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31
不负娇宠 作者:萨琳娜
分卷阅读631
”萧氏心里恶狠狠的骂着。
比较靠后的席位上,一个十来岁的小娘子正趴在母亲耳边嘀咕着什么。
“真的?你、你没听错?”
母亲惊喜万分,若不是还有理智,险些叫嚷出来。
“阿娘,我没听错。十八娘就是这么说的。”
小娘子低声说道,眼底满是激动。
母亲不自禁的将目光放到最前排的唐宓身上,当然,她没有忽略掉萧氏。
蓦地,母亲想起一事,恍然道:“是了,她可是她的情敌哩,十八娘跟她又婆媳情深,定不会帮着外人给自己婆婆添堵!”
小娘子到底年幼,被母亲口中的几个“她”绕晕了,迷惑着看着母亲。
母亲没有给女儿解释,温柔的摸着她的小脸,心中则开始盘算:唔,看来这段时间要想个理由去主宅转一转了。
……
生辰宴结束了,唐宓足足又忙了三天,才将一切都料理清楚。
还不等她喘口气儿,便有人来拜访了。
来人是三房李其珠的妻子严氏。
“九婶,快请坐!”
唐宓客气又不显疏离的招呼严氏入座。
严氏笑着坐了。
落座后,严氏和善的问了句:“可都忙完了?这次累坏了吧?”
严氏生得并不算很出挑,但皮肤白,且许是到了中年,有些发福。
白白胖胖的,又爱笑,看着就让人有种亲近的感觉。
在李家“其”字辈的长辈中,严氏的名声很不错。
当年唐宓刚过门,曾经管过一段时间的家,没少跟那些婶子、堂嫂、堂弟妹打交道。
这其中,严氏给唐宓的印象最好:心正,行事稳妥,从不跟主家提过分的要求。
当然,严氏也不是完美无缺,她也有她的小算计,但这都在合理的范围内。
至少唐宓不反感,反而觉得她很真实。
这会儿严氏说得情真意切,唐宓也感受到了她的善意,便笑着点头:“还好。多谢九婶挂念。”
“谢什么谢?都是一家骨肉,不必这般外道。”
严氏笑眯眯的说着,“说起来,我今天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
唐宓见她说得俏皮,也不禁笑弯了眼睛,“九婶刚才还说‘一家骨肉’呢,怎么倒跟我客气起来?有什么事,您只管吩咐就是。”
唐宓笑靥如花,精致的五官更加鲜活、明艳。
严氏作为女人,看她这般,也禁不住有片刻的失神。
心说话,十八娘还真是好相貌啊,难怪十八郎把她疼到了心尖儿上。
“十八娘既这么说了,那我可就真说了,”
严氏忙收敛心神,笑着说:“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我家三郎,眼瞅着到了入学的年纪,你九叔和我都想把他送到书院读书。”
不等燕氏说完,唐宓就接过话茬,“嗐,我当是什么大事呢,这样吧,过两日您就把三郎送去。”
这几年来,东庐书院的名气越来越响。
特别是今年春天,几个冬荣班的学生悄悄报名参加了科举。
结果,几个人全都考中,且名次十分靠前。
若是他们原本就读书好也就罢了,问题是,他们在入东庐书院前,都是只知吃喝玩乐的纨绔。
有的人还被国子监劝退过,成绩差的连家里人都放弃了。
后来,东庐书院开学,几个学生的家长冲着李克己的名声,掏了巨额的束脩,把孩子送了来。
当时几个家长也没想着孩子们真能学得有多好,只是希望,孩子们能沾沾李大名士的文气,好歹别那么混账。
没成想,不过短短三年的时间,几个孩子竟似脱胎换骨一般,不再斗鸡走狗,不再空耗年华,个个刻苦读书。最后在春闱中彻底证明了自己!
如此一来,东庐书院的名声彻底打响了。
秋假还没结束,不知多少人家争着想把孩子送来。
其中,也有李氏族人。
此“族人”非彼“族人”,现在所谓的李氏族人,更多的是指二房、三房和四房这些人。
至于李立德的那些人,只能算是同姓。他们想要读免费的书,只能去李氏家学。东庐书院什么的,就不要奢求了。
而现在的李氏家学,则更像是个“义学”……
第516章 沓来
李氏家学,除了李家的那些“前族人”,现在还收纳了一些落魄世家的子弟。
免束脩,家学还提供抄书、或是用书换笔墨纸砚的交易。
在大梁朝,有很多世家没落了,生活艰难,但他们永远不会丢的是家族藏书。
唐宓和李寿都清楚这一点,所以才会在家学推出用书换文房四宝的交易。
不必拿出原本,只要确保没有错字、乱文,即便是手抄本,也能在李氏家学唤来读书所需的笔墨等物。
如果不想要这些东西,也可以换成钱。
唐宓不缺钱,所以换给学生们的笔墨等物都是上等的,开出的价格也高于市面价格。
那些没落世家的学生,一开始还遮遮掩掩,次数多了,反倒放开了。
他们又不是把家族藏书卖了,只是用手抄本换取自己所需的东西,这没什么丢人的。
学生们放开了,消息也传了出来。
弄到最后,许多并不在家学读书的没落世家子,也会用自家藏书的手抄本到家学来换东西。
……如此过了三年,唐宓竟收获了上万卷的书。
这些书,有很多都是唐氏藏书中没有的。
哪怕不是原本,其阅读价值也很高。
唐宓先将这些书自己通读了一遍,然后又填充到了东庐书院的藏书阁。
亲身感受到李氏家学带来的好处,唐宓对家学更加上心。
先生什么的,都是聘请的好品德、有学识的大儒。
校舍等一应设施,也都定期打扫、修整。
奖学金公正评定,评好后,按时足额发放。
一系列措施执行下来,李氏家学进入了良性循环。
先生们认真教书,学生们刻苦学习。
分卷阅读631
分卷阅读631
”萧氏心里恶狠狠的骂着。
比较靠后的席位上,一个十来岁的小娘子正趴在母亲耳边嘀咕着什么。
“真的?你、你没听错?”
母亲惊喜万分,若不是还有理智,险些叫嚷出来。
“阿娘,我没听错。十八娘就是这么说的。”
小娘子低声说道,眼底满是激动。
母亲不自禁的将目光放到最前排的唐宓身上,当然,她没有忽略掉萧氏。
蓦地,母亲想起一事,恍然道:“是了,她可是她的情敌哩,十八娘跟她又婆媳情深,定不会帮着外人给自己婆婆添堵!”
小娘子到底年幼,被母亲口中的几个“她”绕晕了,迷惑着看着母亲。
母亲没有给女儿解释,温柔的摸着她的小脸,心中则开始盘算:唔,看来这段时间要想个理由去主宅转一转了。
……
生辰宴结束了,唐宓足足又忙了三天,才将一切都料理清楚。
还不等她喘口气儿,便有人来拜访了。
来人是三房李其珠的妻子严氏。
“九婶,快请坐!”
唐宓客气又不显疏离的招呼严氏入座。
严氏笑着坐了。
落座后,严氏和善的问了句:“可都忙完了?这次累坏了吧?”
严氏生得并不算很出挑,但皮肤白,且许是到了中年,有些发福。
白白胖胖的,又爱笑,看着就让人有种亲近的感觉。
在李家“其”字辈的长辈中,严氏的名声很不错。
当年唐宓刚过门,曾经管过一段时间的家,没少跟那些婶子、堂嫂、堂弟妹打交道。
这其中,严氏给唐宓的印象最好:心正,行事稳妥,从不跟主家提过分的要求。
当然,严氏也不是完美无缺,她也有她的小算计,但这都在合理的范围内。
至少唐宓不反感,反而觉得她很真实。
这会儿严氏说得情真意切,唐宓也感受到了她的善意,便笑着点头:“还好。多谢九婶挂念。”
“谢什么谢?都是一家骨肉,不必这般外道。”
严氏笑眯眯的说着,“说起来,我今天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
唐宓见她说得俏皮,也不禁笑弯了眼睛,“九婶刚才还说‘一家骨肉’呢,怎么倒跟我客气起来?有什么事,您只管吩咐就是。”
唐宓笑靥如花,精致的五官更加鲜活、明艳。
严氏作为女人,看她这般,也禁不住有片刻的失神。
心说话,十八娘还真是好相貌啊,难怪十八郎把她疼到了心尖儿上。
“十八娘既这么说了,那我可就真说了,”
严氏忙收敛心神,笑着说:“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我家三郎,眼瞅着到了入学的年纪,你九叔和我都想把他送到书院读书。”
不等燕氏说完,唐宓就接过话茬,“嗐,我当是什么大事呢,这样吧,过两日您就把三郎送去。”
这几年来,东庐书院的名气越来越响。
特别是今年春天,几个冬荣班的学生悄悄报名参加了科举。
结果,几个人全都考中,且名次十分靠前。
若是他们原本就读书好也就罢了,问题是,他们在入东庐书院前,都是只知吃喝玩乐的纨绔。
有的人还被国子监劝退过,成绩差的连家里人都放弃了。
后来,东庐书院开学,几个学生的家长冲着李克己的名声,掏了巨额的束脩,把孩子送了来。
当时几个家长也没想着孩子们真能学得有多好,只是希望,孩子们能沾沾李大名士的文气,好歹别那么混账。
没成想,不过短短三年的时间,几个孩子竟似脱胎换骨一般,不再斗鸡走狗,不再空耗年华,个个刻苦读书。最后在春闱中彻底证明了自己!
如此一来,东庐书院的名声彻底打响了。
秋假还没结束,不知多少人家争着想把孩子送来。
其中,也有李氏族人。
此“族人”非彼“族人”,现在所谓的李氏族人,更多的是指二房、三房和四房这些人。
至于李立德的那些人,只能算是同姓。他们想要读免费的书,只能去李氏家学。东庐书院什么的,就不要奢求了。
而现在的李氏家学,则更像是个“义学”……
第516章 沓来
李氏家学,除了李家的那些“前族人”,现在还收纳了一些落魄世家的子弟。
免束脩,家学还提供抄书、或是用书换笔墨纸砚的交易。
在大梁朝,有很多世家没落了,生活艰难,但他们永远不会丢的是家族藏书。
唐宓和李寿都清楚这一点,所以才会在家学推出用书换文房四宝的交易。
不必拿出原本,只要确保没有错字、乱文,即便是手抄本,也能在李氏家学唤来读书所需的笔墨等物。
如果不想要这些东西,也可以换成钱。
唐宓不缺钱,所以换给学生们的笔墨等物都是上等的,开出的价格也高于市面价格。
那些没落世家的学生,一开始还遮遮掩掩,次数多了,反倒放开了。
他们又不是把家族藏书卖了,只是用手抄本换取自己所需的东西,这没什么丢人的。
学生们放开了,消息也传了出来。
弄到最后,许多并不在家学读书的没落世家子,也会用自家藏书的手抄本到家学来换东西。
……如此过了三年,唐宓竟收获了上万卷的书。
这些书,有很多都是唐氏藏书中没有的。
哪怕不是原本,其阅读价值也很高。
唐宓先将这些书自己通读了一遍,然后又填充到了东庐书院的藏书阁。
亲身感受到李氏家学带来的好处,唐宓对家学更加上心。
先生什么的,都是聘请的好品德、有学识的大儒。
校舍等一应设施,也都定期打扫、修整。
奖学金公正评定,评好后,按时足额发放。
一系列措施执行下来,李氏家学进入了良性循环。
先生们认真教书,学生们刻苦学习。
分卷阅读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