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5
质子为皇[重生] 作者:涩涩儿
于顶的三姐,当真、当真是被阿爹杀了的?并且死后还被鞭尸?
可是,怎么可能呢?三姐不过是个小娘子,纵然是以二十几岁的高龄在家中一直待嫁,可是,那其中的缘由,也都是拜阿爹所赐。阿爹为甚要杀了她呢?
一个小娘子而已,何必去杀?
退一步说,就是真的要杀,杀便杀了,何苦鞭尸?
谢瑾然突然觉得,明明北地的五月依旧是冷的,可是,他的后背,却已然浸满了汗水。
昭地。
谢远的打算已经开始施行,而他自己,又因殷守之故,渐渐看开,一心只打理自己的藩地事务,便觉渐渐空闲越来越多,能陪着殷守的时候,当然也是尽量陪着殷守。
殷守心中,当然对此是高兴不已。
他本就不傻,只是在心上人面前,脑袋里就像是多了个隔板,将其他的一切都隔离开来,脑袋里只会想着心上人一个而已。
他当然知道,再过不久,他就必须要离开昭地,回去自己的藩地了。
这是他们二人,必然面对的事情。
因此对心上人的越发温柔,殷守当然是极其的高兴。
高兴之余,他还拉着谢远,往山上去。
这是昭地一座不算出名的山。山上景致也算不上好,只是山很高很高,倒也因此而有一些人愿意来登山。
只是这一次,殷守是在傍晚时候,拉着谢远上山的。
谢远心中有数,觉得殷守是想要弥补上次他精心设计的“洞房之夜”,便也由着殷守。
只是,等二人都上了山顶,看着山顶的圆月,谢远有些愣神。
他还以为,殷守会像他上次那样,找个山洞,放上床铺,就直接“洞房”了呢。
殷守却是拉着他来了山顶。
山顶处一派的空旷,只是被殷守提前放置了不少红灯笼,显得这里不算特别冷清。
谢远愣了一会,就被殷守从背后又抱住了。
“阿远,去换衣裳,好不好?”
谢远心中隐隐有些猜测,便“嗯”了一声,转身去一旁的大石头后面,就见那里的包袱里,放着的是一套大红色的喜服。
谢远目光有些温柔,定了定神,便将衣裳换好,走了出去。
却见殷守也已经换了一身大红色的喜服,正站在一处半人高的孔明灯面前。
孔明灯的另一侧,还放了桌案红烛,还有纸笔。
殷守瞧见谢远一袭红衣走了出来,一双黑亮的眸子险些黏在谢远身上移不开,半晌才道:“阿远,来,咱们来写合婚庚帖。”
谢远一怔,才缓缓抬步。
而他只是轻抬了一步,殷守已经迫不及待的朝他奔了过来,牵着他的手,有些欢喜,有些无措,还有些强势的道:“阿远,写了合婚庚帖,我、我就是阿远的人了。”他微微抿唇,只侧首看他身侧的人,也不看路,认真道,“生是阿远的人,死是阿远的鬼,生生世世,不离不弃。”
谢远脚步顿住,也认真的回望殷守,唇角含笑:“我亦如此。生是阿守的人,死是阿守的鬼。轮回不止,矢志不渝。”
二人站在原地,互相看了好一会,才终于回过神来,继续朝着桌案走去。
桌案上,正是一份大红帖子。
上面已经被殷守写了他的名字,还有生辰八字。
谢远见了,看了殷守一眼,也提笔写了他自己的名字和生辰八字。
尔后又看向殷守。
殷守道:“阿远先写。”
谢远道:“你先。”
殷守这才应了,想了想,在二人的名字和生辰八字的左侧,提笔写道:“结发为夫夫,恩爱两不疑。”
尔后双目亮晶晶的看向谢远,眸中深情,毫不遮掩。
谢远没有拿走殷守手中的笔,只是靠在殷守身前,和殷守二人一同执笔,在殷守那句话的左侧,提笔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虽并不对仗,却是二人真心之语。
二人倒也不在乎这些,互相为彼此取了青丝,打结系在一起,夹在了那张合婚庚帖里面,又将合婚庚帖放在了桌案上。
两人这才后退几步,一同对月而跪。
“天地为证,星月为媒,今谢远/殷守,结为夫夫,恩爱不疑,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生生世世,矢志不渝。”
无需其他人,只消他们二人知晓,他们互相许了彼此这一世,与之后的生生世世,如此,也就够了。
谢远和殷守起身后,又一起拿着那张合婚庚帖,在孔明灯的红烛上燃为灰烬,尔后,一齐对着孔明灯许愿,将其放飞。
如此,他们便是成亲了,是有家室的人了。
第72章 瘟疫
谢远和殷守二人成亲后,自是你侬我侬,很是快活甜蜜。
对殷守来说,自是愿望达成,心中的喜意,根本掩饰不住,只恨不能昭告天下,他的阿远,已经是他的伴侣了!
而对谢远来说,这却也是一番神奇的体验。
从前,他刚刚穿越来的时候,觉得能安稳的生存下来,于他已然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到了后来,终于安稳的生存了下来,他却又不得不在长安为质,虽然彼时阿翁和谢含英都很照顾他,但是,质子终究是质子,他有着诸多的不能做和不能说,有着诸多的顾忌和担忧,那时的他也是想过成亲的,只是那时的他,想过成亲,却从未想过,能和自己也在意的人成亲。
直到现在,他和阿守成亲了。
虽然只有天知地知,他和阿守知道,但是,他们还是正大光明的成亲了。
谢远想到此处,一双桃花目中,就忍不住闪过一丝温柔。
谢寒尽在一旁瞧见了,奇道:“阿远今日怎的这般的……温柔?”她蹙眉好一会,才说出这么一个词语来。
谢远回过神来,就笑:“自是有些高兴的事情。”顿了顿,却还是没有过多解释,只是笑,“这些日子,辛苦二姐和二姐夫了。若非二姐和二姐夫,这白家医馆还开不起来。”
谢寒尽听了,嗔道:“你二姐夫本就姓白。在昭地开这个医馆,除了济世为民,也是能让白家的声望更进一步。若非你帮忙,白家也做不到如此,除却医馆外,还开始分了男女,教授学医。这本也是与人为善的大善事,白家从前就想做,只是……”朝中无人,白家纵然是杏林世家,名声在外,却也不敢做,不能做。
谢远听罢,便不再说这个,而是说起四姐谢念今年年底的婚事。
谢念的亲事定下了有许多年了,之前因着谢念一直在长安城里照顾谢秋然和谢恭然,尤其谢秋然不但年纪小,身体还很是不好,时常生病,谢念便一直不好出嫁。好在孟家倒也知晓谢家事,见状也不曾有任何的怨怼。
而孟十二郎原本就比谢念小上两岁,因此等上这么一等,原本也没有甚么。
只是眼看着今年谢念就十八岁,孟十二郎也有十六岁,谢秋然的身体,也逐渐好了起来,他身边又有谢恭然和谢远特特安排的人照顾,谢念到了今年年底,倒也能出嫁了。
毕竟,过了年,谢念就十九岁,着实不好再拖了。
谢寒尽听罢,轻叹一声:“这些年,四妹也着实吃了不少苦头。我瞧那孟十二郎虽年纪小些,却也知礼懂礼,很是不错。待四妹成亲,也就不必这般费心了。”
独自一个在长安城照顾病弱的幼弟,还有一个庶弟。而那一年里,谢念自己也仅仅只有十二岁,还是个孩子而已。谢念从十二岁到将近十九岁,一直都留在长安照顾他们,其中的艰难困苦和担忧,谢念虽不曾开口,他们却也是能猜到的。
谢远沉默了一会,才微微笑道:“大姐、二姐、四姐,都是心志坚定之人,无论日子多么艰难,只要还有希望,都能将日子越过越好的。”想了想,又笑道,“更何况,几位阿姐还有我这个阿弟在。待过几年,恭然、秋然长大了,又会有几个阿弟给你们撑腰。”
谢寒尽听了,这才笑了出来。心中细细一想,也的确如此。纵然从前多有艰辛,可是,她们总归是有熬出来的一日。只是可惜了三妹……
谢若锦的模样在谢寒尽脑海中只是一闪而过,随即就不再想她,而是和谢远讨论起了在昭地开善堂的事情。
谢寒尽十六岁就进了庵堂,一直在庵堂待了七载,方才在二十三岁时离开,之后嫁人。
现下二十有七,谢寒尽膝下却已有了二子一女。
白七郎娶谢寒尽,本就是因着喜欢,觉得和谢寒尽一起,可以志趣相投,一起天南地北的做善事。而短短几年,膝下就能有这二子一女,对二人来说,倒也足够,便不准备再要孩子。
夫妻二人还商议着,现下子女年纪还小,他们自然要好生照顾着他们。待过上几年,孩子们大了,他们夫妻二人到处走南闯北的行医救人时,或许还能将三个孩子也带在身边。
至于现在,夫妇二人暂且打算留在昭地。
而谢远在昭地给了白家很大的权限和支持,白家和白七郎为了感激谢远,自是为在昭地的医馆和学院付出良多;而谢寒尽日常除了照顾三个孩子,就是帮谢远照顾一下琼州的女子善堂。
至于男子善堂,那里自然有其他人照顾。
谢寒尽道:“之前倒也罢了,小娘子们来来往往,年纪大了,因着善堂里会在小娘子出嫁时,将她们长大后的工钱发回,当做嫁妆,倒也着实有不少人来求娶。且小娘子们出嫁后,也能继续在善堂做工,这原本也是咱们为做善事而定下的规矩。可是最近却有不少流民跑来善堂外头跪着,明明是已经成婚的身体健壮的有家有口的妇人,却想要来善堂求帮忙。”
他们的善堂现下才刚刚开始,一开始时,能帮助的大多都是没有任何依靠的弃儿孤儿,供养他们长大。而那些明明身边有亲人并且有能力自助的人,却不在他们的帮助范围之内。
谢远皱眉:“流民?很多么?”
谢寒尽也拧眉道:“人数上倒不算特别多。我特特寻了那些人来问,发现她们大都是南方来的流民,说是家乡有传言,说是今年北旱南涝,南方今年,必定有洪灾。她们村子里从前就是遭过洪灾的,因此村子里的人听说后,都觉害怕,就先跑来北方这边躲灾,想着等今年夏天过去,洪灾走了,她们再回家。”顿了顿,谢寒尽又道,“我又问了她们因何来昭地。她们说……前次北方大旱,只有昭地死的人最少。听说昭地的藩王仁厚宽和,这才赶了来。”
谢远一听,愣了一会,才哭笑不得道:“都说百姓愚昧,可我看,他们却聪明的很。”
谢寒尽道:“那就是说,南方今年,当真会出事?”
谢远摇头:“既是天灾,自然由天定。”顿了顿,接着道,“只是,我翻看了最近上百年的记载,若当真要猜测……如今南北方太平了二十几年,现下,大约当真是要出事了。”只是具体是何年何月,却就不是他能猜测的了。
谢寒尽闻言脸上也忧愁了起来。
姐弟二人又商议了一番善堂一事,
恋耽美
于顶的三姐,当真、当真是被阿爹杀了的?并且死后还被鞭尸?
可是,怎么可能呢?三姐不过是个小娘子,纵然是以二十几岁的高龄在家中一直待嫁,可是,那其中的缘由,也都是拜阿爹所赐。阿爹为甚要杀了她呢?
一个小娘子而已,何必去杀?
退一步说,就是真的要杀,杀便杀了,何苦鞭尸?
谢瑾然突然觉得,明明北地的五月依旧是冷的,可是,他的后背,却已然浸满了汗水。
昭地。
谢远的打算已经开始施行,而他自己,又因殷守之故,渐渐看开,一心只打理自己的藩地事务,便觉渐渐空闲越来越多,能陪着殷守的时候,当然也是尽量陪着殷守。
殷守心中,当然对此是高兴不已。
他本就不傻,只是在心上人面前,脑袋里就像是多了个隔板,将其他的一切都隔离开来,脑袋里只会想着心上人一个而已。
他当然知道,再过不久,他就必须要离开昭地,回去自己的藩地了。
这是他们二人,必然面对的事情。
因此对心上人的越发温柔,殷守当然是极其的高兴。
高兴之余,他还拉着谢远,往山上去。
这是昭地一座不算出名的山。山上景致也算不上好,只是山很高很高,倒也因此而有一些人愿意来登山。
只是这一次,殷守是在傍晚时候,拉着谢远上山的。
谢远心中有数,觉得殷守是想要弥补上次他精心设计的“洞房之夜”,便也由着殷守。
只是,等二人都上了山顶,看着山顶的圆月,谢远有些愣神。
他还以为,殷守会像他上次那样,找个山洞,放上床铺,就直接“洞房”了呢。
殷守却是拉着他来了山顶。
山顶处一派的空旷,只是被殷守提前放置了不少红灯笼,显得这里不算特别冷清。
谢远愣了一会,就被殷守从背后又抱住了。
“阿远,去换衣裳,好不好?”
谢远心中隐隐有些猜测,便“嗯”了一声,转身去一旁的大石头后面,就见那里的包袱里,放着的是一套大红色的喜服。
谢远目光有些温柔,定了定神,便将衣裳换好,走了出去。
却见殷守也已经换了一身大红色的喜服,正站在一处半人高的孔明灯面前。
孔明灯的另一侧,还放了桌案红烛,还有纸笔。
殷守瞧见谢远一袭红衣走了出来,一双黑亮的眸子险些黏在谢远身上移不开,半晌才道:“阿远,来,咱们来写合婚庚帖。”
谢远一怔,才缓缓抬步。
而他只是轻抬了一步,殷守已经迫不及待的朝他奔了过来,牵着他的手,有些欢喜,有些无措,还有些强势的道:“阿远,写了合婚庚帖,我、我就是阿远的人了。”他微微抿唇,只侧首看他身侧的人,也不看路,认真道,“生是阿远的人,死是阿远的鬼,生生世世,不离不弃。”
谢远脚步顿住,也认真的回望殷守,唇角含笑:“我亦如此。生是阿守的人,死是阿守的鬼。轮回不止,矢志不渝。”
二人站在原地,互相看了好一会,才终于回过神来,继续朝着桌案走去。
桌案上,正是一份大红帖子。
上面已经被殷守写了他的名字,还有生辰八字。
谢远见了,看了殷守一眼,也提笔写了他自己的名字和生辰八字。
尔后又看向殷守。
殷守道:“阿远先写。”
谢远道:“你先。”
殷守这才应了,想了想,在二人的名字和生辰八字的左侧,提笔写道:“结发为夫夫,恩爱两不疑。”
尔后双目亮晶晶的看向谢远,眸中深情,毫不遮掩。
谢远没有拿走殷守手中的笔,只是靠在殷守身前,和殷守二人一同执笔,在殷守那句话的左侧,提笔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虽并不对仗,却是二人真心之语。
二人倒也不在乎这些,互相为彼此取了青丝,打结系在一起,夹在了那张合婚庚帖里面,又将合婚庚帖放在了桌案上。
两人这才后退几步,一同对月而跪。
“天地为证,星月为媒,今谢远/殷守,结为夫夫,恩爱不疑,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生生世世,矢志不渝。”
无需其他人,只消他们二人知晓,他们互相许了彼此这一世,与之后的生生世世,如此,也就够了。
谢远和殷守起身后,又一起拿着那张合婚庚帖,在孔明灯的红烛上燃为灰烬,尔后,一齐对着孔明灯许愿,将其放飞。
如此,他们便是成亲了,是有家室的人了。
第72章 瘟疫
谢远和殷守二人成亲后,自是你侬我侬,很是快活甜蜜。
对殷守来说,自是愿望达成,心中的喜意,根本掩饰不住,只恨不能昭告天下,他的阿远,已经是他的伴侣了!
而对谢远来说,这却也是一番神奇的体验。
从前,他刚刚穿越来的时候,觉得能安稳的生存下来,于他已然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到了后来,终于安稳的生存了下来,他却又不得不在长安为质,虽然彼时阿翁和谢含英都很照顾他,但是,质子终究是质子,他有着诸多的不能做和不能说,有着诸多的顾忌和担忧,那时的他也是想过成亲的,只是那时的他,想过成亲,却从未想过,能和自己也在意的人成亲。
直到现在,他和阿守成亲了。
虽然只有天知地知,他和阿守知道,但是,他们还是正大光明的成亲了。
谢远想到此处,一双桃花目中,就忍不住闪过一丝温柔。
谢寒尽在一旁瞧见了,奇道:“阿远今日怎的这般的……温柔?”她蹙眉好一会,才说出这么一个词语来。
谢远回过神来,就笑:“自是有些高兴的事情。”顿了顿,却还是没有过多解释,只是笑,“这些日子,辛苦二姐和二姐夫了。若非二姐和二姐夫,这白家医馆还开不起来。”
谢寒尽听了,嗔道:“你二姐夫本就姓白。在昭地开这个医馆,除了济世为民,也是能让白家的声望更进一步。若非你帮忙,白家也做不到如此,除却医馆外,还开始分了男女,教授学医。这本也是与人为善的大善事,白家从前就想做,只是……”朝中无人,白家纵然是杏林世家,名声在外,却也不敢做,不能做。
谢远听罢,便不再说这个,而是说起四姐谢念今年年底的婚事。
谢念的亲事定下了有许多年了,之前因着谢念一直在长安城里照顾谢秋然和谢恭然,尤其谢秋然不但年纪小,身体还很是不好,时常生病,谢念便一直不好出嫁。好在孟家倒也知晓谢家事,见状也不曾有任何的怨怼。
而孟十二郎原本就比谢念小上两岁,因此等上这么一等,原本也没有甚么。
只是眼看着今年谢念就十八岁,孟十二郎也有十六岁,谢秋然的身体,也逐渐好了起来,他身边又有谢恭然和谢远特特安排的人照顾,谢念到了今年年底,倒也能出嫁了。
毕竟,过了年,谢念就十九岁,着实不好再拖了。
谢寒尽听罢,轻叹一声:“这些年,四妹也着实吃了不少苦头。我瞧那孟十二郎虽年纪小些,却也知礼懂礼,很是不错。待四妹成亲,也就不必这般费心了。”
独自一个在长安城照顾病弱的幼弟,还有一个庶弟。而那一年里,谢念自己也仅仅只有十二岁,还是个孩子而已。谢念从十二岁到将近十九岁,一直都留在长安照顾他们,其中的艰难困苦和担忧,谢念虽不曾开口,他们却也是能猜到的。
谢远沉默了一会,才微微笑道:“大姐、二姐、四姐,都是心志坚定之人,无论日子多么艰难,只要还有希望,都能将日子越过越好的。”想了想,又笑道,“更何况,几位阿姐还有我这个阿弟在。待过几年,恭然、秋然长大了,又会有几个阿弟给你们撑腰。”
谢寒尽听了,这才笑了出来。心中细细一想,也的确如此。纵然从前多有艰辛,可是,她们总归是有熬出来的一日。只是可惜了三妹……
谢若锦的模样在谢寒尽脑海中只是一闪而过,随即就不再想她,而是和谢远讨论起了在昭地开善堂的事情。
谢寒尽十六岁就进了庵堂,一直在庵堂待了七载,方才在二十三岁时离开,之后嫁人。
现下二十有七,谢寒尽膝下却已有了二子一女。
白七郎娶谢寒尽,本就是因着喜欢,觉得和谢寒尽一起,可以志趣相投,一起天南地北的做善事。而短短几年,膝下就能有这二子一女,对二人来说,倒也足够,便不准备再要孩子。
夫妻二人还商议着,现下子女年纪还小,他们自然要好生照顾着他们。待过上几年,孩子们大了,他们夫妻二人到处走南闯北的行医救人时,或许还能将三个孩子也带在身边。
至于现在,夫妇二人暂且打算留在昭地。
而谢远在昭地给了白家很大的权限和支持,白家和白七郎为了感激谢远,自是为在昭地的医馆和学院付出良多;而谢寒尽日常除了照顾三个孩子,就是帮谢远照顾一下琼州的女子善堂。
至于男子善堂,那里自然有其他人照顾。
谢寒尽道:“之前倒也罢了,小娘子们来来往往,年纪大了,因着善堂里会在小娘子出嫁时,将她们长大后的工钱发回,当做嫁妆,倒也着实有不少人来求娶。且小娘子们出嫁后,也能继续在善堂做工,这原本也是咱们为做善事而定下的规矩。可是最近却有不少流民跑来善堂外头跪着,明明是已经成婚的身体健壮的有家有口的妇人,却想要来善堂求帮忙。”
他们的善堂现下才刚刚开始,一开始时,能帮助的大多都是没有任何依靠的弃儿孤儿,供养他们长大。而那些明明身边有亲人并且有能力自助的人,却不在他们的帮助范围之内。
谢远皱眉:“流民?很多么?”
谢寒尽也拧眉道:“人数上倒不算特别多。我特特寻了那些人来问,发现她们大都是南方来的流民,说是家乡有传言,说是今年北旱南涝,南方今年,必定有洪灾。她们村子里从前就是遭过洪灾的,因此村子里的人听说后,都觉害怕,就先跑来北方这边躲灾,想着等今年夏天过去,洪灾走了,她们再回家。”顿了顿,谢寒尽又道,“我又问了她们因何来昭地。她们说……前次北方大旱,只有昭地死的人最少。听说昭地的藩王仁厚宽和,这才赶了来。”
谢远一听,愣了一会,才哭笑不得道:“都说百姓愚昧,可我看,他们却聪明的很。”
谢寒尽道:“那就是说,南方今年,当真会出事?”
谢远摇头:“既是天灾,自然由天定。”顿了顿,接着道,“只是,我翻看了最近上百年的记载,若当真要猜测……如今南北方太平了二十几年,现下,大约当真是要出事了。”只是具体是何年何月,却就不是他能猜测的了。
谢寒尽闻言脸上也忧愁了起来。
姐弟二人又商议了一番善堂一事,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