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山河不夜天[穿越] > 山河不夜天[穿越]
错误举报

>山河不夜天[穿越]——莫晨欢(48)

    第二日丑时,天还没亮,唐慎换上官袍,来到中书省衙门。

    李舒看到唐慎提前到场,赞赏地点点头。等另一个起居舍人来了后,李舒看了那人一眼,没吭声,直接带唐慎和那人一起进入皇宫。漆黑夜色、漫天星子下,三个小官头也不抬,疾步在宫中走着。

    皇宫中是一片寂静,宫室陷入黑暗,仿若一口吃人的猛兽静静张着嘴。

    三人来到紫宸殿,殿中只有太监宫女,正跪在地上打扫。李舒对唐慎二人说道:禁言。二人自然不会开口,他又带二人来到御座后方。

    唐慎只在殿试封三甲的那一天来到紫宸殿,那时他站在这大殿的中央,是赵辅亲自封下的探花郎。

    李舒与那起居舍人使了个眼色,这人早有经验,悄声走向右方。唐慎则跟着李舒走向左方。他们绕过御座,来到太白石石陛的侧方。只见在一根五人合抱的盘龙白玉圆柱后方,赫然隐藏着一张小小的桌椅。

    这桌子又窄又小,椅子也只是三块木板拼成的凳子。

    唐慎吃惊地看了好几眼。他当日封探花郎时,从没想过御座旁边两根柱子后竟然还有人!

    李舒:你站在我身后,用柱子挡住身形。

    唐慎:是。

    李舒坐下,动作轻柔地研墨。

    等了一会儿,紫宸殿内负责清扫的宫女太监鱼贯而出。又是一群太监从侧门进入,他们进来后,最后一人将紫宸殿的殿门关上。再过两刻钟,只听门外传来一道尖锐的声音,仿佛有人扯着嗓子说话:百官进殿!

    百官进殿!

    百官进殿

    这声音一层层地传下去,响彻皇宫。

    声音落下,唐慎伸长耳朵,听到一阵阵脚步声。早已进入紫宸殿的太监们此刻低着头,走到两侧殿门前,吱呀一声,四人合力才打开一扇门。一共八个太监,将两扇侧门全部打开。下一刻,便见穿着各品级官袍的文武百官依次入殿。

    唐慎与李舒站在御座左侧,也就是百官的右侧。

    文为左,武为右。站在唐慎面前的是一群武将。唐慎抬头,发现王溱站在左侧的文官队伍里,他身穿红色官袍,持着一根长长的玉笏,站在文官后的第三个位置。他之前的两人,都穿着一品文官官袍。他身旁的几人,也有人穿着一品官袍。

    而在这群官员中,排在最后的,穿的是四品官袍。

    大宋重文,自太祖起,就废除了跪礼,寻常说的跪指的都是跪坐。而在早朝时,百官甚至可以不跪皇帝,站在殿中,仰视皇帝。

    大殿中,满地金砖沁出一层层寒意。

    百官持笏而立,等了一刻钟,只听大太监季福扯长了嗓子,高声道:百官觐见!

    李舒立刻站起,唐慎也学着他的模样,与殿中的百官们一起作揖行礼。数十人齐声高喊,声音震彻紫宸殿,直达云霄。

    见过陛下!

    第50章

    唐慎与李舒站在龙椅左侧的蟠龙白玉柱后, 两人弯腰行礼, 这时赵辅已经从他们身侧走上去了。唐慎能看到的只是一截小小的明黄色衣角, 他眼皮一跳,过了会儿,就听赵辅轻轻地说:免礼。

    谢陛下。

    李舒坐下开始准备记录, 唐慎则站在他身后。

    寂静冰冷的紫宸殿中,早朝已然无声地开始了。

    整个大宋权力的中心,都站在那一根小小的蟠龙白玉柱后。有臣子上前汇报近日边疆战事, 赵辅听了听, 说了句再议。李舒将这话记在《起居注》上。大臣们一个个上前进言,大多是汇报最近发生的事。

    朝中并无大事发生。

    半个时辰后, 早朝便结束了。百官面朝御座,先行礼送赵辅离开。等赵辅走了, 他们才从紫宸殿的两道侧门离开。而这时唐慎和李舒,以及另一个起居舍人, 已经跟着赵辅离开了紫宸殿。

    从早朝起,起居郎和两个起居舍人就一直跟在赵辅左右。除了出恭,他们寸步不离。直到傍晚赵辅到登仙台修仙, 三人被拦在门外, 只允许两个道童跟进去。

    唐慎奇怪地看了李舒一眼,李舒低目看着地面,不发一言。

    唐慎心里叹了口气。

    皇帝终究是皇帝啊!

    按理说,起居郎和起居舍人是要一直跟着皇帝,从早到晚。从早朝到晚上皇帝进后宫, 才算结束。但赵辅修仙时从不让他们跟着,这于理不合,但没人敢说一个不字。

    不过这还算是个守规矩的皇帝。

    前朝时据说有位皇帝,大权独断,他某日突然说要看《起居注》,文武百官齐齐上谏:陛下不可!可皇帝偏不听啊。怎么劝都不听,大臣又拗不过这位大权在握的皇帝,只能任他看了。只不过这皇帝拿到《起居注》时,上面被修改了许多。

    等到后世,史书上也对这事有记载,所以这位皇帝在位时期的《起居注》被许多史官认为不算数。

    赵辅还好,只是不让跟着罢了,从没插手过《起居注》的事。然而他每日也确实做得滴水不漏,算不上一代明君,却是一个没毛病的正常皇帝。

    等到皇帝修仙完毕,又用了晚饭,进入后宫。唐慎三人才就着夜色,赶在皇宫下钥前离开。

    这是唐慎上任的第一日,到了第二天他不用进宫,就在衙门里看书。

    如此一来二去,七日很快过去。

    唐慎还跟在李舒后面学习,自个儿没真正开始干活,倒是先迎来了一个人。

    这日唐慎休假,他一大早与姚三亲自来到盛京城西的运河码头,站在码头上眺望浩渺的河水。等了半个时辰,一艘客船从天边驶来。船停靠岸,船舱里的人鱼贯而出。姚大娘和唐璜从里头出来时,姚三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母亲,激动地大喊:娘,娘,我在这!

    姚大娘瞧见儿子,高兴得红了眼眶。

    站在姚大娘身旁的自然是唐璜,可唐慎望着那亭亭玉立的姑娘,怔在原地。等到唐璜和姚大娘走近,他才回过神地喊了声:唐璜?

    碧云蓝天下,纤细的少女穿着一件藕荷色如意纹月华裙,披了件白色的狐裘小袄,清秀别致,站在这滔滔流水上,与盛京的姑娘相比更多了些江南水乡的温婉动人。

    短短两年不见,唐慎没想到,自家妹妹竟然出落成这般模样!

    不过他随即想到,唐璜今年十二了。十二岁放在后世,那才小学毕业,可放在现在,再过三年就要及笄,可以嫁人了。

    不过唐慎总觉得哪儿怪怪的。

    见到唐慎在看自己的衣服,唐璜低着头,小声地说:听大伯母说,盛京比姑苏冷,所以就让我多带了些衣服。现在看好像也没有特别冷。她是在解释自己为什么穿了件狐裘的袄子。

    唐慎看着自家妹妹,过了片刻,他目露了然,笑道:你胖了啊。

    唐璜瞬间抬头,怒目相视:我哪里胖了!

    唐慎哈哈一笑:说话轻声细语,气都喘不顺,不是胖得喘不过气,还是什么?哦,这会儿倒是嗓门大起来了。

    唐璜怒道:臭哥哥,你就不会说句好听的吗!

    忠言逆耳,为兄是为你好。唐慎神情真诚。

    唐璜:

    我哥脑子里的病过了两年都没好!

    闹了这么一出,几人哈哈大笑一阵,这才坐马车回探花府。

    坐在车上,唐璜倒是松了口气。

    去年年初唐慎刚走时,唐璜心里想哥哥,每日都盼着能去盛京。可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她这份心情却慢慢变了。旁人告诉她,唐小三元考上亚元了,是举人老爷了。旁人又告诉他,唐慎竟然高中探花,是真正的大官了。

    唐慎对唐璜的教育属于半放养式,他从不像其他家长,将女眷圈在府里,很少出门走动。唐璜有专门的西席先生,也与姑苏府的其他千金小姐经常相约出门。有人对她说,唐慎考上了探花郎,当了官,不一样了,哪怕是亲妹妹,往后也得谨慎对待,不可失了礼数。

    所以来盛京前,千思万想。踏上船,唐璜却有点怕了。

    不过见到唐慎后,唐璜吃了颗定心丸:我哥还是那个只会欺负人的臭哥哥。

    等四人回到探花府,唐慎已经知道自己离开的这两年里,姑苏府发生了哪些事。

    姚三道:这事我去年刚来姑苏府的时候,就与小东家说过。唉,真的是墙倒众人推。去岁小东家刚离开姑苏,就有几家酒楼和脂粉铺子看重了咱们的生意。他们倒是很难抓住珍宝阁和细霞楼的错处,就找咱们唐慎物流下手,污蔑咱们的伙计偷东西。直到小东家您拜师傅大儒的消息传到姑苏,这些人一夜之间,偃旗息鼓,都不见了。

    唐慎诧异道:你还知道偃旗息鼓这个词?

    姚三脸上一红:小东家,我说了那么多,您就只听见这个了?

    唐慎笑道:姚大哥,你有没有想过读书?

    姚三连忙摆手:不了不了,我只想给小东家打打下手,这就够了。

    唐慎每月都有寄信回姑苏,与家里人联系。有时候他还会拜托王溱,通过王家的船把一些东西送到江南。不过很多事在信上说不清楚。

    唐璜眉飞色舞地说道:听说哥哥考上亚元,咱们家就非常热闹了。和细霞楼、珍宝阁有利益关系的姑苏富商,还有一些认识的不认识的,都来咱家拜访。那新上任的姑苏府尹也来了。顿了顿,唐璜道:不过他早就想来拜访哥哥,只是找了个亚元的由头。

    唐慎看了唐璜一眼,他没想到唐璜居然知道新姑苏府尹来唐家拜访不是因为他考上亚元,是因为他与傅渭、王溱搭上了关系。

    唐璜接着道:乡试后,大伯父在姑苏府给你举办了流水席,摆了七天七夜!等到听说哥哥考了探花,这就更不得了了。唐家在姑苏府各地的族人都来了,给摆了十天十夜的流水席,整个姑苏府的人都来吃了。只可惜哥哥你没回去,大伯母说让你抽空回去一趟,要专门为你开祠堂祭祖。

    唐慎心想,又不是没专门为我开祠堂祭祖过。他嘴上却道:知道了。

    唐璜说了会儿,又想起一件事。她面色古怪,冲唐慎挤眉弄眼:对了,哥哥,你还记不记得咱们离开赵家村的时候,发生过什么事?

    唐慎被问倒了:我们离开赵家村的时候还发生过事?他想了一会儿,什么事?

    你再想想。

    我们有欠人钱忘还了?还是有人欠咱们钱?

    你就不能想想,你考上举人的话,村长爷爷答应过咱们什么吗!

    唐慎突然想到:啊?那事?

    姚大娘笑着道:早就没有赵家村了,在您考上亚元后,变成唐家村喽!

    唐慎哭笑不得。

    没想到当初的一句玩笑话,竟然还成了真。

    不过赵家村改唐家村这事的背后,还发生了一些趣事。村长当初只是随口说,要是唐慎考上举人就把村名改成唐家村。可举人哪里是那么好考的。就唐慎的大堂哥,唐举人的大儿子唐云,直到现在还没考上秀才!

    然而村长万万没想到,这才过了一年多,唐慎就真考上了,还给考了个亚元回来。

    村长一下子犯了难。

    改名也不是很好改的,要去姑苏府衙报备。而且村名一改,村里很多人家的族谱都得改了。以后他们就不是赵家村某某某,而是唐家村某某某。村长犹豫起来,这一犹豫,就犹豫到过了年,唐慎直接捧了个探花回来。

    这下子,村里人都赶紧催着村长改名。村长也高兴,直接就去改了。

    管他麻烦不麻烦,再麻烦,能比他们唐家村出个探花郎重要?

    听唐璜和姚大娘说这两年家中发生的事,唐慎的心渐渐暖了起来。来盛京两年,他第一次真正感受到家的温暖,仿若回到了曾经那段在姑苏府的岁月。

    用过晚饭,唐璜和姚大娘都安置下来。

    唐慎将姚三叫到自己的书房,道:打算什么时候动身去北边?

    姚三:本来早该去了,只是正好我娘和阿黄小姐要来,就耽搁了。我明早就走。

    唐慎:倒也不用那么急,姚大娘来了,你可以先陪她两天。

    姚三苦笑道:您别揶揄我了,这事您恐怕比我还急。没事,我明天一早就走。

    唐慎笑了笑。

    姚三正要走,眼睛瞥到了唐慎书桌上摊开的一本书上。他奇怪道:咦,小东家,您最近在练习画符箓?

    符箓?

    姚三道:是啊,要不然您桌上那本是什么,难道不是符箓?

    唐慎顺着姚三视线看过去,他目光微变,不动声色地将书收起,笑道:嗯,看了几本道家的书,稍微学了点。行了,你先走吧,多去陪陪姚大娘。

    是。

    等姚三走后,唐慎再翻开这本符箓书,静静看着。

    要是姚三有幸穿到后世,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此刻他恐怕就能认出来,这满满一本的哪里是什么道家符箓,全是汉语拼音!

    将这本汉语拼音放入书架后的暗格里,唐慎吹灭蜡烛,离开书房。

    唐璜和姚大娘刚来盛京,对繁华的帝都好奇不已。唐慎每天要去衙门,自然没空带他们到处游玩,就把这件事交给了奉笔。

    当上起居舍人半个月,唐慎终于真正开始记录皇帝起居。

    这日早朝,他不再与李舒一起来到御座左侧,而是单独一人来到御座右侧。如同每天演练过的无数遍一样,唐慎与百官一起朝见皇帝,然后坐下,提笔记录。

    下了朝,他与李舒再来到御书房。皇帝看书看奏折,他们也不歇着,把今天之前记录的东西再润色一遍,确认无误。

    一整天下来,虽说没有写多少字,可唐慎整个人紧绷着,后背湿了好大一片。

    从头到尾,赵辅都没有看他一眼,仿佛全然忘记自己曾经在紫宸殿上亲自点过这个探花郎。

    入了夜,赵辅进入登仙台,唐慎和李舒在门外候着。

    这位李大人在其他起居舍人的口中并不是个脾气好的,但也不算特别难相处。可唐慎跟在他后头学习,他向来和颜悦色。唐慎知道这是因为自己师出名门,有靠山。其他人的话,哪怕是那状元姚僐,与李舒是平起平坐的五品起居郎,李舒都没这么照顾过。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