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节
没有金手指导致扑街的十种方式 作者:霜落林空
第42节
“要道别为何来此,可让我好找。”
独孤启背对着那队人使了个眼色,陶慕嘉立刻明白,笑了笑,“不过都是最后一面了,我就不追究了。”
独孤启突然拉起他的手捧住,看着他一字一句地说道:“记得,等我来。”
陶慕嘉一时分不清他是做戏还是真情,愣愣地点点头。
独孤启展颜,“我知道大人说得都是真的,我说得也是真的,我等得起。”
陶慕嘉看着他温柔的笑意,自己却笑不出来,点点头,“好。”
独孤启放开手,随着一队人离开了,陶慕嘉站在林中,沉默地看着他渐行渐远。
第82章 明月见江山
廉查作为廉国的皇帝,他的野心毋庸置疑,吞并其他国家,统一中原,这一点,独孤启再清楚不过,而且他更清楚,廉查不可能放过伍国,他和廉查定下的约定是他回去争夺伍国的皇位,并且臣服于廉国,让两国之间免去一场战争。
直接臣服自然比攻打要顺利,廉查虽有猜疑,但还是答应了这个条件,并派人辅佐独孤启,实际上就是监视。
这种条件风险实在太大,无异于放虎归山,然而廉查不相信滕罗会背叛他,他记得滕罗说过这个人质会为他所用,所以他要赌一把。
陶慕嘉回到司天阁,让1551注意开监控,独孤启和廉查的交谈内容他都知道,他不怕独孤启回去成不了事,只怕廉查在他身边安cha的人对他不利。
好在一队人一路出城都没有任何意外,他才稍微安心,等到了伍国地界,独孤启自然有他的手段。
伍国的老皇帝确实算不上什么明君,别说治理国家,就连家事都处理不好,独孤宇病重性命垂危,四个皇子不是先想着为他治病,而是争抢皇位起来。
独孤启的到来并没有让他们感到危机,在他们眼中,独孤启不过是个在廉国被囚禁了七年的废物,根本没有任何争夺皇位的实力。
独孤启回了皇宫,独孤宇只让他回他和阮茗筝以前的宫殿,几乎和冷宫无异,四个兄弟都没拿正眼看他,他没有兵权没有话语权,几乎和在廉国被囚禁的那段日子一样。
陶慕嘉这边忍不住担心,他在司天阁这边根本帮不了独孤启任何事,而独孤启现在的情况实在算不上好,结果担心了没几天,独孤启就开始行动了。
他进献了一种药方给独孤宇,独孤宇死马当活马医,便让人拿去煎药,三副药下来,病陡然缓解不少,连夜召独孤启过去,问他想要什么赏赐。
独孤启说他希望父皇身体安康,独孤宇哈哈大笑,立刻赏银三千两,布匹十绢。
陶慕嘉吓得香蕉都掉了,他忙问1551独孤启给皇帝吃得什么迷魂药,1551思索了一下,有点不好意思的开口,“是廉查让人给他的毒|药,你懂的,就是那种……呃……drug。”
“……”陶慕嘉没想到这两人这么狠,这要是放到现代,肯定要拉出去枪毙。
有钱了什么都好办,独孤启把三千两分了一半出来,伍国民生比廉国还要差,虽然没有横征暴敛,但皇帝昏庸,贪污腐败上行下效,民众苦不堪言,独孤启借着这个机会在民间广布施,人手都是跟从廉查的亲卫,反倒没有敢贪污的。
布施完了之后已经打下了口碑,独孤启便把布施剩余的钱拿出来,带着去见独孤宇,表明自己愿意为伍国贡献,把钱捐出来,兴修水利,改善民生。
独孤宇听了自然大喜,他这些儿子只会打打杀杀,都没个替他分忧的,如今见独孤启能为百姓着想,欣慰有余,便说再赏独孤启三千两黄金,随他去做这件事。
独孤启领了恩赐,果真在民间大张旗鼓地改善水利,不怕人知道,只怕人不知道。
他那些兄弟们自然有眼红的,没少给地方官员施压,然而此时独孤启已经开始建立自己的情报网,抓了不少贪官污吏的把柄,是以两方平衡,事情虽有波折,但大多数还算顺利。
建立情报网和暗埋眼线这件事,他身边的人也一一传给了廉查,但后续结果,陶慕嘉不知道,独孤启也不知道,估计廉查心里还是多了不少防备。
但这样做是争夺皇位的正常手段,廉查心里虽有芥蒂,也不好阻拦,只让那些人多留心。
陶慕嘉之后被廉查叫去谈了好几次话,简直像班主任叫家长一样,廉查旁敲侧击了好几次,跟他分析独孤启的作风,他也只含糊带过,并不断保证独孤启不会谋反。
廉查到底是信他的,便让他回去,然而这边才把廉查的信用度拉上来,伍国那边就传出流言,说独孤启是天龙降世,必成霸主。
这个流言是独孤启让人散播到民众间的,跟汉高祖的白蛇传说一脉相承,都说前贵妃阮茗筝曾误闯龙潭,碰见过真龙,回来之后才诞下一子,无怪乎会被廉国国师视为不详之物。
陶慕嘉没想到自己远在千里之外都能躺枪,心里又好气又好笑,可他还没笑出声,便见到廉查气冲冲地直接找到司天阁来,把奏折摔到他面前,大声喝问:“这是怎么回事!你最好给我解释清楚!”
莫名躺枪某人心里一慌,还得淡定地为独孤启擦屁股:“他若不把灾星的名头洗掉,该如何一挣皇位?也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
“权宜之计?呵。”廉查冷笑一声,掀开衣摆坐下来,“好一个真龙天子,孤看他是想翻天。”
“陛下何必动怒,不论如何他都不过在陛下的掌握之中,大不了杀了,怎么也翻不了天。”
廉查诡异地打量他,“杀了?你舍得?”
“舍不得,但为了陛下的大业,不得不舍。”
廉查讽刺地笑笑:“没想到你还有这份心,难得了。”
陶慕嘉知道他怀疑自己,不过人都扣在聚阳城了,想必廉查也不至于这么没胆。
廉查悻悻然离开之后,陶慕嘉疲惫地瘫在椅子里,擦了擦额头上流下来的冷汗,他只希望独孤启不要闹得太大,不然别说廉查,就连周边的国家都未必愿意放过他。
从受赏赐到流言用了一年的时间,再用半年的时间,独孤启终于在伍国收获了一部分兵权。
老皇帝生命垂危,每天却格外ji,ng神,以为自己要飞升成仙,把独孤启拉到大殿里彻夜详谈,知道独孤启在司天阁呆过一年半载,便向他询问上天之意,然而一夜过后,皇帝陡然病重,目光涣散,神志有异,然太医诊治之后并未发现中毒迹象,只说陛下劳心劳力,五脏衰弱,需要休息。
这世上只有三个人知道那天独孤启跟老皇帝说了什么。
“上天说您命不久矣,阮茗筝她,回来了。”
老皇帝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太子的位置还没定下来,众皇子都开始着急,这时候皇帝贴身太监连同丞相一同站出来,宣布独孤启为太子,并且说这份圣旨早在十年前就写好了,只等皇帝驾崩,然而如今皇子祸乱朝堂,只得提前拿出,以免生乱。
大皇子不服,当天离开国都,不知所踪。
一个月后,独孤宇驾崩,独孤启以服丧之名缓期一月登基,自封摄政王。
一个月的时间,足够发生很多事情,不少近臣都不明白独孤启这样做的意义,各地人心动摇,互相揣度,有觉得独孤启不够聪明的,有觉得独孤启太仁慈的,都静待风云聚变。
半月不到,大皇子率兵攻城,独孤启散布先皇中毒之事,以大皇子杀父谋反之名杀ji儆猴。
伍国皇城一片血色,独孤启提着沾满血的剑,向站在玉石阶下的一众臣子士兵宣布:“孤奉旨继承大统,为奉天道亲杀兄弟,此为不仁,孤继位之后,绝无子嗣,亲自抚养侄儿以慰兄长在天之灵。”
底下再无人敢出声。
事变第三天,独孤启以稳定邦国为由登基。
希望值+20,目前希望值+60。
大皇兄一死,兵权全部归于独孤启,有许多将军不服,独孤启也没动他们,只打算慢慢瓦解。
伍国渐渐进入和平期,所有动荡都慢慢安定下来,大约一个月后,陶慕嘉才收到独孤启的来信。
以上发生的所有事情,独孤启都一条一条事无巨细地全部写下来,陶慕嘉虽然通过监控都看到了,但现在看独孤启在信里求安慰的话,才觉得步步为营有多么令人后怕。
一年半的时间,十八次暗杀,中毒,弩|箭,还有刺客,一次又一次与死亡擦肩而过,他看着独孤启每次都游刃有余地避开,哪知道他心里有多么害怕,所有的j,i,an诈卑鄙,不择手段,都把他心理最y暗的部分显露无疑,只怕一步走错,万劫不复。
好在,他还有人可以倾诉,说这些事总是需要勇气的,只有陶慕嘉才能让他有勇气去面对这样的自己。
陶慕嘉当然替他开心,可是眼睛有些酸涩,人总是向往阳光的,独孤启却不得不往深渊里去,做一个不像自己的自己,或许后世流传的史记中会说他英明神武,会说他的y狠毒辣,却不会有人知道他的孤独和痛苦。
就像所有人都觉得小丑很快乐,没人会知道他有多悲伤。
陶慕嘉把信烧了,这封信本就是独孤启冒险越过身边的眼线传回来的,要是被廉查发现了,定然讨不到好。
如今独孤启已经十八岁,继承大统刚刚好,伍国经过这场动乱,民众怨声载道,肯定又要忙起来,陶慕嘉让帮独孤启传信的人传口信回去,让独孤启不用给他写信,他都知道。
传信的人看了他半天,有些不合礼数地问道:“国师可还记得和陛下的承诺?”
陶慕嘉没反应过来是哪个陛下,反问道:“阿启?”
那人脸颊抽搐地点头。
“记得,他说了带我回家的,叫他别忘了。”
那人笑了,“看样子大人没忘,我们陛下一番心意也不算枉费。”
陶慕嘉听了想翻白眼,这属下真不知道c,ao的哪门子心。
作者有话要说: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第83章 明月见江山
如果说一切尘埃落定还为时过早,但确确实实告一段落了,等这个下属回到独孤启那边之后陶慕嘉才知这原本是阮茗筝的亲信。
更准确的说,是独孤启的表舅,当阮茗筝被送来廉国的时候,一直潜藏在暗处的这个人在伍国有了一番作为,如今也算得上一方将领,独孤启上位之后,自然要提拔上来。
至于那些廉国的眼线,陶慕嘉只能确定独孤启会把这些人全部除掉,但是如何在不惊动廉查的情况下除掉这些人确实是个大问题。
只是这些事轮不到他来想了,独孤启已经缓缓开始建造属于自己的军队,伍国的人他不认识几个,大部分靠表舅易泽推荐,经过三个月的观察,又从原来的将领中间挑选了一批能征善战而且不热衷于站队的。
此时民间关于天龙降世的传闻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几乎销声匿迹,廉查蠢蠢欲动的铁爪也随着这件事的平息渐渐放下。
陶慕嘉是最直接接触到廉查的人,不由得在心里松了一口气,然而这口气没松完,他的日子也开始难过起来。
廉国讨伐越国,却因越国骁勇善战,一万士兵被困孤山,缺水断粮半个月,全数阵亡。而陶慕嘉因为所谓的卜算失误,被廉查禁足一个月。
然而陶慕嘉仔细一想,自己说得明明是有胜算但是需谨慎,必要时立刻调头撤退,不知为何会被廉查曲解意思,思来想去他才明白,廉查终于要对廉国里的不稳定因素下手了,他赖以保命的神权将失去它的能力。
这是廉查念旧情只禁足他一个月,要是换了别人,恐怕早已身首分离。陶慕嘉后怕地打了个冷颤,心里茫然又慌乱。
这个事件之后,他能明显感觉到自己地位的下降,皇帝本人的态度他不一定能敏感的捕捉,但是大臣们和学生们的态度他绝对能清晰地捕捉到。
不屑的眼神,排挤的话语,绵里藏针的微笑渐渐展露无遗,整个朝堂上,仿佛只有他游离在朝廷之外,他的清高孤傲把他与这群人区分。
1551问他怕不怕,觉不觉得孤独。
陶慕嘉表示很不屑:第一次那三年我都熬过来了,这算什么,再说我本来就不是这个世界的人,孤独什么的,也早就习惯了。
1551:唉,我是说你小心点,暗杀下毒什么的,这些家伙玩得可厉害,我就想着你又不了解他们,没法察觉他们的动机,什么时候被盯上了都不知道。
陶慕嘉倒不是很在意,他福大命大,想来一时半会肯定死不了。
日子虽然一天比一天难过,但好歹还算平静,只是廉查下手忒狠,自禁足之后,有几次陶慕嘉因为卜算的事挨打,要不是廉查总像憋着一口气似的没狠下心,恐怕以他的身子骨早给打废了。
他身边除了尹伯就没有其他照顾的人,那些丫鬟小厮他统统信不过,然而尹伯年纪大了,这些年也得了痛风,身体比他还不如。
只有高刘,每次在他被打之后带着伤药来,顺带着劝说一番。
“大人跟陛下不和,满朝文武都不乐见,大人不如服个软,顺了陛下的意思,做个两全其美的事。”
这番话陶慕嘉先觉得云里雾里,第二遍立刻明白了。
他这个人看起来十分好说话,然而在某些事上总有几分驴脾气,说不做的事坚决不做,廉查问了他好几次关于攻打伍国和越国的事,都被他以上天的名义否决,后来又提出把司天阁降级,把神权并入皇权之内,也被陶慕嘉否决。
廉查本就对他心有芥蒂,如此一来,便让他受罪。
陶慕嘉只觉得可笑,他廉查要是真有胆子,就别来问他这些天命,偏偏他要问,他就只能实话实说,何况他还没有完全的实话实说,天命所归,根本不在廉查那里。
东边不亮西边亮,他这边过得不好,伍国却发展得井井有条,文治武功,雷厉风行,伍国在独孤启得治理下日益强盛,原本空虚得国库日渐充盈,随后修桥铺路,大兴商贾,招兵买马,锻造铁骑。
这种变化,民众最能感受到,赞颂声一浪高过一浪,慢慢变成童谣传唱在小孩口中。
当然根据独孤启和廉查之前得协议,每年都要上供一次,这让廉查放心不少。
再加上廉查屡次进攻越国失败,伍国的供给填补了廉国因打仗而空虚的国库,廉查便没有对伍国下手。
这种匀多补少的情况持续了两年,各方实力参差不齐,伍国却在诸侯之内有了姓名。
整整两年,他们没有来往甚至一封信,陶慕嘉只默默地观察独孤启的变化,看他从一个双肩瘦削的少年,逐渐成长为一个眉眼深邃、肩挑重任的年轻人。
只是他明明越长越挺拔,陶慕嘉却觉得,他肩上仿佛有重若千金的东西压着,让他的脊背渐渐佝偻。
再过一个月,廉国全面稳定,最后一项防御工事也建造完毕,用石砌墙,厚三米,高三十米,长五百里,能在百里之外观察到敌人的行动。
随后,陶慕嘉最期待也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廉国派去监视独孤启的人,全数被杀,不留活口,独孤启排使臣来说,是因为有人刺杀他,却错杀来他身边的人,不仅仅是这些监视者,就连他自己的亲信都死伤不少,这种鬼话廉查当然不信,当即震怒,欲杀掉来使,起兵进攻伍国,陶慕嘉与一众老臣死谏,才让廉查放过使者。
廉查怒发冲冠地坐在大堂之上,连摔了十几本奏折,摔完之后狠狠剜了陶慕嘉一眼,袖子一翻,宣布退朝。
陶慕嘉没想到自己为了廉查好还被扣一盆屎帽子,廉国国库空虚,廉查常年只想着打仗,都快不清楚自己几斤几两,他今天要是不制止,廉查根本没有能力撑下这一仗,没想到廉查还觉得他是为了保护独孤启。
陶慕嘉:虽然我承认自己有私心没错啦,但他也欺人太甚。
1551:那又怎样,他是皇帝,他怎么想你也管不着啊,你看你上次让他减少赋税,结果被打了吧,他想揍你,随便找个借口都可以,不找借口也可以。
陶慕嘉大致一算,这两年来他挨了十次棍杖,最狠的一次昏了五天,差点把小命丢掉,原本他多多少少还有些对廉查的愧疚,现在只剩下来两看相厌。
他甚至觉得,廉查所表现的对滕罗的感情,也并没有廉查和他以为的那么深。
陶慕嘉上次的伤还没好全,回到司天阁还要办公,真是一种煎熬,直到陶慕嘉听到楼下的学生们议论,廉查要使者回去告诉独孤启,一个月内亲自来进贡,否则两国交战。
陶慕嘉的心都悬了起来,伍国现在逐渐强盛,但一个君王亲自来赴约进贡,一旦有意外,整个国家都会动荡起来,他只希望独孤启不要接受这个荒唐的要求。
然而消息才传回伍国,陶慕嘉就知道来独孤启的决定。
独孤启将于八月十三号启程,历时十五天到达廉国国都聚阳城,向廉国皇帝进贡。
陶慕嘉觉得他简直疯了,就算不答应这个要求廉查也不能把伍国怎样,根本没有必要冒这么大的风险来示弱。
他在鼎阁房间里坐立难安,来回踱步,连1551都看不下去了:都跟你说了他是天命之子,不会有事的。
陶慕嘉突然想起来什么似的突然定住,问1551:我记得当时你要跟我讲独孤启的命运,我没让你说下去,那你现在告诉我他后来怎样了?
1551愣了一下,意味深长道:以前可以说,现在不能说了。
陶慕嘉一头雾水,不知道系统什么时候还有了时间限制。
1551没有解释,只有一连串令人恍然的叹息。
八月廿八,百来人的队伍从聚阳城外两里地缓缓走进聚阳城,侍女身穿鹅黄纱裙,一路向两边围观的群众洒谷子,侍卫两个并着两个挑起贡品,八匹马拉的车子从人群中穿过,木镶金的车顶晃得人眼热,后面四排侍卫围着两匹马接着两匹马的马队,车子上放满了用鹿皮盖着的宝物。
农田里都农民都放下手中的锄头,挎着篮子的妇女都拥挤过来围观。
队伍穿过城门,把街道填得满满当当,所有人只能挤在两边的巷子里观望,人堆人人挤人,放眼望去只剩下黑压压的一片。
如此盛大的场面,在廉国已经许久不曾看见了,自从去年廉查为了削弱司天阁的权利,连春日祭都不再有排场。
陶慕嘉站在天阁上,看着缓缓进入城中的队伍,手不知不觉地抓紧来栏杆,身体微微向前倾,他看不见他脸上焦急的表情,只有1551能看到他眼睛里的担心。
马车里坐着的就是独孤启,陶慕嘉再清楚不过,他甚至想现在就冲下去,闯进马车里,揪着独孤启的领子问他,为什么要来送命,可是他又怕自己太冲动,惹怒了廉查,谁都活不下去。
第84章 明月见江山
有使者来,皇帝为了彰显气度,午时大宴宾客,来使见过廉查之后入住四方馆。
陶慕嘉从司天阁出发,到了四方馆门前,却犹豫不前,以他的身份并不是不能进去,只是……没有理由进去。
四方馆的人新奇地看着他,国师几乎没来过这里,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陶慕嘉这一趟来得蹊跷,守门的对视两眼请了主事的过来。
主管是个中年胖子,整张脸笑呵呵的,凑到陶慕嘉面前,卑躬屈膝地问陶慕嘉:“大人来此,有何贵干?”
陶慕嘉被他唤回神,想了想问道:“伍国使臣都在里面没?”
管事不亏是招待来使的,八面玲珑,一看他这忧心的神色再联系前些年一直有的传闻,立刻就想到了什么,笑着说:“独孤陛下在里面呐,可要下官带路。”
陶慕嘉像被人戳穿心事似的,一时语塞,忙说:“不用,不用了,我只是来问问。”
管事的低笑一声,“大人来都来了,光站在外面,传出去都要说下官礼数不周的,不如进来喝杯茶。”
这人倒真是个圆滑的,陶慕嘉得了台阶,便随他进去。
到了大厅,门外众人忙碌不堪,进贡的珍宝都要一一归类,检查之后才能呈上去。
陶慕嘉坐在大厅里,主管给他倒茶之后对着下属耳语,让他去通传什么人,自己便说有事在身,先去忙了。
陶慕嘉也不知道自己怎么脑子一热就跑到了这里,现在来了,他整个人都变得十分僵硬,颇有施展不开手脚的感觉,他目光无神地喝着茶,心里茫然。
直到有人从门外进来,那人逆着光,显得十分高大,陶慕嘉转头看去,心脏差点停跳,手上杯子一歪,茶水全洒在来衣服上。
俊美的青年嘴角带着笑意,手上一把折扇轻摇,衣服虽是明黄色,却不显刺眼,只觉得雍容华贵,腰上别着一对玉佩在一摆间轻晃。
斜挑的眉毛显得英挺,眼眶随着年纪地增大越发深刻,眸子也变得更加深邃,令人难以捉摸。
陶慕嘉常听1551描述独孤启,却没想到曾经的少年几乎变成了他认不出的样子。
许是时光太过锋利,独孤启年纪轻轻却显得有些疲惫,曾经马上征战的小将军,已经收起了他一身的锋芒,耀眼还是耀眼,只是变得朦胧,就像你明明能看见他,却觉得看不透。
才三年,满心算计,步步为营,终于把一个人改头换面。
别时,以为来日方长,今见,才知物是人非。
陶慕嘉突然觉得,面前这个人或许根本不需要自己担心,也许没有自己,这个人也能走得很远。
第42节
恋耽美
第42节
“要道别为何来此,可让我好找。”
独孤启背对着那队人使了个眼色,陶慕嘉立刻明白,笑了笑,“不过都是最后一面了,我就不追究了。”
独孤启突然拉起他的手捧住,看着他一字一句地说道:“记得,等我来。”
陶慕嘉一时分不清他是做戏还是真情,愣愣地点点头。
独孤启展颜,“我知道大人说得都是真的,我说得也是真的,我等得起。”
陶慕嘉看着他温柔的笑意,自己却笑不出来,点点头,“好。”
独孤启放开手,随着一队人离开了,陶慕嘉站在林中,沉默地看着他渐行渐远。
第82章 明月见江山
廉查作为廉国的皇帝,他的野心毋庸置疑,吞并其他国家,统一中原,这一点,独孤启再清楚不过,而且他更清楚,廉查不可能放过伍国,他和廉查定下的约定是他回去争夺伍国的皇位,并且臣服于廉国,让两国之间免去一场战争。
直接臣服自然比攻打要顺利,廉查虽有猜疑,但还是答应了这个条件,并派人辅佐独孤启,实际上就是监视。
这种条件风险实在太大,无异于放虎归山,然而廉查不相信滕罗会背叛他,他记得滕罗说过这个人质会为他所用,所以他要赌一把。
陶慕嘉回到司天阁,让1551注意开监控,独孤启和廉查的交谈内容他都知道,他不怕独孤启回去成不了事,只怕廉查在他身边安cha的人对他不利。
好在一队人一路出城都没有任何意外,他才稍微安心,等到了伍国地界,独孤启自然有他的手段。
伍国的老皇帝确实算不上什么明君,别说治理国家,就连家事都处理不好,独孤宇病重性命垂危,四个皇子不是先想着为他治病,而是争抢皇位起来。
独孤启的到来并没有让他们感到危机,在他们眼中,独孤启不过是个在廉国被囚禁了七年的废物,根本没有任何争夺皇位的实力。
独孤启回了皇宫,独孤宇只让他回他和阮茗筝以前的宫殿,几乎和冷宫无异,四个兄弟都没拿正眼看他,他没有兵权没有话语权,几乎和在廉国被囚禁的那段日子一样。
陶慕嘉这边忍不住担心,他在司天阁这边根本帮不了独孤启任何事,而独孤启现在的情况实在算不上好,结果担心了没几天,独孤启就开始行动了。
他进献了一种药方给独孤宇,独孤宇死马当活马医,便让人拿去煎药,三副药下来,病陡然缓解不少,连夜召独孤启过去,问他想要什么赏赐。
独孤启说他希望父皇身体安康,独孤宇哈哈大笑,立刻赏银三千两,布匹十绢。
陶慕嘉吓得香蕉都掉了,他忙问1551独孤启给皇帝吃得什么迷魂药,1551思索了一下,有点不好意思的开口,“是廉查让人给他的毒|药,你懂的,就是那种……呃……drug。”
“……”陶慕嘉没想到这两人这么狠,这要是放到现代,肯定要拉出去枪毙。
有钱了什么都好办,独孤启把三千两分了一半出来,伍国民生比廉国还要差,虽然没有横征暴敛,但皇帝昏庸,贪污腐败上行下效,民众苦不堪言,独孤启借着这个机会在民间广布施,人手都是跟从廉查的亲卫,反倒没有敢贪污的。
布施完了之后已经打下了口碑,独孤启便把布施剩余的钱拿出来,带着去见独孤宇,表明自己愿意为伍国贡献,把钱捐出来,兴修水利,改善民生。
独孤宇听了自然大喜,他这些儿子只会打打杀杀,都没个替他分忧的,如今见独孤启能为百姓着想,欣慰有余,便说再赏独孤启三千两黄金,随他去做这件事。
独孤启领了恩赐,果真在民间大张旗鼓地改善水利,不怕人知道,只怕人不知道。
他那些兄弟们自然有眼红的,没少给地方官员施压,然而此时独孤启已经开始建立自己的情报网,抓了不少贪官污吏的把柄,是以两方平衡,事情虽有波折,但大多数还算顺利。
建立情报网和暗埋眼线这件事,他身边的人也一一传给了廉查,但后续结果,陶慕嘉不知道,独孤启也不知道,估计廉查心里还是多了不少防备。
但这样做是争夺皇位的正常手段,廉查心里虽有芥蒂,也不好阻拦,只让那些人多留心。
陶慕嘉之后被廉查叫去谈了好几次话,简直像班主任叫家长一样,廉查旁敲侧击了好几次,跟他分析独孤启的作风,他也只含糊带过,并不断保证独孤启不会谋反。
廉查到底是信他的,便让他回去,然而这边才把廉查的信用度拉上来,伍国那边就传出流言,说独孤启是天龙降世,必成霸主。
这个流言是独孤启让人散播到民众间的,跟汉高祖的白蛇传说一脉相承,都说前贵妃阮茗筝曾误闯龙潭,碰见过真龙,回来之后才诞下一子,无怪乎会被廉国国师视为不详之物。
陶慕嘉没想到自己远在千里之外都能躺枪,心里又好气又好笑,可他还没笑出声,便见到廉查气冲冲地直接找到司天阁来,把奏折摔到他面前,大声喝问:“这是怎么回事!你最好给我解释清楚!”
莫名躺枪某人心里一慌,还得淡定地为独孤启擦屁股:“他若不把灾星的名头洗掉,该如何一挣皇位?也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
“权宜之计?呵。”廉查冷笑一声,掀开衣摆坐下来,“好一个真龙天子,孤看他是想翻天。”
“陛下何必动怒,不论如何他都不过在陛下的掌握之中,大不了杀了,怎么也翻不了天。”
廉查诡异地打量他,“杀了?你舍得?”
“舍不得,但为了陛下的大业,不得不舍。”
廉查讽刺地笑笑:“没想到你还有这份心,难得了。”
陶慕嘉知道他怀疑自己,不过人都扣在聚阳城了,想必廉查也不至于这么没胆。
廉查悻悻然离开之后,陶慕嘉疲惫地瘫在椅子里,擦了擦额头上流下来的冷汗,他只希望独孤启不要闹得太大,不然别说廉查,就连周边的国家都未必愿意放过他。
从受赏赐到流言用了一年的时间,再用半年的时间,独孤启终于在伍国收获了一部分兵权。
老皇帝生命垂危,每天却格外ji,ng神,以为自己要飞升成仙,把独孤启拉到大殿里彻夜详谈,知道独孤启在司天阁呆过一年半载,便向他询问上天之意,然而一夜过后,皇帝陡然病重,目光涣散,神志有异,然太医诊治之后并未发现中毒迹象,只说陛下劳心劳力,五脏衰弱,需要休息。
这世上只有三个人知道那天独孤启跟老皇帝说了什么。
“上天说您命不久矣,阮茗筝她,回来了。”
老皇帝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太子的位置还没定下来,众皇子都开始着急,这时候皇帝贴身太监连同丞相一同站出来,宣布独孤启为太子,并且说这份圣旨早在十年前就写好了,只等皇帝驾崩,然而如今皇子祸乱朝堂,只得提前拿出,以免生乱。
大皇子不服,当天离开国都,不知所踪。
一个月后,独孤宇驾崩,独孤启以服丧之名缓期一月登基,自封摄政王。
一个月的时间,足够发生很多事情,不少近臣都不明白独孤启这样做的意义,各地人心动摇,互相揣度,有觉得独孤启不够聪明的,有觉得独孤启太仁慈的,都静待风云聚变。
半月不到,大皇子率兵攻城,独孤启散布先皇中毒之事,以大皇子杀父谋反之名杀ji儆猴。
伍国皇城一片血色,独孤启提着沾满血的剑,向站在玉石阶下的一众臣子士兵宣布:“孤奉旨继承大统,为奉天道亲杀兄弟,此为不仁,孤继位之后,绝无子嗣,亲自抚养侄儿以慰兄长在天之灵。”
底下再无人敢出声。
事变第三天,独孤启以稳定邦国为由登基。
希望值+20,目前希望值+60。
大皇兄一死,兵权全部归于独孤启,有许多将军不服,独孤启也没动他们,只打算慢慢瓦解。
伍国渐渐进入和平期,所有动荡都慢慢安定下来,大约一个月后,陶慕嘉才收到独孤启的来信。
以上发生的所有事情,独孤启都一条一条事无巨细地全部写下来,陶慕嘉虽然通过监控都看到了,但现在看独孤启在信里求安慰的话,才觉得步步为营有多么令人后怕。
一年半的时间,十八次暗杀,中毒,弩|箭,还有刺客,一次又一次与死亡擦肩而过,他看着独孤启每次都游刃有余地避开,哪知道他心里有多么害怕,所有的j,i,an诈卑鄙,不择手段,都把他心理最y暗的部分显露无疑,只怕一步走错,万劫不复。
好在,他还有人可以倾诉,说这些事总是需要勇气的,只有陶慕嘉才能让他有勇气去面对这样的自己。
陶慕嘉当然替他开心,可是眼睛有些酸涩,人总是向往阳光的,独孤启却不得不往深渊里去,做一个不像自己的自己,或许后世流传的史记中会说他英明神武,会说他的y狠毒辣,却不会有人知道他的孤独和痛苦。
就像所有人都觉得小丑很快乐,没人会知道他有多悲伤。
陶慕嘉把信烧了,这封信本就是独孤启冒险越过身边的眼线传回来的,要是被廉查发现了,定然讨不到好。
如今独孤启已经十八岁,继承大统刚刚好,伍国经过这场动乱,民众怨声载道,肯定又要忙起来,陶慕嘉让帮独孤启传信的人传口信回去,让独孤启不用给他写信,他都知道。
传信的人看了他半天,有些不合礼数地问道:“国师可还记得和陛下的承诺?”
陶慕嘉没反应过来是哪个陛下,反问道:“阿启?”
那人脸颊抽搐地点头。
“记得,他说了带我回家的,叫他别忘了。”
那人笑了,“看样子大人没忘,我们陛下一番心意也不算枉费。”
陶慕嘉听了想翻白眼,这属下真不知道c,ao的哪门子心。
作者有话要说: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第83章 明月见江山
如果说一切尘埃落定还为时过早,但确确实实告一段落了,等这个下属回到独孤启那边之后陶慕嘉才知这原本是阮茗筝的亲信。
更准确的说,是独孤启的表舅,当阮茗筝被送来廉国的时候,一直潜藏在暗处的这个人在伍国有了一番作为,如今也算得上一方将领,独孤启上位之后,自然要提拔上来。
至于那些廉国的眼线,陶慕嘉只能确定独孤启会把这些人全部除掉,但是如何在不惊动廉查的情况下除掉这些人确实是个大问题。
只是这些事轮不到他来想了,独孤启已经缓缓开始建造属于自己的军队,伍国的人他不认识几个,大部分靠表舅易泽推荐,经过三个月的观察,又从原来的将领中间挑选了一批能征善战而且不热衷于站队的。
此时民间关于天龙降世的传闻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几乎销声匿迹,廉查蠢蠢欲动的铁爪也随着这件事的平息渐渐放下。
陶慕嘉是最直接接触到廉查的人,不由得在心里松了一口气,然而这口气没松完,他的日子也开始难过起来。
廉国讨伐越国,却因越国骁勇善战,一万士兵被困孤山,缺水断粮半个月,全数阵亡。而陶慕嘉因为所谓的卜算失误,被廉查禁足一个月。
然而陶慕嘉仔细一想,自己说得明明是有胜算但是需谨慎,必要时立刻调头撤退,不知为何会被廉查曲解意思,思来想去他才明白,廉查终于要对廉国里的不稳定因素下手了,他赖以保命的神权将失去它的能力。
这是廉查念旧情只禁足他一个月,要是换了别人,恐怕早已身首分离。陶慕嘉后怕地打了个冷颤,心里茫然又慌乱。
这个事件之后,他能明显感觉到自己地位的下降,皇帝本人的态度他不一定能敏感的捕捉,但是大臣们和学生们的态度他绝对能清晰地捕捉到。
不屑的眼神,排挤的话语,绵里藏针的微笑渐渐展露无遗,整个朝堂上,仿佛只有他游离在朝廷之外,他的清高孤傲把他与这群人区分。
1551问他怕不怕,觉不觉得孤独。
陶慕嘉表示很不屑:第一次那三年我都熬过来了,这算什么,再说我本来就不是这个世界的人,孤独什么的,也早就习惯了。
1551:唉,我是说你小心点,暗杀下毒什么的,这些家伙玩得可厉害,我就想着你又不了解他们,没法察觉他们的动机,什么时候被盯上了都不知道。
陶慕嘉倒不是很在意,他福大命大,想来一时半会肯定死不了。
日子虽然一天比一天难过,但好歹还算平静,只是廉查下手忒狠,自禁足之后,有几次陶慕嘉因为卜算的事挨打,要不是廉查总像憋着一口气似的没狠下心,恐怕以他的身子骨早给打废了。
他身边除了尹伯就没有其他照顾的人,那些丫鬟小厮他统统信不过,然而尹伯年纪大了,这些年也得了痛风,身体比他还不如。
只有高刘,每次在他被打之后带着伤药来,顺带着劝说一番。
“大人跟陛下不和,满朝文武都不乐见,大人不如服个软,顺了陛下的意思,做个两全其美的事。”
这番话陶慕嘉先觉得云里雾里,第二遍立刻明白了。
他这个人看起来十分好说话,然而在某些事上总有几分驴脾气,说不做的事坚决不做,廉查问了他好几次关于攻打伍国和越国的事,都被他以上天的名义否决,后来又提出把司天阁降级,把神权并入皇权之内,也被陶慕嘉否决。
廉查本就对他心有芥蒂,如此一来,便让他受罪。
陶慕嘉只觉得可笑,他廉查要是真有胆子,就别来问他这些天命,偏偏他要问,他就只能实话实说,何况他还没有完全的实话实说,天命所归,根本不在廉查那里。
东边不亮西边亮,他这边过得不好,伍国却发展得井井有条,文治武功,雷厉风行,伍国在独孤启得治理下日益强盛,原本空虚得国库日渐充盈,随后修桥铺路,大兴商贾,招兵买马,锻造铁骑。
这种变化,民众最能感受到,赞颂声一浪高过一浪,慢慢变成童谣传唱在小孩口中。
当然根据独孤启和廉查之前得协议,每年都要上供一次,这让廉查放心不少。
再加上廉查屡次进攻越国失败,伍国的供给填补了廉国因打仗而空虚的国库,廉查便没有对伍国下手。
这种匀多补少的情况持续了两年,各方实力参差不齐,伍国却在诸侯之内有了姓名。
整整两年,他们没有来往甚至一封信,陶慕嘉只默默地观察独孤启的变化,看他从一个双肩瘦削的少年,逐渐成长为一个眉眼深邃、肩挑重任的年轻人。
只是他明明越长越挺拔,陶慕嘉却觉得,他肩上仿佛有重若千金的东西压着,让他的脊背渐渐佝偻。
再过一个月,廉国全面稳定,最后一项防御工事也建造完毕,用石砌墙,厚三米,高三十米,长五百里,能在百里之外观察到敌人的行动。
随后,陶慕嘉最期待也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廉国派去监视独孤启的人,全数被杀,不留活口,独孤启排使臣来说,是因为有人刺杀他,却错杀来他身边的人,不仅仅是这些监视者,就连他自己的亲信都死伤不少,这种鬼话廉查当然不信,当即震怒,欲杀掉来使,起兵进攻伍国,陶慕嘉与一众老臣死谏,才让廉查放过使者。
廉查怒发冲冠地坐在大堂之上,连摔了十几本奏折,摔完之后狠狠剜了陶慕嘉一眼,袖子一翻,宣布退朝。
陶慕嘉没想到自己为了廉查好还被扣一盆屎帽子,廉国国库空虚,廉查常年只想着打仗,都快不清楚自己几斤几两,他今天要是不制止,廉查根本没有能力撑下这一仗,没想到廉查还觉得他是为了保护独孤启。
陶慕嘉:虽然我承认自己有私心没错啦,但他也欺人太甚。
1551:那又怎样,他是皇帝,他怎么想你也管不着啊,你看你上次让他减少赋税,结果被打了吧,他想揍你,随便找个借口都可以,不找借口也可以。
陶慕嘉大致一算,这两年来他挨了十次棍杖,最狠的一次昏了五天,差点把小命丢掉,原本他多多少少还有些对廉查的愧疚,现在只剩下来两看相厌。
他甚至觉得,廉查所表现的对滕罗的感情,也并没有廉查和他以为的那么深。
陶慕嘉上次的伤还没好全,回到司天阁还要办公,真是一种煎熬,直到陶慕嘉听到楼下的学生们议论,廉查要使者回去告诉独孤启,一个月内亲自来进贡,否则两国交战。
陶慕嘉的心都悬了起来,伍国现在逐渐强盛,但一个君王亲自来赴约进贡,一旦有意外,整个国家都会动荡起来,他只希望独孤启不要接受这个荒唐的要求。
然而消息才传回伍国,陶慕嘉就知道来独孤启的决定。
独孤启将于八月十三号启程,历时十五天到达廉国国都聚阳城,向廉国皇帝进贡。
陶慕嘉觉得他简直疯了,就算不答应这个要求廉查也不能把伍国怎样,根本没有必要冒这么大的风险来示弱。
他在鼎阁房间里坐立难安,来回踱步,连1551都看不下去了:都跟你说了他是天命之子,不会有事的。
陶慕嘉突然想起来什么似的突然定住,问1551:我记得当时你要跟我讲独孤启的命运,我没让你说下去,那你现在告诉我他后来怎样了?
1551愣了一下,意味深长道:以前可以说,现在不能说了。
陶慕嘉一头雾水,不知道系统什么时候还有了时间限制。
1551没有解释,只有一连串令人恍然的叹息。
八月廿八,百来人的队伍从聚阳城外两里地缓缓走进聚阳城,侍女身穿鹅黄纱裙,一路向两边围观的群众洒谷子,侍卫两个并着两个挑起贡品,八匹马拉的车子从人群中穿过,木镶金的车顶晃得人眼热,后面四排侍卫围着两匹马接着两匹马的马队,车子上放满了用鹿皮盖着的宝物。
农田里都农民都放下手中的锄头,挎着篮子的妇女都拥挤过来围观。
队伍穿过城门,把街道填得满满当当,所有人只能挤在两边的巷子里观望,人堆人人挤人,放眼望去只剩下黑压压的一片。
如此盛大的场面,在廉国已经许久不曾看见了,自从去年廉查为了削弱司天阁的权利,连春日祭都不再有排场。
陶慕嘉站在天阁上,看着缓缓进入城中的队伍,手不知不觉地抓紧来栏杆,身体微微向前倾,他看不见他脸上焦急的表情,只有1551能看到他眼睛里的担心。
马车里坐着的就是独孤启,陶慕嘉再清楚不过,他甚至想现在就冲下去,闯进马车里,揪着独孤启的领子问他,为什么要来送命,可是他又怕自己太冲动,惹怒了廉查,谁都活不下去。
第84章 明月见江山
有使者来,皇帝为了彰显气度,午时大宴宾客,来使见过廉查之后入住四方馆。
陶慕嘉从司天阁出发,到了四方馆门前,却犹豫不前,以他的身份并不是不能进去,只是……没有理由进去。
四方馆的人新奇地看着他,国师几乎没来过这里,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陶慕嘉这一趟来得蹊跷,守门的对视两眼请了主事的过来。
主管是个中年胖子,整张脸笑呵呵的,凑到陶慕嘉面前,卑躬屈膝地问陶慕嘉:“大人来此,有何贵干?”
陶慕嘉被他唤回神,想了想问道:“伍国使臣都在里面没?”
管事不亏是招待来使的,八面玲珑,一看他这忧心的神色再联系前些年一直有的传闻,立刻就想到了什么,笑着说:“独孤陛下在里面呐,可要下官带路。”
陶慕嘉像被人戳穿心事似的,一时语塞,忙说:“不用,不用了,我只是来问问。”
管事的低笑一声,“大人来都来了,光站在外面,传出去都要说下官礼数不周的,不如进来喝杯茶。”
这人倒真是个圆滑的,陶慕嘉得了台阶,便随他进去。
到了大厅,门外众人忙碌不堪,进贡的珍宝都要一一归类,检查之后才能呈上去。
陶慕嘉坐在大厅里,主管给他倒茶之后对着下属耳语,让他去通传什么人,自己便说有事在身,先去忙了。
陶慕嘉也不知道自己怎么脑子一热就跑到了这里,现在来了,他整个人都变得十分僵硬,颇有施展不开手脚的感觉,他目光无神地喝着茶,心里茫然。
直到有人从门外进来,那人逆着光,显得十分高大,陶慕嘉转头看去,心脏差点停跳,手上杯子一歪,茶水全洒在来衣服上。
俊美的青年嘴角带着笑意,手上一把折扇轻摇,衣服虽是明黄色,却不显刺眼,只觉得雍容华贵,腰上别着一对玉佩在一摆间轻晃。
斜挑的眉毛显得英挺,眼眶随着年纪地增大越发深刻,眸子也变得更加深邃,令人难以捉摸。
陶慕嘉常听1551描述独孤启,却没想到曾经的少年几乎变成了他认不出的样子。
许是时光太过锋利,独孤启年纪轻轻却显得有些疲惫,曾经马上征战的小将军,已经收起了他一身的锋芒,耀眼还是耀眼,只是变得朦胧,就像你明明能看见他,却觉得看不透。
才三年,满心算计,步步为营,终于把一个人改头换面。
别时,以为来日方长,今见,才知物是人非。
陶慕嘉突然觉得,面前这个人或许根本不需要自己担心,也许没有自己,这个人也能走得很远。
第42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