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节
世家子的红楼生涯 作者:木璃
第40节
唐宾怔愣过后,脸上笑意遮都遮不住,大笑起来:“没问题,你和四殿下去喝茶就好,不用管我,你桌上那点东西资料,我帮你收好,你不用管了。”
贾瑚还真客气给他道谢:“那就麻烦你了!”
徒宥昂脸都绿了。
“四殿下好清闲,怎么今儿没差事吗?”徒宥昂自矜身份,徒宥昊既然来了,而且摆明车马是来给贾瑚撑腰的,他就直接找他说话,不好明着跟他针尖对麦芒,可徒宥昂自恃如今自己一家投靠了皇后一派,区区徒宥昊一个不受宠的皇子,他还不看在眼里,心里不痛快,嘴上冷嘲热讽地就说道,“四殿下不是已经开始听政了?三皇子殿下最近忙得脚不沾地,我前儿与大皇子聊天时,还听着人提起,三皇子殿下已经好些天都没时间好好休息了,怎么四殿下如今看着,倒是悠闲自在得紧?”
两个皇子一同开始听政,一个忙得脚不沾地,一个没事干大把时间只能来找人喝茶。徒宥昂斜视着徒宥昊的眼神里,都透着不屑。
徒宥昊还没说话,贾瑚已然拉下了脸,眼中怒气氤氲,正要开口,徒宥昊忙截过话茬,收起了和颜悦色,板着脸道:“堂兄也在?刚才却是没注意,满屋子人,见了我谁都没反应,我还当屋子里都没人呢。”
一句话提醒了众人,翰林院一干人等尽皆行礼赔罪:“见过四皇子殿下。”开始看热闹,徒宥昊又直奔着贾瑚说话去了,谁都没给徒宥昊行礼问安,徒宥昊不在意自然罢了,他都提出来了,谁都不敢装傻。倒不是怕徒宥昊回头告状,法不责众,徒宥昊一个不受宠的皇子还没这等能力为此小事刁难他们,只是君臣有别,这等基本礼节,他们翰林院满院士子,怎能出错?
而且大家心里都明白,徒宥昊这番话,针对的可不是他们。
徒宥昂憋红了脸,直勾勾盯了徒宥昊好久,徒宥昊只淡淡看着他,徒宥昂气得脖子都粗了,好半响,才低下头,不甘不愿地给徒宥昊做了个揖:“四殿下。”
徒宥昊这方淡淡笑道:“堂兄何必如此客气,你我都是一家人。我就是过来转转,倒不想遇到你,恪老王爷才出殡吧,堂兄不在家守孝安慰郡王郡王妃,怎么倒出来了?还是来翰林院?”你一个守孝的人,不好好在家呆着,还到处乱跑什么?
徒宥昂被他刺得怒火中烧,可经过徒宥昊方才一提醒,他倒还记得眼前的人到底是什么身份,哪怕不受宠,也是皇子,他一个宗室郡王世子,还得罪不起。暗自深吸口气,徒宥昂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好歹找回了些神智,双眉紧锁,唉声叹气道:“我又何尝不想在家好好为祖父守孝,实在是我母亲近来身子越发不好,日夜难免,脸色一天比一天差,为着母亲,我也得来找唐大人说说话,能在这里遇到四殿下,我也没想到。”说穿了徒宥昂心底还是有所不甘的,哪怕知道跟徒宥昊闹僵了没好处,可自小天之骄子养出来的傲气,让他还是没忍住,在最后还小小刺了徒宥昊一下。我是跑出来了,可那是有目的来的,哪像你,闲着没事只能来这里找人喝茶。
徒宥昊却浑不在意,淡然说道:“听政了这么许久,父皇意思,不日给我委派个差事上手练练,这些日子倒闲下来了,在这里遇见,也没什么。倒是王妃身子不好?前头我也去过恪王府,不是看着还行吗?倒不想才这么短短几日,王妃身子就差下来了,老王爷想来定是欣慰,能有王妃这般孝顺贤淑的儿媳,为着他的丧礼,王妃辛劳了。”轻轻松松几句,把徒宥昂意有所指说的王妃身子不好的原因,全都归结到了缅怀去世的老王爷,为丧礼操劳过度的原因上。
徒宥昊这么做可不是给唐宾解围,只是当着贾瑚的面,他不想他难做人,而且徒宥昂显然是把贾瑚唐宾扯一起了,这会儿让徒宥昂刁难了唐宾,贾瑚得跟着一块儿没脸。徒宥昊是帮贾瑚,他对唐宾,这会儿还满心偏见呢。
唐宾不知这一节,闻言眉头一挑,便作了叹惋状:“王妃当真贤良淑德,乃世间女子之楷模,只可惜我身上有喜事,不好这时候上门冲撞了贵府的白事,也不能亲自去看王妃,还请王妃一定保重身子,逝者已矣,节哀顺变。”
徒宥昂今儿一天就没在这里讨得便宜,先头还能靠着身份压人,如今却来了个徒宥昊,说话夹枪带棍的,什么都敢说,当着他的面揣着明白当糊涂,满京城都知道唐家和恪王府之间的恩怨,他还说什么,王妃是为了老王爷去世的事累坏的?徒宥昂碍着身份不能反驳徒宥昊,对着唐宾可没那么客气:“我母亲自是慈和宽厚,满京里谁人不知?只是就有那狼心狗肺之人,得着我母亲的荫蔽好处,回头还要来反咬一口。养条狗都知道忠心护主,如此这般不知感恩的畜生,早知道,一开始就该乱棍打死了才好。”
话音落地,唐宾双拳紧握,眼里喷着火,差点没发作起来。贾瑚忙上前一步拦住,微笑道:“世子爷说得有理,这般狼心狗肺之人,合该打死了事,王妃这般心善的人,吃斋念佛,连只蚂蚁都舍不得踩死,竟还有人对她不敬?当真没了天理了。这世上,这口蜜腹剑、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最惹人厌,这忘恩负义之人最该诛,老天有眼,善恶有报,世子爷放心,谁做了亏心事,老天爷看得明白!”所谓贤良淑德的恪王妃,他虽没见过,可瞧着徒宥昂这个当儿子这样攀高踩低,对着徒宥昊都冷嘲热讽的态度,再联想外界评价他温和多礼,就可想而知,恪王府这两面三刀的,怕不止一个!
徒宥昂双眸一沉,盯紧了贾瑚,贾瑚下巴微抬,不闪不避,直直对上他的视线。徒宥昂冷笑起来:“贾大人好口才。”
贾瑚皮笑肉不笑:“世子爷夸奖了,我不过是实话实说。”
徒宥昊几步上前,走至贾瑚边上,对这徒宥昂道:“时间不早,我们也该走了,堂兄还有事吗?”
徒宥昂看了眼唐宾:“既然唐大人身上有喜事不能来我府里,那便罢了,只当我今儿没来过,就是可惜,唐家舅舅也来了,就住在府里,唐大人要想见,得费上一番周折了。”你唐宾既然不肯来,唐氏宗族对你,可就没那么客气了。
唐宾淡然无畏:“伯父要想见我,自然有办法,世子爷多虑了。”他虽是旁支,却还没到对着嫡支卑躬屈膝的地步,嫡支要实在容不下他,大不了不来往就是,他还真不怕威胁!
气氛凝重住了,徒宥昂看着几人的眼里,淬着浓浓的怨毒,可徒宥昊贾瑚几个,谁也每当他回事儿,平静地站在那里。
再呆下去也没有必要了,徒宥昂给徒宥昊作个揖,先走了,门口看见韩昹一路欢笑着进来,打个招呼,徒宥昂站在原地回头,韩昹大笑着冲着贾瑚徒宥昊跑了过去,京里一直在传,四皇子徒宥昊跟荣国府贾瑚,锦乡侯府韩昹好的同穿一条裤子,如今看来,倒也没错。
可不管如何,今日之受的屈辱,一定要讨回来不可!贾瑚、徒宥昊……
送走了人,贾瑚几个都是心头大块,韩昹不明所以,只疑惑问着徒宥昊道:“不是说要去酒楼?怎么还不走?”
贾瑚徒宥昊都笑起来:“行,马上就去。”贾瑚一回头,正看到唐宾回身要走,想也没想,喊道,“立均,你也一起去吧?”
徒宥昊心情一下差了起来,看着唐宾的眼神里带上了不善,唐宾皱眉,他怎么觉得,四皇子对他,很有敌意呢?
147
147、第一百四十七章
赶走了徒宥昂,徒宥昊韩昹贾瑚几个自去酒楼喝茶,临走之前,贾瑚笑问唐宾可要一起去,一边给徒宥昊介绍:“你怕还不认识他吧?我一直想找机会给让你认识,一直没合适的机会,要不,今儿一起去喝茶?”
徒宥昊冷冰冰的眼神直盯着唐宾,嘴上却很客气:“唐大人的名声我也听过,今届状元公,年少风流,才华横溢,京中谁人不知?幸会。”
唐宾忙行礼道不敢:“当不得真四殿下夸赞,不过是外人夸大,微臣只是个普通人罢了,真要说到文采风流,子方才是真正名副其实的翩翩君子。”
唐宾不是蠢人,能考到状元公,他绝不仅仅只是文章做得好,虽然不知道徒宥昊为什么对他似乎充满了敌意,可是他肯定,徒宥昊一定是不喜欢他的,既然这样,他也不会没眼见地去打扰贾瑚徒宥昊三个好友间的聚会,随便扯了个理由,说道:“能有机会与殿下共聚喝茶,乃是微臣荣幸,不过今日这里……”
见他面有难色,贾瑚当即笑道:“你既有事,那就下次吧。”看了徒宥昊,徒宥昊倒是心情好了些,嘴角弧度勾起,注意到贾瑚的视线,很给面子地微笑道:“唐大人有事便不打扰,你既是子方朋友,也就是我朋友,下回有空,一起出来喝杯茶。”
唐宾连道“一定一定”,贾瑚托了他帮忙收拾自己桌上的东西,和徒宥昊韩昹一起走了。唐宾看着他们远走的背影,在原地愣了好一会儿,翰林院里的平日跟他处的还算可以的王翰林走了过来,看着他们离开的方向,好不歆羡道:“京里人人都道贾瑚韩昹四皇子乃是至交好友,如今看来,果然不假。四皇子竟为贾子方出头,连恪王世子都不留情面。子方好福气。”
唐宾可没忘记方才徒宥昂来找他麻烦时,这位只是在旁看着热闹,半句话不敢吭声,虽说自己也理解,明哲保身,王翰林能爬到今天的位置也不容易,可心底到底有根刺,淡淡说道:“子方以诚待人,四殿下知道他的为人,自然是也以诚相待,没什么奇怪的。”转身便走了。
王翰林站在原地,脸上青一阵白一阵,眼见着人来人往,很快又收拾好了情绪,挤出抹笑来,走开了……
不提徒宥昊韩昹贾瑚三个在一起怎样叙旧说笑,这边贾赦贾政,却也一起在酒楼里喝酒。
论说这兄弟两不和睦,京里但凡眼明心亮的都知道,可到底没拿到明面上说不是,刚巧今儿贾赦听说琉璃街出了批好货,兴冲冲过去看,结果也不外如是,没看上败兴而归,就想上酒楼喝杯酒,还没上二楼呢,门口一阵喧哗,就听得有人在叫:“这不是贾大老爷吗?”贾赦还寻思着谁会叫他大老爷,回头一看,指着他说话的男子身边站着的,不是“贾二老爷”贾政,还能是谁?
贾赦暗叫倒霉,今儿出门怕是没看黄历,这才前头没淘到心爱物件,后头又遇见这么个丧气人儿。
贾政心里也不痛快,他高高兴兴跟清客出来喝酒论书文,结果倒好,碰上了不想碰见的,一天的好兴致,全败光了。
但不管怎么不高兴,面子上总要过去,这还在外头,人来人往的酒楼呢。
贾政便率先给贾赦打了招呼:“没想到在这里遇见大哥,我正要和朋友一起聚会,大哥若无事,便一起吧?”
要是平日贾赦推说有事就完了,谁知今儿的小二也不知道是不是新来的认不得他们两人还是怎么的,却是个不开眼的,听说两人是兄弟,当即笑道:“这位爷是一个人来的,没有约朋友。”
闻言贾政的一个清客眼睛就亮了,笑道:“这不正好?喝酒聊天,人多才热闹嘛。”
贾赦贾政都是满心不甘愿,可到底是坐到了一桌上。几人叫了个包厢,点了酒菜,就聊起来。贾政带来的清客有两个,一个姓王是工部的书吏,一个姓周是寒门举子,那王书吏便是开头叫了贾赦的那个,自落座,便一直缠着贾赦说话,一杯杯敬酒:“早听说了大老爷是二爷的兄长,于金石一道上的造诣是炉火纯青,满京城无人不知,琉璃街上好些东西,非得您出马掌眼不可。不怕您笑话,小人我位卑家贫,不会这些,但也知道,这些个书画古董,那才是一代代留下来的好东西,大老爷精通此道,造诣非凡,当真了不起。”
贾赦生来富贵,这种巴结势力小人见得多了,听得他颠三倒四的阿谀奉承,厌烦得紧,心底嘲笑,贾政当真是越混越回去了,如今竟和这般人物一起出门喝酒,还称兄道弟的,忒不丢人!正想要呵斥那王书吏,眼角突然瞥到贾政脸色铁青,看着王书吏的眼睛里满是怒火和愤恨,心情猛然就好了起来,自己这不过是听着嫌烦,只怕老二这心里,已经是恨得想杀人了吧!这一想,贾赦一下就欢快起来,从脚底到头顶,身上无一处不舒坦,还对着那王书吏和善笑道:“王大人客气了,我这也就是没事瞎玩玩,朋友们给面子,才给我几分脸面。倒是王大人,你在工部当差?”
说起自己的差事,王书吏便是满腹苦水:“大老爷快别臊我了,我就一个小小书吏,哪当得您大人两个字,不过就是平日给众位大人打打下手的活儿,您这般的,才是‘大人’呢!”
贾政的嘴唇紧紧抿起,贾赦最了解他不过,心知他已是愤怒到极点,越发觉得王书吏这个没眼色的顺眼起来,确实是个蠢货,连看人脸色的警觉都没有,老二都快翻脸了,他还没感觉地巴结着自己,回头不定老二怎么给他穿小鞋呢,不过这关自己什么事?人是老二带出来的,结果人家还看不上他,知道自己的身份,就巴过来讨好自己,说起来,谁都得是老二自己没本事,不会看人!
贾赦心情好得很,笑着对王书吏道:“虽说是书吏,可也进了工部正经领着差事不是?我看你人不错,升职加官定然是没问题的。”
王书吏眼神登时放出光来,激动道:“大老爷真的认为,我人不错?”就好像贾赦这么一句话,就是他的救命灵丹似的,欢欣喜悦。
贾赦开始有点明白贾政怎么会跟这样的蠢货打交道了,人虽然是蠢了些,可要跟着一起说话,还是很有些乐趣的,尤其是他这受宠若惊的模样,仿佛你一句话就能决定他死生,当着贾政的面,王书吏这般落贾政的脸抬高贾赦,贾赦整个人都快要飞起来了,心里别提多畅快了!就冲这王书吏叫老二吃了这么大个闷亏,要他顺手能帮的,他一定帮!
贾政感觉到贾赦瞟过来的那嘲讽讥笑的眼神,脸颊抽动两下,眼神阴郁了下来。奇耻大辱,这个老王,要不是他一直巴结着自己,自己又如何会带他出来一起喝酒,没想到,却是拿着他当跳板,当着他的面,就这么恬不知耻亟不可待地对着贾赦摇尾巴……
今天,自己的脸算是丢光了!
周举人跟着贾政也算有段日子了,他是贫寒举子,三年前来京赶考,结果落了榜,他留恋京中繁华,就没回老家,可他身无长物,想要在京中站稳脚跟,何其艰难?勉强撑了几个月,差点就要过不下去了打算回老家了的时候,结识了贾政,贾政是个好风雅的,听说他是落魄举子,马上就说可以资助他,亲亲热热的,好不客气。
其实周举人也明白,贾政收留他当清客,不过是为了面子而已,他一个勋贵出身受到荫蔽才做的官的勋贵子弟,却速来标榜自己喜文乐书,自己一个举人与他相交,在他家做门客,外人知道,他脸上也有光彩。周举人早年还能看不起贾政屡试屡败,连进士功名都没有,可三年下来,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软,住贾政的,吃贾政的,喝贾政的,还用着贾政发的月钱,此次科举又名落孙山,周举人再没了早年的傲骨,一心跟着贾政,为他排忧解难,生怕贾政一时不悦,就将他赶走,由奢入俭难,离了贾家,他要想再过如今这般的好日子,就再不能了。
此时眼见得王书吏在那里毫不顾贾政颜面的巴结贾赦,贾政已然怒到极点,心头一动,笑道:“小贾大人探花游街,又入翰林院,不知道羡煞多少人,大老爷有子如此,当真好福气啊。”
贾赦捋着胡子,笑盈盈点头道:“都是祖上庇佑,祖上积福!”
贾政恨得咬牙切齿,冷眼扫过周举人,恨不得活剥了他。吃他的用他的,还敢吃里扒外?当着自己夸赞贾瑚,他忘了自己的贾珠可是落榜了的?瞧贾赦话说的,祖上庇佑积福,难道他不是贾家人,祖宗就不庇佑他了?
贾赦贾政兄弟都当周举人也如王书吏一般见利忘义,巴结小人,下一刻,却又听得周举人说道:“小贾大人年少成名,一路青云,着实令人佩服,文采风流,让我等这些老人,可是羞愧的无地自容。”贾赦才得意的笑起来,只听得他又接着说道,“只是小人在这里,少不得多嘴一句,文采是很重要,可人生而在世,这道理却更要明白。百善孝为先,今科状元公与族中长辈却多有不和,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般不孝的人物,小贾大人却与之交好?需知久入鲍鱼之肆,不闻其臭啊,大老爷,您可还要多劝劝小贾大人才好,免得坏了自己的名声。”
贾政脸色的怒色瞬间如冰雪消融,看着周举人的眼神怎么看怎么温和,他就说,这老周是个好的,果然,他没叫自己失望。
贾赦看着周举人,一身冰冷之气,沉默了好一会儿,突然冷笑了一声,手抄起了桌上一盆醋溜藕丝,兜头就砸到他脸上……
148
148、第一百四十八章
周举人想着奉承贾政,便在贾赦面前阴阳怪气说着贾瑚不是,也不知道他哪来的胆子,还真是被贾赦这些年在古董圈玩出来的好名声也骗了,真当贾赦是那好脾气的人呢,还说什么:“大老爷可得管管小贾大人,没得掺合进人家家事里去的,唐状元对长辈不敬,有失孝悌,近墨者黑,小贾大人还是少与之来往的好……”
贾赦听着听着,脸色慢慢就阴沉了下来,直直盯了周举人好半天,突然一声冷笑,抄起桌上一盆新上来的热腾腾的的醋溜藕丝,兜头就泼到了周举人脸上。
热烫烫带着汤汁的一盆菜劈头盖脸打了满脸,烫的周举人当时就尖叫一声跳了起来,只觉脸上一片滚滚烫的,收忙不迭去抓那些藕丝,抓着满手油腻腻黏糊糊的,酸烫的汤汁还有不小心溅到了眼睛里,更是刺激的眼睛直掉眼泪,别提多难受了。
这家酒楼菜品做得不错,一盘醋溜藕丝白色藕丝里掺了红椒丝大蒜叶,红白绿三色点在盘子里真真是色香味俱全,只如今泼到了人身上,可就不那么美观了。周举人头发脸上汤汁还滴着水,白色藕丝挂在发髻上衣襟上,蓝色的长袍黏在一起,被打湿了的地方透出深色来,如今的周举人,哪还有前头刚进酒楼时的齐□度?
事情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在座贾政王书吏愣是好一会儿都没反应过来,看着周举人在原地直叫直跳,也没回过神——他们再怎么也没想到,贾赦竟还能当中出手,泼了周举人一身!
他们反没反应过来,贾赦可不在乎,一盘菜泼到了周举人脸上还不满意,站起来上去就是一脚踹在了周举人膝盖窝上,周举人眼睛还没睁开呢,不妨又被人这么一记狠踹,当即就扑倒在了桌上,哀嚎一声,还没来得及叫唤,贾赦又是一记踹了过来,踹在他腰骨上,好一阵钻心的疼,周举人再顾不得颜面,惊声大呼起来。
王书吏贾政这才回过神来,再看贾赦,已经抄起了酒壶要打人呢,赶忙扑过去拦下他,惊呼道:“这是干什么?快停手,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贾政一把把周举人拽开了,气愤地对着贾赦道:“大哥,你干什么,瞧你现在这样!你还想打死他怎么的?“
贾赦挣扎了两下,见挣不开王书吏,双眉紧紧锁在了一起,偏贾政还在这边义正言辞地指责他,贾赦冷笑连连,一脚踹了王书吏,他吃痛手上一松,贾赦右手就空了下来,二话不说,他手里的酒壶对着周举人的脑袋就砸了过去,还真准,正正砸在他额头上,只听得周举人一声惨叫,手抹上额头,再拿下来时,已是一片殷红。
见血了!
贾政王书吏尽皆变了颜色,周举人更是满脸怒色,再顾不得贾赦的身份,愤而怒道:“贾将军,我敬您身份贵重,这才与您客气,还请你自重身份,您便是一等将军,我也不是那街上的平头百姓,随您欺辱,我身上可还顶着举人的功名!”
他说得好不义正言辞,可惜叫他失望的是,回答他的只有贾赦的破口大骂:“举人?举人又怎么样?一个穿衣吃饭全靠着我贾家的贫寒子弟,谁给你的胆子在我面前对我儿子评头论脚?你算个什么货色,老大年纪官身都没一个,举人?好大的功名,我听着都抖呢!”
讥诮的口吻能生生把人气死,周举人听着身子都颤抖了,指着贾赦好半天气得直哆嗦道:“你、你,你欺人太甚!”
王书吏抓得紧,贾政又拦着,贾赦见挣脱不过,也就暂且停了下来,看周举人气得头顶都要冒烟了,嘴上益发恶毒:“我欺人太甚?姓周的,你也不看看自己什么身份,我二弟养的一条狗而已,也敢当着我的面消遣我儿子?我今儿还就仗势欺人了,怎么着,你还想找谁给你出头?”拍了桌子大喝道,“说我可以,说我儿子?我就容不得!今儿你下我面子,辱我儿子,不弄死你,我贾赦名字倒过来写!”
贾赦说这话时可没有半点作假的意思,咬牙切齿的,看着周举人的眼神就像在看死人一样,声音里的阴冷认真,不光周举人,就是王书吏贾政,听得也是心头一震发颤。
贾赦这是动了真怒了。
周举人这方从愤怒中恍然回过神来,大梦初醒般的记起眼前的这个人,便是身无实差,一起说笑吃饭时看着不过平庸一个中年人,可事实,却是一个国公府的继承人,身上实打实顶着一等将军爵位的勋贵。而他刚才,彻底把人得罪了!双腿哆嗦一下,恐惧登时袭上心头。
贾赦刚才说,他会弄死他!周举人半点不怀疑贾赦话里的认真,京城里,勋贵子弟在外仗势欺人逼死人命的事儿还少了?自己不过一个贫寒举子,在京里也没身家背景,没有靠山,贾赦随便找人结果了他,不过轻轻松松的事。便是不要他的命,动点手脚让他求生不能求死不得,也不过抬抬手动动嘴的功夫……周举人后悔了,他是昏了头才会去招惹贾赦!
周举人手上额头上伤口的血已经不怎么流了,可他的心,却直直跌进了谷底,倒恨不能头上的伤更重些,好歹叫贾赦看了解气些,好饶过自己这一遭。
周举人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一时口舌之快,动了不该动的心思,惹怒贾赦的后果,竟有可能赔上自己的整个未来!
“贾大老爷,你、你别吓唬我。”周举人哆嗦着,气势早就萎靡了,不过是强撑着说道,“京里是有王法的地方,可不是你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的。我就是说错了话,您要不爱听,我跟您赔不是就是。”说着,惶然地直看了贾政,哀求着他能帮自己说几句好话。
贾政看到周举人可怜巴巴的眼神,心里颇不自在,他方才贬低贾瑚的时候,自己听着也是高兴得很,只没想到,贾赦竟会反应这般剧烈,早年旁人说他学问不好,拿自己和他比较,将他损了一通也没见他这般动怒,如今不过说了贾瑚几句,他就这般。贾政不认为他是父子情深,只当贾赦这么多年一等将军当下来,脾气越发大了,心里很不是滋味,果然是身份不一样,架子就大了。当年自己跟他也是平起平坐,有贾代善贾母在,他过得比贾赦还要好还要尊贵,如今自己不过落个员外郎的小官,见谁都得矮一头,贾赦倒是被权势滋养的气性越来越大了!
心底不痛快,贾政就更不愿在贾赦面前掉了面子,周举人说错话是一回事,可人毕竟是自己带来的,贾赦这么当着自己的面,也帮着周举人求情道:“大哥,老周说话向来不经心,不是成心的,他也是为了瑚哥儿好,所以才提点几句,你这么大反应干什么,瞧瞧,都见血了,闹出来,好看吗?你要不高兴他说的话,让他给你赔不是就是了。”
周举人忙跟着说道:“是我一时糊涂,猪油蒙了心,说话不中听,您大人大量,别和我一般见识。”
贾赦却是容不得周举人的。别看贾赦这么多年混迹古董圈,每天跟着古董书画作伴,好像修身养性了一般,可骨子里,他几十年勋贵门第养出来的无法无天可从没消退过。大概是年日久了,竟连贾政都忘了,当初贾代善贾母忽略之下,他贾赦吃酒听戏打人闹事,哪样荒唐事没干过?论胆子,他都包天了。不过是今年日子过得舒心,为着在儿子面前留面子,他才懒怠在外胡闹。今儿周举人运气不好,正巧赶上了,贾赦一肚子火气,全朝他去了。
娘的,老子奈何不得皇后大皇子宗室,难道还收拾不了你一个靠着贾家吃饭的小小举子?
自打唐宾跟恪王府矛盾的事传开来,还牵扯了贾瑚,贾赦心里就一直不好过。他当年胡作非为,闹了多少是非,可有贾代善在,他从来没吃过亏。贾瑚呢,是他引以为傲的长子,读书好,人上进,还能文能武,走出去,谁不羡慕他有个好儿子?给他脸上增光啊。可就这么个好儿子,从来不惹是生非,这次就想帮朋友个小忙,结果却叫自己被牵扯进了是非里。最叫贾赦难受的是,自己还半点忙都帮不上!当年贾代善一个荣国公的名号,让自己可以在京城里横着走,谁都给上三分颜面。可如今自己一等将军的爵位,非但帮不了儿子,不能给儿子铺路搭桥帮助他,清流间说起来,还老拿着贾瑚出身勋贵的事说嘴。徐渭早前就跟他说过,就贾瑚出身荣国府的这个背景,日后要想进内阁,除非特例,否则,难!
如今京里漫天流言,贾瑚顶着满身压力,自己这个当爹的却无能为力,贾赦自己都觉得自己没用!对贾瑚,他更是满心愧疚。都是他这个当爹的没本事,才叫儿子受了这么多委屈。
偏如今周举人还在那里阴阳怪气说什么贾瑚要谨慎选择朋友,不要久入鲍鱼之肆不闻其臭,他儿子怎么就入鲍鱼之肆了?自己的荣国府,难道还差了不成?
贾赦越想越气,根本没打算轻饶了周举人,不说他开始说那话就是存心不良,就冲着贾政给他求情了,他也不能轻易放过了他!当他不知道呢,瑚哥儿在外头被流言缠身,贾政跟王氏背地里,没少摆酒庆贺!他今儿要不出了这口气,改明儿,是不是酒楼里都得拿着瑚哥儿的事说书弹唱了?
“有些人,自以为自己聪明,别人都是傻子,可惜了,聪明反被聪明误。”真正怒到极点了,贾赦反而冷静了下来,冷冷扫过了贾政,视线停在了周举人身上,“你拿着我儿子,嘲讽我讨好别人之前,怕是忘了我的身份吧?寒门祚户出来的,怎么,几年京里繁华生活就叫你把小心谨慎全丢了?难道就没人告诉你,祸从口出?”
贾政瞧着周举人脸色惨白,衬着满头满脸满身的菜渍,狼狈不堪,止不住道:“大哥,得饶人处且饶人,他也不过说了几句……”
“说几句也不行!”贾赦断然打断他的话,“我儿子,凭什么让人嚼舌根子?”像刀子一样的眼神盯紧了周举人,看得他满头冷汗淋漓,“当着我的面,对着我的眼睛,你敢这么作践我儿子?姓周的,你好胆色。希望你后面,也要有这样的胆色才好!”
周举人两腿再撑不住,跌坐在地上,直哀求贾赦:“贾大老爷,我知道错了,我知道错了,您饶了小的吧。”他读书也不容易,要是贾赦真要对付他……“小的鬼迷心窍,再不敢了。”
这样的软骨头!贾赦眼神越发鄙夷,贾政养得,就是这样的货色?就这样的东西,也敢在他面前说他儿子的不是?他要真硬骨头跟他顶上,贾赦还能饶了他,现在?
“我儿为朋友可以两肋插刀,义气干云。要搁你?怕是朋友有难,第一个背后插刀子的,就是你了吧!”甩了袖子,贾赦抬走就走,后面,周举人还在大声哀求着……
当天周举人就被贾政赶出了门,他在客栈才住了一晚上,当夜有贼摸进客栈,废了他右手,打落了他好几颗门牙,第二天周举人请李大夫来看,临了了,发现自己身上所有金银值钱的东西全被人偷走了……
他的霉运,可想而知,不会那么简单就会过去,毕竟,一个被触到逆鳞的父亲的愤怒,并不是那么简单,就能消除的。
人,总要为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负起责任。
149
149、第一百四十九章
贾赦愤怒之下,对于敢当面诋毁自己儿子的周举人下手毫不留情,所有手段轮番上阵,没多久,周举人已是落魄潦倒、生活难继。对此,贾赦没有半分同情,若他平日为人好,也该有几个朋友帮他一把,可如今,谁也不肯对他伸出援手,可见他平日做人还不够。就这样,还敢来说他儿子不好?哼,最少,他儿子从来不会在朋友有难的时候袖手旁观!
人都该为自己所做的事付出代价,周举人敢以一个举人的身份,当着他的面诋毁贾瑚,□裸打他的脸,那就别怪他手下不留情。
贾赦或许是个混不吝的性子,平庸无能只会享受的老纨绔,但是他绝对是个好父亲,周举人敢轻贱他一手带大启蒙,给他面上增光添彩的贾瑚?简直是找死!贾赦毫无心理压力地以权压人,就这样,还一次次在背地里咬着牙,深恨自己怎么就有贾政这么个兄弟,外人还没怎么的呢,他门下的狗倒对付起自家侄子了。
贾赦浑不知道,当日他揍周举人放狠话的场面,早就被“贵人”听了去。
今上是个勤勉的皇帝,自登记以来,一直勤勤恳恳,每日早朝从不曾缺席,奏折必亲自看过朱批,夜半才休息是常态,便是最苛刻的御史,对皇帝的勤政也挑不出半点错来,登基十几年,天下皆赞叹,国有圣君,百姓安泰。
欺上瞒下自来是官场上的常态,今上没登基前就知道这道理,如果轻易就全部相信官员奏上来的消息,长处禁宫的他,很容易就会变成个“瞎子”、“聋子”。因此,对于官员们上来的奏折,他向来都要多询问众臣,私下另有密探为他搜罗情报,好方便他了解自己的江山,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有空,他也会常出来走动走动,既是散心,也是打探民情。
皇帝今儿就是兴致上来,一时兴起拉了二皇子周如海换了衣服微服出巡,因二皇子是京里的名人了,皇帝不欲引人注意,就只挑了个一般中上的酒楼,包厢临窗靠街,也能多听些百姓言语。
虽然带了几个好手的侍卫,后面也有暗卫跟着,到底皇帝身份贵重,白龙鱼服太过危险,窗户开了一会儿,二皇子好说歹说就劝着他关了,这里装修也就一般,墙壁薄,什么话,声音大一点就能听见,父、父亲您别心急,先吃点东西休息会儿,过后咱们再去天桥、正大街那边看看民生百态也就是了。”
皇帝听着也不错,方才他从窗户看下边,路上百姓衣着不很说富丽,但也整齐干净,精气神极好,往来打招呼说笑,道旁摆小摊的一路吆喝,好一派盛世之景,他心中颇是欢快,便笑道:“也成,先休息会儿,一会儿咱们再去天桥那看看,好些日子没出来,那边石子猴桥头的凉粉摊子也不知道还没开没,颇有一番风味啊。”
二皇子听着笑起来:“父亲还记着那小吃?这有什么难的,先用了饭,回头儿子陪你一起去尝尝。我也好久没吃过了。”
皇帝看眼他:“要去那里,可还得再打扮打扮,行,催催小二,赶紧上菜,咱们还有的事忙呢。”
不用他说,周如海早就去催了,不一会儿菜上桌,宫中规矩大,就是出来了,也没人敢破坏规矩,周如海试菜,二皇子亲自为皇帝布菜,满包厢里,静悄悄只有筷著响动的声音。
这样的安静下,隔壁的嘈杂声,就显得格外刺耳起来。
先是“啪”地一声瓷器落地的脆响,接着就有人嚎叫起来,直嚷着烫,还有人劝有人拦有人怒吼,皇帝搁下筷子,眉头锁紧了来:“吃顿饭都不安生。”
二皇子是知道他的脾气的,也不说去教训人,相反劝道:“民间百姓吵架也是常有的事,父亲这次出来,可不就是为了见到民间百态?他们不知您在此处才如此这般,您就当是见了一回百姓生活,不是很好?”
皇帝听着很是满意:“你这孩子,自来就是仁善的,说得好,身为皇子,就该有这样为民着想的心思!”
说着,包厢隔壁那头又吵起来了,有人惊叫一声“流血了”,还有人叫嚣着得给个说法。听着人叫贾大老爷,皇帝根本没反应过来,还是周如海想起来,上前来说道:“听着,倒像是在说荣国府的贾将军。”
“贾将军?”皇帝本还没回过神,一句荣国府提醒了他,“我倒差点忘了,贾代善去世后,我给他长子封了个一等将军,怎么,隔壁的人是他?”说着,脸拉了下来,薄怒道,“像什么样子,勋贵人家,居然在酒楼吵架动起手来,丢不丢人!”
二皇子赶忙让他息怒:“不定是有什么事呢。”
皇帝没说话,只侧耳倾听,屋里屏息不闻,隔壁的声音越来越大,贾赦暴怒的声音便一字不漏全传进了皇帝的耳朵里,等得贾赦叫着说道:“你姓周的敢在我面前诋毁我儿子,我打死你都是轻的!”皇帝眉头一挑,倒是没说什么,等后面贾政还给周举人求情,皇帝问了周如海,“这是贾赦的弟弟?”
周如海弯腰回道:“是,贾二老爷是贾将军的弟弟,老国公去世前给他求了荫蔽,您派了他在工部当差。”至于贾政是什么官职,周如海脑子里,实在记不得了。
皇帝便摇头:“这两兄弟……”
二皇子是知道外面那串风波的,如今关于唐宾的事闹得满京城沸沸扬扬,唐家嫡支旁支之间的矛盾早已激化,嫡支两代里,唯一出息的就是恪郡王妃和考了进士的唐宁,旁支唐宾家,父亲伯父叔父都只在外为官,难得的是一支里个个出息,唐宾这一支与人交好,唐氏一族里,有不少人是他朋友。别看如今嫡支闹得凶,可前头不是说要把唐宾除族?都喊了多久了,不照样没动静?说穿了,还是族里的矛盾。
二皇子对唐宾一个六品翰林院小撰修没兴趣,他未来的泰山孔端学士又是个中立派,本来二皇子不过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情,打量着恪王府打算怎么刁难一个后辈,谁知峰回路转,二皇子怎么都没想到,恪王府居然投了老大。恪亲王去世的时候,他也去吊唁了,可是当时的世子世子妃如今的恪郡王郡王妃对他都是淡淡的,他前脚才走呢,后脚就传来大皇子和恪王府徒宥昂促膝长谈对其赞誉有加的话来——这梁子就这么结上了。
因为是宗室,又是长辈,二皇子就是心有不满,也不好在皇帝面前告状,他还要维持自己在皇帝心目中大度宽厚的形象呢,可如今,机会都摆在他眼前,只等着他伸手去抓了,二皇子要再不把握,可就是蠢了。
想到此,二皇子便说道:“父皇也别怪贾将军这般反应,说来最近这小贾大人,也确实流言缠身,过得不好。他身为父亲,心里定然不好受。那个举子,听着是贾二爷家的门客,却当着贾将军的面说人儿子是非,可不是找揍。要搁我,那也好不了脾气。”
皇帝不由笑起来:“你个小子。”不过说起贾瑚,他颇有些不高兴,“这贾瑚唐宾,起初我看着倒还有些能力,本打算留着好好培养培养,以后必是国之栋梁,如今看来……”早前皇后就有在皇帝面前说起,恪郡王妃被唐宾这个族侄气得大病了一场,唐宾倒好,连看都没去看过。连孝悌都不懂的东西,品性不好,便是再有才华,也不能用!贾瑚跟着这么个人混在一起,也好不到哪里去。
二皇子看出他的不喜,想也知道,定是皇后大皇子在他跟前说了什么,存心要跟他们对着干,笑道:“贾将军慈父之心难能可贵,小贾大人也是给他长脸。说句老实话,我对小贾大人倒有些赞赏。”皇帝看着他,二皇子浑然不惧,说道,“父皇您想啊,唐宾如今深陷泥沼,多少人在背后指指点点呢,小贾大人与他相交不久,难得却能共患难,不轻易离弃朋友,在其困难之境伸以援手……儿子觉得方才贾将军一句话说得极好,如小贾大人这般能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义气之人,已经很少了,如今这些士子,更多的,却是只能共富贵,不能共患难。”
皇帝听罢,深觉有理:“你这么说,倒也没错。若着士子都如这姓周的一般,靠作践别人来讨好主子,谄媚卑下,朕真该头疼了。”只如今朝堂里,却是如姓周的人多,如贾瑚这般的人少。
皇帝对贾瑚的印象稍稍好了一点,却还是难以释怀:“唐宾忤逆长辈,蔑视宗亲,贾瑚还跟着他一起起哄。”恪王府怎么说都是宗亲,唐宾做事莽撞不计后果,贾瑚跟着一起胡闹,就是不对。
二皇子看了眼皇帝,嘴唇动了动,欲言又止的模样,最后到底是保持了沉默。
偏他这样,皇帝就越好奇,奇怪问道:“你有什么想说的,直管我,莫不是这里还有隐情不成?”
二皇子踌躇了好一会儿,才道:“儿子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不过是听人说的,说是当日殿试前,唐宾唐宁一起住在恪王府,结果殿试当天,唐宾参加考试路上马车车辙坏了,险些迟到,还吃坏了肚子,殿试结束后回到府里,躺了好几天……”
世上哪来那么多巧合,那么重要的日子,唐宾就意外连连?怎么唐宁就半点事没有?皇帝自己也是从宫里长大的,这些个台面底下的肮脏,他比谁都清楚。
二皇子瞧着沉思中的皇帝,又说道:“外人只道唐宾为了个下人跟恪王府翻了脸,还跟王妃闹僵了,可儿子听说,那下人,是唐宾亡母给挑的,陪了他十几年了……当然,再体面的下人,敢对主子不敬,也断然不能容的。”
皇帝却是头一次知道,原来那下人还是唐宾亡母所赐,这般说来,倒确实与一般奴才不一样。长者所赐,还是亡母赐下来,陪着一起长大的。人腿打断了,就这样,唐宾还尽力保全了他,这下人犯没犯错是不知道,唐宾重情重义却是没错……
二皇子点到为止,并不再说。他是要给大皇子添堵,可他对唐宾贾瑚并不在意,说到这份上,已经是恩德了。
一时屋内悄然无声,吃过饭装扮过,皇帝一行去天桥,那里果然热闹,桥头凉粉铺还开着,点了一份坐在那里听隔壁说书人说书,正有人说起某年某月某处有一学子,一朝得志便目无亲长,最后恶有恶报,落了个潦倒凄凉,沿街乞讨的境地。
皇帝听了一段,看时候不早,便就回宫了。偏批改奏折时,又有御史弹劾唐宾的折子,称其目无亲长,乃不孝不悌。更有弹劾唐宾之父的,教子不严,言行昏聩等等罪名,上奏如此人不配为一方父母,请求罢免唐父。皇帝眉头皱起,让人拿了吏部往年唐父的考评,却俱是优等。一处州府长官如何可轻易罢免?皇帝满心烦躁,却在吏部唐父卷宗下,发现了李博的卷宗。李博正乃通州知州,唐父为知府,唐父若被罢免,李博是最可能上位的人选。
第40节
恋耽美
第40节
唐宾怔愣过后,脸上笑意遮都遮不住,大笑起来:“没问题,你和四殿下去喝茶就好,不用管我,你桌上那点东西资料,我帮你收好,你不用管了。”
贾瑚还真客气给他道谢:“那就麻烦你了!”
徒宥昂脸都绿了。
“四殿下好清闲,怎么今儿没差事吗?”徒宥昂自矜身份,徒宥昊既然来了,而且摆明车马是来给贾瑚撑腰的,他就直接找他说话,不好明着跟他针尖对麦芒,可徒宥昂自恃如今自己一家投靠了皇后一派,区区徒宥昊一个不受宠的皇子,他还不看在眼里,心里不痛快,嘴上冷嘲热讽地就说道,“四殿下不是已经开始听政了?三皇子殿下最近忙得脚不沾地,我前儿与大皇子聊天时,还听着人提起,三皇子殿下已经好些天都没时间好好休息了,怎么四殿下如今看着,倒是悠闲自在得紧?”
两个皇子一同开始听政,一个忙得脚不沾地,一个没事干大把时间只能来找人喝茶。徒宥昂斜视着徒宥昊的眼神里,都透着不屑。
徒宥昊还没说话,贾瑚已然拉下了脸,眼中怒气氤氲,正要开口,徒宥昊忙截过话茬,收起了和颜悦色,板着脸道:“堂兄也在?刚才却是没注意,满屋子人,见了我谁都没反应,我还当屋子里都没人呢。”
一句话提醒了众人,翰林院一干人等尽皆行礼赔罪:“见过四皇子殿下。”开始看热闹,徒宥昊又直奔着贾瑚说话去了,谁都没给徒宥昊行礼问安,徒宥昊不在意自然罢了,他都提出来了,谁都不敢装傻。倒不是怕徒宥昊回头告状,法不责众,徒宥昊一个不受宠的皇子还没这等能力为此小事刁难他们,只是君臣有别,这等基本礼节,他们翰林院满院士子,怎能出错?
而且大家心里都明白,徒宥昊这番话,针对的可不是他们。
徒宥昂憋红了脸,直勾勾盯了徒宥昊好久,徒宥昊只淡淡看着他,徒宥昂气得脖子都粗了,好半响,才低下头,不甘不愿地给徒宥昊做了个揖:“四殿下。”
徒宥昊这方淡淡笑道:“堂兄何必如此客气,你我都是一家人。我就是过来转转,倒不想遇到你,恪老王爷才出殡吧,堂兄不在家守孝安慰郡王郡王妃,怎么倒出来了?还是来翰林院?”你一个守孝的人,不好好在家呆着,还到处乱跑什么?
徒宥昂被他刺得怒火中烧,可经过徒宥昊方才一提醒,他倒还记得眼前的人到底是什么身份,哪怕不受宠,也是皇子,他一个宗室郡王世子,还得罪不起。暗自深吸口气,徒宥昂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好歹找回了些神智,双眉紧锁,唉声叹气道:“我又何尝不想在家好好为祖父守孝,实在是我母亲近来身子越发不好,日夜难免,脸色一天比一天差,为着母亲,我也得来找唐大人说说话,能在这里遇到四殿下,我也没想到。”说穿了徒宥昂心底还是有所不甘的,哪怕知道跟徒宥昊闹僵了没好处,可自小天之骄子养出来的傲气,让他还是没忍住,在最后还小小刺了徒宥昊一下。我是跑出来了,可那是有目的来的,哪像你,闲着没事只能来这里找人喝茶。
徒宥昊却浑不在意,淡然说道:“听政了这么许久,父皇意思,不日给我委派个差事上手练练,这些日子倒闲下来了,在这里遇见,也没什么。倒是王妃身子不好?前头我也去过恪王府,不是看着还行吗?倒不想才这么短短几日,王妃身子就差下来了,老王爷想来定是欣慰,能有王妃这般孝顺贤淑的儿媳,为着他的丧礼,王妃辛劳了。”轻轻松松几句,把徒宥昂意有所指说的王妃身子不好的原因,全都归结到了缅怀去世的老王爷,为丧礼操劳过度的原因上。
徒宥昊这么做可不是给唐宾解围,只是当着贾瑚的面,他不想他难做人,而且徒宥昂显然是把贾瑚唐宾扯一起了,这会儿让徒宥昂刁难了唐宾,贾瑚得跟着一块儿没脸。徒宥昊是帮贾瑚,他对唐宾,这会儿还满心偏见呢。
唐宾不知这一节,闻言眉头一挑,便作了叹惋状:“王妃当真贤良淑德,乃世间女子之楷模,只可惜我身上有喜事,不好这时候上门冲撞了贵府的白事,也不能亲自去看王妃,还请王妃一定保重身子,逝者已矣,节哀顺变。”
徒宥昂今儿一天就没在这里讨得便宜,先头还能靠着身份压人,如今却来了个徒宥昊,说话夹枪带棍的,什么都敢说,当着他的面揣着明白当糊涂,满京城都知道唐家和恪王府之间的恩怨,他还说什么,王妃是为了老王爷去世的事累坏的?徒宥昂碍着身份不能反驳徒宥昊,对着唐宾可没那么客气:“我母亲自是慈和宽厚,满京里谁人不知?只是就有那狼心狗肺之人,得着我母亲的荫蔽好处,回头还要来反咬一口。养条狗都知道忠心护主,如此这般不知感恩的畜生,早知道,一开始就该乱棍打死了才好。”
话音落地,唐宾双拳紧握,眼里喷着火,差点没发作起来。贾瑚忙上前一步拦住,微笑道:“世子爷说得有理,这般狼心狗肺之人,合该打死了事,王妃这般心善的人,吃斋念佛,连只蚂蚁都舍不得踩死,竟还有人对她不敬?当真没了天理了。这世上,这口蜜腹剑、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最惹人厌,这忘恩负义之人最该诛,老天有眼,善恶有报,世子爷放心,谁做了亏心事,老天爷看得明白!”所谓贤良淑德的恪王妃,他虽没见过,可瞧着徒宥昂这个当儿子这样攀高踩低,对着徒宥昊都冷嘲热讽的态度,再联想外界评价他温和多礼,就可想而知,恪王府这两面三刀的,怕不止一个!
徒宥昂双眸一沉,盯紧了贾瑚,贾瑚下巴微抬,不闪不避,直直对上他的视线。徒宥昂冷笑起来:“贾大人好口才。”
贾瑚皮笑肉不笑:“世子爷夸奖了,我不过是实话实说。”
徒宥昊几步上前,走至贾瑚边上,对这徒宥昂道:“时间不早,我们也该走了,堂兄还有事吗?”
徒宥昂看了眼唐宾:“既然唐大人身上有喜事不能来我府里,那便罢了,只当我今儿没来过,就是可惜,唐家舅舅也来了,就住在府里,唐大人要想见,得费上一番周折了。”你唐宾既然不肯来,唐氏宗族对你,可就没那么客气了。
唐宾淡然无畏:“伯父要想见我,自然有办法,世子爷多虑了。”他虽是旁支,却还没到对着嫡支卑躬屈膝的地步,嫡支要实在容不下他,大不了不来往就是,他还真不怕威胁!
气氛凝重住了,徒宥昂看着几人的眼里,淬着浓浓的怨毒,可徒宥昊贾瑚几个,谁也每当他回事儿,平静地站在那里。
再呆下去也没有必要了,徒宥昂给徒宥昊作个揖,先走了,门口看见韩昹一路欢笑着进来,打个招呼,徒宥昂站在原地回头,韩昹大笑着冲着贾瑚徒宥昊跑了过去,京里一直在传,四皇子徒宥昊跟荣国府贾瑚,锦乡侯府韩昹好的同穿一条裤子,如今看来,倒也没错。
可不管如何,今日之受的屈辱,一定要讨回来不可!贾瑚、徒宥昊……
送走了人,贾瑚几个都是心头大块,韩昹不明所以,只疑惑问着徒宥昊道:“不是说要去酒楼?怎么还不走?”
贾瑚徒宥昊都笑起来:“行,马上就去。”贾瑚一回头,正看到唐宾回身要走,想也没想,喊道,“立均,你也一起去吧?”
徒宥昊心情一下差了起来,看着唐宾的眼神里带上了不善,唐宾皱眉,他怎么觉得,四皇子对他,很有敌意呢?
147
147、第一百四十七章
赶走了徒宥昂,徒宥昊韩昹贾瑚几个自去酒楼喝茶,临走之前,贾瑚笑问唐宾可要一起去,一边给徒宥昊介绍:“你怕还不认识他吧?我一直想找机会给让你认识,一直没合适的机会,要不,今儿一起去喝茶?”
徒宥昊冷冰冰的眼神直盯着唐宾,嘴上却很客气:“唐大人的名声我也听过,今届状元公,年少风流,才华横溢,京中谁人不知?幸会。”
唐宾忙行礼道不敢:“当不得真四殿下夸赞,不过是外人夸大,微臣只是个普通人罢了,真要说到文采风流,子方才是真正名副其实的翩翩君子。”
唐宾不是蠢人,能考到状元公,他绝不仅仅只是文章做得好,虽然不知道徒宥昊为什么对他似乎充满了敌意,可是他肯定,徒宥昊一定是不喜欢他的,既然这样,他也不会没眼见地去打扰贾瑚徒宥昊三个好友间的聚会,随便扯了个理由,说道:“能有机会与殿下共聚喝茶,乃是微臣荣幸,不过今日这里……”
见他面有难色,贾瑚当即笑道:“你既有事,那就下次吧。”看了徒宥昊,徒宥昊倒是心情好了些,嘴角弧度勾起,注意到贾瑚的视线,很给面子地微笑道:“唐大人有事便不打扰,你既是子方朋友,也就是我朋友,下回有空,一起出来喝杯茶。”
唐宾连道“一定一定”,贾瑚托了他帮忙收拾自己桌上的东西,和徒宥昊韩昹一起走了。唐宾看着他们远走的背影,在原地愣了好一会儿,翰林院里的平日跟他处的还算可以的王翰林走了过来,看着他们离开的方向,好不歆羡道:“京里人人都道贾瑚韩昹四皇子乃是至交好友,如今看来,果然不假。四皇子竟为贾子方出头,连恪王世子都不留情面。子方好福气。”
唐宾可没忘记方才徒宥昂来找他麻烦时,这位只是在旁看着热闹,半句话不敢吭声,虽说自己也理解,明哲保身,王翰林能爬到今天的位置也不容易,可心底到底有根刺,淡淡说道:“子方以诚待人,四殿下知道他的为人,自然是也以诚相待,没什么奇怪的。”转身便走了。
王翰林站在原地,脸上青一阵白一阵,眼见着人来人往,很快又收拾好了情绪,挤出抹笑来,走开了……
不提徒宥昊韩昹贾瑚三个在一起怎样叙旧说笑,这边贾赦贾政,却也一起在酒楼里喝酒。
论说这兄弟两不和睦,京里但凡眼明心亮的都知道,可到底没拿到明面上说不是,刚巧今儿贾赦听说琉璃街出了批好货,兴冲冲过去看,结果也不外如是,没看上败兴而归,就想上酒楼喝杯酒,还没上二楼呢,门口一阵喧哗,就听得有人在叫:“这不是贾大老爷吗?”贾赦还寻思着谁会叫他大老爷,回头一看,指着他说话的男子身边站着的,不是“贾二老爷”贾政,还能是谁?
贾赦暗叫倒霉,今儿出门怕是没看黄历,这才前头没淘到心爱物件,后头又遇见这么个丧气人儿。
贾政心里也不痛快,他高高兴兴跟清客出来喝酒论书文,结果倒好,碰上了不想碰见的,一天的好兴致,全败光了。
但不管怎么不高兴,面子上总要过去,这还在外头,人来人往的酒楼呢。
贾政便率先给贾赦打了招呼:“没想到在这里遇见大哥,我正要和朋友一起聚会,大哥若无事,便一起吧?”
要是平日贾赦推说有事就完了,谁知今儿的小二也不知道是不是新来的认不得他们两人还是怎么的,却是个不开眼的,听说两人是兄弟,当即笑道:“这位爷是一个人来的,没有约朋友。”
闻言贾政的一个清客眼睛就亮了,笑道:“这不正好?喝酒聊天,人多才热闹嘛。”
贾赦贾政都是满心不甘愿,可到底是坐到了一桌上。几人叫了个包厢,点了酒菜,就聊起来。贾政带来的清客有两个,一个姓王是工部的书吏,一个姓周是寒门举子,那王书吏便是开头叫了贾赦的那个,自落座,便一直缠着贾赦说话,一杯杯敬酒:“早听说了大老爷是二爷的兄长,于金石一道上的造诣是炉火纯青,满京城无人不知,琉璃街上好些东西,非得您出马掌眼不可。不怕您笑话,小人我位卑家贫,不会这些,但也知道,这些个书画古董,那才是一代代留下来的好东西,大老爷精通此道,造诣非凡,当真了不起。”
贾赦生来富贵,这种巴结势力小人见得多了,听得他颠三倒四的阿谀奉承,厌烦得紧,心底嘲笑,贾政当真是越混越回去了,如今竟和这般人物一起出门喝酒,还称兄道弟的,忒不丢人!正想要呵斥那王书吏,眼角突然瞥到贾政脸色铁青,看着王书吏的眼睛里满是怒火和愤恨,心情猛然就好了起来,自己这不过是听着嫌烦,只怕老二这心里,已经是恨得想杀人了吧!这一想,贾赦一下就欢快起来,从脚底到头顶,身上无一处不舒坦,还对着那王书吏和善笑道:“王大人客气了,我这也就是没事瞎玩玩,朋友们给面子,才给我几分脸面。倒是王大人,你在工部当差?”
说起自己的差事,王书吏便是满腹苦水:“大老爷快别臊我了,我就一个小小书吏,哪当得您大人两个字,不过就是平日给众位大人打打下手的活儿,您这般的,才是‘大人’呢!”
贾政的嘴唇紧紧抿起,贾赦最了解他不过,心知他已是愤怒到极点,越发觉得王书吏这个没眼色的顺眼起来,确实是个蠢货,连看人脸色的警觉都没有,老二都快翻脸了,他还没感觉地巴结着自己,回头不定老二怎么给他穿小鞋呢,不过这关自己什么事?人是老二带出来的,结果人家还看不上他,知道自己的身份,就巴过来讨好自己,说起来,谁都得是老二自己没本事,不会看人!
贾赦心情好得很,笑着对王书吏道:“虽说是书吏,可也进了工部正经领着差事不是?我看你人不错,升职加官定然是没问题的。”
王书吏眼神登时放出光来,激动道:“大老爷真的认为,我人不错?”就好像贾赦这么一句话,就是他的救命灵丹似的,欢欣喜悦。
贾赦开始有点明白贾政怎么会跟这样的蠢货打交道了,人虽然是蠢了些,可要跟着一起说话,还是很有些乐趣的,尤其是他这受宠若惊的模样,仿佛你一句话就能决定他死生,当着贾政的面,王书吏这般落贾政的脸抬高贾赦,贾赦整个人都快要飞起来了,心里别提多畅快了!就冲这王书吏叫老二吃了这么大个闷亏,要他顺手能帮的,他一定帮!
贾政感觉到贾赦瞟过来的那嘲讽讥笑的眼神,脸颊抽动两下,眼神阴郁了下来。奇耻大辱,这个老王,要不是他一直巴结着自己,自己又如何会带他出来一起喝酒,没想到,却是拿着他当跳板,当着他的面,就这么恬不知耻亟不可待地对着贾赦摇尾巴……
今天,自己的脸算是丢光了!
周举人跟着贾政也算有段日子了,他是贫寒举子,三年前来京赶考,结果落了榜,他留恋京中繁华,就没回老家,可他身无长物,想要在京中站稳脚跟,何其艰难?勉强撑了几个月,差点就要过不下去了打算回老家了的时候,结识了贾政,贾政是个好风雅的,听说他是落魄举子,马上就说可以资助他,亲亲热热的,好不客气。
其实周举人也明白,贾政收留他当清客,不过是为了面子而已,他一个勋贵出身受到荫蔽才做的官的勋贵子弟,却速来标榜自己喜文乐书,自己一个举人与他相交,在他家做门客,外人知道,他脸上也有光彩。周举人早年还能看不起贾政屡试屡败,连进士功名都没有,可三年下来,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软,住贾政的,吃贾政的,喝贾政的,还用着贾政发的月钱,此次科举又名落孙山,周举人再没了早年的傲骨,一心跟着贾政,为他排忧解难,生怕贾政一时不悦,就将他赶走,由奢入俭难,离了贾家,他要想再过如今这般的好日子,就再不能了。
此时眼见得王书吏在那里毫不顾贾政颜面的巴结贾赦,贾政已然怒到极点,心头一动,笑道:“小贾大人探花游街,又入翰林院,不知道羡煞多少人,大老爷有子如此,当真好福气啊。”
贾赦捋着胡子,笑盈盈点头道:“都是祖上庇佑,祖上积福!”
贾政恨得咬牙切齿,冷眼扫过周举人,恨不得活剥了他。吃他的用他的,还敢吃里扒外?当着自己夸赞贾瑚,他忘了自己的贾珠可是落榜了的?瞧贾赦话说的,祖上庇佑积福,难道他不是贾家人,祖宗就不庇佑他了?
贾赦贾政兄弟都当周举人也如王书吏一般见利忘义,巴结小人,下一刻,却又听得周举人说道:“小贾大人年少成名,一路青云,着实令人佩服,文采风流,让我等这些老人,可是羞愧的无地自容。”贾赦才得意的笑起来,只听得他又接着说道,“只是小人在这里,少不得多嘴一句,文采是很重要,可人生而在世,这道理却更要明白。百善孝为先,今科状元公与族中长辈却多有不和,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般不孝的人物,小贾大人却与之交好?需知久入鲍鱼之肆,不闻其臭啊,大老爷,您可还要多劝劝小贾大人才好,免得坏了自己的名声。”
贾政脸色的怒色瞬间如冰雪消融,看着周举人的眼神怎么看怎么温和,他就说,这老周是个好的,果然,他没叫自己失望。
贾赦看着周举人,一身冰冷之气,沉默了好一会儿,突然冷笑了一声,手抄起了桌上一盆醋溜藕丝,兜头就砸到他脸上……
148
148、第一百四十八章
周举人想着奉承贾政,便在贾赦面前阴阳怪气说着贾瑚不是,也不知道他哪来的胆子,还真是被贾赦这些年在古董圈玩出来的好名声也骗了,真当贾赦是那好脾气的人呢,还说什么:“大老爷可得管管小贾大人,没得掺合进人家家事里去的,唐状元对长辈不敬,有失孝悌,近墨者黑,小贾大人还是少与之来往的好……”
贾赦听着听着,脸色慢慢就阴沉了下来,直直盯了周举人好半天,突然一声冷笑,抄起桌上一盆新上来的热腾腾的的醋溜藕丝,兜头就泼到了周举人脸上。
热烫烫带着汤汁的一盆菜劈头盖脸打了满脸,烫的周举人当时就尖叫一声跳了起来,只觉脸上一片滚滚烫的,收忙不迭去抓那些藕丝,抓着满手油腻腻黏糊糊的,酸烫的汤汁还有不小心溅到了眼睛里,更是刺激的眼睛直掉眼泪,别提多难受了。
这家酒楼菜品做得不错,一盘醋溜藕丝白色藕丝里掺了红椒丝大蒜叶,红白绿三色点在盘子里真真是色香味俱全,只如今泼到了人身上,可就不那么美观了。周举人头发脸上汤汁还滴着水,白色藕丝挂在发髻上衣襟上,蓝色的长袍黏在一起,被打湿了的地方透出深色来,如今的周举人,哪还有前头刚进酒楼时的齐□度?
事情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在座贾政王书吏愣是好一会儿都没反应过来,看着周举人在原地直叫直跳,也没回过神——他们再怎么也没想到,贾赦竟还能当中出手,泼了周举人一身!
他们反没反应过来,贾赦可不在乎,一盘菜泼到了周举人脸上还不满意,站起来上去就是一脚踹在了周举人膝盖窝上,周举人眼睛还没睁开呢,不妨又被人这么一记狠踹,当即就扑倒在了桌上,哀嚎一声,还没来得及叫唤,贾赦又是一记踹了过来,踹在他腰骨上,好一阵钻心的疼,周举人再顾不得颜面,惊声大呼起来。
王书吏贾政这才回过神来,再看贾赦,已经抄起了酒壶要打人呢,赶忙扑过去拦下他,惊呼道:“这是干什么?快停手,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贾政一把把周举人拽开了,气愤地对着贾赦道:“大哥,你干什么,瞧你现在这样!你还想打死他怎么的?“
贾赦挣扎了两下,见挣不开王书吏,双眉紧紧锁在了一起,偏贾政还在这边义正言辞地指责他,贾赦冷笑连连,一脚踹了王书吏,他吃痛手上一松,贾赦右手就空了下来,二话不说,他手里的酒壶对着周举人的脑袋就砸了过去,还真准,正正砸在他额头上,只听得周举人一声惨叫,手抹上额头,再拿下来时,已是一片殷红。
见血了!
贾政王书吏尽皆变了颜色,周举人更是满脸怒色,再顾不得贾赦的身份,愤而怒道:“贾将军,我敬您身份贵重,这才与您客气,还请你自重身份,您便是一等将军,我也不是那街上的平头百姓,随您欺辱,我身上可还顶着举人的功名!”
他说得好不义正言辞,可惜叫他失望的是,回答他的只有贾赦的破口大骂:“举人?举人又怎么样?一个穿衣吃饭全靠着我贾家的贫寒子弟,谁给你的胆子在我面前对我儿子评头论脚?你算个什么货色,老大年纪官身都没一个,举人?好大的功名,我听着都抖呢!”
讥诮的口吻能生生把人气死,周举人听着身子都颤抖了,指着贾赦好半天气得直哆嗦道:“你、你,你欺人太甚!”
王书吏抓得紧,贾政又拦着,贾赦见挣脱不过,也就暂且停了下来,看周举人气得头顶都要冒烟了,嘴上益发恶毒:“我欺人太甚?姓周的,你也不看看自己什么身份,我二弟养的一条狗而已,也敢当着我的面消遣我儿子?我今儿还就仗势欺人了,怎么着,你还想找谁给你出头?”拍了桌子大喝道,“说我可以,说我儿子?我就容不得!今儿你下我面子,辱我儿子,不弄死你,我贾赦名字倒过来写!”
贾赦说这话时可没有半点作假的意思,咬牙切齿的,看着周举人的眼神就像在看死人一样,声音里的阴冷认真,不光周举人,就是王书吏贾政,听得也是心头一震发颤。
贾赦这是动了真怒了。
周举人这方从愤怒中恍然回过神来,大梦初醒般的记起眼前的这个人,便是身无实差,一起说笑吃饭时看着不过平庸一个中年人,可事实,却是一个国公府的继承人,身上实打实顶着一等将军爵位的勋贵。而他刚才,彻底把人得罪了!双腿哆嗦一下,恐惧登时袭上心头。
贾赦刚才说,他会弄死他!周举人半点不怀疑贾赦话里的认真,京城里,勋贵子弟在外仗势欺人逼死人命的事儿还少了?自己不过一个贫寒举子,在京里也没身家背景,没有靠山,贾赦随便找人结果了他,不过轻轻松松的事。便是不要他的命,动点手脚让他求生不能求死不得,也不过抬抬手动动嘴的功夫……周举人后悔了,他是昏了头才会去招惹贾赦!
周举人手上额头上伤口的血已经不怎么流了,可他的心,却直直跌进了谷底,倒恨不能头上的伤更重些,好歹叫贾赦看了解气些,好饶过自己这一遭。
周举人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一时口舌之快,动了不该动的心思,惹怒贾赦的后果,竟有可能赔上自己的整个未来!
“贾大老爷,你、你别吓唬我。”周举人哆嗦着,气势早就萎靡了,不过是强撑着说道,“京里是有王法的地方,可不是你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的。我就是说错了话,您要不爱听,我跟您赔不是就是。”说着,惶然地直看了贾政,哀求着他能帮自己说几句好话。
贾政看到周举人可怜巴巴的眼神,心里颇不自在,他方才贬低贾瑚的时候,自己听着也是高兴得很,只没想到,贾赦竟会反应这般剧烈,早年旁人说他学问不好,拿自己和他比较,将他损了一通也没见他这般动怒,如今不过说了贾瑚几句,他就这般。贾政不认为他是父子情深,只当贾赦这么多年一等将军当下来,脾气越发大了,心里很不是滋味,果然是身份不一样,架子就大了。当年自己跟他也是平起平坐,有贾代善贾母在,他过得比贾赦还要好还要尊贵,如今自己不过落个员外郎的小官,见谁都得矮一头,贾赦倒是被权势滋养的气性越来越大了!
心底不痛快,贾政就更不愿在贾赦面前掉了面子,周举人说错话是一回事,可人毕竟是自己带来的,贾赦这么当着自己的面,也帮着周举人求情道:“大哥,老周说话向来不经心,不是成心的,他也是为了瑚哥儿好,所以才提点几句,你这么大反应干什么,瞧瞧,都见血了,闹出来,好看吗?你要不高兴他说的话,让他给你赔不是就是了。”
周举人忙跟着说道:“是我一时糊涂,猪油蒙了心,说话不中听,您大人大量,别和我一般见识。”
贾赦却是容不得周举人的。别看贾赦这么多年混迹古董圈,每天跟着古董书画作伴,好像修身养性了一般,可骨子里,他几十年勋贵门第养出来的无法无天可从没消退过。大概是年日久了,竟连贾政都忘了,当初贾代善贾母忽略之下,他贾赦吃酒听戏打人闹事,哪样荒唐事没干过?论胆子,他都包天了。不过是今年日子过得舒心,为着在儿子面前留面子,他才懒怠在外胡闹。今儿周举人运气不好,正巧赶上了,贾赦一肚子火气,全朝他去了。
娘的,老子奈何不得皇后大皇子宗室,难道还收拾不了你一个靠着贾家吃饭的小小举子?
自打唐宾跟恪王府矛盾的事传开来,还牵扯了贾瑚,贾赦心里就一直不好过。他当年胡作非为,闹了多少是非,可有贾代善在,他从来没吃过亏。贾瑚呢,是他引以为傲的长子,读书好,人上进,还能文能武,走出去,谁不羡慕他有个好儿子?给他脸上增光啊。可就这么个好儿子,从来不惹是生非,这次就想帮朋友个小忙,结果却叫自己被牵扯进了是非里。最叫贾赦难受的是,自己还半点忙都帮不上!当年贾代善一个荣国公的名号,让自己可以在京城里横着走,谁都给上三分颜面。可如今自己一等将军的爵位,非但帮不了儿子,不能给儿子铺路搭桥帮助他,清流间说起来,还老拿着贾瑚出身勋贵的事说嘴。徐渭早前就跟他说过,就贾瑚出身荣国府的这个背景,日后要想进内阁,除非特例,否则,难!
如今京里漫天流言,贾瑚顶着满身压力,自己这个当爹的却无能为力,贾赦自己都觉得自己没用!对贾瑚,他更是满心愧疚。都是他这个当爹的没本事,才叫儿子受了这么多委屈。
偏如今周举人还在那里阴阳怪气说什么贾瑚要谨慎选择朋友,不要久入鲍鱼之肆不闻其臭,他儿子怎么就入鲍鱼之肆了?自己的荣国府,难道还差了不成?
贾赦越想越气,根本没打算轻饶了周举人,不说他开始说那话就是存心不良,就冲着贾政给他求情了,他也不能轻易放过了他!当他不知道呢,瑚哥儿在外头被流言缠身,贾政跟王氏背地里,没少摆酒庆贺!他今儿要不出了这口气,改明儿,是不是酒楼里都得拿着瑚哥儿的事说书弹唱了?
“有些人,自以为自己聪明,别人都是傻子,可惜了,聪明反被聪明误。”真正怒到极点了,贾赦反而冷静了下来,冷冷扫过了贾政,视线停在了周举人身上,“你拿着我儿子,嘲讽我讨好别人之前,怕是忘了我的身份吧?寒门祚户出来的,怎么,几年京里繁华生活就叫你把小心谨慎全丢了?难道就没人告诉你,祸从口出?”
贾政瞧着周举人脸色惨白,衬着满头满脸满身的菜渍,狼狈不堪,止不住道:“大哥,得饶人处且饶人,他也不过说了几句……”
“说几句也不行!”贾赦断然打断他的话,“我儿子,凭什么让人嚼舌根子?”像刀子一样的眼神盯紧了周举人,看得他满头冷汗淋漓,“当着我的面,对着我的眼睛,你敢这么作践我儿子?姓周的,你好胆色。希望你后面,也要有这样的胆色才好!”
周举人两腿再撑不住,跌坐在地上,直哀求贾赦:“贾大老爷,我知道错了,我知道错了,您饶了小的吧。”他读书也不容易,要是贾赦真要对付他……“小的鬼迷心窍,再不敢了。”
这样的软骨头!贾赦眼神越发鄙夷,贾政养得,就是这样的货色?就这样的东西,也敢在他面前说他儿子的不是?他要真硬骨头跟他顶上,贾赦还能饶了他,现在?
“我儿为朋友可以两肋插刀,义气干云。要搁你?怕是朋友有难,第一个背后插刀子的,就是你了吧!”甩了袖子,贾赦抬走就走,后面,周举人还在大声哀求着……
当天周举人就被贾政赶出了门,他在客栈才住了一晚上,当夜有贼摸进客栈,废了他右手,打落了他好几颗门牙,第二天周举人请李大夫来看,临了了,发现自己身上所有金银值钱的东西全被人偷走了……
他的霉运,可想而知,不会那么简单就会过去,毕竟,一个被触到逆鳞的父亲的愤怒,并不是那么简单,就能消除的。
人,总要为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负起责任。
149
149、第一百四十九章
贾赦愤怒之下,对于敢当面诋毁自己儿子的周举人下手毫不留情,所有手段轮番上阵,没多久,周举人已是落魄潦倒、生活难继。对此,贾赦没有半分同情,若他平日为人好,也该有几个朋友帮他一把,可如今,谁也不肯对他伸出援手,可见他平日做人还不够。就这样,还敢来说他儿子不好?哼,最少,他儿子从来不会在朋友有难的时候袖手旁观!
人都该为自己所做的事付出代价,周举人敢以一个举人的身份,当着他的面诋毁贾瑚,□裸打他的脸,那就别怪他手下不留情。
贾赦或许是个混不吝的性子,平庸无能只会享受的老纨绔,但是他绝对是个好父亲,周举人敢轻贱他一手带大启蒙,给他面上增光添彩的贾瑚?简直是找死!贾赦毫无心理压力地以权压人,就这样,还一次次在背地里咬着牙,深恨自己怎么就有贾政这么个兄弟,外人还没怎么的呢,他门下的狗倒对付起自家侄子了。
贾赦浑不知道,当日他揍周举人放狠话的场面,早就被“贵人”听了去。
今上是个勤勉的皇帝,自登记以来,一直勤勤恳恳,每日早朝从不曾缺席,奏折必亲自看过朱批,夜半才休息是常态,便是最苛刻的御史,对皇帝的勤政也挑不出半点错来,登基十几年,天下皆赞叹,国有圣君,百姓安泰。
欺上瞒下自来是官场上的常态,今上没登基前就知道这道理,如果轻易就全部相信官员奏上来的消息,长处禁宫的他,很容易就会变成个“瞎子”、“聋子”。因此,对于官员们上来的奏折,他向来都要多询问众臣,私下另有密探为他搜罗情报,好方便他了解自己的江山,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有空,他也会常出来走动走动,既是散心,也是打探民情。
皇帝今儿就是兴致上来,一时兴起拉了二皇子周如海换了衣服微服出巡,因二皇子是京里的名人了,皇帝不欲引人注意,就只挑了个一般中上的酒楼,包厢临窗靠街,也能多听些百姓言语。
虽然带了几个好手的侍卫,后面也有暗卫跟着,到底皇帝身份贵重,白龙鱼服太过危险,窗户开了一会儿,二皇子好说歹说就劝着他关了,这里装修也就一般,墙壁薄,什么话,声音大一点就能听见,父、父亲您别心急,先吃点东西休息会儿,过后咱们再去天桥、正大街那边看看民生百态也就是了。”
皇帝听着也不错,方才他从窗户看下边,路上百姓衣着不很说富丽,但也整齐干净,精气神极好,往来打招呼说笑,道旁摆小摊的一路吆喝,好一派盛世之景,他心中颇是欢快,便笑道:“也成,先休息会儿,一会儿咱们再去天桥那看看,好些日子没出来,那边石子猴桥头的凉粉摊子也不知道还没开没,颇有一番风味啊。”
二皇子听着笑起来:“父亲还记着那小吃?这有什么难的,先用了饭,回头儿子陪你一起去尝尝。我也好久没吃过了。”
皇帝看眼他:“要去那里,可还得再打扮打扮,行,催催小二,赶紧上菜,咱们还有的事忙呢。”
不用他说,周如海早就去催了,不一会儿菜上桌,宫中规矩大,就是出来了,也没人敢破坏规矩,周如海试菜,二皇子亲自为皇帝布菜,满包厢里,静悄悄只有筷著响动的声音。
这样的安静下,隔壁的嘈杂声,就显得格外刺耳起来。
先是“啪”地一声瓷器落地的脆响,接着就有人嚎叫起来,直嚷着烫,还有人劝有人拦有人怒吼,皇帝搁下筷子,眉头锁紧了来:“吃顿饭都不安生。”
二皇子是知道他的脾气的,也不说去教训人,相反劝道:“民间百姓吵架也是常有的事,父亲这次出来,可不就是为了见到民间百态?他们不知您在此处才如此这般,您就当是见了一回百姓生活,不是很好?”
皇帝听着很是满意:“你这孩子,自来就是仁善的,说得好,身为皇子,就该有这样为民着想的心思!”
说着,包厢隔壁那头又吵起来了,有人惊叫一声“流血了”,还有人叫嚣着得给个说法。听着人叫贾大老爷,皇帝根本没反应过来,还是周如海想起来,上前来说道:“听着,倒像是在说荣国府的贾将军。”
“贾将军?”皇帝本还没回过神,一句荣国府提醒了他,“我倒差点忘了,贾代善去世后,我给他长子封了个一等将军,怎么,隔壁的人是他?”说着,脸拉了下来,薄怒道,“像什么样子,勋贵人家,居然在酒楼吵架动起手来,丢不丢人!”
二皇子赶忙让他息怒:“不定是有什么事呢。”
皇帝没说话,只侧耳倾听,屋里屏息不闻,隔壁的声音越来越大,贾赦暴怒的声音便一字不漏全传进了皇帝的耳朵里,等得贾赦叫着说道:“你姓周的敢在我面前诋毁我儿子,我打死你都是轻的!”皇帝眉头一挑,倒是没说什么,等后面贾政还给周举人求情,皇帝问了周如海,“这是贾赦的弟弟?”
周如海弯腰回道:“是,贾二老爷是贾将军的弟弟,老国公去世前给他求了荫蔽,您派了他在工部当差。”至于贾政是什么官职,周如海脑子里,实在记不得了。
皇帝便摇头:“这两兄弟……”
二皇子是知道外面那串风波的,如今关于唐宾的事闹得满京城沸沸扬扬,唐家嫡支旁支之间的矛盾早已激化,嫡支两代里,唯一出息的就是恪郡王妃和考了进士的唐宁,旁支唐宾家,父亲伯父叔父都只在外为官,难得的是一支里个个出息,唐宾这一支与人交好,唐氏一族里,有不少人是他朋友。别看如今嫡支闹得凶,可前头不是说要把唐宾除族?都喊了多久了,不照样没动静?说穿了,还是族里的矛盾。
二皇子对唐宾一个六品翰林院小撰修没兴趣,他未来的泰山孔端学士又是个中立派,本来二皇子不过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情,打量着恪王府打算怎么刁难一个后辈,谁知峰回路转,二皇子怎么都没想到,恪王府居然投了老大。恪亲王去世的时候,他也去吊唁了,可是当时的世子世子妃如今的恪郡王郡王妃对他都是淡淡的,他前脚才走呢,后脚就传来大皇子和恪王府徒宥昂促膝长谈对其赞誉有加的话来——这梁子就这么结上了。
因为是宗室,又是长辈,二皇子就是心有不满,也不好在皇帝面前告状,他还要维持自己在皇帝心目中大度宽厚的形象呢,可如今,机会都摆在他眼前,只等着他伸手去抓了,二皇子要再不把握,可就是蠢了。
想到此,二皇子便说道:“父皇也别怪贾将军这般反应,说来最近这小贾大人,也确实流言缠身,过得不好。他身为父亲,心里定然不好受。那个举子,听着是贾二爷家的门客,却当着贾将军的面说人儿子是非,可不是找揍。要搁我,那也好不了脾气。”
皇帝不由笑起来:“你个小子。”不过说起贾瑚,他颇有些不高兴,“这贾瑚唐宾,起初我看着倒还有些能力,本打算留着好好培养培养,以后必是国之栋梁,如今看来……”早前皇后就有在皇帝面前说起,恪郡王妃被唐宾这个族侄气得大病了一场,唐宾倒好,连看都没去看过。连孝悌都不懂的东西,品性不好,便是再有才华,也不能用!贾瑚跟着这么个人混在一起,也好不到哪里去。
二皇子看出他的不喜,想也知道,定是皇后大皇子在他跟前说了什么,存心要跟他们对着干,笑道:“贾将军慈父之心难能可贵,小贾大人也是给他长脸。说句老实话,我对小贾大人倒有些赞赏。”皇帝看着他,二皇子浑然不惧,说道,“父皇您想啊,唐宾如今深陷泥沼,多少人在背后指指点点呢,小贾大人与他相交不久,难得却能共患难,不轻易离弃朋友,在其困难之境伸以援手……儿子觉得方才贾将军一句话说得极好,如小贾大人这般能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义气之人,已经很少了,如今这些士子,更多的,却是只能共富贵,不能共患难。”
皇帝听罢,深觉有理:“你这么说,倒也没错。若着士子都如这姓周的一般,靠作践别人来讨好主子,谄媚卑下,朕真该头疼了。”只如今朝堂里,却是如姓周的人多,如贾瑚这般的人少。
皇帝对贾瑚的印象稍稍好了一点,却还是难以释怀:“唐宾忤逆长辈,蔑视宗亲,贾瑚还跟着他一起起哄。”恪王府怎么说都是宗亲,唐宾做事莽撞不计后果,贾瑚跟着一起胡闹,就是不对。
二皇子看了眼皇帝,嘴唇动了动,欲言又止的模样,最后到底是保持了沉默。
偏他这样,皇帝就越好奇,奇怪问道:“你有什么想说的,直管我,莫不是这里还有隐情不成?”
二皇子踌躇了好一会儿,才道:“儿子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不过是听人说的,说是当日殿试前,唐宾唐宁一起住在恪王府,结果殿试当天,唐宾参加考试路上马车车辙坏了,险些迟到,还吃坏了肚子,殿试结束后回到府里,躺了好几天……”
世上哪来那么多巧合,那么重要的日子,唐宾就意外连连?怎么唐宁就半点事没有?皇帝自己也是从宫里长大的,这些个台面底下的肮脏,他比谁都清楚。
二皇子瞧着沉思中的皇帝,又说道:“外人只道唐宾为了个下人跟恪王府翻了脸,还跟王妃闹僵了,可儿子听说,那下人,是唐宾亡母给挑的,陪了他十几年了……当然,再体面的下人,敢对主子不敬,也断然不能容的。”
皇帝却是头一次知道,原来那下人还是唐宾亡母所赐,这般说来,倒确实与一般奴才不一样。长者所赐,还是亡母赐下来,陪着一起长大的。人腿打断了,就这样,唐宾还尽力保全了他,这下人犯没犯错是不知道,唐宾重情重义却是没错……
二皇子点到为止,并不再说。他是要给大皇子添堵,可他对唐宾贾瑚并不在意,说到这份上,已经是恩德了。
一时屋内悄然无声,吃过饭装扮过,皇帝一行去天桥,那里果然热闹,桥头凉粉铺还开着,点了一份坐在那里听隔壁说书人说书,正有人说起某年某月某处有一学子,一朝得志便目无亲长,最后恶有恶报,落了个潦倒凄凉,沿街乞讨的境地。
皇帝听了一段,看时候不早,便就回宫了。偏批改奏折时,又有御史弹劾唐宾的折子,称其目无亲长,乃不孝不悌。更有弹劾唐宾之父的,教子不严,言行昏聩等等罪名,上奏如此人不配为一方父母,请求罢免唐父。皇帝眉头皱起,让人拿了吏部往年唐父的考评,却俱是优等。一处州府长官如何可轻易罢免?皇帝满心烦躁,却在吏部唐父卷宗下,发现了李博的卷宗。李博正乃通州知州,唐父为知府,唐父若被罢免,李博是最可能上位的人选。
第40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