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山河不夜天[穿越] > 山河不夜天[穿越]
错误举报

>山河不夜天[穿越]——莫晨欢(62)

    唐璜凝神想了想:莫非,是你的先生?

    还有我的师兄。

    小半个时辰后,傅渭和王溱陆续来到细霞楼。

    傅渭是先来的,他一进屋,第一个注意到的是挂在墙上的一张画。傅希如双眼一亮,走上前。仔细端详过后,他看向唐慎:吴道子的画?

    唐慎笑道:不敢瞒着先生,是,是画圣的画。

    这可是好东西。虽说不是吴道子传世的那几张画,但也要花不少银子吧。傅渭看了看,感慨道:画得真不错,确实比老夫好上一些。

    而王溱进屋后,也瞧见了墙上的画。他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转首便看向站在唐慎身旁,有些紧张忐忑的小姑娘。

    平心而论,唐慎和唐璜长得并不像。

    唐慎身材颀长,清俊秀雅。他长了一双明亮清澈的眸子,是天生的笑眼,笑起来时眼若星辰,弯似月牙。不笑时,又显得俊俏青涩,一眼看去便是个泉水竹石般的少年郎,而事实上他今年才十七岁,本就是个翩翩少年。

    和唐慎相比,唐璜长得却更加英气点。不是说她一个小姑娘长得男相,而是比起兄长的俊俏,她五官深刻,双目炯炯有神。她望着王溱时,虽说有些害怕,但目光深处是不可动摇的坚毅。

    是个固执坚强的小姑娘。

    王溱得出这个结论,他对唐慎轻声问道:你妹妹?

    唐慎介绍道:是,这是我妹妹,单名一个璜字。

    互相认识后,四人围坐桌旁,开始吃拨霞供。

    不知不觉中,窗外又飘起了雪花。苍茫大雪与热气腾腾的火锅搭配在一起,简直令人心旷神怡。

    吃完饭,唐慎给陆掌柜使了个眼色。陆掌柜心领神会,把墙上的吴道子的画取了下来,用帛布仔细地包好。唐慎将这幅画送给傅渭。因为这是吴道子的画,哪怕是傅渭,都大为诧异:景则,你将这幅画送给为师?

    唐慎:本就是为先生寻的。我知道先生一心向画,正巧听人说姑苏府有人在卖这幅画,就为先生买了下来。先生请一定收着。自前年我来盛京,如今算来,已经过了三年。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若不是有先生教导我,我定然不知所措,一事无成。谢谢先生教导小子,小子铭记在心,不敢遗忘!

    厚脸皮如傅渭都红了脸,心道:我有教过你?

    他哈哈一笑:那为师便收下了。

    酒足饭饱后,唐璜跟着陆掌柜去查看今日细霞楼的生意流水。傅渭得了一幅画,高兴至极,当场便拿着画回府,说是要好好品赏。雅间中,顿时只剩下唐慎和王溱。

    王溱拂了拂茶汤上的一层茶沫,轻轻喝了口碧螺春。

    窗户开着,屋内是淡淡的檀香味。王子丰浴着月光,一身白衣,静静地品茶望月。说不来是这月色更加皎洁,还是月光中的人更气质出众。

    唐慎不由得看愣了一会儿,回过神,他立刻从袖中拿出一只小小的锦盒,递给王溱。

    王溱接过锦盒,笑问:这是贿赂?

    唐慎愣住。

    王溱这话不是无的放矢。

    傅渭是翰林院承旨,他管不到唐慎头上,唐慎给他送礼无可厚非。但王溱是户部尚书,如果真要管,完全管的到唐慎这个中书舍人的头上。更何况他们还一起在勤政殿当差。

    唐慎无奈道:师兄又揶揄我。是与不是,您自己不知道么。

    王溱:小师弟近日越发大胆起来。

    我如何大胆了?

    王溱学着唐慎的语气,道:如何大胆,您自己不知道么。

    师兄弟二人相视一笑。

    王溱打开盒子,看清楚里面东西的那一刻,哪怕他早已做好准备,却还是心神一惊,失神了半晌。

    只见小巧精致的锦盒中,放着一只巴掌大小的琉璃瓶。

    这是个奇怪的琉璃瓶,通体透明,形状方正,很有棱角。在瓶口处,用细细的金线镀了一层。瓶身上,又嵌着一朵梅花。说它精美夺目,巧夺天工,这绝对不为过。至少过去的二十六年中,王溱从没见过无色的琉璃瓶,哪怕在皇宫国库,都没这样的玩意儿。

    可要说它精致,它金线描摹的手艺又略微差了点。只不过因为瓶子里盛着淡黄色的液体,能让人忽视上面勾画的金线。

    王溱凑近闻了闻:这是黄金缕?

    是。

    王溱又看了会儿:这个琉璃瓶,是从何处得来的?

    琉璃制品,大多为皇族所用。皇宫外能找到的琉璃器具不多,更不会这般精致,几乎比得上贡品。

    唐慎:我为师兄亲手做的。

    闻言,王溱倏地抬头,定定地看着唐慎。

    唐慎笑道:与师兄相识三载,收获颇多。这是今年的新年礼物。

    王溱望着唐慎,良久,他语气悠长地说道:小师弟为我准备了礼物,我却未曾备下。看来,是要还了啊。

    王溱要给他送礼物,唐慎当然不会拒绝,还会双手双脚地赞同。

    有便宜不占是傻子!

    然而等了两天,唐慎都没等到王子丰的礼物。

    想不到啊,连王子丰都会骗人了。男人的嘴果然不能信。

    唐慎感慨过后,收拾行囊,与唐璜一起回乡过年。

    不错,今年唐慎决定回姑苏府省亲。

    姚三还有事情要办,就留在盛京。唐慎带着自家妹妹和书童奉笔,登上船,顺着大运河一路南下。十天后,回到姑苏府。

    三人刚从船上下来,便听到锣鼓震天,彩炮齐鸣。

    唐慎吓了一跳,只见唐举人和唐氏族长快步走来,道:景则,你可回来了。我们等你一年了!

    第67章

    离了码头, 唐举人立刻给唐慎套上了一身簇新的锦袍。头戴雕冠, 脚蹬玉靴, 腰间系着的是宝石腰带,连手中拿的都是前朝古扇。唐慎去紫宸殿被皇帝钦点探花郎的时候,穿的都没这么隆重!

    唐氏一族, 无论是唐慎认识的、不认识的,纷纷给他塞各种礼物。

    等到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来到唐氏宗祠,奉笔手里已经捧了一大堆锦盒。

    唐慎跟着唐举人、唐氏族长进入宗祠, 两边的太师椅上, 唐家的各路叔伯坐得满满当当。唐举人先跪下,道:唐氏先祖在上, 今唐家二房唐慎,高中探花, 光耀门楣。身为其伯父,吾辈深感欣慰。得此麒麟儿, 我唐氏一门必然能昌盛百年!

    唐氏族长站在一排排的先祖灵位前,展开族谱,对着上面唐慎的名字, 朗读起家规。

    在这个时代, 考中进士是光宗耀祖的事。如果考的是状元,在考上的第二天就得由十六个差役举着状元牌匾,跟着新科状元郎回乡省亲,这叫奉旨还乡。和唐慎同一届的状元姚僐就奉旨还乡过,不过他家在盛京, 直接在当地办一场就行,没耽误什么事。

    唐慎是去岁考上的探花,整整一年半他没回过姑苏府,唐氏族人一天天的望穿秋水,就差直接上盛京找唐慎,当面问他还想不想回乡省亲了。

    如今唐慎终于回来了,唐氏族人怎能随意对待。

    唐举人激动地说道:慎儿,我们唐氏一族就出过你这一个探花郎,甚至就你一个进士。你可是我唐氏一门的荣耀,大伯父在这里谢谢你了!

    唐慎道:都是一家人,何须此言。

    唐举人高兴得双眼泛红,他想再对唐慎说点什么,可是在新科探花郎、当朝四品大员面前,他露了胆怯,没敢多说。

    到晚上,唐家摆了三天三夜的流水席。

    整个姑苏府的人都来唐家道贺。他们为的不是吃这一顿流水席,而是为了沾沾探花郎的喜气。

    姑苏府人才辈出,自古就是钟灵毓秀的风水宝地。然而哪怕是人才济济的姑苏府,在开平年间,也只出过五个进士,其中只有一个高中榜眼。

    三天三夜的流水席结束后,唐慎终于有了休息的时间。不过他回来第四日,唐家的流水席刚结束,姑苏府尹就登门拜访。

    新任姑苏府尹姓贾,是开平三年的进士。因为在朝中没什么靠山,考上进士后二十多年,贾府尹都只能在一些偏远的地方做知县、做府尹。他熬到五十多岁,才被陈相公任命到姑苏府,当了个府尹。自此,他就苦尽甘来,可以在这鱼米之乡安度晚年了。

    贾府尹是四品官,唐慎也是四品官。可他这个四品官,在含金量上远比不上唐慎。

    地方官比不上京官,普通京官比不上勤政殿的官。

    贾府尹亲自登门拜访,唐慎没觉得有什么不对,他以礼相待,在花厅中宴请了贾府尹。贾府尹小心谨慎地向唐慎道喜,询问了一下近日盛京发生的事。酒过三巡后,贾府尹道:唐大人,今日来贵府拜访,其实我还带了一个人来。

    唐慎问道:哦,带了何人?

    贾府尹命令官差去府尹衙门,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带到唐府。唐慎看见对方,心中一愣,他仔细端详片刻,突然道:村长伯伯?!

    唐家村的村长站在花厅里,颇有些忐忑不安。

    唐探花回姑苏府的事传遍了整个姑苏府,唐家为唐慎摆了三天三夜的流水席,唐家村的人也都听说了。知道唐慎回来,村里人撺掇让村长来府城一趟。不是为了向唐慎套近乎,而是为了从他手里求得一张墨宝。

    唐慎道:村长伯伯,五年不见,我竟然差点没认出您。

    说着,唐慎站起身走上前,扶着村长坐下。

    村长:这可使不得!

    这张桌子上坐着的两个人,一个是姑苏府尹大人,一个是高中探花的唐慎,村长哪里敢坐下。但他刚想起身,一只削瘦却有力的手轻轻按在他的肩上,阻止了他的动作。村长回头一看,只见唐慎含笑地看他。

    明明很温和地笑着,可唐慎身上那股难以忽视的官威让他显得庄严郑重,令人无法反驳他的意见。

    唐慎差点没认出村长,村长又何尝不是。

    谁也想不到,五年过去了,当初那个在唐家村村头,靠卖果子汁为生的小儿郎,竟然变成了如今模样!

    村长顺势坐了下来,唐慎让奉笔为他多加了一双碗筷。

    聊了一会儿,唐慎才知道村长的来意,他哭笑不得道:当初只是阿黄的一句玩笑话,没想到大家还当了真。其实不必改成唐家村,不过既然已经改了,那就算了。村长伯伯,您是要我给你写唐家村这三个字是吗?

    村长点点头。

    唐慎想了想,让奉笔准备好笔墨纸砚。他拿起狼毫大笔,在宣纸上迅速地写下唐家村三个大字。

    他刚一落笔,贾府尹一声惊喝,鼓掌道:好!好字!这字气势轩昂,劲头如松,笔走龙蛇,大气磅礴啊!

    这彩虹屁吹的,唐慎摸了摸耳朵,心道:吹过了可就不真了,要适可而止懂不懂啊。

    贾府尹有心捧着唐慎,村长又看不懂书法好坏,他听贾府尹这么一说,只觉得唐慎的字果然是天上来的。探花郎的字就是和寻常读书人不一样,等他把这幅字带回唐家村,刻完村头的石碑后,他就要把这字偷偷留下来,做传家宝,传给儿子!

    村长来了,唐璜也从后院里出来,与村长叙旧。

    就这样一连忙了四日,到第五日,唐慎终于可以真正休息了。

    然而才歇了不过两日,就到了新年。

    除夕夜,唐家兄妹去了唐举人家,两家人一起过年。唐举人和唐家大公子唐云都对唐慎有些胆怯,不敢向从前那样对他说话。只有唐夫人依旧像对待子侄一样,她给唐慎和唐璜各夹了一筷子鱼肉,道:年年有鱼。

    唐家在姑苏府的亲戚很多,但不需要唐慎亲自去拜访他们,大年初二,他们便纷纷来唐家拜年。

    唐慎送完一拨又一拨的客人后,他回到书房,开始写字。

    在盛京时,唐璜便求着唐慎,想哥哥给自己写一本字帖。唐慎每日去勤政殿当差,回家又要埋头做玻璃,根本没时间写字帖。如今他捣鼓出了玻璃,又休沐回乡,终于有时间给自家妹妹好好写一本字帖,让她学着练字。

    唐慎在宣纸上端正地写下: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写完一整本《千字文》,唐慎凝视着纸上的字,良久,他轻声道:气势轩昂,劲头如松,笔走龙蛇,大气磅礴?我看,明明是只有王子丰的形,根本没有其意吧。

    唐慎写字启蒙时,学的是梁先生的字,让他初入书法门道。那时他的字还没定型,王子丰给了他一本钟泰生的字帖,让他学会了写字的横钩撇捺。当他真正要写出一个字的意时,他学的是王子丰的字。

    这世上不是没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学生,但唐慎在书法上的天赋,确实不及王溱。甚至放眼整个大宋,又有几个人能比得上他琅琊王子丰!

    这人就像一千年一出的妖孽,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院墙外,隔壁人家开始放鞭炮。唐慎听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忽然有点想念起王溱来。

    王溱现在在做什么呢?

    思绪渐渐飘远了,唐慎想了一会儿,忽然惊醒,暗道自己怎么莫名其妙思念起王子丰来。他摇摇头把这种可怕的想法甩走,回屋睡觉。

    朝廷的春年假期足足有二十多天,一直到正月十八才结束。

    唐慎打算初十回盛京。

    初六,他去唐举人家吃饭。唐夫人悄悄地将他留了下来,同时又命令唐举人的庶女与唐璜去别院玩耍,支开了唐璜。唐慎不明所以,他喝着碧螺春,正在思索是不是珍宝阁出了事,唐夫人要私底下和自己交谈。

    这时,只听唐夫人道:慎儿,你今年也十八了,可曾有心仪的姑娘了?

    唐慎:

    一口热茶差点喷口而出,万幸唐慎在盛京待了三年,每天身边不是王子丰这种道貌岸然的老狐狸,就是赵辅那位相伴如虎的君王,他强大的心理素质被这些人给练出来了。

    唐慎定了定神,道:大伯母,我还未曾想过这件事。我年岁尚小,还没有及冠,婚事暂且不急吧。

    唐夫人笑道:你大堂哥在你这个年龄,已经有了婚配,今年初刚刚成亲。你父母去得早,家中没有决定大事的长辈,这种事我定然是要为你张罗的。不过你说得也对,你不是唐云那个浑小子,在京当官不容易,晚上几年也行。那么慎儿,唐璜的亲事你可有想法?

    唐慎拧紧眉头,放下茶杯,他认真道:我还真未想过这件事。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