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耽美 >质子为皇[重生] > 质子为皇[重生]
错误举报

分卷阅读95

    质子为皇[重生] 作者:涩涩儿

    她画小像,心中想的大概也是如此吧?

    谢远在边境时,偶尔闲了,也会作画,以解相思之情。因此画人物画的很是自在。

    于是不到中午,谢远就已经画完了。

    他看着桌上微微有些长的画卷,唇角轻轻上扬,笑意却不答眼底。

    清婉身旁的宫人上前瞧了一眼,掩住唇,就轻轻叫了起来:“啊!”

    清婉原本已经走神,陷入沉思中了,听得那宫人的一声叫,回过神来,下意识道:“怎么了?”

    那宫人忙指着桌上的画,道:“昭王殿下好心思,这画,画的极好。”

    清婉怔了下,道:“画完了?”

    谢远收敛了眼中心思,笑道:“画完了。”

    清婉这才上前,看到画后,就是一愣。

    原来,谢远将这幅画的场景,画成了当年清婉所在的公主府里湖心亭。

    一人绿衣婉转,低头插花,一人着明黄衣裳,双手抚琴,然后清亮的眸子,却是一直在绿衣女子身上。

    虽只是画,却仍旧让人看后,便觉画中人定是情意缱绻,情定终身之人。

    清婉愣了许久。

    谢远净了手,却是笑道:“这是祝贺表姐,即将做阿兄的妻子。”不是皇后,而是妻子。

    清婉双目一红,扭脸擦了擦,才转头对谢远笑道:“阿远,多谢。”

    谢远点了点头,然后便带着通草离开了。

    他去最后见了一次谢含英,然后便领了旨意,带人离开了。

    清婉带着画去见了谢含英,并把二人之间说的话,都说给了谢含英,有些忧愁道:“我是不是给表哥添乱了?是不是让阿远误会了甚么?”

    谢含英看了看画,伸手摸了摸画上的清婉,神色温柔,良久,才道:“无妨。”抬头看到清婉还是有些担忧,谢含英拍了拍她的手,道,“婉儿,无妨。”想了想,又道,“这幅画,不若就跟着我陪葬罢。我很喜欢这幅画。”

    清婉果真就被转移了注意力,心中也想,这样也好。她和表哥可以躺在一个棺材里,棺材里还可以放着他们在一起的画。这样,真好。

    谢含英神色微微复杂,良久,才在心中一叹。

    无论如何,他都相信阿远。

    比相信任何人都要相信。

    第90章 89881

    第一次御驾亲征,就直接收拾了两个藩王,重新得到了两个藩地,并且还从定王、敬王手中得到了大笔的物资。

    这样的皇帝,纵然仍旧年轻,纵然之前的佯作不出战让不少人觉得心中奇异,但是,细细想来,也只有这样有毅力和聪慧的少年帝王,才能在年纪轻轻时,就有了如今这等成就。

    因此朝臣对这位少年帝王,更加心悦诚服。

    待到永和三年九月底,这位年轻的帝王回到长安时,无数朝臣都开始出言奉承赞美这位年轻的帝王,觉得此生能追随这样一位出色的皇帝,若是他们能多花些功夫,更勤恳一些,或许,也能在名臣传上留下个名字。

    谢容英心中自然也是高兴的。

    他早就知道了自己的本事。他这一辈子,也不求别的,只求能在阿兄手下好好干,然后为自己弄个藩王也就是了。

    ――现下不是刚刚没了两个藩王么?既然没了,那是不是就要补上?或许,阿兄就会让他去做了。

    至于阿兄之前根本不把计划告诉他,只告诉了谢远和殷守的事情,现下也是让明显更远上一些的谢远和殷守在处理两个藩地的后续的事情,谢容英心中微微有些发酸,但到底还是忍住了。

    他们两个各自有各自的封地,将来也不可能在原显王和北川王的封地上住一辈子,最多也就是将这两个藩地上的一些东西占为己有,原本的封地,还是要放在那里的。

    谢容英心中打算了一番,觉得原显王的藩地地大物博,的确是好之又好。若是可以的话,他心中还是愿意将原显王的藩地作为自己的藩地的。

    而且,这些日子以来,阿兄不在,谢容英代替阿兄处理朝中诸事,虽说初期经常被谢相等委婉的教训,但是到了后面,谢相看着他时,虽仍旧蹙眉,但是孟相几个却常常对着他笑――显然,孟相几个都觉得他作为暂时代替阿兄的人,做的还算不错。

    谢容英也因此心中增加了不少信心,觉得他当再用些心才是。

    只是这段日子,谢容英身边到底也养了几个谋士,除了谋士,朝中也有人愿意跟在他身边,为他出谋划策,在他在朝堂上提出某些想法说,愿意率先站出来支持他。

    这些人里,现下就有人提醒他道:“容王,藩地难得。现下原北川藩地和原显王藩地刚刚回到朝廷,想来圣人也定是正在发愁如何将这两个藩地的百姓的想法扭转回来,也让两个藩地的将士慢慢的愿意将自己当做朝廷的兵,而不是藩王的兵。另外,藩地里还有诸多琐碎事务需要处理。而殷王与昭王各自拥有藩地,这种情形下,再让二人插手此事,难免有些不妥。倒不如待圣人回来,殿下前去向圣人请旨,言道愿意去这两个藩地,接手殷王和昭王,处置两个藩地的事务。如此,圣人瞧见了殿下的本事,说不得,将来一旦愿意封藩王,也就会头一次考虑殿下您了。”

    这样的诱惑果然足够大。

    因此谢容英想了几日,便觉此事可行。

    待到谢含英回来,一番封赏过后,谢容英正要提及此事,就又听谢含英敲击着案几,沉吟道:“另外,还有一事。此次除去原显王与北川王一事中,殷王与昭王立功最盛。因此,朕决意将二王拥兵数目,提升到二十万。”

    一众人脸色有些发白。

    孟相立刻站出来道:“圣人,此事不可。那原显王是因何才会有了那等谋逆的心思和本事?不过是因其拥兵数量足够多,这才有胆子做些此等大逆不道之事。若是圣人令殷王和昭王也有了足够的兵,那么,是否有一日,昭王和殷王,也会因周围人的撺掇,或是圣人偶尔旨意的不满,再细细一思量,觉得自己手上的兵数量足够多,因此就也有了不该有的心思?臣素来知晓圣人爱护昭王。圣人既爱护昭王,就不该给昭王会生出这样心思的机会。”

    颜张二相也站出来附议。

    谢容英低头沉思了一会,他有些想站出来,却深知阿兄对谢远的感情,更知晓阿兄一向希望他和谢远能站在一边,因此……谢容英终究是学会了忍耐与伪装,并没有站出来,只垂头不语。

    四相之中,三相都提出了反对,其余臣子也有不少人都言道此事不妥。

    谢含英沉默的听了一会,才道:“朕的意思,是令殷王与昭王将其自己练好的八万拥兵送到朝廷这边,如此,二王身边,就只剩下七万拥兵。另外十三万人,则是从原显王与北川王以及定、敬二王送出的五万人中选择。”

    诸臣一愣,随即就明白过来。

    那些原本属于藩王的兵,其实并不怎么好管理。毕竟,他们也不知道这些人里,到底有那些人还对着原藩王忠心耿耿。这些人其实倒是好处置,毕竟,他们所效忠的藩王已经被判斩立决,其家人子嗣,北川王家中男丁俱死,女子则是充作官奴,显王的子嗣,则是全都被圈禁在长安城里。这些人最多也就是小打小闹而已。

    然而敬王与定王各自送出来的五万人里头,怕是有不少真正效忠二王之人。

    只是这些人,朝廷却不能不要。因为朝廷一旦不要,这些人就是二王的助力。与其如此,倒不如先把人弄了来再说。

    因此诸臣听罢,孟相心念一转,便道:“若是如此,此事倒也不是不可行。只是,昭王与殷王当从他们训练了三年以上的十九岁以上三十五岁以下的康健的士兵里送出十万人,而他们必须分别接手定、敬二王分别送出的五万人,以及原显王和北川王麾下的十万人。如此,二王手下,也能有圣人所言的二十万人。”

    孟相的话初听并无不妥,然而细细想来,却是将原本就分别拥兵十五万的殷王和昭王麾下的十万正值壮年的精兵都带走了。尤其昭王拥有藩地才仅仅三年多的时间,练兵时间也只有三年多。而在一年之前,昭王的拥兵数量也只有十万人。其余五万人,都是在一年之前,圣人因要从昭王藩地调取宁远侯手下精兵时,才令昭王重新招收的,训练时间才不过一年。

    而现在,孟相一张嘴,就要了昭王麾下训练时间最长,也对昭王最忠心的十万人。就是对殷王来说,殷王统共也只有十五万拥兵数额,要走了十万人,对殷王来说,也是损失巨大。

    其余有些臣子觉得此事不妥,如此逼迫昭王与殷王,岂止这二位对朝廷忠心耿耿的藩王,会不会因此而心中对朝廷生出不满之心?原本朝廷对外要面对外族觊觎,对内还要防止敬王与定王休养过来,重新对朝廷出手,能有忠心耿耿的殷王与昭王相帮,已然是不幸中的大幸,若是再行逼迫,岂知昭王与殷王,再下一次时,会不会开始偏帮定王与敬王?毕竟,别的不提,那敬王却是昭王的亲生父亲,若是敬王认真承诺,下一任继承人只能是昭王一人的话,难保昭王不会心生动摇。而现下昭王与殷王虽不怎么联系,但是,世人皆知,当初是昭王将还是狼孩儿的以往捡了回来,并认真加以教导,老殷王来索要人时,昭王还为殷王争取到了最大的利益……如此情形下,昭王未必就不能说服殷王联手。

    而到那个时候,朝廷……哪里还能立得住?

    因此也有朝臣站了出来,将其中利弊俱都分析出来。

    却又有人道:“正因要防着二王的这等心思,朝廷才更要严防死守,令二王就算有了此等心思,也没有能力帮扶敬王。如此,更该将此事施行到底,必须从他们那里,带走十万精兵才可。”

    “这如何能行?这天下,虽是帝王的天下,然而帝王若想将天下治理好,必须要有诸多臣子相帮扶。而帝王若是一味防备臣子,那么一旦某一日臣子彻底寒了心,朝廷又当如何?须知,昭王与殷王对朝廷功劳甚大,尤其二人还都是真正的少年将才。若是朝廷对他们以信任和尊重,二人不但将此生效忠朝廷,且还会为朝廷收回边境几十载,再择出新的能守护边境的将才,同时,像最近一战,若非二人相帮,朝廷想要像这一次一样,以折损最少的兵力为代价灭了原显王与北川王,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一名老臣苦口婆心道:“帝王待臣子以士,臣子方能待帝王以忠心。且昭王与殷王,又是如此能臣干将,本就忠心。圣人如何能因小利和区区担忧,就容不下他们?圣人心胸,当如海阔,方能容天下能人!”

    这位老臣平日里其实并不怎么显山露水,今日一番言语,倒是颇为惊人。

    谢含英认真打量了一番老臣,然后看了一眼谢相,谢相对他微微颔首。

    谢含英就立刻明白了,谢相老迈,已是耄耋之年,他就算有心想要再帮扶将来的谢容英,却也没那个身体了。因此就将从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