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节
摄政王 作者:胶东大葱蝎子兰
第40节
第164章
锦衣卫指挥使司谦查福建沿海账目, 港口货赀进出何首辅确有参与, 历年福建总督历年孝敬也并不少。此次盗卖官粮何首辅倒是并未直接参与,虽然福建的孝敬钱也是从盗卖里出的。
王修放下密报,心里郁愤。福建盗卖的情况不知道持续了多久,只是这一次盗得太狠,又正撞上灾年。胡开继估计到死都认为是命运跟他过不去, 而不是老天终于要罚他。
越甜越肥熟的水果越容易烂, 东南沿海各道都是浮云芬芳咬一口都流汁的果子。都只知差事肥美, 却不想到那香甜的汁水是民脂民血。全国整肃, 从福建开始。
大奉承来报:“陈大官人来了。”
王修点头:“让他进来。”
陈春耘进研武堂, 王修没什么表情,板着脸问:“陈官人,你可知罪。”
陈春耘叹气,一撩衣襟要跪, 王修制止:“你跪我做什么?你又没对不起我。”
陈春耘苦着脸:“敝职对不起摄政王殿下的信任。”
王修一拍桌子,这桌子被李奉恕拍过了, 本就岌岌可危, 王修一拍顷刻咔嚓一声从中间裂开,倒塌碎裂一地。陈春耘都惊了,王都事几日不见不仅官威大盛,连力气都大涨?王修清一声嗓子:“你原来竟知道?”
陈春耘半天才道:“是, 敝职若实情以告, 余子豪就是曾芝龙杀的,中间能省多少枝节。只是王都事, 余子豪扮假山匪在前,曾芝龙为了护粮杀他在后,敝职担心奏报上三言两语讲不清楚,造成误会那就麻烦了……”
王修怒道:“你这不说明白了?”
陈春耘一哽,王修冷笑:“你是怕不当面讲明白,摄政王不信吧。”
陈春耘默然。
王修疑惑道:“你们陈家,怎么总干糊涂事。殿下向来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殿下用你,便是信任你!”
陈春耘眼圈红:“都是敝职糊涂,辜负了陛下的期望……”
王修道:“思过去吧。”
陈春耘期期艾艾:“那……殿下……”
王修道:陈官人,回去抄写‘据实以报’抄写到记住为止。”
曾芝龙不久又要出海,这一次十八芝,不对,福建海防军下南洋代表大晏主持公道,需要个会打四方交道的人,陈春耘觉得自己再合适不过。前段时间还嘲讽弟弟稀里糊涂跟着罢朝,自己也糊涂了。
陈春耘惆怅地退出研武堂,回家罚抄。
曾芝龙奉命领着曾森到处逛,挺意外知道儿子现在有个梵名,叫“娑竭罗”,沧海龙王。曾芝龙笑一声,拍拍曾森幼小的肩膀:“你老子是海妖,你就是海龙王。你比你老子强,这原本也是应该的。”
曾森小心地问:“父亲又要出海吗?”
曾芝龙费劲地抱起曾森,掂一掂:“我最好还是呆在海里。”
龙困浅滩,糟糕透了。
曾森难过,小脸埋进父亲的颈窝。
“你好好长大,我等着你成为海龙王的那一天。”
“殿下说我以后是要当水师的。”
“摄政王?”
“嗯。我说我想从军,殿下说以后我得当水师,还说不信让我来问你。”
曾芝龙又笑:“你是我儿子,不当讨海郎当什么。”
曾森被曾芝龙送回宫,正卡着关宫门的时候,富太监亲自出来接。曾芝龙不便进去,富太监领着曾森赶紧往里走。曾森小小声道:“爹爹再见。”
幼儿清脆的声音在夜风中格外清晰,曾芝龙回道:“再见。”
李奉恕站在菜地里,低声道,秋天,多好的季节。
福建官场空了。都布按,州府县,一个没落下,全牵扯进官粮走私。李奉恕一直疑惑,这些官员哪儿来的胆子敢盗卖官粮。如果福建放赈如此,他真的不信其他地方能好一点。李奉恕看不见菜地,只能蹲着听风掠过的声音。植物丰茂繁盛,风声回应得热烈。今年伺候得不好。过年遇上金兵围城,开春天气迟迟不回暖,到了春夏交替,李奉恕又看不见了。临近秋天时,摄政王差点被扳倒。
李奉恕现在并不在乎白天黑夜,反正是一样的。他一个人在菜地里沉思,想他自从进京以来的这几个月——从去年十月开始,那个时候右玉已经扛了鞑靼大军三个多月,自己拉着王修和一车大葱冒冒失失进京当了摄政王,坐在皇极门想着乾清宫躺在棺材里的成庙,听着朝臣们争吵。
如果现在他还能看到的话,武英殿里的面孔,已经被他换了一半了。
李奉恕歪头听。其实有些菜到秋天就老了,可是李奉恕就是爱听风一过满地喜悦的声音。鲁王府多灾多难的菜地在庆祝自己的生命力,向摄政王欢呼。
摄政王半跪下,捏一捏土壤。他听见背后轻快的脚步声,于是轻声笑:“土地多好啊,种了总能长东西。”
王修最看不得他这个样子,心里难过。
摄政王手指cha进土壤,满足地笑:“几千年了,多好的土地,养育吾国吾民。”
李奉恕对土地有着奇怪又丰厚的眷恋,王修一直不能明白这种感情是怎么出现的,仿佛天生。李奉恕看到茂盛的植物就会高兴,后来看不到了,就听声音,听得心满意足。
王修把手温柔地放在李奉恕背上:“有件事,会让你高兴的。”
“嗯?”
“右玉的土豆和番薯,丰收了。”
李奉恕的动作一顿,王修温和的声音熨帖着他的耳朵:“西北尤其适合土豆。”
摄政王全身僵硬,眼泪忽然就出来了。
王修第二次清楚地看到这个男人哭。第一次是金兵围城,他站在雪中,怆然泪下。
王修跪在李奉恕身边,搂住他的肩膀,摩挲他的背:“陆指挥上报,为了保住这些作物不得不用了非常手段。他很想知道这些作物能不能在西北救人,事实证明,可以。只是可惜了被烧的玉米,应该也能长得很好的……”
摄政王一动不动,王修絮絮地跟他说话,假装没看到他热泪长流。
摄政王闭上眼,虔诚地跪在土地上,低声道:“天不绝大晏,天不绝大晏,天不绝大晏……”
陆相晟也没想到土豆和番薯居然能收这么多,一挖还有一挖还有,右玉军民全部沸腾。这是可以充饥的食物,是来救他们的植物。
在开收之前权道长郑重其事地举行了祭礼,莲冠法服执慧剑,在天地边打起来的高台上舞剑,陆相晟亲自擂鼓。权道长踏着鼓点,衣袖飞扬,飘飘然似登仙。看热闹的人挤在高台周围,在震动血脉的鼓点声中,喃喃地跟着祈祷。
也不特别跟哪个神祈祷,只是默默祝颂皇天后土,乞求丰收,乞求风调雨顺。
权道长仿佛就是那个可与天地合一的人。
陆相晟力强,擂鼓的鼓声深而沉重,向天祈祷的声音传送四方。
陆相晟心里没底。他已经知道北京闹得不堪了,研武堂危如累卵,他被弹劾成什么样自己都不敢想。陆相晟为了土地什么都干了,尤其是为了土豆和番薯,这俩东西能收成还好,不能收成……
碧蓝苍天与沉金大地之中,白衣白袍的权道长临风舞剑,围观的人仰慕地祈祷。陆相晟心想,我还能护着你们多久?
祭礼结束,权道长下了第一铲,随后天雄军开始大规模挖土豆和番薯,越挖越惊越挖越惊,怎么……那么多啊?
权道长叩拜苍天厚土,感谢天地最终的垂怜。
收了座小山,陆相晟大笑:“今天晚上右玉庆祝丰收,大家一起吃!”
权道长顾不上雪白法服,忙不迭地指挥挑土豆:“发芽的一定不能要!”
几大车土豆和番薯运回城中,刷洗干净直接下锅水煮。大家吃流水席一样期待着这两种救命的植物,知道空气中散发香甜,越来越甜。
水煮熟了的土豆和番薯抬上桌,大家拿着吃,一人分一个。番薯甜,土豆吃着没什么味,但是稍稍一蘸盐味道丰美至极。
可以吃饱。大家都在想这件事,可以吃饱,可以吃得很饱,可以一边流泪一边把自己塞得满满的。
陆相晟长长地吐一口气,行吧,只要推广开来这些东西,自己回京问罪也无憾了。
权城红着眼睛啃土豆,他觉得一切都没白费。陆相晟并不开颜,权城随口道:“摄政王殿下没事啦。”
陆相晟一愣:“什么意思?”
权城道:“我说摄政王不会有事啦。”
陆相晟神色肃穆:“你是不是偷看我奏章了。”
权城鄙视:“这还用看什么奏章。”他漫不经心道,“摄政王过了这个坎,就一往无前了。”
陆相晟苦笑:“借你吉言。”
权城大口吃东西,两腮鼓鼓,笑眯眯:“不信拉倒。”
算啦。陆相晟看着一锅一锅的土豆番薯,腮帮子鼓鼓的小道长,不去管朝堂的争斗了。此时此刻的大丰收,才是最实在的。
第二天权城非常郑重地记录了土豆的副作用。
土豆饱腹,不宜食用过多,容易冒酸水……
第165章
北京秋风携着血腥卷地扑天, 奔溢四散, 浩浩荡荡冲向苍穹,横扫大晏,跨越山海。
四川同样进入秋天,枯叶落地。四川总兵秦赫云收到张献忠回信,表示愿意接受招降, 条件是部队就在谷城原地驻扎, 不接受改编和调动。
秦赫云立刻上报研武堂, 快马送奏章入京。秦赫云的奏章抵京时, 北京天高气新, 朱红城墙宫墙清清亮亮地剪进无云的碧天,整个京城仿佛是被彻底刷洗过。
研武堂照例御前听政,一切都有条不紊。朝臣站立,摄政王和身边当值的王都事抬腿进入武英殿, 地面被阳光画出来的光屏里走入两个人影。
摄政王登上御座,王都事去东边值桌, 陛下最后进入。朝臣对陛下与摄政王长揖, 富太监平静的嗓音响起:“免礼。”
摄政王落座,非常平静地等着朝臣上奏。
他听见外面落叶的声音。
朝臣在上奏,摄政王听见武英殿外永远扫不干净的落叶簌簌的声音。又是一个冬天,摄政王出神地想, 春天和夏天总是离开得那么快, 好像昨天城外桃花儿才盛开,那时他还看得见, 发觉桃花瓣儿的形状和王修的眼睛一模一样。
明年看不到王修穿过桃花雪的画面了。
摄政王面无表情地出神,六部上奏,内阁对答,司礼监批红,节奏快而没有废话。何首辅一向在上朝时说话字斟句酌,但是各项数字随口便出。一直不吭声的杨阁老偶尔也能cha两句,反正都得显得自己有用。
摄政王微仰着脸,武英殿一缕阳光不知怎么就正好在他脸上,虚化的光影温柔地在他的睫毛上跳跃。
他看不见。
昨日研武堂收到秦赫云奏报,张献忠愿意接受招降,只是要求部队就驻扎在谷城,不接受改编,不接受调令,而且要秦赫云亲自到谷城招降,问她敢不敢。
关于是否接受张献忠的条件,杨阁老冒一句:“张献忠总是要反,招降若能得三四年平静,西南可修生养息,民生喘口气。”
摄政王突然笑一声,笑声太爽朗穿出武英殿了,群臣面面相觑。
杨阁老跟张献忠的渊源可久了,能上溯到成庙那会儿。杨阁老当时领着兵部尚书,主持讨伐全国叛军的什么大计,跟张献忠对阵时下发榜檄悬赏张献忠头颅三万钱。杨阁老刚把榜檄贴出去,张献忠亦发布榜檄,悬赏杨阁老脑袋三钱。
杨阁老最终也没胜过张献忠。
摄政王是挺烦杨阁老的,雄辩大于实干的人,只是杨阁老说的某些话是真对。比如女真人亦是一般叛乱,其他农民起义有招降前例,女真亦可招降。还有就是张献忠这事儿,张献忠肯定还得造反,早晚罢了。为今所虑,这三四年平静对于四川来说是恢复,对于张献忠来说也是恢复。权衡利弊,到底接不接受张献忠的投降?
杨阁老认为应当接受,内阁其他人没发表意见。皇帝陛下看摄政王,摄政王许久道:“臣也觉得,应该接受投降,方能显示朝廷气度。再说也给其他叛军做个榜样,朝廷可以既往不咎。以及臣求个恩典,请陛下赦免张献忠军中的士兵,若是想离开谷城,准其返回原籍,着白敬安置田产。”
皇帝陛下点头:“六叔说得对,就这么办吧。”
王修立刻记录下来,下朝后中书省要发拟旨文书去内阁,阁老们根据文书上记录的皇帝和摄政王的意思拟旨。
曾芝龙上书要求返回福建,率领福建海防军下南洋,争取在入冬之前把葡萄牙的船队捞出来,这样葡萄牙船队可续上第二年到澳门和长崎的季风生意。
“既然葡萄牙上书请求大晏代为主持公道,就麻烦曾将军再下一次南洋。路过福建,顺便看看南京刑部与吏部在福建的抄没入官赈灾做得如何了。”
厘清福建吏治的差事,没用北京的官员,用的南京六部。南京六部久来被当做发配养老的闲职,平日里也没什么人搭理。此时接到如此大的差事,个个尽忠职守不敢懈怠。锦衣卫指挥使司谦还没有回来,一直在福建,在暗处盯着南京六部和南京驻军。
刘次辅踟蹰:“福建从巡抚到知县,在走私案中几乎无一幸免。南京六部可暂时代行职务,并不是长久之计。”
何首辅道:“将要京察,抽大晏能臣廉吏赴任即可。”
太祖时动辄治罪,牵连几万人,想做官的照样前赴后继,也没说哪里职位缺了管事儿的。
摄政王感叹:“海禁还没开,只有官船,福建的富豪巨贾干脆就搭着官船走私,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海禁如此严厉禁止私人贸易,都止不住。”
何首辅吃不准摄政王的意思。这是要开海禁还不开海禁?摄政王仿佛只是感叹一句,没再往下说。何首辅心里盘算着要准备摄政王过问海事了。摄政王身边有个曾芝龙,不问是不可能。曾芝龙么……何首辅此生最大的优点就是沉得住气,任何时候都不慌不忙。他抬眼看看站在自己一侧的内阁同僚,刘次辅一夜苍老不少,本来就比自己年纪大,现在看着更向前佝偻。徐仁静神叨叨地站着,专门等散朝之前骂摄政王。上回徐仁静那么一打岔,勾起何首辅心里久远的疑问:他到底是不是个真呆子?杨阁老装病装不下去才来上朝,好不容易发表点意见摄政王还笑出声。杨阁老倒没什么赧然的情绪,干到这个份儿上总得有点过人之处的。
刑部左侍郎上奏:“福建前总督陈惟思听闻摄政王殿下召他入京奏对,于家中自尽了。”
武英殿上寂静,大晏从无追责之制,卸任便与一切都无干。陈惟思大概是一听福建的事就知道自己完了,进京或许要连累家人,不如一死了之。摄政王还是没什么表情:“吏部还有管事儿的么。和刑部一起把这个人翻一翻,查出有用的再说。”
摄政王又不怕落个刻薄寡恩的名声,他不用名声,也不被名声所累。他一拍扶手,一锤定音:“好了,就这样吧。”
众臣长揖。
秦赫云接到北京的回信,同意张献忠投降,也同意张献忠驻扎谷城,陛下格外恩典,准许张献忠治下军队士兵返回原籍,发放田宅。
秦赫云叹口气,立刻动身准备前往谷城。马又麟立刻道:“我要跟着大人去。”
秦赫云拍他的肩膀:“我带着你两个舅父去即可。你守好四川以策应。如果发生意外,耿纬明指望不上。”
耿纬明参秦赫云的折子进京之后连个屁都没有,石沉大海了。现在京中局势丕变,曾芝龙无罪有功,研武堂一脚踩着内阁和六部。耿纬明听说京中杀大臣杀得血腥冲天,行刑处方圆一整片土地被血浸没几寸,一铲子挖不透。京中多久没出现这样的事情,有些坊间传,那位回来了。福建从总督到知府,全都被清洗得干净。刘次辅干脆不再与他通信,连幕僚代笔都没有。
耿纬明直接就倒了。秦赫云还去探过病,确实不是装的,脑门上搭个手巾把子,奄奄一息。耿纬明一看秦赫云,涕泪滚滚:“秦总兵能念着同僚情来看我,真让我惭愧,惭愧!只望咱们日后摒弃前嫌ji,ng诚团结,佐君惠民……”
耿纬明恨不能自己掌自己的嘴,没事儿参秦赫云私交藩王干什么?秦赫云就是靠着蜀王财力才对土地要求不大,像白敬和陆相晟在北边为了军垦地全都杀疯了。蜀王一日支持秦赫云,四川土地就能一日安稳。这么多年他手上经营的土地简直是催命符,秦赫云要是不靠蜀王自力更生肯定也得查土地,一查土地四川总督耿纬明不会比福建总督胡开继强!耿纬明打定主意,安抚秦赫云,绝对不能再交恶,慢慢地把自己手上的土地不声不响盘出去,刘次辅那些就放着,真有那么一天刘次辅想跟他撇清关系,没门!
秦赫云弯腰看他,冷着脸:“耿总督好好养病吧。”
耿纬明就差嚎啕大哭。总爷爷,不对总奶奶,日后还得指望你救命呢……
秦赫云看耿纬明,她天生的冷峻,看得耿纬明胆战心惊。心跳一快,面上气色竟然好不少。
“耿总督身子好些了,就去看看甬道边上的戒石。太祖的话,得听。”
秦赫云离开,耿纬明被她吓得够呛,歪在椅子里苟延残喘地想戒石怎么了,戒石上太祖说什么来着?他混混沌沌地想,想了半天,突然想起来,进四川总督府的那天,他确实看到了戒石背面依着太祖御笔刻着的大字: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那时候耿纬明一直在犯愁还京债。京债越借越多,利半其本,利滚利雪上加霜,又不得不继续借下去。上下打点,给上级做寿以孝敬,给下级施恩以拉拢,还要撑起官衙皂隶洒扫车夫轿子。
耿纬明病恹恹地歪在椅子里,捂着脸,颤抖着似哭似笑。
秦赫云率领一部分白杆兵,带上两个兄弟,千里迢迢出石砫,渡江过山岭,行军至湖广谷城。
在谷城营寨前,秦赫云一人长枪立马,声音冷淡:“四川秦赫云受降来了。”
湖广总督配合秦赫云坚壁清野,张献忠部队驻扎在谷城难以为继。守门的叛军将领看她一人一马,非常怀疑:“你真是秦赫云?”
秦赫云难得一笑:“秦赫云敢来受降,张献忠倒不敢开门了。”
第166章
北京一天比一天凉, 干干的冷风抽着脸。shi热的夏天陡然离去, 让人怅然。王修倒是挺高兴的,秋意凉爽,当值穿官服没那么遭罪。夏天穿官服还必须套中衣,半天里面就透了,ji蛋壳里的那层膜一样贴着皮r_ou_, 让人抓狂。
盛夏最热时太后照例去了西苑避暑, 陛下偶尔去一趟西苑, 主要还在宫中, 方便读书和听政。皇帝陛下年纪太小, 这时候已经非常有节俭勤政的派头,是好事,王修又有点可怜他。王修想不起来自己四五岁的时候干嘛呢,应该还没开蒙。皇帝陛下就跟成了ji,ng似的, 不大点儿全是心眼。
李奉恕说过,死了爹了, 能不早慧。
七月十五之前太后在西苑举行蹴鞠戏, 诰命敕命夫人们都要去。宣庙时后宫女眷的蹴鞠戏最盛大,宣庙有时候兴致上了还跟着踢两脚。摄政王吩咐张敏注意安全保卫,其余没多说什么。
王修听说景庙时皇子们也蹴鞠的,踢得好还得赏。起居注里记着, 皇九子李奉念得赏最多, 没记过皇六子李奉恕。王修从来不问李奉恕少年时候的事儿,就是怕问到什么不自在的。李奉恕不得宠, 自生自灭似的。起居注里能翻到其他皇子得了什么赏,就没李奉恕,仿佛景庙没他这个儿子。猫儿房里的老内侍说,李奉恕小时候脸上总有伤,要么就蹲在猫儿房一声不吭 猫。王修心酸,一下一下 着李奉恕的背,李奉恕蹙眉:“你怎么了?”
王修清清嗓子:“没什么。”
李奉恕向来对节日没什么感触,七月十五中元节之前,忽而问王修:“你见没见过京城放河灯。”
王修正在张罗鲁王府的中元节祭品。毕竟是刚出国丧,这个中元节必须郑重。李奉恕这样一问,王修也一愣:“当然没见过……”
李奉恕无神的眼睛仿佛看着自己的回忆:“挺好看的。”
就在七月十五那天,曾芝龙在福建出了事。研武堂被参得岌岌可危,鲁王府风雨飘摇。王修焦头烂额,还是领着大奉承去河边放河灯。中元节放河灯,引魂指路,祭告亡灵,王修被苍茫夜色下河流中燃烧的河灯震撼着。人间的河流突然就成了冥河,在不可说的渺茫中来人间匆匆看一眼,又被亲人顺着河流送走。
那一点小小的烛火,是亲人们最后的依恋。
王修放了一盏,不知道放给谁。他只是凝望着河灯顺流远去,消失不见。
他不知道李奉恕的未来,也不知道研武堂的未来。
王修在河边碰到了张同昶,扶着祖母来城外放河灯。放给谁呢?张允修?张太岳?老太太盯着河灯喃喃自语,她跟老头子说话,这些船能把话带到。
灿如星斗的点点烛光容易让人动情,人间的冥河竟如倒映的银河。王修心想也许银河就是冥河,星海浩瀚,人死,不过是魂归故里。
这样一想,王修倒也宽慰了。知道了归途,便是如此踏实。反正李奉恕肯定是最亮的星宿,他总能找得着他。
王修没打扰张同昶。他们一同注视着整条河的河灯平静安详地飘走,远去的河灯驶向幽冥的远方,竟然真的像……去了天上。
城中有目连戏,从日落要唱到天明。叫目连戏,但不止目连僧救母的故事,有所有人们关于死亡的想象。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地藏王菩萨在戏台上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王修默默地走过戏台。
李奉恕没有去河边放河灯。王修陪着他坐在研武堂里等天明,李奉恕微笑:“你去睡吧。”
王修也笑:“睡不着。”
李奉恕握着王修的手:“不必惊慌,你要信我。”
王修轻声道:“我知道。我没有惊慌。”
李奉恕没再说别的,在昏暗的灯光下搂住王修:“去看放河灯了,好看吗?”
“你以前也去放吧。”
李奉恕压低嗓音,两个人说着悄悄话一样,有种做贼心虚的幸福感:“只放一盏,给我娘。我想着今年也放给成庙,可是能跟他说什么呢?”
王修也压低声音:“我给老王妃放过了,我说李奉恕过得很好,李奉恕过得不好我也陪着。”
李奉恕笑起来:“好。”
研武堂外涌进一股风,吹拂烛火。研武堂的落地枝形灯上所有火苗被风撕来扯去,瑟瑟发抖,拽着李奉恕和王修两个人的影子跟着颤。王修看到自己和老李的影子在墙上相依为命。
烛火到底挺过了这阵风,居然都没熄灭。墙上的两个人的影子平静下来,在温暖的光中相互扶持。
王修笑一声。
“笑什么?”
“刚才那阵风,一个灯烛都没吹灭,枉费那拼命的一口气了,现在只好偃旗息鼓。”
研武堂也没倒。王修看到那些押赴刑场的臣子,忽然想到研武堂在骤风中等待黎明的烛火。一个没熄,直到窗外朝阳蓬勃。
七月十六,日头初升,目连戏就该停了。
扮演地藏王菩萨的角儿唱完了最后一句词儿:“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整个八月北京都在杀人,行刑处土地黑血浸没几寸,一铲子挖不透。坊间流传那位回来了。动辄抄家,皆斩,北京的人觉得自己好像活在当年那些“传说”中。
出门上朝,乌纱里要藏鹤顶红。
王修听锦衣卫的汇报,听着听着,笑一声。
笑得立着的锦衣卫寒毛直立。
鬼节里魑魅魍魉都出来了,八月十五皓月当空,见不得人的,都该收一收了。
八月仲秋,宫中循例要举行蟹宴赏玉簪花海棠花。今年没在宫中办,太后不回宫,蟹宴挪到西苑,皇族家宴,并没有很声张。鲁王粤王皆未到场,只送了礼。鲁王没有女眷,粤王妃在广东,也就不掺合了。大家还是有点庆幸鲁王没到场,杀神一尊往宴上一坐,谁吃得下去。
皇帝陛下来了一趟,私下跟太后请安。太后心惊r_ou_跳搂着他,最后到底什么都没说。小皇帝乐呵呵:“紫禁城是挺闷的,母亲如果喜欢在西苑,不如把常用趁手的都搬来?”
太后哪里能久居西苑,皇帝陛下不过来,她还是得回去。她搂着小皇帝,小皇帝在她怀里撒娇:“我又梦见先皇了。”
太后眼中涌泪:“先皇说什么?”
“先皇要我照顾好母亲。母亲不要怕,一切都很好,先皇一直保佑我。”
太后低声喃喃:“陛下,快长大吧,快快长大,等你长大,一切都好了……”
皇帝陛下蹭蹭太后:“好啊。”
太后一眼看到旁边的曾森。登闻鼓一响,血漫行刑处,曾芝龙倒是没事儿了。曾森迅速胖回来,此时心里正馋螃蟹。太后搂着他,捏捏脸。大隆福寺的镜原说兴与盛都在他,太后莫名笃信。曾森特别的旺相,生龙活虎的,讨人喜欢。太后问曾森:“以后想做什么?”
曾森看小皇帝:“陛下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小皇帝回答:“卿当在海上筑长城。”
曾森看太后:“那就筑长城,在海上。”
太后深深叹气,这个也许以后帮得上忙。娑竭罗,沧海龙王,万一是真的呢。皇帝陛下不爱掺和皇族的宴会,太后拍拍曾森小小的后背:“跟皇帝到小厨房吃螃蟹。”
曾森很兴奋地跟着宫人走了,太后在原地,凝望这两个小小的背影,心里千万次祈祷:
平安长大吧。
北京风中的血腥气散去,李奉恕又问王修:“七月十五的河灯,好看么?”
王修心里一动:“曾芝龙跟我说,南方有些时候病愈也要放河灯,送走病痛。”
李奉恕点头:“那正好应景。”
中秋节的晚上,王修领着李奉恕在寂静的河边放河灯。只有他们两个人,只放了两只河灯,载着李奉恕想对母亲和大哥说的所有的话,悠然地在夜色中漂流向虚无的远方。
“我觉得成庙没走远。他一直看着我。”
王修心里有点悚然:“别乱说。”
李奉恕笑:“不是吓唬你,我觉得是这样。小时候在大本堂念书,成庙盯着我,我要敢不用功他就拿戒尺敲我。他是没走远,我感觉得到。就像在大本堂那时候,他盯着我,稍有松懈,他的戒尺就来了。”
王修环顾四周,深夜中附近没有其他人,王府亲卫都被李奉恕打发得很远。李奉恕的体温高于常人,瑟瑟秋风中他是唯一温暖的来源。王修瘆瘆的,不得不靠向他。李奉恕伸手揽住王修,暖意合身而来。
“你不怕成庙看着哦……”
李奉恕笑一声:“成庙不看这个,长针眼。”
王修郁闷,成庙是该敲你。
寒风撩起衣襟,李奉恕怀里照样温暖。李奉恕亲吻王修的额角,低声道:“你别怕我。”
“我怕你做什么。”
李奉恕搂他搂得很紧,王修只好上下 他的后背,安抚他。
跟涂涂一个德行。
……真的,好久没见着涂涂了。
八月下旬,四川总兵秦赫云上报:张献忠接受招降。不过声称没有麾下士兵想要返回原籍。
摄政王心里最后一块石头,落了地。
四川,将得三四年平静。
摄政王请旨晋封秦赫云:“太祖言‘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封号非特旨不得予’,秦赫云已有封号,但无爵位。念在秦赫云镇守四川招降张献忠有社稷军功,请加封爵位。”
皇帝陛下应允。秦赫云于国有功,于公有利,于君有义,赐“忠贞”,伯爵位。
高祐元年九月初,伏波将军加封忠贞伯四川总兵秦赫云率领白杆兵进京谢恩。
研武堂,又迎来一位将军。
第167章
在陕北, 秋天就是名副其实的金秋。金灿灿的阳光, 金黄的麦子。虽然收成其实不好,但麦浪一滚,就是一场顽强生存之后的盛大欢呼。
延安府忙完秋收,右玉给拉来一车土豆一车番薯。
今年右玉土豆番薯算丰收,分给延安府一些。水煮即可, 番薯甘甜, 土豆蘸盐。权道长特别叮嘱都不可食用过量, 容易反酸。
魏知府看着吃的就亲切:“那种子呢?”
右玉送东西的人叫张珂, 长得挺清秀的就是被晒得太惨, 活像酱油卤过:“这些就是种子……总之种就是这么种下去。权道长说了,明年种植用的番薯土豆他都已经亲自窖藏好,防止它们春天之前发芽。这些尽管吃,本也不多, 不好意思拿出手,就是请你们尝个新鲜。要是吃着好, 明年一起种。哦对了, 权道长千叮万嘱,土豆发芽了千万别吃,会死人的。”
魏知府一听会死人,一眨眼。
张珂连忙解释:“不发芽就是好东西, 一发芽有剧毒。明年播种的时候权道长亲自来跟你们说种法。我们这一路就是吃土豆吃过来的, 你看,没事。”
魏知府乐呵呵:“一路上辛苦你们了, 来来吃顿饭再走。这天也黑了,路上不安全。”
张珂没推辞:“今天晚上就煮煮吧,可好吃了。”
魏知府也算多吃几年盐,年轻时呆过南方,双手拄着膝盖观察土豆番薯:“有几分像极南之地的芋艿。”
张珂没听懂:“什么奶?”
魏知府笑道:“咱们这就尝尝。如果这玩意儿在北方好长产量高,倒是弥补了我年轻时候的一个遗憾。”
魏知府引着张珂进了白敬的巡抚衙门,白敬翻着研武堂来的塘报,魏知府笑道:“白巡抚,右玉给咱们送吃的来了。”
张珂眼见着书案后面坐着的人眼缚黑纱,清瘦文雅,心想白巡抚名不虚传啊。他郑重一抱拳:“白巡抚,敝职右玉天雄军旗总张珂,奉命押送右玉土产送来给延安府父老尝尝鲜。我家陆指挥非常惭愧前段时间未能帮上秦军的忙,这一下找到可吃的食物,天雄军邀请秦军明年一同种植。”
白敬点头:“陆指挥有心了。”
魏知府看这几天白敬心事沉,才想用个好消息来安慰安慰他。白敬眼睛上虽然有黑纱,神情却能让人觉得不太对。白巡抚一向持重,这是遇着什么事儿了?魏知府赶紧请张珂出去:“来来来旗总,赶路这么远,先吃点东西垫补垫补。”
张珂笑:“真挺饿的。”
魏知府和张珂出门,白敬一只手撑着额头。
研武堂安然无恙。
有些事白敬不是不明白,只是不屑为。他知道所有党同伐异同僚倾轧的手段,他被人构陷下狱过,所以他更能明白此次曾芝龙和研武堂迈过一个什么坎儿。
生死存亡。
白敬并不害怕研武堂倒了他被清算,他是害怕时间不够。才得了周烈北大仓的支援,延安府才刚刚有好转,秦军初显气象,他无法容忍自己的前功尽弃——已经有过一次了。他差一点就抓住了高若峰。倘若那时在被传召进京之前就把高若峰给抓了,哪里有屠凤阳毁皇陵的事情发生。
同样的错误,不能再犯第二次。
可是右玉恢复与秦军的建立全都不在一朝一夕。白敬跟天和命抢时间,也跟自己抢时间。他知道自己病歪歪的,ji,ng力也不如从前。这一口气不知能苟延到什么时候,如果事业未竟就死,无论是天收他的命还是朝廷党争收他的命,他绝对都闭不上眼。
白敬的手指摁在研武堂塘报上。别在这个时候,别在一切都有好转的时候……
白敬恍然醒悟,自己已经把所有希望寄托在摄政王殿下身上了。
延安府晚上分了土豆和番薯。是挺好吃的,魏知府捧着土豆老泪纵横:“天眷顾,天眷顾!”老头子忙不迭地询问产量,张珂惆怅:“不瞒您说,其实原本不止土豆和番薯,还有玉米。玉米都叫人烧了,只留下几穗,明年还得当种子。现在想想都r_ou_痛,都是救命的啊……”
魏知府一愣。他不需要知道事情经过,早听说右玉土地是陆相晟抄来的,他基本上就能明白是怎么回事。
“明年陆指挥下定决心保护庄稼。玉米种子右玉不够,权司监上奏朝廷请求钦天监再派人送一些,到时候分一些给延安府,种种试试。”
魏知府跟张珂聊起玉米,张珂说得兴致勃勃:“能长到一人高,大穗头跟木奉槌似的,一 都是金灿灿的粒儿……”张珂越说声音越底。可惜,都给人烧了。
天雄军出征陆指挥实在顾不上,没有保护好玉米。
“陆指挥……其实也难过。”张珂轻叹。
魏知府跟着叹。
白敬难得露出一丝笑意:“魏姑娘还在针线场?”
魏知府回答:“还在,说天越来越冷,冬衣要加紧。秦军的冬衣人手一套,已经完成了九分。”
白敬点头:“多谢针线娘子军了。魏姑娘也是个能统兵打仗的人才,魏知府带一些甘薯回去吧。”
白巡抚平时看着跟月亮似的,冷冷凉凉挂天边儿,漠然地不在红尘中,魏知府都有点怕他。其实白巡抚人最和善不过,思虑周详亲切温柔。这时候还能考虑到姑娘家喜欢甜的,让魏知府带点番薯给他女儿,魏知府感激涕零:“小女就会缝个衣服,哪里值得白官人每次都如此照顾。”
白敬微笑:“魏知府哪里的话,秦军再铜皮铁骨也不抗冬天的寒风,没有冬衣什么都做不成。魏姑娘是统领针线娘子军的人,我感激她还来不及。”
魏知府又是羞又是自豪。针线娘子军是魏姑娘为了鼓励女人们多干针线活随口说的,谁知道现在延安府好像都知道“针线娘子军”了。
土豆番薯宴之后,魏知府琢磨怎么把白巡抚赠送的番薯给带回去。老头子叫住一个天雄军的士兵,小伙子很爽快地提着两只大篮子就要走,忽而背后一凉,转身看见邹钟辕站着。他拎着两大篮子番薯立正:“邹守备!”
邹钟辕对魏知府一揖,魏知府心里咯噔咯噔,干笑:“邹守备啊……这么晚了还巡逻呢?没去吃土豆啊?”
邹钟辕低头看那两筐东西,伸手接过去,拎着看魏知府。魏知府腿发麻,当日这位邹守备可是在马上一把薅住他夹起来纵马狂奔再一把掼到白巡抚面前,老胳膊老腿摔惨了。邹钟辕停顿一下,也很不自在:“魏知府,我帮你送回家吧。”
魏知府哼哼唧唧不知所措跟着邹钟辕。邹钟辕大小伙子昂首阔步,魏知府不敢走他前面,否则总是感觉要挨踹。邹钟辕闷头走着,干巴巴开口:“针线场忙吧……”
魏知府吞咽:“这几天是挺忙,赶工。”
邹钟辕还是走,越走越快,魏知府小跑了都:“邹……守备,您等等……”
邹钟辕实在是不知道说什么:“家中来书,京中流行唱花木兰的戏。”
魏知府不知道咋接:“代父从军,好啊。”
邹钟辕也没见到谁唱花木兰。京里的那几个角儿脂粉气太浓,哀哀怨怨,谁都没有英姿飒飒寒光照铁衣的风度。邹钟辕想来想去,花木兰在他心里就是魏姑娘的脸。
等到家,魏知府只好邀请邹钟辕进屋坐坐。邹钟辕摇头,放下番薯刚想走,魏姑娘正好一开院门出来迎接魏知府。她老远听见魏知府跟个什么人聊天,没想到是邹钟辕。邹钟辕吓一跳,魏姑娘淡然板着脸:“多谢邹守备。”
魏知府乐呵呵拎着两篮子番薯进门:“这是白巡抚让我拿回来的,甜甜的你保准爱吃……”
魏姑娘道过谢,就把门关了。
邹钟辕站在门口,沉默。
京中倒真是流行唱花木兰的戏。秦赫云一个女将军横空出世加官进爵,真正凭军功晋封伯爵位,京城轰动。传奇里的女将军不稀奇,现实里出现一个女将军,着实震撼,花木兰的戏忽而就热了。一直被吉祥班压半头的庆喜班班主福至心灵,亲自改了一出戏。花木兰代父从军被镇守边关的潞王赏识,莫名情愫萌生,最后花木兰被潞王撞破女儿身,潞王与花木兰结成欢喜姻缘。
这戏一出庆喜班一脚踩趴了吉祥班,戏本火爆京城。傻子看不出来花木兰和潞王的原型都是谁,但是架不住这戏就是火,票房爆满。
赵盈锐心里嘲讽花木兰原型的亲生儿子就比潞王原型小一岁,然后这出戏的剧目他一场不落全追了。
一边嘲讽一边欲罢不能,简直上瘾。他死不承认自己最爱看的部分就是潞王撞破花木兰是女儿身这个秘密两人结缘的那一场。俗,恶俗,他就不承认。
王修提出了关于朝廷放贷给官员的设想,陈驸马挺感兴趣的:如果殿下真的要发行宝钞,不如这个职能就加给宝钞司。朝廷统一放贷,利息明确,年限放宽,用俸禄抵押也不怕不还。
一切都在设想,王修为了这个设想废寝忘食。宝钞司就是管着印钞的。如果说效法陈家粮票回收制度,全国回收旧钞,调整市面宝钞数量,宝钞司就不仅仅只能管着印钞了,恐怕得兼领户部的一些职能。
让人头疼。
王修正在扒拉算盘,眼前的光线一阵亮一阵暗的。从早上开始李奉恕就在他面前晃,他直起腰:“你到底要说什么?”
李奉恕问他:“最近京里流行唱花木兰的戏。”
王修眼睛发干,不停地眨眼:“哦。”
李奉恕好奇:“你没听说?”
王修疑惑:“听说什么?”
李奉恕矜持:“戏文改了木兰辞,花木兰跟边关王爷结了姻缘。”
王修皱眉:“木兰辞怎么能改?花木兰有军功却请辞尚书郎,改成嫁王爷,格局眼界都小了。”
李奉恕咬牙切齿:“你不问那个王爷叫什么?”
王修心想老李怎么一大早就又开始来劲儿了:“啊?”
李奉恕恢复矜持:“潞王。”
王修张着嘴:“……你哦……”
李奉恕点头。
王修暴发大笑,李奉恕双手撑着书案恼羞成怒:“潞王跟花木兰花前月下卿卿我我,你的感想是这个?”
王修了悟,老李特地过来问他吃不吃醋。王修捏捏他的脸:“我有真正的鲁王,吃一个西贝货什么醋?”
李奉恕觉得这答案还算满意,不在王修面前晃了。
王修松口气,老李那阵劲儿下去了。
第168章
秦赫云进京之前, 曾芝龙上书请求立刻下南洋主持解决南洋争端, 赶在入冬气温降低之前返航。
海都头很惊奇:“老大……大帅,您着什么急?”
曾芝龙y着脸:“秦赫云肯定进研武堂。我本来在研武堂里就是最末的,她一入京我更数不上了。”
海都头生气:“可是这次大帅在福建也立功了呀!”
曾芝龙冷笑:“立什么功?侥幸未死?”
海都头一噎,的确是九死一生,只不过未见得是功劳。他双肩下塌一叹气:“这朝廷也太难伺候了。”
第40节
恋耽美
第40节
第164章
锦衣卫指挥使司谦查福建沿海账目, 港口货赀进出何首辅确有参与, 历年福建总督历年孝敬也并不少。此次盗卖官粮何首辅倒是并未直接参与,虽然福建的孝敬钱也是从盗卖里出的。
王修放下密报,心里郁愤。福建盗卖的情况不知道持续了多久,只是这一次盗得太狠,又正撞上灾年。胡开继估计到死都认为是命运跟他过不去, 而不是老天终于要罚他。
越甜越肥熟的水果越容易烂, 东南沿海各道都是浮云芬芳咬一口都流汁的果子。都只知差事肥美, 却不想到那香甜的汁水是民脂民血。全国整肃, 从福建开始。
大奉承来报:“陈大官人来了。”
王修点头:“让他进来。”
陈春耘进研武堂, 王修没什么表情,板着脸问:“陈官人,你可知罪。”
陈春耘叹气,一撩衣襟要跪, 王修制止:“你跪我做什么?你又没对不起我。”
陈春耘苦着脸:“敝职对不起摄政王殿下的信任。”
王修一拍桌子,这桌子被李奉恕拍过了, 本就岌岌可危, 王修一拍顷刻咔嚓一声从中间裂开,倒塌碎裂一地。陈春耘都惊了,王都事几日不见不仅官威大盛,连力气都大涨?王修清一声嗓子:“你原来竟知道?”
陈春耘半天才道:“是, 敝职若实情以告, 余子豪就是曾芝龙杀的,中间能省多少枝节。只是王都事, 余子豪扮假山匪在前,曾芝龙为了护粮杀他在后,敝职担心奏报上三言两语讲不清楚,造成误会那就麻烦了……”
王修怒道:“你这不说明白了?”
陈春耘一哽,王修冷笑:“你是怕不当面讲明白,摄政王不信吧。”
陈春耘默然。
王修疑惑道:“你们陈家,怎么总干糊涂事。殿下向来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殿下用你,便是信任你!”
陈春耘眼圈红:“都是敝职糊涂,辜负了陛下的期望……”
王修道:“思过去吧。”
陈春耘期期艾艾:“那……殿下……”
王修道:陈官人,回去抄写‘据实以报’抄写到记住为止。”
曾芝龙不久又要出海,这一次十八芝,不对,福建海防军下南洋代表大晏主持公道,需要个会打四方交道的人,陈春耘觉得自己再合适不过。前段时间还嘲讽弟弟稀里糊涂跟着罢朝,自己也糊涂了。
陈春耘惆怅地退出研武堂,回家罚抄。
曾芝龙奉命领着曾森到处逛,挺意外知道儿子现在有个梵名,叫“娑竭罗”,沧海龙王。曾芝龙笑一声,拍拍曾森幼小的肩膀:“你老子是海妖,你就是海龙王。你比你老子强,这原本也是应该的。”
曾森小心地问:“父亲又要出海吗?”
曾芝龙费劲地抱起曾森,掂一掂:“我最好还是呆在海里。”
龙困浅滩,糟糕透了。
曾森难过,小脸埋进父亲的颈窝。
“你好好长大,我等着你成为海龙王的那一天。”
“殿下说我以后是要当水师的。”
“摄政王?”
“嗯。我说我想从军,殿下说以后我得当水师,还说不信让我来问你。”
曾芝龙又笑:“你是我儿子,不当讨海郎当什么。”
曾森被曾芝龙送回宫,正卡着关宫门的时候,富太监亲自出来接。曾芝龙不便进去,富太监领着曾森赶紧往里走。曾森小小声道:“爹爹再见。”
幼儿清脆的声音在夜风中格外清晰,曾芝龙回道:“再见。”
李奉恕站在菜地里,低声道,秋天,多好的季节。
福建官场空了。都布按,州府县,一个没落下,全牵扯进官粮走私。李奉恕一直疑惑,这些官员哪儿来的胆子敢盗卖官粮。如果福建放赈如此,他真的不信其他地方能好一点。李奉恕看不见菜地,只能蹲着听风掠过的声音。植物丰茂繁盛,风声回应得热烈。今年伺候得不好。过年遇上金兵围城,开春天气迟迟不回暖,到了春夏交替,李奉恕又看不见了。临近秋天时,摄政王差点被扳倒。
李奉恕现在并不在乎白天黑夜,反正是一样的。他一个人在菜地里沉思,想他自从进京以来的这几个月——从去年十月开始,那个时候右玉已经扛了鞑靼大军三个多月,自己拉着王修和一车大葱冒冒失失进京当了摄政王,坐在皇极门想着乾清宫躺在棺材里的成庙,听着朝臣们争吵。
如果现在他还能看到的话,武英殿里的面孔,已经被他换了一半了。
李奉恕歪头听。其实有些菜到秋天就老了,可是李奉恕就是爱听风一过满地喜悦的声音。鲁王府多灾多难的菜地在庆祝自己的生命力,向摄政王欢呼。
摄政王半跪下,捏一捏土壤。他听见背后轻快的脚步声,于是轻声笑:“土地多好啊,种了总能长东西。”
王修最看不得他这个样子,心里难过。
摄政王手指cha进土壤,满足地笑:“几千年了,多好的土地,养育吾国吾民。”
李奉恕对土地有着奇怪又丰厚的眷恋,王修一直不能明白这种感情是怎么出现的,仿佛天生。李奉恕看到茂盛的植物就会高兴,后来看不到了,就听声音,听得心满意足。
王修把手温柔地放在李奉恕背上:“有件事,会让你高兴的。”
“嗯?”
“右玉的土豆和番薯,丰收了。”
李奉恕的动作一顿,王修温和的声音熨帖着他的耳朵:“西北尤其适合土豆。”
摄政王全身僵硬,眼泪忽然就出来了。
王修第二次清楚地看到这个男人哭。第一次是金兵围城,他站在雪中,怆然泪下。
王修跪在李奉恕身边,搂住他的肩膀,摩挲他的背:“陆指挥上报,为了保住这些作物不得不用了非常手段。他很想知道这些作物能不能在西北救人,事实证明,可以。只是可惜了被烧的玉米,应该也能长得很好的……”
摄政王一动不动,王修絮絮地跟他说话,假装没看到他热泪长流。
摄政王闭上眼,虔诚地跪在土地上,低声道:“天不绝大晏,天不绝大晏,天不绝大晏……”
陆相晟也没想到土豆和番薯居然能收这么多,一挖还有一挖还有,右玉军民全部沸腾。这是可以充饥的食物,是来救他们的植物。
在开收之前权道长郑重其事地举行了祭礼,莲冠法服执慧剑,在天地边打起来的高台上舞剑,陆相晟亲自擂鼓。权道长踏着鼓点,衣袖飞扬,飘飘然似登仙。看热闹的人挤在高台周围,在震动血脉的鼓点声中,喃喃地跟着祈祷。
也不特别跟哪个神祈祷,只是默默祝颂皇天后土,乞求丰收,乞求风调雨顺。
权道长仿佛就是那个可与天地合一的人。
陆相晟力强,擂鼓的鼓声深而沉重,向天祈祷的声音传送四方。
陆相晟心里没底。他已经知道北京闹得不堪了,研武堂危如累卵,他被弹劾成什么样自己都不敢想。陆相晟为了土地什么都干了,尤其是为了土豆和番薯,这俩东西能收成还好,不能收成……
碧蓝苍天与沉金大地之中,白衣白袍的权道长临风舞剑,围观的人仰慕地祈祷。陆相晟心想,我还能护着你们多久?
祭礼结束,权道长下了第一铲,随后天雄军开始大规模挖土豆和番薯,越挖越惊越挖越惊,怎么……那么多啊?
权道长叩拜苍天厚土,感谢天地最终的垂怜。
收了座小山,陆相晟大笑:“今天晚上右玉庆祝丰收,大家一起吃!”
权道长顾不上雪白法服,忙不迭地指挥挑土豆:“发芽的一定不能要!”
几大车土豆和番薯运回城中,刷洗干净直接下锅水煮。大家吃流水席一样期待着这两种救命的植物,知道空气中散发香甜,越来越甜。
水煮熟了的土豆和番薯抬上桌,大家拿着吃,一人分一个。番薯甜,土豆吃着没什么味,但是稍稍一蘸盐味道丰美至极。
可以吃饱。大家都在想这件事,可以吃饱,可以吃得很饱,可以一边流泪一边把自己塞得满满的。
陆相晟长长地吐一口气,行吧,只要推广开来这些东西,自己回京问罪也无憾了。
权城红着眼睛啃土豆,他觉得一切都没白费。陆相晟并不开颜,权城随口道:“摄政王殿下没事啦。”
陆相晟一愣:“什么意思?”
权城道:“我说摄政王不会有事啦。”
陆相晟神色肃穆:“你是不是偷看我奏章了。”
权城鄙视:“这还用看什么奏章。”他漫不经心道,“摄政王过了这个坎,就一往无前了。”
陆相晟苦笑:“借你吉言。”
权城大口吃东西,两腮鼓鼓,笑眯眯:“不信拉倒。”
算啦。陆相晟看着一锅一锅的土豆番薯,腮帮子鼓鼓的小道长,不去管朝堂的争斗了。此时此刻的大丰收,才是最实在的。
第二天权城非常郑重地记录了土豆的副作用。
土豆饱腹,不宜食用过多,容易冒酸水……
第165章
北京秋风携着血腥卷地扑天, 奔溢四散, 浩浩荡荡冲向苍穹,横扫大晏,跨越山海。
四川同样进入秋天,枯叶落地。四川总兵秦赫云收到张献忠回信,表示愿意接受招降, 条件是部队就在谷城原地驻扎, 不接受改编和调动。
秦赫云立刻上报研武堂, 快马送奏章入京。秦赫云的奏章抵京时, 北京天高气新, 朱红城墙宫墙清清亮亮地剪进无云的碧天,整个京城仿佛是被彻底刷洗过。
研武堂照例御前听政,一切都有条不紊。朝臣站立,摄政王和身边当值的王都事抬腿进入武英殿, 地面被阳光画出来的光屏里走入两个人影。
摄政王登上御座,王都事去东边值桌, 陛下最后进入。朝臣对陛下与摄政王长揖, 富太监平静的嗓音响起:“免礼。”
摄政王落座,非常平静地等着朝臣上奏。
他听见外面落叶的声音。
朝臣在上奏,摄政王听见武英殿外永远扫不干净的落叶簌簌的声音。又是一个冬天,摄政王出神地想, 春天和夏天总是离开得那么快, 好像昨天城外桃花儿才盛开,那时他还看得见, 发觉桃花瓣儿的形状和王修的眼睛一模一样。
明年看不到王修穿过桃花雪的画面了。
摄政王面无表情地出神,六部上奏,内阁对答,司礼监批红,节奏快而没有废话。何首辅一向在上朝时说话字斟句酌,但是各项数字随口便出。一直不吭声的杨阁老偶尔也能cha两句,反正都得显得自己有用。
摄政王微仰着脸,武英殿一缕阳光不知怎么就正好在他脸上,虚化的光影温柔地在他的睫毛上跳跃。
他看不见。
昨日研武堂收到秦赫云奏报,张献忠愿意接受招降,只是要求部队就驻扎在谷城,不接受改编,不接受调令,而且要秦赫云亲自到谷城招降,问她敢不敢。
关于是否接受张献忠的条件,杨阁老冒一句:“张献忠总是要反,招降若能得三四年平静,西南可修生养息,民生喘口气。”
摄政王突然笑一声,笑声太爽朗穿出武英殿了,群臣面面相觑。
杨阁老跟张献忠的渊源可久了,能上溯到成庙那会儿。杨阁老当时领着兵部尚书,主持讨伐全国叛军的什么大计,跟张献忠对阵时下发榜檄悬赏张献忠头颅三万钱。杨阁老刚把榜檄贴出去,张献忠亦发布榜檄,悬赏杨阁老脑袋三钱。
杨阁老最终也没胜过张献忠。
摄政王是挺烦杨阁老的,雄辩大于实干的人,只是杨阁老说的某些话是真对。比如女真人亦是一般叛乱,其他农民起义有招降前例,女真亦可招降。还有就是张献忠这事儿,张献忠肯定还得造反,早晚罢了。为今所虑,这三四年平静对于四川来说是恢复,对于张献忠来说也是恢复。权衡利弊,到底接不接受张献忠的投降?
杨阁老认为应当接受,内阁其他人没发表意见。皇帝陛下看摄政王,摄政王许久道:“臣也觉得,应该接受投降,方能显示朝廷气度。再说也给其他叛军做个榜样,朝廷可以既往不咎。以及臣求个恩典,请陛下赦免张献忠军中的士兵,若是想离开谷城,准其返回原籍,着白敬安置田产。”
皇帝陛下点头:“六叔说得对,就这么办吧。”
王修立刻记录下来,下朝后中书省要发拟旨文书去内阁,阁老们根据文书上记录的皇帝和摄政王的意思拟旨。
曾芝龙上书要求返回福建,率领福建海防军下南洋,争取在入冬之前把葡萄牙的船队捞出来,这样葡萄牙船队可续上第二年到澳门和长崎的季风生意。
“既然葡萄牙上书请求大晏代为主持公道,就麻烦曾将军再下一次南洋。路过福建,顺便看看南京刑部与吏部在福建的抄没入官赈灾做得如何了。”
厘清福建吏治的差事,没用北京的官员,用的南京六部。南京六部久来被当做发配养老的闲职,平日里也没什么人搭理。此时接到如此大的差事,个个尽忠职守不敢懈怠。锦衣卫指挥使司谦还没有回来,一直在福建,在暗处盯着南京六部和南京驻军。
刘次辅踟蹰:“福建从巡抚到知县,在走私案中几乎无一幸免。南京六部可暂时代行职务,并不是长久之计。”
何首辅道:“将要京察,抽大晏能臣廉吏赴任即可。”
太祖时动辄治罪,牵连几万人,想做官的照样前赴后继,也没说哪里职位缺了管事儿的。
摄政王感叹:“海禁还没开,只有官船,福建的富豪巨贾干脆就搭着官船走私,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海禁如此严厉禁止私人贸易,都止不住。”
何首辅吃不准摄政王的意思。这是要开海禁还不开海禁?摄政王仿佛只是感叹一句,没再往下说。何首辅心里盘算着要准备摄政王过问海事了。摄政王身边有个曾芝龙,不问是不可能。曾芝龙么……何首辅此生最大的优点就是沉得住气,任何时候都不慌不忙。他抬眼看看站在自己一侧的内阁同僚,刘次辅一夜苍老不少,本来就比自己年纪大,现在看着更向前佝偻。徐仁静神叨叨地站着,专门等散朝之前骂摄政王。上回徐仁静那么一打岔,勾起何首辅心里久远的疑问:他到底是不是个真呆子?杨阁老装病装不下去才来上朝,好不容易发表点意见摄政王还笑出声。杨阁老倒没什么赧然的情绪,干到这个份儿上总得有点过人之处的。
刑部左侍郎上奏:“福建前总督陈惟思听闻摄政王殿下召他入京奏对,于家中自尽了。”
武英殿上寂静,大晏从无追责之制,卸任便与一切都无干。陈惟思大概是一听福建的事就知道自己完了,进京或许要连累家人,不如一死了之。摄政王还是没什么表情:“吏部还有管事儿的么。和刑部一起把这个人翻一翻,查出有用的再说。”
摄政王又不怕落个刻薄寡恩的名声,他不用名声,也不被名声所累。他一拍扶手,一锤定音:“好了,就这样吧。”
众臣长揖。
秦赫云接到北京的回信,同意张献忠投降,也同意张献忠驻扎谷城,陛下格外恩典,准许张献忠治下军队士兵返回原籍,发放田宅。
秦赫云叹口气,立刻动身准备前往谷城。马又麟立刻道:“我要跟着大人去。”
秦赫云拍他的肩膀:“我带着你两个舅父去即可。你守好四川以策应。如果发生意外,耿纬明指望不上。”
耿纬明参秦赫云的折子进京之后连个屁都没有,石沉大海了。现在京中局势丕变,曾芝龙无罪有功,研武堂一脚踩着内阁和六部。耿纬明听说京中杀大臣杀得血腥冲天,行刑处方圆一整片土地被血浸没几寸,一铲子挖不透。京中多久没出现这样的事情,有些坊间传,那位回来了。福建从总督到知府,全都被清洗得干净。刘次辅干脆不再与他通信,连幕僚代笔都没有。
耿纬明直接就倒了。秦赫云还去探过病,确实不是装的,脑门上搭个手巾把子,奄奄一息。耿纬明一看秦赫云,涕泪滚滚:“秦总兵能念着同僚情来看我,真让我惭愧,惭愧!只望咱们日后摒弃前嫌ji,ng诚团结,佐君惠民……”
耿纬明恨不能自己掌自己的嘴,没事儿参秦赫云私交藩王干什么?秦赫云就是靠着蜀王财力才对土地要求不大,像白敬和陆相晟在北边为了军垦地全都杀疯了。蜀王一日支持秦赫云,四川土地就能一日安稳。这么多年他手上经营的土地简直是催命符,秦赫云要是不靠蜀王自力更生肯定也得查土地,一查土地四川总督耿纬明不会比福建总督胡开继强!耿纬明打定主意,安抚秦赫云,绝对不能再交恶,慢慢地把自己手上的土地不声不响盘出去,刘次辅那些就放着,真有那么一天刘次辅想跟他撇清关系,没门!
秦赫云弯腰看他,冷着脸:“耿总督好好养病吧。”
耿纬明就差嚎啕大哭。总爷爷,不对总奶奶,日后还得指望你救命呢……
秦赫云看耿纬明,她天生的冷峻,看得耿纬明胆战心惊。心跳一快,面上气色竟然好不少。
“耿总督身子好些了,就去看看甬道边上的戒石。太祖的话,得听。”
秦赫云离开,耿纬明被她吓得够呛,歪在椅子里苟延残喘地想戒石怎么了,戒石上太祖说什么来着?他混混沌沌地想,想了半天,突然想起来,进四川总督府的那天,他确实看到了戒石背面依着太祖御笔刻着的大字: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那时候耿纬明一直在犯愁还京债。京债越借越多,利半其本,利滚利雪上加霜,又不得不继续借下去。上下打点,给上级做寿以孝敬,给下级施恩以拉拢,还要撑起官衙皂隶洒扫车夫轿子。
耿纬明病恹恹地歪在椅子里,捂着脸,颤抖着似哭似笑。
秦赫云率领一部分白杆兵,带上两个兄弟,千里迢迢出石砫,渡江过山岭,行军至湖广谷城。
在谷城营寨前,秦赫云一人长枪立马,声音冷淡:“四川秦赫云受降来了。”
湖广总督配合秦赫云坚壁清野,张献忠部队驻扎在谷城难以为继。守门的叛军将领看她一人一马,非常怀疑:“你真是秦赫云?”
秦赫云难得一笑:“秦赫云敢来受降,张献忠倒不敢开门了。”
第166章
北京一天比一天凉, 干干的冷风抽着脸。shi热的夏天陡然离去, 让人怅然。王修倒是挺高兴的,秋意凉爽,当值穿官服没那么遭罪。夏天穿官服还必须套中衣,半天里面就透了,ji蛋壳里的那层膜一样贴着皮r_ou_, 让人抓狂。
盛夏最热时太后照例去了西苑避暑, 陛下偶尔去一趟西苑, 主要还在宫中, 方便读书和听政。皇帝陛下年纪太小, 这时候已经非常有节俭勤政的派头,是好事,王修又有点可怜他。王修想不起来自己四五岁的时候干嘛呢,应该还没开蒙。皇帝陛下就跟成了ji,ng似的, 不大点儿全是心眼。
李奉恕说过,死了爹了, 能不早慧。
七月十五之前太后在西苑举行蹴鞠戏, 诰命敕命夫人们都要去。宣庙时后宫女眷的蹴鞠戏最盛大,宣庙有时候兴致上了还跟着踢两脚。摄政王吩咐张敏注意安全保卫,其余没多说什么。
王修听说景庙时皇子们也蹴鞠的,踢得好还得赏。起居注里记着, 皇九子李奉念得赏最多, 没记过皇六子李奉恕。王修从来不问李奉恕少年时候的事儿,就是怕问到什么不自在的。李奉恕不得宠, 自生自灭似的。起居注里能翻到其他皇子得了什么赏,就没李奉恕,仿佛景庙没他这个儿子。猫儿房里的老内侍说,李奉恕小时候脸上总有伤,要么就蹲在猫儿房一声不吭 猫。王修心酸,一下一下 着李奉恕的背,李奉恕蹙眉:“你怎么了?”
王修清清嗓子:“没什么。”
李奉恕向来对节日没什么感触,七月十五中元节之前,忽而问王修:“你见没见过京城放河灯。”
王修正在张罗鲁王府的中元节祭品。毕竟是刚出国丧,这个中元节必须郑重。李奉恕这样一问,王修也一愣:“当然没见过……”
李奉恕无神的眼睛仿佛看着自己的回忆:“挺好看的。”
就在七月十五那天,曾芝龙在福建出了事。研武堂被参得岌岌可危,鲁王府风雨飘摇。王修焦头烂额,还是领着大奉承去河边放河灯。中元节放河灯,引魂指路,祭告亡灵,王修被苍茫夜色下河流中燃烧的河灯震撼着。人间的河流突然就成了冥河,在不可说的渺茫中来人间匆匆看一眼,又被亲人顺着河流送走。
那一点小小的烛火,是亲人们最后的依恋。
王修放了一盏,不知道放给谁。他只是凝望着河灯顺流远去,消失不见。
他不知道李奉恕的未来,也不知道研武堂的未来。
王修在河边碰到了张同昶,扶着祖母来城外放河灯。放给谁呢?张允修?张太岳?老太太盯着河灯喃喃自语,她跟老头子说话,这些船能把话带到。
灿如星斗的点点烛光容易让人动情,人间的冥河竟如倒映的银河。王修心想也许银河就是冥河,星海浩瀚,人死,不过是魂归故里。
这样一想,王修倒也宽慰了。知道了归途,便是如此踏实。反正李奉恕肯定是最亮的星宿,他总能找得着他。
王修没打扰张同昶。他们一同注视着整条河的河灯平静安详地飘走,远去的河灯驶向幽冥的远方,竟然真的像……去了天上。
城中有目连戏,从日落要唱到天明。叫目连戏,但不止目连僧救母的故事,有所有人们关于死亡的想象。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地藏王菩萨在戏台上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王修默默地走过戏台。
李奉恕没有去河边放河灯。王修陪着他坐在研武堂里等天明,李奉恕微笑:“你去睡吧。”
王修也笑:“睡不着。”
李奉恕握着王修的手:“不必惊慌,你要信我。”
王修轻声道:“我知道。我没有惊慌。”
李奉恕没再说别的,在昏暗的灯光下搂住王修:“去看放河灯了,好看吗?”
“你以前也去放吧。”
李奉恕压低嗓音,两个人说着悄悄话一样,有种做贼心虚的幸福感:“只放一盏,给我娘。我想着今年也放给成庙,可是能跟他说什么呢?”
王修也压低声音:“我给老王妃放过了,我说李奉恕过得很好,李奉恕过得不好我也陪着。”
李奉恕笑起来:“好。”
研武堂外涌进一股风,吹拂烛火。研武堂的落地枝形灯上所有火苗被风撕来扯去,瑟瑟发抖,拽着李奉恕和王修两个人的影子跟着颤。王修看到自己和老李的影子在墙上相依为命。
烛火到底挺过了这阵风,居然都没熄灭。墙上的两个人的影子平静下来,在温暖的光中相互扶持。
王修笑一声。
“笑什么?”
“刚才那阵风,一个灯烛都没吹灭,枉费那拼命的一口气了,现在只好偃旗息鼓。”
研武堂也没倒。王修看到那些押赴刑场的臣子,忽然想到研武堂在骤风中等待黎明的烛火。一个没熄,直到窗外朝阳蓬勃。
七月十六,日头初升,目连戏就该停了。
扮演地藏王菩萨的角儿唱完了最后一句词儿:“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整个八月北京都在杀人,行刑处土地黑血浸没几寸,一铲子挖不透。坊间流传那位回来了。动辄抄家,皆斩,北京的人觉得自己好像活在当年那些“传说”中。
出门上朝,乌纱里要藏鹤顶红。
王修听锦衣卫的汇报,听着听着,笑一声。
笑得立着的锦衣卫寒毛直立。
鬼节里魑魅魍魉都出来了,八月十五皓月当空,见不得人的,都该收一收了。
八月仲秋,宫中循例要举行蟹宴赏玉簪花海棠花。今年没在宫中办,太后不回宫,蟹宴挪到西苑,皇族家宴,并没有很声张。鲁王粤王皆未到场,只送了礼。鲁王没有女眷,粤王妃在广东,也就不掺合了。大家还是有点庆幸鲁王没到场,杀神一尊往宴上一坐,谁吃得下去。
皇帝陛下来了一趟,私下跟太后请安。太后心惊r_ou_跳搂着他,最后到底什么都没说。小皇帝乐呵呵:“紫禁城是挺闷的,母亲如果喜欢在西苑,不如把常用趁手的都搬来?”
太后哪里能久居西苑,皇帝陛下不过来,她还是得回去。她搂着小皇帝,小皇帝在她怀里撒娇:“我又梦见先皇了。”
太后眼中涌泪:“先皇说什么?”
“先皇要我照顾好母亲。母亲不要怕,一切都很好,先皇一直保佑我。”
太后低声喃喃:“陛下,快长大吧,快快长大,等你长大,一切都好了……”
皇帝陛下蹭蹭太后:“好啊。”
太后一眼看到旁边的曾森。登闻鼓一响,血漫行刑处,曾芝龙倒是没事儿了。曾森迅速胖回来,此时心里正馋螃蟹。太后搂着他,捏捏脸。大隆福寺的镜原说兴与盛都在他,太后莫名笃信。曾森特别的旺相,生龙活虎的,讨人喜欢。太后问曾森:“以后想做什么?”
曾森看小皇帝:“陛下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小皇帝回答:“卿当在海上筑长城。”
曾森看太后:“那就筑长城,在海上。”
太后深深叹气,这个也许以后帮得上忙。娑竭罗,沧海龙王,万一是真的呢。皇帝陛下不爱掺和皇族的宴会,太后拍拍曾森小小的后背:“跟皇帝到小厨房吃螃蟹。”
曾森很兴奋地跟着宫人走了,太后在原地,凝望这两个小小的背影,心里千万次祈祷:
平安长大吧。
北京风中的血腥气散去,李奉恕又问王修:“七月十五的河灯,好看么?”
王修心里一动:“曾芝龙跟我说,南方有些时候病愈也要放河灯,送走病痛。”
李奉恕点头:“那正好应景。”
中秋节的晚上,王修领着李奉恕在寂静的河边放河灯。只有他们两个人,只放了两只河灯,载着李奉恕想对母亲和大哥说的所有的话,悠然地在夜色中漂流向虚无的远方。
“我觉得成庙没走远。他一直看着我。”
王修心里有点悚然:“别乱说。”
李奉恕笑:“不是吓唬你,我觉得是这样。小时候在大本堂念书,成庙盯着我,我要敢不用功他就拿戒尺敲我。他是没走远,我感觉得到。就像在大本堂那时候,他盯着我,稍有松懈,他的戒尺就来了。”
王修环顾四周,深夜中附近没有其他人,王府亲卫都被李奉恕打发得很远。李奉恕的体温高于常人,瑟瑟秋风中他是唯一温暖的来源。王修瘆瘆的,不得不靠向他。李奉恕伸手揽住王修,暖意合身而来。
“你不怕成庙看着哦……”
李奉恕笑一声:“成庙不看这个,长针眼。”
王修郁闷,成庙是该敲你。
寒风撩起衣襟,李奉恕怀里照样温暖。李奉恕亲吻王修的额角,低声道:“你别怕我。”
“我怕你做什么。”
李奉恕搂他搂得很紧,王修只好上下 他的后背,安抚他。
跟涂涂一个德行。
……真的,好久没见着涂涂了。
八月下旬,四川总兵秦赫云上报:张献忠接受招降。不过声称没有麾下士兵想要返回原籍。
摄政王心里最后一块石头,落了地。
四川,将得三四年平静。
摄政王请旨晋封秦赫云:“太祖言‘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封号非特旨不得予’,秦赫云已有封号,但无爵位。念在秦赫云镇守四川招降张献忠有社稷军功,请加封爵位。”
皇帝陛下应允。秦赫云于国有功,于公有利,于君有义,赐“忠贞”,伯爵位。
高祐元年九月初,伏波将军加封忠贞伯四川总兵秦赫云率领白杆兵进京谢恩。
研武堂,又迎来一位将军。
第167章
在陕北, 秋天就是名副其实的金秋。金灿灿的阳光, 金黄的麦子。虽然收成其实不好,但麦浪一滚,就是一场顽强生存之后的盛大欢呼。
延安府忙完秋收,右玉给拉来一车土豆一车番薯。
今年右玉土豆番薯算丰收,分给延安府一些。水煮即可, 番薯甘甜, 土豆蘸盐。权道长特别叮嘱都不可食用过量, 容易反酸。
魏知府看着吃的就亲切:“那种子呢?”
右玉送东西的人叫张珂, 长得挺清秀的就是被晒得太惨, 活像酱油卤过:“这些就是种子……总之种就是这么种下去。权道长说了,明年种植用的番薯土豆他都已经亲自窖藏好,防止它们春天之前发芽。这些尽管吃,本也不多, 不好意思拿出手,就是请你们尝个新鲜。要是吃着好, 明年一起种。哦对了, 权道长千叮万嘱,土豆发芽了千万别吃,会死人的。”
魏知府一听会死人,一眨眼。
张珂连忙解释:“不发芽就是好东西, 一发芽有剧毒。明年播种的时候权道长亲自来跟你们说种法。我们这一路就是吃土豆吃过来的, 你看,没事。”
魏知府乐呵呵:“一路上辛苦你们了, 来来吃顿饭再走。这天也黑了,路上不安全。”
张珂没推辞:“今天晚上就煮煮吧,可好吃了。”
魏知府也算多吃几年盐,年轻时呆过南方,双手拄着膝盖观察土豆番薯:“有几分像极南之地的芋艿。”
张珂没听懂:“什么奶?”
魏知府笑道:“咱们这就尝尝。如果这玩意儿在北方好长产量高,倒是弥补了我年轻时候的一个遗憾。”
魏知府引着张珂进了白敬的巡抚衙门,白敬翻着研武堂来的塘报,魏知府笑道:“白巡抚,右玉给咱们送吃的来了。”
张珂眼见着书案后面坐着的人眼缚黑纱,清瘦文雅,心想白巡抚名不虚传啊。他郑重一抱拳:“白巡抚,敝职右玉天雄军旗总张珂,奉命押送右玉土产送来给延安府父老尝尝鲜。我家陆指挥非常惭愧前段时间未能帮上秦军的忙,这一下找到可吃的食物,天雄军邀请秦军明年一同种植。”
白敬点头:“陆指挥有心了。”
魏知府看这几天白敬心事沉,才想用个好消息来安慰安慰他。白敬眼睛上虽然有黑纱,神情却能让人觉得不太对。白巡抚一向持重,这是遇着什么事儿了?魏知府赶紧请张珂出去:“来来来旗总,赶路这么远,先吃点东西垫补垫补。”
张珂笑:“真挺饿的。”
魏知府和张珂出门,白敬一只手撑着额头。
研武堂安然无恙。
有些事白敬不是不明白,只是不屑为。他知道所有党同伐异同僚倾轧的手段,他被人构陷下狱过,所以他更能明白此次曾芝龙和研武堂迈过一个什么坎儿。
生死存亡。
白敬并不害怕研武堂倒了他被清算,他是害怕时间不够。才得了周烈北大仓的支援,延安府才刚刚有好转,秦军初显气象,他无法容忍自己的前功尽弃——已经有过一次了。他差一点就抓住了高若峰。倘若那时在被传召进京之前就把高若峰给抓了,哪里有屠凤阳毁皇陵的事情发生。
同样的错误,不能再犯第二次。
可是右玉恢复与秦军的建立全都不在一朝一夕。白敬跟天和命抢时间,也跟自己抢时间。他知道自己病歪歪的,ji,ng力也不如从前。这一口气不知能苟延到什么时候,如果事业未竟就死,无论是天收他的命还是朝廷党争收他的命,他绝对都闭不上眼。
白敬的手指摁在研武堂塘报上。别在这个时候,别在一切都有好转的时候……
白敬恍然醒悟,自己已经把所有希望寄托在摄政王殿下身上了。
延安府晚上分了土豆和番薯。是挺好吃的,魏知府捧着土豆老泪纵横:“天眷顾,天眷顾!”老头子忙不迭地询问产量,张珂惆怅:“不瞒您说,其实原本不止土豆和番薯,还有玉米。玉米都叫人烧了,只留下几穗,明年还得当种子。现在想想都r_ou_痛,都是救命的啊……”
魏知府一愣。他不需要知道事情经过,早听说右玉土地是陆相晟抄来的,他基本上就能明白是怎么回事。
“明年陆指挥下定决心保护庄稼。玉米种子右玉不够,权司监上奏朝廷请求钦天监再派人送一些,到时候分一些给延安府,种种试试。”
魏知府跟张珂聊起玉米,张珂说得兴致勃勃:“能长到一人高,大穗头跟木奉槌似的,一 都是金灿灿的粒儿……”张珂越说声音越底。可惜,都给人烧了。
天雄军出征陆指挥实在顾不上,没有保护好玉米。
“陆指挥……其实也难过。”张珂轻叹。
魏知府跟着叹。
白敬难得露出一丝笑意:“魏姑娘还在针线场?”
魏知府回答:“还在,说天越来越冷,冬衣要加紧。秦军的冬衣人手一套,已经完成了九分。”
白敬点头:“多谢针线娘子军了。魏姑娘也是个能统兵打仗的人才,魏知府带一些甘薯回去吧。”
白巡抚平时看着跟月亮似的,冷冷凉凉挂天边儿,漠然地不在红尘中,魏知府都有点怕他。其实白巡抚人最和善不过,思虑周详亲切温柔。这时候还能考虑到姑娘家喜欢甜的,让魏知府带点番薯给他女儿,魏知府感激涕零:“小女就会缝个衣服,哪里值得白官人每次都如此照顾。”
白敬微笑:“魏知府哪里的话,秦军再铜皮铁骨也不抗冬天的寒风,没有冬衣什么都做不成。魏姑娘是统领针线娘子军的人,我感激她还来不及。”
魏知府又是羞又是自豪。针线娘子军是魏姑娘为了鼓励女人们多干针线活随口说的,谁知道现在延安府好像都知道“针线娘子军”了。
土豆番薯宴之后,魏知府琢磨怎么把白巡抚赠送的番薯给带回去。老头子叫住一个天雄军的士兵,小伙子很爽快地提着两只大篮子就要走,忽而背后一凉,转身看见邹钟辕站着。他拎着两大篮子番薯立正:“邹守备!”
邹钟辕对魏知府一揖,魏知府心里咯噔咯噔,干笑:“邹守备啊……这么晚了还巡逻呢?没去吃土豆啊?”
邹钟辕低头看那两筐东西,伸手接过去,拎着看魏知府。魏知府腿发麻,当日这位邹守备可是在马上一把薅住他夹起来纵马狂奔再一把掼到白巡抚面前,老胳膊老腿摔惨了。邹钟辕停顿一下,也很不自在:“魏知府,我帮你送回家吧。”
魏知府哼哼唧唧不知所措跟着邹钟辕。邹钟辕大小伙子昂首阔步,魏知府不敢走他前面,否则总是感觉要挨踹。邹钟辕闷头走着,干巴巴开口:“针线场忙吧……”
魏知府吞咽:“这几天是挺忙,赶工。”
邹钟辕还是走,越走越快,魏知府小跑了都:“邹……守备,您等等……”
邹钟辕实在是不知道说什么:“家中来书,京中流行唱花木兰的戏。”
魏知府不知道咋接:“代父从军,好啊。”
邹钟辕也没见到谁唱花木兰。京里的那几个角儿脂粉气太浓,哀哀怨怨,谁都没有英姿飒飒寒光照铁衣的风度。邹钟辕想来想去,花木兰在他心里就是魏姑娘的脸。
等到家,魏知府只好邀请邹钟辕进屋坐坐。邹钟辕摇头,放下番薯刚想走,魏姑娘正好一开院门出来迎接魏知府。她老远听见魏知府跟个什么人聊天,没想到是邹钟辕。邹钟辕吓一跳,魏姑娘淡然板着脸:“多谢邹守备。”
魏知府乐呵呵拎着两篮子番薯进门:“这是白巡抚让我拿回来的,甜甜的你保准爱吃……”
魏姑娘道过谢,就把门关了。
邹钟辕站在门口,沉默。
京中倒真是流行唱花木兰的戏。秦赫云一个女将军横空出世加官进爵,真正凭军功晋封伯爵位,京城轰动。传奇里的女将军不稀奇,现实里出现一个女将军,着实震撼,花木兰的戏忽而就热了。一直被吉祥班压半头的庆喜班班主福至心灵,亲自改了一出戏。花木兰代父从军被镇守边关的潞王赏识,莫名情愫萌生,最后花木兰被潞王撞破女儿身,潞王与花木兰结成欢喜姻缘。
这戏一出庆喜班一脚踩趴了吉祥班,戏本火爆京城。傻子看不出来花木兰和潞王的原型都是谁,但是架不住这戏就是火,票房爆满。
赵盈锐心里嘲讽花木兰原型的亲生儿子就比潞王原型小一岁,然后这出戏的剧目他一场不落全追了。
一边嘲讽一边欲罢不能,简直上瘾。他死不承认自己最爱看的部分就是潞王撞破花木兰是女儿身这个秘密两人结缘的那一场。俗,恶俗,他就不承认。
王修提出了关于朝廷放贷给官员的设想,陈驸马挺感兴趣的:如果殿下真的要发行宝钞,不如这个职能就加给宝钞司。朝廷统一放贷,利息明确,年限放宽,用俸禄抵押也不怕不还。
一切都在设想,王修为了这个设想废寝忘食。宝钞司就是管着印钞的。如果说效法陈家粮票回收制度,全国回收旧钞,调整市面宝钞数量,宝钞司就不仅仅只能管着印钞了,恐怕得兼领户部的一些职能。
让人头疼。
王修正在扒拉算盘,眼前的光线一阵亮一阵暗的。从早上开始李奉恕就在他面前晃,他直起腰:“你到底要说什么?”
李奉恕问他:“最近京里流行唱花木兰的戏。”
王修眼睛发干,不停地眨眼:“哦。”
李奉恕好奇:“你没听说?”
王修疑惑:“听说什么?”
李奉恕矜持:“戏文改了木兰辞,花木兰跟边关王爷结了姻缘。”
王修皱眉:“木兰辞怎么能改?花木兰有军功却请辞尚书郎,改成嫁王爷,格局眼界都小了。”
李奉恕咬牙切齿:“你不问那个王爷叫什么?”
王修心想老李怎么一大早就又开始来劲儿了:“啊?”
李奉恕恢复矜持:“潞王。”
王修张着嘴:“……你哦……”
李奉恕点头。
王修暴发大笑,李奉恕双手撑着书案恼羞成怒:“潞王跟花木兰花前月下卿卿我我,你的感想是这个?”
王修了悟,老李特地过来问他吃不吃醋。王修捏捏他的脸:“我有真正的鲁王,吃一个西贝货什么醋?”
李奉恕觉得这答案还算满意,不在王修面前晃了。
王修松口气,老李那阵劲儿下去了。
第168章
秦赫云进京之前, 曾芝龙上书请求立刻下南洋主持解决南洋争端, 赶在入冬气温降低之前返航。
海都头很惊奇:“老大……大帅,您着什么急?”
曾芝龙y着脸:“秦赫云肯定进研武堂。我本来在研武堂里就是最末的,她一入京我更数不上了。”
海都头生气:“可是这次大帅在福建也立功了呀!”
曾芝龙冷笑:“立什么功?侥幸未死?”
海都头一噎,的确是九死一生,只不过未见得是功劳。他双肩下塌一叹气:“这朝廷也太难伺候了。”
第40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