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国家制造(重生) > 国家制造(重生)
错误举报

国家制造(重生)——千萌(117)

    在此期间,宋冀宁紧急联络情报部,让他们准备截人。
    情报部有些惊讶,收买研究资料还好说,截人就难了,好端端的谁愿意去别人国家,强劫也没意义,至少目前这批人没有让他们劫持的价值。
    宋冀宁给出了通过内部情报分析,我们怀疑苏联有解体的可能性的回复。
    这是基于季椽给予的说法,加上他自己通过内部各方面情报分析得出的结论,激进派与保守派争斗激烈,联盟内民意沸腾,连士兵都消极糜烂,所有国家都在关注苏联的走向。
    或许猜到的不只季椽和宋冀宁,但这时候,包括美帝都不敢相信苏联这么一个庞然大物会轰然倒下。
    面对宋冀宁的断言,有人摇头,也有人沉思。因他们两人目前核武科学家的特殊身份,负责救他们回国的情报部门长官职位很高,知道的更多,考虑过后,问参谋们:以这所研究院为例,如果苏联各研究院都是这种情况,你们觉得会有多少科学家工程师无处可去?
    高级工程师不好说,低级的工程师至少得有几千上万个了吧?
    如果假设苏联解体的话,有没有可能把这些工程师招到我国?
    有,那就容易了,当然,前提是苏联得解体,但不可能吧?
    是啊负责人看向墙上的苏联地图:不一定没有可能
    小项目被停止的总共有一百多名研究员,都是等级不高的工程师,有些找到门路自己走了,也有些人被其他部门吸收继续工作,引起的关注不大,骚动很快平息。但之后,研究经费开始滑坡式减少,西尔多博士不得不选择性的关闭了一些大项目,这引起极大不满,毕竟谁也不想研究到一半被迫中止,而且不知去处。
    西尔多博士无可奈何,只能咬牙从不多的经费里节省出一笔来分润给其他各部,但仍旧杯水车薪,很多研究都进行不下去,研究院处于半停滞状态,食物也乏善可陈。
    季椽和宋冀宁如果只是两个普通的留学外国人就惨了,恐怕得整晚担心研究院倒闭后自己无处可去,好在他们一直知道华国在准备接应他们回国。并且由于宋冀宁的消息,情报部已经开始暗中接触各研究院的科学家们。
    季椽对这所研究院的工程师们还算熟悉,毕竟以前特意了解过,于是写了一份比较低等级的工程师名单给宋冀宁:这些人是以前聊过天,能力不错,对自己目前待遇不满的人,能不能说动他们去华国,就靠上面自己了。
    至于高等级工程师,当然也有对待遇不满的人,但此时苏联还没解体,没到走头无路的地步,大概难以说动他们。
    苏联的科研人员和华国的科研人员很像,大家都不是为了报酬才展开研究的,他们有着后世所不能理解的,纯粹的理想和信念。想要为国贡献,想要让祖国更加强大,仅此而已。
    经费不足,大家没有抱怨,申请不到就自己想办法,没有人舍得停止自己的研究,仍旧在咬牙苦撑。
    然而,研究仍旧被中止了。
    4月9日,格鲁吉亚宣布脱离苏联。
    混乱而糜烂的内政导致财务部不愿再往研究上烧钱,研究院的负责人西尔多博士召集众人,转达上面的话:我们已经有原子弹了,所谓的第二核武花掉的经费太过巨大,没有继续研究的必要,研究项目就此中止,人员自行解散。
    竟连后续安排都没有了。
    研究院的经费和材料还有一些,但撑不住几次实验,然而大家无处可去,尤其这些研究核武的科学家们,他们所在的地方就是他们的部门,根本没有别的依靠单位。
    我是格鲁吉亚人。其中一名科学家茫然的说:所以我应该要回到我的国家了吗?但那里又没有适合我的研究
    不只他,虽然目前都叫苏联人,但大家其实都是来自各联盟国的科学家,回到他们的国家,他们现在的科研项目很难再展开。而且进行到一半的研究,谁也不想放弃。
    再坚持看看吧,或许过一阵没那么乱了,我们的研究还能继续。最终,大家都决定再坚持一段时间。
    一是想看看是否能再度申请到经费,二是那么多人,如果要停止研究,总得给他们安排新的部门,新的研究项目吧,不然让大家做什么,回家吃自己吗?
    但淳朴的研究员们又觉得不能光等着不干事,于是继续研究。由于经费有限,研究院开始省吃俭用,食物和酒、灯、纸笔等各消耗品都尽可能节约,将所有的经费用于研究上。
    科学家们能忍,大食量的士兵们却不能忍受,外围的守备兵渐渐变少,有关系的都申请调职离开了,没关系的士兵因为没有酒,守备也变得不那么积极。
    宋冀宁在几次试探后,用酒与研究院的几位守备长官搭上线,又介绍给情报部门。在宋冀宁的指引下,情报部开始最大面积的渗透入这所研究院,不久后低等级的工程师以各种理由纷纷请辞,高等级科学家也总是露出摇摆不定的状态。
    但也只是犹豫不决,醉心于研究的高级科学家对物质的欲望不大,单单以待遇是吸引不了他们的。而且大部份人都在坚持,更困难的时代都经历过,现在这样每天有黑面包,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研究什么的,还是能忍受的。
    不过休息时,不少人都开始频频找季椽和宋冀宁聊天,询问他们华国的研究环境。
    季椽和宋冀宁自然说好,只是也不敢乱夸,毕竟这时国家也没多少钱,只是愿意在科研上咬牙支持而已。好在这时候双方意识形态相似,苏联科学家对华国的好感度高于欧美,两国又离得不远,布拉格维申斯克市距华国黑河只隔了一条200米宽的阿穆尔河而已,感觉像是随时能回国似的。
    说着说着,感觉如果实在不行,到华国继续研究也不是不可以啦此时当然只是开玩笑,如果这里的研究最后仍旧申请不到经费,大家还是更想得到上头新的调令。
    然而,终究没能等到。
    8月20日,爱沙尼亚宣布脱离。
    8月21日,拉脱维亚宣布脱离。
    8月23日,亚美尼亚宣布脱离。
    8月24日,乌克兰宣布脱离。
    8月25日,白俄罗斯宣布脱离。
    8月27日,摩尔多瓦宣布脱离。
    8月30日,阿塞拜疆
    8月31日,乌兹别克斯坦
    8月31日,吉尔吉斯斯坦
    猝不及防间,庞大的苏联轰然倒塌,所有苏联人都失去了国家。
    作者有话要说:关于苏联我应该有挺多错误,越查资料发现误解越多,比如有人说其实这时候是中美联合抗苏,而不是中苏联合抗美,还有说苏联解体有中美从中作梗之类的,网上众说纷纭也不知是真是假,我也不管了,反正都是架空
    第183章 要去华国吗
    一开始,所有人都是茫然的。
    在电视机前呆坐一天,看着新闻上重复的播报,才渐渐相信这个事实。
    这一整天,整所研究院没有人说话。
    再之后,就是现实问题了。
    率属于苏联的这所研究院,由于级别原因,知道的人不多,此时负责他们的高官也不知是在政斗中下野了,还是回到哪个国家去了,没有人来接收他们。
    茫茫然等了三天后,渐渐变得惶恐不安。
    没有任何接收他们的消息,原本对外的联络电话也被中断了,找不到负责人。
    这所研究院竟然成了一座被遗弃的孤岛。
    再之后,食物逐渐匮乏,饥饿降临,残余的士兵们决定带着尚有汽油的军车离开。再不离开的话,他们怕到最后走不了了。
    离开之前,士兵们也曾通知过科学家们,可以带部份人一起走。
    但那么多人车载不了,而且也只能到附近的城镇,因为他们打算离开之后把武器和军车都卖了,拿钱回老家。
    这里的研究资料在季椽的预算下,如愿都只完成了一半,没有成品也没有武器,士兵们不感兴趣,否则他们可能也会带走卖掉。此时所有人心里都被饥饿和焦虑感充满,国家已经没有了,至少要保住自己的小家。
    除了少部份研究员,大部份人都选择留下。
    一是这时候跟同类在一起比较有安全感,二是大部份人都属于苏联的高级科学家,离开苏联后回到各自的小国,唯恐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毕竟都不是擅长钻营的人,他们连隔壁邻居都未必认识,也没有关系可托,至少以前的苏联关系已经行不通了。
    商议过后,大家都决定在此等待,相信等混乱过后,会有人来接收这所研究院,到时谁负责给经费,他们就听谁的。
    这里的研究进行到一半,耗费的不仅是国家资产,也有他们的心血,可以的话,大家都想继续下去。
    按照历史进程,之后苏联解体为15个国家,俄国继承了70%的国土面积和经济基础,等到一切拆分出来,俄国将接手这所研究院。
    但是季椽怎么可能将这所研究院里的科学家们拱手让人。
    他之所以不惜透露未来技术将高级科学家召集到一起,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吗?
    这所研究院因为研究内容有某部份含辐射项目,处在偏远又隐秘的位置,要不是他们向华国通报了位置,华国的情报部绝对找不到。目前来说,除了苏联的相关部门外,其他国家都还不知道这里的存在。
    而苏联已经解体,正处于分割利益的混乱中,华国的情报部却已经渗透入整个研究所。
    本来研究所里的工程师就已经被说动了半数,此时在士兵们离开后,食物勉强维持,大家惶恐不安的情况下,情报部的渗透就更深了。他们先是通过被策反的工程师送来了少量食物和酒水,一开始大家还有些警戒心,但食物吃光之后,慢慢的也就接受了来自华国的馈赠。
    毕竟都是同样的社会主义国家,接受来自兄弟国的食物大家心理上觉得不算接受敌资。
    到后来,送食物的就不再是研究院工程师,而是低调的华国人了,他们开车送来了足够研究院一整天的食物和酒水。当然,仍旧没有越矩,非常规矩的等在研究所外,送完食物就走。
    如此几次,当他们再来时,提出想确认季椽和宋冀宁的安全,不好意思拒绝的科学家们便打开门放他们进来了。
    终于见到了,这两个折腾了他们一年的人。
    见到季椽和宋冀宁的情报部人员心情复杂,但更多的是欣慰,期望。
    眼前这两名年轻人,一个才刚刚年满18,一个23岁,他们是那么的年轻,有朝气,还很好看,乍一看像电视里的明星似的。
    然而他们的所做所为,只怕谁也比不过。
    两个那么年轻的人,在苏联留学期间,学会了核武研究的知识,甚至,他们居然还参与了苏联研究院的核武研究。
    明明不管苏联还是欧美都一直在防着华国的留学生学习到高尖科技,也不知他们是经过怎样的努力,才能参与进这场核武研究中。
    尽管寻找他们花费了巨大的精力,但此刻见到两人,情报部人员感觉一切都是值得的。
    这两名年轻人是优秀的科学家。
    这两名科学家是华国人。
    我们最初接受的命令是,将你们两人平安带回国。一名负责人对两人说。
    其实内容还包括将他们的研究资料带回国,但鉴于克格勃的厉害,主要任务是保全两人。
    没想到转瞬间,苏联竟真的解体了,克格勃的阴影烟消云散。
    他深吸口气:真被你们说对了而且还给我这么一个大礼
    一整所被抛弃的研究院,并且还有包含了核武,通信、机械等等各大研究项目的科学家工程师。
    季椽和宋冀宁相视一眼,对他们道:科学家都很固执,能不能说动他们要靠你们自己了,但是季椽默默的推出一张纸,纸上写着三十多人的名单:这些人,其中20人是核武研究主要人员,15人是通信、机械等项目的主负责人,他们必须带走。其他人你们看情况自己办。
    他透露的那些未来技术的研究,可不打算白送人的,至于国家怎么把人和技术弄走,怎么说服他们,就不归季椽管了,这方面相信国家多的是办法。
    情报部负责人默默收下这张纸,点头:我知道了,你们现在要跟我们一起离开吗?
    不,再等等吧,我们留在这,你们还有拜访的理由。我们走了,你们进来就有些困难了。宋冀宁笑着搭上季椽的肩:放心,我会保护好季椽。
    双方又交流了一些外界的情况,这群华国人便告辞了,坦然的什么也没多拿。
    西尔多博士在他们走后前来询问季椽两人:你们为什么不和他们一起离开?
    宋冀宁却一脸正气道:在这种时候,我们怎么可能丢下博士你们独自逃跑?哪怕离开,至少也要确定博士你们已经有了安稳的去处,到底国家要把你们这些科学家晾到什么时候?
    西尔多博士有些感动,不管真心假意,这时候他很需要这些话的鼓励。一个人在此时承担整个研究所的问题,他压力很大:唉,你们没有看电视吗,他们都在忙着划分边界和争当新国家议员呢,哪里顾得上我们这些研究员,反正我们不会对他们的利益有任何帮助,不需要的时候,谁会想起我们?
    宋冀宁当然知道,他们也一直在看电视,并且刚刚通过情报部确认情况,不然情报部哪敢这么悠哉悠哉的慢慢走攻心路线,恨不得立即卷了人和资料就跑,宋冀宁也不敢说出这么冠冕堂皇的话他也恨不得早点抱着季椽回家。
    当然也不敢这么放着慢慢来,重要的科研人员能尽快带走就尽快,于是首先自愿前往华国的工程师被带走一批,接着季椽名单上的人也开始零碎失踪。由于每次只有一两人,又是随着工程师们离开的日程消失的,大家都以为他们也跟着去华国了。
    又有一些不愿去华国的工程师选择回归本国,由于不是太重要的人,华国情报部非但没有阻拦,甚至愿意主动载他们前往目的地,离开的人就更多了。
    季椽的名单上又零碎消失了几人。
    就这样慢慢的,离开的人越来越多,原本日夜灯火通明,研究员来往繁忙的研究院,逐渐变得空寂。
    其他重要项目的人都消失了,核武研究员也消失了一批,但最重要的一些人,比如西尔多博士,卢克博士等还在。
    他们身份贵重,又上了年纪,可以的话,华国这边尽可能希望不失礼的邀请他们,而不是强绑。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