种情况已经看不见了,当地知府带着其他官员将顾诚之等人迎进府衙。
楚君逸并没有跟着顾诚之,而是去收拾住宿的地方。
其实这些也不用他来做,只要往门口一站,看着下人们收拾也就够了。
安庆府的知府姓范,并未被这次的事情波及到,看着顾诚之和于大爷做完交接工作,又提到明晚要设宴为他们接风洗尘。
顾诚之笑着点头,他们这一路车马劳顿,宴席设在明晚,今晚还能休息一下。
于大爷脸上的疲倦之色几乎遮掩不住,他的身子骨可比不上顾诚之,楚君逸还能躲起来偷懒,他却只能硬挺着,得了一夜的休息时间,对范知府的印象倒是好了许多。
顾诚之和于大爷的府衙比邻而居,楚君逸收拾这边的时候也不忘去看看于大爷那边。
等到顾诚之和于大爷回来,饭菜都已经备好,吃过了饭,于大爷挥手告辞,明儿个第一天上衙,必须要养足精神。
祺哥儿早早便睡了,楚君逸也是累得不行,他本就晕车,到了这里又盯了一个下午,顾诚之心疼他,两个人梳洗之后便歇下了。
上衙的第一天就是翻旧历,看看以前的官员是如何办差。
到了晚上,范知府请顾诚之和于大爷移步惠远楼,这是安庆府最好的酒楼。
顾诚之和于大爷都没有推辞,只是一人出了一部分银子当是宴席费用。
范知府先是一惊,随即又看到了这俩人似笑非笑的神情,敛眉垂目的收了下来。
楚君逸本不应参加这次宴席,可顾诚之拿了银子,不请人家的家属实在是说不过去。
宴席过半,歌舞上台,一众歌姬、舞姬鱼跃而入。
第126章 关于送妾
相比起京城的优伶,范知府请来的这些只能算是一般。
陪坐的官员满脸兴致,顾诚之却连一个眼神都没丢过去,于大爷端着酒杯,同身旁的官员闲聊。
楚君逸的目光在一众歌姬舞姬身上滑过,最后落到了范知府的身上。
这次的宴席顾诚之和于大爷都出了银子,也是表明了一下态度,就当是大家凑钱出来聚一聚。
有道是强龙不压地头蛇,范知府也是新到任上,不过比顾诚之他们要早上许多,可周围低级的官员多是驻留的老人,明着作对是不会,但收拾起来太闹心。
只要那些官员识趣,顾诚之自然能做到你好我好大家好,若是那些人不识趣,估计又有人要倒霉了。
楚君逸一点也不怀疑,要是今天他没过来,那些人能直接将那些女人塞到顾诚之的床上。
拒不拒绝另说,可这事还真特么恶心,即使他知道这是官场常态,他也接受不了。
那时范知府应该有试探的意思,而试探的结果就是顾诚之带着他一起出席。
下面的歌姬舞姬只负责表演,除了眼神露骨了点,并没有别的举动,估计也是被范知府提醒过,知道今天的主角不好相处。
范知府眼观鼻鼻观心的夹菜喝酒,感觉到有人看他才抬眸看去,见是楚君逸便笑着点头,当是打个招呼。
楚君逸笑了笑,颔首当是回礼。
席上气氛颇为热络,杯影交错好不热闹。
于大爷那边聊得差不多了,放下的酒杯就像信号一般,歌姬舞姬涌入席上,三两个人围着一名官员,斟酒布菜,势要将人服侍舒服。
顾诚之将贴过来的女人打发走,又将围在楚君逸身边的女人挥退,一张脸冷得直掉冰渣子。
那些女人服侍男人也是为了混口饭吃,但这个男人却摆出了“敢靠过来就要你命”的架势,能活到这个岁数,有眼色是必须的,听话比自作主张要强。
于大爷笑着婉拒了那些女人的服侍,见宴席已到尾声,当下宣布散场。
在座官员见顶头领导都没有女人服侍,心里难免有些不自在。
可顾诚之却没管那么多,同身旁的人说了一声便拉着楚君逸离开。
于大爷紧随其后,至于后面那些官员是要接着吃喝还是拉着女人玩乐,这些都不管他的事。
马车就停在酒楼外,楚君逸在上车前看到范知府从酒楼里出来,身边没有跟着女人。
刚才也是一样,他们三个拒绝了那些女人的服侍,这位范知府也同样拒绝了。
范知府对他们拱了拱手,而后朝着另一个方向离开。
楚君逸挑了挑眉,顺着顾诚之拉着他的力道上了车。
“这位范知府是个什么情况?”楚君逸靠在顾诚之的怀里,打着哈欠问道。
“总之不是那边的人。”顾诚之伸手拨了拨他的头发,道:“具体情况还要再看看。”
楚君逸点了点头,范知府能熬过之前那段,至少皇上对他是放心的,下头的官员变动得不多,皇上也就管管高等级官员的任命,地方上五品以下的官员若是要皇上一一过目,那也就不用干别的事了。
知人善用是上位者的必修课,顾诚之要做的不是将下面官员都换成自己人,而是能让他们为他所用,只要做得好,也能起到大作用。
“你这次外放是几年?”楚君逸问道。
“三年。”顾诚之回答:“算来应该是两年半。”
楚君逸点了点头,又道:“那于大爷呢?他也是两年半?”
“你问他做什么?”顾诚之伸手去捏他的鼻子,被楚君逸一爪子将手拍开,这才笑着说道:“他应该也是两年半。”
楚君逸得了答案,也不再发问,打了个哈欠就闭上了眼。
晃晃悠悠的回了府邸,楚君逸将醒未醒的被顾诚之抱下了车,这一路抱回到正房,困意也被折腾没了。
梳洗完毕,楚君逸躺在床上等着顾诚之,见他从净房出来,眼睛就黏在了他的身上。
顾诚之熄了灯,掀了被子上了床,见楚君逸看他看得连眼睛都不眨,不由问道:“看什么?”
“看你呀。”楚君逸随口回答。
“好看吗?”顾诚之笑问。
楚君逸挑了挑眉,用手臂撑起身子,伸手捏住顾诚之的下巴,前前后后看了几圈,煞有其事的点头道:“不错,还算有点姿色。”
“只是有点姿色?”顾诚之任他施为,状似不经意道。
楚君逸瞥了他一眼,松开了捏着他下巴的手,眼睛往下看了看,却是没有说话。
顾诚之长臂一揽,楚君逸直接摔进了他的怀里,一股热气扑面而来,楚君逸的脸不自觉的红了一瞬。
“别闹!”楚君逸按住他作乱的手,板着脸道:“盯着你后院的人不会少,你还没说要怎么办呢?!”
“这还用问吗?”顾诚之似是惊异道:“我肯定不会接受呀,而且还有于大哥在,现在他屋里可是一个人也没有。”
虽然顾诚之成了亲,但很多人并不看好他和楚君逸的事,唐家、杜家也是一样,只是他们不会明晃晃的说出来而已。
早在离京之前,唐老太爷和唐老爷就为他打过预防针,别看唐家的后院很干净,外放这些年可没少碰到送人的事。
像那些苦寒之地,很多女子都不介意去富贵人家做妾,能进官家那便更好了,唐家外放的地方不算太过艰苦,但也算不上富裕。
还有一种就是高官,像顾诚之和于大爷这种年纪轻轻就身居高官之位,要是下头的人没有点子想法那才叫奇怪。
相对于楚君逸跟着顾诚之外放,于大爷那头不止没带妻子,就连姨娘也没带一个,肯定是炮火集攻的对象。
想到这里,楚君逸不免有点幸灾乐祸。
楚君逸偷笑完又板起了脸,严肃道:“我可跟你说清楚,要是有谁将女人送到我面前来,真跟你翻脸呀!”
“放心吧,明儿个第一件事就是让他们歇了这念头,保证不闹到你跟前来。”顾诚之干咳一声。
得了顾诚之的保证,楚君逸很是心满意足,睡意袭来便打算睡觉。
可顾诚之却不打算放过他,双手就跟泥鳅似的钻进了楚君逸的衣服里。
楚君逸瞬间睁开了眼,恶狠狠的瞪向顾诚之,还没等他抓住那双乱动的爪子,身子就被揉软了。
“够了!你都不累吗?!”楚君逸恼火道。
“不累。”顾诚之笑道。
“你不累我累!”楚君逸咬牙道。
“你累就歇着。”顾诚之满眼笑意。
歇个屁!楚君逸都快要爆粗口了,特么的哪来的功夫让他歇着?!
次日,顾诚之精神饱满的出了门,楚君逸赖在床上死活不乐意起来。
祺哥儿休息了一晚上便恢复了精神,抱着几本书就进了正房,对于他爹的赖床行为已经见怪不怪了。
却说顾诚之去了道署(道台衙门),于大爷见他神清气爽的样子十分的惹人眼,说话时不免带上了几分酸意。
顾诚之嘿嘿一笑,十分嘚瑟的调侃:“谁让你不带着媳妇儿来。”
于大爷被噎了一句,不是他不带,而是他媳妇儿走不开呀。
于大奶奶是宗妇,是嫡长媳,养育孩子,伺候公婆,主持中馈,这些一样也不能少,跟着他离京外放,那家里该怎么办。
顾诚之也就是随口一说,不过他想着要赶紧敲打敲打下头的人,可别真送人上门,那可就不好看了。
于大爷瞥了他一眼,心里还泛着嘀咕,但行动上予以支持,他也不想有人盯着他的后院。
范知府颇为识趣,从昨日试探方可看出这两位爷的想法,反正他是肯定不会动手塞人,至于其他人他还真不好管。
有范知府带头,下面的人也算是老实了许多,棒打出头鸟,送人也是为了拉关系,要是关系没拉成反倒是把人给得罪了,那还真是得不偿失,他们可没有那么大无畏的精神去试两位上司的刀。
顾诚之身为巡道员,每年少说要巡道两次,从二月中旬开始出巡,七月中旬回司;再则从九月中旬出巡,十二月中旬回司。
今年属于特殊情况,守巡道员一起换人,他们到达安庆府时已经是六月,还没摸清楚手边的事,并不急着出巡,等过了几个月再出巡也来得及。
顾诚之和于大爷在道署埋头苦干,楚君逸这边则是下放了人手。
周围几个府都有他的人,楚君逸也知道完全掌握这片地区的情况不算容易,毕竟他是外来者,但他也有着优势,此地最大的官员就是他的后台。
人手散布下去,楚君逸并不如何着急,这些都是探子中的好手,只要给足时间,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顾诚之和楚君逸各自忙碌,也没有忘记他们家的儿子。
祺哥儿跟在薛湖身后学习武艺,又在楚君逸身边读书,两头都没有耽搁。
顾诚之每晚都会考教学问,顺便检查检查儿子的学武情况。
祺哥儿的底子不错,顾诚之也就放心的进行下一项。
楚君逸在心里默默的给儿子点了根蜡,想他学武的时候……算了,还是不想了,心塞。
祺哥儿倒是没喊过苦也没喊过累,当然,也有可能是心里想着但嘴里不说。
顾诚之修炼的内家心法一直想要传给祺哥儿,但小孩子的经脉太弱,这才想着等他大一点再说。
当祺哥儿得了顾诚之的肯定,说是可以学习内家心法时,一双眸子亮的惊人。
“爹爹,我是不是会像父亲一样厉害?”祺哥儿满怀希望的看着楚君逸。
“对。”楚君逸笑着回答。
祺哥儿在地上转了好几圈,末了又跑到楚君逸跟前道:“爹爹放心,儿子日后一定会保护好爹爹,不让旁人欺负您!”
一旁的顾诚之则是拉下了脸,没好气道:“老子还没死呢,管好你自己就行,你爹有老子护着,没你什么事。”
祺哥儿笑容满面的凑到顾诚之身边,道:“儿子也会保护父亲,即使父亲的武功比儿子高,但这是儿子的一番心意,还望父亲不要嫌弃。”
这一番话让顾诚之的脸色由阴转晴,嘚瑟的就连楚君逸都快看不下去了。
祺哥儿偷笑一番,而后红着脸道:“到时候我还能保护妹妹,也不知道妹妹现在还记不记得我?”
楚君逸:“……”
顾诚之:“……”
第127章 首次出巡
安庆府的风气还算是不错,在这里呆了两个月也没遇到什么难事。
顾诚之比想象中更快的融入其中。
当然,这里面也有他和楚君逸成亲的原因。
那年洪水肆虐,遭殃的多是沿岸的村庄,相比起受灾的地方,距离河岸稍远一些的城镇和村庄影响并不怎么大。
即便如此,也不妨碍这里的人对顾诚之和楚君逸抱有特殊的好感。
经历过那场洪水的人是真将这俩人当成恩人,不能说是全部,但绝大多数人的心里都是感激他们的。
而没经历到那场洪水的人则要差上一些,但天灾近在眼前,那场洪水来得突然,去得也突然,有这么一个理由在,总会下意识的将这几年的风调雨顺归结到他们俩的头上。
于是乎,在于大爷正想着要怎么和当地百姓建立起友好关系时,顾诚之已经被百姓们的热情惊了一跳。
比如说,自从百姓们知道了顾诚之来这里当官,也就一个上午的时间,全城的人都知道了。
等到下衙时,顾诚之刚刚踏出道署的大门,就被眼前人山人海的景象惊到了,本来还以为是出了大事,细细一问才知道百姓们是来围观并且感激顾诚之的。
顾诚之:“……”
为此,于大爷可是没少调侃他。
到了楚君逸那里也是一样,百姓们知道了顾诚之来这里当官,自然也就知道了楚君逸一同随行。
前儿个晚上楚君逸还满是戏谑的调侃顾诚之,到了第二天就变成了他被人围观。
楚君逸:“……”
顾诚之听说后嗤笑一声,只道了一句:“该!”
顾诚之和楚君逸在安庆府的消息就跟长了翅膀似的,没几天的功夫就飞遍了整个安庆府,而且大有往外蔓延的趋势。
楚君逸倒是不介意被人围观不围观,可有些死心眼的百姓是真把他们俩当成活菩萨的供着,坐着牛车赶了几天的路就为了给他们磕个头。
看着跪地不起,哭得老泪纵横,嘴里还不停说着感激话语的百姓,楚君逸也是倍感心酸。
可是在感动在心酸,他也没别的法子,尤其是在跪着的百姓说最近几天地里有点旱,想问问楚君逸能不能帮着降点雨,那时他真是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
他说那事是巧合,百姓点头同意,然后说巧合也没关系,只要能够庇佑当地风调雨顺就行。
他说他们不会求神降雨,百姓面带凄哀,还是勉勉强强点了头,说是不会为难他们,可那神情却似无声的指责。
百姓们恋恋不舍的坐着牛车回了家,楚君逸则是翻来覆去的几天没睡好。
顾诚之心疼他,说是帮着看看,也让他放宽心。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天灾如何能避免,楚君逸就是怕那些百姓粉转黑。
结果没出三天,离开的百姓又回来了,还带回了一个消息,他们回村的当天夜里就下起了雨。
楚君逸面无表情的听完,又面无表情的和他们对视,脸上风轻云淡,心里都快跪了。
百姓感恩戴德,可楚君逸是一句也不接,只道这是意外,和他们一点关系也没有,就是时候到了自然降雨,他们也是凡人,没有那么大的能耐影响风雨。
楚君逸说完就打算离开,他是真有点犯怵了。
可他转身刚走几步,身后的百姓连连磕头,只当他们是谦逊,这份恩情一定会报。
闻言,楚君逸的膝盖一软,差点就扑倒在地,幸而顾诚之过来看看情况,正巧将人接个正着,也免于楚君逸形象尽毁。
顾诚之见楚君逸满面尴尬,似是逃命一般,又见身后的那些百姓,心下了然。
楚君逸是千般万般不自在,不管是洪水退却还是天降甘霖,这跟他们都没关系的好吧,平白无故的被推上了伪菩萨的位置,他心里过意不去。
顾诚之相对来说还算好一些,能被供为圣人的不只是神棍,还有真心实意为百姓着想的官员,他是无法控制天灾,但他能够避免人祸,只要他诚心为民,就算没有那层光环加身,他也对得起百姓的那一拜。
得了顾诚之的安慰,楚君逸调整了几天才算是摆正了心态,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他都没遇到过这种情况,他是真有点被吓到了。
一段时间相处下来,双方也算有些了解。
只要不提那些神神鬼鬼的事情,楚君逸是个挺好相处的人,他经常带着祺哥儿出来转转,跟他讲讲风土人情,顺便问问当地的事情,也算是变相搜集情报。
顾诚之大多数时间都在道署整理公务,也就到了沐休的时候才会陪着楚君逸在家或是出去走走。
当地民风不错,对人对事都很宽和,就像楚君逸和顾诚之的事情,京城中人是绝口不提,看到了也当是没看到。
可安庆府的百姓却会报以最大的善意,当然,这和百姓以为他们俩能保平安是脱不了干系的。
托顾诚之的福,于大爷也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其中,毕竟在当地人眼里,能和顾大人交上朋友的都是好官。
对此,于大爷有些哭笑不得。
临近九月,顾诚之也要开始准备出巡事宜,九月中旬是他到此的首次出巡,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近些日子已经不再有百姓纷纷前来,许是秋收时节到了,各家都在抢收地里的庄稼。
安庆府的百姓们都很庆幸,范知府是个好官,新来的两位官员也是好官。
知道楚君逸不喜旁人提及那些事,百姓们也就从善如流,反正他们心里记得就行。
祝宁的儿子闺女快到周岁了,这还是祺哥儿提醒的,楚君逸备好了礼物,连着祺哥儿准备的那些,一道送回京城。
祺哥儿一直惦记着妹妹,在安庆府看到了什么好玩的好看的都会买上一件,单是给可可准备的小物件就弄了一小箱子。
回京的人不只是各家送礼,还有汇报工作要做。
晋容收到了顾诚之的来信,看过之后不禁失笑,拎着那封信就去乾清宫见了皇上。
信上不止写了这几个月的公务情况,还有私底下的一些事,其中就有百姓将他们当成神棍,还是能呼风唤雨的那种。
顾诚之在信里大吐苦水,明明他们什么都没做,结果下了雨就给算到了他们头上,这要是哪天再来点天灾,百姓们还不生啃了他们。
皇上看后暗叹一声,早在鹤归道长算卦时起,他就猜到会这样,所以在顾诚之提出想要外放到安庆府为官时,他心里也是犹豫的。
但他晓得顾诚之的性子,顾二老爷的事情没有亲手去查,他定是睡不好觉。
皇上提笔写了封信,交给晋容让他送回到顾诚之手里。
那封信随着进京送礼的那个人,再次回到了安庆府。
接到那封信时,顾诚之的心也微微提了提,在看过信件之后,悬着的心才算是放了下来。
自古伴君如伴虎,皇权不可侵,被百姓当成菩萨拜,可以说是百姓愚昧,也可以说他居心叵测。
在来到安徽之前,他是真没想到会出这样的事,现在已经不是点个头道个谢的问题,那些百姓是真心将他们当成了恩人。
即使被架到了如此尴尬之地,顾诚之也不后悔来安徽省外放,可他不能任由事态发展,若是不加以控制,早晚要出大事。
皇上的信里笑骂他不知好歹,身在福中不知福,又道他既然得了民心,就当为百姓做些实事。
信的最后提了一句,皇上心里有数,让他安心办差。
有这句话就够了,顾诚之将信件又看了两遍,缓缓舒了口气。
他能走到这个位置,除了科举名次,更大的原因就是他有圣恩在身。
君不见多少状元郎终生郁郁不得志,并不是所有的状元都能出人头地,位极人臣。
顾诚之最大的依仗就是皇上,他不能让皇上猜忌他。
百姓那边是自发,是好心,但一个两个也就罢了,多了的确是祸事。
但顾诚之又不能去跟百姓们说这样会害了他,所以就只能这样似是玩笑般的对皇上提一句。
九月中旬转眼便到了,楚君逸将儿子塞进了队伍里,自己则是留在了安庆府。
顾诚之这一走就是三个月,楚君逸不打算时时跟着,他这里也有要做的事情,等到他手边的事情办完,再去追顾诚之的队伍。
巡道队伍如期离开,楚君逸等了几天才去找秦安说的那个人。
每个地方都有地头蛇,安庆府也不例外,这里的地头蛇名为贺华,算起来也归秦安管辖。
不过听秦安说这人有点不太听话,虽说交代的事情都能完成,就是态度很是散漫,让楚君逸张罗着来。
楚君逸见到贺华之后才算是明白什么叫做散漫,这货就是个不推不动,推了也不动的懒货。
贺华就躺在躺椅上接待楚君逸,除了一张嘴还能动上两下,身旁四个丫头服侍,水果点心茶水都给送到了嘴边,他只要负责张嘴就够了。
其实楚君逸这次过来就是认认门,他还没到要求贺华的时候。
贺华问明来意,只是点头应了一声。
他能有今天,除了自己的努力,更多的是被人扶持,那些人能将他推到这个位置,也能将他踩进泥里,背靠大山好办事,有人庇护能省事不少。
然而,楚君逸没打算替顾诚之应下。
可贺华也干脆,直接道是听楚君逸的。
楚君逸被噎了一句,不甚明白贺华此为何意。
贺华笑而不语,他能信楚君逸的话,是因为他带了秦安的亲笔书信,信上让他尽可能的帮助楚君逸,他自然不会推辞。
楚君逸身后是顾诚之,顾诚之和于大爷分管此地,想要铺开情报网有些困难。
而他们身后站的是皇上,皇上给的期限只有三年。
秦安不会自作主张,此事乃是请示过皇上,得了皇上一句“便宜行事”才决定的。
得了贺华的承诺,楚君逸见手边也没了别的事情,收拾行囊就去追顾诚之的队伍。
出巡的路线是提前订好的,若是没有特殊情况是不会中途更改路线。
一路寻来,楚君逸并未遇到波折,队伍行进的速度不算慢,但因职责所在,停留的时间更多,终是在安庆府的一座县城截到了人。
百姓多是久闻大名未见其人,顾诚之的样子是见过了,可楚君逸长得什么样子却是不太清楚。
之前去安庆府拜谢的那些百姓也多是离得较近的几个村庄的农户,像这座县城距离安庆府就稍稍远了点,也就没有大费周章的过去。
其实像这种县城里的人能够更理智一点,他们没有经历过那场洪水,多是听旁人提及,至少楚君逸这一路走来是没在看到那些刻着他和顾诚之名字的长生牌位。
顾诚之手下的那些人和楚君逸都挺熟的,顾诚之对他什么样,那些人心里都有数,而且这位家属不是女人,没必要呆在后院。
至于顾诚之才是嫁人的那位,这点都被他们选择性的遗忘了。
和往常见到楚君逸时的神情不同,这次顾诚之手下的那些人见到楚君逸时,先是一愣,随后神色慌张的想要拦阻。
楚君逸双眸微眯,抬步就往里面走去。
县衙大门正开着,楚君逸毫不迟疑的踏了进去。
身后几人神色慌张,拦不住人又不敢下手去抓,生怕伤了分毫,顾诚之要狠收拾他们。
楚君逸这一路通行无阻,很快就看到了他要见的人。
顾诚之冷着一张脸,身后还跟着衙役,对面则是一个身着官服之人,看品相应当是本地县令。
而县令身旁还站着一名十五六岁的少女,还算有两分姿色,脸蛋和眼眶都是红的,神情还带着委屈。
楚君逸目光一凛,回首对身后跟着的人比了一个噤声的手势,让他们不要出声。
他倒想看看,这些人想要做什么?!
被禁言的几个人额上冷汗直冒,早在那名少女冲进县衙的时候他们就大感不妙,何曾想到楚君逸竟然会在此时到达……
少女看向顾诚之的目光带着痴缠爱恋,委委屈屈道:“我,我是真心想要伺候顾大人……救命之恩当以身相许,我,我……”
这话还未说完,顾诚之和楚君逸的脸都黑成了锅底。
第128章 救命之恩
楚君逸一直觉得“救命之恩当以身相许”这句话简直俗得不能再俗,这要有多大的脸才敢说出这样的话?!
你想要以身相许,对方就肯要你?!
楚君逸是不知道顾诚之怎么就招惹上这姑娘的,但他真不想去吵,太掉价了。
是以,他站在原地,冷眼旁观,想要看看这群人还能玩出什么花来。
而站在楚君逸身后的几个人十分想去提醒他们家头儿,可看到眼前站着的人,快到嘴边的话又给咽了回去。
顾诚之有听到脚步声,开始还以为是门口守着的衙役,可还没等他转过头,少女的话就传进了耳朵里。
对于听不懂人话的人,他是真不打算理会,冷冷的同佟县令告辞,转身却看到了站在门口的楚君逸。
顾诚之的表情有那么一瞬间的难以言表,他没想到楚君逸会这个时候过来,所以他也没太注意分辨刚才的脚步声。
楚君逸撩了下眼皮,轻笑一声。
“刚到?”顾诚之走到他的身边,放缓了声音问道。
“恩。”楚君逸可有可无的点着头。
“累不累?”顾诚之语带关切的问道。
“累。”楚君逸回答得干脆。
顾诚之牵起了他的手,拉着楚君逸往外面走,一边走还一边道:“那就去休息,你这一路也怪辛苦的。”
楚君逸似笑非笑的瞥了他一眼,见他神情举止都正常得不能在正常,这才淡淡的应了一声。
顾诚之手下的那些人在看到楚君逸时,第一反应都是:完了完了!葡萄架要倒了!
但结果出人意料,楚君逸既不吵也不闹,就这样冷眼看着,顾诚之问的问题还都有回答,随后院子里的人就这样目送着他们俩手拉手的离开。
那些人在心里默默的抹了把脸,顺便唾弃一下自己的小人之心,楚君逸那么好的修养,怎么可能像泼妇一样破口大骂。
现在领导都走了,他们也就没有留下的必要,对着佟县令拱了拱手,抬脚便要离开。
“等等!”佟姑娘好似刚刚才回过味儿来,顾诚之和那个男人一起走了,理都没有理她,她咬了咬唇,压下委屈与恼怒,问道:“刚才那个人,是谁?”
那个男人从头到尾都没有看过她一眼,就像当她不存在一般,而顾诚之看到那个人竟然会露出那么温柔的神情,她心里委屈难受得不行。
那些人也没想过要为难一个小姑娘,再则小姑娘他爹还在旁边看着呢,当下连犹豫都没有,直接说道:“那位是顾大人的……爱人。”
“媳妇”两个字差点脱口而出,还好在紧要关头收住了,开口的人拍了拍胸口,松了口气。
“他是男人!”佟姑娘的声音尖锐了起来。
“本来就是男人,大家伙儿都知道。”顾诚之和男人成了亲,早在几年前就已经知道了,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佟县令拉了他家闺女一把,这些人都是顾诚之的人,再说下去就该得罪人了。
佟姑娘眼中的泪水渐渐堆积,一下子就甩开了他爹的手,头也不回的冲了出去。
佟县令的眼角抽了抽,笑容僵硬的和没走的几人又寒暄了两句。
看着佟县令的样子,他们也不好多说什么,这次是真的告辞离开。
楚君逸跟着顾诚之回了客栈,并没有马上询问刚才的事,坐在椅子上喝着茶,显得十分悠然。
顾诚之坐在他的对面,手里也端着茶杯,看着眼前的这个人,心中翻涌着的暗流缓缓消退,笑意渐渐爬上了眼角眉梢。
“没什么想问的?”顾诚之问道。
“呦,这是打算坦白了?”楚君逸斜睨了他一眼。
“这事跟我没关系。”顾诚之也觉得挺冤枉,见楚君逸不似生气,笑着去握他的手。
“行,那你说吧,我听着。”楚君逸白了他一眼,道:“看看这救命之恩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顾诚之略带无奈的笑了笑,将这几天的事情缓缓道来。
这里的县令姓佟,儿子有两个,可就这么一个闺女。
巡道队伍到达这里之前花了点时间休整,也就是那时候碰到的佟姑娘。
其实这事跟顾诚之是真没多大关系,佟姑娘是出来玩的时候不小心掉进了土坑,而那土坑又被周围的树木植被遮挡,不仔细观察很难注意到。
如果佟姑娘真想出来,也不是爬不出来,就是会狼狈一些,可小姑娘娇气爱漂亮,宁可蹲在坑里哭也不肯自己去爬,所以才被困着出不来。
他们休整的时候祺哥儿正在周围闲逛,听到了哭声就过去看看,可巧就看到了坑里的佟姑娘,这才找人将她救了上来。
“不是你救上来的?”楚君逸疑惑道。
“不是,我过去的时候佟姑娘已经被救上来了。”顾诚之解释道。
“那她干嘛要将救命之恩按到你的头上?”楚君逸是真糊涂了。
顾诚之抽了抽嘴角,道:“她以为是我命人救的她。”
“哦。”楚君逸冷下了脸,又道:“可惜了,救人的是衙役,下令救人的是我儿子。”
“对,所以这事和我没关系。”顾诚之抱怨道。
“也不是一点关系也没有。”楚君逸似笑非笑的看着他,道:“估计是人家小姑娘对你一见钟情,当不了正妻当妾室也愿意。”
相貌、身份、能力、才华,这些东西顾诚之都有,随便哪一样都能勾搭上个把人来,相比起顾诚之的优秀,救人的衙役真算不上什么。
至于他儿子,年纪太小,就算再优秀也入不了那姑娘的眼。
顾诚之被他说得头皮发麻,他现在烦死“一见钟情”这个词了,握住楚君逸的手怎么也不肯放开,“你是知道我的,我真没这个心!”
“我知道。”楚君逸任由他拉着,端起茶杯又喝了口茶,道:“我也没说你有这个心,有这个意思的人不是你,这点我还是能肯定的。”
顾诚之的脸色多云转晴,凑到了楚君逸身边将人抱住,道:“那你别生气了,她怎么想的和我们没关系。”
楚君逸垂眸不语,其实他也不算是生气,他就是觉得烦了。
“你是不是吃醋了?”顾诚之低声问道。
楚君逸想要反驳,却怎么也说不出口,最后咬了咬牙,破罐破摔道:“对,我吃醋了!我不喜欢别人惦记你!”
他没生气,他就是觉得烦,他不喜欢别人惦记顾诚之,一点一点也不喜欢。
佟姑娘在他眼里不算个事,他就是由此想到了别的事情。
第46节
恋耽美
第46节
“出去吩咐一下,别把我们的事给说漏了。”楚君逸脚步未停,话刚说完人便拐了出去。
百姓不比官员,这里的官员或许知道赴任的人是谁,可百姓的消息却没那么灵通,有些闭塞的地方说不得官员换了好几轮都没有察觉。
只看那大婶刚才说话的样子,楚君逸一点也不怀疑,若是他们的身份暴露,刚才对着牌位做的事情还能对他们再来一遍。
于大爷“啧啧”两声,看向顾诚之笑道:“还真没想到,你也有今天,被人当成菩萨拜,感觉怎么样?”
顾诚之赏了他一个大大的白眼,没好气道:“你去试试就知道了。”
于大爷笑着摇头,他既无功绩,又无恩德,给自己弄块长生牌位也不怕折了寿命。
顾诚之再次将目光移到那两块牌位上,按他所想,若是能将那牌位撤了是最好的,摆在明面上太过碍眼,可这里的人多半是不会同意,除非他们亮出身份,否则被打出去的可能性更高。
这村子里不止一家供奉着长生牌位,看着香案上的牌位,听着房屋主人的介绍讲解,一种啼笑皆非之感油然而生。
楚君逸木着脸走了一大圈,严令禁止将他们的身份泄露出去,能随同出行的都不是蠢货,自然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祺哥儿结束了今天的习武课程,跟在楚君逸身后进了屋,左看看右瞧瞧,在看到那香案以及香案上的牌位时,俩眼睛都看直了。
楚君逸脸上有点挂不住,将儿子拉过去就捂住了他的嘴,磨着牙让他不许多言。
祺哥儿眨巴眨巴眼睛,点头应道。
等到屋主人回来,顾诚之又问了一些关于那年洪水的事情,屋主人对此记忆颇深,能想起来的都说了一遍。
待到屋中再无旁人时,楚君逸问起他为何提及此事?
顾诚之若有所思道:“没什么,就是觉得那场洪水有些奇怪。”
于大爷也点头道:“我记得那时虽有下雨,但雨势并不大,就是不知这洪水是因何故而起。”
屋主人只知当地情况,能够提供的信息有限,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次日清晨,一行人收拾行囊准备接着赶路。
楚君逸早在马车上等待,只要一想到这里的人早晚三炷香的供奉,他就浑身不舒服。
可长生牌位不比其他,就算他亮出身份对方也不见得会丢开不理,搞不好那三炷香能直接插到他的脚下,光是想想就觉得头皮发麻。
这一路走来,也不是所有村庄都会供奉长生牌位,靠近河岸的相对会夸张一些,距离河岸远一些的则要差上不少。
到了安庆府驻地,这种情况已经看不见了,当地知府带着其他官员将顾诚之等人迎进府衙。
楚君逸并没有跟着顾诚之,而是去收拾住宿的地方。
其实这些也不用他来做,只要往门口一站,看着下人们收拾也就够了。
安庆府的知府姓范,并未被这次的事情波及到,看着顾诚之和于大爷做完交接工作,又提到明晚要设宴为他们接风洗尘。
顾诚之笑着点头,他们这一路车马劳顿,宴席设在明晚,今晚还能休息一下。
于大爷脸上的疲倦之色几乎遮掩不住,他的身子骨可比不上顾诚之,楚君逸还能躲起来偷懒,他却只能硬挺着,得了一夜的休息时间,对范知府的印象倒是好了许多。
顾诚之和于大爷的府衙比邻而居,楚君逸收拾这边的时候也不忘去看看于大爷那边。
等到顾诚之和于大爷回来,饭菜都已经备好,吃过了饭,于大爷挥手告辞,明儿个第一天上衙,必须要养足精神。
祺哥儿早早便睡了,楚君逸也是累得不行,他本就晕车,到了这里又盯了一个下午,顾诚之心疼他,两个人梳洗之后便歇下了。
上衙的第一天就是翻旧历,看看以前的官员是如何办差。
到了晚上,范知府请顾诚之和于大爷移步惠远楼,这是安庆府最好的酒楼。
顾诚之和于大爷都没有推辞,只是一人出了一部分银子当是宴席费用。
范知府先是一惊,随即又看到了这俩人似笑非笑的神情,敛眉垂目的收了下来。
楚君逸本不应参加这次宴席,可顾诚之拿了银子,不请人家的家属实在是说不过去。
宴席过半,歌舞上台,一众歌姬、舞姬鱼跃而入。
第126章 关于送妾
相比起京城的优伶,范知府请来的这些只能算是一般。
陪坐的官员满脸兴致,顾诚之却连一个眼神都没丢过去,于大爷端着酒杯,同身旁的官员闲聊。
楚君逸的目光在一众歌姬舞姬身上滑过,最后落到了范知府的身上。
这次的宴席顾诚之和于大爷都出了银子,也是表明了一下态度,就当是大家凑钱出来聚一聚。
有道是强龙不压地头蛇,范知府也是新到任上,不过比顾诚之他们要早上许多,可周围低级的官员多是驻留的老人,明着作对是不会,但收拾起来太闹心。
只要那些官员识趣,顾诚之自然能做到你好我好大家好,若是那些人不识趣,估计又有人要倒霉了。
楚君逸一点也不怀疑,要是今天他没过来,那些人能直接将那些女人塞到顾诚之的床上。
拒不拒绝另说,可这事还真特么恶心,即使他知道这是官场常态,他也接受不了。
那时范知府应该有试探的意思,而试探的结果就是顾诚之带着他一起出席。
下面的歌姬舞姬只负责表演,除了眼神露骨了点,并没有别的举动,估计也是被范知府提醒过,知道今天的主角不好相处。
范知府眼观鼻鼻观心的夹菜喝酒,感觉到有人看他才抬眸看去,见是楚君逸便笑着点头,当是打个招呼。
楚君逸笑了笑,颔首当是回礼。
席上气氛颇为热络,杯影交错好不热闹。
于大爷那边聊得差不多了,放下的酒杯就像信号一般,歌姬舞姬涌入席上,三两个人围着一名官员,斟酒布菜,势要将人服侍舒服。
顾诚之将贴过来的女人打发走,又将围在楚君逸身边的女人挥退,一张脸冷得直掉冰渣子。
那些女人服侍男人也是为了混口饭吃,但这个男人却摆出了“敢靠过来就要你命”的架势,能活到这个岁数,有眼色是必须的,听话比自作主张要强。
于大爷笑着婉拒了那些女人的服侍,见宴席已到尾声,当下宣布散场。
在座官员见顶头领导都没有女人服侍,心里难免有些不自在。
可顾诚之却没管那么多,同身旁的人说了一声便拉着楚君逸离开。
于大爷紧随其后,至于后面那些官员是要接着吃喝还是拉着女人玩乐,这些都不管他的事。
马车就停在酒楼外,楚君逸在上车前看到范知府从酒楼里出来,身边没有跟着女人。
刚才也是一样,他们三个拒绝了那些女人的服侍,这位范知府也同样拒绝了。
范知府对他们拱了拱手,而后朝着另一个方向离开。
楚君逸挑了挑眉,顺着顾诚之拉着他的力道上了车。
“这位范知府是个什么情况?”楚君逸靠在顾诚之的怀里,打着哈欠问道。
“总之不是那边的人。”顾诚之伸手拨了拨他的头发,道:“具体情况还要再看看。”
楚君逸点了点头,范知府能熬过之前那段,至少皇上对他是放心的,下头的官员变动得不多,皇上也就管管高等级官员的任命,地方上五品以下的官员若是要皇上一一过目,那也就不用干别的事了。
知人善用是上位者的必修课,顾诚之要做的不是将下面官员都换成自己人,而是能让他们为他所用,只要做得好,也能起到大作用。
“你这次外放是几年?”楚君逸问道。
“三年。”顾诚之回答:“算来应该是两年半。”
楚君逸点了点头,又道:“那于大爷呢?他也是两年半?”
“你问他做什么?”顾诚之伸手去捏他的鼻子,被楚君逸一爪子将手拍开,这才笑着说道:“他应该也是两年半。”
楚君逸得了答案,也不再发问,打了个哈欠就闭上了眼。
晃晃悠悠的回了府邸,楚君逸将醒未醒的被顾诚之抱下了车,这一路抱回到正房,困意也被折腾没了。
梳洗完毕,楚君逸躺在床上等着顾诚之,见他从净房出来,眼睛就黏在了他的身上。
顾诚之熄了灯,掀了被子上了床,见楚君逸看他看得连眼睛都不眨,不由问道:“看什么?”
“看你呀。”楚君逸随口回答。
“好看吗?”顾诚之笑问。
楚君逸挑了挑眉,用手臂撑起身子,伸手捏住顾诚之的下巴,前前后后看了几圈,煞有其事的点头道:“不错,还算有点姿色。”
“只是有点姿色?”顾诚之任他施为,状似不经意道。
楚君逸瞥了他一眼,松开了捏着他下巴的手,眼睛往下看了看,却是没有说话。
顾诚之长臂一揽,楚君逸直接摔进了他的怀里,一股热气扑面而来,楚君逸的脸不自觉的红了一瞬。
“别闹!”楚君逸按住他作乱的手,板着脸道:“盯着你后院的人不会少,你还没说要怎么办呢?!”
“这还用问吗?”顾诚之似是惊异道:“我肯定不会接受呀,而且还有于大哥在,现在他屋里可是一个人也没有。”
虽然顾诚之成了亲,但很多人并不看好他和楚君逸的事,唐家、杜家也是一样,只是他们不会明晃晃的说出来而已。
早在离京之前,唐老太爷和唐老爷就为他打过预防针,别看唐家的后院很干净,外放这些年可没少碰到送人的事。
像那些苦寒之地,很多女子都不介意去富贵人家做妾,能进官家那便更好了,唐家外放的地方不算太过艰苦,但也算不上富裕。
还有一种就是高官,像顾诚之和于大爷这种年纪轻轻就身居高官之位,要是下头的人没有点子想法那才叫奇怪。
相对于楚君逸跟着顾诚之外放,于大爷那头不止没带妻子,就连姨娘也没带一个,肯定是炮火集攻的对象。
想到这里,楚君逸不免有点幸灾乐祸。
楚君逸偷笑完又板起了脸,严肃道:“我可跟你说清楚,要是有谁将女人送到我面前来,真跟你翻脸呀!”
“放心吧,明儿个第一件事就是让他们歇了这念头,保证不闹到你跟前来。”顾诚之干咳一声。
得了顾诚之的保证,楚君逸很是心满意足,睡意袭来便打算睡觉。
可顾诚之却不打算放过他,双手就跟泥鳅似的钻进了楚君逸的衣服里。
楚君逸瞬间睁开了眼,恶狠狠的瞪向顾诚之,还没等他抓住那双乱动的爪子,身子就被揉软了。
“够了!你都不累吗?!”楚君逸恼火道。
“不累。”顾诚之笑道。
“你不累我累!”楚君逸咬牙道。
“你累就歇着。”顾诚之满眼笑意。
歇个屁!楚君逸都快要爆粗口了,特么的哪来的功夫让他歇着?!
次日,顾诚之精神饱满的出了门,楚君逸赖在床上死活不乐意起来。
祺哥儿休息了一晚上便恢复了精神,抱着几本书就进了正房,对于他爹的赖床行为已经见怪不怪了。
却说顾诚之去了道署(道台衙门),于大爷见他神清气爽的样子十分的惹人眼,说话时不免带上了几分酸意。
顾诚之嘿嘿一笑,十分嘚瑟的调侃:“谁让你不带着媳妇儿来。”
于大爷被噎了一句,不是他不带,而是他媳妇儿走不开呀。
于大奶奶是宗妇,是嫡长媳,养育孩子,伺候公婆,主持中馈,这些一样也不能少,跟着他离京外放,那家里该怎么办。
顾诚之也就是随口一说,不过他想着要赶紧敲打敲打下头的人,可别真送人上门,那可就不好看了。
于大爷瞥了他一眼,心里还泛着嘀咕,但行动上予以支持,他也不想有人盯着他的后院。
范知府颇为识趣,从昨日试探方可看出这两位爷的想法,反正他是肯定不会动手塞人,至于其他人他还真不好管。
有范知府带头,下面的人也算是老实了许多,棒打出头鸟,送人也是为了拉关系,要是关系没拉成反倒是把人给得罪了,那还真是得不偿失,他们可没有那么大无畏的精神去试两位上司的刀。
顾诚之身为巡道员,每年少说要巡道两次,从二月中旬开始出巡,七月中旬回司;再则从九月中旬出巡,十二月中旬回司。
今年属于特殊情况,守巡道员一起换人,他们到达安庆府时已经是六月,还没摸清楚手边的事,并不急着出巡,等过了几个月再出巡也来得及。
顾诚之和于大爷在道署埋头苦干,楚君逸这边则是下放了人手。
周围几个府都有他的人,楚君逸也知道完全掌握这片地区的情况不算容易,毕竟他是外来者,但他也有着优势,此地最大的官员就是他的后台。
人手散布下去,楚君逸并不如何着急,这些都是探子中的好手,只要给足时间,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顾诚之和楚君逸各自忙碌,也没有忘记他们家的儿子。
祺哥儿跟在薛湖身后学习武艺,又在楚君逸身边读书,两头都没有耽搁。
顾诚之每晚都会考教学问,顺便检查检查儿子的学武情况。
祺哥儿的底子不错,顾诚之也就放心的进行下一项。
楚君逸在心里默默的给儿子点了根蜡,想他学武的时候……算了,还是不想了,心塞。
祺哥儿倒是没喊过苦也没喊过累,当然,也有可能是心里想着但嘴里不说。
顾诚之修炼的内家心法一直想要传给祺哥儿,但小孩子的经脉太弱,这才想着等他大一点再说。
当祺哥儿得了顾诚之的肯定,说是可以学习内家心法时,一双眸子亮的惊人。
“爹爹,我是不是会像父亲一样厉害?”祺哥儿满怀希望的看着楚君逸。
“对。”楚君逸笑着回答。
祺哥儿在地上转了好几圈,末了又跑到楚君逸跟前道:“爹爹放心,儿子日后一定会保护好爹爹,不让旁人欺负您!”
一旁的顾诚之则是拉下了脸,没好气道:“老子还没死呢,管好你自己就行,你爹有老子护着,没你什么事。”
祺哥儿笑容满面的凑到顾诚之身边,道:“儿子也会保护父亲,即使父亲的武功比儿子高,但这是儿子的一番心意,还望父亲不要嫌弃。”
这一番话让顾诚之的脸色由阴转晴,嘚瑟的就连楚君逸都快看不下去了。
祺哥儿偷笑一番,而后红着脸道:“到时候我还能保护妹妹,也不知道妹妹现在还记不记得我?”
楚君逸:“……”
顾诚之:“……”
第127章 首次出巡
安庆府的风气还算是不错,在这里呆了两个月也没遇到什么难事。
顾诚之比想象中更快的融入其中。
当然,这里面也有他和楚君逸成亲的原因。
那年洪水肆虐,遭殃的多是沿岸的村庄,相比起受灾的地方,距离河岸稍远一些的城镇和村庄影响并不怎么大。
即便如此,也不妨碍这里的人对顾诚之和楚君逸抱有特殊的好感。
经历过那场洪水的人是真将这俩人当成恩人,不能说是全部,但绝大多数人的心里都是感激他们的。
而没经历到那场洪水的人则要差上一些,但天灾近在眼前,那场洪水来得突然,去得也突然,有这么一个理由在,总会下意识的将这几年的风调雨顺归结到他们俩的头上。
于是乎,在于大爷正想着要怎么和当地百姓建立起友好关系时,顾诚之已经被百姓们的热情惊了一跳。
比如说,自从百姓们知道了顾诚之来这里当官,也就一个上午的时间,全城的人都知道了。
等到下衙时,顾诚之刚刚踏出道署的大门,就被眼前人山人海的景象惊到了,本来还以为是出了大事,细细一问才知道百姓们是来围观并且感激顾诚之的。
顾诚之:“……”
为此,于大爷可是没少调侃他。
到了楚君逸那里也是一样,百姓们知道了顾诚之来这里当官,自然也就知道了楚君逸一同随行。
前儿个晚上楚君逸还满是戏谑的调侃顾诚之,到了第二天就变成了他被人围观。
楚君逸:“……”
顾诚之听说后嗤笑一声,只道了一句:“该!”
顾诚之和楚君逸在安庆府的消息就跟长了翅膀似的,没几天的功夫就飞遍了整个安庆府,而且大有往外蔓延的趋势。
楚君逸倒是不介意被人围观不围观,可有些死心眼的百姓是真把他们俩当成活菩萨的供着,坐着牛车赶了几天的路就为了给他们磕个头。
看着跪地不起,哭得老泪纵横,嘴里还不停说着感激话语的百姓,楚君逸也是倍感心酸。
可是在感动在心酸,他也没别的法子,尤其是在跪着的百姓说最近几天地里有点旱,想问问楚君逸能不能帮着降点雨,那时他真是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
他说那事是巧合,百姓点头同意,然后说巧合也没关系,只要能够庇佑当地风调雨顺就行。
他说他们不会求神降雨,百姓面带凄哀,还是勉勉强强点了头,说是不会为难他们,可那神情却似无声的指责。
百姓们恋恋不舍的坐着牛车回了家,楚君逸则是翻来覆去的几天没睡好。
顾诚之心疼他,说是帮着看看,也让他放宽心。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天灾如何能避免,楚君逸就是怕那些百姓粉转黑。
结果没出三天,离开的百姓又回来了,还带回了一个消息,他们回村的当天夜里就下起了雨。
楚君逸面无表情的听完,又面无表情的和他们对视,脸上风轻云淡,心里都快跪了。
百姓感恩戴德,可楚君逸是一句也不接,只道这是意外,和他们一点关系也没有,就是时候到了自然降雨,他们也是凡人,没有那么大的能耐影响风雨。
楚君逸说完就打算离开,他是真有点犯怵了。
可他转身刚走几步,身后的百姓连连磕头,只当他们是谦逊,这份恩情一定会报。
闻言,楚君逸的膝盖一软,差点就扑倒在地,幸而顾诚之过来看看情况,正巧将人接个正着,也免于楚君逸形象尽毁。
顾诚之见楚君逸满面尴尬,似是逃命一般,又见身后的那些百姓,心下了然。
楚君逸是千般万般不自在,不管是洪水退却还是天降甘霖,这跟他们都没关系的好吧,平白无故的被推上了伪菩萨的位置,他心里过意不去。
顾诚之相对来说还算好一些,能被供为圣人的不只是神棍,还有真心实意为百姓着想的官员,他是无法控制天灾,但他能够避免人祸,只要他诚心为民,就算没有那层光环加身,他也对得起百姓的那一拜。
得了顾诚之的安慰,楚君逸调整了几天才算是摆正了心态,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他都没遇到过这种情况,他是真有点被吓到了。
一段时间相处下来,双方也算有些了解。
只要不提那些神神鬼鬼的事情,楚君逸是个挺好相处的人,他经常带着祺哥儿出来转转,跟他讲讲风土人情,顺便问问当地的事情,也算是变相搜集情报。
顾诚之大多数时间都在道署整理公务,也就到了沐休的时候才会陪着楚君逸在家或是出去走走。
当地民风不错,对人对事都很宽和,就像楚君逸和顾诚之的事情,京城中人是绝口不提,看到了也当是没看到。
可安庆府的百姓却会报以最大的善意,当然,这和百姓以为他们俩能保平安是脱不了干系的。
托顾诚之的福,于大爷也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其中,毕竟在当地人眼里,能和顾大人交上朋友的都是好官。
对此,于大爷有些哭笑不得。
临近九月,顾诚之也要开始准备出巡事宜,九月中旬是他到此的首次出巡,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近些日子已经不再有百姓纷纷前来,许是秋收时节到了,各家都在抢收地里的庄稼。
安庆府的百姓们都很庆幸,范知府是个好官,新来的两位官员也是好官。
知道楚君逸不喜旁人提及那些事,百姓们也就从善如流,反正他们心里记得就行。
祝宁的儿子闺女快到周岁了,这还是祺哥儿提醒的,楚君逸备好了礼物,连着祺哥儿准备的那些,一道送回京城。
祺哥儿一直惦记着妹妹,在安庆府看到了什么好玩的好看的都会买上一件,单是给可可准备的小物件就弄了一小箱子。
回京的人不只是各家送礼,还有汇报工作要做。
晋容收到了顾诚之的来信,看过之后不禁失笑,拎着那封信就去乾清宫见了皇上。
信上不止写了这几个月的公务情况,还有私底下的一些事,其中就有百姓将他们当成神棍,还是能呼风唤雨的那种。
顾诚之在信里大吐苦水,明明他们什么都没做,结果下了雨就给算到了他们头上,这要是哪天再来点天灾,百姓们还不生啃了他们。
皇上看后暗叹一声,早在鹤归道长算卦时起,他就猜到会这样,所以在顾诚之提出想要外放到安庆府为官时,他心里也是犹豫的。
但他晓得顾诚之的性子,顾二老爷的事情没有亲手去查,他定是睡不好觉。
皇上提笔写了封信,交给晋容让他送回到顾诚之手里。
那封信随着进京送礼的那个人,再次回到了安庆府。
接到那封信时,顾诚之的心也微微提了提,在看过信件之后,悬着的心才算是放了下来。
自古伴君如伴虎,皇权不可侵,被百姓当成菩萨拜,可以说是百姓愚昧,也可以说他居心叵测。
在来到安徽之前,他是真没想到会出这样的事,现在已经不是点个头道个谢的问题,那些百姓是真心将他们当成了恩人。
即使被架到了如此尴尬之地,顾诚之也不后悔来安徽省外放,可他不能任由事态发展,若是不加以控制,早晚要出大事。
皇上的信里笑骂他不知好歹,身在福中不知福,又道他既然得了民心,就当为百姓做些实事。
信的最后提了一句,皇上心里有数,让他安心办差。
有这句话就够了,顾诚之将信件又看了两遍,缓缓舒了口气。
他能走到这个位置,除了科举名次,更大的原因就是他有圣恩在身。
君不见多少状元郎终生郁郁不得志,并不是所有的状元都能出人头地,位极人臣。
顾诚之最大的依仗就是皇上,他不能让皇上猜忌他。
百姓那边是自发,是好心,但一个两个也就罢了,多了的确是祸事。
但顾诚之又不能去跟百姓们说这样会害了他,所以就只能这样似是玩笑般的对皇上提一句。
九月中旬转眼便到了,楚君逸将儿子塞进了队伍里,自己则是留在了安庆府。
顾诚之这一走就是三个月,楚君逸不打算时时跟着,他这里也有要做的事情,等到他手边的事情办完,再去追顾诚之的队伍。
巡道队伍如期离开,楚君逸等了几天才去找秦安说的那个人。
每个地方都有地头蛇,安庆府也不例外,这里的地头蛇名为贺华,算起来也归秦安管辖。
不过听秦安说这人有点不太听话,虽说交代的事情都能完成,就是态度很是散漫,让楚君逸张罗着来。
楚君逸见到贺华之后才算是明白什么叫做散漫,这货就是个不推不动,推了也不动的懒货。
贺华就躺在躺椅上接待楚君逸,除了一张嘴还能动上两下,身旁四个丫头服侍,水果点心茶水都给送到了嘴边,他只要负责张嘴就够了。
其实楚君逸这次过来就是认认门,他还没到要求贺华的时候。
贺华问明来意,只是点头应了一声。
他能有今天,除了自己的努力,更多的是被人扶持,那些人能将他推到这个位置,也能将他踩进泥里,背靠大山好办事,有人庇护能省事不少。
然而,楚君逸没打算替顾诚之应下。
可贺华也干脆,直接道是听楚君逸的。
楚君逸被噎了一句,不甚明白贺华此为何意。
贺华笑而不语,他能信楚君逸的话,是因为他带了秦安的亲笔书信,信上让他尽可能的帮助楚君逸,他自然不会推辞。
楚君逸身后是顾诚之,顾诚之和于大爷分管此地,想要铺开情报网有些困难。
而他们身后站的是皇上,皇上给的期限只有三年。
秦安不会自作主张,此事乃是请示过皇上,得了皇上一句“便宜行事”才决定的。
得了贺华的承诺,楚君逸见手边也没了别的事情,收拾行囊就去追顾诚之的队伍。
出巡的路线是提前订好的,若是没有特殊情况是不会中途更改路线。
一路寻来,楚君逸并未遇到波折,队伍行进的速度不算慢,但因职责所在,停留的时间更多,终是在安庆府的一座县城截到了人。
百姓多是久闻大名未见其人,顾诚之的样子是见过了,可楚君逸长得什么样子却是不太清楚。
之前去安庆府拜谢的那些百姓也多是离得较近的几个村庄的农户,像这座县城距离安庆府就稍稍远了点,也就没有大费周章的过去。
其实像这种县城里的人能够更理智一点,他们没有经历过那场洪水,多是听旁人提及,至少楚君逸这一路走来是没在看到那些刻着他和顾诚之名字的长生牌位。
顾诚之手下的那些人和楚君逸都挺熟的,顾诚之对他什么样,那些人心里都有数,而且这位家属不是女人,没必要呆在后院。
至于顾诚之才是嫁人的那位,这点都被他们选择性的遗忘了。
和往常见到楚君逸时的神情不同,这次顾诚之手下的那些人见到楚君逸时,先是一愣,随后神色慌张的想要拦阻。
楚君逸双眸微眯,抬步就往里面走去。
县衙大门正开着,楚君逸毫不迟疑的踏了进去。
身后几人神色慌张,拦不住人又不敢下手去抓,生怕伤了分毫,顾诚之要狠收拾他们。
楚君逸这一路通行无阻,很快就看到了他要见的人。
顾诚之冷着一张脸,身后还跟着衙役,对面则是一个身着官服之人,看品相应当是本地县令。
而县令身旁还站着一名十五六岁的少女,还算有两分姿色,脸蛋和眼眶都是红的,神情还带着委屈。
楚君逸目光一凛,回首对身后跟着的人比了一个噤声的手势,让他们不要出声。
他倒想看看,这些人想要做什么?!
被禁言的几个人额上冷汗直冒,早在那名少女冲进县衙的时候他们就大感不妙,何曾想到楚君逸竟然会在此时到达……
少女看向顾诚之的目光带着痴缠爱恋,委委屈屈道:“我,我是真心想要伺候顾大人……救命之恩当以身相许,我,我……”
这话还未说完,顾诚之和楚君逸的脸都黑成了锅底。
第128章 救命之恩
楚君逸一直觉得“救命之恩当以身相许”这句话简直俗得不能再俗,这要有多大的脸才敢说出这样的话?!
你想要以身相许,对方就肯要你?!
楚君逸是不知道顾诚之怎么就招惹上这姑娘的,但他真不想去吵,太掉价了。
是以,他站在原地,冷眼旁观,想要看看这群人还能玩出什么花来。
而站在楚君逸身后的几个人十分想去提醒他们家头儿,可看到眼前站着的人,快到嘴边的话又给咽了回去。
顾诚之有听到脚步声,开始还以为是门口守着的衙役,可还没等他转过头,少女的话就传进了耳朵里。
对于听不懂人话的人,他是真不打算理会,冷冷的同佟县令告辞,转身却看到了站在门口的楚君逸。
顾诚之的表情有那么一瞬间的难以言表,他没想到楚君逸会这个时候过来,所以他也没太注意分辨刚才的脚步声。
楚君逸撩了下眼皮,轻笑一声。
“刚到?”顾诚之走到他的身边,放缓了声音问道。
“恩。”楚君逸可有可无的点着头。
“累不累?”顾诚之语带关切的问道。
“累。”楚君逸回答得干脆。
顾诚之牵起了他的手,拉着楚君逸往外面走,一边走还一边道:“那就去休息,你这一路也怪辛苦的。”
楚君逸似笑非笑的瞥了他一眼,见他神情举止都正常得不能在正常,这才淡淡的应了一声。
顾诚之手下的那些人在看到楚君逸时,第一反应都是:完了完了!葡萄架要倒了!
但结果出人意料,楚君逸既不吵也不闹,就这样冷眼看着,顾诚之问的问题还都有回答,随后院子里的人就这样目送着他们俩手拉手的离开。
那些人在心里默默的抹了把脸,顺便唾弃一下自己的小人之心,楚君逸那么好的修养,怎么可能像泼妇一样破口大骂。
现在领导都走了,他们也就没有留下的必要,对着佟县令拱了拱手,抬脚便要离开。
“等等!”佟姑娘好似刚刚才回过味儿来,顾诚之和那个男人一起走了,理都没有理她,她咬了咬唇,压下委屈与恼怒,问道:“刚才那个人,是谁?”
那个男人从头到尾都没有看过她一眼,就像当她不存在一般,而顾诚之看到那个人竟然会露出那么温柔的神情,她心里委屈难受得不行。
那些人也没想过要为难一个小姑娘,再则小姑娘他爹还在旁边看着呢,当下连犹豫都没有,直接说道:“那位是顾大人的……爱人。”
“媳妇”两个字差点脱口而出,还好在紧要关头收住了,开口的人拍了拍胸口,松了口气。
“他是男人!”佟姑娘的声音尖锐了起来。
“本来就是男人,大家伙儿都知道。”顾诚之和男人成了亲,早在几年前就已经知道了,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佟县令拉了他家闺女一把,这些人都是顾诚之的人,再说下去就该得罪人了。
佟姑娘眼中的泪水渐渐堆积,一下子就甩开了他爹的手,头也不回的冲了出去。
佟县令的眼角抽了抽,笑容僵硬的和没走的几人又寒暄了两句。
看着佟县令的样子,他们也不好多说什么,这次是真的告辞离开。
楚君逸跟着顾诚之回了客栈,并没有马上询问刚才的事,坐在椅子上喝着茶,显得十分悠然。
顾诚之坐在他的对面,手里也端着茶杯,看着眼前的这个人,心中翻涌着的暗流缓缓消退,笑意渐渐爬上了眼角眉梢。
“没什么想问的?”顾诚之问道。
“呦,这是打算坦白了?”楚君逸斜睨了他一眼。
“这事跟我没关系。”顾诚之也觉得挺冤枉,见楚君逸不似生气,笑着去握他的手。
“行,那你说吧,我听着。”楚君逸白了他一眼,道:“看看这救命之恩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顾诚之略带无奈的笑了笑,将这几天的事情缓缓道来。
这里的县令姓佟,儿子有两个,可就这么一个闺女。
巡道队伍到达这里之前花了点时间休整,也就是那时候碰到的佟姑娘。
其实这事跟顾诚之是真没多大关系,佟姑娘是出来玩的时候不小心掉进了土坑,而那土坑又被周围的树木植被遮挡,不仔细观察很难注意到。
如果佟姑娘真想出来,也不是爬不出来,就是会狼狈一些,可小姑娘娇气爱漂亮,宁可蹲在坑里哭也不肯自己去爬,所以才被困着出不来。
他们休整的时候祺哥儿正在周围闲逛,听到了哭声就过去看看,可巧就看到了坑里的佟姑娘,这才找人将她救了上来。
“不是你救上来的?”楚君逸疑惑道。
“不是,我过去的时候佟姑娘已经被救上来了。”顾诚之解释道。
“那她干嘛要将救命之恩按到你的头上?”楚君逸是真糊涂了。
顾诚之抽了抽嘴角,道:“她以为是我命人救的她。”
“哦。”楚君逸冷下了脸,又道:“可惜了,救人的是衙役,下令救人的是我儿子。”
“对,所以这事和我没关系。”顾诚之抱怨道。
“也不是一点关系也没有。”楚君逸似笑非笑的看着他,道:“估计是人家小姑娘对你一见钟情,当不了正妻当妾室也愿意。”
相貌、身份、能力、才华,这些东西顾诚之都有,随便哪一样都能勾搭上个把人来,相比起顾诚之的优秀,救人的衙役真算不上什么。
至于他儿子,年纪太小,就算再优秀也入不了那姑娘的眼。
顾诚之被他说得头皮发麻,他现在烦死“一见钟情”这个词了,握住楚君逸的手怎么也不肯放开,“你是知道我的,我真没这个心!”
“我知道。”楚君逸任由他拉着,端起茶杯又喝了口茶,道:“我也没说你有这个心,有这个意思的人不是你,这点我还是能肯定的。”
顾诚之的脸色多云转晴,凑到了楚君逸身边将人抱住,道:“那你别生气了,她怎么想的和我们没关系。”
楚君逸垂眸不语,其实他也不算是生气,他就是觉得烦了。
“你是不是吃醋了?”顾诚之低声问道。
楚君逸想要反驳,却怎么也说不出口,最后咬了咬牙,破罐破摔道:“对,我吃醋了!我不喜欢别人惦记你!”
他没生气,他就是觉得烦,他不喜欢别人惦记顾诚之,一点一点也不喜欢。
佟姑娘在他眼里不算个事,他就是由此想到了别的事情。
第46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