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夏凉[种田] > 夏凉[种田]
错误举报

>夏凉[种田]——头置簪花(4)

    嗯,我带他出去逛逛。
    那你今日是要去县上?也好,言哥儿昨日里才刚刚醒来,我瞧着精神不错,该是好的差不多了,去外面逛逛对身体也好。
    傅居言笑着应了,大嫂起的好早,你们几个也早。后面那句却是冲着三个小孩子说的,卫青宁、葛翠儿,还有葛子明都起来了。
    三个孩子都有些拘谨,还是大点的葛翠儿回了话,二叔,叔母。他们往常都是这个时候起,对傅居言的话不知道怎么回答。葛子明才六岁,看上去也就四五岁的样子,这时候还在揉着眼睛,也跟着乖巧的喊了声:叔母。倒是卫青宁低着脑袋没有说话。
    傅居言感叹三个孩子的懂事,因为葛老太的不待见,三个孩子往常都是早起帮家里收拾活计,喂猪,喂鸡,浇菜,洗衣服,还动不动被打骂。原主来到这里之后,也经常被役使着干各种粗活,有了他们,刘秀英对家里这些活半点也不沾,他很怀疑原主没有来之前,这三个小家伙是不是更惨。更不要提两年前葛正修没有回来时,想也知道明哥儿和翠姐儿两个孩子受了多大的磋磨。这么小点儿的孩子,双手却手指粗大,手背布满积年暗疮,根本不像孩子的手。
    傅居言开始还有些疑惑杨巧容为什么不改嫁,等将原主的记忆彻底梳理清楚后就明白了,这个世界和中国古代许多的封建国家一样,对寡妇有着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从一而终的思想,这些思想的限制让人们对女性的改嫁有着一种变态的心理,认为改嫁是不贞不洁的,人们对再嫁的妇女从心理上是看不起的,在古代农村这种地方,改嫁就更加艰难,一般能娶寡妇为妻的都是些穷嗖嗖的地痞流氓,要不然就是太穷了娶不起媳妇的大龄光棍。
    再者,来自娘家和夫家的阻力也是一般女性承受不起的,再嫁其实意味着更加穷苦和不堪的生活,更何况杨巧容还带着两个孩子,没有人会愿意接受妻子和前一任丈夫所生的孩子。
    所以对于死了丈夫的杨巧容,葛老太才能这么有恃无恐,对杨巧容一家随意打骂。甚至就是将人暗地里卖了出去,都是没有人愿意管的。封建朝代的女子总是悲哀的,一旦失去了丈夫的保佑,就意味着生活再没有了保障,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女子的一切都掌握在了婆家的手里,实在是让人悲哀。
    这也让傅居言更加坚定了要创出一片天地来的决心,优胜劣汰,生存法则在哪个时代都适用,他绝不会将自己的一切都交付到一个男人手中。
    第6章
    怜惜的摸了摸三个孩子的头,傅居言想想说:我们要去县上置办些东西,你们有没有什么想要的。
    几个孩子瞪大了眼,从来不知道大人去县里还能给他们带东西的,翠姐儿连忙摇了摇头,不用的,我们不想要什么。卫青宁也摇了摇头,葛子明眼睛睁得大大的,仰头看着叔母,没有开口,那滴溜溜的小眼睛里渴望的神色一闪即逝。
    傅居言蹲下身揉了揉他的小脸蛋,明哥儿想要什么?别低头,告诉我你想要什么?
    小家伙紧张得不行,看了眼旁边的姐姐,终于鼓起勇气嚅嗫道:叔母,能不能给姐姐买块皂角回来?姐姐,洗不干净衣服,总被,三婶娘骂。
    翠姐儿连忙抬头看向傅居言,急道:叔母别听明哥儿的,我用点力气就会洗干净了,用不到皂角。
    想要过来训斥明哥儿的杨巧容停了下来,看着自己的一双儿女,鼻头发酸,院子里的葛正修也紧绷了一张脸。
    傅居言心中闷闷的,强硬道:不要转移话题,我问你们想要什么,只管告诉我就好了。向别人表达诉求、袒露欲望并不是件可耻的事情,尤其是对着长辈,咱们人穷志却不能短,自己想要什么,好好想好了再告诉我。
    三个孩子低着头,排成一排,傅居言就那么静静的看着他们。
    明明什么话都没有说,却让他们感到忐忑不安,翠姐儿于是小声道:叔母,我,能不能要一块儿皂角?
    明哥儿又是紧张又是纠结,半天才说道:我,想要好吃的。似乎是觉得太不好意思,说完马上低下了头。
    傅居言只是笑着又摸了摸他的头,看向始终一言不发的卫青宁,宁哥儿,你呢?
    这个孩子太拘谨了些,可能性格天性如此吧。
    卫青宁握了握拳,被小爹这样看着,脸色却又青又白,他以为小爹是很不喜欢他的,小爹平时并不跟他说话,大婶娘叫他多给小爹做点事,小爹就会理他,可小爹一直都喜欢自己一个人呆着,小爹病了,他得空了就会去守着,等小爹醒了却不敢凑过去,昨天婶娘叫他跟小爹打招呼,他却不敢,小爹却突然会跟他说话,还担心他的手被烫了
    可是,他还是不敢告诉小爹,小爹,我,我不要。
    傅居言将孩子揽进怀里,说道:嗯,宁哥儿很懂事,只是我来家里这么多天,按理说要给你们几个礼物的,这叫礼节,礼不可废,宁哥儿可明白?卫青宁被小爹揽在怀里,涨红了一张小脸,手足无措,根本没有听清小爹在说什么,下意识嗯了一声。
    那宁哥儿想要什么?
    旁边的明哥儿放下了一开始的拘谨,抢着答道:叔母,昨天葛小胖的阿父给他买了一本书,宁哥哥偷偷摸了,还看了一会儿。
    宁哥儿白了一张脸,明哥儿!
    傅居言笑了笑,没事,只是不经过同意就碰人家的东西,是很不礼貌的,下次不要这样做。
    宁哥儿松了口气,又有些失望,嗯。
    杨巧容怪责道:小孩子家家的不懂事,言哥儿听听就是了,不必惦记着他们。
    没事,也不是什么大物什,不值几个钱。杨巧容不知道傅居言哪来的这么大口气,迟疑的看了眼院子里一直没说话的葛正修,也没再多问。
    几人又聊了两句,趁着其他人还没起,傅居言两个出了门,向王大石家走去。
    路上人不多,偶尔遇见几个,跟葛正修打个招呼,葛正修也一一回应。傅居言只顾在男人旁边走着,遇见打招呼的就露个笑脸。却让打招呼的村民愣了愣,奇怪而惊异的瞄了他好几眼。
    葛正修似乎注意到了,就一边走一边跟他说说村里的情况,原主来了一个月,基本上没有出过门,这些邻里家常并不清楚,傅居言也乐于他说这些。
    从葛正修这里傅居言了解到,半山村之所以叫半山村,是因为在以前,村子东北两个方向都是山,远远看去,像是包围了半个村子一样,现在因为村子的规模已经相当大了,山峦只占据了东北方向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半山村的名字就这么留下了。
    半山村现有人口三百户,算是大村了,东陵延续前朝以百户设一里正,五里设一乡长的传统,但由于诸多复杂问题,乡长制基本被废除不用,所以实际上里正的职位加重,尤其在半山村这种曾经的围山村落,族姓姻亲之间根盘交错,自为一体,村中设三位里正,显然是不现实的。半山村于是只设一位里正,和很多地方的村子一样。
    这种情况其实也跟东陵国自身的经济发展有关,东陵国因为几代皇帝的励精图治,勤恳为民,再加上商业的大力发展,人口几乎是增加到了前朝的两倍,往往一个村落人口就百户之多,前朝百户一里制显然不再适用。当地县令对于一村一里正的现状也很乐于见到,毕竟里正的职责加重,就意味着他们工作量减少了。
    半山村里正为葛氏族人,除葛氏外,还有赵氏和王氏两大家族,三大族几乎秋色平分,还有一小部分外迁至此的人家,就比如葛正修的亲娘,虽然也是王姓人家,却不是村中王氏一族中人。
    王大石家在村子最北边,这边住户很少,后面又都是山,显得有点冷清,傅居言正琢磨着半山村的这些情况,想着要拿什么来赚钱才好,眼前就多出一团鼓鼓的纸包来,他疑惑的抬头,见男人递给他的是一个油纸包,什么?
    烤乳猪肉,山上烤的,有点凉。这种东西很补身体。
    傅居言一时愣住了,在原主的记忆里,类似的画面好像也有过,因为葛家那群人都不是好相与的,葛正修偶尔出去一遭,就会给他偷偷带些东西吃,一般都是些肉食,现在想来,估计是偷偷上山猎了烤了带回来的。
    原主自来葛家,就瘦的惊人,一看就是严重营养不良的,难为眼前这个男人这样照顾。
    这样想着,葛正修突然有些羡慕,不是羡慕原主,而是羡慕古代这种媒妁之言,相携一生的平淡。但羡慕归羡慕,让他来选择,没有感情,他绝对不能接受。他不是原主,不管这个男人怎么想的,他都只能对不起了。但他会用别的补偿他。
    不过他没有拒绝这份凉了的烤肉,拿来一点一点的吃了。
    一路无言,很快就到了王大石家。
    一进王大石家,傅居言就明白王大石为什么服兵役了,王大石家地方大是大,可房子却破烂不堪,跟他们的茅草屋有的一拼了。家里只有寡居多年的娘,腿脚不好,经常要花钱吃药,父亲早亡,王大石半大孩子当家,和葛正修同样的年纪,却还是没有娶亲,家里的状况可想而知,古代有兵饷一说,估计王大石也是走投无路了才会想要拿那点命换来的钱吧。
    傅居言腹诽,这两人还真是难兄难弟。
    除了王大石,院子里还站着几个年轻人,看样子也刚到不久,都是这次和葛正修一起上山的人,个个身材高大,看着就体力不凡。
    众人一看葛正修身边的人就愣了一愣,反应过来都笑着点了点头,哥儿的规矩并没有女子那么多,和外男见面通常也并不会被人议论,反而是和女子之间若有什么举止不当之处,才会遭人议论。对此,傅居言想,可能是和哥儿男人一样的外表有关吧。
    众人态度都很友好,还有几个上前来问候傅居言,都是一个村子里的,葛家那点事早就传遍了。
    一个叫葛飞的走到葛正修身边,喊了声:正修哥,话却是对着傅居言说的,嫂子,小云那天让你受委屈了,本来应该让她亲自来给你赔礼道歉的,只是一直没有机会,今天我的那一份,你和正修哥拿了,当作我和妹妹的赔礼,也给嫂子补补身体。回头我再专门叫小云来给您致歉。
    原来这就是那位害的原主自杀的正主的哥哥,傅居言反应了一下,看了眼葛正修,男人神色平静,似乎也在等着他的回话,他冲葛飞爽朗一笑,这事儿不怪,呃,小云,是我当时魔怔了,你们的东西还是拿回去,大家得这点东西都不容易。
    葛老太一开口得罪了两波人,原主为了这事能撞墙,那个葛小云一家子估计也好受不到哪去。虽然原主一点错都没有,但毕竟跟葛老太关系匪浅,葛飞这个态度,真是诚意十足了。
    他推脱不要,葛飞却说什么也不同意,无奈之下傅居言只好接受了,心想这葛飞的人品不错,是非明辨,为人坦荡。
    王大石是个粗犷急性的,见他们在那说个不停早等不及了,小飞,别拦着正修他们了,赶紧过来清点清点东西。
    这时候在厨房里忙着做饭的王大娘也慢吞吞的出来了,看见傅居言也是一愣,笑道:正修家的,身体可好些了?
    傅居言无奈,笑笑:大娘,我好多了。
    哎,那就好,那就好,正修是个好的,你们两口子好好过。傅居言没说话,一旁的葛正修眼光闪了闪。
    王大石道:娘,你赶紧回屋歇着,饭一会儿我来做。又招呼几人,大家赶紧清点完回去吃饭了。不是他不留大家吃饭,实在是没什么可招待的,自己家里还没有人家平时吃的好,几人又是相熟,也就不客套了。
    几人都围了过来,说是清点,其实是有谁想要将野味拿回家的,过来挑,剩下的才是卖的。葛正修拿了两只野鸡,王大石也一样,葛飞只挑了只野兔,剩下的于平拿了一只野鸡一只野兔,都是些小东西,傅居言也明白为什么葛正修愿意和这几个人打交道了,都是很懂规矩的人,知道分寸。
    把自己要的野兔野鸡放到一边,剩下的,等去县上换了银子,会按约定好的份数分成,葛正修王大石两人出力多,两人分了六份,每人三份,葛飞和于平每人两份。因为葛飞那份给了傅居言,所以葛正修这边是五份,大家都没有异议。
    作者有话要说:
    第7章
    傅居言看了看地上堆着的一堆猎物,大的有两头野猪,还有几只看着像是山癞的动物,一窝野兔,有七八只,五只野鸡倒是收获颇丰,他还看见了两只羽毛斑斓的鸟,被王大石用一个竹笼子装着,叫声婉转,这是什么?
    葛正修答道:是白羽雀,因为这种鸟只有翅膀尖上有一点白羽,所以叫白羽雀。他喉结动了一下,你想要么?
    傅居言莫名看了他一眼,这东西卖给那些达官贵人,应该很值钱吧?他又没钱养这些精贵的小东西。
    葛正修抿了抿唇没有说话。
    站在他们旁边的于平笑道:正修哥这是想讨嫂子欢心呢!再贵的东西嫂子说要也得给啊。
    傅居言尴尬的笑了笑,心中无奈,看来他真的有必要和葛正修好好谈谈了。
    众人从于平家里找来了一辆牛车,把猎物都装上了车,这一次本来是葛正修跟葛飞两个去的,现在傅居言来了,葛飞就表示家里还有事,正修哥和嫂子两人去就可以了。准备好了,大家拿着自己的野味就回去了,葛正修的那份会由王大石送到家里去。
    两人出了村子,一路向西,颠簸着去往县里。
    只剩了两个人,傅居言说话也自在了些,等东西卖完了,葛飞那边还是买些对等的礼物送过去吧,我的事不该怪外人,是我自己当时没想明白。人家一个清白的姑娘家无端被人非议,还能替我着想,说明人家品行纯良,我却不好收这些东西。
    葛正修顿了顿,说道:后娘那样指责你,确实无理,你不用在意。四弟和葛云的事也不怪你,是他自己没出息。
    傅居言见他对葛老太这样不客气,事理也分的明白,心中多了几分好感,随即好奇道:哎,那葛小云,葛正修打断他,葛云。
    哦,葛云,她跟你四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退亲?
    葛正修过了好一会儿才说:四弟看上了邻村的一个哥儿,后娘不愿意,想让四弟和葛飞家早日结亲,四弟和葛云的亲事是之前就订好了的,因为出了五服,可以结亲。后来四弟的事传了出去,葛飞家就不愿意了。傅居言听了,就知道葛正林和那个哥儿的事绝对不简单,要不然也不会闹得女方都上门来退婚了。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