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封建士大夫重生之娶夫娶贤 > 封建士大夫重生之娶夫娶贤
错误举报

>封建士大夫重生之娶夫娶贤——螺髻山下客(

    张少郎君此时赶紧给姆父顺顺气,擦一擦不存在的眼泪,
    劝道:姆父别太担心了,考试那天别让小云去不就好了。
    姜世云此时开口道:报了名就必须参加,不然,就算你还不是京师营的人,也会受军法处置的,这是大皇长哥儿立的规矩。
    张少郎君看了看黑着脸的,一言不发的姜太夫人,又故作轻松道:哎呀,其实我们现在担心也是多余,小云还不一定考得进去呢!
    姜世云翻了个白眼,不屑道:切,我要是都考不进去,那京营今年怕是招不到两个人了!
    商道虞气得拿个桂花糕砸到他身上,骂道:你能耐得很啊!?你怎么不上天呢考进了又怎样,你看京营的哥儿,有哪个婚事是好的,也幸好你早就和你表哥有了婚约!
    姜太夫人气得有些发懵,她一开始是想来武安侯府干嘛来的?哦,她是想质商道虞为什么要让小云去考京营,置陈家于何地,让自己儿子的脸面往哪儿搁?!结果自己还没张口,商道虞便拉着自己哭诉起来。
    看着他们一唱一喝,姜太夫人甚至有些分不清楚,到底真的是小孩子任性胡闹,还是商道虞别有用心,可是不管怎么样,这样的儿夫郎,现在都是娶不得了。
    姜太夫人对着姜世云问道:小云,你真的要去考京营?放着富贵安稳的日子不过,去跟着一群大老爷们儿风里来雨里去的?
    姜世云郑重道:侄儿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为的就是能向父亲一样,能够建功立业,侄儿不怕苦!
    姜太夫人看着他那个死犟死犟的样子,差点梗出一口血来,这是真傻,还是跟我装傻呢?!
    偏偏商道虞还在那里假模假样道:你父亲是男人,你和他能一样吗?你嫁给你表哥后,难道让你表哥在家教子不成?
    姜太夫人觉得自己多说无益,也不管商道虞姆子是真傻还是假傻,只推心置腹道:小云,姑母本是看着你长大,一直就喜欢你有主见,舍了脸皮才求了你父亲,想让你给姑母作儿夫郎。
    商道虞心想小哥儿的婚事,你不先给我这姆父递个话,直接和姜军作了约定,也真是舍了脸皮了。
    只见姜太夫人脸上先挣扎犹豫,接着痛惜愧疚,最后痛心疾首道:可姑母就你表哥一个儿子,忠勇伯府还要靠他支撑门户,你若考了京营,姑母却是不敢让你进门了!呜呜,你这个傻孩子,真正是要心疼死姑母了!
    姜太夫人说完竟然伤心欲绝地哭了起来,看得武安侯府直爽三人组目瞪口呆,商道虞只得干巴巴道:妹妹不要这样,都怪孩子太任性。
    最终,姜太夫人表示自己太伤心,得回家缓缓,商道虞姆子、儿夫郎三人一起将人送走后,回到花厅,大眼望小眼,互相对视几眼后,齐齐叹了口气,哎,又被这些又能哭,又能演的人完虐了。
    姜世武在姆父他们送人离开的时候,就溜了回去,他实在是被吓坏了,见识了林小弟那种没理都能说得有理的文人,再看明明退婚对小云影响才是最大的,结果姑母反而成了最伤心的人,姜世武觉得,自己这种直心眼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简直没有活路。
    然而不管如何,没过几天,京城便传遍了,武安侯府小哥儿执意要考京营,忠勇伯太夫人只得痛心取消两家婚约的消息。
    众人先是私下里感叹小哥儿真是任性妄为,再是感叹忠勇伯太夫人孤儿寡母的不容易,取消婚约也无可厚非,最后又觉得姜家小哥儿,若是真的考入了京营,以后就算想嫁人,怕也嫁不了什么好人家了。
    一时间仿佛人人都成了什么热心肠的好人似的,为别人家小哥儿的悲惨婚事操起心来,却全然忘了人家就是再不济,还有一个地位显
    赫的姆家。
    武安侯府的话题也没有持续多久,因为众人又被这次的殿试吸引了目光。
    四月十五,天还黑着,寅时还没过,林方旭众人便在宫门前等着,一个个虽然起了个大早,但似乎都显得无比亢奋,红光满面。经过一层层地狱式的考试,奋斗到现在,迎来鲤鱼跃龙门的最后一跃,想想就激动得不能自已。
    上辈子已经越过龙门的林方旭,虽然知道龙门后并不是终点,而是另一场难度更大,时间更长的考试,但是他此时心中的激动依然不比其他人少,毕竟人一辈子不都是在考试么,但至少他现在有着一个希冀的陪考人。
    殿试只要不犯傻,是不会罢黜考生的,只会将会试的名次重排,考得好的能进一甲跨马游街,考得差的,再不济也能混个同进士,外放个七品县令当当,比起举人做官,起点可是高太多了,林方启堂哥的舅舅到现在还是个县丞呢。
    都说官场犹如修罗场,仕途凶险,将来靠得住的,除了家族,便是这帮子从同一战场下来的同科同年。所以不同于会试的紧张不安,此时一群职场菜鸟,正在热情互相交流感情,争取以后能够相互扶携,就连董坤四人此时都和林方旭他们几人热络得很。
    在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氛围中,卯时到,钟声响,宫门开,十年寒窗,一举成名,就在今朝!
    第五十二章
    礼部主事点名后, 赞官高声道:新科贡士入城。
    林方旭打头, 考生们分列两队, 左边第一位是商谭,右边第一位是孔玠, 在前面引导官的带领下, 穿过一道道朱红大门,走向皇极殿, 又称金銮殿。
    此时大殿内红毯两旁,已经等着几十名官员, 打头的是四位身着蟒袍玉带的大学士, 也就是孔、董、管、李几位阁老;再然后是穿大红袍、系金银腰带的尚书、侍郎。
    对于林方旭等新科进士来说,这些人就是他们奋斗的方向, 方向暂且遥不可及,前面穿青袍的主事、员外郎,才是他们眼下奋斗的目标。
    一众贡士站定后, 只听宫乐一响, 所有人神情肃穆,在这荡涤人心的乐声中, 身穿黄袍的天子终于出现。
    臣等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等众人行了叩拜之礼后, 建文帝似乎也不爱多啰嗦, 直接拿起裁刀,将黄案上的试题亲自开封,然后授予内阁首辅孔奕, 孔阁老手持试题,苍声道:建文八年,丙辰科殿试,开始!然后将试题转交给了礼部尚书赵松涛。
    又是在一阵山呼万岁声中,天子退场,其它跟着来充场面的官员也退场,只留下大学士管子仲,礼部、吏部两位尚书,以及一干礼部官员。这些便是这次殿试的监考官了,一阁老,两尚书,若干三、四五品官员,人数之多,阵容之豪华。
    在监考官的指令下,贡生们依次在坐到摆在皇极殿中间的小方桌后,待所有人都坐定后,才发下试题,题目是大魏立国之初,灾荒战乱肆虐,至今日,任有强敌窥视,百姓流离,朝廷欲强军富民,然北方经蒙奴铁蹄,百废待兴,南方虽水土肥美,却也连年赋税不齐,依诸君之见,有何道而使上有裨于经费,下无妨与修养欤?
    恩,题目果然还是上辈子那个题目,虽然委婉地说了一大段,但直白来说就是,国库缺钱,啥事都干不了,朕很着急,你们来想想办法?但是不能妨于修养,所以增加赋税是不行的,又特意提醒说南方水土肥美,你们可以从此处着手。
    总得说来,这道题是真不好答啊,题肯定大家都看得明白,但策论的答案也代表着你自己的政治立场,谁敢轻易表态?所以看到考题时,贡生们都是冷汗连连,只有开了外挂的林方旭,此时心态好得很,还能在心里感慨,圣上果然对江南世家不满得很呐。
    同一天,在京郊京师营举行的经营招新便没有殿试那么引人注目,但阵势也很豪华,五军府右都督大皇长哥儿朱宣,亲自带着五军都督府一干人主持招新考试。
    经营招新,兵源主要还是来自各大卫所推荐,各个卫所都有一定名额,名额多少,由卫所整体实力决定。
    姜世云等三十来个官家子弟,比起将近五千左右从各个卫所来的老兵油子,就像进了狼群的羊,连姜世武这么个心大如斗的人此时都暗暗吞了吞口水,姜世云这么个芝兰玉树地小哥儿此时却双眼放光,满脸崇拜地看着他的人生偶像,大皇长哥儿朱宣。
    参加京营考试的百来位小哥儿此时都和姜世云差不多,正因为大皇长哥儿,才让众多小哥儿除了嫁人生子外,又有了另一种选择。
    待台上朱宣讲了一些勉励的话后,五千来人便被打发到,重新布置过的营房,先进行文考,由于之前林方旭笃定说题目必定不会太难,姜世云也没感觉到什么压力,打开试题卷,一共有三道题:
    题一为默写《论语》颜渊第十二之第七,子贡问政。
    题二为《武经七书》指哪七书?
    题三为何为兵者,诡道也。
    知道不会难,但没想到这么不难,试题开头,居然还特意提醒了,只要答对前两题,便可过关,并鼓励诸君不要轻易放弃,姜世云心里感叹,看来五军都督府的大佬,对大家的文化水平期望不高啊。
    可即使如此,姜世云依然看见许多五大三粗的汉子,不是偷瞄旁边,便是悄悄回头,有极个别为了看前桌答案,脖子伸得老长,屁股都快抬起来了。
    甚至几个明显来自同一卫所的汉子,竟然互相传起纸条来,监考的京营众位都使、把总并不在意,只在纸条实在乱飞得过分的时候,才走下来,一人后脑勺赏了一巴掌,没收纸条完事儿。
    姜世武见此,对着坐在旁边的姜世云噗呲、噗呲两声,示意他将答题纸移到这边一点,要求默写的那段论语里面,他还有一句话记不得了,姜世云看他一脸着急,只好将纸稿移过去,心中感叹,自己之前那么认真补习,这次说不定能那个文考第一呢。
    然而姜世云高估自己了,和殿试需要第三天才知道结果不同,京营文考结果下午就出来了,二十来个五军都督府文职人员一起阅卷,先把只答了前两题的三千多人和答了第三题的一千多人分开排名,然后再合到一起,快得很!
    最终结果便是,姜世云只得了第二,得了第一的是英国公的二孙子沈定远,姜世武也过了,五千多新生,文考只刷下来百来人,可见五军都督府的大佬们对文考似乎也不是太在意。
    文考过后第二天才是武考,武考一共考两天,姜世武兄弟过了文考后,便和沈定远等世交子弟,一起回了城,商量着明天如何好好发挥。
    说起来,沈定远和姜世武兄弟也算是从下一起长大,他年岁要大些,小时候带着姜世武、姜世云四处胡闹。
    十三岁时,英国公做主,被送到了定辽卫历练,隶属辽东都司,本来凭本事是可以得到推荐名额的,但身为国公府嫡系子弟,哪里好意思和其他普通平民出身的袍泽,抢这少而又少的机会。
    姜世武问道:沈二哥,你这些年在辽东呆得可好?我看你都黑了。
    沈定远摸摸自己小麦色的皮肤,不在意道:有什么不好的,比在京城自在多了,骑着骏马想跑多快就跑多快!何况,你呆在京城也没比我白多少啊
    姜世云倒是不关心他的肤色,只问道:沈大哥若是进了京营,还会寻机会回去么?
    沈定远想了一下道:太平年月,留在京营除了训练,还能做什么?京营每年招的新人都要去其它卫所驻防几年,我到想到时候申请回辽宁卫,毕竟习惯了,小云你们也一起吧,那里我已经混熟,到时候罩着你们。
    沈定远说完,颇为热情地看着两人,姜世武想也不想就答应了,姜世云却犹豫着道:我到时候再看吧,现在说这个还早了些。
    京营结束得早,殿试却到了天黑才散场,众人中午在宫中蹭了顿御膳,临出宫时,还一人领了包点心,林方旭三人提着点心坐上回武安侯府的马车。
    车厢里,出身杭州世家的许仲康,突然问道:我观今日题目,圣上是否要对江南等地世家
    商谭不等他说完,立马打断道:子健慎言,小心祸从口出。
    许仲康自知说错了话,讪讪闭嘴,过了一会又似乎还是忍住不,想要一吐为快,欲言又止半天,林方旭实在看不过去,语重心长道:许师兄,就算正如你想的那样,自有朝堂诸公去着急,你何必在此自扰。
    许仲康恍然大悟道:也是,自有人比我还着急,许家也算不得什么顶级世家。
    商谭好笑道:先不管这些,说起来就今日这题,你们是如何答的,为兄刚拿到
    题目时,甚至以为自己怕是要交白卷了。
    许仲康无精打采道:还能怎么答,我是从兴水利,修沟渠,鼓励农桑等事说的,老生常谈得很,不过东升你到底答得什么?居然让圣上赞不绝口。
    说起来从文会开始,东升怕就入了圣上眼了,这次殿试,傍晚快交卷时,圣上和诸位大人估计是议完事,一群人又转了回来,林方旭的试卷刚交上去,便被圣上命人,承了上去。
    翻看过后,圣上竟大赞道:好、好好,此法甚好,甚好,这份答卷堪当头名,林公后人果然名不虚传。如此,结果虽然还未出来,众人便觉得林方旭这六首之名,怕是跑不了了。
    许仲康问完后,见林方旭只笑笑,也知道自己问得冒失,以东升的脾性,答卷里怕不是又要得罪一堆人了。
    商谭虽然也很好奇,但却不刨根问底,便转移话题道:明天小武他们武考,不如让大表哥带我们进去看看?
    林方旭听得很心动,忙应道:行啊,我房子也租好了,明天正好没事儿。
    第二天一早,林方旭三人便特地提前,到前院等着姜世民,等姜世云到时,就看到姜世武正在跟林方旭等人吹牛道:我还当文考有多难,本来都做好被淘汰的准备了,没想到也就那么回事儿若是我从小就好好读书,说不定还能考个秀才什么得呢。
    姜世云毫不留情地戳破道:二哥既然这么厉害,要不再把子贡问政背一遍!
    姜世武被戳破也不尴尬,还振振有词道:今天武考,我背它干嘛小云来了,那我们就快出发吧,林小弟,呆会让你们见识见识哥哥的厉害。
    军营重地,平时自然是不能随意进入的,今日有所不同,参加招新的考生或多或少都有些亲友送考,校场周围特地搭了些看台,方便亲友团摇旗呐喊,咳,当然,毕竟是严肃的考试,不能那么轻浮,但鼓掌喝彩还是有的。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