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士大夫重生之娶夫娶贤——螺髻山下客(
当然是大家一起应对,可是玩游戏都分主攻和辅助,既然对方是四大才子作为主力,他们这边当然是希望杭州五子能当领头羊,商谭的谦虚反而让其他人不知道怎么接话,一时间都沉默地看着杭州五子之首林方旭。
林方旭挑挑眉,不负众望,哼笑道:管他四大才子,还是五大才子,既然下了战书,咋们接着便是,再说浙江往年会试取才都是第一,总不能让他人笑话我辈无英才。
许仲康兴奋道:就是,我们明天就敞开门等着他们,也让那帮子人见识见识我浙江的文化底蕴。
有了林方旭起头,其它人仿佛找到主心骨般,一群人又凝聚到一起,你一句我一句讨论着明天该如何应对。
而他们的对头,似乎就没那么和谐了,京城会馆中分成了好几个派别,孔玠领着北方考生一派,董坤自然是一众江南考生的头头,四川云南考生以苏昭为首,福建广东等考生以文天奉马首是瞻。
一群人虽然不至于剑拔弩张,但也各有心思,孔玠先不耐烦道:好了,好了,到时候肯定是翰林出题,现在有什么好讨论的,平时怎么答就怎么答好了。
董坤笑容温和道:也不是这样说,浙江去年乡试,前五魁据说很是了得,有杭州五子之称,还是不能大意的。
从头到尾都一副不关己事的文天奉,此时好奇道:哦,都是哪五人,我叔父曾经在浙江任职,回来后对我说,就我这文才,若是参加杭州乡试,怕只能是末名,还将抄录的乡试文章给在下研读,确实让人惊叹,这能在杭州文坛闯出名声的人,实在让人敬仰得很啊。
苏昭长得俊秀,带着点川蜀口音,调侃道:文兄这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说起来到底是哪五个,董师兄还没说呢。
董坤祖籍苏州,前朝时也属于浙江,洪武初年被划到南京,说起来也算半个浙江人,听了文天奉对杭州五子
的赞叹,心里有些说不出来的烦躁感,听了苏昭的话,他迅速抛开那些莫名的情绪,回答道:排在第五的是湖北提学许大人的侄子许仲康,第三、第四是金华沈家的沈京、沈茂两兄弟,排在第二这位,可是前朝兵部尚书商仲淹老大人的嫡孙商谭。
苏昭惊叹道:豁,那位大人可是大魏第一位,位列三公的人啊,快说说排在第一的人是谁,到底有如何大才,能赢了商家人。
董坤故作神秘道:第一名叫做林方旭,来头也不简单,先祖可是名垂青史,敲响过登闻鼓的林御史,林方旭是其直系晚辈,也是杭州乡试的解元郎。
文天奉惊叹道:没想到此次杭州乡试的前几名,都来历不凡啊。
孔玠看他们三人开始讨论起林方旭几人的爷爷、祖先,无趣的自顾自离开,后面跟着两个北方学子。
其中一人,担忧道:孔师兄,没想到浙江那几人家世都这么不简单啊。
孔玠嗤笑道:哼,果然,听董坤说完后,你们就都只关注别人家世了,这便是董坤的不要脸之处,无所不用其极的贬低对手。
另一人个子高大,五官粗犷,一看就是北方人,沉思道:现在想来,确实是这样,经董坤之口后,就好像人家能得第一、第二都是靠祖上荣光一样。
孔玠将书人,倒像个二流子,挑道:哼,商谭先不说,林御史前朝就撞死在了午门,林家人几代都入不得考场,到现在能有什么余荫?林方旭能得了杭州解元,只能说是才学斐然。董坤一直视会元为私物,这次怕是急了,不过董家人向来如此,小爷能顶个飞扬跋扈的名头,不也是拜他们所赐么。
其他两人齐齐翻个白眼,心道这可不仅仅拜董家所赐,你自己也功不可没。
第四十四章
董坤几人惊叹林方旭来历不凡的时候, 浙江会馆众位举人已经讨论完毕, 归结而言是不怕的, 至于为什么这么自信?
其他人是看解元郎信心十足,而心下安定, 解元郎则是开了挂, 所以自信,这辈子还不知道, 但上辈子会试头名是商师兄,也是殿试状元, 榜眼是位三十多岁, 来自江西的举子,探花是孔阁老嫡孙孔昭。
由此可见, 董坤这京城第一才子的名头有多虚,说起来林方旭上辈子也勉强算是个董派朋党,为什么说算是, 因为他不是自愿的。
林方旭上辈子中进士时, 孔董两派正斗得如火如佘,各种拉帮结派, 很多没背景的新进士都不可避免的卷入其中,林方旭上一世名次在二甲第六, 算不得出类拔萃, 但也算优秀,董派试图拉拢过他,但都被他用各种方法拒绝了。
可能是因为祖上名声太大, 董派一向处事圆滑,估计也不想要一个动不动敲登闻鼓之辈,最后便算了,林方旭得以安稳地在翰林院呆了两年。
结果第三年的时候,刘明珠的胞兄,莫名其妙地被董家看中,将偏房庶女嫁给了他,自己也就莫名其妙地在别人眼中被打成董派,以至于不得不远避云南。
后来被调到苏州,又不可避免的在董坤手下做事,为董家继承人的政绩出谋划策,当着任劳任怨地老黄牛,最后还被人丢出去背黑锅。
林方旭三人回到武安侯府,说好明天一起出发后,便各忙个事了,林方旭想着前世的经历,在武安侯府前院闲逛,转过假山时,遇见提着红缨枪的姜世云。
小哥儿估计刚从演武场回来,穿着大红色练功服,额头脸颊还留有细密晶莹的汗珠,脸色更是绯红娇艳,看见林方旭时愣了一下,转身想躲,又想起这里是武安侯府,作为主人不能这样不礼貌。
林方旭好笑道:在下是洪水猛兽不成,让少郎一见到便躲。
姜世云暗骂自己一句没出息,面上不好意思道:哪有躲我只是突然想起来,有东西落在了演武场。
林方旭好不容易逮到机会,见着了他,哪能轻易放过,装作好奇道:在下在侯府借住多日,还未有幸见识过侯府演武场,不知可否同去?
姜世云本能的想要拒绝,却见林方旭微笑的看着自己,眼睛里藏着戏谑,心里堵了堵,负气道:你一个书人,去演武场干什么!
林方旭挑了挑眉,笑道:我虽说不是十八班武艺全会,但还是会一两样的。
姜世云好奇道:你除了会外祖父的那几招剑法,还会什么?
林方旭目光深沉道:不管我会什么,若是我赢了少郎,少郎可否回答在下一个问题。
姜世云见他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深吸了口气道:有什么不可以的,哼,我除了长枪,刀剑长弓可都使得,看你拿什么赢我。
林方旭不可置否的跟着他来到演武场,径直去武器架上取了一副弓箭,拿在手里观察比划着。
林方旭当然是有备而来,君子六艺,在府学时就学习过射,前一世在云南任职时,又认识了当地一位弓箭之术十分了得的猎户,跟着钻研过一段时间,自认还是拿得出手的,能赢最好,不能赢至少多待了一会儿,多说几句话不是。
林方旭选了一副合适的长弓,羽箭上弦,拉满弓,对着七十米外的立靶射了出去。
姜世云只听见嗖的一声,羽箭稳稳的钉在了红靶上,心里大感意外,随意取下一副长弓,对着同样的靶子,也是一箭中红心,两只羽箭紧紧挨在一起。
姜世云对着林方旭挑眉道:这点本事,可是赢不了我的。
林方旭见他自信飞扬的样子,微微一笑,满眼的温柔包容,指了指演武场边上,一颗高大的红梅树,说道:我们下一场就比,谁将那朵绽放的红梅射下来吧。
宽阔的演武场周围没有什么高大的树木,将近两人高得红梅树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北平的梅花开的晚,在满树花骨朵的映衬下,枝头顶端的那一抹红,显得格外美丽娇艳。
姜世云不想让林方旭抢了先,弓箭上弦,举手便射,箭矢离弓时,忽然刮起一阵北风,吹弯了梅花树枝,那一点红在枝头左右跳跃,仿佛要乘风离去。
风停过后,羽箭独自躺在墙角,红梅依然屹立枝头,只剩下红衣小哥儿,惊讶地微微瞪着眼,回过神后,又懊恼的跺跺脚,沮丧地嘟着嘴道:该你了
林方旭忍着笑,拉开弓弦,瞄了一会,确认无误后才松手,好在没有刮风也没有下雪,只见羽箭呼啸而去,最后箭头上带着一点红,飘落在皑皑白雪中。
姜世云见林方旭走过去,拾起雪中红梅,朝自己走来,初见时还是在杭州簪花宴上,不到舞象之年的少年,站在一群留着胡须的新晋秀才前面,显得格外矮小,像个小屁孩儿一样。
如今,当初的小屁孩儿似乎已经比自己还要高一些,脸上稚气全无,长得丰神俊朗,玉树临风。
杭州辩论时,只以为他文才出众,常人所不及,现在看着他指尖的一点红,才发现解元郎的武艺似乎也不凡。
林方旭捧着梅花,走到姜世云面前,微微低头,对上那双如水般的明眸,用低沉的嗓音缓缓说道:在下前年在西子湖畔,见过一朵红花,甚美,心悦之,辗转思之。可鲜花长在高枝,触之不及,只敢站在树下仰慕之。
林方旭将红梅放到姜世云手中,接着说道:我们之前打赌,少郎若是输了,要回答在下一个问题,少郎觉得枝头的鲜花,对树下仰慕他的在下,可有一丝欢喜?
姜世云面颊通红,眼神飘忽,周围空气似乎都变得粘稠,无边的窒息感,令他想要逃跑,他也确实这么做了,却被林方旭抓住左手,猛然拉了回来。
林方旭将他的双肩紧紧箍住,凑到面前,险些要鼻尖挨着鼻尖,黑黢黢的双眼紧紧盯着他,沉声道:少郎,有吗?
姜世云此时已被吓住,全然忘了自己能轻而易举的将其撂倒,见林方旭从一个谦谦君子,变得这般咄咄逼人,突然觉得万分委屈,红了眼眶道:怎么?要是没有,你就要离开,换朵红花仰慕了么?
林方旭见往日飞扬艳丽的人儿,此时面露凄色,一时心痛难当,伸手想要拂过那双含泪的双眼,却又不敢,只得表明心意道:怎会,万花丛中,在下之爱慕那一朵,这一世怕都不会改变心意,只求那朵娇花能低头垂青在下一眼。
姜世云这才面露笑颜,退开一些,抬着下巴,一脸傲娇道:既然不变,那你好好守着便是,等等何时不刮北风了,自然能射到手。
姜世云说完后,羞红了脸,竟不敢看林方旭一眼,转身便直接跑走。
林方旭也没有去挽留,他此时有些反应不过来,是同样心悦自己吗?只是时机不够,对,一定是的!不然说什么自己能射到手,真是大胆又直白,于是林方远和林冲两人,便看到了一晚上都在傻笑的解元郎。
而此时,皇宫中大皇长哥儿朱宣,正陪着建文帝喝茶聊天,太子朱显宗在下首陪坐。
贵为一国之君也有无聊的时候,做儿子的自然要给父亲找些八卦乐子,朱显宗无意间说道:儿臣听闻,京师会馆举子明天要和浙江会馆的举子
打擂台呢,说起来北平这几年科举取才也是能人辈出,不知到时候和浙江比起来谁更胜一筹。
建文帝轻笑道:哼,北平也就这几年才好起来,哪能比得过浙江,毕竟是几朝沉积的底蕴啊。
朱宣也是很赞同,对这场胜负并不关心,只说道:说起来,我一直对父皇佩服得很,当初只是同意了太学学生可以不回祖籍科举,竟生生在江南世家中间埋了道深渊。
建文帝也面带缅怀之色,感叹道:父皇之大才,你我不及多矣,江南现在已满是沉珂,朕本来是让想让孔董两派互相切毒瘤,可惜两人都老奸巨猾得很,不肯动真刀真枪,一起演戏给朕看呢。
朱宣想着两派一直小打小闹,今天你推我一下,明天我扯你一把,倒是默契得很,思绪一转,说道:据说这次参加会试的有,林御史的后人和商太傅的嫡孙,也许能打破眼前的僵局。
建文帝听完后,来了兴致,问道:哦,还有这事,商太傅辞官时父皇可是遗憾了好些时候,林御史父皇也多次夸赞,不知道他们后人能力才学如何。
朱宣笑道:他们文会好像是翰林出题,皇弟若是有兴趣,不如亲自出道题,看看林御史的后人和商太傅嫡孙如何回答,自然就知道有没有其祖风采了。
朱显文此时,主动站出来,为父分忧道:不如儿臣明天也去浙江文会看看,到时候将所听所见回来一一告诉父皇。
就这样,在林方旭几人不知道的时候,他们明天的文会,变成了殿试模拟考。
第四十五章
次日, 林方旭三人也算是起了个大早, 到浙江会馆的时候, 论道堂院子外已经被穿着儒衫的士子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密不透风。
林方旭三人走近, 拍了拍最外边士子的肩膀问道:劳驾, 兄台可否往里走,不要堵在门口。
我也想啊, 这不是挤不进去了嘛,今天杭州五子和京城四大才子切磋呢, 其他会馆的人都跑了过来, 里面已经没地方站了。那士子回道。
林方旭三人互相对望一眼,商谭上前客气道:那个, 劳驾兄台移步,让我们进去。
那士子警惕道:我早饭都没吃就先赶过来了,你们可别想仗着人多插队。
就是, 来得晚就乖乖排在后面!其他人异口同声道。
许仲康无语道:诸位想看切磋, 总得先让切磋的人入场吧,我们三人若不进去, 这杭州五子便不全了。
你们是众人仔细打量他们,终于有人指着林方旭, 恍然高喊道:解元郎!杭州解元郎在这里!
猝不及防, 林方旭三人便被兴奋的士子围观了,好在三人的也算是一路高调走到现在,也不是那么紧张, 最为镇定的林方旭此时呵呵笑道:诸位先放我们进去吧,估计沈兄他们正等得着急呢早点进入正题,大家也好早些回去,祭奠五脏庙嘛。
士子们估计被林方旭说道心坎里了,闻言纷纷让出一条小道来,让三人鱼贯走了进去。
论道堂六扇大门敞开,会馆的人也是别出心裁,将以前的摆设都撤掉,又重新布置过,此时俨然一幅两军对垒的景象。
恋耽美
林方旭挑挑眉,不负众望,哼笑道:管他四大才子,还是五大才子,既然下了战书,咋们接着便是,再说浙江往年会试取才都是第一,总不能让他人笑话我辈无英才。
许仲康兴奋道:就是,我们明天就敞开门等着他们,也让那帮子人见识见识我浙江的文化底蕴。
有了林方旭起头,其它人仿佛找到主心骨般,一群人又凝聚到一起,你一句我一句讨论着明天该如何应对。
而他们的对头,似乎就没那么和谐了,京城会馆中分成了好几个派别,孔玠领着北方考生一派,董坤自然是一众江南考生的头头,四川云南考生以苏昭为首,福建广东等考生以文天奉马首是瞻。
一群人虽然不至于剑拔弩张,但也各有心思,孔玠先不耐烦道:好了,好了,到时候肯定是翰林出题,现在有什么好讨论的,平时怎么答就怎么答好了。
董坤笑容温和道:也不是这样说,浙江去年乡试,前五魁据说很是了得,有杭州五子之称,还是不能大意的。
从头到尾都一副不关己事的文天奉,此时好奇道:哦,都是哪五人,我叔父曾经在浙江任职,回来后对我说,就我这文才,若是参加杭州乡试,怕只能是末名,还将抄录的乡试文章给在下研读,确实让人惊叹,这能在杭州文坛闯出名声的人,实在让人敬仰得很啊。
苏昭长得俊秀,带着点川蜀口音,调侃道:文兄这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说起来到底是哪五个,董师兄还没说呢。
董坤祖籍苏州,前朝时也属于浙江,洪武初年被划到南京,说起来也算半个浙江人,听了文天奉对杭州五子
的赞叹,心里有些说不出来的烦躁感,听了苏昭的话,他迅速抛开那些莫名的情绪,回答道:排在第五的是湖北提学许大人的侄子许仲康,第三、第四是金华沈家的沈京、沈茂两兄弟,排在第二这位,可是前朝兵部尚书商仲淹老大人的嫡孙商谭。
苏昭惊叹道:豁,那位大人可是大魏第一位,位列三公的人啊,快说说排在第一的人是谁,到底有如何大才,能赢了商家人。
董坤故作神秘道:第一名叫做林方旭,来头也不简单,先祖可是名垂青史,敲响过登闻鼓的林御史,林方旭是其直系晚辈,也是杭州乡试的解元郎。
文天奉惊叹道:没想到此次杭州乡试的前几名,都来历不凡啊。
孔玠看他们三人开始讨论起林方旭几人的爷爷、祖先,无趣的自顾自离开,后面跟着两个北方学子。
其中一人,担忧道:孔师兄,没想到浙江那几人家世都这么不简单啊。
孔玠嗤笑道:哼,果然,听董坤说完后,你们就都只关注别人家世了,这便是董坤的不要脸之处,无所不用其极的贬低对手。
另一人个子高大,五官粗犷,一看就是北方人,沉思道:现在想来,确实是这样,经董坤之口后,就好像人家能得第一、第二都是靠祖上荣光一样。
孔玠将书人,倒像个二流子,挑道:哼,商谭先不说,林御史前朝就撞死在了午门,林家人几代都入不得考场,到现在能有什么余荫?林方旭能得了杭州解元,只能说是才学斐然。董坤一直视会元为私物,这次怕是急了,不过董家人向来如此,小爷能顶个飞扬跋扈的名头,不也是拜他们所赐么。
其他两人齐齐翻个白眼,心道这可不仅仅拜董家所赐,你自己也功不可没。
第四十四章
董坤几人惊叹林方旭来历不凡的时候, 浙江会馆众位举人已经讨论完毕, 归结而言是不怕的, 至于为什么这么自信?
其他人是看解元郎信心十足,而心下安定, 解元郎则是开了挂, 所以自信,这辈子还不知道, 但上辈子会试头名是商师兄,也是殿试状元, 榜眼是位三十多岁, 来自江西的举子,探花是孔阁老嫡孙孔昭。
由此可见, 董坤这京城第一才子的名头有多虚,说起来林方旭上辈子也勉强算是个董派朋党,为什么说算是, 因为他不是自愿的。
林方旭上辈子中进士时, 孔董两派正斗得如火如佘,各种拉帮结派, 很多没背景的新进士都不可避免的卷入其中,林方旭上一世名次在二甲第六, 算不得出类拔萃, 但也算优秀,董派试图拉拢过他,但都被他用各种方法拒绝了。
可能是因为祖上名声太大, 董派一向处事圆滑,估计也不想要一个动不动敲登闻鼓之辈,最后便算了,林方旭得以安稳地在翰林院呆了两年。
结果第三年的时候,刘明珠的胞兄,莫名其妙地被董家看中,将偏房庶女嫁给了他,自己也就莫名其妙地在别人眼中被打成董派,以至于不得不远避云南。
后来被调到苏州,又不可避免的在董坤手下做事,为董家继承人的政绩出谋划策,当着任劳任怨地老黄牛,最后还被人丢出去背黑锅。
林方旭三人回到武安侯府,说好明天一起出发后,便各忙个事了,林方旭想着前世的经历,在武安侯府前院闲逛,转过假山时,遇见提着红缨枪的姜世云。
小哥儿估计刚从演武场回来,穿着大红色练功服,额头脸颊还留有细密晶莹的汗珠,脸色更是绯红娇艳,看见林方旭时愣了一下,转身想躲,又想起这里是武安侯府,作为主人不能这样不礼貌。
林方旭好笑道:在下是洪水猛兽不成,让少郎一见到便躲。
姜世云暗骂自己一句没出息,面上不好意思道:哪有躲我只是突然想起来,有东西落在了演武场。
林方旭好不容易逮到机会,见着了他,哪能轻易放过,装作好奇道:在下在侯府借住多日,还未有幸见识过侯府演武场,不知可否同去?
姜世云本能的想要拒绝,却见林方旭微笑的看着自己,眼睛里藏着戏谑,心里堵了堵,负气道:你一个书人,去演武场干什么!
林方旭挑了挑眉,笑道:我虽说不是十八班武艺全会,但还是会一两样的。
姜世云好奇道:你除了会外祖父的那几招剑法,还会什么?
林方旭目光深沉道:不管我会什么,若是我赢了少郎,少郎可否回答在下一个问题。
姜世云见他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深吸了口气道:有什么不可以的,哼,我除了长枪,刀剑长弓可都使得,看你拿什么赢我。
林方旭不可置否的跟着他来到演武场,径直去武器架上取了一副弓箭,拿在手里观察比划着。
林方旭当然是有备而来,君子六艺,在府学时就学习过射,前一世在云南任职时,又认识了当地一位弓箭之术十分了得的猎户,跟着钻研过一段时间,自认还是拿得出手的,能赢最好,不能赢至少多待了一会儿,多说几句话不是。
林方旭选了一副合适的长弓,羽箭上弦,拉满弓,对着七十米外的立靶射了出去。
姜世云只听见嗖的一声,羽箭稳稳的钉在了红靶上,心里大感意外,随意取下一副长弓,对着同样的靶子,也是一箭中红心,两只羽箭紧紧挨在一起。
姜世云对着林方旭挑眉道:这点本事,可是赢不了我的。
林方旭见他自信飞扬的样子,微微一笑,满眼的温柔包容,指了指演武场边上,一颗高大的红梅树,说道:我们下一场就比,谁将那朵绽放的红梅射下来吧。
宽阔的演武场周围没有什么高大的树木,将近两人高得红梅树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北平的梅花开的晚,在满树花骨朵的映衬下,枝头顶端的那一抹红,显得格外美丽娇艳。
姜世云不想让林方旭抢了先,弓箭上弦,举手便射,箭矢离弓时,忽然刮起一阵北风,吹弯了梅花树枝,那一点红在枝头左右跳跃,仿佛要乘风离去。
风停过后,羽箭独自躺在墙角,红梅依然屹立枝头,只剩下红衣小哥儿,惊讶地微微瞪着眼,回过神后,又懊恼的跺跺脚,沮丧地嘟着嘴道:该你了
林方旭忍着笑,拉开弓弦,瞄了一会,确认无误后才松手,好在没有刮风也没有下雪,只见羽箭呼啸而去,最后箭头上带着一点红,飘落在皑皑白雪中。
姜世云见林方旭走过去,拾起雪中红梅,朝自己走来,初见时还是在杭州簪花宴上,不到舞象之年的少年,站在一群留着胡须的新晋秀才前面,显得格外矮小,像个小屁孩儿一样。
如今,当初的小屁孩儿似乎已经比自己还要高一些,脸上稚气全无,长得丰神俊朗,玉树临风。
杭州辩论时,只以为他文才出众,常人所不及,现在看着他指尖的一点红,才发现解元郎的武艺似乎也不凡。
林方旭捧着梅花,走到姜世云面前,微微低头,对上那双如水般的明眸,用低沉的嗓音缓缓说道:在下前年在西子湖畔,见过一朵红花,甚美,心悦之,辗转思之。可鲜花长在高枝,触之不及,只敢站在树下仰慕之。
林方旭将红梅放到姜世云手中,接着说道:我们之前打赌,少郎若是输了,要回答在下一个问题,少郎觉得枝头的鲜花,对树下仰慕他的在下,可有一丝欢喜?
姜世云面颊通红,眼神飘忽,周围空气似乎都变得粘稠,无边的窒息感,令他想要逃跑,他也确实这么做了,却被林方旭抓住左手,猛然拉了回来。
林方旭将他的双肩紧紧箍住,凑到面前,险些要鼻尖挨着鼻尖,黑黢黢的双眼紧紧盯着他,沉声道:少郎,有吗?
姜世云此时已被吓住,全然忘了自己能轻而易举的将其撂倒,见林方旭从一个谦谦君子,变得这般咄咄逼人,突然觉得万分委屈,红了眼眶道:怎么?要是没有,你就要离开,换朵红花仰慕了么?
林方旭见往日飞扬艳丽的人儿,此时面露凄色,一时心痛难当,伸手想要拂过那双含泪的双眼,却又不敢,只得表明心意道:怎会,万花丛中,在下之爱慕那一朵,这一世怕都不会改变心意,只求那朵娇花能低头垂青在下一眼。
姜世云这才面露笑颜,退开一些,抬着下巴,一脸傲娇道:既然不变,那你好好守着便是,等等何时不刮北风了,自然能射到手。
姜世云说完后,羞红了脸,竟不敢看林方旭一眼,转身便直接跑走。
林方旭也没有去挽留,他此时有些反应不过来,是同样心悦自己吗?只是时机不够,对,一定是的!不然说什么自己能射到手,真是大胆又直白,于是林方远和林冲两人,便看到了一晚上都在傻笑的解元郎。
而此时,皇宫中大皇长哥儿朱宣,正陪着建文帝喝茶聊天,太子朱显宗在下首陪坐。
贵为一国之君也有无聊的时候,做儿子的自然要给父亲找些八卦乐子,朱显宗无意间说道:儿臣听闻,京师会馆举子明天要和浙江会馆的举子
打擂台呢,说起来北平这几年科举取才也是能人辈出,不知到时候和浙江比起来谁更胜一筹。
建文帝轻笑道:哼,北平也就这几年才好起来,哪能比得过浙江,毕竟是几朝沉积的底蕴啊。
朱宣也是很赞同,对这场胜负并不关心,只说道:说起来,我一直对父皇佩服得很,当初只是同意了太学学生可以不回祖籍科举,竟生生在江南世家中间埋了道深渊。
建文帝也面带缅怀之色,感叹道:父皇之大才,你我不及多矣,江南现在已满是沉珂,朕本来是让想让孔董两派互相切毒瘤,可惜两人都老奸巨猾得很,不肯动真刀真枪,一起演戏给朕看呢。
朱宣想着两派一直小打小闹,今天你推我一下,明天我扯你一把,倒是默契得很,思绪一转,说道:据说这次参加会试的有,林御史的后人和商太傅的嫡孙,也许能打破眼前的僵局。
建文帝听完后,来了兴致,问道:哦,还有这事,商太傅辞官时父皇可是遗憾了好些时候,林御史父皇也多次夸赞,不知道他们后人能力才学如何。
朱宣笑道:他们文会好像是翰林出题,皇弟若是有兴趣,不如亲自出道题,看看林御史的后人和商太傅嫡孙如何回答,自然就知道有没有其祖风采了。
朱显文此时,主动站出来,为父分忧道:不如儿臣明天也去浙江文会看看,到时候将所听所见回来一一告诉父皇。
就这样,在林方旭几人不知道的时候,他们明天的文会,变成了殿试模拟考。
第四十五章
次日, 林方旭三人也算是起了个大早, 到浙江会馆的时候, 论道堂院子外已经被穿着儒衫的士子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密不透风。
林方旭三人走近, 拍了拍最外边士子的肩膀问道:劳驾, 兄台可否往里走,不要堵在门口。
我也想啊, 这不是挤不进去了嘛,今天杭州五子和京城四大才子切磋呢, 其他会馆的人都跑了过来, 里面已经没地方站了。那士子回道。
林方旭三人互相对望一眼,商谭上前客气道:那个, 劳驾兄台移步,让我们进去。
那士子警惕道:我早饭都没吃就先赶过来了,你们可别想仗着人多插队。
就是, 来得晚就乖乖排在后面!其他人异口同声道。
许仲康无语道:诸位想看切磋, 总得先让切磋的人入场吧,我们三人若不进去, 这杭州五子便不全了。
你们是众人仔细打量他们,终于有人指着林方旭, 恍然高喊道:解元郎!杭州解元郎在这里!
猝不及防, 林方旭三人便被兴奋的士子围观了,好在三人的也算是一路高调走到现在,也不是那么紧张, 最为镇定的林方旭此时呵呵笑道:诸位先放我们进去吧,估计沈兄他们正等得着急呢早点进入正题,大家也好早些回去,祭奠五脏庙嘛。
士子们估计被林方旭说道心坎里了,闻言纷纷让出一条小道来,让三人鱼贯走了进去。
论道堂六扇大门敞开,会馆的人也是别出心裁,将以前的摆设都撤掉,又重新布置过,此时俨然一幅两军对垒的景象。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