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娇女迎春》 正文 第 1 章 [红楼]娇女迎春 作者:无法忘记的遗憾 第 1 章 《[红楼]娇女迎春》 作者:无法忘记的遗憾 文案: 虽然本文标榜是言情,但是本人的言情小说里面,男主总是“超过期待”,所以当无CP也是可以的。 就这样。 另:本人写的只是红楼梦同人,对于很多红楼迷来说,写红楼同人是深入理解红楼梦原著的一个途径。所以,水平肯定是有限的,对那个时代的理解也是有局限性的,更别说红楼梦每个角色本来就是千人千论,根本就没有一个统一的完全相同的认识。所以,别在同人文下说什么根本比不上原著,如果同人文能跟原著相提并论的话,那这个同人作者就是曹雪芹在世,连诺贝尔文学奖都可以预定了。会把同人文放在网络上,也是为了跟更多的书友进行讨论、交流。 所以,对红楼梦同人,别苛求。不喜欢的,你完全可以右上角。 内容标签:红楼梦 宫廷侯爵 豪门世家 主角:贾迎春(贾琰) ┃ 配角:红楼众 ┃ 其它: 第1章 对于林黛玉来说,外祖家一直是非常陌生的,一年前她父亲林如海还是兰台寺大夫,他们一家,父亲、母亲、弟弟和她都在京里住着,可即便是这样,母亲也很少回娘家就是不得不回娘家也是当天去当天回,更别说带她和弟弟一起去外祖家了。 虽然父亲母亲从来没有说过,虽然她身边的丫头婆子们也不曾透漏一丝半点儿,可林黛玉天生聪颖,自然知道外祖家跟他们这样的人家是不同的,要不然,母亲怎么不带她和弟弟去外祖家走亲戚呢? 可是现在,弟弟没了,母亲在弟弟没了以后也跟着垮了,拖了一年也没了。 现在,林家只剩下了林如海跟林黛玉两人。林黛玉原以为自己会跟父亲相依为命,可她万万没想到父亲竟然会把她送到京里!送到外祖家! 因为跟外祖家不熟,林黛玉的心里是七上八下的,可谁想,来通州码头接她的这几个三等仆妇个个遍体绫罗,好像完全不知道贾敏刚刚去世还不到两个月一样! 林黛玉心中着实气恼,偏偏这几个仆妇嘴皮子又很溜: “……今年我们府里可是喜事连连,我们二姑娘蒙宫里青眼,如今已经是一等县君了,哎呦呦,京里这么多女孩儿,除了宗亲王爷家里,在这个年纪得了凤冠霞帔的也就我们二姑娘这独一份儿!今儿个我们二姑娘又去宫里了,要不然,您一准能见到她…… “……我们琏二爷也补了户部主事!外头多少官儿,考了一辈子也就是个小小的县令,哪像我们府里,我们琏二爷才多大年纪?一入官场就是五品官儿……” 听得林黛玉心中暗怒。 不怪林黛玉心中恼火,这些仆妇瞧不起那些科举上来的官儿,可她父亲林如海也是科举上来的,探花郎往往会在翰林院编修这个位置上呆个几年,先历练历练。林如海自然也不例外。 每届科举出来的状元郎也都是从翰林院修撰这一职位上开始的,翰林院修撰才六品,探花郎的翰林院编修又能够高到哪里去? 这几个仆妇洋洋得意地看不起那些科举上来的官儿,又何尝不是在看不起林如海呢? 林黛玉心里的恼怒可想而知。 更别说,贾敏刚刚过世没多久,她可是因为贾母的信件这才赶着百日之内来贾家的。这些仆妇穿插金戴银、红着绿的,可不是不把他们林家放在眼里! 如果这次她坐的是他们林家自己的船、如果她身边有跟着他们林家自己的管家,林黛玉一准掉头就走。 可惜的是,她是跟着西席先生贾雨村来的,身边也没有林家的管家只有一个上了年纪的奶嬷嬷王氏和一个小丫头雪雁。 身为林家的女儿,又看明白了贾家的态度,林黛玉在心中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一定要事事小心,绝对不能让人小瞧了她、小瞧了他们林家。 抱着这样的心思,林黛玉坐上了贾家来接她的轿子。 可不想,才进入京城没多久,就在城门口不远处,车轿就被人拦下了,有人过来交涉了一会儿,然后有人递进来一副玄黑的幂离(即罩纱帷帽,幂离用的黑纱一般会很长,几乎拖到地上,帷帽的话大多只到腰际,幂离上的纱往往有好几层,就是有风也不会让人看到脸,是大家闺秀出门必备之物。): “林姑娘,我们姑娘是嘉善县君,是您大舅舅家的表姐。我们姑娘请您去她的车上坐。” 林黛玉愣住了。 嘉善县君?二姐姐? 隔着窗纱,她偷偷往外面张望,却看见一架舆车停在不远处。 本朝规制,未婚公主用金舆,即舆车上的装饰用的是黄金;未嫁郡主和已婚的公主用银舆,即舆车上的装饰是银质的,只是具体的装饰品有区别而已;已婚的郡主和下面的县主以及得到特许的郡君县君乡君用铜舆。其他命妇只能按照自己的品级坐轿子。 贾琰如今是一等县君,品级是不高,可红薯利在千秋,因此得了特许,得以使用铜舆。 铜舆是不可以随便乱用的,这里距离城门也近,更有城门领在城楼上看着。如果有人冒用,城门领第一个会站出来。 林黛玉看了看城楼上,又看了看四周的反应,这才点了头。 林黛玉原以为,自己会看到一个一身凤冠霞帔的女孩儿,却没有想到对方的头上只见银饰,不见彩色的宝石,手上也是银镯和青玉首饰,就连身上,也是藏青色的镶边褙子、罗裙。 而且对方早就把左侧让了出来。 林黛玉暗暗松了一口气,却不肯坐下。 要知道,虚左以待可是古礼,左首乃是尊位,对方是自己的表姐也是得了朝廷青眼的县君,自己是表妹,也是白身,哪里能坐到对方的上首去? 林黛玉再三不肯,对方这才往上挪,把右侧让了出来。 林黛玉坐稳了,车队这才动了起来。 林黛玉非常纳闷。 如果说贾家看重林家的话,那几个三等仆妇为何插金戴银遍体绫罗还说那样的话? 如果说贾家轻慢林家的话,这位二表姐为何亲自来接?还特意穿了素服戴了银首饰? 疑惑虽然很多,可对方都如此相待,林黛玉自然好受了许多。 可是这种感觉也只维持了一段时间而已。 因为林黛玉看到了荣国府大门口站着的那一群衣着华丽的小厮! 林黛玉终究才六岁,她还是个孩子,根本就不善于隐藏自己的想法,贾琰看了看这样的林黛玉,心中也是微微叹息。 第 1 章 恋耽美 正文 第 2 章 [红楼]娇女迎春 作者:无法忘记的遗憾 第 2 章 你可知道,这不过是个开头? 第2章 宁荣街,顾名思义,就是因为宁国府和荣国府占地甚广,因此街道的北侧就这两座府邸。因为这一片都是达官贵人的官邸,治安很好,来来往往的,都是衣着华丽之辈。因为贾家是没规矩的暴发户人家,谈笑有鸿儒是够不上的,往来无白丁却是实打实的。 当舆车行过宁国府门口的时候,就有仆妇垂着手上来请示。 贾琰道:“先回家,把林妹妹的行李安置了,我也换身衣裳再向老太太请安。坐这舆车过去未免太张扬了些。” 立刻有人应了。 那门上,早有众小厮过来开了那黑油大门。 贾琰这才指着那黑油大门对林黛玉道:“这门原是仪门,现在也只有父亲上朝和我乘着舆车出门的时候才会开,就是二叔去衙门也是走侧门的。” 又状似无意一般道:“我们如今的屋子原本是这荣国府后花园里隔出来的,景致倒好,就是屋子不及那边高大壮丽。不过,我们这样的女孩子倒是够住了。打知道妹妹要过来做客,父亲可是亲自吩咐了,叫人把我隔壁的那座小院子收拾了起来。就是只有一进约摸十来间屋子,也不知道妹妹带了几个人来。” 林黛玉听贾琰话中有话,正在心里琢磨呢,见状连忙回答,说自己就带了奶嬷嬷和一个小丫头过来。 贾琰立刻笑道:“到底是姑爹。我原来还担心我们家乱糟糟的,如今姑妈又走了,姑爹和妹妹会跟我们生分了呢。” 如果林黛玉应贾母之邀进京却带了一堆的人,那可不是林黛玉这个年纪的女孩子来外祖家做客的礼数。如果她带了很多人,那就是见外,就是两家生了嫌隙的象征了。 林黛玉连声道不敢,可是这心中依旧疑惑不减。 二姐姐这口中的乱糟糟的,到底是真话还是客气话呢? 虽然是舆车,可女人进出家门有专门的路,也不需要这姐妹俩下车直接就到了后头的垂花门前。 王善保家的早就带着自己的外孙女儿在门口等着了,见贾琰带着林黛玉下车,立刻殷勤地小步快速上前。 司棋扶了贾琰,王善保家的扶了林黛玉,口中还道:“太太还以为表姑娘会直接往老太太那边去,已经先过去了呢。” 搭着司棋的手,贾琰笑道:“倒是我的不是,给母亲添麻烦了呢。王妈妈,你先陪陪林妹妹,我去换件衣裳,回头我跟林妹妹一起过去。” 王善保家的一叠声地应了:“姑娘放心。这翠盖青幄车早就预备下了,骡子也系上了,就等着姑娘回来呢。” 又对林黛玉道:“表姑娘,您的屋子早就备下了,要不,让您的奶嬷嬷帮忙过去掌掌眼,看看有什么喜欢不喜欢的,老奴好叫人换了合意的来。跟着您来的人想来也累了一路了,正好先过去歇歇?” 贾家的伙食好,下面的仆妇们个个养得白白胖胖的,看上去慈眉善目,很是亲切。林黛玉这一路进来,只见那些小厮个个青衣小帽,这屋里的丫头婆子们又是青色裙袄头上手上也都是银首饰,自然是处处熨帖脸上也多了几分真心实意的笑容。如今王善保家的又说得如此贴心,林黛玉也就安心地让王嬷嬷和雪雁先下去休息,换了司棋来伺候。 林黛玉在邢夫人上房的套间里面坐着,王善保家的又殷勤地为她张罗茶水糕点,又叫人为她准备手炉,又见她年纪小、身量不高,够不着脚踏,更是一叠声地叫人换了藤屉子过来给她垫脚,生怕她有一点儿不舒服。 林黛玉已经看出来,这王善保家的是大舅母身边得脸的妈妈,正想张口道谢,却听见外头有小丫头通报,说赵嬷嬷来了。 林黛玉正纳闷这赵嬷嬷是哪个,却见王善保家的已经训斥那小丫头了:“你这孩子,仗着太太慈悲越发毛糙了。赵姐姐是我们二爷的奶嬷嬷不假,可表姑娘才是府里的正经的亲戚。你难道要我抛下表姑娘去见赵姐姐不成?你先让赵姐姐在那屋里坐一会儿,等我这里完了再过去也不迟。”等那小丫头转身,王善保家的又把她叫住了:“对了,你先问清楚,赵姐姐是为了什么事儿这会儿过来。” 那小丫头应了,方才告退,出去。这里王善保家的连忙过来跟林黛玉赔罪。 就在这个时候,贾琰已经换好了衣服重新梳了头过来了,林黛玉眼尖,一眼就看到这身衣裳虽然跟方才那套是一个色的,花纹却不同。方才那身是暗纹缂丝竹叶的,这身却是暗纹缂丝玉兰的。不管那花色,这两身衣裳都是素服。就是贾琰头上的首饰,也换了跟衣裳配套的银质玉兰样式的,而不是方才的竹节纹样的。 贾琰已经听说了赵嬷嬷的事儿,当即就笑道:“赵嬷嬷从来是个极精细的,她会在这会儿来,必然是赶着第一时间过来给妹妹请安的。”说着,就让小丫头去叫赵嬷嬷。 不多时,赵嬷嬷果然来了,进门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给贾琰和林黛玉请安。 贾琰一面让赵嬷嬷坐下,一面指着赵嬷嬷对林黛玉道:“这位就是我哥哥的那个奶嬷嬷了。说起来,我跟哥哥都是打小没了亲娘的,我还好,不过是个丫头片子,可哥哥……,哥哥能够平平安安地长大,赵嬷嬷居功甚伟。” 赵嬷嬷在小杌子前站着,听贾琰这样说,跟笑开了的菊花一样,连声道:“当不得姑娘夸赞。这都是奴婢的本分。”又指着跟在自己身后的一个圆脸的十一二岁模样梳着双丫髻的丫头道:“这便是我那孙女儿。奴婢想跟姑娘讨个巧,让我这孙女儿跟着林姑娘,不求别的,就是让她沾点林姑娘的书卷气,将来出门子脸上也有光。” 贾琰一听,更高兴了。 “可真是巧了。上个月何奉仪和温奉仪给我挑丫头的时候,我就说,林妹妹既然要来我们家,怕是要住上一两年的,林妹妹年纪小,又是客,最好要个年纪略大一点又厉害泼辣一点的丫头护着些才好。挑来挑去,也就司棋姐姐合适。不想林妹妹带来的那个雪雁看着一团孩子气,怕是原来伺候林妹妹读书的。我正想再给林妹妹补一个呢,若是嬷嬷家的姐姐,想来是极好的。” 贾琰口中的何奉仪和温奉仪就是她身边的教养嬷嬷。这两位原是宫里的奉仪女官,因为贾琰封了县君,还是个有封号的县君,因此被赐给了贾琰。贾琰成了嘉善县君之后,这待遇自然不能跟以前一样了,贾母开口,把贾琰的份例提到一等丫头四个,二等丫头四个,三等小丫头若干,粗使小丫头若干。 伴随着身份和待遇的变化,贾琰身边的丫头也迎来了一次大挑拣。 司棋原以为就凭她是王善保家的的外孙女儿,肯定能够成为贾琰的丫头,却没有想到最后还是落选了,因此这整整一个月都不大自在。如果不是今天贾琰开了口,她绝对不会赶着上来伺候的,可不想,今儿个竟然听到了这话,这心里更是又惊又喜。 原来不是自己不好,也不是姑娘看不上自己,而是姑娘早就安排好了自己的去处! 不说司棋,就是王善保家的也是心里熨帖。自家太太至今没有生养,又不当家,这府里来来去去的人对自家太太终究不过是面子情分。也就因为姑娘,自家太太这才过了两天舒心日子。因此自家外孙女儿最后没选上,王善保家的也只有背地里跟女儿、外孙女生气的份儿,又哪里敢在太太耳边说些有的没有的。 如今想来,姑娘哪里是看不上自己?分明是敬着太太,因此才对自己的外孙女儿青眼有加。要不然,凭姑娘的身份和体面,又何必留心一个丫头? 更高兴的是赵嬷嬷和她的孙女儿。听贾琰的口气,这是让这个赵姓丫头跟司棋一样,做林黛玉的大丫头。一进来就做大丫头,就是这府里规矩松散却也是第一回。如果不是对他们老赵家的信任到了十分,又怎么会给出这样的体面? 赵嬷嬷连忙起身拜谢:“当不得姑娘的夸赞。” 那赵姓丫头早就在下面磕了好几个头了。 贾琰就问那丫头的名字和年岁。 那丫头脆生生地道:“回姑娘的话,婢子就一个小名儿,唤作兰儿,今年十一岁。” 贾琰就对林黛玉道:“她以后就是林妹妹的丫头,就由妹妹给她取个名儿吧。” 林黛玉想了想,道:“那就叫兰馨吧。” 那丫头听说,又叩谢林黛玉。 至此,司琪和兰馨两个,就是林黛玉身边的大丫头了。 第3章 这里姐妹俩收拾妥当了,这才坐了翠盖青幄骡车往贾母这边来。因为林黛玉是第一次上门,贾琰还特地让人往前面绕了绕,走了荣庆堂的正门。 林黛玉刚刚还在邢夫人的屋子里觉得处处熨帖呢,这会儿看到这屋檐底下穿红着绿、插金戴银的丫头们,脸色当时就变了。 第 2 章 恋耽美 正文 第 3 章 [红楼]娇女迎春 作者:无法忘记的遗憾 第 3 章 她终究只有六岁。 林黛玉忍不住偷偷去看一直牵着她的手的贾琰,却发现方才亲切热情的表姐,此刻就宛如大理石雕成的一般,美则美矣,却坚如磐石。 贾琰也发现了林黛玉的不自在,她微微转头对林黛玉笑了笑,眼睛里面却好像有千言万语,让林黛玉心里狠狠一跳。 林黛玉心慌慌的,可是贾琰紧紧拉着她的手,让她不由自主地跟着往前走。 林黛玉被贾琰牵着,进了贾母的上房,早就见贾母领着一大群人上来,不等她拜见,贾母就搂着她哭了起来: “我所疼者,唯有你母。如今她舍我而去,叫我怎么不伤心。”说着,就心肝肉儿地叫了起来。众人纷纷劝慰。 有道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林黛玉本来就是赶着百日里面来贾家的,方才在邢夫人的屋子里得到了那么贴心又周到的服务,结果到了贾母这边,上至贾母等女主子下到丫头仆妇,个个插金戴银、遍体绫罗绸缎,林黛玉的心里别提有多不舒服了。 作为林家的女儿,一个已经读完四书的女孩子,四书上的内容她可是记得清清楚楚呢。 这里贾母止了眼泪,为林黛玉介绍起邢夫人、王夫人、李纨等人,又吩咐丫头们去请探春和惜春:“今日又远客来,不必上学去了。” 这边林黛玉早就看见了邢夫人那一身的石青和简简单单的首饰,也看见了王夫人那身遍地金菊的褙子,比起邢夫人的衣裳首饰,王夫人的这身真的不要太刺眼。此时此刻,林黛玉的心早就偏向了邢夫人,也偏向了贾赦。 但是很快,打扮得宛如神仙妃子一般的王熙凤给了林黛玉狠狠地一击,不仅让林黛玉嘴里发苦,也让林黛玉头晕目眩,几乎一头栽倒。 她都分不清楚,大舅舅家和二舅舅家到底有没有把她当成亲戚、当成外甥女儿了,以致于王熙凤跟她说话的时候,她都是闷闷的,根本就不曾留心王熙凤的八面玲珑、唱念做打。 也就是说,王熙凤那番对林黛玉的夸赞,把林黛玉比作贾母的亲孙女的那番话,已经对贾敏的怀念,林黛玉根本就没有听清楚,要不然,她一定会为王熙凤的厚脸皮而吃惊。 就在这个时候,她听到王夫人问王熙凤:“月例放了没有。” 王熙凤正在为贾母捧茶捧果呢,听见王夫人这么说,有些纳闷,但是她素来是个极伶俐的,反应也快,连忙道:“回太太,早放完了。”又道:“方才我带着人在阁楼上找太太要的缎子,找了这会儿也没有找到。” “有没有找到有什么打紧?正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个妹妹裁衣裳。” 贾琰听说,立刻站了起来,笑道: “让二太太费心了。不过打得知林妹妹要过来,父亲就早早地一一叮嘱了母亲,这衣裳首饰早就备下了。毕竟妹妹是孝里,若是随随便便什么衣裳就上林妹妹的身,父亲知道了,肯定会怪罪我这个做姐姐的不上心。” 这件事情,贾琰早两个月就跟父亲哥哥通过气了。不为别的,就为了贾琏日后的升迁,他们也要把林黛玉照顾得好好的。 谁让林如海的同年是吏部侍郎,管着官员考核的事儿呢。 这事儿,邢夫人是没有这个底气也没这个胆子在贾母跟前跟王夫人叫板的,所以也只能由贾琰来。 王夫人一听,脸色立刻就变了,就连王熙凤的脸色也很不好看。 贾琰说贾赦会怪罪她不上心,何尝又不是在说王夫人跟王熙凤不上心? 贾母连忙道:“罢罢罢,老大就是爱操心。这种事情哪里是他这个男人该管的。罢了,林丫头既然来了,很该去拜会她两个舅舅。” 邢夫人听说,刚想站起来表示自己可以带林黛玉过去,却没有想到贾琰先开口了。 只听贾琰笑道:“老太太,林妹妹这会儿过去怕是见不到父亲的。孙女儿听说,今儿个有个外客,叫做贾化,拿着姑爹的书信上门呢。孙女儿方才在路上正跟林妹妹说,我们家的规矩松散,若是这人是个明白人,必然会在事先打听清楚。若是那不够聪明谨慎之人,怕是直接兴冲冲地往荣禧堂去了。若是这人这会儿正在父亲跟前,父亲有客,自然是不得闲的;若是这个人是个糊涂的,父亲一阵空等,怕是正不自在呢,林妹妹就是这会儿过去了,也是见不到的。” 邢夫人听说,暗地里松了一口气。 还好还好。还好有这个女儿替自己分忧解难,要不然,自己兴冲冲地带着人回去了,没见到老爷是一回事儿,自己丢了面子还让外甥女跟自家生分了、坏了老爷的事儿,那就是大事了。 王夫人一听,立刻跟着道:“林姑老爷也真是的,既然叫人带了书信过来,也不指点一二。” 贾琰笑道:“没有办法,不是亲眼所见,谁会想到,这正经继承了爵位的爵爷不在正堂里面住着,倒是五品工部员外郎的弟弟住了正堂呢?” 王夫人大怒。 这句话委实太不留情面! 王夫人又气又恨。 这个二丫头,原来看她老实本分,却没有想到竟然是如此猖狂之人!一朝得势,就敢跟自己说这样的话! 盯着贾琰,王夫人都恨不得把这个便宜侄女儿给吃了。 贾琰却好像一无所知一般,道: “说起来,何女官和温女官也说过呢,那荣禧堂原是国公规制,父亲只是一等将军,不敢住在那里是父亲遵守国法。二叔说是住在荣禧堂的东院里面,可无论哪个要见二叔都要往荣禧堂经过,都要先瞻仰一番那荣禧堂的陈设规制。这等掩耳盗铃的行为,也难怪二叔年年吏部考核不过关。二太太,妻贤夫少祸,有些事儿,二叔这个大男人粗心想不到,您也该多为二叔想想。二叔若是能够再往上动一动,对大姐姐好,对宝玉也好。二太太,您说,侄女儿说得可对?” 贾母就好像没听见一般,任由小儿媳妇跟这个孙女儿斗嘴。就跟之前王夫人给林黛玉下马威的时候一样。 不管怎样,好歹贾琰刚刚升为县君还不到两个月。就是不看在大儿子的面子上,就是看在那套凤冠霞帔上,贾母也要对贾琰宽容些个。更别说,这个孙女儿说的处处在理。 直到此刻,贾琰提到了荣禧堂。 不管怎么样,当初可是贾母开了口,才会轮到贾政住在荣禧堂的东院里,也是贾母开得口,才轮到王夫人当这荣国府的家。 既然提到荣禧堂,贾母就不能继续保持沉默了。 贾母道:“二丫头,打你祖父去了,你爹又不成器,好好的一个国公府竟然成了将军府。如果当初你那个红薯能算到府里就好了。” 贾母心心念念的,就是希望贾家能够恢复昔日荣光。 “老太太,这也是没法儿的事儿。虽然说找到这红薯是孙女儿碰巧,可孙女儿到底是父亲的女儿,红薯事关民生大计,孙女儿既然发现了自然也应该先跟父亲商量。父亲心疼哥哥,顾着自己的亲儿子,孙女儿还能说不吗?也是圣上恩典、太上皇的福荫,让我们兄妹俩一个得了实缺,一个得了封爵。父亲为此可高兴了很久呢。” 贾母的意思,贾琰很清楚。可如果把这红薯的功劳算到荣国府里,最后得好的绝对是贾政王夫人的二房,然后就是王夫人身边的那些人,他们大房一根毛都捞不到。 这种养肥了敌人挖自己墙脚的事儿,贾琰会做吗? 贾琰没那么蠢。 贾赦是她这辈子的亲爹,贾琏又是红楼梦里少有的有良心的人。不跟这两个人卖好,却去巴结贾政这个假正经、伪君子,贾琰又不是原主贾迎春,脑子进水了。 贾母道:“傻丫头,若是算到府里,将来还不是你哥哥的?” 第 3 章 恋耽美 正文 第 4 章 [红楼]娇女迎春 作者:无法忘记的遗憾 第 4 章 王熙凤一凛,这是贾母第一次公开表示贾琏才是荣国府的继承人。 贾琰笑道:“老太太,父亲曾经跟我说过,说,当年老太爷临终前说过,任何人家要起来最后靠的还是男人。一个家族,如果男人养废了,就是女人再能干再漂亮也没用。要不然,老太爷也不会把姑姑许到林家了。因着义忠老千岁的事儿,父亲沉寂下去是不得已。可老太爷对孙子们一直是寄予厚望的。如今,我大哥和珠大哥哥已经走了,宝玉又小,家里可不是只能指望着哥哥了吗?” 贾琰都抬出贾代善了,贾母还能够说什么? 贾母只得道:“你跟你父亲一样,都是把你祖父的话记得牢牢的。” 王熙凤见状,笑着过来戳贾琰的腮帮子:“你这丫头,这张嘴是怎么长的?快让我瞧瞧!连老太太都说不过你!” 贾琰笑道:“还能怎么说?不过是大人怎么教的,我就怎么学呗。老太爷英明一世,自然是不会错的。” 说得大人们都笑起来。 因为贾琰这么说了,贾母也不说让林黛玉先去拜见贾赦贾政了,只拉着林黛玉说话。 第4章 林黛玉是个极聪明的,虽然被打击得不轻,可看到这里,她已经明白了。这荣国府说是一家子两兄弟,可大房也好二房也罢,内里早就已经快撕破脸了。只是大舅舅家这个表嫂,看着是个极精明的模样内里怕是个糊涂的。自己的正经婆婆在上面坐着还去奉承二房的太太、处处跟着二房太太行事,这样的行为只怕早就惹了大舅舅一家的不满了。 林黛玉忍不住怀疑,恐怕这才是父亲让自己来外祖家的真实目的。毕竟他们林家人口简单、尊卑有序,若是一直在林家,恐怕自己就是博览群书也不会明白人心险恶,更不会明白内宅那些杀人不见血的手段。 这样想着,林黛玉好受了许多,也越发留心起众人的反应来。 然后,贾宝玉回来了。 一看到贾宝玉那身大红,林黛玉心里就极不舒服。这一次,大家都在贾母跟前坐着,贾宝玉不需要去见王夫人也不需要去换衣裳了。林黛玉也没有受王夫人私底下的下马威,可就是这样,林黛玉依旧不舒服,而且还是特别不舒服。 根据礼记上的规矩,贾敏死了,贾宝玉至少要服九个月的大功!可贾宝玉现在穿的是什么?! 比起方才在邢夫人那边受到的礼遇,从进入贾母的院子的那一刻起,林黛玉就仿佛自己的每一步都踩在了刀刃上,生痛。 林黛玉已经隐隐明白了,这个贾家,上上下下,大概也就大舅舅大舅母并大舅舅家的二姐姐是欢迎自己的,其余的人,连面子情都不愿意给。 对于林黛玉的伤心难过,贾宝玉一无所知。 贾母一见贾宝玉就道:“可算是回来了,还不去见你妹妹!” 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僘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蠢作者乱入:其实蠢作者一直以为,这两句对林黛玉的描写一直是站在贾宝玉的角度描写林黛玉的。贾宝玉根本就没有体谅林黛玉刚刚失去母亲的心情,而且还非常以自我为中心,林黛玉对着他皱眉头表示不满,他眼瞎当做没看见还以为林黛玉对他青眼有加。 所以,贾宝玉直接就说:“这个妹妹我见过的。” 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 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 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 黛玉道:“刚读了四书。” 因为刚刚贾琰跟贾母王夫人等人唇枪舌剑,以致于贾母还没来得及给林黛玉打预防针。所以林黛玉就直接说了。 贾母略略皱了皱眉,大家也都以为贾宝玉会说禄蠹这种话或者把四书和先贤都批判一通,却没有想到,贾宝玉并没有说这种话,而是又问林黛玉:“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 贾宝玉对美人一向非常容忍,连他屋里的那几个丫头,只要模样好一点儿的,就会得到额外的宽容。虽然林黛玉说的是他最不喜欢的四书,可看在林黛玉的那张脸、看在林黛玉的那身气度的份儿上,贾宝玉都不可能给林黛玉脸色看。 这里跟原著是不同的,原著里,贾赦这一房在荣国府根本就没有什么存在感。可如今,就跟贾琰回到父母身边一样,如果他冒犯了林黛玉,林黛玉很可能跟贾琰一样去贾赦那边。这是贾宝玉绝对不会允许的。 在贾宝玉的心中,姐姐妹妹们都应该陪在自己身边。可是之前因为贾琰搬回去一事,他已经吃了不小的挂落,不仅被贾琰冷嘲热讽了一番,还闹到了贾政面前。 所以,即便林黛玉提了四书,贾宝玉也只是皱了皱眉眉头。 其实作为外姓男子,追问一个初见面的女孩子的名字,哪怕贾宝玉只有七岁,也是相当失礼的。可也就是因为贾宝玉才七岁,所以,黛玉最后还是说了自己的乳名。 宝玉又问表字。 黛玉道:“无字。” 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 贾琰听不下去了,她直接站了起来,道:“宝玉,待字闺中这个典故你应该听说过吧?如果你不知道,要不要我回头回了二叔,让二叔亲自讲给你听!” 在这个时代,女孩子只有临出嫁的时候,由父亲或者是亲祖父帮忙取字,要不,就是结婚以后由丈夫取字。所以待字闺中也是“女儿大了,要相看人家了”的代名词。 不相干的人给第一次见面的女孩子取字,那是十分侮辱人的。看林黛玉的表现就知道了,她都被贾宝玉给吓傻了,以致于没能在第一时间提出反对。 贾琰这一开口,贾宝玉立刻就怂了。 他平生最怕贾政,在贾母跟前他有多受宠,在贾政跟前,他就有多鹌鹑。更别说,之前因为贾琰回贾赦那边一事,贾宝玉已经被他父亲教训了一通,父亲的咆哮犹在耳边,贾宝玉哪里敢再惹父亲生气? 他缩进了贾母的怀里。贾母连忙搂了贾宝玉,连连抚慰:“宝玉,你放心,你二姐姐不会跟你父亲说的。”又对贾琰道:“二丫头,你又吓宝玉。” 贾琰正色道:“老太太,请恕孙女儿失礼。论理,这事儿的确不该孙女儿管的。可三妹妹如今就宝玉这么一个哥哥,就跟孙女儿如今就剩下二哥一个哥哥一样。二叔对宝玉有多上心,这府里哪个不知哪个不晓?可宝玉呢?” 贾母不悦地道:“不过是小儿失口而已。” “可宝玉已经七岁了,”贾琰寸步不让,“过了年就是八岁。父亲在这个年纪的时候,祖父已经带着父亲在亲友世交面前露脸为父亲铺路了。二叔对宝玉的疼爱不下当年的祖父对父亲,怎么会不为宝玉考虑?也亏得今日是林妹妹,姑妈的女儿,自家亲戚,若是来日得罪了故交,或者是二叔上峰家的姑娘,那可怎么好?……” 贾母更加不高兴了。 贾宝玉是养在她跟前的,说贾宝玉不好,何尝不是在说她不会教养子孙? 再想到贾赦贾政这兄弟俩,贾母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 王夫人知道贾琰这话才是对贾宝玉真的好,可方才她还被贾琰刺了好几下呢,哪里愿意为贾琰说话?不止不想帮贾琰说话,她甚至还火上浇油: 第 4 章 恋耽美 正文 第 5 章 [红楼]娇女迎春 作者:无法忘记的遗憾 第 5 章 “二丫头,这是你跟老太太说话的态度吗?!你竟然是给老太太气受了!” 这话一出口,贾琰的脸色立刻放下来了。 这样的话,跟直接往贾琰的头上扣不孝的帽子有什么两样?! 李纨是王夫人的儿媳妇,自然是不会帮贾琰说话的。探春要巴结嫡母,自然也不会帮贾琰说话。 邢夫人自己笨嘴笨舌的又不得贾母喜欢,只得给王熙凤使眼色,可惜,王熙凤正顾着贾宝玉林黛玉,根本就没看见。 林黛玉倒是看见了,她想开口却被司棋按住了。司棋冲着林黛玉连连摇头,又示意林黛玉注意贾琰。林黛玉十分纳闷,可是看见贾琰也向她使眼色,知道这里头必有古怪,只得闭了嘴。 贾琰冷冷地道:“二太太,侄女儿不明白你的意思。难道您的意思是说,看到宝玉将行出错却不管不问,只由着他一直错下去,然后得罪不能得罪的人,给二叔惹麻烦?二太太,宝玉是您的儿子,二叔是您的丈夫,您就这么关心二叔和宝玉的?” 就跟王夫人往贾琰头上扣了一顶不孝的帽子一样,贾琰这话就跟直接指着王夫人的鼻子骂王夫人不配为妻、不配为母了。 王夫人大怒:“这就是你对长辈的态度吗?来人!来人!” 王夫人恨极,已经顾不得这会是在贾母的荣庆堂。她恨不得现在就把贾琰拖出去打一顿,打死最好,打废了了更解气。 就在这个时候,只听见门口有人怒喝一声:“够了!慈母多败儿。这句话果然不差!二丫头好心好意提醒你,你倒是不知道放在心上!还在这里作妖!” 众人一愣,转头望去,不是贾赦贾政兄弟俩又是哪个?! 说话之人,正是贾政,王夫人的丈夫,贾宝玉的亲爹。 第5章 贾赦贾政兄弟俩进门之后,先给贾母行礼问安,然后众人上来见过两位老爷,贾赦和贾政关心了林黛玉几句之后,贾政余怒未消,继续喷王夫人。 “你看看你,妹妹走了才几天,就插金戴银、遍体绫罗绸缎穿了出来!那可是我的亲妹妹!之前大丫头带着宝玉的时候,宝玉小小年纪就学了几本书在肚子里了,又知礼又讨喜。可是你接手了之后呢!我原以为是母亲把宝玉给宠坏了,今日方知,竟然是你这无知妇人让母亲背了黑锅!” 无论外面吹得多好听,贾政永远是那个贾政,自私自利,永远只考虑自己。 方才他跟贾赦两个已经在外面听了一会儿了,别的不说,贾琰有一句说到他的心坎子里面去了:现在不把贾宝玉掰过来,难道等着日后贾宝玉一错再错得罪他的上峰给他招灾? 贾政跟林如海差不多大,一样还不到五十岁的年纪。五十不到的年纪,放在别的地方妥妥的已经是个老人了,可放在政治和朝堂上却是一个男人最黄金的年纪。贾政还想再往上动一动呢。 因为对未来抱持着极大的期待,所以贾政越发容不得王夫人给他扯后腿。 如果现在不是在小辈面前,如果林黛玉不是第一次来贾家,只怕贾政今天就要拿休书威胁王夫人了。 至于王夫人想要教训贾琰一事,贾政完全没当回事情。在他眼里,他是正五品的工部员外郎,贾琰是虽然有封号有舆车特例的县君,可从品级上,贾琰也不过六品,王夫人是正五品的敕命夫人又是贾琰的长辈,教训贾琰天经地义。 说得好听一点,王夫人是天真,说得不好听一点,王夫人跟王熙凤一样,在搂钱和内宅上的事情十分精明,可在别的事情上她却蠢笨得紧。从这一点上来说,王夫人跟王熙凤一样,不愧是亲姑侄,该知道的事情都一无所知,只不过王夫人比王熙凤多活了几年,知道的也比王熙凤多一点而已。 王家女从来好强,被丈夫如此下面子,王夫人哪里受得了?! 王夫人当即大哭起来:“珠儿啊,珠儿,如果你还在,就是十个宝玉也比不上你啊!!!” 王夫人一声哭叫,李纨立刻眼泪汪汪。就连贾母贾政都是黯然神伤。 一直抱着胳膊在一旁看戏的贾赦这才凉凉地道:“老二媳妇,你也别哭珠儿,这府里对珠儿可不差,老子在琏儿身上也没有花那么多心思!当年你说国子监的先生好,要拿家里恩荫的名额送珠儿去读书,我虽然心疼琏儿最后还是让了出来。你希望珠儿娶个对他的学业前程有帮助的媳妇,我跟老二舍了脸,替你求来了李祭酒家的姑娘。结果呢?看不惯珠儿和珠儿媳妇琴瑟和鸣,儿子都结婚了还想着拿捏儿子往儿子身边送了一堆人,硬生生地掏空了珠儿的身体……” 贾赦这人别的不好,就一个好,看重自家血脉。原著里贾宝玉中巫蛊的那一段,贾政都放弃了就他还在那里张罗。对贾宝玉这个侄子尚且如此,更何况贾琰是他的亲闺女? 贾赦就是这样的人,或者说,这个时代的普遍的看法就是这样,妻子是外头娶来,儿女才是自己的。贾赦连自己的老婆邢夫人都不怎么在乎又怎么会在乎王夫人这个一直算计他的弟媳妇? 贾赦窝在内宅这么多年,王夫人的那些手段,别的男人不知道,他贾赦可是门儿清! 想弄死弄废他的女儿?别说门窗了,连狗洞都没有! 贾赦还指望着这个女儿光宗耀祖让他扬眉吐气呢。 之前还在伤感贾珠之死的贾母、贾政两人脸色立刻就变了。 虽然贾家人个个都非常擅长自欺欺人。可是这不等于贾母和贾政两个就是傻子,对外面的事情一无所知。 贾珠之死对于贾母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没错,不封荣禧堂是贾母的坚持,让王夫人管家也是贾母的坚持,让贾政代替贾赦代表荣国府四处应酬也是贾母的主张。 这些都是因为贾母在背后的支持。 贾母认为,这是让贾家拜托老义忠亲王的影响的最好的办法,也就是淡化贾赦在贾家的存在感。贾母一直以为,贾家的唯一的出路就是让贾赦让大房跟着老义忠亲王一起永远沉寂,让贾政让二房出来鼎立门户。 贾母万万没想到的是,她的这个决定让贾政年年吏部考评不过关,最后连工部主事这个实职都没了,只能以工部员外郎的身份闲赋在家。 贾母更没有想到的是,贾政越过贾赦以荣国府的名义外出应酬的同时,也让贾珠承担了巨大的心理压力。长幼有序、尊卑有别,这是国子监一直对学生的教导,可贾家的乱象却偏偏让贾珠成了国子监最典型的反面形象。 贾珠无法改变外面的人的道德标准,也无法改变贾母的决定,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到后来只能依靠沉溺温柔乡以此来麻痹自己,最后终于因为身心两方面彻底垮掉而撒手人寰。 贾珠曾经试图游说贾母和贾政,但是贾母和贾政都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因此贾珠死的时候,贾母遭遇的打击可想而知。 贾政也一样。当初贾珠活着的时候,贾政总觉得这个儿子太天真,对世事一无所知,等儿子死了,他才来后悔。毕竟贾珠是他寄予厚望的儿子。 可以说,贾珠之死,是贾母和贾政心中的一道疤,这也是为什么王夫人每次遇到困境的时候都会哭贾珠的原因之一。因为王夫人只要一哭贾珠,就非常容易过关。 可是今天,贾赦的话却为贾母和贾政打开了另外一扇窗户。 原来贾珠之死的主要责任不在他们,原来贾珠之死是因为王夫人想要拿捏儿子,给儿子送了太多丫头通房! 贾母和贾政都是普通人,他们因为贾珠之死困在心牢中太久太久,他们的内心深处早就叫嚣着要走出去。所以,当这扇窗户被打开之后,贾母和贾政的第一反应就是: 原来都是因为王夫人!贾珠活着的时候就不管贾珠的身体只想拿捏着儿子,贾珠死了,还不时地拿贾珠出来刷刷,给自己谋好处! 贾母想得更多一点。 毕竟,贾元春是贾母的亲孙女,贾琰也是她的亲孙女,而王夫人只是她的儿媳妇而已。更何况,现在的贾元春只是皇后身边的女史,而贾琰已经是正经得了钦封的县君了。哪怕贾元春的品级看上去更高一点,可哪个孙女能给贾家带来更多的好处,贾母门儿清。 贾元春是四年前进宫的,算算年纪,如今也十九岁了。十九岁的大姑娘,又得了贾家和王家的支持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女史,一个宫廷女官,连个低位宫嫔都不是,反而是贾琰,还不到十一岁就已经是有封号的县君了,万岁还特别赏识她,赏了皇庄和铜舆车,这可是天底下的头一份儿。 第 5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