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耽美 >世家子的红楼生涯 > 世家子的红楼生涯
错误举报

正文 第32节

    世家子的红楼生涯 作者:木璃

    第32节

    王氏来不阻止他,只能看着他走到窗边,在从外面射进来的晨光里,耳边还能听到他低沉的叹息声……

    他其实也是心疼孩子的吧。王氏这样想着,眼眶一热,眼泪瞬间滴落下来。她可怜的孩子啊!

    贾政在王氏洗漱的时候就先走了,王氏一肚子心事的在丫头的伺候下梳洗穿戴,用了早饭,恹恹地坐在屋子里,拿了针线放在跟前,有一搭没一搭的做着针线活,一不留神针扎进了肉里,血很快冒了起来。王氏吮吸掉血珠,一把把那针线扔进了罗框里,脸上怒意横现,烦躁极了,只觉自己最近真如冲撞了什么似的,诸事不顺。

    周瑞家的走进来时就看到所有下人噤若寒蝉,满屋子里清晰可闻王氏粗重的呼吸声,知道她心情不好,脚步也轻了几分,凑上前去小声汇报道:“二太太,前头老夫人来了。”

    王氏正自不痛快,听到这话,不耐道:“老夫人来就来了,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贾母不来才怪呢,她巴不得自己打掉了孩子才好称心如意呢。

    周瑞家的拉拉她:“不是府里的,是咱们家里的老夫人来了。”

    王氏这才回过神来,惊喜瞬间浮上脸颊:“是我母亲来了?这么早?”一边说着,一边已是忙忙站了起来,微微打理了一下衣服,就要往前厅去。

    周瑞家的赶紧拦住她,看了眼四周的下人,压低着嗓子道:“太太去哪儿?老夫人正和老太太说话呢,这会儿您去,不合适。”

    王氏不满意:“她们还能说什么,还不是我肚子里的孩子?我要不去,她们不定怎么决定呢,我怎么也得去听听才行。”

    周瑞家的见她还没回转过来,知道她怕是关心则乱,才没反应过来:“太太忘了,老夫人最心疼您了,如今这么大事,您昨儿还‘晕’了,老夫人还不先来看您?万般的事,老夫人自然都是先和您说了,才去做的。您啊,现在就先好好坐着,等着老夫人来就好了。”

    王氏细一寻思,可不就是。王老夫人两儿两女,她两个哥哥年纪都比她大许多,她是长女,自小王老夫人就把她当心肝肉的疼,不管什么事,她向来都先考虑了自己。自己昨儿才‘晕过去’,就是为了在贾母面前圆她的面子,王老夫人也会把戏做足了。想到这里,王氏心里总算微微松了口气。

    可她终究还有点不放心,亲自带着人在门口张望,好一会儿,王氏腿脚都有些酸了,才远远看到有人过来,走近了,还能听到王老夫人和贾政的谈话声:“我这女儿不懂事,给姑爷填了不少麻烦,都是我以前太娇宠她了,你可千万别怪她。”

    贾政清亮的声音随即说道:“岳母说的哪里话,太太很好,是我不对才是,让她如今受累吃苦,受这般委屈,说来简直都没脸见您了。”

    王氏听得这些话,嘴角不自觉就翘了起来,忙忙赶上前去远远就喊了起来:“母亲!”

    王老夫人好一段时间没见着王氏,昨儿晚上还听说她‘晕’了,纵然知道她是装的,心里到底放不下,母女这一打照面,她也顾不得贾政还在身边了,一把抓住了扑过来的王氏的手,上上下下好一通打量:“怎么一点血色都没有?身子还不很舒服?不舒服就不要出来接我,好好养着身子才是。”

    对着最疼爱自己的母亲,王氏虽然想在贾政面前保持平日的姿态,可免不得还是在言行举止间流露出几分撒娇,道:“我这不是好久不见母亲,想念您了嘛。”

    王老夫人听着受用,虽然还用眼睛似真似假地瞪着她,口里却不说什么了。几人一路进屋,贾政也很识趣,推说前头还有事要吩咐,留下了王老夫人和王氏单独在屋里说悄悄话。

    没了外人在,王老夫人的脸一下拉了下来,对着王氏的胳膊就是好一顿拍打,咬着牙气道:“你个蠢的,我白教了你这么些年,你都学到狗肚子里去了,什么事也敢做,你公公那时候还病重呢,你就敢跟姑爷敦伦,这事传出去,你知不知道人家背后得怎么说你。”

    王氏说起来也委屈:“我也没想到会那么巧,一次就怀上了。母亲,我也不想的。昨儿一晚上我都想着这事,根本睡不着。”

    “睡不着就对了!现在你还有心思睡?”王老夫人气哼哼道:“不赶紧解决了这事,我都睡不着觉去。”恨铁不成钢地看着王氏,“你啊,真是要气死我了。”

    王氏不敢分辩,只在她面前小声得哭:“那晚上二爷心情很差,我陪着他说话,一起聊天,说各种事……娘,你不知道,自从那个姓周的贱人被抬举起来,我们好久都没这么亲近了。别看太太表面慈善,那姓周的背后都是她在出主意!我这不也是……我知道错了,我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怀孕了啊。”

    王老夫人皱起眉头:“你就一点没察觉出来?不是说两个多月了?你葵水没来也没感觉?”

    王氏小声道:“哪是没来,按日子也有些红,只是少,时日也短,这不府里忙得慌,这两三个月来就没喘息的机会,我还当自己是累着了才会这样。”说到这里,王氏又哭起来,“我要是早知道自己怀孕,还能叫人在大庭广众之下掀开来?我的脸都丢光了,娘,你都不知道,张氏那贱人,听到大夫说我有孕的时候那幸灾乐祸的模样,气死人了!!”

    王老夫人反而道:“该,她可不就要幸灾乐祸,你也不瞧瞧你办的事!”

    王氏哪受得了王老夫人这般说话,登时难过得大哭起来:“娘,我知道错了,你现在还一直怪我有什么用?你都不知道昨天我受了多少委屈,那张氏在我跟前说了多少冷嘲热讽的话,就连我那婆婆也说了好多,还说我水性、浪荡,勾引的二爷……你现在还在这里说我,你要是实在不愿意帮我,就看着我死了算了好了。我带着孩子一尸两命,总好了吧……”

    王老夫人气得一巴掌拍到她背上,嘴唇都哆嗦了:“你个小没良心的,我要不是为了你,能这么大清早的巴巴坐车过来?你还在这里说话刺我,你真想气死我啊!”

    王氏挽住了王老夫人的胳膊,直哭道:“母亲,你真要帮帮我,你这次不帮我,女儿就真活不下去了。我那婆婆说话多难听,那时候我羞得真没脸见人,想着干脆死了算了,她都把我的脸撕下来都地上踩了。”

    毕竟是亲生女儿,王老夫人自来疼爱孩子,尤其两个女儿,从小捧在手心里,哪能真就撒手不管王氏。心里便是再生气她不懂事,听说贾母这般作践自己女儿,王老夫人脸上登时现出愠怒之色:“那老虔婆骂你了?可恶,她还当自己是风光凛凛的国公夫人呢,现在荣国府都分家了,姑爷以后的仕途还有得是靠咱们家的地方,她不捧着你也就算了,还敢对你不好?当初我就说不能把你嫁给次子,你瞧,我没说错吧?别看是次子长子只一个次序的区别,我告诉你,差别大了。你要这会儿嫁的是长子,承袭了一品诰命,她敢这么作践你?!”又问贾政:“当时他在不在,他就看着他母亲这么责骂你?”

    王氏想到早晨贾政的黯然神伤,不自觉就道:“哪儿啊,二爷一直帮我劝着婆婆呢,说都是他的错,是他、缠着我……反正不关我的事,就是我那婆婆,不管二爷怎么说,都一心认定一切都是我的错。娘,你得帮我,这事一定得摆平了,不然她以后肯定要拿这事拿捏我的。”

    王老夫人叹气:“你啊,怪道说儿女是前世的债,我真生生欠你的。”变了颜色,正色道,“甭管那老太太打的什么如意算盘,我绝不会让你吃亏的。这种事,都是男女双方的,我就不信了,姑爷一个大男人,他不愿意,谁还能逼着他了?”只是最后,又迟疑问道,“那天,是你主动的,还是姑爷……”

    虽然是母女,有些话题说起来终归有些不好意思,王氏脸上飞红,躲躲闪闪不肯看王老夫人,跟蚊子般的细微声音道:“是、是二爷……”

    王老夫人这才一颗心落了地:“这便好,这便好!”贾史氏这个老太婆,想归咎她女儿,也看她答不答应。

    有了王老夫人这句话,王氏心头一块大石落了地,这才注意到王老夫人出离难看的脸色,微一细想也知道,王老夫人这次对她怕也是生气的,只是她是她女儿,这才罢了,不过对贾政,贾母,她怕没那么容易消气。

    贾母王氏不在乎,可是贾政……王氏难过得拿着帕子抹了泪,哭道:“只可怜了我的孩子,连出生看一眼这世界的机会都没有,就要被舍弃了。今儿早上起来,我看见二爷的眼睛都红了,偷偷在抹眼泪,我这心里,我这心里……”

    王老夫人吃了一惊:“果真如此?”

    王氏嗔怪地看着她:“娘,我还能骗你不成?你来的时候就没看到他眼眶下的青黑?照顾了我一晚上都没睡,他心里也难过呢。”

    王老夫人听说贾政对自己女儿这般好,心头的怒气才算是稍稍缓解了些,不过还是冷哼道:“那也是他该做的。要不是因为他,你能这样?你肚子里的孩子可也是他的骨血!”看着王氏的肚子,王老夫人垮下了肩,叹息着把手覆了上去,“我可怜的孩子,这都两个多月了。”

    王氏含着眼泪:“是啊,都成型了。也不知道是个男孩儿还是女孩儿,像我还是像他父亲。”

    王老夫人生怕勾起了她的心思,忙忙收起了伤感,肃颜劝她:“你可别犯糊涂,这孩子是绝不能要的,留下来,那就是大麻烦。”

    王氏心里还有不舍:“可这毕竟是我孩子……”

    话没说完,王老夫人彻底黑了脸:“这会儿你还敢说这话?真真是不懂事。轻重缓急我看你是全忘到天边去了!”

    王氏在她锐利的眼神下,动动唇,一下哭了起来……

    贾母与王老夫人的会面充满了火药味,两个疼爱孩子的母亲为了各自的孩子,都死命都把责任往对方头上推。

    贾母显然对王氏很有几分不满意:“身为老二的媳妇,不但不规劝着老二不要做糊涂事,还跟着一起,最后捅下这么大娄子,亲家母,我也老了,难道他们这么大人了,还要我事事盯着照看着?我也没这许多精力呢。”

    王老夫人则是说道:“我这女儿随我,没读多少书,心思也简单,那是一心一意只顾着丈夫的。她一个疼惜丈夫的女人,一个弱女子,怎么对抗得了一个大男人?都是夫妻,姑爷坚持,她又有什么办法?”

    两人争执许久,谁也说服不了谁,而大家又都不愿意撕破脸去,毕竟贾政以后还得求着王家,而王氏以后显然还要在荣国府呆下去。

    “罢了,不管谁对谁错,这总是小两口自己闹下来的事。”贾母最后还是为儿子先退了一步,“老二许久不见他媳妇了,犯糊涂了也有。我们这些长辈,有时候又能怎么办?事情既然发生了,再说以前也没意思。”

    王老夫人也道:“可不就是如此说的。唉,好在现在两方分家了,把这事圆满处置了,大家日后好好过日子,时间久了,大家自然淡忘了。”

    贾母很是赞同:“这话说的是,过个三五年,这事怕就少有人记起了。两孩子也能好好过日子。”

    王老夫人便道:“说来最近我家老二子腾在军里又升了一阶,过个几年,怕也能爬上来了,到时候姑爷应该出孝进工部当差了吧?两舅婿正好亲香亲香。”

    贾母要的可不就是这句承诺,当即笑起来:“可不就是,都是一家人,是该好好亲香的。”

    午间的时候,厨房里熬了一碗浓浓的汤药过来,王氏颤抖着接过药碗,屏气凝神喝了大半,反手便把那药碗砸到了墙上,碎渣子溅了一地。

    等到药效上来,王氏捧着肚子满床打滚,鲜血浸湿了裤子,直道太阳西下,她才排出了一个小肉团来,依稀可辨的身形,混在一滩血水里,显得那么小、那么小的一点点……

    王氏双手揪着被子,嚎得撕心裂肺:“我的孩子啊!”

    作者有话要说:不好意思啊,我不知道孩子多大才看得出性别,错误的地方,谢谢大家指出来。王氏和薛姨妈的关系也改一下,还是亲姐妹比较好,一母同胞,谢谢反光镜指出来,这里确实我没处理好

    122

    122、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一卷完结)

    贾赦要求贾政的过程并不容易。事实上,贾赦开口要求贾政一家三口搬出荣国府的时候,贾母一下失控了,冲上来就想掐住他的脖子——不得不说,那会儿她手脚灵便地真不像是有了这般大岁数的老人家。

    不过显然,她不可能敌过一个成年男子的力气,更不要说掐住对方的要害,事实上,贾赦很轻而易举地就制住贾母那张牙舞爪的胳膊,要不是顾忌着贾母是他生母,他绝对不会一时心软只制住她而没有把她甩到一边去,让她有机会往他脸上唾了一脸的口水。

    慢慢用衣袖擦掉贾母吐在他脸上的唾沫,贾赦皮笑肉不笑地看着这个他的生身之母,阴翳道:“母亲收到我的消息了,看你心情也不好,儿子就不多呆了,后街收拾出来的宅子房契就在这里,二弟收好了,行李什么的不着急,弟妹还小月着,我这做大哥的也没那么狠心她小月了还赶人出门,你们完全可以住到弟妹可以起床为止。”说着轻蔑地瞟了眼贾政,把那装着房契的匣子扔给了他。

    贾政根本没伸手接,任由着那匣子掉落在地上,气得浑身都在发抖。他真没想到,已经在财产上占了那么大便宜的贾赦,能把事情做得这么绝。得寸进尺也不外如是,他竟要把他扫地出门?!想到这里,贾政虽一贯都是自己保持沉默,由着贾母在前为他争取利益,自己维持着清高的姿态,此刻也不由气得直跳脚道:“父亲三年孝期还未过去,你凭什么就把我赶出荣国府?你我都是嫡子,你已经在财产上占了大头,为何还要这般逼我!”

    贾母更是对着贾赦怒目而视。

    贾赦冷笑连连:“我逼你?父亲才去的时候,我可有曾这般逼你?你在质问我之前,是不是该想想你们自己做了什么?我倒是喜爱那个兄友弟恭呢,你们给我这机会了吗?”

    贾母贾政想到那次张氏装病之事,眼神闪了闪。贾母勉强维持着姿态,瞪着贾赦道:“我可是你母亲,怎么着,你现在还准备不孝不成?!”

    贾赦意味不明地瞧着她,嗤笑道:“母亲在我面前这般理直气壮的,不就是吃定了我不敢对你不孝?您放心,我啊,一定会好好孝敬您的,日后你还是荣国府里的老封君,老太太,谁都要尊敬您,这是绝对不会改的。”贾母还来不及喜悦,贾赦已经如寒冬腊月般冰冷地盯着贾政,嘲讽道,“可二弟,咱们都已经分家了,难道你还准备赖在我府里,吃我的喝我的住我的,回来在来暗算我?你是当我三岁孩子吗?”拉下脸,“分家了,大家就各过各的,你一个从六品小官,住在着荣国府里,你也好意思!”

    贾政被他话里的轻蔑鄙弃气得胸口都疼了,他什么意思,他这是在看不起他吗?从六品小官?哈,要不是他在年岁上吃了亏,败在了这长幼有序的教条下,他贾赦能有机会说出这句话吗?满京城谁不知道他荣国府大老爷贾赦最是个好吃好玩的纨绔子弟?!他怎么敢,怎么敢来看不起自己!

    贾母也是受不了贾赦这般口气说贾政,扑过来要打贾赦。贾赦灵活地一闪身躲开了,暗赞自己果然有先见之明,前头把下人全都遣退了出去,不然在外人面前,他可不好公然跟贾母对着干,最少,贾母要打他,他都不好躲,贾母生气起来,他也不好回嘴的。

    果然,贾母一记落空,看着他闪身躲开,根本不理自己,更是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颤抖着双手指着他:“你竟然还敢躲?”

    贾赦懒洋洋地回答:“小杖则受大杖则走,母亲,您可是我亲生母亲,总也不希望我在你手下受伤吧?您这般气势汹汹的,我自然要跑了,否则不但我重伤,最后心疼的不还是你?还得陷您于不慈不义之地,人人都说您心狠手辣,虎毒尚不食子,您却把我打成这样……母亲,儿子可是为您好呢。”转头看着贾政,嘴角扯着一抹恶意的笑容,“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二弟读圣贤书,这句话总不陌生吧?”

    贾政咬着牙道:“大哥果然是要多读些论语,好好探究其意。小受大走虽则不错,母亲多大力道,怎么能称上大杖?大哥合该好生受着才是。”

    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出自《孔子家语·六本》,意思是轻打就忍受,重打就逃跑。儒家认为这是孝子受父母责罚时应抱的态度。贾赦这般大惊小怪的,外人还当贾母怎么他了呢。

    贾赦拉下脸,收起了笑:“受着?哼,就母亲如今心疼你的样子,怕是没力气也得拿出力气来吧,我可不知道,母亲会不会乘机往我身上打多少下。”视线移到贾母身上,“我可比不得二弟从来没有挨过母亲一手指头,从小被打了那么多次,我可记得次次是疼进了骨头里,如今我还有妻儿照顾,可不能再带着伤了,他们要知道,得心疼死。我总不能叫他们为我伤心难过吧?”说的贾母脸色青一阵白一阵的,看着他的眼神就跟看着杀父仇人似的。

    贾赦突然觉得没意思起来,收起了嘲讽的嘴脸,干脆利落地通知贾政:“让你搬家的事我已经知会族里了,否则后街那里也挤不出那么一间宅子给你。都是贾氏一族居住的地方,那房子已经是数一数二的,我对你够可以了,否则就你做的那点事,我都能直接让你滚出内城去!别再跟我争,分了家,咱们就是两家人,别逼着我再提起你身上的那些狗屁倒灶的事儿!”

    贾政瞬间白了脸,捏紧了拳头不说话了。贾母惊叫:“你当初发过誓绝不会说出去的。”

    贾赦不耐道:“我当初还说是等分家完了之后。如今他还住在这府里,算什么分家!”

    贾母瞪了贾赦好久,贾赦眼皮子都没抬一下,只冷静给贾政下最后通牒:“那里家具装修什么的都还行,你要看不过就自己去修,等着弟妹小月过了,你们全给我搬过去!”

    贾政失魂落魄地走了,看都没看地上那装着房契的匣子一眼。贾赦过去捡起来交给贾母:“母亲帮二弟收着吧,京城房贵,好地儿难求,后街那里正适合二弟。母亲过后再交给他吧。”

    贾母一把夺过那匣子,冷笑着做了个送人的手势:“我这里容不下你高贵的身份,没事儿的话就赶紧走。”

    “怎么会没事呢?”贾赦笑眯眯道,“如今我已经袭爵了,就是这荣国府的新主子,母亲,这荣禧堂,你是不是也该搬出去交给我来住了?”

    这一次,贾母直接一巴掌甩了过去,贾赦没反应及时,被打了个正着,脸全都黑了。心里还存着满肚子怒火呢,就听贾母尖锐地喊道:“你个逆子,你还要赶我出荣禧堂?”

    贾赦拉着脸:“母亲可别搞错了,如今我才是这荣国府的主子,住荣禧堂那是天经地义的事,难道母亲你还打算一辈子住在这里不成?!”

    贾母跟疯了一样的尖叫道:“我就是死,也死在荣禧堂里!你休想让我把这屋子让出来!”

    贾赦凉凉看了她一眼:“母亲既这般说,那我也无话可说。”断然就走了。贾母看着他离开的背影,怔怔好半天没回过神来。

    然后,下午贾敬就过来了,当着她的面,很不客气地板着脸。贾母被他的态度气得一肚子火,最终却不得不让步,答应收拾好了屋子,便搬出去。

    贾敬并不想很逼她,只是在走之前劝她:“婶娘也想清楚,世间再没有老夫人占着正屋主院的道理,说到族里朝里,都不会有人帮你。恩候也是你长子,日后会孝顺你的,日后您还要和他一起生活,有些事,不要做得太绝了。”

    贾母冷着脸送走了他,回头就把屋子里摆设的瓶瓶罐罐全摔了个粉碎。

    什么长子,什么要生活在一起,她才不稀罕!

    贾母死都忘不掉,当年贾政还没出生的时候,自己巴巴一直一直惦记这个养在婆婆身边的长子,每天早起着去给婆婆请安,接受婆婆的刁难,都是为了这个没良心的。可是那时候他才多大啊,就知道仗着她婆婆的款儿欺负她。

    贾母还记得那一天,正是寒冬腊月,一年最冷的时候,她到老国公夫人那里去请安,正好看到贾赦趴在地上玩,满头大汗的,她深怕他着凉了,忙把他抱起来,呵斥奶娘不经心,谁知道他这个白眼狼竟就一巴掌挥过来,手上尖尖的指甲划过她的下巴,拉出了老长一道疤,还哭喊着:“黑心肝的毒妇,走开,走开!”

    贾母不知道那话是谁教他说的,可她在他心中,竟连个奶娘都不如!从那时候起贾母就知道,只有养在身边的,才是最贴心的的。离得远了,便是血脉骨肉,都不能指望!

    “本来还要占住了荣禧堂给老二谋划,现在是不成了。”贾母喃喃着,却怎么都不死心,“不过没事,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我就不信,老二一辈子翻不了身!”

    只要她还住在这荣国府里,她就一定能抓到机会的!别以为把她赶出了荣禧堂就完了!这个孽子!她绝不会看着他一辈子压着老二!

    二十天后,贾政搬家,贾赦出去送,站在门口看着贾政一行人车马渐渐远去,贾赦心中不是不伤感,但更多的却是松了口气。

    贾母瞧着他,冷笑:“你爹在九泉下看到今天,看到你这么对你弟弟,怕是死都难以瞑目!”

    贾赦淡淡回了一句:“父亲前交代您和弟弟什么?难道不是要兄弟和睦共处,让您公正对待我和弟弟?不是你先动手,我也不会这么做。罪魁祸首是谁,父亲地下自然知道!”

    两母子在大门口针尖对麦芒,各自瞪视了对方一眼,哼了一声,转身背道离开……

    贾瑚和张氏虽没有亲眼看到那情景,回来报信的金妈妈那绘声绘色的描述,却也真实为他们重现了当时的景象。

    “……二太太走得时候那一路都是乘的软轿,就门口上马车的时候下来过,那脸上、啧啧,真是半点肉都没有了,坐了二十几天的小月,就养成这幅德行?”金妈妈撇撇嘴,又是不屑又是幸灾乐祸道,“二爷自出现起到离开,脸上就没有一点笑容,活跟别人欠了他一眼。也就是咱们老爷心善,他这幅德行还跟上去说让他以后常来府里,虽是分家了,也是姓贾,常来常往做做客,也没关系。”

    张氏止不住笑起来,金妈妈也没掌住,大笑起来;“以前我都不知道,咱们老爷嘴皮子还有那么利索的时候,老爷说让二爷回来做客的时候,太太都没看到,二爷气得脸都绿了,理都不理老爷,往前就走了,老爷还在后面喊,别这么快走啊,他还有话没说完了,大家兄弟,不要太生疏了……”说的实在没忍住,前俯后仰的大笑起来。

    张氏和几个心腹妈妈也都笑得畅快,贾瑚摇摇头,实在不明白她们,不过是些小事,怎么就能让她们高兴成这样?!

    笑过了一阵,金妈妈抚掌道:“可算是把这群人给送出了府,没了这些糟心人,太太的好日子在后头呢!”

    张氏摇头:“哪那么简单,还有一位佛爷在呢。”

    苏妈妈道:“事事哪有尽善尽美的,那位怎么着也不是能随意出去的。如今老爷也算是想明白了,太太守得云开见月明,有些事,就先放着吧。”

    张氏也想得开,没了贾政王氏一家,自己的日子已经好了百倍,再要求贾母也出去,实在不现实,倒不如好好过当前的日子,便点头道:“你放心,我也就是这一说,我省得的。”

    金妈妈递了两封信过来,一份是给张氏的,一封却是给贾瑚的。张氏不忙着拆信,只笑看着贾瑚:“还有人给你写信了?谁家的?”

    金妈妈笑道:“是锦乡侯府韩家来的信。”

    韩家,韩昹?贾瑚拆开信,一目十行看过,不由失笑:“是韩昹寄过来的,我如今守孝不得进宫伴读,宫里为四皇子又选了御史台凌御史家的二公子进宫伴读,韩昹抱怨那凌宇木愣愣做什么都一板一眼的,跟他玩不到一起,知道我在家守孝,就来信诉苦呢。“

    张氏心生欢喜:“就是和你一起陷在宫里出不来的韩家那小子?和你倒好,如今还巴巴惦记着给你写信,什么话都跟你说,你也记得回信,咱们现在不方便出去做客,可难得共患难的朋友,不要生疏了。”

    贾瑚点头:“母亲放心,儿子省得。”再好的朋友,长久不联系也得生疏掉,贾瑚也是真喜欢韩昹这人,两人一起又患过难,贾瑚心里,也当他格外与众不同。刚想把信塞回信封里,贾瑚却觉不对,里头还有一张纸,抽出来一看,却是徒宥昊写的,不得不说宫里的孩子果然比外面的孩子早熟些,韩昹在信上什么话都敢说,什么抱怨都直白无误,虽不是大事,也叫人摇头说他一句赤诚,徒宥明的信就是客气话多于真心话,没写什么事儿,只是问候他如今过得可好,在家守孝如何,贾代善去世,请他节哀顺变,还说这么许久没给他写信,实在是不方便,先头养伤,后面读书,好不容易才拖了韩昹给他写信。

    场面话虽然多,也没个具体的事儿,可徒宥明这么许久时间了还记着给他写信,就已经很能说明他心底对贾瑚的重视了。贾瑚明白这点,心里也是暖呼呼的,不枉费他和他们共经了一场大难。

    正想着,那头张氏惊呼了一声,欢喜地大喊道:“天啊,大哥给我来信说,四弟升迁了!”

    众人一听俱喜上眉梢,都来问怎么回事,张氏笑盈盈回道:“大哥说,四弟在任上恪尽职守,殚精竭虑,为百姓做了不少事儿,考评得了甲等,这不任期满了,就给提了两级,如今,四弟已经是泰安知州了。”

    金妈妈等直唱佛:“这可真是老天保佑,定是老爷在天上,庇佑咱们四爷呢。”当然,这老爷,指的是老靖远侯。

    贾瑚想得却要多些,张四爷任官不过一期,如今却能两级连跳,还不是调到别处,还在泰安地界,怕不止是恪尽职守这么简单吧。他本来就是泰安知县,如今升了知州,在泰安更是一把手,做什么事儿都方便,朝里肯定有人为这事使了力气,就不知道大舅为此托了什么人。皇上能批准此事,想来对靖远侯府还有些情分,这倒是好事……

    “只是如今这般连升两级,四舅舅下一任就没这么轻松了。”知县不过七品,知州也才六品,官职低微,朝里大臣或许不放在心上,可要是一直这么两级跳地升下去,朝里有些人是铁定不高兴的,情况好的,张四爷日后也要一任任一级级往上爬了。索性只要皇帝记得他,他的前程就不用操心,这倒是好事。

    张氏拍了一记他的小脑瓜子,嗔道:“你个孩子,小小年纪,哪操得那么多心?这些道理,你知道,你四舅大舅他们也都知道,凡事总要慢慢来,一口吃不成胖子,这道理,我们懂。”又有些黯然,“终归是我没用,才要你小小年纪,就为咱们家那般谋划。”

    贾瑚沉声道:“母亲不要这般说,儿子都是心甘情愿的。”

    张氏难掩神伤:“如果不是你这次出主意,不定什么时候才能把二房那群人赶出去……”

    比起贾瑚这个虚岁才八岁的孩子,张氏心里实在羞愧的紧。贾政回来的时候她虽然看不惯贾赦对着贾母百依百顺,却只顾着闹脾气而忘了贾母这般和蔼,背后定然有所图谋,只顾着贾母去了,反而忽略了贾政。

    贾瑚年纪小小,却知道与其监视贾母,不如从源头动手。贾母算计贾赦是为什么?还不是因为贾政?贾瑚就计划着,怎么也得找个贾政的把柄才行。

    二房有大房的人,贾瑚就让那丫头仔细注意着,要贾政和王氏呆在一起,就给送上掺了催情药的茶水。果然,贾政和王氏就在贾代善病重的时候有了关系。

    贾瑚本来计划着让李大夫假装诊出王氏有孕,然后下药让她当众出现流产的症状,以此要挟贾母,让她迫于维护贾政名誉的压力上,在分家之事上退一步,哪怕财产五五分,甚至让二房稍微占点便宜,贾瑚自信,凭着自己的能力,长大后也能把这些损失都弥补回来。只要二房搬走,这些损失就都值得。

    谁知道,连老天爷都在帮他,王氏居然真的有了身孕。贾瑚瞬时就改变了态度,把这事闹开了来,当着贾敬族老的面撕开了这事。如今族老那里虽然糊弄了过去,可谁心底不在嘀咕着?原本喜欢和贾政一起喝茶说话的贾敬,现在连看一眼贾政都懒怠看了。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二房若不是心存歹念,他的这步后手,也不会使出来!

    贾瑚看着窗外旭日晴空,笑对张氏道:“不管以前如何,都过去了,母亲,咱们现在要看的,是将来。”

    张氏看着贾瑚的精致可爱的面庞,也笑开来:“是啊,我们的将来,会过得很好的。”没了那么多糟心事,贾瑚也不用在家里还用那么多心眼……

    看向天空,晴空万里,苍穹万里,蔚蓝一片,呼吸间,花香鸟语。张氏贾瑚享受着着美好的静谧时光,知道,他们以后,会过的很好的……

    作者有话要说:昨晚jj抽了,我早上起来修改了一下文章,弄到这么晚才发出来,真不好意思。

    第一卷到此就算是完结了,下面会有几年的时间跨度,贾瑚会长大成人,让大家久等,真不好意思,前头贾瑚的小时候真的拖得大久了,这里给久等的大家说声抱歉。

    123

    123、第一百二十三章

    时间匆匆弹指过,十年时光,足以叫流年换了,物事皆非。

    贾瑚如今早不是当年那个精致伶俐的孩子,他秀美的五官长开来,眉毛较淡,眼睫却长,眼睛比一般人略大些,眼角微微上挑,眼波流转间,带着一股说不出的韵味来,鼻梁高挺,唇色因为习武而殷红一片,肤色白皙若女子,偏还带着一身斯文儒雅的味道,男人见了嫉妒的暗中骂着“小白脸”,却也不得承认,贾瑚这个“雅君子”的名号,着实不虚。至于女眷,这般灵秀的人物,便是看着也是欢喜的,更不要说那有礼有节的态度,出众的家世,更是众位夫人心目中最佳的乘龙快婿。

    贾瑚从徐家一路打马回荣国府,路上还在想着先头师傅的建议,门口小厮何斯看见他,早早迎了上来:“哎呦我的大少爷,您怎么就去了那么久?夫人找了您好几回了,都没见到您。”

    贾瑚把缰绳交给下人,一路往里走着,一路说道:“你没和母亲说我去了师傅那里?”

    何斯苦着脸:“小的当然说了,可小的是您的贴身小厮啊,您出门,小的没跟在您身边?夫人那里倒没说什么,可小的心里实在虚的慌。少爷,您以后可不能这样了,小的也想跟着您出门啊。”

    贾瑚瞥了他一眼:“我倒是要带着你出门去,可你不是不会骑马?”

    何斯说起这个,更是五官都挤到了一起,嘴里发苦:“你说少爷你,那么斯文又学问的公子,怎么就会那么喜欢武事呢?我看别家公子出门都是坐马车的,就您,喜欢骑马。小的哪是不会骑马啊,那是跟不上您。您说你闹市里放慢了脚步还行,那偏僻处,您这一路过去,我根本跟上不您啊。不止我,李茂不也跟不上您?京里那些个公子啊,打马球的时候,也鲜少有能及得上您的,更不要说我们这些下人了。少爷,您还是坐马车出门吧,小的们也好伺候您,谁家公子出门跟您似的,身边一个人不带?小的知道你武艺好,可一般人不知道不是?要像去年一样有那不开眼的围上来,公子教训他们也要费力气呢……”

    何斯唠唠叨叨的说个没完,贾瑚也不恼,不紧不慢地在前头走着,琢磨着张氏找他,不外乎也就是那么些事,他几天前才参加了此次春闱,若得中便是举人,此后殿试再看成绩,张氏怕是既担心他的成绩,又在想他的婚事。

    说来,他今年实岁十七,虚岁已经十八了,再不成亲,确实也晚了,等此次科举过后便是选秀,是要让张氏帮着看看,有没有合适他妻子的人选。顺便也帮徒宥昊挑挑,上届选秀也不知道今上怎么想的,一直没提到他,后面三年也没什么动静,三皇子那里眼看已经都要和督察员左都御史家的嫡女定下来,不过是差道选秀的过场就板上钉钉了,徒宥昊这里,还连个人选都没定下来。

    不求和三皇子一样,未来妻族是正二品御史嫡女,背靠清流,只求人品出众,贤淑能干,能帮着四皇子好好掌管后院也就好了,千万别叫内院起火才好。四皇子今年也要满十七了,成亲了就是大人,也就能领差事了……

    何斯叫回了他发散的思维,贾瑚顿足一看,已经到了二门口了,何斯给他回禀道:“今儿上午,太太来找过您,二爷也来过,像是找您来问些事儿,您不在就走了,小的问过了,后面去了演武场,跟东府的蓉哥儿一块儿玩呢,蓉哥儿年纪小,二爷就没动刀剑,在那儿练习射箭,顺带着教蓉哥儿。二老爷那里,二太太又来给老夫人请安了,车架现在还在马厩里,下人给喂好了草料,不过一直没走。”

    贾瑚点点头,表示知道了,让他先回去:“过两日就要放榜了,如今我也清闲,你不必在这里守着了,回去歇着吧,今儿我不出门。”

    打发了何斯,贾瑚抬脚进了内院。这里很显然与前院有些不同,比之之前路上景色的大气富丽,这里显然更多了些花草妖娆之色,女子多喜鲜妍,张氏也不能免俗,自掌了府中中馈,便将府里的布置按着自己的心意改了一遍,两道花草去了那些珍惜难打理的,只留下那好养活的菊花海棠丁香,不是一小点一小点的栽种,而是一种一大片,用苏州园林惯用的隔景法,一步一景,从此处透过小窗看去,紫色丁香明媚鲜妍,走过回廊近处一看,芭蕉林下,成片菊花正自绽放。花草也多是不带香味或只是淡香的,凑在一起,也不会觉得香味刺鼻。

    再看四周廊柱,早些年贾母当家时喜欢金粉银饰,富丽堂皇,张氏却不喜这般炫富一般的做派,十年间几次修缮房屋,乘机就去了那些晃花人眼的装饰,只叫人刻了吉祥的蝠纹,雕了好运的瑞兽在上面点缀也就是了。

    再走进荣禧堂,与当年贾母住时也大变了模样,匾额正厅大处尚且还好,左右偏厅耳房,张氏叫人把那金玉器具收了大半,换上贾赦本人最喜欢的古董青铜器,怕男子气太重,又放了汝窑美人瓶,插上淡香的新鲜花卉摆设。熏笼因为去了,只桌上摆了时鲜蔬果,并不吃,单用来熏屋子。炕上桌上用的垫子毯子一律是针织纺做出来的暗绣云锦,看着简单,细细一摸一瞧,不说纹理质地,单只那分心思,足以叫人惊叹。张氏用这屋招待了几回清流夫人,尽皆赞叹不绝。

    贾瑚如今年纪大了,就算是亲生母子,也不好再往张氏屋子里跑,问左右张氏在做什么,知道张氏在用午膳,不由皱眉,时辰不早了,怎么弄到现在才吃?又一想今儿王氏来,怕是贾母又叫张氏过去了,当然她不会为难张氏,不过她规矩大,用膳都得张氏王氏在一边伺候,单只她一人就算了,还有二房的元春在贾母跟前养着,张氏吃过亏,在贾母那里吃饭只挑着吃几口意思意思,回房来再另叫小厨房做一份,今儿想来也一样。

    第32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