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不夜天[穿越]——莫晨欢(53)
唐慎作为起居郎,在记录皇帝起居的时候也听过不少工部官员从北边回来的报信,和姚三说的工程进度差不多。往幽州的官道最难修,刺州其次,最好修的就是宁州官道。
唐璜:其实大宋一直有往北的官道,只是新修的这三条不同。新修的三条是直通北方,没有一点绕路,且道路更宽,遇到容易下雨的地方,甚至还有了碎石铺路。
唐慎这才看向唐璜。
他穿到这个世界整整四年,唐璜也从一个九岁的小女孩,变成如今十三岁的姑娘。
寻常姑娘都喜欢养在深闺,刺绣描花,唐璜来到盛京后,却经常往细霞楼走。
这次唐璜要去落河镇,唐慎原本要阻拦,但是望着妹妹坚毅的神情,还有那与其他姑娘截然不同的、不那么白皙的脸庞,才没有阻止。
百姓是不得有国家地图的,唐璜便拿了一张宣纸,按照自己一路北上的记忆,在宣纸上画了粗糙的草图。她道:辽国与大宋进行贸易往来,大多在宁州。宁州官道,最迟年底就能修好。如此一来,除非是极其恶劣的天气,宁州的货物一日就能送到盛京。再看往南。
小姑娘用不那么细腻的手,往南又画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线:盛京往南,有大运河。寻常客船,半月可从盛京抵达钱塘。但这是走得慢、走得稳,若要快点,最多五日,就可以从南往北。
唐慎望着自家妹妹,语气认真:所以?
突然被问,唐璜一下子懵逼,她张着嘴,又变成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
想了半天,唐璜吞吞吐吐地道:哥,我只是觉得这么好的运输条件,好像还能做点什么你不是说么,咱们细霞楼、珍宝阁在姑苏府最大的优势不是肥皂,而是唐氏物流。
唐慎认真地看着唐璜,良久,他笑道:你说得对,这么好的条件,不利用起来简直是暴殄天物!
第55章
初入五月, 开平皇帝赵辅突染头风, 病倒在了龙榻上。
赵辅早有头风症, 十几年前还曾经因此大病一场,醒来后便一心向道,寻求长生不老。赵辅年年都犯头风症, 如今或许是年岁大了,这次的头风来势汹汹,赵辅休了早朝, 将朝堂事务交给中书省, 自己在福宁殿中休养。
唐慎身为起居郎,并没有因此放假。
每日, 起居郎和起居舍人都要守在福宁殿外。他们记录不了什么东西,可也得守着。到了傍晚, 就要去中书省向各位相公述职。唐慎去述职,主要就是将自己今天碰到的事大致与相公们说说。比如赵辅的病情有没有恶化, 赵辅有没有什么话要对相公们说;第二天赵辅有什么打算,是继续停朝,还是再做想法。
在福宁殿外守了一整天, 唐慎与两个起居舍人离开福宁殿。那两人先从偏门离开了皇宫, 唐慎却拐了个弯,绕到勤政殿。
勤政殿,是中书省几位相公入宫后待的地方。
每日朝堂上的大小事务都先传到勤政殿,由中书省官员们审理后,写上建议, 再递交给赵辅。赵辅看过后可能自己就给了批复,再发到勤政殿。要是相公们没什么意见,这折子就传下去了。要是相公们有其他建议,便会再把折子递上去,赵辅再阅。
唐慎来到勤政殿,先入一道帘花门,再往内,抬头便看到一扇镶着四朵梅花门簪的宫门。
入门后,唐慎被小吏引到左丞陈相公的屋子里。
下官唐慎,见过陈相公。
陈凌海正在翻阅一本折子,听到声音,他抬头看见唐慎。小吏朝他行了礼,便离开堂屋。陈凌海一手拿着折子,一面饶有兴致地打量唐慎。他笑道:唐大人来了。
唐慎作揖道:臣来述职。
接着,唐慎将今天福宁殿的事说了一遍。其实没什么事,赵辅在福宁殿里躺了一天,没见官员、没出门走动。临到傍晚就对唐慎说,让中书省继续代理前朝,然后就服下太医熬的药,昏昏沉沉地睡了。
陈凌海听完后,道:唐大人辛苦了。
唐慎略有惊讶,他明明是第一次见陈凌海,怎么这陈凌海对他反而有几分奇怪的亲近。
中书省共有四位丞相,分别是左相、右相、左丞和右丞。两相为尊,是当朝宰相;两丞为辅,是当朝副相。陈凌海便是副相之一。他们四人是正儿八经的大宋相公,除此以外,尚书省的六部尚书也勉强可以被尊称一声相公。王溱就是后面这种假相公。
唐慎心中犯嘀咕,说道:下官只是做了分内之事。
述职结束,唐慎向陈凌海告辞,准备出宫。然后他才刚出陈凌海的屋子,就碰见一个蓄着小胡、身穿二品官袍的中年男人从对面花廊里走来。见到唐慎,他面露诧异。这时陈大人走出来,笑道:孟大人。
来人竟是礼部尚书孟阆。
孟阆见到唐慎,那目光可比陈相公更赤裸直接。他上下打量了唐慎许久,明明当初就是他在殿试上读了唐慎的名字,宣读他是开平二十七年的探花。可如今他竟然装作一脸不认识的模样,故意大声道:陈大人,这是何人,我怎么没在勤政殿见过。
陈相公道:这是起居郎唐慎唐大人。
孟尚书一唱一和:哦,原来是唐大人。唐大人来这是作甚呢?
唐慎:
回孟大人的话,陛下龙体有恙,下官来述职。
孟尚书拉长了声音:来中书省述职,只朝陈大人一人述职,那我等其他人呢?
唐慎:
孟尚书:唐大人可不能厚此薄彼,咱们可都关心陛下的龙体。如此,你先与我说一番,等说完后,我再带你去向钟大人、徐大人他们都说一遍。
唐慎:
这都什么人啊!
唐慎一开始还以为孟阆是故意找自己麻烦。
然而孟尚书兴致冲冲地带唐慎先去找当朝左相纪大人,纪大人不在。他又去找王大人,巧得很,王大人也不在。如此,本朝最权贵的四位相公、一品大员,有两位就不在了。不过右丞徐大人在,徐大人是个头发花白、笑容和蔼的老者,他听说唐慎是谁后,笑眯眯地盯着看了一会儿,道:还有尚书六部吧?最后再去户部好了。
孟尚书微微一笑:是。
六部尚书是二品官员,不能像四位相公一样一人拥有一间屋子,他们都是两人一屋。孟尚书坏得很,先带唐慎去了吏部、工部、刑部、兵部,最后才来到户部和礼部共用的这间屋子。
孟尚书推开门,王溱抬起头,看到走在孟阆身后的唐慎,王大人挑了挑眉。
孟尚书道:王大人,宫中来官员述职了。
王溱起身,来到唐慎面前,笑道:小师弟。
孟尚书大惊道:原来王大人和唐大人竟然是师兄弟?对,我一时间竟忘了。
唐慎:
我看你的脸皮配得上你的二品大员的官袍!
王大人悠然道:既然是来述职的,便说说吧。
唐慎恭恭敬敬地把赵辅的情况又说了一遍。他语气温和,神色镇定,不卑不亢,不骄不躁。然而他态度有多谦卑,内心里就有多骂爹。
王溱听完后:陛下龙体抱恙,我等官员不能为陛下排忧解难,实乃失责。孟大人,听闻周朝时有一古礼,在宫中建台为陛下诵经九日,可为天子祈福,庇佑天子万福。此事古来是由大祭司做,如今怕是只有孟大人才有此地位。我明日便写了折子上去,请陛下恩准,让孟大人为天子祈福。如此好事,微臣也时刻挂记,可惜未曾执掌礼部,是便宜了孟大人了。
孟阆一愣:我怎的从未听说过这种周礼?
王溱认真道:有的,在《尔雅》中。
孟阆:真的?
王溱:真的。
孟阆:
孟阆:想起家中还有事,先行告辞,就不打扰王大人和唐大人叙旧了。
孟尚书转身就走,唐慎从没见过这么翻脸比翻书还快的当朝权臣。
王溱收拾了一下东西,道:我们也走吧。
唐慎一时没反应过来,懵懵地看他。
王溱笑了,伸手将唐慎落在额上、被汗水打湿的一缕头发撩了上去,道:宫里快下钥了,今日我不在宫中当值。莫非,小师弟想留在勤政殿?
唐慎:
走走走。他早就想走了!
坐在尚书马车上,唐慎蹭了一下王溱的车,马车哒哒地离开了皇宫。
王溱解释道:勤政殿并不向你们想的那样终日忙碌。上个月勤政殿忙于向北修的三条官道,到了五月,事务才少了些。六部中,最闲的便是礼部。你没来之前,每当由你负责写折子,将圣上的旨意传递到勤政殿,一旦被孟大人瞧见了,都会特意拿过来给我看看。
唐慎:啊,为什么?
王溱看着唐慎,眼神含笑:不懂?
唐慎想了想:因为我是你师弟?
因为我们的字有些像。王溱感慨道,你参加科举已经是一年多前的事了,孟大人真是无所事事,至今都记着!往常你不来勤政殿就罢了,今日你来了,他更是故意要捉弄你一番。其实也不是捉弄你,他是在拿我寻开心,只是连累你了。
这话直接点破了,一年前唐慎之所以能高中探花,王溱在背后真的出了不少力。
唐慎默了默,道:多谢子丰师兄。
王溱看着他,过了会儿,问:用过晚饭了?
还未。
那便去尚书府一起用了吧。
在尚书府吃了一顿江南美食后,唐慎回到家中。他把自己未来去宫中当差的日子盘算了一下,大概每三天他就要去一次勤政殿!
唉,这都什么事啊!
唐慎已经做好准备,以后去勤政殿述职,恐怕都得被孟尚书和其他当朝大员看热闹。谁料三日后,他去宫中当差的时候,听李舒说,礼部尚书孟大人竟然真的去天坛为赵辅诵经祈福了!
李舒:听闻是王相公说的,古来有这么个周礼。原本孟相公压根没放心上,只当是王相公胡乱扯的。谁料第二天王相公真拿了一本古籍,指给孟相公看。孟相公瞠目结舌,二话不说,当天下午就去天坛了。
唐慎:这样啊。
王溱说的话,怎么可能是错的。
三年前梁诵曾经对唐慎说过,过目不忘的人他这辈子见过一个,说的就是王溱。
没了无聊的孟大人,唐慎去勤政殿述职最多被权臣们多看两眼,但没人会特意拿他寻王溱的开心。
过了半个月,赵辅的身体日渐好转。
这一日下午,唐慎和起居舍人守在福宁殿外,远远地只见一个深红官袍的年轻身影走了过来。大理寺少卿苏温允被赵辅召进福宁殿,两人在殿中说了小半个时辰的话。
苏温允还没出来,大太监季福就出了殿门,道:唐大人,官家请您进去。
唐慎立刻进殿。
赵辅躺在床上,面颊削瘦,气色虚弱。见唐慎进来了,他道:景则啊,你原先在翰林院供职过许久,对翰林院也算熟悉。斐然要去翰林院为朕寻一本书,你带他去,可好?
唐慎心中一顿,他行礼道:臣领命。
赵辅笑了:斐然,你随他去吧。
唐慎抬起头,目光恰巧与苏温允对上。
这人明媚灿烂的双眸里闪过一道光芒,他也正望着唐慎。听了赵辅的话,苏温允勾起唇角,笑吟吟道:是。
第56章
唐慎和苏温允出了宫门, 向东行, 往翰林院去。
临近六月, 天气炎热,又是下午,两人离开皇宫时正是一天最热的时候。皇宫前殿种树很少, 火辣辣的太阳毫无遮拦地照射下来,唐慎走出宫门时已经浑身是汗。他一声不吭地往前走,一道悦耳的声音在他身旁响起:唐大人不热么?
唐慎脚步一顿, 他抬起头看向苏温允, 道:苏大人热了?
有点。
那我们走慢点。
说是出了皇宫,其实还在皇城外围, 只不过是到了各个衙门的所在地。周围并没有太多百姓,多是在各部间走动的京官。唐慎是五品起居郎, 苏温允更是穿着四品的官袍。这些品级低的京官见着他们,都得停下来先行礼再走。
苏温允声音带笑:很早就听过唐大人的名字, 如今见了,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唐慎看着他,只见苏温允姣好的面庞上全是笑意, 并没有什么特别意思。这是一个难得的与苏温允接触的机会, 唐慎心中思绪万千,他也笑道:下官倒是惶恐了。
苏温允:如何?
唐慎:苏大人身为大理寺少卿,掌管的是天底下所有犯事的命官。被苏大人惦记着下官可不得诚惶诚恐。
苏温允愣了一瞬,接着笑了起来。他的长相本就有点女气,如今一笑, 更是艳丽明媚。
唐大人是个妙人。
凡事讲究点到为止,唐慎憨厚地笑了笑,没再说话。
苏温允:以前听到唐大人的名字,多是和傅大人、王大人联系在一块。听闻唐大人是姑苏人?
正是。
姑苏是个好地方啊,人才辈出,朝中不少官员都出自姑苏。远的不说,便说近的,如今的姑苏府尹是开平六年时的探花,本身就是姑苏人。至于前任姑苏府尹梁诵梁大人,更是一代大儒。
唐慎心中一紧,他点头道:是这样吗。
苏温允微笑着看着唐慎:是呀。
两人没再说话。
等到了翰林院,唐慎说明来意,翰林院的官员立即将二人迎了进去。
今日在藏书阁当差的翰林学士是与唐慎不熟的一位,唐慎将人带到了,他对苏温允说:苏大人,既然您已经到翰林院了,接下来便由肖大人引您去寻书吧。下官今日还有差事,先回宫了。
恋耽美
唐璜:其实大宋一直有往北的官道,只是新修的这三条不同。新修的三条是直通北方,没有一点绕路,且道路更宽,遇到容易下雨的地方,甚至还有了碎石铺路。
唐慎这才看向唐璜。
他穿到这个世界整整四年,唐璜也从一个九岁的小女孩,变成如今十三岁的姑娘。
寻常姑娘都喜欢养在深闺,刺绣描花,唐璜来到盛京后,却经常往细霞楼走。
这次唐璜要去落河镇,唐慎原本要阻拦,但是望着妹妹坚毅的神情,还有那与其他姑娘截然不同的、不那么白皙的脸庞,才没有阻止。
百姓是不得有国家地图的,唐璜便拿了一张宣纸,按照自己一路北上的记忆,在宣纸上画了粗糙的草图。她道:辽国与大宋进行贸易往来,大多在宁州。宁州官道,最迟年底就能修好。如此一来,除非是极其恶劣的天气,宁州的货物一日就能送到盛京。再看往南。
小姑娘用不那么细腻的手,往南又画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线:盛京往南,有大运河。寻常客船,半月可从盛京抵达钱塘。但这是走得慢、走得稳,若要快点,最多五日,就可以从南往北。
唐慎望着自家妹妹,语气认真:所以?
突然被问,唐璜一下子懵逼,她张着嘴,又变成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
想了半天,唐璜吞吞吐吐地道:哥,我只是觉得这么好的运输条件,好像还能做点什么你不是说么,咱们细霞楼、珍宝阁在姑苏府最大的优势不是肥皂,而是唐氏物流。
唐慎认真地看着唐璜,良久,他笑道:你说得对,这么好的条件,不利用起来简直是暴殄天物!
第55章
初入五月, 开平皇帝赵辅突染头风, 病倒在了龙榻上。
赵辅早有头风症, 十几年前还曾经因此大病一场,醒来后便一心向道,寻求长生不老。赵辅年年都犯头风症, 如今或许是年岁大了,这次的头风来势汹汹,赵辅休了早朝, 将朝堂事务交给中书省, 自己在福宁殿中休养。
唐慎身为起居郎,并没有因此放假。
每日, 起居郎和起居舍人都要守在福宁殿外。他们记录不了什么东西,可也得守着。到了傍晚, 就要去中书省向各位相公述职。唐慎去述职,主要就是将自己今天碰到的事大致与相公们说说。比如赵辅的病情有没有恶化, 赵辅有没有什么话要对相公们说;第二天赵辅有什么打算,是继续停朝,还是再做想法。
在福宁殿外守了一整天, 唐慎与两个起居舍人离开福宁殿。那两人先从偏门离开了皇宫, 唐慎却拐了个弯,绕到勤政殿。
勤政殿,是中书省几位相公入宫后待的地方。
每日朝堂上的大小事务都先传到勤政殿,由中书省官员们审理后,写上建议, 再递交给赵辅。赵辅看过后可能自己就给了批复,再发到勤政殿。要是相公们没什么意见,这折子就传下去了。要是相公们有其他建议,便会再把折子递上去,赵辅再阅。
唐慎来到勤政殿,先入一道帘花门,再往内,抬头便看到一扇镶着四朵梅花门簪的宫门。
入门后,唐慎被小吏引到左丞陈相公的屋子里。
下官唐慎,见过陈相公。
陈凌海正在翻阅一本折子,听到声音,他抬头看见唐慎。小吏朝他行了礼,便离开堂屋。陈凌海一手拿着折子,一面饶有兴致地打量唐慎。他笑道:唐大人来了。
唐慎作揖道:臣来述职。
接着,唐慎将今天福宁殿的事说了一遍。其实没什么事,赵辅在福宁殿里躺了一天,没见官员、没出门走动。临到傍晚就对唐慎说,让中书省继续代理前朝,然后就服下太医熬的药,昏昏沉沉地睡了。
陈凌海听完后,道:唐大人辛苦了。
唐慎略有惊讶,他明明是第一次见陈凌海,怎么这陈凌海对他反而有几分奇怪的亲近。
中书省共有四位丞相,分别是左相、右相、左丞和右丞。两相为尊,是当朝宰相;两丞为辅,是当朝副相。陈凌海便是副相之一。他们四人是正儿八经的大宋相公,除此以外,尚书省的六部尚书也勉强可以被尊称一声相公。王溱就是后面这种假相公。
唐慎心中犯嘀咕,说道:下官只是做了分内之事。
述职结束,唐慎向陈凌海告辞,准备出宫。然后他才刚出陈凌海的屋子,就碰见一个蓄着小胡、身穿二品官袍的中年男人从对面花廊里走来。见到唐慎,他面露诧异。这时陈大人走出来,笑道:孟大人。
来人竟是礼部尚书孟阆。
孟阆见到唐慎,那目光可比陈相公更赤裸直接。他上下打量了唐慎许久,明明当初就是他在殿试上读了唐慎的名字,宣读他是开平二十七年的探花。可如今他竟然装作一脸不认识的模样,故意大声道:陈大人,这是何人,我怎么没在勤政殿见过。
陈相公道:这是起居郎唐慎唐大人。
孟尚书一唱一和:哦,原来是唐大人。唐大人来这是作甚呢?
唐慎:
回孟大人的话,陛下龙体有恙,下官来述职。
孟尚书拉长了声音:来中书省述职,只朝陈大人一人述职,那我等其他人呢?
唐慎:
孟尚书:唐大人可不能厚此薄彼,咱们可都关心陛下的龙体。如此,你先与我说一番,等说完后,我再带你去向钟大人、徐大人他们都说一遍。
唐慎:
这都什么人啊!
唐慎一开始还以为孟阆是故意找自己麻烦。
然而孟尚书兴致冲冲地带唐慎先去找当朝左相纪大人,纪大人不在。他又去找王大人,巧得很,王大人也不在。如此,本朝最权贵的四位相公、一品大员,有两位就不在了。不过右丞徐大人在,徐大人是个头发花白、笑容和蔼的老者,他听说唐慎是谁后,笑眯眯地盯着看了一会儿,道:还有尚书六部吧?最后再去户部好了。
孟尚书微微一笑:是。
六部尚书是二品官员,不能像四位相公一样一人拥有一间屋子,他们都是两人一屋。孟尚书坏得很,先带唐慎去了吏部、工部、刑部、兵部,最后才来到户部和礼部共用的这间屋子。
孟尚书推开门,王溱抬起头,看到走在孟阆身后的唐慎,王大人挑了挑眉。
孟尚书道:王大人,宫中来官员述职了。
王溱起身,来到唐慎面前,笑道:小师弟。
孟尚书大惊道:原来王大人和唐大人竟然是师兄弟?对,我一时间竟忘了。
唐慎:
我看你的脸皮配得上你的二品大员的官袍!
王大人悠然道:既然是来述职的,便说说吧。
唐慎恭恭敬敬地把赵辅的情况又说了一遍。他语气温和,神色镇定,不卑不亢,不骄不躁。然而他态度有多谦卑,内心里就有多骂爹。
王溱听完后:陛下龙体抱恙,我等官员不能为陛下排忧解难,实乃失责。孟大人,听闻周朝时有一古礼,在宫中建台为陛下诵经九日,可为天子祈福,庇佑天子万福。此事古来是由大祭司做,如今怕是只有孟大人才有此地位。我明日便写了折子上去,请陛下恩准,让孟大人为天子祈福。如此好事,微臣也时刻挂记,可惜未曾执掌礼部,是便宜了孟大人了。
孟阆一愣:我怎的从未听说过这种周礼?
王溱认真道:有的,在《尔雅》中。
孟阆:真的?
王溱:真的。
孟阆:
孟阆:想起家中还有事,先行告辞,就不打扰王大人和唐大人叙旧了。
孟尚书转身就走,唐慎从没见过这么翻脸比翻书还快的当朝权臣。
王溱收拾了一下东西,道:我们也走吧。
唐慎一时没反应过来,懵懵地看他。
王溱笑了,伸手将唐慎落在额上、被汗水打湿的一缕头发撩了上去,道:宫里快下钥了,今日我不在宫中当值。莫非,小师弟想留在勤政殿?
唐慎:
走走走。他早就想走了!
坐在尚书马车上,唐慎蹭了一下王溱的车,马车哒哒地离开了皇宫。
王溱解释道:勤政殿并不向你们想的那样终日忙碌。上个月勤政殿忙于向北修的三条官道,到了五月,事务才少了些。六部中,最闲的便是礼部。你没来之前,每当由你负责写折子,将圣上的旨意传递到勤政殿,一旦被孟大人瞧见了,都会特意拿过来给我看看。
唐慎:啊,为什么?
王溱看着唐慎,眼神含笑:不懂?
唐慎想了想:因为我是你师弟?
因为我们的字有些像。王溱感慨道,你参加科举已经是一年多前的事了,孟大人真是无所事事,至今都记着!往常你不来勤政殿就罢了,今日你来了,他更是故意要捉弄你一番。其实也不是捉弄你,他是在拿我寻开心,只是连累你了。
这话直接点破了,一年前唐慎之所以能高中探花,王溱在背后真的出了不少力。
唐慎默了默,道:多谢子丰师兄。
王溱看着他,过了会儿,问:用过晚饭了?
还未。
那便去尚书府一起用了吧。
在尚书府吃了一顿江南美食后,唐慎回到家中。他把自己未来去宫中当差的日子盘算了一下,大概每三天他就要去一次勤政殿!
唉,这都什么事啊!
唐慎已经做好准备,以后去勤政殿述职,恐怕都得被孟尚书和其他当朝大员看热闹。谁料三日后,他去宫中当差的时候,听李舒说,礼部尚书孟大人竟然真的去天坛为赵辅诵经祈福了!
李舒:听闻是王相公说的,古来有这么个周礼。原本孟相公压根没放心上,只当是王相公胡乱扯的。谁料第二天王相公真拿了一本古籍,指给孟相公看。孟相公瞠目结舌,二话不说,当天下午就去天坛了。
唐慎:这样啊。
王溱说的话,怎么可能是错的。
三年前梁诵曾经对唐慎说过,过目不忘的人他这辈子见过一个,说的就是王溱。
没了无聊的孟大人,唐慎去勤政殿述职最多被权臣们多看两眼,但没人会特意拿他寻王溱的开心。
过了半个月,赵辅的身体日渐好转。
这一日下午,唐慎和起居舍人守在福宁殿外,远远地只见一个深红官袍的年轻身影走了过来。大理寺少卿苏温允被赵辅召进福宁殿,两人在殿中说了小半个时辰的话。
苏温允还没出来,大太监季福就出了殿门,道:唐大人,官家请您进去。
唐慎立刻进殿。
赵辅躺在床上,面颊削瘦,气色虚弱。见唐慎进来了,他道:景则啊,你原先在翰林院供职过许久,对翰林院也算熟悉。斐然要去翰林院为朕寻一本书,你带他去,可好?
唐慎心中一顿,他行礼道:臣领命。
赵辅笑了:斐然,你随他去吧。
唐慎抬起头,目光恰巧与苏温允对上。
这人明媚灿烂的双眸里闪过一道光芒,他也正望着唐慎。听了赵辅的话,苏温允勾起唇角,笑吟吟道:是。
第56章
唐慎和苏温允出了宫门, 向东行, 往翰林院去。
临近六月, 天气炎热,又是下午,两人离开皇宫时正是一天最热的时候。皇宫前殿种树很少, 火辣辣的太阳毫无遮拦地照射下来,唐慎走出宫门时已经浑身是汗。他一声不吭地往前走,一道悦耳的声音在他身旁响起:唐大人不热么?
唐慎脚步一顿, 他抬起头看向苏温允, 道:苏大人热了?
有点。
那我们走慢点。
说是出了皇宫,其实还在皇城外围, 只不过是到了各个衙门的所在地。周围并没有太多百姓,多是在各部间走动的京官。唐慎是五品起居郎, 苏温允更是穿着四品的官袍。这些品级低的京官见着他们,都得停下来先行礼再走。
苏温允声音带笑:很早就听过唐大人的名字, 如今见了,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唐慎看着他,只见苏温允姣好的面庞上全是笑意, 并没有什么特别意思。这是一个难得的与苏温允接触的机会, 唐慎心中思绪万千,他也笑道:下官倒是惶恐了。
苏温允:如何?
唐慎:苏大人身为大理寺少卿,掌管的是天底下所有犯事的命官。被苏大人惦记着下官可不得诚惶诚恐。
苏温允愣了一瞬,接着笑了起来。他的长相本就有点女气,如今一笑, 更是艳丽明媚。
唐大人是个妙人。
凡事讲究点到为止,唐慎憨厚地笑了笑,没再说话。
苏温允:以前听到唐大人的名字,多是和傅大人、王大人联系在一块。听闻唐大人是姑苏人?
正是。
姑苏是个好地方啊,人才辈出,朝中不少官员都出自姑苏。远的不说,便说近的,如今的姑苏府尹是开平六年时的探花,本身就是姑苏人。至于前任姑苏府尹梁诵梁大人,更是一代大儒。
唐慎心中一紧,他点头道:是这样吗。
苏温允微笑着看着唐慎:是呀。
两人没再说话。
等到了翰林院,唐慎说明来意,翰林院的官员立即将二人迎了进去。
今日在藏书阁当差的翰林学士是与唐慎不熟的一位,唐慎将人带到了,他对苏温允说:苏大人,既然您已经到翰林院了,接下来便由肖大人引您去寻书吧。下官今日还有差事,先回宫了。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