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长命百岁——最白(88)
右日逐王心里一惊,霍屹的动作看上去轻松闲适,却力重千钧,他浑身一滞,只见霍屹手腕翻转,长剑再向前两分,精准地掠过右日逐王的喉咙,血珠迸裂,溅在旁边两个亲卫身上。
霍小满紧接着跟上,挥剑将两个亲卫依次斩杀。
刚才与右日逐王短暂的交锋甚至丝毫没有影响黑夫的速度,霍屹继续带领军营冲破匈奴的后方防线。
这是他积累了七天七夜,付出无数代价,人为制造出来的包围圈漏洞,他必须抓住这个机会。
因为右日逐王的死,匈奴们短暂地混乱了片刻,霍屹趁机突围。
杀了在匈奴赫赫有名的右日逐王,霍屹内心却没有丝毫波动。身上的伤口倒了酒之后,稍微好了一些,但毕竟没有任何医药处理,只用碎步简单的缠了起来。
就在刚才突围的时候,他身上的绷带松开了,他能清晰地感受到身体各处传来的剧烈的疼痛,令他不断冒出冷汗,那些汗液再浸透到伤口内,无处不在的疼痛在摧毁他的意志。
他必须保持绝对的清醒,而且不能在士兵们面前暴露自己已经受伤的事。
大越的战士们被围困到今天,哪怕轻伤也必须上阵杀敌,面对越来越匮乏的物资和医药,直到现在士气还没有散的原因只有一个。
就是他霍屹。
只要霍屹还在,他还屹立在队伍之中,他的面容依旧冷静沉着,大越的战士们就能够继续坚持下去。
他们信任霍大将军。
他们相信霍屹能将他们带出白鼓山,带出这个大漠的冬季。
这就是长久以来,霍屹在北军骑兵身上培养出来的信任与服从。
正因为如此,霍屹永远不会在他们面前展现出受伤,犹豫和任何痛苦的状态。
他必须永远沉着,冷静,尽在掌握。
战场上,秋鸿光可以依赖他,李封可以依赖他,霍小满可以依赖他。
但霍屹永远都必须是最清醒最正确的那一个。
在紫微宫的话,他就可以将所有事交给周镇偊了
霍屹猛地回过神来。
他们此时已经彻底逃离了白鼓山,一路向南,朝骨马城而去。
军臣单于带领军队紧追不舍。
他绝对不允许霍屹从他眼皮子底下溜走!
此时军臣单于手下还都是骑兵,霍屹他们却有大量的步兵,速度来说肯定是大越这边慢了。霍屹半道转到一处树林之中,军臣单于在树林外暂时停了下来。
有一个相国问道:大单于,前方会不会有埋伏?
这话问出来十分愚蠢,将相国的畏惧暴露无遗,这围攻的几天,谁不知道那霍屹就跟杀神一样,斩杀大将王族无数,都不知道是谁在围攻谁了。
他一个小小的相国,害怕是自然的,不过为了弥补自己在大单于心中的形象,他又补充道:这树林之后是骨马城,霍屹会不会故意引我们到骨马城,万一那里早有伏兵呢?
这其实是匈奴军中很多人的想法,他们以三十万兵力前来,绝对没想到己方伤亡会惨痛到如此地步。
军臣单于脸色阴沉,打到现在,先产生怯意的居然是他麾下男儿。
不过众心所向,他也不能强行逼人送死,因此分析道:以我大胡男儿之勇猛,何惧大越阴谋。今日我轻率二十万骑兵围攻大越五万人,却不能将他们尽数歼灭。以后我们如何在大漠立足,越朝也会越发轻视大胡王庭。
树林之中,我们是优势,他们带着战车跑不快,我们就在树林之中,将大越战士斩杀殆尽。
军臣单于这话虽然有哄骗手下的嫌疑,但他内心却是觉得霍屹带战车进入树林之中是死路一条。
五万骑兵跟随军臣单于进入树林之中,军臣单于十分谨慎,林中环境复杂,视线也很差。
这是什么?!一个匈奴将士叫道。
军臣单于心里暴躁至极,烦他大呼小叫,面前压抑了脾气骑马过去,只见那里是一辆破旧的战车,铁皮上面还挂着很多血肉碎骨,被鲜血涂满,散发着浓厚的腥气。
这正是之前用于组成营垒的战车,只是此时都已经被破坏的不成样子,只留下巨大的框架,拦在匈奴骑兵们面前。
再往前方看去,很多被损坏的战车横亘在此,让匈奴骑兵们举步维艰。
他居然放弃了战车!军臣单于冷静下来,又想这确实是个不错的方法,既然短暂地减缓追踪的速度,也能抛下这些累赘。但这些战车曾经组成的营垒才是他们支撑到现在的原因,霍屹能有将战车尽数抛下的魄力,实在不能小看。
抛下战车就意味着彻底放弃防守,就像秋鸿光抛下后勤部队一样,是一种果断放弃安全感,孤注一掷的做法。
但这也说明,前方根本没有什么伏兵,霍屹已经是黔驴技穷,再没有更多的手段了。
军臣单于带着手下们艰难地越过废弃战车组成的障碍,就在这时,从树林之中,忽然飞出了几百支箭矢,那些匈奴骑兵丝毫没有防备,纷纷中箭落马。
他们还有箭矢!有一个大将叫道。
在被包围的那段时间内,为了尽可能减缓匈奴的攻击,每日箭矢消耗量巨大,一天几乎能消耗十万支箭矢,后来大越那边的弓弩攻击越来越少,当然也是因为弓弩手死了很多个。军臣单于本以为他们已经没有任何箭矢了。
没想到霍屹居然能忍到这种地步
又是一轮齐射,陷在战车中的匈奴骑兵们难以招架,死伤很多。但三轮齐射之后,林中再也没有一支箭飞出来了。
霍屹默默地叹了口气,下令出击。
他从一开始就没想过逃跑。
大越的骑兵们快速掉头反击,步兵们也冲了出来,拿着武器和匈奴骑兵们拼杀,这些步兵仅剩三千多人,因为频繁的战斗,很多战士的武器都卷刃了,例如霍小满已经换了三把剑,更多的士兵只有一把备用武器,所以很多人手上拿的是随身佩戴的短刀,还有人只能拿车轮的辐条当武器,满脸是血地朝匈奴冲过去,杀了匈奴之后,再抢了匈奴的刀,继续战斗。
军臣单于第一次感到恐惧。
这都是些什么人?!为何在这种兵力对比下,这种连武器都没有的情况下,他们仍然敢于作战。
支撑着他们的,到底是什么?!
*
作者有话要说:
第二更~感谢在20210116 20:25:49~20210116 23:37:5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一只鞋垫子 10瓶;顾十六 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一百零九章 大漠决战
兵法里有一句, 叫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 少则能逃之, 不若则能避之。
就是说, 兵力弱于敌军的时候,就要避免作战。
李封是读着兵书长大的, 包括一些经典战法, 古代战史等等,李仪有意将他培养成将军,自然在这方面不吝教诲。
然而李封上战场之后, 之前所学的东西一点都没用到,因为他跟秋鸿光的时间最久,而秋鸿光那个人,是不怎么看兵书的。
这当然不是说兵法没用, 主要还是看对手是谁,时代不同,适用性也有了差别。理论还要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但不管什么时候, 快都是很重要的。
在军臣单于带领的主力部队包围霍屹之前,那支单独分出来的十万匈奴骑兵其实就已经和李封碰上了。
李海和李封此时分成了左右两翼,各带有五千骑兵,面对十倍于己方的兵力,第一反应当然是跑。
撞上匈奴十万兵力的是李封, 他当机立断带着自己的五千人往南方逃去,匈奴那边也知道自己恰好抓住了大越的援军, 自然穷追不舍。
茫茫大漠之上,两支军队你追我赶,跑了整整五天,到了一处荒城。
这五天以来,李封也没有光跑,他只带着五千骑兵,跑起来比匈奴那十万要快一些,匈奴休息的时候,他却没有休息,而是趁夜偷袭,砍一刀就走。一场追逐战被李封逐渐变成游击战。
他跟着秋鸿光作战,自然不甘愿当被撵着跑的那一方,无论如何都要扑腾一下。
匈奴被他骚扰得烦不胜烦,有几个将领出主意说要不就这么算了,在李封的快速突袭战术下,他们的损耗越来越大,再这样下去,等他跑到大越边境,被动的就是自己这边了。
虽然他们现在就已经很被动,你追我赶的情况下,不知不觉,被追击的那一方竟然获得了主动权。
匈奴这边的主指挥是左骨都侯,兰氏,匈奴四大贵族之一,也是颇受军臣单于重视的左右手。
其他大将认为他们应该放弃,因为对他们来说,拦住大越援军就好,然而大越援军现在离白鼓山已经很远了。
左骨都侯坐在营帐里,此时天色已晚,他派了斥候在外面巡逻,防备大越骑兵随时突袭。
旁边有人说道:还是退了吧,他们已经不可能回援了。只要大单于那边抓住了霍屹,这一小波人也翻不出风浪。
不能退。左骨都侯冷冷地瞪了他一眼:这样退了,如何对得起大单于。
左骨都侯兰氏满心烦忧,他妈的大越先出了一个霍屹,又出了个秋鸿光,现在又冒出来个李封,都不是好对付的。
怎么大胡就不能出几个人才呢。
如果让李封逃回去,日后必然会成长为大胡的麻烦。
左骨都侯此时还有心情考虑大胡的未来,他并不知道,在遥远的大漠王庭之中,秋鸿光刚杀了左贤王,正撵着大单于的幼子军臣岚往北跑。
而白鼓山下,大单于为无法突破霍屹的防御而烦忧。
另一个大将说:前面就是沙城,李封已经带军队进去了,我们该怎么做?
沙城是一座荒城,以前这里居住着一个塞外部落,后来匈奴与大越交战,这个部落就被顺手灭了,留下了一座荒城。
沙城在夜晚的时候,总是会发出诡异的嚎哭声,里面温度很低,传言当初那些亡魂一直在沙城上飘荡。左骨都侯当然不相信这个,令他烦恼的是,沙城内部地势复杂,如同迷宫一般,这十万大军进去,恐怕落不得好。
进去还是不进去,左骨都侯需要作出选择。
难道要围在沙城外面吗,那样的话恐怕不知道要等多久才能逼李封出来,要在这种地方死守的话,还是能守很长时间的。
进城。左骨都侯思索之后,道:听说中原有句话,叫瓮中捉鳖。
第二天一早,左骨都侯便带领大军前往沙城,沙城外围有很高的城墙,里面同样是许多被风沙雕刻的墙壁,整个沙城如同一座巨大的迷宫,只能容许四匹马并排而行,进入其中之后,四周都是高墙,视野范围极其狭小。不过这些防御措施显然没什么用,毕竟在很久之前的那个部落,终究还是被匈奴屠杀殆尽了。
整个匈奴大军完全进入沙城之后,左骨都侯开始感受到一丝寒意,尽管大漠的冬天已经很冷,沙城之内更是寒风刺骨。
左骨都侯打了个寒战,听到风从缝隙中吹过来,夹杂着粗粝的碎石相击的声音,听上去确实像有无数人在嚎哭一般。
有飞箭!
天上忽然落下箭雨,沙城内道路狭小,骑兵们聚集在一起难以躲避,一时间很多匈奴骑兵中箭而亡。
左骨都侯看到远处站在高地的大越□□手,他早知道李封必然会在这里埋伏,一路追杀到这里,双方都想做个了结。
左骨都侯下令朝大越军队冲过去。
李封有一晚上的时间熟悉这个地方,他让□□手们站在高处,负责射箭和观察匈奴的动静,当左骨都侯带领军队缓缓进入沙城之后,他下令让□□手齐射,并且派出骑兵正面进攻。
沙城能最大程度削弱匈奴骑兵人数上的优势。
旁边的都尉问道:李将军,这是要关门打狗?
李封手搭凉棚,看着密密麻麻如蚂蚁的匈奴骑兵,摇了摇头。
这叫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嘶喊声在沙城这个地方也变得格外凄凉,大越骑兵与匈奴骑兵战在一起,温热的血溅起涂抹了整片高墙,长矛和大刀如同钢铁丛林一般,令人有死无生,所有人都在这片荒城之中尽力搏杀,寒风呼啸而过,卷走了空气中的血腥味。
李封面色沉重。
几个匈奴骑兵并排向前冲锋,在拐角处,一个大越骑兵神出鬼没地伸出长矛,刺中最边上匈奴的胸口,另外三个匈奴兵便将他齐齐围住,大越骑兵悍不畏死,拔出长矛朝他们冲过去
此时双方已经缠斗在一起,箭矢很容易伤到自己人,□□手也都拔出刀来作战。在作战最激烈的地方,战马都已经死去,不论是匈奴还是大越战士,都下了马近战拼杀。按照数量来说,一个大越战士就要面对七到八个匈奴战士,但这崎岖的地形大大减轻了他们的压力,即使如此,每个大越兵都不得不与多名敌人作战。对于匈奴兵来说,这个地方也邪门的很,他们人数虽多,但打着打着,身边就只剩几个同伴,那些大越士兵总是能从莫名其妙地地方冒出来,对他们造成重创。
恋耽美
霍小满紧接着跟上,挥剑将两个亲卫依次斩杀。
刚才与右日逐王短暂的交锋甚至丝毫没有影响黑夫的速度,霍屹继续带领军营冲破匈奴的后方防线。
这是他积累了七天七夜,付出无数代价,人为制造出来的包围圈漏洞,他必须抓住这个机会。
因为右日逐王的死,匈奴们短暂地混乱了片刻,霍屹趁机突围。
杀了在匈奴赫赫有名的右日逐王,霍屹内心却没有丝毫波动。身上的伤口倒了酒之后,稍微好了一些,但毕竟没有任何医药处理,只用碎步简单的缠了起来。
就在刚才突围的时候,他身上的绷带松开了,他能清晰地感受到身体各处传来的剧烈的疼痛,令他不断冒出冷汗,那些汗液再浸透到伤口内,无处不在的疼痛在摧毁他的意志。
他必须保持绝对的清醒,而且不能在士兵们面前暴露自己已经受伤的事。
大越的战士们被围困到今天,哪怕轻伤也必须上阵杀敌,面对越来越匮乏的物资和医药,直到现在士气还没有散的原因只有一个。
就是他霍屹。
只要霍屹还在,他还屹立在队伍之中,他的面容依旧冷静沉着,大越的战士们就能够继续坚持下去。
他们信任霍大将军。
他们相信霍屹能将他们带出白鼓山,带出这个大漠的冬季。
这就是长久以来,霍屹在北军骑兵身上培养出来的信任与服从。
正因为如此,霍屹永远不会在他们面前展现出受伤,犹豫和任何痛苦的状态。
他必须永远沉着,冷静,尽在掌握。
战场上,秋鸿光可以依赖他,李封可以依赖他,霍小满可以依赖他。
但霍屹永远都必须是最清醒最正确的那一个。
在紫微宫的话,他就可以将所有事交给周镇偊了
霍屹猛地回过神来。
他们此时已经彻底逃离了白鼓山,一路向南,朝骨马城而去。
军臣单于带领军队紧追不舍。
他绝对不允许霍屹从他眼皮子底下溜走!
此时军臣单于手下还都是骑兵,霍屹他们却有大量的步兵,速度来说肯定是大越这边慢了。霍屹半道转到一处树林之中,军臣单于在树林外暂时停了下来。
有一个相国问道:大单于,前方会不会有埋伏?
这话问出来十分愚蠢,将相国的畏惧暴露无遗,这围攻的几天,谁不知道那霍屹就跟杀神一样,斩杀大将王族无数,都不知道是谁在围攻谁了。
他一个小小的相国,害怕是自然的,不过为了弥补自己在大单于心中的形象,他又补充道:这树林之后是骨马城,霍屹会不会故意引我们到骨马城,万一那里早有伏兵呢?
这其实是匈奴军中很多人的想法,他们以三十万兵力前来,绝对没想到己方伤亡会惨痛到如此地步。
军臣单于脸色阴沉,打到现在,先产生怯意的居然是他麾下男儿。
不过众心所向,他也不能强行逼人送死,因此分析道:以我大胡男儿之勇猛,何惧大越阴谋。今日我轻率二十万骑兵围攻大越五万人,却不能将他们尽数歼灭。以后我们如何在大漠立足,越朝也会越发轻视大胡王庭。
树林之中,我们是优势,他们带着战车跑不快,我们就在树林之中,将大越战士斩杀殆尽。
军臣单于这话虽然有哄骗手下的嫌疑,但他内心却是觉得霍屹带战车进入树林之中是死路一条。
五万骑兵跟随军臣单于进入树林之中,军臣单于十分谨慎,林中环境复杂,视线也很差。
这是什么?!一个匈奴将士叫道。
军臣单于心里暴躁至极,烦他大呼小叫,面前压抑了脾气骑马过去,只见那里是一辆破旧的战车,铁皮上面还挂着很多血肉碎骨,被鲜血涂满,散发着浓厚的腥气。
这正是之前用于组成营垒的战车,只是此时都已经被破坏的不成样子,只留下巨大的框架,拦在匈奴骑兵们面前。
再往前方看去,很多被损坏的战车横亘在此,让匈奴骑兵们举步维艰。
他居然放弃了战车!军臣单于冷静下来,又想这确实是个不错的方法,既然短暂地减缓追踪的速度,也能抛下这些累赘。但这些战车曾经组成的营垒才是他们支撑到现在的原因,霍屹能有将战车尽数抛下的魄力,实在不能小看。
抛下战车就意味着彻底放弃防守,就像秋鸿光抛下后勤部队一样,是一种果断放弃安全感,孤注一掷的做法。
但这也说明,前方根本没有什么伏兵,霍屹已经是黔驴技穷,再没有更多的手段了。
军臣单于带着手下们艰难地越过废弃战车组成的障碍,就在这时,从树林之中,忽然飞出了几百支箭矢,那些匈奴骑兵丝毫没有防备,纷纷中箭落马。
他们还有箭矢!有一个大将叫道。
在被包围的那段时间内,为了尽可能减缓匈奴的攻击,每日箭矢消耗量巨大,一天几乎能消耗十万支箭矢,后来大越那边的弓弩攻击越来越少,当然也是因为弓弩手死了很多个。军臣单于本以为他们已经没有任何箭矢了。
没想到霍屹居然能忍到这种地步
又是一轮齐射,陷在战车中的匈奴骑兵们难以招架,死伤很多。但三轮齐射之后,林中再也没有一支箭飞出来了。
霍屹默默地叹了口气,下令出击。
他从一开始就没想过逃跑。
大越的骑兵们快速掉头反击,步兵们也冲了出来,拿着武器和匈奴骑兵们拼杀,这些步兵仅剩三千多人,因为频繁的战斗,很多战士的武器都卷刃了,例如霍小满已经换了三把剑,更多的士兵只有一把备用武器,所以很多人手上拿的是随身佩戴的短刀,还有人只能拿车轮的辐条当武器,满脸是血地朝匈奴冲过去,杀了匈奴之后,再抢了匈奴的刀,继续战斗。
军臣单于第一次感到恐惧。
这都是些什么人?!为何在这种兵力对比下,这种连武器都没有的情况下,他们仍然敢于作战。
支撑着他们的,到底是什么?!
*
作者有话要说:
第二更~感谢在20210116 20:25:49~20210116 23:37:5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一只鞋垫子 10瓶;顾十六 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一百零九章 大漠决战
兵法里有一句, 叫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 少则能逃之, 不若则能避之。
就是说, 兵力弱于敌军的时候,就要避免作战。
李封是读着兵书长大的, 包括一些经典战法, 古代战史等等,李仪有意将他培养成将军,自然在这方面不吝教诲。
然而李封上战场之后, 之前所学的东西一点都没用到,因为他跟秋鸿光的时间最久,而秋鸿光那个人,是不怎么看兵书的。
这当然不是说兵法没用, 主要还是看对手是谁,时代不同,适用性也有了差别。理论还要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但不管什么时候, 快都是很重要的。
在军臣单于带领的主力部队包围霍屹之前,那支单独分出来的十万匈奴骑兵其实就已经和李封碰上了。
李海和李封此时分成了左右两翼,各带有五千骑兵,面对十倍于己方的兵力,第一反应当然是跑。
撞上匈奴十万兵力的是李封, 他当机立断带着自己的五千人往南方逃去,匈奴那边也知道自己恰好抓住了大越的援军, 自然穷追不舍。
茫茫大漠之上,两支军队你追我赶,跑了整整五天,到了一处荒城。
这五天以来,李封也没有光跑,他只带着五千骑兵,跑起来比匈奴那十万要快一些,匈奴休息的时候,他却没有休息,而是趁夜偷袭,砍一刀就走。一场追逐战被李封逐渐变成游击战。
他跟着秋鸿光作战,自然不甘愿当被撵着跑的那一方,无论如何都要扑腾一下。
匈奴被他骚扰得烦不胜烦,有几个将领出主意说要不就这么算了,在李封的快速突袭战术下,他们的损耗越来越大,再这样下去,等他跑到大越边境,被动的就是自己这边了。
虽然他们现在就已经很被动,你追我赶的情况下,不知不觉,被追击的那一方竟然获得了主动权。
匈奴这边的主指挥是左骨都侯,兰氏,匈奴四大贵族之一,也是颇受军臣单于重视的左右手。
其他大将认为他们应该放弃,因为对他们来说,拦住大越援军就好,然而大越援军现在离白鼓山已经很远了。
左骨都侯坐在营帐里,此时天色已晚,他派了斥候在外面巡逻,防备大越骑兵随时突袭。
旁边有人说道:还是退了吧,他们已经不可能回援了。只要大单于那边抓住了霍屹,这一小波人也翻不出风浪。
不能退。左骨都侯冷冷地瞪了他一眼:这样退了,如何对得起大单于。
左骨都侯兰氏满心烦忧,他妈的大越先出了一个霍屹,又出了个秋鸿光,现在又冒出来个李封,都不是好对付的。
怎么大胡就不能出几个人才呢。
如果让李封逃回去,日后必然会成长为大胡的麻烦。
左骨都侯此时还有心情考虑大胡的未来,他并不知道,在遥远的大漠王庭之中,秋鸿光刚杀了左贤王,正撵着大单于的幼子军臣岚往北跑。
而白鼓山下,大单于为无法突破霍屹的防御而烦忧。
另一个大将说:前面就是沙城,李封已经带军队进去了,我们该怎么做?
沙城是一座荒城,以前这里居住着一个塞外部落,后来匈奴与大越交战,这个部落就被顺手灭了,留下了一座荒城。
沙城在夜晚的时候,总是会发出诡异的嚎哭声,里面温度很低,传言当初那些亡魂一直在沙城上飘荡。左骨都侯当然不相信这个,令他烦恼的是,沙城内部地势复杂,如同迷宫一般,这十万大军进去,恐怕落不得好。
进去还是不进去,左骨都侯需要作出选择。
难道要围在沙城外面吗,那样的话恐怕不知道要等多久才能逼李封出来,要在这种地方死守的话,还是能守很长时间的。
进城。左骨都侯思索之后,道:听说中原有句话,叫瓮中捉鳖。
第二天一早,左骨都侯便带领大军前往沙城,沙城外围有很高的城墙,里面同样是许多被风沙雕刻的墙壁,整个沙城如同一座巨大的迷宫,只能容许四匹马并排而行,进入其中之后,四周都是高墙,视野范围极其狭小。不过这些防御措施显然没什么用,毕竟在很久之前的那个部落,终究还是被匈奴屠杀殆尽了。
整个匈奴大军完全进入沙城之后,左骨都侯开始感受到一丝寒意,尽管大漠的冬天已经很冷,沙城之内更是寒风刺骨。
左骨都侯打了个寒战,听到风从缝隙中吹过来,夹杂着粗粝的碎石相击的声音,听上去确实像有无数人在嚎哭一般。
有飞箭!
天上忽然落下箭雨,沙城内道路狭小,骑兵们聚集在一起难以躲避,一时间很多匈奴骑兵中箭而亡。
左骨都侯看到远处站在高地的大越□□手,他早知道李封必然会在这里埋伏,一路追杀到这里,双方都想做个了结。
左骨都侯下令朝大越军队冲过去。
李封有一晚上的时间熟悉这个地方,他让□□手们站在高处,负责射箭和观察匈奴的动静,当左骨都侯带领军队缓缓进入沙城之后,他下令让□□手齐射,并且派出骑兵正面进攻。
沙城能最大程度削弱匈奴骑兵人数上的优势。
旁边的都尉问道:李将军,这是要关门打狗?
李封手搭凉棚,看着密密麻麻如蚂蚁的匈奴骑兵,摇了摇头。
这叫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嘶喊声在沙城这个地方也变得格外凄凉,大越骑兵与匈奴骑兵战在一起,温热的血溅起涂抹了整片高墙,长矛和大刀如同钢铁丛林一般,令人有死无生,所有人都在这片荒城之中尽力搏杀,寒风呼啸而过,卷走了空气中的血腥味。
李封面色沉重。
几个匈奴骑兵并排向前冲锋,在拐角处,一个大越骑兵神出鬼没地伸出长矛,刺中最边上匈奴的胸口,另外三个匈奴兵便将他齐齐围住,大越骑兵悍不畏死,拔出长矛朝他们冲过去
此时双方已经缠斗在一起,箭矢很容易伤到自己人,□□手也都拔出刀来作战。在作战最激烈的地方,战马都已经死去,不论是匈奴还是大越战士,都下了马近战拼杀。按照数量来说,一个大越战士就要面对七到八个匈奴战士,但这崎岖的地形大大减轻了他们的压力,即使如此,每个大越兵都不得不与多名敌人作战。对于匈奴兵来说,这个地方也邪门的很,他们人数虽多,但打着打着,身边就只剩几个同伴,那些大越士兵总是能从莫名其妙地地方冒出来,对他们造成重创。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