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国家制造(重生) > 国家制造(重生)
错误举报

国家制造(重生)——千萌(118)

    然而太难说服了,他们这把年纪,对物质已经不感兴趣,也没有为华国奉献余生的打算。好在他们原本想要奉献一生的苏联已经解体,对华国的挖角行为也没那么反感,不然此时只怕要大喊判国了。
    还是季椽身为研究员最了解研究员,他问西尔多博士等人:博士,你们真的不想去华国继续研究吗?
    不要再说了,让想去的人去吧,我们这些老头已经没有迁移的力气了。
    之后接收研究院的人,还会愿意拔款经费让我们研究电磁脉冲武器吗?上次还说它没有原子弹厉害花费又高。季椽委屈的嘟囔。
    西尔多博士转身问:你们不打算回华国吗?
    季椽眨眼:当然想回国,但我更想在博士身边学习,如果能在这里继续研究,我不回去也没关系。但是博士,您能保证吗?有人会来接收这个工程师都快走光的研究院吗?还会拔款让我们继续研究吗?
    这西尔多博士沉默。
    俄国是12月25才宣布由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更名为俄罗斯联邦的,此时他们还在忙着和各国划分边界,争夺利益,顾不上军队和科研部门,否则就不会有手提箱核武丢失的事件了。
    从科学家们的角度来看,可能会接收他们的俄国也没有特别可信任的地方。他们服务的一直是苏联,目前对俄罗斯并非特别忠爱,看哪个国家都只觉得失望。
    季椽继续问:如果不能继续研究的话,你们会回国吗?回乌克兰,格鲁吉亚然后,退休?
    按年龄来算,此时留下的科学家们大半已经快到退休年龄了,不能重新进入研究院的话,就只有黯然退休一途没有退休金那种。
    不一定,也可能去大学教书,或者先看看国内有没有研究院卢克博士嘟囔。
    但是有些人所在的国家属于贫穷国,或者根本没有大研究院,承担不起他们的核武研究。
    细思之后,西尔多博士以及其他人都沉默了。
    如果想继续他们进行了毕生的核武研究,此时能选择的除了欧美居然就只有华国。
    然而欧美在他们这群苏联的忠臣心中,压根就是敌对国,归附他们是判国行为,哪怕苏联已经不存在了。
    想想似乎就只有华国能选择了,好歹都是社会主义的兄弟国家。
    季椽再次加重筹码:而且磁通量守恒,闭合回路磁感应的问题我刚刚找到些突破点,就这么放弃我不甘心。
    什么,你找到突破点了?西尔多博士,卢克博士等人立即精神了,急切的围过来询问。
    磁通量守恒,闭合回路磁感应是属于磁通压缩发生器的问题。这本不是季椽的研究项目,他也是趁着这段时间没人有心思管理研究院,才跟卢克博士借阅研究资料的,否则平常根本没机会接触这些核心技术。
    当然,他能看懂,却没有这项研究实力。好在有未来知识铺垫,一些现在解决不了的技术,未来却早就已经有了解决方案,所以稍微寻找几个技术上的突破点,季椽还是能做到的。
    只是大略说了几个压缩磁能的公式,大家就听懂了,此时恨不得冲进实验室,可惜由于缺乏材料和足够电力,实验室早已停止运行。
    季椽说:这些研究,我和宋冀宁回到华国还能继续,你们回国后能继续吗?
    目前这年代,有实力有技术有资源研究核武的国家,很少很少。
    至20世纪结束,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一直保持在9个,美(45年)、俄(49年)、英(52年)、法(60年)、中(64年)、以色列(60年代末)、巴基斯坦(72年)、印度(74年)、南非(79年),之后就再也没有了。
    至少明面上再也没有了。
    第184章 回国
    一半是理想,一半是现实。
    在场的老教授们刚好经历了理想破碎,面对现实的时刻,要考虑生活要考虑研究,还要固守坚持多年的意识形态,最后思来想去,华国竟是能唯一多者兼顾的国家,终究还是被说服了。
    情报部负责人迅速安排了众人的撤离,拍拍季椽的肩对他说:我一定要向上面申请你的特等功不对,你本来就是特等功了。就算没有这些人和资料,你能把脑袋里的知识带回去,就已经是特等功了。他看向宋冀宁:你也一样。
    权限原因,他不清楚目前国家有多少研究核武级别的科学家,但如此年轻的绝对没有,这是种子是希望,回国后他们受到的重视与栽培不言而喻。
    搞不好用不了几年他还有机会当他们的警卫员想到此处,负责人收回拍在季椽肩上的手。
    两人都不是很在意这种荣誉,他们不需要靠奖章和功劳升官发财,留在国内的钱已经多到没处花了。作为研究员来说,他们也不需要争取研究经费,西尔多博士等人至少还能研究十年,国家好不容易挖到的科学家,就算再穷也会咬牙满足所有研究经费的。
    十年后,国内和留学归国的新一批人才就起来了,国家也有钱了,到时候更不愁研究经费了。
    而季椽和宋冀宁,如果愿意努力的话,他们能在这十年内成为最核心,最纯粹的那批科学家。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两人还没有这么长远的计划,终于乘坐上船时,他们只是单纯的思念起家人。
    由于是偷渡出境,乘船绕了远路,花了三天才回到华国。
    回国后又经几番低调的辗转,众人被安顿在一所四面沙漠的研究所中。核武相关的研究大都选择这种荒凉的环境,大家倒也不觉得简陋。而且除了外部萧条,内部生活环境却很好,健身和娱乐场所、图书馆都有,住处也很温馨,参观后大家觉得还不错。只是当吃过食堂的饭菜和酒后,众人脸色瞬间都满意了。
    这里都是国家级研究员,配给的厨师自然也是国家级手艺,味道不是盖的。
    为了让西尔多博士等人在异国他乡安心,季椽和宋冀宁没有离开回家,一直和他们吃住在一起。
    待到他们终于觉得满意了,两人才放下心,被同样终于放下心的研究院召唤出来。
    他们直接见到了研究院的负责人,不只一人,共五名年长的老人,年龄与西尔多博士等人差不多,其中三人的名字和照片季椽在教科书里看到过。
    感谢你们为国家做的一切,你们带回来的研究人员和资料对我国未来十年的技术发展有极大帮助。由于贡献巨大,除了荣誉上的奖励,我们不知道该奖励给你们什么,因此询问你们自己的要求,不管是物质上还是生活上,请不要含糊的直言。说话的人不在三位教科书科学家中,大概属于负负基地的干部,张口便问奖励。
    季椽和宋冀宁对视一眼,无奈的耸耸肩,他们到现在都没考虑过这方面的问题:荣誉奖章希望能尽早给我们,我们想拿回家给家人看。至于物质上的奖励,我们目前还没想到。
    你们再想想。那名负责人热情道,季椽两人的功劳太大,不做出奖励表率无法对盯着这事的人们交待:就算自己不要,比如家里的房子啊,田地啊,或者工作之类的
    他们都看过季椽和宋冀宁的生平资料,知道他们家里都是开工厂的,巨有钱那种,研究院里的几款品牌国产家用电器就是这俩孩子家生产的,另外这俩孩子在高中时就自己开了自选商场和电子公司,直接卖电击槍给公安部那种,似乎也是巨有钱的商人。
    要不是他们老老实实读大学,搞研究,出国留学,大概现在已经是成功的富商了。
    对着两名很有钱的研究员说物质奖励,瞬间感觉好空虚,好浅薄,好没有理想。
    众老人似乎都有这种感觉,尴尬的停顿后,其中一名教科书上有名的李姓院士问:那么在研究上,你们有什么要求?
    季椽正色:我想仍旧维持我在苏联的研究工作和职务,我负责的虚阴极震荡器同轴谐震已经有了一定进展,我不想中途放弃。
    李院士立即点头:当然,你们带回来的研究资料我们都已经看过,你们很优秀,在这方面我们完全同意让你们继续原来的研究,不会有任何多余干涉。只是希望我国的工程师也能参与。
    季椽这才露出微笑:那不是我能作主的,李院士您得和西尔多博士商量。
    宋冀宁接口:对了,我们需要假期。研究展开后不知道要多久才能结束,在这期间我们需要一个假期回家看看。
    季椽恍然:对对,还有学校,我们还没拿到毕业证呢,是不是还得回去考试和写毕业论文?
    他们是大二时出国的,离开学校一年半多,同班同学此时可能正在准备毕业论文和等待分配工作了。
    众老人有些不知如何回答,都出国留学了,都参与核武研究了,怎么还要在意学校的毕业论文呢?但那么淳朴乖巧的孩子太招人疼了,李院士的目光慈祥的像看自家孙子:毕业证的事不用担心,你们是以交流生身份出去的,回到学校就能直接拿毕业证了。
    那就没什么问题了,毕业证是为了给家里一个交待,毕竟苏联留学这段生活对家人来说实在有点儿太惊险刺激,他们是绝对不会说的,只会告知他们普通出国留学的经历。
    西尔多博士这边,国内没有催促他们搞研究,只负责好吃好喝招待。大家目前也没有研究的心思,每天盯着电视和报纸关注前苏联的新闻,一边悲愤的借着食物和美酒消愁。
    于是在他们心中的郁气结束之前,研究院给季椽和宋冀宁放了一段时间小假,让他们回家报平安,想的话也可以回学校拿毕业证,随时。
    两人在离开前拿到了他们的特等荣誉奖章,用印着国徽的红色盒子装着,内部还有橙黄丝绸垫,能放在桌上展示那种。然后乘坐军用直升机离开沙漠地段后,在戈壁乘上一辆黑色越野车前往市区。开车的司机是情报部的人,负责在国内接送他们下船,算是熟面孔了,双方一路上聊得挺开心。
    那名自称叫王强的情报人员说:你们知道吗,幸好我们走得快,据苏联那边处理后续的兄弟说,在那所研究院都撤离后,有前苏联士兵把欧美的人引来了。
    之前混乱的时候,宋冀宁就说过有看到苏联士兵暗中联络欧美方面,之后的离开可能也是为了出卖消息,可惜晚了一步,整所研究院撤离时早就被华国全部吞了。
    他们没有发现什么吧?
    能发现什么,线索和资料设备全部清理干净,连只苍蝇都没给他们留下。不过我们把俄国引过去了,直接甩锅给欧美,让他们自己扯皮吧!
    季椽和宋冀宁失笑,不知那是什么样的场景。
    两人除了在苏联外,国内一点儿特殊消息都没有,半点不起眼。不过王强还是尽责的当了一段时间保镖,帮他们购买机票,陪他们登机回学校。
    你们不是说想家吗?他疑惑的问。
    对啊,回家之前先去拿毕业证,也好给家里一个出国留学的交待。季椽答。
    宋冀宁点头:比起荣誉奖章,我妈一定更想看我的大学毕业证。
    两人相视一笑:最好能贴在墙上炫耀那种。
    此时大学毕业生还是很吃香很荣耀的事,在农村是要放鞭炮庆祝的,他们的家庭再有钱,对孩子也是这样的普通小市民心理。
    王强:你们还需要毕业证来炫耀吗?
    不能理解,努力当个好学生难道是他们那么年轻就能有如此成就的原因?
    第185章 毕业了
    尽管在苏联作出了很了不得的事,但这是最高机密,两人在国内仍旧是毫不起眼的学生,顶多家里比较有钱,出国留过学罢了。
    王强负责接送他们,同时也承担保护他们的责任。但国内前几年刚严打过,本来大环境就非常安全,又是在大学里,根本没有需要他保护的地方。他一个身上带着兵味的大男人走在校园里,反而显得格格不入特别打眼,确认两人的情况不需要特别保护后,王强就离开了。
    只是离开前告之他们:虽然没有情报部的特别保护,但公安部已经备有你们的档案,有事直接报警,你们立即就能得到重点保护。
    两人回到学校前,上面就已经帮他们办理好返校的各种手续。在学校的资料档案中,他们就是普通的出国留学交流生,并在苏联已完成学业,如今回校□□而已,连毕业论文都给他们省了。最后两人只要到教务处签字,就可以等着拿毕业证回家了。
    他们的同级生还要半年后才正式毕业,这次是破格提前给他们办的毕业证毕竟两人唯一的要求就是拿毕业证回家,总不至于连这点奖励都给不出。
    签完字,向老师道谢,两人离开教务处。老师说他们不需要再上课,回家等几天来拿毕业证就行,但两人暂时没有回家的打算。
    拖着行李箱,他们去拜访蒋教授。
    蒋教授不是季椽和宋冀宁的专业老师,但从高中开始就一直对他们颇多关照,还心心念念着两人将来读研时来当他的研究生。原本季椽和宋冀宁也是这样的计划,心里早就将蒋教授视为导师,谁知计划赶不上变化,他们留学苏联一年半,回来时就研究核武去了。
    考研或许将来还是会考,但不可能再当蒋教授的学生了。
    睽违一年半,蒋教授没什么变化,身体硬朗,还在学校带研究生,还记着季椽和宋冀宁。
    他见到两人很是高兴,将他们带到办公室里谈话:你们两个终于回国了,当初不声不响的离开,也不通知一声,我开学才知道你们居然做为交流生留学苏联去了。我当时还奇怪呢,我们学校根本没有苏联的交流生项目啊!
    见季椽开口想解释,蒋教授摆摆手:别说,前几个月我已经被政审过了,也被叮嘱过要对你们留学的事情保持缄默,我就不问你们到苏联干嘛去了。上下打量两人,他露出欣慰的目光:你们现在看起来很好,这就够了。
    季椽露出微笑:抱歉,让您费心了。
    双方默契的避过敏感话题,聊起各自近况。蒋教授还是老样子,在学校带研究生,偶尔出差参加一下各种技术交流会。他的学生中,最优秀最喜欢的简彭已经博士毕业,现在留校当了老师,明年有望升为副教授。而他本来的计划是继续带季椽和宋冀宁,如果他们两人继续在学校读书的话,这时候应该已经获得保研资格了。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