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不夜天[穿越]——莫晨欢(39)
刚接受了这个想法,唐慎拿起茶杯,正要再喝一口,就眼睁睁看见王溱从袖口里拿出一叠厚厚的宣纸。这叠宣纸的顶端有一层薄薄的纸糊痕迹,再看那纸上, 随着王溱翻阅的动作,赫然是一手熟练的馆阁体!
唐慎瞠目结舌,端着茶杯,手放在半空中,喝也不是,放也不是。
卧槽!
王子丰滥用私权到这个份上了!
连他的乡试卷子都偷偷拿过来了啊!!!
这要放后世,岂不是把高考卷子都拿出来看了?
仿佛听到了唐慎的心声,王溱抬起头,看着唐慎震惊的模样,故作诧异地说道:小师弟该不会不知道,乡试卷子是可以自由调取的吧?
啊?
为了防止考官不公,出现批阅考卷的缺漏,任何考生在放榜后都可以随意调取自己的考卷。童试卷子放在县衙,保留一年;乡试和会试的考卷放在贡院,保留三年。小师弟竟然不知道?
唐慎:
他哪里知道这种事啊!
既然考生可以随意调取自己的卷子,那么王溱能拿出他的卷子,看上去好像就不是那么惊悚了。
王溱笑道:坐过来看吧。
唐慎犹豫片刻,走到王溱身旁,坐了下来。
花厅里放的椅子是张雕花紫檀罗汉椅,将椅子中央的小茶几往一旁推了推,便能容纳两人并肩而坐。
乡试共有九天,三场各三天,唐慎在里头待着无法洗澡,休息得也不好。能够考完试就耗尽了他的心力,如今有机会看自己写的内容,对他来说不仅有温故之效,也可查漏补缺。
唐慎看着自己第一场写的两篇制艺,如今再看,发现有几句话若是用其他表述,可能更贴合原意,也更惊艳。他看到阅卷官贴在考卷后面的评语,写的是开段极为精彩,挥洒自如,转折变化,张合有度。
乡试、会试对阅卷官更折磨人的一点就是,每篇文章,哪怕写的再烂,阅卷官都得贴上批语。批语是统一批发的,除非这篇文章真的太好,让阅卷官忍不住合掌赞叹,心甘情愿地为它亲手写批语,否则大多数批语都是后期贴上去的。
唐慎第一场的卷子,上头的批语就是统一批发版,被人贴上去的。
而第二场的《周易》五篇,却是由人写了一手极为漂亮的王派行书,亲自写上去的。
王溱:听闻是杨大学士亲手写的。
杨大学士写的是:『文之大善求愈远而弥存,峻厉之气蓬勃而生,此之所言皆为他人所不能道也。』
唐慎点点头。
杨大学士果然爱惨了《周易》。
师兄弟二人在花厅中,就唐慎这次乡试的考卷,讨论了一会儿。王溱略加指点,唐慎频频点头。等到月上枝头,王溱喊来管家:晚饭可备好了?
管家:早就备上了。
王溱回头对唐慎道:那就留下用饭吧。
好。
用完饭,唐慎向王溱告别。王溱早就换上一身靛蓝色的绸缎长袍,这种颜色常为女儿家所穿,可穿在王子丰身上更显他风神俊秀,并不女气,反倒清雅出众。唐慎临走,王溱又让书童给他拿了一本字帖。
王溱:虽说会试时,字迹不再重要,每份考卷收上去后都会由人专门誊抄一份,防止作弊。
这事唐慎也知道,会试的时候除了有糊名制,朝廷还会聘请善于写字的秀才,让他们把每个考生的卷子都抄一份。到最后,阅卷官看到的并不是原本的卷子,而是誊抄版。如此大大防止了科考舞弊现象。
王溱:虽说如此,可写得一手好字,十分重要。
唐慎心中一紧,以为王溱又要给自己开后门。他踌躇片刻,小心翼翼地问道:师兄的意思是
因为我喜欢。
王溱以扇抵唇,笑道:与你说笑了。待到殿试时,若你被选为三甲候选,圣上亲自看你的文章,那时你自然知道其中好处。
唐慎怀揣着一肚子不可描述的话,回到家中。等他翻开这本字帖,赫然发现这竟然是王溱的亲笔字帖。他略加思索就明白:王溱这是要他换字体了!
智者千虑,不可有失。
之前王溱让他学的是钟泰生的《法门寺碑》,钟巍曾经为天下四儒之首,他的字写得苍劲有力,被公认为天下第一楷书。世上学钟体的学子数不胜数,这种字体学得快、写得又好。然而到了殿试,哪怕在场所有考生写的都是钟体,王溱也不会让唐慎写钟体。
他为自己,布置了一切。
唐慎看着这本字帖,心情复杂起来。
王子丰对他,真是身为师兄,却尽了师生之谊。
会试是来年开春的事,唐慎早早准备起来。不知不觉中,盛京中的举人们多了起来。来自五湖四海的才子墨客纷纷来到盛京,准备参加明岁的会试。
唐慎待在国子监,哪怕不刻意去听这些消息,也有同窗会迫不及待地告诉他。
你们可曾听说,江南贡院上一届的解元,昨日已经抵达盛京,在城西找了间房住下了!
可是那金陵府的王霄?听说他与琅琊王氏有一些远亲。
正是其人!他本该两年前就参加会试,可他竟然说本次状元我并无把握,就放弃进考。如今他来到盛京,想来是对状元势在必得。
那又如何,我国子监的刘放、梅胜泽,又岂是等闲之辈。
梅胜泽谦虚地拱手:诸位同窗过誉了,景则也得了本次的亚元,才学出众。
一句话把唐慎推到了风口浪尖。虽说知道好友是在夸自己,可唐慎无奈地瞪了他一眼,指责他把自己拖下水。不过表面上,唐慎倒十分淡定,他拱拱手:状元不敢想,先考过再说吧!
十六岁中状元?
这可比状元无双王子丰还吓人!
别说唐慎没想过这种事了,国子监的学生们也一个没想过唐慎能得状元。
日子很快过去,转眼就入了冬。
这日唐慎正在家中写字看书。昨日下了鹅毛大雪,国子监放假三天,唐慎就在家里读书。他喝了口茶,听到屋外有人敲门。
请进。
木门被吱呀一声推开,陆掌柜拍了拍浑身落下的雪,走进去。
呵,这雪下得可真大。小东家,盛京也实在太冷了,咱们姑苏府何曾下过这般大的雪!
唐慎笑了笑,他指指屋子中央的炭盆:去烤烤火吧。
陆掌柜立即走到炭盆旁,凑近了烤火。可是舒坦多了。小东家,今日中午我又去了千里楼。
唐慎放下毛笔,抬头看他,目光严肃:如何了?
陆掌柜道:倒是有个好消息,与一个坏消息。小东家要听哪个?
唐慎:都说。
唐慎不给面子,可陆掌柜也无处说去。他无奈道:好消息是,千里楼是盛京最大的酒楼,除了它以外,盛京共有三百二十一家酒楼,无一家主做拨霞供。甚至说,没有一家做过拨霞供!
这意味着,盛京是个庞大的、有待开发的市场!
唐慎双目一亮,接着又道:坏消息呢?
陆掌柜道:原先是只想打听如何在盛京做酒楼生意,不曾想我与那千里楼的邢掌柜接触后发现,小东家可知,千里楼的背后站的是谁?说完也不等唐慎说,陆掌柜仰天长叹:竟然是那逍遥王爷,六皇叔赵敖!
作者有话要说: 小唐郎:其实师兄对我很好,我知道的,就是他这人喜欢怼人嘛!我忍着就是了。说起来,为什么师兄对我这么好?
隔壁老王:养小孩还挺好玩的。
第40章
唐慎来盛京不到一年, 但是逍遥王爷赵敖的名号他是听过的。
赵敖是当今圣上的弟弟, 封号为景, 按理说该叫景王,然而人们都叫他逍遥王。赵敖年近五十,却不像其他王爷皇子, 这位王爷喜欢美玉珠宝,更重要的是,他还喜欢结交天下士子!
凡是有才学的寒门士子, 到景王府投上名帖, 都可获得一餐饭的招待。每三年一次的会试,各地解元来盛京, 甚至还可以参加赵敖亲自主持的解元宴。说是解元宴,但宾客不一定只是各地解元。上个月梅胜泽曾经和唐慎说过这事:你要是投上名帖, 也是可以参加腊月那场解元宴的。
逍遥王爷赵敖没有实权,可左右也是个王爷。
没想到千里楼居然是他旗下的酒楼。
唐慎思索片刻, 问道:只有千里楼?
陆掌柜一听,朝唐慎竖起大拇指:小东家高明,当然不止千里楼。景王喜欢美玉珠宝, 这在盛京是人尽皆知的事。除了千里楼外, 盛京最大的珠宝铺子画堂秋,也是赵敖名下,由邢掌柜代为管理。
唐慎: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画堂秋, 景王果然是个风雅的文人。
唐慎让陆掌柜去打听千里楼的消息,起初只是为了借此打探盛京的酒楼形势,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千里楼的幕后东家是景王,这景王竟然还有盛京最大的珠宝铺子。
唐慎略加思索,对陆掌柜道:既然如此,那咱们的事可以先搁置了。
陆掌柜愣住:小东家的意思是?
再过三个月,我便要会试,原本不想参加那解元宴的,明日我就去投拜帖,应该能见到景王一面。除此以外,你继续与邢掌柜打好关系。拨霞供的生意我们还是要做的,但是不要急于一时。先前我担心拨霞供的生意会让盛京其他酒楼忌惮,这生意在姑苏府都会招来对手,在盛京自然更会。
陆掌柜知道唐慎说的是姑苏府如意楼的王掌柜曾经买人,诬陷细霞楼的事。
唐慎:此事从长计议。明日起,你再与姚三、林账房到盛京城外走走,我记得盛京的工坊大多建在城东。找家工坊,将它盘下来。我们有用。
陆掌柜是个精明的人,他一思索便反应过来:小东家是想先做肥皂生意?
唐慎笑道:正是!这几日天气严寒,就多辛苦你们了。
不辛苦,我已经明白小东家的意思,您放心好了。
陆掌柜走后,唐慎考虑再三,拿出一张宣纸,认认真真地写了一封拜帖。
第二日一早,他亲自登门到景王府。唐慎亮出了自己本届盛京乡试亚元的身份,果然,得到了景王府门房的殷切招待。唐慎将自己的名帖和拜帖一起交上,过了两日,景王府的人上门给唐慎送上请帖,请他腊月十九来景王府参加解元宴。
腊月十九,唐慎换上崭新的儒服,来到景王府。
景王府早已宾客满门。
来年二月就要会试,各地的举人大多早就来到盛京,准备参加会试。乡试三年一次,会试同样也是。但并不是每个解元都会在考上举人后,立刻参加次年的会试。有时是觉得自己才学还不够,不能拿到进士及第,有时是被其他事耽搁了。
唐慎在景王府仆从的招待下,来到宴客厅,他一眼就看见了刘放和梅胜泽。
三人同是国子监明年要参加会试的举人,还都曾经面圣。三人相约坐在一起,梅胜泽道:也没听你说要来,没想着你还是来了。景则,你是来作甚的?
刘放和唐慎的关系没那么熟,和唐慎打过招呼后他就坐在一旁,没参与两人谈话。
唐慎反问道:那胜泽又是来作甚的呢?
两人相视一笑。
梅胜泽指着对面坐着的一个中年男人:那人叫萧恭,陕南人士,听闻他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他这次乡试的文章得到了主考官的大力褒奖,直说自己没有资格评判这篇文章。
唐慎指着坐在萧恭旁边、长相朴素的青年道:那你知不知道这人是谁?
梅胜泽一愣:不知。
唐慎:他就是刘泽,那位比我才高一筹的本届解元!
两人哈哈大笑起来。
事实上大多数参加解元宴的举人都和梅胜泽一样,是来观摩自己明岁会试的对手的。唐慎喝了喝茶,目光在这些人身上扫过,悄悄地看向宴客厅的主位。那里并没有坐人,逍遥王爷赵敖还没来。
等了大约一刻钟,只听宴客厅外传来一阵脚步声。
所有举人立刻站起身,然而进门的不是赵敖,而是一个高瘦的年轻人。
这是赵敖的大儿子,景王世子赵琼。
赵琼走上主位,与在座举人作了一揖。举人们立刻回礼。赵琼歉疚道:原本父亲是要亲自来的,但是真不凑巧,圣上得了一枚仙丹,决定服用。父亲被召入宫中,陪伴圣驾,此次解元宴只能由我来举办了。
举人们同声道:听世子言。
赵琼举起酒杯:敬诸位读书人。
举人们:敬世子。
唐慎苦笑一声,拿起杯子喝了口酒。
竟然没能见到赵敖!
喝了酒,赵琼又说起今年各地会试的一些趣事,宴会上的氛围渐渐欢悦起来。等到酒过三巡,赵琼亲自送举人们离开。他身为景王世子,皇亲国戚,竟然站在宴客厅外一个个地与这些举人道别,令所有人都大为感动。
唐慎走到赵琼面前,正要作揖,就听赵琼道:看这位士子的模样,当不过十五六岁吧。
唐慎:在下今年十五。
赵琼笑道:来参加解元宴的,都是每次乡试的各地前三甲。敢问,可是唐慎唐亚元?
唐慎有些惊讶:正是。
赵琼送他出门,道:父亲曾说过唐亚元,与王大人有关。
唐慎:
唐慎心里有不好的预感,但还是不得已地问道:与我子丰师兄有关?
父亲道,王大人这等聪慧博学、惠善通透的大才,他的师弟也定然是个人才。今日一见,唐亚元果然如王大人一般,君子如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啊。
唐慎笑道:多谢世子夸奖。
唐慎回到家中,陆掌柜早就等了他一晚上。
恋耽美
唐慎瞠目结舌,端着茶杯,手放在半空中,喝也不是,放也不是。
卧槽!
王子丰滥用私权到这个份上了!
连他的乡试卷子都偷偷拿过来了啊!!!
这要放后世,岂不是把高考卷子都拿出来看了?
仿佛听到了唐慎的心声,王溱抬起头,看着唐慎震惊的模样,故作诧异地说道:小师弟该不会不知道,乡试卷子是可以自由调取的吧?
啊?
为了防止考官不公,出现批阅考卷的缺漏,任何考生在放榜后都可以随意调取自己的考卷。童试卷子放在县衙,保留一年;乡试和会试的考卷放在贡院,保留三年。小师弟竟然不知道?
唐慎:
他哪里知道这种事啊!
既然考生可以随意调取自己的卷子,那么王溱能拿出他的卷子,看上去好像就不是那么惊悚了。
王溱笑道:坐过来看吧。
唐慎犹豫片刻,走到王溱身旁,坐了下来。
花厅里放的椅子是张雕花紫檀罗汉椅,将椅子中央的小茶几往一旁推了推,便能容纳两人并肩而坐。
乡试共有九天,三场各三天,唐慎在里头待着无法洗澡,休息得也不好。能够考完试就耗尽了他的心力,如今有机会看自己写的内容,对他来说不仅有温故之效,也可查漏补缺。
唐慎看着自己第一场写的两篇制艺,如今再看,发现有几句话若是用其他表述,可能更贴合原意,也更惊艳。他看到阅卷官贴在考卷后面的评语,写的是开段极为精彩,挥洒自如,转折变化,张合有度。
乡试、会试对阅卷官更折磨人的一点就是,每篇文章,哪怕写的再烂,阅卷官都得贴上批语。批语是统一批发的,除非这篇文章真的太好,让阅卷官忍不住合掌赞叹,心甘情愿地为它亲手写批语,否则大多数批语都是后期贴上去的。
唐慎第一场的卷子,上头的批语就是统一批发版,被人贴上去的。
而第二场的《周易》五篇,却是由人写了一手极为漂亮的王派行书,亲自写上去的。
王溱:听闻是杨大学士亲手写的。
杨大学士写的是:『文之大善求愈远而弥存,峻厉之气蓬勃而生,此之所言皆为他人所不能道也。』
唐慎点点头。
杨大学士果然爱惨了《周易》。
师兄弟二人在花厅中,就唐慎这次乡试的考卷,讨论了一会儿。王溱略加指点,唐慎频频点头。等到月上枝头,王溱喊来管家:晚饭可备好了?
管家:早就备上了。
王溱回头对唐慎道:那就留下用饭吧。
好。
用完饭,唐慎向王溱告别。王溱早就换上一身靛蓝色的绸缎长袍,这种颜色常为女儿家所穿,可穿在王子丰身上更显他风神俊秀,并不女气,反倒清雅出众。唐慎临走,王溱又让书童给他拿了一本字帖。
王溱:虽说会试时,字迹不再重要,每份考卷收上去后都会由人专门誊抄一份,防止作弊。
这事唐慎也知道,会试的时候除了有糊名制,朝廷还会聘请善于写字的秀才,让他们把每个考生的卷子都抄一份。到最后,阅卷官看到的并不是原本的卷子,而是誊抄版。如此大大防止了科考舞弊现象。
王溱:虽说如此,可写得一手好字,十分重要。
唐慎心中一紧,以为王溱又要给自己开后门。他踌躇片刻,小心翼翼地问道:师兄的意思是
因为我喜欢。
王溱以扇抵唇,笑道:与你说笑了。待到殿试时,若你被选为三甲候选,圣上亲自看你的文章,那时你自然知道其中好处。
唐慎怀揣着一肚子不可描述的话,回到家中。等他翻开这本字帖,赫然发现这竟然是王溱的亲笔字帖。他略加思索就明白:王溱这是要他换字体了!
智者千虑,不可有失。
之前王溱让他学的是钟泰生的《法门寺碑》,钟巍曾经为天下四儒之首,他的字写得苍劲有力,被公认为天下第一楷书。世上学钟体的学子数不胜数,这种字体学得快、写得又好。然而到了殿试,哪怕在场所有考生写的都是钟体,王溱也不会让唐慎写钟体。
他为自己,布置了一切。
唐慎看着这本字帖,心情复杂起来。
王子丰对他,真是身为师兄,却尽了师生之谊。
会试是来年开春的事,唐慎早早准备起来。不知不觉中,盛京中的举人们多了起来。来自五湖四海的才子墨客纷纷来到盛京,准备参加明岁的会试。
唐慎待在国子监,哪怕不刻意去听这些消息,也有同窗会迫不及待地告诉他。
你们可曾听说,江南贡院上一届的解元,昨日已经抵达盛京,在城西找了间房住下了!
可是那金陵府的王霄?听说他与琅琊王氏有一些远亲。
正是其人!他本该两年前就参加会试,可他竟然说本次状元我并无把握,就放弃进考。如今他来到盛京,想来是对状元势在必得。
那又如何,我国子监的刘放、梅胜泽,又岂是等闲之辈。
梅胜泽谦虚地拱手:诸位同窗过誉了,景则也得了本次的亚元,才学出众。
一句话把唐慎推到了风口浪尖。虽说知道好友是在夸自己,可唐慎无奈地瞪了他一眼,指责他把自己拖下水。不过表面上,唐慎倒十分淡定,他拱拱手:状元不敢想,先考过再说吧!
十六岁中状元?
这可比状元无双王子丰还吓人!
别说唐慎没想过这种事了,国子监的学生们也一个没想过唐慎能得状元。
日子很快过去,转眼就入了冬。
这日唐慎正在家中写字看书。昨日下了鹅毛大雪,国子监放假三天,唐慎就在家里读书。他喝了口茶,听到屋外有人敲门。
请进。
木门被吱呀一声推开,陆掌柜拍了拍浑身落下的雪,走进去。
呵,这雪下得可真大。小东家,盛京也实在太冷了,咱们姑苏府何曾下过这般大的雪!
唐慎笑了笑,他指指屋子中央的炭盆:去烤烤火吧。
陆掌柜立即走到炭盆旁,凑近了烤火。可是舒坦多了。小东家,今日中午我又去了千里楼。
唐慎放下毛笔,抬头看他,目光严肃:如何了?
陆掌柜道:倒是有个好消息,与一个坏消息。小东家要听哪个?
唐慎:都说。
唐慎不给面子,可陆掌柜也无处说去。他无奈道:好消息是,千里楼是盛京最大的酒楼,除了它以外,盛京共有三百二十一家酒楼,无一家主做拨霞供。甚至说,没有一家做过拨霞供!
这意味着,盛京是个庞大的、有待开发的市场!
唐慎双目一亮,接着又道:坏消息呢?
陆掌柜道:原先是只想打听如何在盛京做酒楼生意,不曾想我与那千里楼的邢掌柜接触后发现,小东家可知,千里楼的背后站的是谁?说完也不等唐慎说,陆掌柜仰天长叹:竟然是那逍遥王爷,六皇叔赵敖!
作者有话要说: 小唐郎:其实师兄对我很好,我知道的,就是他这人喜欢怼人嘛!我忍着就是了。说起来,为什么师兄对我这么好?
隔壁老王:养小孩还挺好玩的。
第40章
唐慎来盛京不到一年, 但是逍遥王爷赵敖的名号他是听过的。
赵敖是当今圣上的弟弟, 封号为景, 按理说该叫景王,然而人们都叫他逍遥王。赵敖年近五十,却不像其他王爷皇子, 这位王爷喜欢美玉珠宝,更重要的是,他还喜欢结交天下士子!
凡是有才学的寒门士子, 到景王府投上名帖, 都可获得一餐饭的招待。每三年一次的会试,各地解元来盛京, 甚至还可以参加赵敖亲自主持的解元宴。说是解元宴,但宾客不一定只是各地解元。上个月梅胜泽曾经和唐慎说过这事:你要是投上名帖, 也是可以参加腊月那场解元宴的。
逍遥王爷赵敖没有实权,可左右也是个王爷。
没想到千里楼居然是他旗下的酒楼。
唐慎思索片刻, 问道:只有千里楼?
陆掌柜一听,朝唐慎竖起大拇指:小东家高明,当然不止千里楼。景王喜欢美玉珠宝, 这在盛京是人尽皆知的事。除了千里楼外, 盛京最大的珠宝铺子画堂秋,也是赵敖名下,由邢掌柜代为管理。
唐慎: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画堂秋, 景王果然是个风雅的文人。
唐慎让陆掌柜去打听千里楼的消息,起初只是为了借此打探盛京的酒楼形势,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千里楼的幕后东家是景王,这景王竟然还有盛京最大的珠宝铺子。
唐慎略加思索,对陆掌柜道:既然如此,那咱们的事可以先搁置了。
陆掌柜愣住:小东家的意思是?
再过三个月,我便要会试,原本不想参加那解元宴的,明日我就去投拜帖,应该能见到景王一面。除此以外,你继续与邢掌柜打好关系。拨霞供的生意我们还是要做的,但是不要急于一时。先前我担心拨霞供的生意会让盛京其他酒楼忌惮,这生意在姑苏府都会招来对手,在盛京自然更会。
陆掌柜知道唐慎说的是姑苏府如意楼的王掌柜曾经买人,诬陷细霞楼的事。
唐慎:此事从长计议。明日起,你再与姚三、林账房到盛京城外走走,我记得盛京的工坊大多建在城东。找家工坊,将它盘下来。我们有用。
陆掌柜是个精明的人,他一思索便反应过来:小东家是想先做肥皂生意?
唐慎笑道:正是!这几日天气严寒,就多辛苦你们了。
不辛苦,我已经明白小东家的意思,您放心好了。
陆掌柜走后,唐慎考虑再三,拿出一张宣纸,认认真真地写了一封拜帖。
第二日一早,他亲自登门到景王府。唐慎亮出了自己本届盛京乡试亚元的身份,果然,得到了景王府门房的殷切招待。唐慎将自己的名帖和拜帖一起交上,过了两日,景王府的人上门给唐慎送上请帖,请他腊月十九来景王府参加解元宴。
腊月十九,唐慎换上崭新的儒服,来到景王府。
景王府早已宾客满门。
来年二月就要会试,各地的举人大多早就来到盛京,准备参加会试。乡试三年一次,会试同样也是。但并不是每个解元都会在考上举人后,立刻参加次年的会试。有时是觉得自己才学还不够,不能拿到进士及第,有时是被其他事耽搁了。
唐慎在景王府仆从的招待下,来到宴客厅,他一眼就看见了刘放和梅胜泽。
三人同是国子监明年要参加会试的举人,还都曾经面圣。三人相约坐在一起,梅胜泽道:也没听你说要来,没想着你还是来了。景则,你是来作甚的?
刘放和唐慎的关系没那么熟,和唐慎打过招呼后他就坐在一旁,没参与两人谈话。
唐慎反问道:那胜泽又是来作甚的呢?
两人相视一笑。
梅胜泽指着对面坐着的一个中年男人:那人叫萧恭,陕南人士,听闻他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他这次乡试的文章得到了主考官的大力褒奖,直说自己没有资格评判这篇文章。
唐慎指着坐在萧恭旁边、长相朴素的青年道:那你知不知道这人是谁?
梅胜泽一愣:不知。
唐慎:他就是刘泽,那位比我才高一筹的本届解元!
两人哈哈大笑起来。
事实上大多数参加解元宴的举人都和梅胜泽一样,是来观摩自己明岁会试的对手的。唐慎喝了喝茶,目光在这些人身上扫过,悄悄地看向宴客厅的主位。那里并没有坐人,逍遥王爷赵敖还没来。
等了大约一刻钟,只听宴客厅外传来一阵脚步声。
所有举人立刻站起身,然而进门的不是赵敖,而是一个高瘦的年轻人。
这是赵敖的大儿子,景王世子赵琼。
赵琼走上主位,与在座举人作了一揖。举人们立刻回礼。赵琼歉疚道:原本父亲是要亲自来的,但是真不凑巧,圣上得了一枚仙丹,决定服用。父亲被召入宫中,陪伴圣驾,此次解元宴只能由我来举办了。
举人们同声道:听世子言。
赵琼举起酒杯:敬诸位读书人。
举人们:敬世子。
唐慎苦笑一声,拿起杯子喝了口酒。
竟然没能见到赵敖!
喝了酒,赵琼又说起今年各地会试的一些趣事,宴会上的氛围渐渐欢悦起来。等到酒过三巡,赵琼亲自送举人们离开。他身为景王世子,皇亲国戚,竟然站在宴客厅外一个个地与这些举人道别,令所有人都大为感动。
唐慎走到赵琼面前,正要作揖,就听赵琼道:看这位士子的模样,当不过十五六岁吧。
唐慎:在下今年十五。
赵琼笑道:来参加解元宴的,都是每次乡试的各地前三甲。敢问,可是唐慎唐亚元?
唐慎有些惊讶:正是。
赵琼送他出门,道:父亲曾说过唐亚元,与王大人有关。
唐慎:
唐慎心里有不好的预感,但还是不得已地问道:与我子丰师兄有关?
父亲道,王大人这等聪慧博学、惠善通透的大才,他的师弟也定然是个人才。今日一见,唐亚元果然如王大人一般,君子如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啊。
唐慎笑道:多谢世子夸奖。
唐慎回到家中,陆掌柜早就等了他一晚上。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