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团后我成了科研大佬免费阅读(90)
加上这句话之后,电话总算是消停了许多,终于可以安安静静地和童俊良、张可一起坐着看春晚聊天,这个时候刚刚结束一个舞蹈节目,主持人串场之后出现在舞台上的是一个陈颂和童一淮都很熟悉的人。
陈颂有些惊讶,这不是刘哥吗?
出现在舞台上的人正是刘德成,但字幕上显示的名字却不是。
童一淮点点头,解释道:是老刘,他在娱乐圈用的艺名,叫什么刘封。据说是因为他当初是偶像出道,他经纪人觉得他本名太土了,所以就给他取了这么个艺名。
童俊良和张可对刘德成也有印象,张可说道:就是你那个高中同学吧?当初好像和你还有小田关系很好的,后来去混娱乐圈了,现在好像混得挺不错的,都上春晚了。
张可对娱乐圈也没什么兴趣,唯一知道的就是一个明星能上春晚的话,应该就是蛮厉害的了。
倒是童俊良因为公司有时候需要找代言人的缘故,对娱乐圈并非一无所知,小刘这些年混得确实不错,这些年转型好像也蛮顺利的。
张可听到乐了,说起来,当初那个星探,好像也想要一淮去娱乐圈吧。
童一淮:
陪着父母看完春晚,陈颂还要给自己的父母打视频,当然还有其他一些亲朋好友的新年祝福也不能忘。
童一淮和他差不多,当然也没忘记在群里发了几个大红包,忙忙碌碌搞完才终于能躺下休息。
之后的几天他们也没能闲着,一方面还得看投递过来的简历,另外一方面还有些亲戚得去走走,比如童一淮外婆家那边。
另外,童院士的几个兄弟姐妹家里的人也过来拜年了,整个假期几乎都花费在了迎来送往之中,即便是对社交不很反感的童一淮和陈颂也很受不了,初五就收拾东西和童院士一起返回幽州市了,同时也没忘记给简历中筛选出来和有特殊推荐的人发面试通知,其中就包括史院长推荐的杨然。
于是回到幽州市之后,只稍微修整了一下,假期的最后两天都花在面试上了,面试的地点选在了京华大学童一淮的办公室。
杨然是个中等身材有点小帅的年轻人,要说有什么特别让人称道的就是,他从小到大运气都很不错。
他是幽州本地人,大学以前学校老师对他的评价总是脑子很聪明,就是学习不够认真努力,所以结果高考他也真的没有考好,但运气不错正好够上了明乐大学工程学院的分数线,而正好那一年史院长成为了工程学院的院长。
以前明乐大学的风气是不怎么好的,而史院长成为工程学院的院长之后,致力于改变明乐大学的学风,也却是取得了一些成效,尤其是杨然他们这一届刚入学的大一新生,更是得到了最好的资源和待遇。
杨然大概也是发现了自己的兴趣点,上了大学之后居然开始努力了起来,四年的时间进步非常大,成为了工程学院的佼佼者,每年都能够拿到奖学金,自然也得到了史院长的另眼相看。
史院长自己虽然在科研上成就有限,但他的人脉却很广,正是在史院长的推荐下,杨然考了龙安大学的研究生,跟着研究生和博士时期的导师学习。
只不过对龙安大学这样的名校来说,校内的竞争太激烈了,杨然虽然不至于泯然众人,但确实不算是特别出众的,所以毕业之后的下家就没了着落,他自己也很为此着急。
以前,蓝地研究所这样的地方,杨然是从来没想过自己能进去的,直到除夕那天突然接到了史院长的电话,电话里史院长说有一个可以去蓝地研究所的机会,但只是临聘,问他有没有兴趣。
杨然从来没想过这种机会能落到自己的身上,对史院长自然是感激不尽,没兴趣更是不可能的。
那可是蓝地研究所,即便只是临聘,也不是谁都能进去的。
进了蓝地研究所,他就有机会结识一些学术圈更高层级的人脉,而且就算开始是临聘,也不是完全没机会和研究所签合同。
就算最后真的没能留在研究所,在蓝地研究所带过的履历,拿出去也会给他的求职生涯增加许多机会。
等到杨然知道招人的是陈颂的时候更是激动不已,即便陈颂的名声多半都是数学界的,但是他菲奖得主的身份摆在那里,学术圈谁都不能怠慢他,他要是能够得到陈颂的赏识,以后的路就好走多了。
至于童一淮,只能说,他在学术圈的名声还不够大。
等到杨然再得到史院长让他发简历等面试通知,并且绝对有面试机会的暗示之后,只觉得自己这辈子做的最对的是就是高考志愿填了明乐大学。
字斟句酌地改了无数遍简历之后,杨然终于把简历发了出去。
虽然史院长跟他说无论如何他都能有面试的机会,但他也担心如果简历太糟糕,即便有面试的机会陈颂对他的第一印象也不会好。
简历发出去之后,没等面试通知,他就赶紧带上礼物去史院长家道谢,当然作为史院长曾经的学生他知道史院长的规矩,礼物都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就是表达作为学生的一番心意。
史院长见到杨然也很高兴,招呼人坐下,笑道:人来就行了,还带东西干什么?怎么,在南边生活自己和老师生疏了?
杨然在明乐大学的时候,作为史院长看重的学生,那也是时常有机会来史院长家吃饭的,后来杨然虽然去了龙安大学,但只要回到幽州市,都不会忘记来看望史院长夫妇,史夫人对他也很熟悉,并且很喜欢这个嘴甜的学生。
听到史院长的话,杨然立即说道:那怎么能呢?只是这大过年的,学生上门给老师送点年礼也是应当的,都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我知道老师您不受贵重的礼物。
史夫人看到杨然也很高兴,招呼道:小杨来了!中午留在家里吃饭啊,想吃什么?师母给你做。
杨然立即起身跟史夫人打了声招呼,然后说道:师母您看着做,您做的我都喜欢吃。您不知道啊,南方那边跟我们这儿口味差太多了,我在龙安大学这些年,最怀念的就是师母您的手艺了。
杨然一句话把史夫人哄得眉开眼笑,让师徒两继续说话,自己进了厨房去做饭。
史院长在一边笑眯眯地看着,不得不说杨然的能说会道但是有原则,也是他欣赏杨然的原因之一。
毕竟杨然虽然聪明,但聪明的有限,史院长很清楚地知道他是个和自己一样的人,将来在科研上的成就肯定也是有限的。
但谁说他们这些搞行政的就没有贡献没有成就呢?
这种想法,也正是史院长愿意给杨然提供这么多帮助的原因之一。
而且,正好他们唯一的女儿今年过来回不来,有杨然在哄夫人开心,史院长也乐意。
史夫人进了厨房之后,史院长将杨然带到了自己的书房,问道:简历发过去了吗?
杨然点头说道:老师,我昨晚就发过去了,改了几十遍生怕有什么错漏,您要不要帮我看看?
史院长摆摆手说道:你都博士毕业了,我还帮你看简历呢?而且发都发过去了,我现在看有什么用,倒是面试你要好好准备。
杨然点头表示明白,又道:老师,您说我该往什么方向努力啊?陈博士喜欢什么样的人?
史院长伸出手指点了点他,说道:我这个后门,你走一次就够了,剩下的就看你的能力了。至于陈博士,他喜欢人品好有能力的人。
杨然苦着脸说道:老师您这样一说,我还真担心起来了,人品我还是有自信的,但能力您也知道,我可不能和那些天之骄子比。
史院长轻轻一笑,说道:反正你实事求是地说就行了,至于能力我倒觉得你这次的机会不小。
杨然靠近史院长,神神秘秘地问道:老师,您是不是有什么内幕消息啊?
史院长喝了口茶说道:你为什么我这么推荐这么简单吗?杨然啊,我以前就告诉过你,我们这些天赋平庸的想要做出一番事业,就需要比别人更多一番努力,不要看不起钻营,要看不起的那种没有底线的钻营。
杨然点点头,老师您的教诲我一直没忘,也一直是这么做的。
史院长继续说道:我不妨告诉你,陈博士以前算是小小得欠过我一个人情,这个人情我一直没有用,现在用来换你的这个面试机会了,就是因为我觉得你如果能够得到面试机会,希望还是不小的。
杨然有些感动,老师
陈颂现在可是夏国学术圈炙手可热的人物,他的一个人情有多大的价值可想而知,但老师却用在了自己的身上,杨然没法不感动。
史院长微微一笑,他付出了什么自然也要从学生知道,但他也不是会一直强调这点的人,继续说道:昨天我看到陈博士发的朋友圈之后,立即就联系了我在蓝地研究所的师弟问了情况,大概了解了陈博士他们想要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倒也是不是什么不能说的事情,我先大概跟你说一下情况吧。
杨然伸手给史院长续上茶,老师您说。
史院长道:陈博士招人是为了他和童一淮童博士合作的一个算是武器研究的项目,其实核心是变压器小型化。陈博士和童博士都是研究所另外一个大型项目的研究员,这段时间非常忙碌,也顾不上这个项目,所以想要给这个小项目在招两个研究员,减轻其他研究员的压力。你明白了吗?
杨然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也就是说,陈博士需要的话,能力只要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就行,并不需要多强,重要的是能干活。
史院长露出了孺子可教的表情,点点头说道:是的,据我师弟讲,那个项目的研发路线是陈博士和童博士全程指导的,并不需要其他研究员有多强的研发天赋,只要别拖后腿能干活就行。实际上除了这次新招的两个人之外,项目组的其他研究员也都是年轻人,本来就是给研究所里的年轻人练手用的。
现在杨然总算明白史院长为什么说他希望很大了,他在科研上虽然总是缺点灵性,但是他的经验是真的丰富。
从本科时期开始,到了研究生的时候,他日常在各种各样的项目组和实验室里打杂,什么样的活都干过,杨然敢说同龄人里面有他这么丰富的经历的很少了。
至于说和他们不是同一辈的,已经有所成就的不至于跟他们抢这种机会,而混了那么多年也没混出什么名头来的,难道还能比他们年轻人干活积极吗?
史院长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他想明白了,继续说道:虽然只是临聘,也不是特别大的项目,但是这对你来说绝对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虽然陈博士和童博士都不常在项目组里出现,但是项目组的其他研究员都是有来历的,很多都是院士的学生。该怎么和这些人结交,该怎么让陈博士他们记住你,这不需要我教吧?
杨然郑重地说道:老师您放心,我不会让您失望的。
从史院长这儿回去之后,杨然就开始认真准备面试,初六早上出门的时候,更是检查了好几遍简历和仪容,反复确定没有任何问题才出发。
作为土生土长的幽州人,杨然非常熟悉幽州的路况,算上了堵车的时间之后,顺利地提早半个小时到达了京华大学。
走到面试办公室外面,他就被走廊上的盛况吓了一跳,只见长长的走廊两侧站满了西装革履的男性或者穿着职业装的女性,每个人显然都仔细收拾过自己,手上也都拿着一份简历。
杨然下意识停下脚步,虽然已经有心理准备,但真正看到还是有点吃惊,没想到一个临聘的职位,光是面试阶段就有这么多人来,想必被刷掉的简历会有更多,他的简历可不算出彩,多亏走了老师的后门。
排在队伍后排的一个年轻男性看到他的打扮和手上拿着的简历,露出了了然的表情,对他一笑,说道:哥们,你也是来面试陈博士那个职位的吧?
杨然愣愣地点点头,顺势走到了那个人身后站定,用脑袋点了点前面那么多人,这些全是都是竞争对手吗?
那个年轻男子呲牙一笑,说道:哥们,你说的还挺直白,没错,大家都是竞争对手。对了,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季兵,你怎么称呼?
杨然。杨然伸出手和季兵握了握,然后不太确定地说道,这么多人,今年真的能面完吗?
季兵耸耸肩,肯定面不完啊,所以我估计今天大概会改成笔试。
杨然看了看这么多人,也觉得季兵的猜测很合理,这么多人,先笔试一轮筛选掉一部分才好。
但这情况就真的完全在他和老师的意料之外,为今之计,只希望题目不要出得太难,他的基础还是比较牢固的,但要是太难的题目,他可能脑子转不过来,真比不上那些脑子聪明的。
情况也真的如杨然所猜测的那样,到了面试的时间,陈颂和童一淮直接带着他们到了学校的一处空教室,面试改笔试了,笔试的前二十名则得到明天的面试资格。
杨然和季兵一起,随便找了同一排的位置坐下,笔试的卷子很快发了下来。
拿着卷子,杨然发现这居然是一份手写的卷子,字体用的是楷体,非常漂亮而且清楚,应该是陈颂和童一淮临时自己出的卷子。
按照习惯,杨然先浏览了一下整份卷子,看看有没有错漏,以及估算一下题目的难度。
整份卷子看完,他先是松了一口气,因为没有什么难度太高的题目,随后又紧张了起来,同样因为没有什么难度太高的题目。
题目不太难,所以他都会做。
但也正因为题目不太难,所以大概其他人也都会做,想要排在前二十名并不容易。
杨然也不再胡思乱想,沉下心思安安静静地做题,他有一个优点就是仔细认真,而像这种难度不高的题目,拼的大概就是细节了,这正是他的强项,他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笔试结束之后,陈颂让他们扫二维码加了个群,笔试成绩会在群里公布。
加完群,杨然和季兵一起走出教室,干脆一起去吃了个饭。
笔试成绩是当天晚上出来的,陈颂直接在群里发了前20名成绩的截图,至于完整的成绩排行则是发了一个小视频,想要看的自己查看小视频。
杨然点开图,发现他今天刚刚认识的新朋友季兵赫然就是第二名,看来也不是什么简单的人物。
继续往下翻,杨然在第十名的位置看到了自己的名字,顿时松了口气。
如果笔试都过不了,那什么内幕消息都是虚的。
随后他看到陈颂发了一个群公告,让笔试前二十名明天同一时间去京华大学面试,地点也和之前通知的一样。
再次来到京华大学,杨然一眼就看到了季兵,两人对视一眼,相视而笑。
面试是按照笔试的排名从前王后,杨然排在中间,走进办公室就看到陈颂和童一淮一起坐在办公桌后面看着他。
打量了他一番之后,陈颂微笑着点了下头,说道:杨然博士,请坐。
杨然和两人打了招呼,对他们对面坐了下来。
童一淮问道:杨博士,能说一下你为什么要来应聘这份工作吗?
杨然说道:诚实地说,我其实是冲着陈博士和蓝地研究所的名头来的。虽然这这是一个临聘岗位,但有跟着陈博士在蓝地研究所工作的履历,毫无疑问会让我后面求职的难度降低很多。当然,如果能有机会留下来,那就更好了。
陈颂不由笑了笑,说道:刚刚面试过的人里面,杨博士你是最诚实的。不过这个岗位的要求仅仅诚实是不够的,你觉得你在竞争者之中有什么优势能让我们选择你呢?
恋耽美
陈颂有些惊讶,这不是刘哥吗?
出现在舞台上的人正是刘德成,但字幕上显示的名字却不是。
童一淮点点头,解释道:是老刘,他在娱乐圈用的艺名,叫什么刘封。据说是因为他当初是偶像出道,他经纪人觉得他本名太土了,所以就给他取了这么个艺名。
童俊良和张可对刘德成也有印象,张可说道:就是你那个高中同学吧?当初好像和你还有小田关系很好的,后来去混娱乐圈了,现在好像混得挺不错的,都上春晚了。
张可对娱乐圈也没什么兴趣,唯一知道的就是一个明星能上春晚的话,应该就是蛮厉害的了。
倒是童俊良因为公司有时候需要找代言人的缘故,对娱乐圈并非一无所知,小刘这些年混得确实不错,这些年转型好像也蛮顺利的。
张可听到乐了,说起来,当初那个星探,好像也想要一淮去娱乐圈吧。
童一淮:
陪着父母看完春晚,陈颂还要给自己的父母打视频,当然还有其他一些亲朋好友的新年祝福也不能忘。
童一淮和他差不多,当然也没忘记在群里发了几个大红包,忙忙碌碌搞完才终于能躺下休息。
之后的几天他们也没能闲着,一方面还得看投递过来的简历,另外一方面还有些亲戚得去走走,比如童一淮外婆家那边。
另外,童院士的几个兄弟姐妹家里的人也过来拜年了,整个假期几乎都花费在了迎来送往之中,即便是对社交不很反感的童一淮和陈颂也很受不了,初五就收拾东西和童院士一起返回幽州市了,同时也没忘记给简历中筛选出来和有特殊推荐的人发面试通知,其中就包括史院长推荐的杨然。
于是回到幽州市之后,只稍微修整了一下,假期的最后两天都花在面试上了,面试的地点选在了京华大学童一淮的办公室。
杨然是个中等身材有点小帅的年轻人,要说有什么特别让人称道的就是,他从小到大运气都很不错。
他是幽州本地人,大学以前学校老师对他的评价总是脑子很聪明,就是学习不够认真努力,所以结果高考他也真的没有考好,但运气不错正好够上了明乐大学工程学院的分数线,而正好那一年史院长成为了工程学院的院长。
以前明乐大学的风气是不怎么好的,而史院长成为工程学院的院长之后,致力于改变明乐大学的学风,也却是取得了一些成效,尤其是杨然他们这一届刚入学的大一新生,更是得到了最好的资源和待遇。
杨然大概也是发现了自己的兴趣点,上了大学之后居然开始努力了起来,四年的时间进步非常大,成为了工程学院的佼佼者,每年都能够拿到奖学金,自然也得到了史院长的另眼相看。
史院长自己虽然在科研上成就有限,但他的人脉却很广,正是在史院长的推荐下,杨然考了龙安大学的研究生,跟着研究生和博士时期的导师学习。
只不过对龙安大学这样的名校来说,校内的竞争太激烈了,杨然虽然不至于泯然众人,但确实不算是特别出众的,所以毕业之后的下家就没了着落,他自己也很为此着急。
以前,蓝地研究所这样的地方,杨然是从来没想过自己能进去的,直到除夕那天突然接到了史院长的电话,电话里史院长说有一个可以去蓝地研究所的机会,但只是临聘,问他有没有兴趣。
杨然从来没想过这种机会能落到自己的身上,对史院长自然是感激不尽,没兴趣更是不可能的。
那可是蓝地研究所,即便只是临聘,也不是谁都能进去的。
进了蓝地研究所,他就有机会结识一些学术圈更高层级的人脉,而且就算开始是临聘,也不是完全没机会和研究所签合同。
就算最后真的没能留在研究所,在蓝地研究所带过的履历,拿出去也会给他的求职生涯增加许多机会。
等到杨然知道招人的是陈颂的时候更是激动不已,即便陈颂的名声多半都是数学界的,但是他菲奖得主的身份摆在那里,学术圈谁都不能怠慢他,他要是能够得到陈颂的赏识,以后的路就好走多了。
至于童一淮,只能说,他在学术圈的名声还不够大。
等到杨然再得到史院长让他发简历等面试通知,并且绝对有面试机会的暗示之后,只觉得自己这辈子做的最对的是就是高考志愿填了明乐大学。
字斟句酌地改了无数遍简历之后,杨然终于把简历发了出去。
虽然史院长跟他说无论如何他都能有面试的机会,但他也担心如果简历太糟糕,即便有面试的机会陈颂对他的第一印象也不会好。
简历发出去之后,没等面试通知,他就赶紧带上礼物去史院长家道谢,当然作为史院长曾经的学生他知道史院长的规矩,礼物都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就是表达作为学生的一番心意。
史院长见到杨然也很高兴,招呼人坐下,笑道:人来就行了,还带东西干什么?怎么,在南边生活自己和老师生疏了?
杨然在明乐大学的时候,作为史院长看重的学生,那也是时常有机会来史院长家吃饭的,后来杨然虽然去了龙安大学,但只要回到幽州市,都不会忘记来看望史院长夫妇,史夫人对他也很熟悉,并且很喜欢这个嘴甜的学生。
听到史院长的话,杨然立即说道:那怎么能呢?只是这大过年的,学生上门给老师送点年礼也是应当的,都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我知道老师您不受贵重的礼物。
史夫人看到杨然也很高兴,招呼道:小杨来了!中午留在家里吃饭啊,想吃什么?师母给你做。
杨然立即起身跟史夫人打了声招呼,然后说道:师母您看着做,您做的我都喜欢吃。您不知道啊,南方那边跟我们这儿口味差太多了,我在龙安大学这些年,最怀念的就是师母您的手艺了。
杨然一句话把史夫人哄得眉开眼笑,让师徒两继续说话,自己进了厨房去做饭。
史院长在一边笑眯眯地看着,不得不说杨然的能说会道但是有原则,也是他欣赏杨然的原因之一。
毕竟杨然虽然聪明,但聪明的有限,史院长很清楚地知道他是个和自己一样的人,将来在科研上的成就肯定也是有限的。
但谁说他们这些搞行政的就没有贡献没有成就呢?
这种想法,也正是史院长愿意给杨然提供这么多帮助的原因之一。
而且,正好他们唯一的女儿今年过来回不来,有杨然在哄夫人开心,史院长也乐意。
史夫人进了厨房之后,史院长将杨然带到了自己的书房,问道:简历发过去了吗?
杨然点头说道:老师,我昨晚就发过去了,改了几十遍生怕有什么错漏,您要不要帮我看看?
史院长摆摆手说道:你都博士毕业了,我还帮你看简历呢?而且发都发过去了,我现在看有什么用,倒是面试你要好好准备。
杨然点头表示明白,又道:老师,您说我该往什么方向努力啊?陈博士喜欢什么样的人?
史院长伸出手指点了点他,说道:我这个后门,你走一次就够了,剩下的就看你的能力了。至于陈博士,他喜欢人品好有能力的人。
杨然苦着脸说道:老师您这样一说,我还真担心起来了,人品我还是有自信的,但能力您也知道,我可不能和那些天之骄子比。
史院长轻轻一笑,说道:反正你实事求是地说就行了,至于能力我倒觉得你这次的机会不小。
杨然靠近史院长,神神秘秘地问道:老师,您是不是有什么内幕消息啊?
史院长喝了口茶说道:你为什么我这么推荐这么简单吗?杨然啊,我以前就告诉过你,我们这些天赋平庸的想要做出一番事业,就需要比别人更多一番努力,不要看不起钻营,要看不起的那种没有底线的钻营。
杨然点点头,老师您的教诲我一直没忘,也一直是这么做的。
史院长继续说道:我不妨告诉你,陈博士以前算是小小得欠过我一个人情,这个人情我一直没有用,现在用来换你的这个面试机会了,就是因为我觉得你如果能够得到面试机会,希望还是不小的。
杨然有些感动,老师
陈颂现在可是夏国学术圈炙手可热的人物,他的一个人情有多大的价值可想而知,但老师却用在了自己的身上,杨然没法不感动。
史院长微微一笑,他付出了什么自然也要从学生知道,但他也不是会一直强调这点的人,继续说道:昨天我看到陈博士发的朋友圈之后,立即就联系了我在蓝地研究所的师弟问了情况,大概了解了陈博士他们想要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倒也是不是什么不能说的事情,我先大概跟你说一下情况吧。
杨然伸手给史院长续上茶,老师您说。
史院长道:陈博士招人是为了他和童一淮童博士合作的一个算是武器研究的项目,其实核心是变压器小型化。陈博士和童博士都是研究所另外一个大型项目的研究员,这段时间非常忙碌,也顾不上这个项目,所以想要给这个小项目在招两个研究员,减轻其他研究员的压力。你明白了吗?
杨然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也就是说,陈博士需要的话,能力只要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就行,并不需要多强,重要的是能干活。
史院长露出了孺子可教的表情,点点头说道:是的,据我师弟讲,那个项目的研发路线是陈博士和童博士全程指导的,并不需要其他研究员有多强的研发天赋,只要别拖后腿能干活就行。实际上除了这次新招的两个人之外,项目组的其他研究员也都是年轻人,本来就是给研究所里的年轻人练手用的。
现在杨然总算明白史院长为什么说他希望很大了,他在科研上虽然总是缺点灵性,但是他的经验是真的丰富。
从本科时期开始,到了研究生的时候,他日常在各种各样的项目组和实验室里打杂,什么样的活都干过,杨然敢说同龄人里面有他这么丰富的经历的很少了。
至于说和他们不是同一辈的,已经有所成就的不至于跟他们抢这种机会,而混了那么多年也没混出什么名头来的,难道还能比他们年轻人干活积极吗?
史院长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他想明白了,继续说道:虽然只是临聘,也不是特别大的项目,但是这对你来说绝对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虽然陈博士和童博士都不常在项目组里出现,但是项目组的其他研究员都是有来历的,很多都是院士的学生。该怎么和这些人结交,该怎么让陈博士他们记住你,这不需要我教吧?
杨然郑重地说道:老师您放心,我不会让您失望的。
从史院长这儿回去之后,杨然就开始认真准备面试,初六早上出门的时候,更是检查了好几遍简历和仪容,反复确定没有任何问题才出发。
作为土生土长的幽州人,杨然非常熟悉幽州的路况,算上了堵车的时间之后,顺利地提早半个小时到达了京华大学。
走到面试办公室外面,他就被走廊上的盛况吓了一跳,只见长长的走廊两侧站满了西装革履的男性或者穿着职业装的女性,每个人显然都仔细收拾过自己,手上也都拿着一份简历。
杨然下意识停下脚步,虽然已经有心理准备,但真正看到还是有点吃惊,没想到一个临聘的职位,光是面试阶段就有这么多人来,想必被刷掉的简历会有更多,他的简历可不算出彩,多亏走了老师的后门。
排在队伍后排的一个年轻男性看到他的打扮和手上拿着的简历,露出了了然的表情,对他一笑,说道:哥们,你也是来面试陈博士那个职位的吧?
杨然愣愣地点点头,顺势走到了那个人身后站定,用脑袋点了点前面那么多人,这些全是都是竞争对手吗?
那个年轻男子呲牙一笑,说道:哥们,你说的还挺直白,没错,大家都是竞争对手。对了,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季兵,你怎么称呼?
杨然。杨然伸出手和季兵握了握,然后不太确定地说道,这么多人,今年真的能面完吗?
季兵耸耸肩,肯定面不完啊,所以我估计今天大概会改成笔试。
杨然看了看这么多人,也觉得季兵的猜测很合理,这么多人,先笔试一轮筛选掉一部分才好。
但这情况就真的完全在他和老师的意料之外,为今之计,只希望题目不要出得太难,他的基础还是比较牢固的,但要是太难的题目,他可能脑子转不过来,真比不上那些脑子聪明的。
情况也真的如杨然所猜测的那样,到了面试的时间,陈颂和童一淮直接带着他们到了学校的一处空教室,面试改笔试了,笔试的前二十名则得到明天的面试资格。
杨然和季兵一起,随便找了同一排的位置坐下,笔试的卷子很快发了下来。
拿着卷子,杨然发现这居然是一份手写的卷子,字体用的是楷体,非常漂亮而且清楚,应该是陈颂和童一淮临时自己出的卷子。
按照习惯,杨然先浏览了一下整份卷子,看看有没有错漏,以及估算一下题目的难度。
整份卷子看完,他先是松了一口气,因为没有什么难度太高的题目,随后又紧张了起来,同样因为没有什么难度太高的题目。
题目不太难,所以他都会做。
但也正因为题目不太难,所以大概其他人也都会做,想要排在前二十名并不容易。
杨然也不再胡思乱想,沉下心思安安静静地做题,他有一个优点就是仔细认真,而像这种难度不高的题目,拼的大概就是细节了,这正是他的强项,他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笔试结束之后,陈颂让他们扫二维码加了个群,笔试成绩会在群里公布。
加完群,杨然和季兵一起走出教室,干脆一起去吃了个饭。
笔试成绩是当天晚上出来的,陈颂直接在群里发了前20名成绩的截图,至于完整的成绩排行则是发了一个小视频,想要看的自己查看小视频。
杨然点开图,发现他今天刚刚认识的新朋友季兵赫然就是第二名,看来也不是什么简单的人物。
继续往下翻,杨然在第十名的位置看到了自己的名字,顿时松了口气。
如果笔试都过不了,那什么内幕消息都是虚的。
随后他看到陈颂发了一个群公告,让笔试前二十名明天同一时间去京华大学面试,地点也和之前通知的一样。
再次来到京华大学,杨然一眼就看到了季兵,两人对视一眼,相视而笑。
面试是按照笔试的排名从前王后,杨然排在中间,走进办公室就看到陈颂和童一淮一起坐在办公桌后面看着他。
打量了他一番之后,陈颂微笑着点了下头,说道:杨然博士,请坐。
杨然和两人打了招呼,对他们对面坐了下来。
童一淮问道:杨博士,能说一下你为什么要来应聘这份工作吗?
杨然说道:诚实地说,我其实是冲着陈博士和蓝地研究所的名头来的。虽然这这是一个临聘岗位,但有跟着陈博士在蓝地研究所工作的履历,毫无疑问会让我后面求职的难度降低很多。当然,如果能有机会留下来,那就更好了。
陈颂不由笑了笑,说道:刚刚面试过的人里面,杨博士你是最诚实的。不过这个岗位的要求仅仅诚实是不够的,你觉得你在竞争者之中有什么优势能让我们选择你呢?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