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团后我成了科研大佬免费阅读(91)
杨然镇定地说道:我最大的有点应该是经验丰富,而且足够细心,有足够的耐心。
接着,杨然细数了自己曾经带过的课题组,并且简单介绍了自己做的主要的工作。
陈颂和童一淮认真地听完,并且那笔在纸上记下了一些什么,之后又问了他一些问题,然后说道:杨博士,你可以回去了,录取结果最迟将会在后天通知。
杨然走出去之后看到季兵还在外面等着,连忙朝他走了过去,季兵问道:怎么样?
杨然无奈地说道:说实话,我也不知道,看不出陈博士和童博士有什么特别的情绪。你呢?
季兵也道:和你一样,看来我们只能安心等结果了。
随着下一个面试者走进办公室,两人也渐行渐远。
面试完所有人之后,陈颂整理了一下面试和笔试的资料,叹了口气说道:太累了师兄你怎么看?
童一淮帮他按了按,说道:我比较看好那个季兵,他虽然只是笔试的第二名,但从科研经历和面试的情况来看,他的科研经验比第一名丰富,我们需要能够实际操作的人。
陈颂点点头,说道:我也这么想。另外一个名额,我觉得史院长推荐的那个杨然可以。他的科研经验可以说是所有人里面最丰富的,最重要的是,他真的非常细心。我们设计的那个陷阱题目,只有他一个人完全绕过去了,没有漏掉任何细节。只是他的脑子不够灵活,不过我们现在需要的也不是那种能够掌握大局的研究员。
童一淮也没有意见,说道:正好也可以把欠史院长的人情还上。
陈颂把东西收拾好,舒展了一下筋骨,说道:那把他们的名字报给崔院士吧,政审没问题的话,就可以通知他们了。
走出办公室,看着校园里刚长出一点点新芽的大树,陈颂感慨道:我怎么觉得这次放假比工作的时候还累呢?
不只是陈颂,童一淮也感觉到了深深的疲惫,下次再也不想做这种面试的工作。
陈颂一呆,想到了自己还没组建的课题组,再次叹了口气,说道:恐怕很难。
这一刻,童一淮和陈颂都在想,突然想要一个全能助理了。
不是伍凡那种生活助理,而是要有一定科研背景,可以帮他们处理类似这种招聘之类的琐事的科研助理,像是唐院士他们身边的助理那样。
当然以他们现在的情况,这种助理的其实还没有那么需要,可是他们对自己有信心,以后肯定是有需要的,或许可以先留意着。
杨然是面试的第三天接到的通知,并且要求他当天就收拾好东西,接到通知的第二天早上就会有人去接他到研究员,并且需要在研究所长住。
因为时间紧急,杨然也没法上门拜访史院长,只给他打了个电话说明情况。
史院长当然不介意,只让他好好把握机会。
杨然是在来接他的车上再次见到的季兵,很巧合的,两个排队的时候意外排在一起的人最终成为了被选中的,不出意外的话之后在研究所的住处也会安排在一起。
就这样,杨然和季兵在研究所里安顿了下来。
他们原本还有点担心,作为中间加入的,会不会不好融入项目组,结果去了才发现,项目组全部都是一群年轻人,心思都相对比较单纯,而且因为他们实在是太忙了,看到他们就跟看到救星一样,根本就不存在排斥的问题。
而有了他们的加入,再加上仁珈珈他们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解决,陈颂和童一淮来这边的时间就更少了,除了每天来例行看一下,其他时间都投入到了周天项目组之中。
京华大学迎来新一届的学生的时候,周天项目组地基建设和天基最后一颗卫星的建造终于完成,现在只差将最后一颗周天卫星发射到预定轨道,就可以进行全系统的试运行了。
为了见证这一刻,陈颂和童一淮跟仁珈珈他们交代了一番,就和崔院士等人一起来到了位于夏国西部地区的卫星发射基地。
在发射大厅里,两人没有凑到前面去,而是站在一个角落里,紧握着对方的手,目光灼灼地盯着大屏幕。
*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杨然的情节有点多,因为他有点用。
第080章 科研助理 二合一
随着倒计时的声音响起, 运载火箭点火发射,带着周天最后一颗卫星冲上了太空。
除了工作人员,发射大厅没有人发出任何声音, 大家都紧紧地盯着大屏幕里火箭的飞行轨迹。
即便所有人都知道,夏国的火箭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卫星发射很少有失败的例子, 但此时此刻,所有人的心情依然非常紧张,生怕有个万一。
直到周天卫星被送到了预定的轨道,发射大厅里才爆发出了热烈的欢呼。
但这还不是结束, 接下来还有最后的连网测试。这个连网自然不是接入互联网,而是将周天系统所有的地基部分和所有的天基卫星连城一个互通的网络。
陈颂和童一淮全程充当见证者, 见证着周天系统连网测试成功, 见证着周天系统信号收集测试成功, 乃至于见证着最后的武器测试成功。
这系列测试的成功, 标志着他们数年的努力终于取得希望看到的结果。
当新闻联播的主持人说着经过科学家们历时数年的努力, 我家自主研发的小行星防御系统周天成功连网启动,周天将成为保护我们地球的最强屏障的时候, 陈颂和童一淮正参加周天项目组的庆功宴。
庆功宴其实之前就已经办过一场了,当时一号领导、科技部、军方的大佬都亲自出面, 对项目组的研究员们表示祝贺和感谢, 而这一场庆功宴则是项目组的研究员的私下自己组,毕竟有领导一起的庆功宴隆重当然是隆重了, 就是大家不怎么自在, 也不可能放开了玩。
这场庆功宴崔院士和王院士他们也都来了, 崔院士举杯对众人说道:我年纪大了, 喝不了太多酒, 这一杯敬大家多年来对周天系统研发工作的付出,没有你们就没有现在的周天。
说着,崔院士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随后王院士也给大家敬了一杯酒,大概也知道有他们在,其他人也没法好好玩,只坐了一会儿,就率先离场了。
领导不在的时候,永远是气氛最热闹的时候,两位院士一走,现场顿时失去原本井然的秩序,即便是年纪大一些的研究员们,也扎堆凑到一起喝酒聊天,年轻一些的就更放得开了。
喜欢看小说的张秋浦教授拎着一壶酒走到陈颂他们这一桌坐下,给他们一人倒了一杯,这是我自己带过来的酒,珍藏多年的陈酿,特意感谢你们给我建议,让我给周天取的名字成功入选。我干了,你们随意!
张秋浦豪爽地端着酒杯一饮而尽,陈颂也端着酒杯喝了一小口,他平时不喜欢喝酒,但偶尔也能喝一点。
这酒入喉之后,陈颂还没什么感觉,倒是童一淮给面子地说道:这酒很醇厚,确实不错。
张秋浦仰天一笑,让陈颂怀疑他是不是还喜欢看武侠小说,然后说道:童博士你要是喜欢的话,我可以给你们送几瓶。
童一淮摆摆手拒绝道:还是不必了,我不是很喜欢饮酒,这酒还是留在张教授你这样爱酒的人手里更合适。
这位年纪不算小,心却很年轻的张秋浦教授听到童一淮这样说,显得很高兴的样子,那你们什么想喝了,可以来找我喝酒,随时欢迎。
陈颂和童一淮对他回以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一般来说他们什么时候都不想喝酒。
张秋浦完全不在意,给他们重新满上之后,就又拎着他的酒壶找别人去了。
张秋浦走后,又有研究所别的研究员过来找他们聊天,人来了一拨又一拨,所幸大家都是科研工作者,聊得比较投机,也并不觉得烦心。
一直到庆功宴进入尾声的时候,仁珈珈他们才终于找到机会过来找他们说话。
仁珈珈等人一开始也是周天项目组的,后来才转到陈颂他们的电击棍项目组,庆功宴自然也不能漏掉他们。
而因为如果他们都来,项目组里就只剩下后面加入的杨然和季兵了,这样也不太适合,所以他们问过之后把杨然两人也带上了。
看着喝得微醺的陈颂和童一淮,仁珈珈他们很有眼色地只是问候了两句,就赶紧溜了。
此时电击棍项目组的核心问题,也就是变压器小型化的问题已经解决,并且申请了国际专利,论文也已经投出去了。
论文的通讯作者是童一淮和陈颂,一作是仁珈珈和吴萧然,其他研究员根据贡献分别位列二作或者三作。
变压器的问题解决之后,后面就没有什么困难了,不出意外的话,在一个月内这个小课题就可以结题,之后项目组自然会解散,陈颂和童一淮也会回到京华大学。
仁珈珈他们要么就已经是蓝地研究所的正式研究员,要么就是不愁前程的,唯一有些担心的就是杨然和季兵了。
他们两都是项目组的临聘人员,项目组解散之后他们也就没有了着落,虽然说可以另外找下家,有项目组的研究经历能给他们的简历增色不少,但如果能有更好的选择,他们当然不想自己去找一些二流研究所或者学校或者干脆是企业的工作。
他们的这些忧虑,项目组的其他人,包括陈颂和童一淮都看在眼里,庆功宴结束之后,两人在项目组呆的时间就长了一些,对杨然和季兵的表现也看在眼里。
提交了结题报告之后,陈颂和童一淮把两人分别找到办公室谈话。
季兵其实是个能力不错的研究员,只是少了点背景,而且他的主要研究方向和陈颂、童一淮都不同。
看着表情有些紧张的季兵,陈颂说道:加入项目组一来,你的能力我们都看在眼里。听说你还没有安排好去路,我和岁远研究所的黄平策教授有些交情,可以帮你写一封推荐信。不过能不能留在岁远研究所,还要看你自己的能力。
岁远研究所是国内应用物理学领域排的上号的研究所之一,因为地处岁远县而得名,位置比较偏僻,生活条件不太好,但研究所的实力很强。
季兵当然知道岁远研究所,至于生活条件差,和研究条件不起来,生活条件根本不重要,毕竟他们平时都泡在实验室里,也没时间去生活。
季兵没想到陈颂居然还会考虑他们的后续的安排,实际上本来陈颂他们是没有这个义务的,拿到推荐信,季兵千恩万谢地离开了办公室,心里感慨这可能是他遇到的最好的老板,可惜没法一直跟着他们。
季兵走后,杨然也进入了办公室,他同样有些紧张。
刚刚在外面,季兵跟他说了推荐信的事情,不过杨然知道自己的能力不如季兵,不知道陈颂他们会怎么安排他。
童一淮说道:你呆过很多实验室,知识面很广,虽然不够深。在项目组的这段时间,你也做了很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你的能力范围内,从来出过任何差点,这点非常难得。但是,你自己身上的缺陷我想你也应该清楚。爱迪生说过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二者缺一不可,而你缺少那种灵光一现的高光时刻。
杨然低下头无奈苦笑,这点他又何尝不清楚呢,科研是个很吃天赋的行业,而他缺少的恰恰就是天赋,可他还是不甘心啊,不甘心放弃自己一直努力方向,不甘心离开学术圈。
其实以前,杨然一直觉得自己是个聪明人,从小到大亲戚、老师、邻居对他评价都是小孩人挺聪明,就是不肯努力。
杨然也一直为了自鸣得意,觉得自己成绩虽然不是顶尖,但那只是因为自己不学习,如果自己努力,那上个京华大学也是轻轻松松的事情。
等上了大学,他开始改变,很快成为明乐大学最顶尖的那一小撮学生,得到了史院长的看重,尽管史院长一直告诉他天外有天,但他心里其实是不以为然的。
他有一种曹操煮酒论英雄的豪情,但这种豪情在他进入龙安大学之后迅速消失。
他从前就知道人与人之间是有差距的,高中的时候,他的同桌每天拼命的学习,但成绩还不如几乎从来不学习的他。
而到了龙安大学,看到了那些真正站在人类智商顶端的人,杨然才发现,他的那些自负不过是坐井观天而已。
见过了真正的天才知道,他才知道自己其实只是个普通人,一个推荐了科研大门的,却无法探究其中深奥的凡人。
童一淮继续说道:我不知道你是否明白,你很难在科研的路上走远。你可以找一家研究所,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会有老板喜欢你这种兢兢业业从来不出差错的蓝领,学术也确实需要你这样的蓝领。但是,我觉得如果你止步于此,就有些太可惜了。
最后童一淮的最后一句话,杨然猛地抬头看着他,童博士,您的意思是,我还可以有别的选择吗?
陈颂说道:说实话,你的天赋不在科研上。你有你自己的优势,你了解的领域非常多非常广,并且很细心谨慎,人际关系处理得也非常好,是一个组织型的人才,学术圈也需要这样的人才。但我不知道你是否了解,在学术圈如果想要作为组织型人才独当一面,同样足够强的科研能力,这恰恰是你欠缺的。
其实我和师兄想要聘请你作为我们的私人科研助理,前期你需要负责我们两个人的一些科研工作的安排,可能会比较忙,之后如果师兄能够找到适合的人选的话,你应该只需要为我工作。当然,如果你更喜欢能够真正去做科研工作的话,我们可以给你推荐到一家适合的研究所。你好好考虑一下,尽快给我们答复。
童一淮和陈颂把一切都给他分析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其实不需要他们分析,杨然也明白这些,因为他也曾经无数次地设想过。
执念,杨然确实有一些,毕竟如果他愿意离开学术圈,以他的简历,完全能够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
但这种执念其实不是对科研本身的,因为科研这种事情,仅靠努力是真的没用的,有时候人努力了一辈子,也只是在一个错误的怪圈里打转,而另外一些人轻轻松松地就能找到别人永远找不到的答案,甚至你连他的答案都看不明白。
这种感觉太消耗人了,杨然早就看明白了,所以他也没什么执念,他只是不想离开学术圈,他只是想要在这个权利混出个名堂来,像是他的老师史院长那样。
而给陈颂和童一淮做科研助理显然又是另外一条路,至于能不能让别人记住陈颂和童一淮的科研助理叫杨然,那就要看他自己的本事,但至少这本事和智商没什么关系。
杨然认真地看着他们,说道:不用考虑了。陈博士、童博士,如果你们觉得我适合,我愿意试试。
陈颂挑眉,确定道:你真的不需要再考虑一下吗?
杨然苦笑着摇摇头,说道:真的不用考虑了。您和童博士刚刚说的,其实我早就明白了,我在科研上确实少一些天赋,成就恐怕也有限,我很高兴能够成为你们的科研助理。
听到杨然这样回答,想到以后再也不用管那些乱七八糟的琐事可以安心研究,陈颂也很高兴,说道:那好,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待遇问题
搞定季兵和杨然的安排之后,陈颂和童一淮又和蓝地研究所做好了交接,然后就回到了公寓那边,主要明天要去京华大学一趟,住在公寓比较方便。
住在这边什么都好,就是吃饭问题要自己解决,毕竟陈颂也不想麻烦赵阿姨大老远跑过来做饭。
难得有了空闲,陈颂靠在童一淮的身上,刷做菜小视频,看着看着把自己看饿了,才给其中一个视频按了暂停,并对童一淮说道:晚上我们自己做包子吃吧?想要什么馅就做什么馅。
恋耽美
接着,杨然细数了自己曾经带过的课题组,并且简单介绍了自己做的主要的工作。
陈颂和童一淮认真地听完,并且那笔在纸上记下了一些什么,之后又问了他一些问题,然后说道:杨博士,你可以回去了,录取结果最迟将会在后天通知。
杨然走出去之后看到季兵还在外面等着,连忙朝他走了过去,季兵问道:怎么样?
杨然无奈地说道:说实话,我也不知道,看不出陈博士和童博士有什么特别的情绪。你呢?
季兵也道:和你一样,看来我们只能安心等结果了。
随着下一个面试者走进办公室,两人也渐行渐远。
面试完所有人之后,陈颂整理了一下面试和笔试的资料,叹了口气说道:太累了师兄你怎么看?
童一淮帮他按了按,说道:我比较看好那个季兵,他虽然只是笔试的第二名,但从科研经历和面试的情况来看,他的科研经验比第一名丰富,我们需要能够实际操作的人。
陈颂点点头,说道:我也这么想。另外一个名额,我觉得史院长推荐的那个杨然可以。他的科研经验可以说是所有人里面最丰富的,最重要的是,他真的非常细心。我们设计的那个陷阱题目,只有他一个人完全绕过去了,没有漏掉任何细节。只是他的脑子不够灵活,不过我们现在需要的也不是那种能够掌握大局的研究员。
童一淮也没有意见,说道:正好也可以把欠史院长的人情还上。
陈颂把东西收拾好,舒展了一下筋骨,说道:那把他们的名字报给崔院士吧,政审没问题的话,就可以通知他们了。
走出办公室,看着校园里刚长出一点点新芽的大树,陈颂感慨道:我怎么觉得这次放假比工作的时候还累呢?
不只是陈颂,童一淮也感觉到了深深的疲惫,下次再也不想做这种面试的工作。
陈颂一呆,想到了自己还没组建的课题组,再次叹了口气,说道:恐怕很难。
这一刻,童一淮和陈颂都在想,突然想要一个全能助理了。
不是伍凡那种生活助理,而是要有一定科研背景,可以帮他们处理类似这种招聘之类的琐事的科研助理,像是唐院士他们身边的助理那样。
当然以他们现在的情况,这种助理的其实还没有那么需要,可是他们对自己有信心,以后肯定是有需要的,或许可以先留意着。
杨然是面试的第三天接到的通知,并且要求他当天就收拾好东西,接到通知的第二天早上就会有人去接他到研究员,并且需要在研究所长住。
因为时间紧急,杨然也没法上门拜访史院长,只给他打了个电话说明情况。
史院长当然不介意,只让他好好把握机会。
杨然是在来接他的车上再次见到的季兵,很巧合的,两个排队的时候意外排在一起的人最终成为了被选中的,不出意外的话之后在研究所的住处也会安排在一起。
就这样,杨然和季兵在研究所里安顿了下来。
他们原本还有点担心,作为中间加入的,会不会不好融入项目组,结果去了才发现,项目组全部都是一群年轻人,心思都相对比较单纯,而且因为他们实在是太忙了,看到他们就跟看到救星一样,根本就不存在排斥的问题。
而有了他们的加入,再加上仁珈珈他们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解决,陈颂和童一淮来这边的时间就更少了,除了每天来例行看一下,其他时间都投入到了周天项目组之中。
京华大学迎来新一届的学生的时候,周天项目组地基建设和天基最后一颗卫星的建造终于完成,现在只差将最后一颗周天卫星发射到预定轨道,就可以进行全系统的试运行了。
为了见证这一刻,陈颂和童一淮跟仁珈珈他们交代了一番,就和崔院士等人一起来到了位于夏国西部地区的卫星发射基地。
在发射大厅里,两人没有凑到前面去,而是站在一个角落里,紧握着对方的手,目光灼灼地盯着大屏幕。
*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杨然的情节有点多,因为他有点用。
第080章 科研助理 二合一
随着倒计时的声音响起, 运载火箭点火发射,带着周天最后一颗卫星冲上了太空。
除了工作人员,发射大厅没有人发出任何声音, 大家都紧紧地盯着大屏幕里火箭的飞行轨迹。
即便所有人都知道,夏国的火箭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卫星发射很少有失败的例子, 但此时此刻,所有人的心情依然非常紧张,生怕有个万一。
直到周天卫星被送到了预定的轨道,发射大厅里才爆发出了热烈的欢呼。
但这还不是结束, 接下来还有最后的连网测试。这个连网自然不是接入互联网,而是将周天系统所有的地基部分和所有的天基卫星连城一个互通的网络。
陈颂和童一淮全程充当见证者, 见证着周天系统连网测试成功, 见证着周天系统信号收集测试成功, 乃至于见证着最后的武器测试成功。
这系列测试的成功, 标志着他们数年的努力终于取得希望看到的结果。
当新闻联播的主持人说着经过科学家们历时数年的努力, 我家自主研发的小行星防御系统周天成功连网启动,周天将成为保护我们地球的最强屏障的时候, 陈颂和童一淮正参加周天项目组的庆功宴。
庆功宴其实之前就已经办过一场了,当时一号领导、科技部、军方的大佬都亲自出面, 对项目组的研究员们表示祝贺和感谢, 而这一场庆功宴则是项目组的研究员的私下自己组,毕竟有领导一起的庆功宴隆重当然是隆重了, 就是大家不怎么自在, 也不可能放开了玩。
这场庆功宴崔院士和王院士他们也都来了, 崔院士举杯对众人说道:我年纪大了, 喝不了太多酒, 这一杯敬大家多年来对周天系统研发工作的付出,没有你们就没有现在的周天。
说着,崔院士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随后王院士也给大家敬了一杯酒,大概也知道有他们在,其他人也没法好好玩,只坐了一会儿,就率先离场了。
领导不在的时候,永远是气氛最热闹的时候,两位院士一走,现场顿时失去原本井然的秩序,即便是年纪大一些的研究员们,也扎堆凑到一起喝酒聊天,年轻一些的就更放得开了。
喜欢看小说的张秋浦教授拎着一壶酒走到陈颂他们这一桌坐下,给他们一人倒了一杯,这是我自己带过来的酒,珍藏多年的陈酿,特意感谢你们给我建议,让我给周天取的名字成功入选。我干了,你们随意!
张秋浦豪爽地端着酒杯一饮而尽,陈颂也端着酒杯喝了一小口,他平时不喜欢喝酒,但偶尔也能喝一点。
这酒入喉之后,陈颂还没什么感觉,倒是童一淮给面子地说道:这酒很醇厚,确实不错。
张秋浦仰天一笑,让陈颂怀疑他是不是还喜欢看武侠小说,然后说道:童博士你要是喜欢的话,我可以给你们送几瓶。
童一淮摆摆手拒绝道:还是不必了,我不是很喜欢饮酒,这酒还是留在张教授你这样爱酒的人手里更合适。
这位年纪不算小,心却很年轻的张秋浦教授听到童一淮这样说,显得很高兴的样子,那你们什么想喝了,可以来找我喝酒,随时欢迎。
陈颂和童一淮对他回以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一般来说他们什么时候都不想喝酒。
张秋浦完全不在意,给他们重新满上之后,就又拎着他的酒壶找别人去了。
张秋浦走后,又有研究所别的研究员过来找他们聊天,人来了一拨又一拨,所幸大家都是科研工作者,聊得比较投机,也并不觉得烦心。
一直到庆功宴进入尾声的时候,仁珈珈他们才终于找到机会过来找他们说话。
仁珈珈等人一开始也是周天项目组的,后来才转到陈颂他们的电击棍项目组,庆功宴自然也不能漏掉他们。
而因为如果他们都来,项目组里就只剩下后面加入的杨然和季兵了,这样也不太适合,所以他们问过之后把杨然两人也带上了。
看着喝得微醺的陈颂和童一淮,仁珈珈他们很有眼色地只是问候了两句,就赶紧溜了。
此时电击棍项目组的核心问题,也就是变压器小型化的问题已经解决,并且申请了国际专利,论文也已经投出去了。
论文的通讯作者是童一淮和陈颂,一作是仁珈珈和吴萧然,其他研究员根据贡献分别位列二作或者三作。
变压器的问题解决之后,后面就没有什么困难了,不出意外的话,在一个月内这个小课题就可以结题,之后项目组自然会解散,陈颂和童一淮也会回到京华大学。
仁珈珈他们要么就已经是蓝地研究所的正式研究员,要么就是不愁前程的,唯一有些担心的就是杨然和季兵了。
他们两都是项目组的临聘人员,项目组解散之后他们也就没有了着落,虽然说可以另外找下家,有项目组的研究经历能给他们的简历增色不少,但如果能有更好的选择,他们当然不想自己去找一些二流研究所或者学校或者干脆是企业的工作。
他们的这些忧虑,项目组的其他人,包括陈颂和童一淮都看在眼里,庆功宴结束之后,两人在项目组呆的时间就长了一些,对杨然和季兵的表现也看在眼里。
提交了结题报告之后,陈颂和童一淮把两人分别找到办公室谈话。
季兵其实是个能力不错的研究员,只是少了点背景,而且他的主要研究方向和陈颂、童一淮都不同。
看着表情有些紧张的季兵,陈颂说道:加入项目组一来,你的能力我们都看在眼里。听说你还没有安排好去路,我和岁远研究所的黄平策教授有些交情,可以帮你写一封推荐信。不过能不能留在岁远研究所,还要看你自己的能力。
岁远研究所是国内应用物理学领域排的上号的研究所之一,因为地处岁远县而得名,位置比较偏僻,生活条件不太好,但研究所的实力很强。
季兵当然知道岁远研究所,至于生活条件差,和研究条件不起来,生活条件根本不重要,毕竟他们平时都泡在实验室里,也没时间去生活。
季兵没想到陈颂居然还会考虑他们的后续的安排,实际上本来陈颂他们是没有这个义务的,拿到推荐信,季兵千恩万谢地离开了办公室,心里感慨这可能是他遇到的最好的老板,可惜没法一直跟着他们。
季兵走后,杨然也进入了办公室,他同样有些紧张。
刚刚在外面,季兵跟他说了推荐信的事情,不过杨然知道自己的能力不如季兵,不知道陈颂他们会怎么安排他。
童一淮说道:你呆过很多实验室,知识面很广,虽然不够深。在项目组的这段时间,你也做了很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你的能力范围内,从来出过任何差点,这点非常难得。但是,你自己身上的缺陷我想你也应该清楚。爱迪生说过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二者缺一不可,而你缺少那种灵光一现的高光时刻。
杨然低下头无奈苦笑,这点他又何尝不清楚呢,科研是个很吃天赋的行业,而他缺少的恰恰就是天赋,可他还是不甘心啊,不甘心放弃自己一直努力方向,不甘心离开学术圈。
其实以前,杨然一直觉得自己是个聪明人,从小到大亲戚、老师、邻居对他评价都是小孩人挺聪明,就是不肯努力。
杨然也一直为了自鸣得意,觉得自己成绩虽然不是顶尖,但那只是因为自己不学习,如果自己努力,那上个京华大学也是轻轻松松的事情。
等上了大学,他开始改变,很快成为明乐大学最顶尖的那一小撮学生,得到了史院长的看重,尽管史院长一直告诉他天外有天,但他心里其实是不以为然的。
他有一种曹操煮酒论英雄的豪情,但这种豪情在他进入龙安大学之后迅速消失。
他从前就知道人与人之间是有差距的,高中的时候,他的同桌每天拼命的学习,但成绩还不如几乎从来不学习的他。
而到了龙安大学,看到了那些真正站在人类智商顶端的人,杨然才发现,他的那些自负不过是坐井观天而已。
见过了真正的天才知道,他才知道自己其实只是个普通人,一个推荐了科研大门的,却无法探究其中深奥的凡人。
童一淮继续说道:我不知道你是否明白,你很难在科研的路上走远。你可以找一家研究所,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会有老板喜欢你这种兢兢业业从来不出差错的蓝领,学术也确实需要你这样的蓝领。但是,我觉得如果你止步于此,就有些太可惜了。
最后童一淮的最后一句话,杨然猛地抬头看着他,童博士,您的意思是,我还可以有别的选择吗?
陈颂说道:说实话,你的天赋不在科研上。你有你自己的优势,你了解的领域非常多非常广,并且很细心谨慎,人际关系处理得也非常好,是一个组织型的人才,学术圈也需要这样的人才。但我不知道你是否了解,在学术圈如果想要作为组织型人才独当一面,同样足够强的科研能力,这恰恰是你欠缺的。
其实我和师兄想要聘请你作为我们的私人科研助理,前期你需要负责我们两个人的一些科研工作的安排,可能会比较忙,之后如果师兄能够找到适合的人选的话,你应该只需要为我工作。当然,如果你更喜欢能够真正去做科研工作的话,我们可以给你推荐到一家适合的研究所。你好好考虑一下,尽快给我们答复。
童一淮和陈颂把一切都给他分析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其实不需要他们分析,杨然也明白这些,因为他也曾经无数次地设想过。
执念,杨然确实有一些,毕竟如果他愿意离开学术圈,以他的简历,完全能够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
但这种执念其实不是对科研本身的,因为科研这种事情,仅靠努力是真的没用的,有时候人努力了一辈子,也只是在一个错误的怪圈里打转,而另外一些人轻轻松松地就能找到别人永远找不到的答案,甚至你连他的答案都看不明白。
这种感觉太消耗人了,杨然早就看明白了,所以他也没什么执念,他只是不想离开学术圈,他只是想要在这个权利混出个名堂来,像是他的老师史院长那样。
而给陈颂和童一淮做科研助理显然又是另外一条路,至于能不能让别人记住陈颂和童一淮的科研助理叫杨然,那就要看他自己的本事,但至少这本事和智商没什么关系。
杨然认真地看着他们,说道:不用考虑了。陈博士、童博士,如果你们觉得我适合,我愿意试试。
陈颂挑眉,确定道:你真的不需要再考虑一下吗?
杨然苦笑着摇摇头,说道:真的不用考虑了。您和童博士刚刚说的,其实我早就明白了,我在科研上确实少一些天赋,成就恐怕也有限,我很高兴能够成为你们的科研助理。
听到杨然这样回答,想到以后再也不用管那些乱七八糟的琐事可以安心研究,陈颂也很高兴,说道:那好,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待遇问题
搞定季兵和杨然的安排之后,陈颂和童一淮又和蓝地研究所做好了交接,然后就回到了公寓那边,主要明天要去京华大学一趟,住在公寓比较方便。
住在这边什么都好,就是吃饭问题要自己解决,毕竟陈颂也不想麻烦赵阿姨大老远跑过来做饭。
难得有了空闲,陈颂靠在童一淮的身上,刷做菜小视频,看着看着把自己看饿了,才给其中一个视频按了暂停,并对童一淮说道:晚上我们自己做包子吃吧?想要什么馅就做什么馅。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