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不夜天[穿越]——莫晨欢(63)
唐夫人道:阿黄今年已经十四,明年她就及笄了,该嫁人了。如果你放心让大伯母张罗,那你放心,姑苏府、金陵府的好儿郎我早就替阿黄看过,有了一些人选。若是你在盛京有为阿黄看中人家,那也听你的。
唐慎:此事不急,我先去问问唐璜的意见。
唐夫人一愣。
长兄如父,姑娘家的婚事都是由父母决定,到唐慎这,就该由他为唐璜决定。
不过想起唐慎一直很疼爱这个妹妹,唐夫人便道:好,那都听你的。不过慎儿,我也为你张罗了一些姑苏府、金陵府的姑娘,你若有空,这两日来家里,大伯母和你说道说道?
唐慎:
身处危机四伏的刺州驿馆,唐大人机敏警惕,随机应变,从容不惧。
侍奉猜疑心重的当今圣上,唐大人妙笔生花,嘴中抹油,一路青云直上。
但如今,面对关心他、一心想为他张罗婚事的唐夫人,唐大人竟然落荒而逃,第二日就找个理由去了金陵府。
唐慎带着奉笔童子,逃也似的来到了金陵府。
奉笔跟着唐慎三年,大约也摸透了唐慎的心思,知道他是为了躲避相亲才来金陵府的。不过来都来了,唐慎想了想,道:你与我去锦绣阁看看。
主仆二人来到锦绣阁,只见铺子中到处是购买肥皂的百姓。看了一会儿,唐慎发现挂在铺子中的那幅字。他双目圆整,死死盯着这行字,难以掩饰心中的错愕。
奉笔见到主人这副表情,他念着上面的字:烟笼寒水月笼沙。公子,这字有何不妥么?
唐慎哭笑不得道:我从没想过,我与师兄的缘分,竟然从这时就开始了!
可是姑苏府的唐小东家?
唐慎转过头,只见锦绣阁的方大掌柜小心翼翼地看着他们。待唐慎转过身,方大掌柜高兴地行了一礼,道:真的是您,唐小当家。哦不,现在该叫唐大人了。自从四年前金陵一别,没想到小的三生有幸,竟然能与您再见上一面。
唐慎道:四年不见,方大掌柜可还好?
没想到您竟然还记得小的的名字。方大掌柜激动地道,好,一切都好,锦绣阁的肥皂和黄金缕都卖得极好。这些想来林账房也都告诉给您了吧。我看唐大人方才一直在看这行字,看来您也发现了,这字是琅琊王氏的大公子,王溱王相公亲手题的。听闻唐大人与王相公是师兄弟,您来金陵,可是来拜访王相公的?
唐慎愣住:子丰师兄在金陵?
可不是,王相公今年回了金陵府过年呢!
半个时辰后,唐慎站在乌衣巷中,望着琅琊王氏威严壮阔的大门,露出迟疑的神情。
所以,他到底为什么会站在这啊!
第68章
来都来了, 过门不入, 并非君子所为。
奉笔拿着唐慎的名帖, 敲开琅琊王氏的大门。门房接过名帖,惊讶至极,他慎重地将唐慎主仆二人请进府, 又去通知府中的管家。不过一会儿,身穿长袍大褂的管家便赶来。他先长长作揖,问道:敢问公子可是姑苏府唐慎唐公子?
唐慎道:正是。
管家问:大人是中书舍人唐大人?
唐慎再回:是。
管家连忙道:您请这边请。
唐慎跟着这个管家, 正式进了琅琊王氏的大门。
前朝时, 王谢两家是真正的名门世家,钟鸣鼎食的大家门户。到了本朝, 谢氏稍有衰败,不复曾经辉煌。但王氏出了三个宰相, 二十余位进士,本就名满天下。到了本朝开平皇帝年间, 王氏一门更同时两个相公当朝执政,其名声达到了从所未有的巅峰。
琅琊宅邸多是白墙黛瓦,有位才子诗人曾经入琅琊王宅一游, 写下了一首诗。
红泉回翠壁, 绿树间丹梯。
入园后,只见林塘竹深,青草漫漫。每入一扇半月门,都能看见门上用黑砖绿字题着这扇门的名字,有寻月门、梦隐居等等。这些字的一侧都写有题字人的落款, 落款之人都姓王,从前朝至今,各路琅琊王氏出来的名人都将自己的字留在了这幢宅院里。
唐慎走了一炷香功夫,对琅琊王氏只是管中窥豹。但毫无疑问,若是说大宋皇宫是北方壮阔的匠心之美,那琅琊王氏的宅邸便极尽江南水乡、园林景深的奥妙,移步换景,每到新的一处看出去,便是新的景色。
能造出这么一栋宅子,除了有数百年的底蕴,更重要的是有钱。
唐慎对王溱到底有多有钱,更有了一个深刻的认知。
有钱真好啊!
恐怕也只有这样的地方,才能造就出一个王子丰吧!
唐慎在花厅里等了片刻,管家给他亲自上了热茶、点心。不多时,一个俊朗的中年男子从外走了进来。他穿着一身黑衣,头戴儒帽。突然见到一个陌生人,唐慎一愣,赶紧放下茶杯,起身行礼。
两人互相行了一礼,这黑衣中年人道:今日初七,家中女眷去鸡鸣寺焚香拜佛,一众小辈都跟着去了。子丰身为长兄,相随前往,至今还未归。唐公子,不若用膳,在府中稍等片刻?
唐慎没想到他临时起意来琅琊王氏,居然碰见王溱不在!
唐慎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他看着眼前这人,道:临时上门,实在叨扰,既然如此,在下便先行告辞吧。
黑衣中年人笑道:你若走了,待子丰回来,听说了此事,定然会埋怨于我。我琅琊王氏可没有这等待客之道。
唐慎惊讶地看着这中年人。他以为这中年人是王溱的长辈,怎么听口气,好像他与王溱十分熟稔,并没有什么太严格的长幼之分。
中年人仿佛听出唐慎的疑惑,他解释道:我姓王,单名一个慧字,家中排行第四,是子丰的四叔。子丰与唐公子是师兄弟,那你便也唤我一声四叔叔就好。
唐慎总觉得哪里怪怪的,但想来也没什么毛病,他便道:四叔叔。
王慧在大宋并没什么文名,他自幼不喜读书,对商贾之道却有浓厚的兴趣。唐慎并不知道,琅琊王氏的大部分商铺都由这位王家四老爷运转。不过王氏大多数的主要收入来源并不是商业,而是土地佃户的租税。像这种几百年的氏族世家,金陵府有数不尽的地都属于王氏,光是靠这笔租税,王氏便可躺在钱山上再吃喝数百年。
王慧经商也只是兴趣而已。
毕竟是商人,王慧善于交际,他接待唐慎,唐慎没觉得有一丝被怠慢,反而渐渐地与对方聊开。王慧妙语连珠,幽默风趣,令唐慎不由生出好感。
唐慎是下午来到琅琊王氏的,到了傍晚,一匹漆黑的快马便从鸡鸣寺赶回乌衣巷。
唐慎刚到府上,王慧就悄悄派人去鸡鸣寺通知王溱。四叔叔机敏过人,知道唐慎来了,怎么能不通知王溱?王子丰在朝中权位极高,深受帝宠,但正因为他深受帝宠,且朝中已经有一个右相王诠执掌大权,王溱便没有拉帮结派过。
王溱是王党,同时也是一个中立的保皇派。
他只忠心于皇帝,所以赵辅十分器重他。朝中,王溱有无数的朋友,可与王溱走的那么近的,只有一个唐景则。
唐慎来到琅琊王氏,连一个门房都能认出他,管家更是能清楚地说出他的每个信息,就是因为他是王子丰难得的一位好友,府上对他都了解颇多。
眼见天色渐渐擦黑,唐慎自觉等不到王溱了,便要起身离开。
王慧起身道:景则,不若再等等?
唐慎正要开口,就见一个小厮快步走进来,道:大公子回来了。
王慧一挑眉:那么多车马,他这么快就回来了?
小厮:大公子一个人先快马回来的,夫人小姐们还在后头,恐怕得再半个时辰才能回来。
这下唐慎也走不掉了。
他跟着王慧走出花厅,通向前宅的大堂。走到一半,只听一道长长的骏马嘶鸣声,吸引了众人注意。唐慎心中有感,他拐弯进了花廊,一抬眼,便看见身穿黑色大氅、头戴玉冠的王溱拉住了缰绳,端坐于马背上,他转过头,也一眼与唐慎对上。
两人远远相望,都微微一愣。
唐慎反应过来,走上前。王溱从马背上下来,他站定在地面上,先是定定看了唐慎一眼,接着笑道:小师弟又瘦了。
唐慎愣住。
瘦了?这几天他回姑苏府,可是吃好喝好,他自个儿都觉得胖了!
然后下一句,王溱便对下人道:唐公子喜欢吃虾肉,去把昨日从海里送来的虾子做了。河虾的话,就做金陵凤尾虾。
下人点头应是。
吩咐完,王溱再看向唐慎,认真道:可得补一补。
唐慎:
得,这下必须留下来吃饭了。
王慧在一旁看着这师兄弟二人,见到王溱这模样,他偷偷发笑。察觉到他的偷笑,王溱转首看向他,行礼道:四叔叔。声音温和清越,却让王慧咳嗽一声。
王慧道:海虾与河虾家中都有,我不知道景则竟然喜欢吃虾,早知道就吩咐下去了。
王溱:景则?
王慧无奈地笑了笑:既然子丰回来了,那我就先去处理事务了。你们先聊。
王慧先行离开,王溱带着唐慎,去了自己的院子。
王溱居住的院子在王宅的最西边,再往西就是一片僻静的竹林。春夏之际,看这片竹林定然是潇洒恣意,心旷神怡。可现在是隆冬寒月,唐慎莫名觉得有些冷。他看向王溱,道:很少见师兄穿黑色的衣服。
王溱想了想:小师弟不知道乌衣巷这三个字的来历?
唐慎:咦,有什么出处吗?
王溱:乌衣巷很长,但其中住了王谢两家,因此富有盛名。别人说这话可能就在自夸,但听王溱这么说,唐慎却觉得理所当然。今日他在琅琊王氏的所见所闻,让他都忍不住夸一句,王家真的是氏族大家。别说一个乌衣巷因为他们而出名,哪怕是整个金陵府,也因为有一个王氏而更具传奇色彩。
这巷子原本不叫乌衣巷,只是前朝时期,世家公子喜欢穿着乌衣,也就是黑衣。王谢二家的公子每日都穿着乌衣,在巷中走动,所以才得了乌衣巷这个名字。顿了顿,王溱道:小师弟,可要换身衣裳?
唐慎奇怪道:我并非王家人,也要换上乌衣?
王溱语气悠长地说道:那你便不换了吧。
唐慎一脸莫名其妙。
然而到了晚上,他突然明白了王子丰的意思。
满屋子都穿黑衣,就他一个人穿白衣,简直像山鸡落入凤凰窝,格格不入!
鸡鸣寺就在金陵府的东北,入夜,去鸡鸣寺烧香拜佛的王家人全部回来了。本朝民风还算开放,男女可同屋吃饭。但唐慎毕竟是个到了婚配年龄的男子,于是吃饭时,便用屏风隔开了两张桌子,一张桌子坐的是男人,另一张桌子是姑娘夫人们。
王溱说过自己不讲究食不言寝不语,但王家的其他人却讲究这个,吃着饭,桌上并没有人说话。
姑娘夫人们吃完走后,屏风也就撤开了,众人品茶说事。
王溱的父亲早年走了,他的二叔王诠在盛京,今年没有回家过年。堂屋中,就只有三位长辈,一个王溱,还有一个叫王嗣的王家二公子,再加上一个唐慎。
王慧道:可喝的惯这茶,景则?
唐慎放下茶杯:好茶,多谢四叔叔。
王三老爷听到这话:四叔叔?他笑了笑,道:家中经常有人拜访,只是很少见到子丰的朋友。景则,听闻你今年才十八,当真是年少有为。
三叔叔过誉了。
王家的人并非各个做官,在场所有的官中,也就王溱的官位比唐慎高。
王家世代名门,可并不心高气傲。众人与唐慎聊了一些话,渐渐的,唐慎听到屋外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他惊讶地往外面看了一眼,仔细一听,就听一个清脆的孩童声:你觉得是这个么?
有可能,太有可能了。
这么多年就见到这一个,我看是了。
屋中的声音骤然停住,王溱喝着茶,茶气袅袅,看不出他的表情。王慧尴尬地咳嗽一声,道:屋外何人,都进来吧!
惨了,被发现了!
下一刻,四五个孩童从屋外走了进来。他们中最大的才十岁,最小的更是只有六七岁。这些孩子一个个穿着乌衣,头戴玉冠。
王家二公子王嗣见到这些孩子,眼前一黑,对唐慎道:让唐公子见笑了,这些都是我的堂弟们。许是见家中来客人,纷纷好奇,所以过来看上一眼。说着,他悄悄地望向自家大堂兄。
王溱继续喝茶,神色不变。
孩子们见没被骂,一个个又壮了胆子。其中最小的孩子瞪大黑溜溜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唐慎看。唐慎被看得一头雾水,这时,王溱轻轻搁下茶盏,道:白日里才去了鸡鸣寺,如今不回去休息,定然是不累的。不若回屋,将先生留下的课业再做一遍吧。
孩子们张大嘴巴,痛不欲生。可他们偷偷看了眼王溱,瞧见大堂兄那笑面虎的模样,一个个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孩子们垂头丧气地离开。
王溱叹了口气:幼弟顽劣,让小师弟见笑了。
唐慎:没有,子丰师兄多虑了。
王家众人们听到这话,互相看了一眼。二公子王嗣也好奇地瞧着唐慎,仿佛想看透这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才能和王子丰相处得这么好,还没被他吃了。
喝完茶,王溱留唐慎在府上休息,唐慎没有拒绝。
离开堂屋时,唐慎似有似无地往后屋瞧了一眼。里面传来一道轻弱的女声:啊,他是不是发现我们了。
唐慎:
琅琊王氏的人这也太奇怪了吧!
有钱人的心思,真是让人捉摸不透!
唐慎来到王家专门给自己准备的院子,稍稍洗漱了一番,就要歇下。女眷和其他人的住所是分开的,都住在后院,而唐慎,包括王溱这些没有成婚的王家公子都住在前院。
恋耽美
唐慎:此事不急,我先去问问唐璜的意见。
唐夫人一愣。
长兄如父,姑娘家的婚事都是由父母决定,到唐慎这,就该由他为唐璜决定。
不过想起唐慎一直很疼爱这个妹妹,唐夫人便道:好,那都听你的。不过慎儿,我也为你张罗了一些姑苏府、金陵府的姑娘,你若有空,这两日来家里,大伯母和你说道说道?
唐慎:
身处危机四伏的刺州驿馆,唐大人机敏警惕,随机应变,从容不惧。
侍奉猜疑心重的当今圣上,唐大人妙笔生花,嘴中抹油,一路青云直上。
但如今,面对关心他、一心想为他张罗婚事的唐夫人,唐大人竟然落荒而逃,第二日就找个理由去了金陵府。
唐慎带着奉笔童子,逃也似的来到了金陵府。
奉笔跟着唐慎三年,大约也摸透了唐慎的心思,知道他是为了躲避相亲才来金陵府的。不过来都来了,唐慎想了想,道:你与我去锦绣阁看看。
主仆二人来到锦绣阁,只见铺子中到处是购买肥皂的百姓。看了一会儿,唐慎发现挂在铺子中的那幅字。他双目圆整,死死盯着这行字,难以掩饰心中的错愕。
奉笔见到主人这副表情,他念着上面的字:烟笼寒水月笼沙。公子,这字有何不妥么?
唐慎哭笑不得道:我从没想过,我与师兄的缘分,竟然从这时就开始了!
可是姑苏府的唐小东家?
唐慎转过头,只见锦绣阁的方大掌柜小心翼翼地看着他们。待唐慎转过身,方大掌柜高兴地行了一礼,道:真的是您,唐小当家。哦不,现在该叫唐大人了。自从四年前金陵一别,没想到小的三生有幸,竟然能与您再见上一面。
唐慎道:四年不见,方大掌柜可还好?
没想到您竟然还记得小的的名字。方大掌柜激动地道,好,一切都好,锦绣阁的肥皂和黄金缕都卖得极好。这些想来林账房也都告诉给您了吧。我看唐大人方才一直在看这行字,看来您也发现了,这字是琅琊王氏的大公子,王溱王相公亲手题的。听闻唐大人与王相公是师兄弟,您来金陵,可是来拜访王相公的?
唐慎愣住:子丰师兄在金陵?
可不是,王相公今年回了金陵府过年呢!
半个时辰后,唐慎站在乌衣巷中,望着琅琊王氏威严壮阔的大门,露出迟疑的神情。
所以,他到底为什么会站在这啊!
第68章
来都来了, 过门不入, 并非君子所为。
奉笔拿着唐慎的名帖, 敲开琅琊王氏的大门。门房接过名帖,惊讶至极,他慎重地将唐慎主仆二人请进府, 又去通知府中的管家。不过一会儿,身穿长袍大褂的管家便赶来。他先长长作揖,问道:敢问公子可是姑苏府唐慎唐公子?
唐慎道:正是。
管家问:大人是中书舍人唐大人?
唐慎再回:是。
管家连忙道:您请这边请。
唐慎跟着这个管家, 正式进了琅琊王氏的大门。
前朝时, 王谢两家是真正的名门世家,钟鸣鼎食的大家门户。到了本朝, 谢氏稍有衰败,不复曾经辉煌。但王氏出了三个宰相, 二十余位进士,本就名满天下。到了本朝开平皇帝年间, 王氏一门更同时两个相公当朝执政,其名声达到了从所未有的巅峰。
琅琊宅邸多是白墙黛瓦,有位才子诗人曾经入琅琊王宅一游, 写下了一首诗。
红泉回翠壁, 绿树间丹梯。
入园后,只见林塘竹深,青草漫漫。每入一扇半月门,都能看见门上用黑砖绿字题着这扇门的名字,有寻月门、梦隐居等等。这些字的一侧都写有题字人的落款, 落款之人都姓王,从前朝至今,各路琅琊王氏出来的名人都将自己的字留在了这幢宅院里。
唐慎走了一炷香功夫,对琅琊王氏只是管中窥豹。但毫无疑问,若是说大宋皇宫是北方壮阔的匠心之美,那琅琊王氏的宅邸便极尽江南水乡、园林景深的奥妙,移步换景,每到新的一处看出去,便是新的景色。
能造出这么一栋宅子,除了有数百年的底蕴,更重要的是有钱。
唐慎对王溱到底有多有钱,更有了一个深刻的认知。
有钱真好啊!
恐怕也只有这样的地方,才能造就出一个王子丰吧!
唐慎在花厅里等了片刻,管家给他亲自上了热茶、点心。不多时,一个俊朗的中年男子从外走了进来。他穿着一身黑衣,头戴儒帽。突然见到一个陌生人,唐慎一愣,赶紧放下茶杯,起身行礼。
两人互相行了一礼,这黑衣中年人道:今日初七,家中女眷去鸡鸣寺焚香拜佛,一众小辈都跟着去了。子丰身为长兄,相随前往,至今还未归。唐公子,不若用膳,在府中稍等片刻?
唐慎没想到他临时起意来琅琊王氏,居然碰见王溱不在!
唐慎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他看着眼前这人,道:临时上门,实在叨扰,既然如此,在下便先行告辞吧。
黑衣中年人笑道:你若走了,待子丰回来,听说了此事,定然会埋怨于我。我琅琊王氏可没有这等待客之道。
唐慎惊讶地看着这中年人。他以为这中年人是王溱的长辈,怎么听口气,好像他与王溱十分熟稔,并没有什么太严格的长幼之分。
中年人仿佛听出唐慎的疑惑,他解释道:我姓王,单名一个慧字,家中排行第四,是子丰的四叔。子丰与唐公子是师兄弟,那你便也唤我一声四叔叔就好。
唐慎总觉得哪里怪怪的,但想来也没什么毛病,他便道:四叔叔。
王慧在大宋并没什么文名,他自幼不喜读书,对商贾之道却有浓厚的兴趣。唐慎并不知道,琅琊王氏的大部分商铺都由这位王家四老爷运转。不过王氏大多数的主要收入来源并不是商业,而是土地佃户的租税。像这种几百年的氏族世家,金陵府有数不尽的地都属于王氏,光是靠这笔租税,王氏便可躺在钱山上再吃喝数百年。
王慧经商也只是兴趣而已。
毕竟是商人,王慧善于交际,他接待唐慎,唐慎没觉得有一丝被怠慢,反而渐渐地与对方聊开。王慧妙语连珠,幽默风趣,令唐慎不由生出好感。
唐慎是下午来到琅琊王氏的,到了傍晚,一匹漆黑的快马便从鸡鸣寺赶回乌衣巷。
唐慎刚到府上,王慧就悄悄派人去鸡鸣寺通知王溱。四叔叔机敏过人,知道唐慎来了,怎么能不通知王溱?王子丰在朝中权位极高,深受帝宠,但正因为他深受帝宠,且朝中已经有一个右相王诠执掌大权,王溱便没有拉帮结派过。
王溱是王党,同时也是一个中立的保皇派。
他只忠心于皇帝,所以赵辅十分器重他。朝中,王溱有无数的朋友,可与王溱走的那么近的,只有一个唐景则。
唐慎来到琅琊王氏,连一个门房都能认出他,管家更是能清楚地说出他的每个信息,就是因为他是王子丰难得的一位好友,府上对他都了解颇多。
眼见天色渐渐擦黑,唐慎自觉等不到王溱了,便要起身离开。
王慧起身道:景则,不若再等等?
唐慎正要开口,就见一个小厮快步走进来,道:大公子回来了。
王慧一挑眉:那么多车马,他这么快就回来了?
小厮:大公子一个人先快马回来的,夫人小姐们还在后头,恐怕得再半个时辰才能回来。
这下唐慎也走不掉了。
他跟着王慧走出花厅,通向前宅的大堂。走到一半,只听一道长长的骏马嘶鸣声,吸引了众人注意。唐慎心中有感,他拐弯进了花廊,一抬眼,便看见身穿黑色大氅、头戴玉冠的王溱拉住了缰绳,端坐于马背上,他转过头,也一眼与唐慎对上。
两人远远相望,都微微一愣。
唐慎反应过来,走上前。王溱从马背上下来,他站定在地面上,先是定定看了唐慎一眼,接着笑道:小师弟又瘦了。
唐慎愣住。
瘦了?这几天他回姑苏府,可是吃好喝好,他自个儿都觉得胖了!
然后下一句,王溱便对下人道:唐公子喜欢吃虾肉,去把昨日从海里送来的虾子做了。河虾的话,就做金陵凤尾虾。
下人点头应是。
吩咐完,王溱再看向唐慎,认真道:可得补一补。
唐慎:
得,这下必须留下来吃饭了。
王慧在一旁看着这师兄弟二人,见到王溱这模样,他偷偷发笑。察觉到他的偷笑,王溱转首看向他,行礼道:四叔叔。声音温和清越,却让王慧咳嗽一声。
王慧道:海虾与河虾家中都有,我不知道景则竟然喜欢吃虾,早知道就吩咐下去了。
王溱:景则?
王慧无奈地笑了笑:既然子丰回来了,那我就先去处理事务了。你们先聊。
王慧先行离开,王溱带着唐慎,去了自己的院子。
王溱居住的院子在王宅的最西边,再往西就是一片僻静的竹林。春夏之际,看这片竹林定然是潇洒恣意,心旷神怡。可现在是隆冬寒月,唐慎莫名觉得有些冷。他看向王溱,道:很少见师兄穿黑色的衣服。
王溱想了想:小师弟不知道乌衣巷这三个字的来历?
唐慎:咦,有什么出处吗?
王溱:乌衣巷很长,但其中住了王谢两家,因此富有盛名。别人说这话可能就在自夸,但听王溱这么说,唐慎却觉得理所当然。今日他在琅琊王氏的所见所闻,让他都忍不住夸一句,王家真的是氏族大家。别说一个乌衣巷因为他们而出名,哪怕是整个金陵府,也因为有一个王氏而更具传奇色彩。
这巷子原本不叫乌衣巷,只是前朝时期,世家公子喜欢穿着乌衣,也就是黑衣。王谢二家的公子每日都穿着乌衣,在巷中走动,所以才得了乌衣巷这个名字。顿了顿,王溱道:小师弟,可要换身衣裳?
唐慎奇怪道:我并非王家人,也要换上乌衣?
王溱语气悠长地说道:那你便不换了吧。
唐慎一脸莫名其妙。
然而到了晚上,他突然明白了王子丰的意思。
满屋子都穿黑衣,就他一个人穿白衣,简直像山鸡落入凤凰窝,格格不入!
鸡鸣寺就在金陵府的东北,入夜,去鸡鸣寺烧香拜佛的王家人全部回来了。本朝民风还算开放,男女可同屋吃饭。但唐慎毕竟是个到了婚配年龄的男子,于是吃饭时,便用屏风隔开了两张桌子,一张桌子坐的是男人,另一张桌子是姑娘夫人们。
王溱说过自己不讲究食不言寝不语,但王家的其他人却讲究这个,吃着饭,桌上并没有人说话。
姑娘夫人们吃完走后,屏风也就撤开了,众人品茶说事。
王溱的父亲早年走了,他的二叔王诠在盛京,今年没有回家过年。堂屋中,就只有三位长辈,一个王溱,还有一个叫王嗣的王家二公子,再加上一个唐慎。
王慧道:可喝的惯这茶,景则?
唐慎放下茶杯:好茶,多谢四叔叔。
王三老爷听到这话:四叔叔?他笑了笑,道:家中经常有人拜访,只是很少见到子丰的朋友。景则,听闻你今年才十八,当真是年少有为。
三叔叔过誉了。
王家的人并非各个做官,在场所有的官中,也就王溱的官位比唐慎高。
王家世代名门,可并不心高气傲。众人与唐慎聊了一些话,渐渐的,唐慎听到屋外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他惊讶地往外面看了一眼,仔细一听,就听一个清脆的孩童声:你觉得是这个么?
有可能,太有可能了。
这么多年就见到这一个,我看是了。
屋中的声音骤然停住,王溱喝着茶,茶气袅袅,看不出他的表情。王慧尴尬地咳嗽一声,道:屋外何人,都进来吧!
惨了,被发现了!
下一刻,四五个孩童从屋外走了进来。他们中最大的才十岁,最小的更是只有六七岁。这些孩子一个个穿着乌衣,头戴玉冠。
王家二公子王嗣见到这些孩子,眼前一黑,对唐慎道:让唐公子见笑了,这些都是我的堂弟们。许是见家中来客人,纷纷好奇,所以过来看上一眼。说着,他悄悄地望向自家大堂兄。
王溱继续喝茶,神色不变。
孩子们见没被骂,一个个又壮了胆子。其中最小的孩子瞪大黑溜溜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唐慎看。唐慎被看得一头雾水,这时,王溱轻轻搁下茶盏,道:白日里才去了鸡鸣寺,如今不回去休息,定然是不累的。不若回屋,将先生留下的课业再做一遍吧。
孩子们张大嘴巴,痛不欲生。可他们偷偷看了眼王溱,瞧见大堂兄那笑面虎的模样,一个个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孩子们垂头丧气地离开。
王溱叹了口气:幼弟顽劣,让小师弟见笑了。
唐慎:没有,子丰师兄多虑了。
王家众人们听到这话,互相看了一眼。二公子王嗣也好奇地瞧着唐慎,仿佛想看透这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才能和王子丰相处得这么好,还没被他吃了。
喝完茶,王溱留唐慎在府上休息,唐慎没有拒绝。
离开堂屋时,唐慎似有似无地往后屋瞧了一眼。里面传来一道轻弱的女声:啊,他是不是发现我们了。
唐慎:
琅琊王氏的人这也太奇怪了吧!
有钱人的心思,真是让人捉摸不透!
唐慎来到王家专门给自己准备的院子,稍稍洗漱了一番,就要歇下。女眷和其他人的住所是分开的,都住在后院,而唐慎,包括王溱这些没有成婚的王家公子都住在前院。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