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节
摄政王 作者:胶东大葱蝎子兰
第41节
“秦赫云守白帝城保四川, 招降张献忠。可惜她一时杀不了张献忠, 否则也金章紫绶了。”曾芝龙一摊手, “海面上的利益就像是海啸, 轻易不来也看不到, 一来就是地动山摇,偏偏咱们皇帝和摄政王估计就没见过什么像样的海面,遑论海啸。在我能让大笔银子进大晏之前,摄政王可看不见我。”
虽然他本来就眼瞎。
海都头看大帅脸色又难看了, 心想大帅争强好胜的性子忍到现在也不容易。京城让他开眼界,感觉像是另一个大洋, 大风大浪瞬间能把人吞噬得渣都不留。海怪巨兽之间吞啖厮杀, 还要殃及小鱼虾。大帅站在朝堂之上,武英殿里的时候,其实不怎么排得上号。大帅这么能兴风作浪的人,偏偏还施展不开, 去福建赈个灾差点把自己栽了。
“那厨子给我算命说我不能上岸, 那我就回海里。”
曾芝龙一捶桌子。反正姓李的瞎子从来都没看见过他。
曾芝龙上书下南洋,武英殿一番讨论, 朝廷批了。陈春耘在鲁王府门口打转,转得王修不得不出来:“你拉磨呢?”
陈春耘讪笑:“这不是……”
王修袖着手,看着陈春耘微笑。大陈官人文采风流才思敏捷绣口吐锦,这时候愣是一个字也蹦不出来。王修没让他进去,也没不让他进去,就站着看他。陈春耘深深一吸气,深深一揖:“我这几日闭门思过,越想越心惊胆战,自己差点铸成大错。君臣同心协德,才能共渡难关。研武堂幸而没事,若是研武堂除了岔子,我陈春耘难辞其咎。”
王修还是微笑:“大陈官人能认真反省,我很欣慰。既然错误认识到了,请回吧。”
陈春耘急得眼前一黑:“那什么……”
王修扬眉:“什么?”
陈春耘豁出去了:“臣通泰西语言,又擅长于泰西诸国打交道。此次下南洋臣毛遂自荐!”
王修笑一声:“大陈官人,据实以报罚抄了多少了?”
陈春耘大声道:“抄进骨头里了!”
王修喟然:“大陈官人请进吧,我有些事要叮嘱你。”
陈春耘在鲁王府研武堂呆了一天,天快黑才告辞。和王都事聊了南洋局势,王都事看着海图沉吟:“大晏太大,陆上都一堆麻烦,所以一贯忽视海面。小陈官人的上疏让摄政王殿下几宿没睡着。殿下心里预感银荒就快来了,只是没想到可能那么近。大晏现在经不起神庙末年一样的战乱了。各方都在争取时间,白敬,陆相晟,秦赫云,阳继祖,能拖就拖,就为了个三四年能喘息的空档,这三四年一点大纰漏都不能出,大晏才算能渡过一劫。摄政王殿下担心,别战事压下去了,银政问题又起来了。发行宝钞势在必得,银子也不能短缺。小陈官人正在谋划宝钞司的事情,大陈官人,你心里有什么成算?”
陈春耘心中豪情:“国与君缺什么,臣便出去找什么。”
王修终于伸出手拍拍陈春耘的肩:“大陈官人,做出一些政绩给陛下和殿下看一看。有你和小陈官人,只盼大晏银政平安无事度过三年。到那时,陈家出了你们兄弟,就是大功一件。”
陈春耘深深一揖:“臣,明白了。”
王修怅然。
小陈官人说大晏一时进来太多银子也不好,不过大晏远远没到担心银子太多这个问题的时候。好比土地干旱到龟裂时谁会担心涝着。不够,不够,怎么都不够。王修觉得奇怪,怎么会有市面流通银子数量越大越缺银子的感觉,到底这个吞噬货银的无底洞在哪儿?
王修也认真还礼:“多拜托大陈官人了。”
陈春耘郑重:“臣回家准备,即刻启程,与曾将军一同下南洋。”
曾芝龙的船队在黄海渤海着实出了一把风头,沿岸都轰动。然而只聚齐了十八芝的十支船队,其他八支有的在远洋有的运货,过不来。东边沿海的研武堂驿马天天上报对曾芝龙船队的记录,王修看得也是很震动。上次曾芝龙那条船是糊弄事儿的,丢了也不可惜。这一次,十八芝忠心诚意北上朝拜。曾芝龙把家底一展无疑,从此再无十八芝,只有福建海防军。
曾芝龙抬腿直直走进研武堂,只有摄政王一个人坐着。曾芝龙轻声道:“臣来向殿下辞行。”
曾芝龙自福建归京,没进过研武堂。这一次来,便是辞行。摄政王坐着沉默,曾芝龙微微笑:“殿下,臣想要金章紫绶,和白敬一样的。”
摄政王倒是笑了:“这话只有你敢说。”
“因为臣直率。”
“不是,因为你脸皮厚。”
曾芝龙前仰后合:“臣从不知道世上最危险的恶浪竟然在陆地上,臣差点被一浪打得万劫不复。吃一堑长一智,臣懂了。”
摄政王坐在阳光中,曾芝龙就爱看他武神一样威风凛凛地被阳光镀一层金身,等待众人顶礼膜拜。
“你懂什么了。”
曾芝龙还是笑:“只要殿下在风浪中掌舵乾坤,无论臣等离得多远,都不会沉船。臣等,需要殿下的庇佑。”
摄政王灰沉沉眼睛像是能看穿生死,那是神从云端俯视人间的眼神,无悲无喜。
曾芝龙轻轻行一个正规的跪礼,声音悠扬地重复:“臣一定要凭军功得到金章紫绶。”
摄政王点头:“孤等着曾卿早日传回捷报。”
曾芝龙出京那天,回头一看北京巍峨的城墙。城上站着个高大的男人,摄政王亲自来送行。
福建海防军的队伍浩浩荡荡穿过城门,曾芝龙骑在马上持旌节国书遥遥一躬身。
曾芝龙一行先到天津港,再一路收回零散停在大连卫莱州港登州港的船。余皇不能太接近天津港,但余皇缓缓行驶离开时,天津港战鼓齐响,震天动地的鼓点是王令出征的声音,将军出海,亦是为了直斩楼兰。余皇号角长鸣,将军领命,军威赫赫,劈浪而行。
大连卫登莱港口的船队陆续回归余皇的编队,每次撤船队,港口都要齐发战鼓,涌到港口看热闹的人群跟着大声欢呼。
余皇上号角回礼。虽远行海洋,必不负君恩。
海都头第一次感觉自己热血沸腾,虽然以前抢夺财宝也沸腾,但不是这么个沸法。以前高兴得浑浑噩噩,现在听着个个港口激昂磅礴送征礼的战鼓声和人群澎湃的欢呼声,兴奋得清清明明。
十八芝不当海盗也挺好的,他好像明白老大为什么想要变成官兵。大晏的福建海防军途经港口,皆鸣军礼战鼓,他从来没听过这么多威武雄壮的巨鼓整整齐齐发出的声音。
当然,官方走私也是个……巨大原因。
海都头偷偷瞄老大,老大正在看手里的旌节。使臣的旌节,陈同知说张骞当年拿着的就是这个。海都头看着老大想张骞,差点笑出声。老大没理他,就是紧紧握着旌节。
陈同知站在甲板一侧往外看万顷碧波,心中抑郁顿时一舒,对北京的方向躬身长揖。臣定不负皇恩,不辱使命。
陈同知又开始当磕头虫了,海都头心里乐呵呵。
回到大海,真好呀。
曾芝龙到达天津那天,武英殿外整整齐齐列着整装待发的驿官。摄政王站在武英殿高台上,声音肃穆沉稳:“大晏地域广大,通信传递,多仰仗诸位风雨兼程。今后,挡研武堂驿马者,杀无赦。”
驿官们对摄政王殿下一抱拳:“得令!”整齐划一翻身上马,策马奔驰出宫门,各自散开,奔赴各地新建的研武堂驿站。
“六叔想要恢复太宗时的驿道。”皇帝陛下说。
曾森懵懵懂懂。他正在悲伤,父亲又出海去了,走之前都没有来得及再见一面。父亲告诉他,海盗的儿子就是海面的蜉蝣,飘飘散散,哪里都能生存。大概自己在宫中父亲也是很放心的,总比在海上吃苦强。曾森郁郁的,王修站在一边轻声道:“陛下看这些驿道想什么?”
皇帝陛下蹙眉:“线?”
“悬丝诊脉的线。”王修笑得温柔,“线不断,陛下总能立刻知道大晏哪里出了问题。”
皇帝陛下仔细盯太宗时的驿道图。曾森道:“海上也有驿道就好了,一个小岛一个。”
皇帝陛下看曾森终于说话,挺开心:“曾卿说得有道理。将来曾卿驻海上长城,也得有烽火台。”
曾森小脸又胖回来,嘟嘟的,特别严肃点头。他答应皇帝陛下的事,绝对不食言。
王修在一旁温和地保持安静。最近皇帝陛下喜欢宣他近前回话,不知道为什么。好像皇帝陛下见到他,就能开心一点。王修温和镇静,既然能安抚李奉恕,安抚奶皇帝这个小胖子,小意思。
研武堂的驿站范围正在一点一点扩大,日夜不停地运送各种军政驿报,忙碌的路线是摄政王殿下一手握着的缰绳,驾驭掌控着山河乾坤。
奔流不息的政令冲出紫禁城,冲出北京,冲向整个大晏。
第169章
曾芝龙的船队离开登莱, 港口驻军向宗政鸢回报十八芝全部平稳撤离山东港口。
宗政鸢感叹, 北方水师跟南方海盗真是没法比。从辽东费劲扒力地抠来那么几条多桅船还沾沾自喜呢,他亲自去港口看曾芝龙的船都傻了。慢吞吞山丘一样的旗船就不说了,宗政鸢觉得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关键就是那几艘载炮战船,曾芝龙从哪儿淘换来的?停在登莱港口把登莱水师的多桅船衬得跟丫鬟似的。
宗政鸢心想还是李奉恕牛逼,曾芝龙这种妖孽都收服了。
山东秋收最要紧的关头刚忙完, 跟打了一场仗差不多了。宗政鸢难得回帅府, 一进门听见小猫叫。
这段时间宗政鸢经常在外面跑, 收成现在是大员们脑袋上方悬着的大铡刀, 谁都不敢怠慢。隔一段时间回来, 小白也还认识他,用爪爪轻轻在宗政鸢掌心一点,算是打招呼。他很着急看小白的鬃毛,小白偏偏长得有条不紊, 一点不着急。雪白的小身子团着,高傲的小模样儿倒是得那位的真传了。
“我看别的小猫都会撒娇, 小白怎么不理我?”
养猫的小厮回答:“猫咪的脾气不总一样的, 而且总督隔段时间才回来,小白可能有点认生。”
宗政鸢点点小白的鼻头:“我倒是想把你带去延安府呢,你倒是快长啊?”
小白打个小哈欠。
刚进大门,这下难得听到猫咪嗲嗲的叫声, 宗政鸢急急忙忙走进后院:“小白怎么了?”
小厮苦笑:“没怎么, 玩儿呢。”
小白正在跟一只狸花小土猫团在一起咬着玩儿,狸花小土猫打个滚儿。宗政鸢疑惑:“这也是府里的猫?”
小厮挠挠脸:“回总督, 不是,外面跑进来的。”
这狸花小土猫刚跑进来的时候小厮正在喂小白,小土猫饿得瑟瑟发抖,缩在一边眼巴巴看小白。小白左蓝右碧的鸳鸯眸瞧见小土猫,又仰头看看小厮。小厮以为小白讨厌小土猫,所以去驱赶,小白蹭蹭跑到前面,舔舔小土猫。
小白很有气度地请小土猫吃东西,小土猫小心翼翼地赖下了,到点儿来吃饭。小厮想轰它小白不让,不让小土猫吃饭小白也不吃东西。小厮可不敢让小白饿着,据说整个山东这样的鸳鸯眸狮子猫也没几只,饿坏了总督肯定大发雷霆,所以小厮只好多准备猫饭。小土猫看见小白眼神还是怯怯的,为了吃的豁出去了,壮着胆子缠着小白一起玩儿。小白喜静,喜欢自己一只猫安静晒太阳,被小土猫缠得不耐烦,只好陪着打闹。
“最近小白食欲不大好,也不怎么抓老鼠了。小土猫一来缠着它玩儿,眼见着ji,ng神就一天比一天好,前天跟小土猫合作逮一只大耗子,吃掉之前还一起戏弄半天。”
小土猫没名字,就小土猫小土猫地叫。玉雪可爱的小白根本不明白自己的血统跟小土猫有什么差别,秋风渐凉,小白跟小土猫团在一起晒太阳午睡,小身子一鼓一鼓。
宗政鸢蹲着看相亲相爱的小白和小狸花,自嘲一句,我还不如一只小土猫呢。
然后宗政总督十分严肃地问帅府掌事:“府里哪儿来的那么多耗子?”
研武堂下令宣宗政鸢进京,肯定是为了汇报曾芝龙船队事宜。毕竟曾芝龙船队太大,体量超出朝廷预计太多倍,不谨慎是不可能的,必须山东总督亲自进京面圣。
进京之前,宗政鸢给白敬写了一封信。问他延安府好吗?存粮还够吗?听说右玉给他送土豆甘薯啦,好吃吗?那玩意儿山东能种吗?
假模假样问完公事,宗政鸢郑重地问他:你还好吗?
为国鞠躬尽瘁是应该的,那也得活得利利索索的才能鞠躬尽瘁。伯雅多多保重,大晏国祚万年,一切来日方长。
他写着信,小白难得跳到书案上坐着。鬃毛还没出来,小小一只竟然也有点狮子威严的仪态了。左蓝右碧漂亮的琉璃眸子认真地盯着宗政鸢,软软地喵一声。
宗政鸢心都化了,小心翼翼用手摸摸小白:“你不讨厌吧?你其实不讨厌我吧?”
小白舒服地呼噜着,半眯着眼睛。
宗政鸢叹气:“你不讨厌我就好。”
小白舔舔爪爪,从宗政鸢手下挣脱出来,在书案上遛弯儿。不小心踩进砚台,踩出一溜小小的梅花儿,印在宗政鸢给白敬的信上。
见圆圆小小的梅花印点在信纸一角,宗政鸢添了几句:“小白跟你问好。它是一只很可爱的小猫,眼睛左蓝右碧漂亮极了,就是不咋爱理我……”
把信发出去,宗政鸢打算连夜启程,走之前还去看看小白。猫咪晚上欢腾,小狸花追着小白来回跑,小白上哪儿小狸花上哪儿,已经不是为了吃的,就是喜欢缠小白,死皮赖脸到底。宗政鸢站着看,笑了半天。
我总不能不如一只小猫崽子吧。
宗政鸢前脚进京,秦赫云后脚就到。白杆兵千里迢迢从四川进京谢恩,皇极门又热闹一回。白杆兵山呼陛下万岁殿下千岁,宗政鸢感慨,轻兵营京营天雄军,白杆兵是第四支部队了。秦军总有一天会来的,也要站在皇极门大声欢呼。宗政鸢从来都不服气陇右兵天下第一,可是伯雅训练出来的兵,想来也当得起天下第一。
皇帝陛下和摄政王检阅白杆兵,皇帝陛下很兴奋。白杆兵大多数是骑兵,人人长枪,冲击突刺,所向披靡。枪杆是白蜡杆,柔韧度极高,难以c,ao控,但是杀伤力成倍。白杆兵着铁甲,马身上也披锁链甲,所有白杆兵横枪立马站在一起,铁甲寒光浩荡如海。
“汉代马伏波为国拓土开疆镇乱平叛,我大晏也有秦伏波护国守土保境安民。好得很,好得很!”
摄政王大笑,伏波将军下马行军礼。李奉恕看不见她,宗政鸢一看她脖子后面一凉,这亲切的恐惧感,秦赫云让他想起祖母,老太太年轻时大杀四方,六十了还能上马追着他打。秦伏波身后是他的儿子马又麟,人称小马超,英俊得飞扬跋扈的。摄政王早听闻马又麟冲锋陷阵悍勇无敌,让他也来近前来回话。
秦赫云为人不喜形于色,看得出来对儿子还是很骄傲的。马又麟哪儿都挺好,就是一张嘴四川话,官话没有他母亲溜,近前回话皇帝陛下和摄政王稍微有点费解。
当值的是赵盈锐,跟在摄政王身边,检阅白杆兵的时候一看宗政鸢吓得直往后缩,宗政鸢拿手指头岔过他的嘴,他一辈子都不会忘。宗政鸢一时半会儿没想起来他是谁,一个劲儿神游想秦兵的事情,想白敬。
皇帝陛下和摄政王平易近人地跟秦赫云马又麟聊川蜀,赵盈锐左右看看,心中百感交集。他刚追完花木兰的戏,花木兰跟潞王历经磨难终于在边关得皇帝陛下赐婚喜结良缘。皇帝陛下,花木兰,潞王,戏里老几位都齐了。赵盈锐默默站在摄政王身后,一时之间戏里戏外天人交战得他ji皮疙瘩一阵接一阵。
白杆兵已经是皇极门第四拨,造成的轰动肯定不如开天辟地头一个的轻兵营,不过白杆兵离开皇极门上承天门大街的时候,街道两侧都在拥着看。
一般武将进京谢恩要赐宴,更何况秦赫云护送蜀王的孙子一同进京更要赐国宴。以往女子受封赏肯定是太后皇后设宴,男子是皇帝陛下设宴。秦赫云是个女人,虽然是个武将,礼部认为她应该穿着诰命吉服去宫内向太后谢恩。
王修知道这帮京官拿捏外地官员的龌龊手段,诰命敕命主要是以夫功封赏,这是在敲打秦赫云既然以夫继承石砫,当然也是以父家马伏波的后代得封赏,莫要得意忘形,没她什么军功。
宗政鸢在武英殿上大声道:“这又有什么好吵的?秦赫云用什么身份进京就用什么身份领赐。既然她又是个女子,先用武将身份领皇帝陛下赐,再用诰命身份领太后的赐。换件衣服的事儿,这一上午你们吵多久了?”
礼部十分反对秦赫云用武将身份赴宴领赐,宗政鸢咬牙,你们这又是皮痒想挨揍了吧。他怒道:“招降张献忠算不上什么大事儿所以不能论军功,那还有个李鸿基在河南,诸位大人谁把李鸿基招降了?”
皇帝陛下板着脸:“宗政将军说得对,用什么身份进京就用什么身份领赐。朕将为秦将军设宴,不过太后亦很仰慕秦将军为人,想一睹秦将军铠甲长枪的风采,所以一并在内宫赐宴。”
武英殿听政后宗政鸢进研武堂,秦赫云正好也在,对宗政鸢感激一抱拳:“多谢宗政将军仗义执言。”
宗政鸢心想总不能说你让我想起奶奶,只好回礼:“没事,都是同僚。那一帮鹌鹑在京里蹲久了,只会互啄,哪知道武将征战沙场多不容易。”
摄政王和王修才进来。摄政王听秦赫云上报四川事宜。蜀王财力雄厚,对白杆兵支援颇多,所以才有人参秦赫云私交藩王。
“臣绝无图谋不轨之心,私交藩王,实在是……不得已。”
摄政王道:“京运对四川一向支持不多,卿能自己找到个法子,也是京运愧对川军。”
秦赫云之后,宗政鸢上报登莱所观曾芝龙船队一事。
摄政王听得非常认真,王都事在一旁记录。
研武堂奏对完毕,摄政王神情温和:“我一向弱于兵事,研武堂有几位教授,可惜不能时时聚齐。秦卿愿不愿意进研武堂给我讲讲兵事,让我对四川也有所了解?”
秦赫云道:“多谢摄政王殿下信任!臣谢恩!”
王修默默地在研武堂教授名册中添上一条:
秦赫云,四川人。
摄政王和颜悦色:“秦卿晚上进宫赴宴,不要换披挂。太后仰慕秦卿,想见见女子穿铠甲是什么样子的。”
秦赫云回答:“臣明白。”
摄政王笑道:“辛苦秦卿了。”
秦赫云动容:“为国为君,不敢称辛苦。”
山东发到延安府的驿信一早就到,白巡抚当即拆开阅读。魏知府看白巡抚看完信脸发红。有点像气的,又有点不像。白巡抚眼睛缚黑纱,看不到眼神,实在是很难揣测。
白巡抚一拍桌子,信笺被拍得一翻,魏知府恍惚看到个……猫爪印儿?
老了老了,不服老不行,眼睛都花了。魏知府黯然。
第170章
秦赫云的白杆兵进京, 老百姓挺熟练地拥在街边儿上看热闹, 纷纷议论下一个进京的会是谁,有可能是白敬的秦兵。
邬双樨站在人群里,漠然地跟着听。秦赫云骑着马从他面前经过,马又麟紧随其后。邬双樨看到马又麟心里特别凉。意气风发年轻英俊的将军随长辈进京,于万众瞩目的辉煌中驱马潇洒过长街——
那是曾经的他自己。
邬双樨一直看着马又麟, 一直看着, 直到马又麟随着秦赫云在远处消失不见。
李在德费劲地在人群中逆流而上。个子不够高, 双手挥舞, 真跟淹没在人海里狗刨似的。邬双樨吃力地挪动, 终于一把抓住他:“你跟着我突围,先回家。”
李在德没戴眼镜,只好一把抓住邬双樨的手,两个人手牵手冲出人山人海。李在德只觉得左拐右拐光影一动莫名其妙就突围了, 两个人在僻静处喘息。
“下回再有这种热闹,得避着走。”
他们俩从京郊的京营和火药厂回来, 约在门口碰头一起回家吃晚饭, 正撞上白杆兵入城,人群一浪就把他俩拍开了。邬双樨笑笑:“很久没有这样的盛事了。”
李在德心有余悸:“是啊,大家其实都挺不安的,毕竟被围过城。秦将军领着白杆兵打赢了张献忠, 不得不让人仰慕。”
一提金兵围城, 邬双樨沉默,李在德突然发现他俩还在袖子下牵着手, 笑眯眯地握得更紧。
邬双樨看他,李在德笑:“你知道我是个睁眼瞎,特别害怕人多的时候,想出人群都不知道最后走到哪里。刚才突出重围时被你紧紧拽着,我就什么都不怕了。反正你在嘛。”
邬双樨捏捏他的脸。
今日白杆兵入城京营戒严,旭阳被安排了个巡守的差事。邬双樨帮周将军准备武举,有事要进城递交文书,倒是不用在京营留值。总之今天没旭阳,邬双樨心情稍微好一些。
李在德没有要放手的意思,捏住邬双樨的手指。邬双樨低声笑:“赶紧回家,老叔不知道在不在家。”
李在德哼一声:“他?肯定在街上看热闹被堵得回不了家了。咱们回家先准备晚饭。”
邬双樨做饭手艺还不错,李在德也能帮忙打下手。老王爷暂时回不了家,他们两个到家之后就淘米洗菜,邬双樨菜刀一点菜板,当当当一气呵成整整齐齐切出菜丝,下锅炒。哧啦哧啦的油烟中邬双樨和李在德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聊京郊火药厂,聊最新的地雷,聊火铳的改进。李在德说地雷挺顺利的,最近一直在试炸。
邬双樨听地雷声听麻木了,听到也忽略。
李在德笑:“我告诉同僚们你说地雷是火器里的君子,大家都觉得你很了不起。你武举考试准备的怎样了?”
邬双樨翻炒蔬菜起锅:“周将军筹划了一些,等研武堂批复。蜀王孙子已经进京,必须得快筹办凤阳武学和凤阳幼学。”
李在德守着火灶,橘色的火让他看起来毛绒绒的:“蜀王世子是藩屏里第一个进京的吧。”
“秦将军要进京,赶紧趁着白杆兵随行就塞进来了。蜀王想得也对,迟早得进京,有白杆兵还安全点。”
李在德和邬双樨聊着天,老王爷一脸油汗踉踉跄跄进门:“哎呦我的老天……”
李在德无神的眼睛瞬间犀利:“爹你的鞋还在吗?”
老王爷应道:“鞋没丢鞋没丢。”
李在德松口气:“没丢鞋就好,丢了鞋可要花钱的。您每次上街去看热闹都得丢鞋子,这次这么进步?”
老王爷灰头土脸:“蒲扇挤掉了。”
邬双樨笑:“下次我回来稍一把。”
李在德翻个白眼儿,老王爷讪笑:“多谢小邬。今天旭阳不来?”
李在德用勺子搅粥:“他当值。”
老王爷坐着感慨:“京中传秦赫云,唱花木兰,今日一见真人才觉得都差得远了。她是要进研武堂的,研武堂的将军,个个威风。”
李在德摆碗筷:“好啦好啦,您洗个手去,吃饭。”
天边又有爆炸声,隆隆的。
白杆兵进城时马又麟就听见有炮声,还以为是隆重迎接自己的礼炮呢,进城才发现方向不对,爆炸声在京郊。护送蜀王世子进入大长公主府,白杆兵进一回皇极门给陛下和殿下看一看,又撤出城去,在京营旁边扎营,火药厂试炸药地面都跟着动。白杆兵面面相觑,京营安之若素。秦赫云进宫面圣,马又麟不够资格赴宴所以在驿馆闲着。驿馆送来信:“这是秦将军的信。”
马又麟嗅到信上脂粉香气,这信分明就是出自闺阁女子之手,写给母亲?他反问驿官:“不是给我的?”
驿官微笑:“不是,南京来的,秦淮河柳小姐的信,我们可不敢怠慢。”
马又麟张大嘴:“秦淮河柳小姐写信给我娘啊?”
驿官尴尬微笑:“信送到了,敝职告辞。”
马又麟在驿馆里背着手绕着那封幽香的信打转。转来转去心想不是军报不是政令他应该能看,用手指拈开信封小心翼翼取信纸做贼心虚地看柳小姐的信。
秦淮河柳小姐为人豪爽,一向敬仰大英雄。秦赫云赫赫威名,令她心生钦慕,若秦将军能到金陵一叙,她必将亲自下厨聊表心意。
马又麟默默地叠好信纸,塞回信封。
蜀王小世子住进了大长公主府。一路上被秦赫云吓得不敢出声,一进大长公主府立刻放开了嚎啕,连哭好几天。满嘴四川话,谁也听不懂他在哭什么,哭得公主府上下焦头烂额。
就是哄不好,随行的奶娘都不行。
蜀王小世子要回家。
皇帝陛下出于好奇来大长公主府看望小世子,曾森差点就被这个四川柿子给哭崩溃了。他瞪着眼睛问四川柿子:“你到底在哭什么?”
蜀王小世子中气十足:“回家噻!”
曾森见他又要接着哭,生气:“身为男儿,总要离家,或早或晚而已。你这样一直哭,太难看了!”
蜀王世子才不理他,歇够了,吸一口气,张嘴接着哭,非要哭到他们送他回四川。
皇帝陛下一看蜀王世子张嘴,往他嘴里塞一块点心。蜀王小世子停止嚎哭,认真把点心吃完,才要蓄力,皇帝陛下又塞给蜀王小世子点心。蜀王小世子严肃认真吃东西,吃完再哭。
最后就把太医院的太医都给叫到大长公主府里来了。蜀王小世子肚子疼得嘤嘤流泪,大长公主急坏了,鹿太医幽幽道:“小殿下……吃太多了。”
皇帝陛下老气横秋地对曾森道:“皇恩太浩荡也不行。”
曾森给蜀王世子哭耳鸣了,心想这颗四川小柿子这巨大的肺量,不练潜水可惜了。
皇帝陛下来看过蜀王小世子一回,就没再提把小世子接进宫的话。小世子没事儿吊嗓子就跟京郊火药厂试炸药一样了,大家全都麻木。
大长公主怕小世子哭得背过气去,倒是很忧虑,这孩子天赋异禀太能哭了……想想也心酸,四五岁的样子就得离家千里,蜀王府只能跟出来一个奶娘,小世子母亲在四川不知如何撕肝裂胆呢。陈驸马抱着嚎啕的小世子来回转,转来转去就让小世子看到墙上晒的留种子用的干椒。小世子抽泣:“那是啥子哟……”
陈驸马觉得可能干椒红彤彤的喜人,小孩子喜欢亮色,于是拿一颗来给小世子玩儿:“海外盆栽的种子,小殿下你……”陈驸马忽然大惊失色,“小殿下别!”
小世子捏住干辣椒,往嘴里一塞,咔嚓一咬,眼泪奔腾。陈驸马吓坏了赶紧让小世子吐:“这不是吃的,快吐,快吐!”
小世子被辣得直哭,小胖手里捏着干椒也没扔,嘴里含糊嘟囔着要回四川,这个也要带走。
这只是一个ji飞狗跳的普通午后。
四川小柿子与辣椒,完成了命运的邂逅。
第171章
曾芝龙的队伍离京, 弗拉维尔就站在人群里。
曾芝龙第一次离京, 他一宿没睡,恨不得伸手就从海上拿回祖国的船队。曾芝龙跟西班牙和荷兰都不对付,事情应该能很快解决。
但是曾芝龙去了福建,突然没了音讯。弗拉维尔困在京城动也不能动,只能在家中打转。他借住在葡萄牙神父家中, 这样可以省一笔差旅费。后来福建倒是来信了, 曾芝龙造反。
弗拉维尔气血上涌差点昏倒, 曾芝龙为什么挑这个时候造反?那还能从西班牙手中要回葡萄牙船队么?谁能办到?
什么情况都打听不到。宫廷他肯定进不去。鲁王府也不用想, 摄政王召他宣讲过一回好像就把他给忘掉了。他在北京人生地不熟, 想托人打听都不知道托谁,嘴巴溃疡得吃不下东西。
葡萄牙正在全国一心地重建自己的政府,提高一切税收百姓也无怨言。这个时候如果海面航运断了,真的是掐住脖子了。
弗拉维尔整日焦虑, 葡萄牙神父也无可奈何,只好劝他:“主自有他的安排。”
弗拉维尔一看葡萄牙神父, 灵光一现。他想起一个人来。
李在德。
上次被他给灌趴之后, 两个人都忙,一直也没什么联系。弗拉维尔握住神父的手:“多谢神父,我得到指引了。”
弗拉维尔戴上帽子,火速去耶稣会会馆, 守株待兔。
守了两天, 老远瞧着大兔子一脸茫然高高兴兴地走过来,弗拉维尔蹭一下蹿上前:“李巡检!”
李在德吓一大跳, 根据声音想起这是谁:“索教官?”
弗拉维尔很热情:“几天没见,我正想你呢,你就也来耶稣会会馆了。”
上次他和邬双樨还有旭阳合伙把弗拉维尔灌了个死醉,内心有愧:“哦我来替师父抄抄书什么的,索教官也来看书?”
弗拉维尔微笑:“是啊,很久没看到母语的书籍了。”
晏人对于背井离乡的人总有种天然的同情。李在德出远门转了一趟辽东和山东就想北京想得不行,难以想象弗拉维尔这样跨越远洋数年回不了家的。他跟弗拉维尔一同往里走,边走边聊:“出来很久了吧。”
弗拉维尔长长一叹:“也有九年了。”
耶稣会会馆里有个小小的藏书室,不能把书带走,但是能抄,李在德没事儿就爱来抄抄书。今天藏书室里没其他人,弗拉维尔坐在李在德对面,随手拿了本叙事诗,一行字没看进去。李在德觉得弗拉维尔神情有点怪:“索教官有话直说吧。”弗拉维尔笑笑:“最近京里好像在传福建出事了……”
李在德压低声音:“索教官也听说了?传曾芝龙造反了。”
眼前这位勉强算是摄政王殿下的“堂弟”,能见摄政王的,连他都这么说?李在德看不清弗拉维尔满脸山雨欲来,就是很神秘地说:“我总觉得,曾芝龙不至于造反。”
弗拉维尔一愣:“李巡检这么看?”
李在德严肃:“我观曾将军如玉树立兰庭,英气勃勃心性旷达,不像心术不正之人。”
弗拉维尔心想你看得清曾芝龙什么模样吗吗吗?
弗拉维尔也压低声音,营造出一种窃窃私语交换秘密的氛围:“鲁王府没说要治曾芝龙的罪啊?”
李在德压压嘴角:“关于曾芝龙,王都事什么都没说。摄政王殿下用人不疑,他应该是信任曾将军的。再说我看王都事心平气和的,应该也没什么事儿?”
弗拉维尔吞咽一下。紫禁城是整个帝国的政治核心,他连紫禁城的墙都摸不着,李在德勉强算站在大门口的。李在德专心致志抄书,弗拉维尔坐着。大晏历的七月天上简直下火,藏书室还挺闷的,弗拉维尔坐在蒸笼里心急如焚。
那个王都事弗拉维尔见过几面,是摄政王身边的最高级秘书官,观察不到摄政王观察他也算是个好选择。李在德说王修没什么反应?
“我听说很多官员都弹劾曾芝龙?”
李在德狂写:“是这样,不过也不稀奇,谁没挨过几次弹劾,只能说明他官做得不够大。”
弗拉维尔头痛欲裂。
李在德总算注意到弗拉维尔异样:“索教官?”
弗拉维尔觉得再也问不出什么来:“愿主保佑曾将军。”他拿起帽子,微微一鞠躬,走出藏书室。李在德有点莫名,没听说过索教官跟曾将军有交情?
弗拉维尔知道自己着急也白着急,他连紫禁城的墙都摸不着,紫禁城里面的人于他而言,跟云端的人也没什么区别了。
七月十五,是大晏的中元节。弗拉维尔随大流跟着人群放河灯,他也不知道放给谁,放给家乡的人?大晏的河灯能行驶得那么远么……教徒并不能参与一切异教的活动,弗拉维尔手里拿着河灯点燃蜡烛头,一面自嘲圣经上最大的死罪他都犯了,还怕这个。
弗拉维尔把河灯放入河中。希腊神话里是有冥河的,死去人的灵魂需要付钱才能摆渡过去。大晏的冥河在人间,人间的亲人的思念帮助灵魂走过冥河。
弗拉维尔看着那只河灯摇曳地漂流向远方。大晏的远航能力不错,也许河灯也是一样的,能够到达大洋的彼端,载去他对亲人的思念。
人间的河中繁星远去,冥间的河中引渡思念。
整个村庄都被西班牙军队屠光了。除了他和雷欧两个人在军队服役躲过一劫。西班牙军人嘲讽葡萄牙军人木呆呆的不会变通,所以冲锋陷阵不怕死。
弗拉维尔对小鹿大夫说,他把这个当成赞扬。
河边在演目连戏,都是地府的事情,河中漂流着荧荧烛火,河岸两边魑魅魍魉群魔乱舞。
弗拉维尔第一次看目连戏,看得目瞪口呆。他被人群推着走,看遍地府里的各种刑罚。判官审讯死者,坏人被折磨惩罚。弗拉维尔看一个坏人的灵魂被砍头,砍了头再长出来,长出来再砍,循环往复,鲜血淋淋。大约是戏班子使用了杂耍的技艺,围观的人喝彩,弗拉维尔手脚冰凉差点没站住。戏台两侧瞬间同时落下两幅血红大布条,在夜色中严厉刺目:善恶有报,抬头是天。
七月溽热的夜风中,弗拉维尔冷汗涔涔。
然而到了八月,弗拉维尔才明白那些吓人的戏剧,终究是假的。
北京有真正的杀戮。
北京行刑处每天都有被处死的官员,整个城中回荡着浓厚的血腥气。曾芝龙无罪,福建的地方官员牵扯到了北京的官员。
y间的大门已经关闭,人间盛大的审判,这才开始。
自古政治斗争全世界都一样血腥,大晏是个庞大的帝国,杀戮也格外的浩大。弗拉维尔在整个大戏最终落幕之后才知道,死的差点是摄政王,上刑架被砍头的险些是研武堂所有将军。
曾芝龙无罪,总算今年年内还有希望能要回葡萄牙商运船队。弗拉维尔思维涣散浑浑噩噩被人群推着走,看到刑场上哪个曾经的显贵脑袋落地,一腔热血喷涌而出,渗透刑场。
这次不是演戏,两侧不会落下血红的布条,弗拉维尔听见好像有欢呼,又好像没有,他眼前晃着那两句话:善恶有报,抬头是天。
如果……被杀的是摄政王呢。弗拉维尔一激灵,如果摄政王倒了,研武堂的将军们都被拉来砍头,会怎么样?
耶稣会会馆里研究概率的神父在两条轨道上滚球,那只球在第一千次的时候终于滚上了另一条轨道。顺利地一滚到底,轻轻地发出声响。
咔嚓。
改变一切的概率。
弗拉维尔倏地惊醒。
八月十五中秋节一过,曾芝龙正式再度下南洋。弗拉维尔这一次既没有焦虑,也没有兴奋。他也不知道是认命还是认清现实,大晏这个庞大的帝国就在无尽轨道上运行,不知道哪一天,运行到哪里。也许好,也许坏,所有的一切,不在任何人的掌控中。
愿主保佑大晏。
弗拉维尔默默地想,大晏太平,对于大家来说,总是好事。
一进九月,王修开始张罗一件非常郑重的事情:李奉恕生辰快到了。
李奉恕出生在九月初九,重九至阳的日子。宫中给他记录的生辰没记重九,记了个九月初十。不过都一样,反正李奉恕也不怎么过,大家总也闹不清楚他到底哪天生的。
景庙还活着的时候,除非景庙指明给赏赐,做儿子的谁敢在父亲面前庆祝什么生辰。成庙当太子时还能记着,重九时给李奉恕低调地加几个菜。
后来李奉恕就到了山东当鲁王。开头几年鲁王府也不知道李奉恕到底哪天生的,鲁王讳莫如深,北京那边从来不提,鲁王府上下便不敢问。王修十一月十一的生辰,自己鬼鬼祟祟地在小厨房擀面条,被李奉恕逮个正着。
十九岁的李奉恕站在小厨房门口,大晚上的跟尊神似的尤其瘆人。王修捞面条的姿势凝固住,歪着脸惊恐瞪李奉恕。李奉恕沉沉看他:“你在干什么。”
王修倒是会偷,不去王府厨房,专门捡李奉恕的小厨房,小厨房里可都是好东西。
王修捞出面条浇上面卤,用胶东腔笑嘻嘻:“殿下饥困了?”
年少的李奉恕饭量恐怖,经常半夜饿醒。这天终于忍不住,想着小厨房应该熄灶了,会不会有点别的什么吃。还没进小厨房就有动静,温柔的灶火光里一个细瘦的身条吭哧吭哧擀面。
王修把面碗往前推一推:“臣的生辰,殿下与臣同乐呗?”
李奉恕抽抽鼻子。
就都吃了。
一大锅面条李奉恕一点也没浪费,吃完很舒心,告诉王修:“孤是九月初九生的。”
王修心里呲牙咧嘴,重九,怪不得北京从来不明着提赏赐呢。
打那以后的重九李奉恕认真对待起来,要吃寿面,而且讲究王修亲手做的。
今年重九王都事落衙回来换了官服就赶紧进小厨房擀面,吭哧吭哧地打着郑重的拍子。李奉恕就站在厨房门外听擀面杖和面板发出的声音,根据节奏想象王修擀面时腰部用力的的起起伏伏。
李奉恕叹口气,王修腰细,一晃一晃地从背后看特别妖娆。无论是擀面时使劲儿,还是……别的什么时候。
王修不知道李奉恕脑子里 y 词荡漾:“你去睡一会儿吧,这几天这个折腾。面好了我叫你。”
李奉恕今天真是特别困,只好听王修的走回房中,往床上一倒,沉沉睡去。
好像做了个梦。好像没有。
“喵呀~”
……猫叫?
“喵喵呀~”
李奉恕迷蒙中笃定这是涂涂,心想好久没见到它了。胸口软软地一沉,眉间软绵绵的触感一点。李奉恕稀里糊涂醒来,迎面看见一对黑黑圆圆漂亮的猫儿眼。
还真是涂涂,涂涂坐在他胸口舔爪爪。李奉恕瞬间惊悚得全身紧绷弹着坐起,颤抖着用手在眼前晃一晃,傻了。
王修端着寿面进李奉恕的卧房,看没人,于是又端着寿面去他的卧房。刚进门,惊得一动不能动。
他看到……李奉恕低着头,反复看自己的手。
王修端着面剧烈颤抖,碗底磕着木托盘格格响,一口气堵着嗓子眼儿:“老李……”
李奉恕放下手,抬头望着站在夕阳赤金余晖中的王修,微微一笑。
“我就说,夕阳的辉光笼在你身上,很美。”
第172章
李奉恕一起身, 涂涂差点从他身上滚下来, 很生气地喵喵叫。李奉恕一只手托着它的小身子,直勾勾地盯着王修看。王修木然地端着面条发抖,眼圈慢慢就红了。
“列祖列宗原谅我了。”李奉恕轻声道。
王修把面条往桌子上一放,笔架上悬着的毛笔惊慌相撞。王修往后一退,冲进李奉恕怀里。
李奉恕举着涂涂往后一仰, 王修搂着李奉恕使劲蹭, 李奉恕被他蹭得喘不上气。涂涂在李奉恕高举的手心里低头看热闹, 评论地喵一声。
王修抬头看见涂, 涂涂用黑黑亮亮圆圆的猫儿眼认真盯着他。王修抚摸涂涂:“是不是你?”
涂涂打个小哈欠。
李奉恕眼睛扫王修, 从脖子往下。天还不算冷,王修穿得还不多,薄薄的衣物裹着细瘦的身体。李奉恕目光越来越烫,在王修身上着了火。王修被他烫得难受, 抱起涂涂往外走,李奉恕胳膊一伸揽住他的腰。
王修艰难道:“我把涂涂送出去……”
李奉恕用鼻尖蹭王修的脖子, 就是不松手。后院里有黑鬼的叫声, 涂涂从王修怀里跳出来,高高兴兴跑出窗子,找黑鬼玩儿去了。
王修扣住腰上的手,轻微颤抖。
李奉恕用脸从后面蹭他的颈窝, 越蹭越用力。王修使劲抓李奉恕的手, 李奉恕跟不知道疼了一样。他把王修转过来,王修看见他两只眼睛通红。
“我看看你, 我就想再看看你……”
王修哽咽:“你就这点出息你……”
李奉恕两只手扣着王修的肩,眼神剜着他,王修发现李奉恕也在抖,不是喜悦,是恐惧。突如其来的光明让李奉恕恐惧,他怕这又是命运戏弄,再一闭眼,就又陷入深渊。
“我好好看看你,记着你,再也看不见,也不怕了。”
王修突然醒悟,挣扎着要下床:“你等着,我去叫太医院的太医去!”
李奉恕箍着他,声音低沉滚烫:“我瞎的时候,他们也没见着有什么用了。我先把你记着,烙在骨头上,时时揣着,以后也不怕了。”
王修哽咽更大声:“呸呸呸!刚好就说胡话!总得让太医来看看,怎么突然就好了……”
李奉恕的眼睛贴着王修的手心。王修两只手的手心里都有大蜈蚣,又粗又长,是他砍的。王修感觉到手心里潮shi一片。
“通络止痛,杀毒祛邪。”李奉恕喃喃自语,“能治好我的,不就在这儿么。”
王修再也忍不住,热泪滔滔。他抽出手,捧着李奉恕的脸。这男人深渊一样的眼神又回来了,又危险,又诱惑,让人想往下跳。
第41节
恋耽美
第41节
“秦赫云守白帝城保四川, 招降张献忠。可惜她一时杀不了张献忠, 否则也金章紫绶了。”曾芝龙一摊手, “海面上的利益就像是海啸, 轻易不来也看不到, 一来就是地动山摇,偏偏咱们皇帝和摄政王估计就没见过什么像样的海面,遑论海啸。在我能让大笔银子进大晏之前,摄政王可看不见我。”
虽然他本来就眼瞎。
海都头看大帅脸色又难看了, 心想大帅争强好胜的性子忍到现在也不容易。京城让他开眼界,感觉像是另一个大洋, 大风大浪瞬间能把人吞噬得渣都不留。海怪巨兽之间吞啖厮杀, 还要殃及小鱼虾。大帅站在朝堂之上,武英殿里的时候,其实不怎么排得上号。大帅这么能兴风作浪的人,偏偏还施展不开, 去福建赈个灾差点把自己栽了。
“那厨子给我算命说我不能上岸, 那我就回海里。”
曾芝龙一捶桌子。反正姓李的瞎子从来都没看见过他。
曾芝龙上书下南洋,武英殿一番讨论, 朝廷批了。陈春耘在鲁王府门口打转,转得王修不得不出来:“你拉磨呢?”
陈春耘讪笑:“这不是……”
王修袖着手,看着陈春耘微笑。大陈官人文采风流才思敏捷绣口吐锦,这时候愣是一个字也蹦不出来。王修没让他进去,也没不让他进去,就站着看他。陈春耘深深一吸气,深深一揖:“我这几日闭门思过,越想越心惊胆战,自己差点铸成大错。君臣同心协德,才能共渡难关。研武堂幸而没事,若是研武堂除了岔子,我陈春耘难辞其咎。”
王修还是微笑:“大陈官人能认真反省,我很欣慰。既然错误认识到了,请回吧。”
陈春耘急得眼前一黑:“那什么……”
王修扬眉:“什么?”
陈春耘豁出去了:“臣通泰西语言,又擅长于泰西诸国打交道。此次下南洋臣毛遂自荐!”
王修笑一声:“大陈官人,据实以报罚抄了多少了?”
陈春耘大声道:“抄进骨头里了!”
王修喟然:“大陈官人请进吧,我有些事要叮嘱你。”
陈春耘在鲁王府研武堂呆了一天,天快黑才告辞。和王都事聊了南洋局势,王都事看着海图沉吟:“大晏太大,陆上都一堆麻烦,所以一贯忽视海面。小陈官人的上疏让摄政王殿下几宿没睡着。殿下心里预感银荒就快来了,只是没想到可能那么近。大晏现在经不起神庙末年一样的战乱了。各方都在争取时间,白敬,陆相晟,秦赫云,阳继祖,能拖就拖,就为了个三四年能喘息的空档,这三四年一点大纰漏都不能出,大晏才算能渡过一劫。摄政王殿下担心,别战事压下去了,银政问题又起来了。发行宝钞势在必得,银子也不能短缺。小陈官人正在谋划宝钞司的事情,大陈官人,你心里有什么成算?”
陈春耘心中豪情:“国与君缺什么,臣便出去找什么。”
王修终于伸出手拍拍陈春耘的肩:“大陈官人,做出一些政绩给陛下和殿下看一看。有你和小陈官人,只盼大晏银政平安无事度过三年。到那时,陈家出了你们兄弟,就是大功一件。”
陈春耘深深一揖:“臣,明白了。”
王修怅然。
小陈官人说大晏一时进来太多银子也不好,不过大晏远远没到担心银子太多这个问题的时候。好比土地干旱到龟裂时谁会担心涝着。不够,不够,怎么都不够。王修觉得奇怪,怎么会有市面流通银子数量越大越缺银子的感觉,到底这个吞噬货银的无底洞在哪儿?
王修也认真还礼:“多拜托大陈官人了。”
陈春耘郑重:“臣回家准备,即刻启程,与曾将军一同下南洋。”
曾芝龙的船队在黄海渤海着实出了一把风头,沿岸都轰动。然而只聚齐了十八芝的十支船队,其他八支有的在远洋有的运货,过不来。东边沿海的研武堂驿马天天上报对曾芝龙船队的记录,王修看得也是很震动。上次曾芝龙那条船是糊弄事儿的,丢了也不可惜。这一次,十八芝忠心诚意北上朝拜。曾芝龙把家底一展无疑,从此再无十八芝,只有福建海防军。
曾芝龙抬腿直直走进研武堂,只有摄政王一个人坐着。曾芝龙轻声道:“臣来向殿下辞行。”
曾芝龙自福建归京,没进过研武堂。这一次来,便是辞行。摄政王坐着沉默,曾芝龙微微笑:“殿下,臣想要金章紫绶,和白敬一样的。”
摄政王倒是笑了:“这话只有你敢说。”
“因为臣直率。”
“不是,因为你脸皮厚。”
曾芝龙前仰后合:“臣从不知道世上最危险的恶浪竟然在陆地上,臣差点被一浪打得万劫不复。吃一堑长一智,臣懂了。”
摄政王坐在阳光中,曾芝龙就爱看他武神一样威风凛凛地被阳光镀一层金身,等待众人顶礼膜拜。
“你懂什么了。”
曾芝龙还是笑:“只要殿下在风浪中掌舵乾坤,无论臣等离得多远,都不会沉船。臣等,需要殿下的庇佑。”
摄政王灰沉沉眼睛像是能看穿生死,那是神从云端俯视人间的眼神,无悲无喜。
曾芝龙轻轻行一个正规的跪礼,声音悠扬地重复:“臣一定要凭军功得到金章紫绶。”
摄政王点头:“孤等着曾卿早日传回捷报。”
曾芝龙出京那天,回头一看北京巍峨的城墙。城上站着个高大的男人,摄政王亲自来送行。
福建海防军的队伍浩浩荡荡穿过城门,曾芝龙骑在马上持旌节国书遥遥一躬身。
曾芝龙一行先到天津港,再一路收回零散停在大连卫莱州港登州港的船。余皇不能太接近天津港,但余皇缓缓行驶离开时,天津港战鼓齐响,震天动地的鼓点是王令出征的声音,将军出海,亦是为了直斩楼兰。余皇号角长鸣,将军领命,军威赫赫,劈浪而行。
大连卫登莱港口的船队陆续回归余皇的编队,每次撤船队,港口都要齐发战鼓,涌到港口看热闹的人群跟着大声欢呼。
余皇上号角回礼。虽远行海洋,必不负君恩。
海都头第一次感觉自己热血沸腾,虽然以前抢夺财宝也沸腾,但不是这么个沸法。以前高兴得浑浑噩噩,现在听着个个港口激昂磅礴送征礼的战鼓声和人群澎湃的欢呼声,兴奋得清清明明。
十八芝不当海盗也挺好的,他好像明白老大为什么想要变成官兵。大晏的福建海防军途经港口,皆鸣军礼战鼓,他从来没听过这么多威武雄壮的巨鼓整整齐齐发出的声音。
当然,官方走私也是个……巨大原因。
海都头偷偷瞄老大,老大正在看手里的旌节。使臣的旌节,陈同知说张骞当年拿着的就是这个。海都头看着老大想张骞,差点笑出声。老大没理他,就是紧紧握着旌节。
陈同知站在甲板一侧往外看万顷碧波,心中抑郁顿时一舒,对北京的方向躬身长揖。臣定不负皇恩,不辱使命。
陈同知又开始当磕头虫了,海都头心里乐呵呵。
回到大海,真好呀。
曾芝龙到达天津那天,武英殿外整整齐齐列着整装待发的驿官。摄政王站在武英殿高台上,声音肃穆沉稳:“大晏地域广大,通信传递,多仰仗诸位风雨兼程。今后,挡研武堂驿马者,杀无赦。”
驿官们对摄政王殿下一抱拳:“得令!”整齐划一翻身上马,策马奔驰出宫门,各自散开,奔赴各地新建的研武堂驿站。
“六叔想要恢复太宗时的驿道。”皇帝陛下说。
曾森懵懵懂懂。他正在悲伤,父亲又出海去了,走之前都没有来得及再见一面。父亲告诉他,海盗的儿子就是海面的蜉蝣,飘飘散散,哪里都能生存。大概自己在宫中父亲也是很放心的,总比在海上吃苦强。曾森郁郁的,王修站在一边轻声道:“陛下看这些驿道想什么?”
皇帝陛下蹙眉:“线?”
“悬丝诊脉的线。”王修笑得温柔,“线不断,陛下总能立刻知道大晏哪里出了问题。”
皇帝陛下仔细盯太宗时的驿道图。曾森道:“海上也有驿道就好了,一个小岛一个。”
皇帝陛下看曾森终于说话,挺开心:“曾卿说得有道理。将来曾卿驻海上长城,也得有烽火台。”
曾森小脸又胖回来,嘟嘟的,特别严肃点头。他答应皇帝陛下的事,绝对不食言。
王修在一旁温和地保持安静。最近皇帝陛下喜欢宣他近前回话,不知道为什么。好像皇帝陛下见到他,就能开心一点。王修温和镇静,既然能安抚李奉恕,安抚奶皇帝这个小胖子,小意思。
研武堂的驿站范围正在一点一点扩大,日夜不停地运送各种军政驿报,忙碌的路线是摄政王殿下一手握着的缰绳,驾驭掌控着山河乾坤。
奔流不息的政令冲出紫禁城,冲出北京,冲向整个大晏。
第169章
曾芝龙的船队离开登莱, 港口驻军向宗政鸢回报十八芝全部平稳撤离山东港口。
宗政鸢感叹, 北方水师跟南方海盗真是没法比。从辽东费劲扒力地抠来那么几条多桅船还沾沾自喜呢,他亲自去港口看曾芝龙的船都傻了。慢吞吞山丘一样的旗船就不说了,宗政鸢觉得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关键就是那几艘载炮战船,曾芝龙从哪儿淘换来的?停在登莱港口把登莱水师的多桅船衬得跟丫鬟似的。
宗政鸢心想还是李奉恕牛逼,曾芝龙这种妖孽都收服了。
山东秋收最要紧的关头刚忙完, 跟打了一场仗差不多了。宗政鸢难得回帅府, 一进门听见小猫叫。
这段时间宗政鸢经常在外面跑, 收成现在是大员们脑袋上方悬着的大铡刀, 谁都不敢怠慢。隔一段时间回来, 小白也还认识他,用爪爪轻轻在宗政鸢掌心一点,算是打招呼。他很着急看小白的鬃毛,小白偏偏长得有条不紊, 一点不着急。雪白的小身子团着,高傲的小模样儿倒是得那位的真传了。
“我看别的小猫都会撒娇, 小白怎么不理我?”
养猫的小厮回答:“猫咪的脾气不总一样的, 而且总督隔段时间才回来,小白可能有点认生。”
宗政鸢点点小白的鼻头:“我倒是想把你带去延安府呢,你倒是快长啊?”
小白打个小哈欠。
刚进大门,这下难得听到猫咪嗲嗲的叫声, 宗政鸢急急忙忙走进后院:“小白怎么了?”
小厮苦笑:“没怎么, 玩儿呢。”
小白正在跟一只狸花小土猫团在一起咬着玩儿,狸花小土猫打个滚儿。宗政鸢疑惑:“这也是府里的猫?”
小厮挠挠脸:“回总督, 不是,外面跑进来的。”
这狸花小土猫刚跑进来的时候小厮正在喂小白,小土猫饿得瑟瑟发抖,缩在一边眼巴巴看小白。小白左蓝右碧的鸳鸯眸瞧见小土猫,又仰头看看小厮。小厮以为小白讨厌小土猫,所以去驱赶,小白蹭蹭跑到前面,舔舔小土猫。
小白很有气度地请小土猫吃东西,小土猫小心翼翼地赖下了,到点儿来吃饭。小厮想轰它小白不让,不让小土猫吃饭小白也不吃东西。小厮可不敢让小白饿着,据说整个山东这样的鸳鸯眸狮子猫也没几只,饿坏了总督肯定大发雷霆,所以小厮只好多准备猫饭。小土猫看见小白眼神还是怯怯的,为了吃的豁出去了,壮着胆子缠着小白一起玩儿。小白喜静,喜欢自己一只猫安静晒太阳,被小土猫缠得不耐烦,只好陪着打闹。
“最近小白食欲不大好,也不怎么抓老鼠了。小土猫一来缠着它玩儿,眼见着ji,ng神就一天比一天好,前天跟小土猫合作逮一只大耗子,吃掉之前还一起戏弄半天。”
小土猫没名字,就小土猫小土猫地叫。玉雪可爱的小白根本不明白自己的血统跟小土猫有什么差别,秋风渐凉,小白跟小土猫团在一起晒太阳午睡,小身子一鼓一鼓。
宗政鸢蹲着看相亲相爱的小白和小狸花,自嘲一句,我还不如一只小土猫呢。
然后宗政总督十分严肃地问帅府掌事:“府里哪儿来的那么多耗子?”
研武堂下令宣宗政鸢进京,肯定是为了汇报曾芝龙船队事宜。毕竟曾芝龙船队太大,体量超出朝廷预计太多倍,不谨慎是不可能的,必须山东总督亲自进京面圣。
进京之前,宗政鸢给白敬写了一封信。问他延安府好吗?存粮还够吗?听说右玉给他送土豆甘薯啦,好吃吗?那玩意儿山东能种吗?
假模假样问完公事,宗政鸢郑重地问他:你还好吗?
为国鞠躬尽瘁是应该的,那也得活得利利索索的才能鞠躬尽瘁。伯雅多多保重,大晏国祚万年,一切来日方长。
他写着信,小白难得跳到书案上坐着。鬃毛还没出来,小小一只竟然也有点狮子威严的仪态了。左蓝右碧漂亮的琉璃眸子认真地盯着宗政鸢,软软地喵一声。
宗政鸢心都化了,小心翼翼用手摸摸小白:“你不讨厌吧?你其实不讨厌我吧?”
小白舒服地呼噜着,半眯着眼睛。
宗政鸢叹气:“你不讨厌我就好。”
小白舔舔爪爪,从宗政鸢手下挣脱出来,在书案上遛弯儿。不小心踩进砚台,踩出一溜小小的梅花儿,印在宗政鸢给白敬的信上。
见圆圆小小的梅花印点在信纸一角,宗政鸢添了几句:“小白跟你问好。它是一只很可爱的小猫,眼睛左蓝右碧漂亮极了,就是不咋爱理我……”
把信发出去,宗政鸢打算连夜启程,走之前还去看看小白。猫咪晚上欢腾,小狸花追着小白来回跑,小白上哪儿小狸花上哪儿,已经不是为了吃的,就是喜欢缠小白,死皮赖脸到底。宗政鸢站着看,笑了半天。
我总不能不如一只小猫崽子吧。
宗政鸢前脚进京,秦赫云后脚就到。白杆兵千里迢迢从四川进京谢恩,皇极门又热闹一回。白杆兵山呼陛下万岁殿下千岁,宗政鸢感慨,轻兵营京营天雄军,白杆兵是第四支部队了。秦军总有一天会来的,也要站在皇极门大声欢呼。宗政鸢从来都不服气陇右兵天下第一,可是伯雅训练出来的兵,想来也当得起天下第一。
皇帝陛下和摄政王检阅白杆兵,皇帝陛下很兴奋。白杆兵大多数是骑兵,人人长枪,冲击突刺,所向披靡。枪杆是白蜡杆,柔韧度极高,难以c,ao控,但是杀伤力成倍。白杆兵着铁甲,马身上也披锁链甲,所有白杆兵横枪立马站在一起,铁甲寒光浩荡如海。
“汉代马伏波为国拓土开疆镇乱平叛,我大晏也有秦伏波护国守土保境安民。好得很,好得很!”
摄政王大笑,伏波将军下马行军礼。李奉恕看不见她,宗政鸢一看她脖子后面一凉,这亲切的恐惧感,秦赫云让他想起祖母,老太太年轻时大杀四方,六十了还能上马追着他打。秦伏波身后是他的儿子马又麟,人称小马超,英俊得飞扬跋扈的。摄政王早听闻马又麟冲锋陷阵悍勇无敌,让他也来近前来回话。
秦赫云为人不喜形于色,看得出来对儿子还是很骄傲的。马又麟哪儿都挺好,就是一张嘴四川话,官话没有他母亲溜,近前回话皇帝陛下和摄政王稍微有点费解。
当值的是赵盈锐,跟在摄政王身边,检阅白杆兵的时候一看宗政鸢吓得直往后缩,宗政鸢拿手指头岔过他的嘴,他一辈子都不会忘。宗政鸢一时半会儿没想起来他是谁,一个劲儿神游想秦兵的事情,想白敬。
皇帝陛下和摄政王平易近人地跟秦赫云马又麟聊川蜀,赵盈锐左右看看,心中百感交集。他刚追完花木兰的戏,花木兰跟潞王历经磨难终于在边关得皇帝陛下赐婚喜结良缘。皇帝陛下,花木兰,潞王,戏里老几位都齐了。赵盈锐默默站在摄政王身后,一时之间戏里戏外天人交战得他ji皮疙瘩一阵接一阵。
白杆兵已经是皇极门第四拨,造成的轰动肯定不如开天辟地头一个的轻兵营,不过白杆兵离开皇极门上承天门大街的时候,街道两侧都在拥着看。
一般武将进京谢恩要赐宴,更何况秦赫云护送蜀王的孙子一同进京更要赐国宴。以往女子受封赏肯定是太后皇后设宴,男子是皇帝陛下设宴。秦赫云是个女人,虽然是个武将,礼部认为她应该穿着诰命吉服去宫内向太后谢恩。
王修知道这帮京官拿捏外地官员的龌龊手段,诰命敕命主要是以夫功封赏,这是在敲打秦赫云既然以夫继承石砫,当然也是以父家马伏波的后代得封赏,莫要得意忘形,没她什么军功。
宗政鸢在武英殿上大声道:“这又有什么好吵的?秦赫云用什么身份进京就用什么身份领赐。既然她又是个女子,先用武将身份领皇帝陛下赐,再用诰命身份领太后的赐。换件衣服的事儿,这一上午你们吵多久了?”
礼部十分反对秦赫云用武将身份赴宴领赐,宗政鸢咬牙,你们这又是皮痒想挨揍了吧。他怒道:“招降张献忠算不上什么大事儿所以不能论军功,那还有个李鸿基在河南,诸位大人谁把李鸿基招降了?”
皇帝陛下板着脸:“宗政将军说得对,用什么身份进京就用什么身份领赐。朕将为秦将军设宴,不过太后亦很仰慕秦将军为人,想一睹秦将军铠甲长枪的风采,所以一并在内宫赐宴。”
武英殿听政后宗政鸢进研武堂,秦赫云正好也在,对宗政鸢感激一抱拳:“多谢宗政将军仗义执言。”
宗政鸢心想总不能说你让我想起奶奶,只好回礼:“没事,都是同僚。那一帮鹌鹑在京里蹲久了,只会互啄,哪知道武将征战沙场多不容易。”
摄政王和王修才进来。摄政王听秦赫云上报四川事宜。蜀王财力雄厚,对白杆兵支援颇多,所以才有人参秦赫云私交藩王。
“臣绝无图谋不轨之心,私交藩王,实在是……不得已。”
摄政王道:“京运对四川一向支持不多,卿能自己找到个法子,也是京运愧对川军。”
秦赫云之后,宗政鸢上报登莱所观曾芝龙船队一事。
摄政王听得非常认真,王都事在一旁记录。
研武堂奏对完毕,摄政王神情温和:“我一向弱于兵事,研武堂有几位教授,可惜不能时时聚齐。秦卿愿不愿意进研武堂给我讲讲兵事,让我对四川也有所了解?”
秦赫云道:“多谢摄政王殿下信任!臣谢恩!”
王修默默地在研武堂教授名册中添上一条:
秦赫云,四川人。
摄政王和颜悦色:“秦卿晚上进宫赴宴,不要换披挂。太后仰慕秦卿,想见见女子穿铠甲是什么样子的。”
秦赫云回答:“臣明白。”
摄政王笑道:“辛苦秦卿了。”
秦赫云动容:“为国为君,不敢称辛苦。”
山东发到延安府的驿信一早就到,白巡抚当即拆开阅读。魏知府看白巡抚看完信脸发红。有点像气的,又有点不像。白巡抚眼睛缚黑纱,看不到眼神,实在是很难揣测。
白巡抚一拍桌子,信笺被拍得一翻,魏知府恍惚看到个……猫爪印儿?
老了老了,不服老不行,眼睛都花了。魏知府黯然。
第170章
秦赫云的白杆兵进京, 老百姓挺熟练地拥在街边儿上看热闹, 纷纷议论下一个进京的会是谁,有可能是白敬的秦兵。
邬双樨站在人群里,漠然地跟着听。秦赫云骑着马从他面前经过,马又麟紧随其后。邬双樨看到马又麟心里特别凉。意气风发年轻英俊的将军随长辈进京,于万众瞩目的辉煌中驱马潇洒过长街——
那是曾经的他自己。
邬双樨一直看着马又麟, 一直看着, 直到马又麟随着秦赫云在远处消失不见。
李在德费劲地在人群中逆流而上。个子不够高, 双手挥舞, 真跟淹没在人海里狗刨似的。邬双樨吃力地挪动, 终于一把抓住他:“你跟着我突围,先回家。”
李在德没戴眼镜,只好一把抓住邬双樨的手,两个人手牵手冲出人山人海。李在德只觉得左拐右拐光影一动莫名其妙就突围了, 两个人在僻静处喘息。
“下回再有这种热闹,得避着走。”
他们俩从京郊的京营和火药厂回来, 约在门口碰头一起回家吃晚饭, 正撞上白杆兵入城,人群一浪就把他俩拍开了。邬双樨笑笑:“很久没有这样的盛事了。”
李在德心有余悸:“是啊,大家其实都挺不安的,毕竟被围过城。秦将军领着白杆兵打赢了张献忠, 不得不让人仰慕。”
一提金兵围城, 邬双樨沉默,李在德突然发现他俩还在袖子下牵着手, 笑眯眯地握得更紧。
邬双樨看他,李在德笑:“你知道我是个睁眼瞎,特别害怕人多的时候,想出人群都不知道最后走到哪里。刚才突出重围时被你紧紧拽着,我就什么都不怕了。反正你在嘛。”
邬双樨捏捏他的脸。
今日白杆兵入城京营戒严,旭阳被安排了个巡守的差事。邬双樨帮周将军准备武举,有事要进城递交文书,倒是不用在京营留值。总之今天没旭阳,邬双樨心情稍微好一些。
李在德没有要放手的意思,捏住邬双樨的手指。邬双樨低声笑:“赶紧回家,老叔不知道在不在家。”
李在德哼一声:“他?肯定在街上看热闹被堵得回不了家了。咱们回家先准备晚饭。”
邬双樨做饭手艺还不错,李在德也能帮忙打下手。老王爷暂时回不了家,他们两个到家之后就淘米洗菜,邬双樨菜刀一点菜板,当当当一气呵成整整齐齐切出菜丝,下锅炒。哧啦哧啦的油烟中邬双樨和李在德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聊京郊火药厂,聊最新的地雷,聊火铳的改进。李在德说地雷挺顺利的,最近一直在试炸。
邬双樨听地雷声听麻木了,听到也忽略。
李在德笑:“我告诉同僚们你说地雷是火器里的君子,大家都觉得你很了不起。你武举考试准备的怎样了?”
邬双樨翻炒蔬菜起锅:“周将军筹划了一些,等研武堂批复。蜀王孙子已经进京,必须得快筹办凤阳武学和凤阳幼学。”
李在德守着火灶,橘色的火让他看起来毛绒绒的:“蜀王世子是藩屏里第一个进京的吧。”
“秦将军要进京,赶紧趁着白杆兵随行就塞进来了。蜀王想得也对,迟早得进京,有白杆兵还安全点。”
李在德和邬双樨聊着天,老王爷一脸油汗踉踉跄跄进门:“哎呦我的老天……”
李在德无神的眼睛瞬间犀利:“爹你的鞋还在吗?”
老王爷应道:“鞋没丢鞋没丢。”
李在德松口气:“没丢鞋就好,丢了鞋可要花钱的。您每次上街去看热闹都得丢鞋子,这次这么进步?”
老王爷灰头土脸:“蒲扇挤掉了。”
邬双樨笑:“下次我回来稍一把。”
李在德翻个白眼儿,老王爷讪笑:“多谢小邬。今天旭阳不来?”
李在德用勺子搅粥:“他当值。”
老王爷坐着感慨:“京中传秦赫云,唱花木兰,今日一见真人才觉得都差得远了。她是要进研武堂的,研武堂的将军,个个威风。”
李在德摆碗筷:“好啦好啦,您洗个手去,吃饭。”
天边又有爆炸声,隆隆的。
白杆兵进城时马又麟就听见有炮声,还以为是隆重迎接自己的礼炮呢,进城才发现方向不对,爆炸声在京郊。护送蜀王世子进入大长公主府,白杆兵进一回皇极门给陛下和殿下看一看,又撤出城去,在京营旁边扎营,火药厂试炸药地面都跟着动。白杆兵面面相觑,京营安之若素。秦赫云进宫面圣,马又麟不够资格赴宴所以在驿馆闲着。驿馆送来信:“这是秦将军的信。”
马又麟嗅到信上脂粉香气,这信分明就是出自闺阁女子之手,写给母亲?他反问驿官:“不是给我的?”
驿官微笑:“不是,南京来的,秦淮河柳小姐的信,我们可不敢怠慢。”
马又麟张大嘴:“秦淮河柳小姐写信给我娘啊?”
驿官尴尬微笑:“信送到了,敝职告辞。”
马又麟在驿馆里背着手绕着那封幽香的信打转。转来转去心想不是军报不是政令他应该能看,用手指拈开信封小心翼翼取信纸做贼心虚地看柳小姐的信。
秦淮河柳小姐为人豪爽,一向敬仰大英雄。秦赫云赫赫威名,令她心生钦慕,若秦将军能到金陵一叙,她必将亲自下厨聊表心意。
马又麟默默地叠好信纸,塞回信封。
蜀王小世子住进了大长公主府。一路上被秦赫云吓得不敢出声,一进大长公主府立刻放开了嚎啕,连哭好几天。满嘴四川话,谁也听不懂他在哭什么,哭得公主府上下焦头烂额。
就是哄不好,随行的奶娘都不行。
蜀王小世子要回家。
皇帝陛下出于好奇来大长公主府看望小世子,曾森差点就被这个四川柿子给哭崩溃了。他瞪着眼睛问四川柿子:“你到底在哭什么?”
蜀王小世子中气十足:“回家噻!”
曾森见他又要接着哭,生气:“身为男儿,总要离家,或早或晚而已。你这样一直哭,太难看了!”
蜀王世子才不理他,歇够了,吸一口气,张嘴接着哭,非要哭到他们送他回四川。
皇帝陛下一看蜀王世子张嘴,往他嘴里塞一块点心。蜀王小世子停止嚎哭,认真把点心吃完,才要蓄力,皇帝陛下又塞给蜀王小世子点心。蜀王小世子严肃认真吃东西,吃完再哭。
最后就把太医院的太医都给叫到大长公主府里来了。蜀王小世子肚子疼得嘤嘤流泪,大长公主急坏了,鹿太医幽幽道:“小殿下……吃太多了。”
皇帝陛下老气横秋地对曾森道:“皇恩太浩荡也不行。”
曾森给蜀王世子哭耳鸣了,心想这颗四川小柿子这巨大的肺量,不练潜水可惜了。
皇帝陛下来看过蜀王小世子一回,就没再提把小世子接进宫的话。小世子没事儿吊嗓子就跟京郊火药厂试炸药一样了,大家全都麻木。
大长公主怕小世子哭得背过气去,倒是很忧虑,这孩子天赋异禀太能哭了……想想也心酸,四五岁的样子就得离家千里,蜀王府只能跟出来一个奶娘,小世子母亲在四川不知如何撕肝裂胆呢。陈驸马抱着嚎啕的小世子来回转,转来转去就让小世子看到墙上晒的留种子用的干椒。小世子抽泣:“那是啥子哟……”
陈驸马觉得可能干椒红彤彤的喜人,小孩子喜欢亮色,于是拿一颗来给小世子玩儿:“海外盆栽的种子,小殿下你……”陈驸马忽然大惊失色,“小殿下别!”
小世子捏住干辣椒,往嘴里一塞,咔嚓一咬,眼泪奔腾。陈驸马吓坏了赶紧让小世子吐:“这不是吃的,快吐,快吐!”
小世子被辣得直哭,小胖手里捏着干椒也没扔,嘴里含糊嘟囔着要回四川,这个也要带走。
这只是一个ji飞狗跳的普通午后。
四川小柿子与辣椒,完成了命运的邂逅。
第171章
曾芝龙的队伍离京, 弗拉维尔就站在人群里。
曾芝龙第一次离京, 他一宿没睡,恨不得伸手就从海上拿回祖国的船队。曾芝龙跟西班牙和荷兰都不对付,事情应该能很快解决。
但是曾芝龙去了福建,突然没了音讯。弗拉维尔困在京城动也不能动,只能在家中打转。他借住在葡萄牙神父家中, 这样可以省一笔差旅费。后来福建倒是来信了, 曾芝龙造反。
弗拉维尔气血上涌差点昏倒, 曾芝龙为什么挑这个时候造反?那还能从西班牙手中要回葡萄牙船队么?谁能办到?
什么情况都打听不到。宫廷他肯定进不去。鲁王府也不用想, 摄政王召他宣讲过一回好像就把他给忘掉了。他在北京人生地不熟, 想托人打听都不知道托谁,嘴巴溃疡得吃不下东西。
葡萄牙正在全国一心地重建自己的政府,提高一切税收百姓也无怨言。这个时候如果海面航运断了,真的是掐住脖子了。
弗拉维尔整日焦虑, 葡萄牙神父也无可奈何,只好劝他:“主自有他的安排。”
弗拉维尔一看葡萄牙神父, 灵光一现。他想起一个人来。
李在德。
上次被他给灌趴之后, 两个人都忙,一直也没什么联系。弗拉维尔握住神父的手:“多谢神父,我得到指引了。”
弗拉维尔戴上帽子,火速去耶稣会会馆, 守株待兔。
守了两天, 老远瞧着大兔子一脸茫然高高兴兴地走过来,弗拉维尔蹭一下蹿上前:“李巡检!”
李在德吓一大跳, 根据声音想起这是谁:“索教官?”
弗拉维尔很热情:“几天没见,我正想你呢,你就也来耶稣会会馆了。”
上次他和邬双樨还有旭阳合伙把弗拉维尔灌了个死醉,内心有愧:“哦我来替师父抄抄书什么的,索教官也来看书?”
弗拉维尔微笑:“是啊,很久没看到母语的书籍了。”
晏人对于背井离乡的人总有种天然的同情。李在德出远门转了一趟辽东和山东就想北京想得不行,难以想象弗拉维尔这样跨越远洋数年回不了家的。他跟弗拉维尔一同往里走,边走边聊:“出来很久了吧。”
弗拉维尔长长一叹:“也有九年了。”
耶稣会会馆里有个小小的藏书室,不能把书带走,但是能抄,李在德没事儿就爱来抄抄书。今天藏书室里没其他人,弗拉维尔坐在李在德对面,随手拿了本叙事诗,一行字没看进去。李在德觉得弗拉维尔神情有点怪:“索教官有话直说吧。”弗拉维尔笑笑:“最近京里好像在传福建出事了……”
李在德压低声音:“索教官也听说了?传曾芝龙造反了。”
眼前这位勉强算是摄政王殿下的“堂弟”,能见摄政王的,连他都这么说?李在德看不清弗拉维尔满脸山雨欲来,就是很神秘地说:“我总觉得,曾芝龙不至于造反。”
弗拉维尔一愣:“李巡检这么看?”
李在德严肃:“我观曾将军如玉树立兰庭,英气勃勃心性旷达,不像心术不正之人。”
弗拉维尔心想你看得清曾芝龙什么模样吗吗吗?
弗拉维尔也压低声音,营造出一种窃窃私语交换秘密的氛围:“鲁王府没说要治曾芝龙的罪啊?”
李在德压压嘴角:“关于曾芝龙,王都事什么都没说。摄政王殿下用人不疑,他应该是信任曾将军的。再说我看王都事心平气和的,应该也没什么事儿?”
弗拉维尔吞咽一下。紫禁城是整个帝国的政治核心,他连紫禁城的墙都摸不着,李在德勉强算站在大门口的。李在德专心致志抄书,弗拉维尔坐着。大晏历的七月天上简直下火,藏书室还挺闷的,弗拉维尔坐在蒸笼里心急如焚。
那个王都事弗拉维尔见过几面,是摄政王身边的最高级秘书官,观察不到摄政王观察他也算是个好选择。李在德说王修没什么反应?
“我听说很多官员都弹劾曾芝龙?”
李在德狂写:“是这样,不过也不稀奇,谁没挨过几次弹劾,只能说明他官做得不够大。”
弗拉维尔头痛欲裂。
李在德总算注意到弗拉维尔异样:“索教官?”
弗拉维尔觉得再也问不出什么来:“愿主保佑曾将军。”他拿起帽子,微微一鞠躬,走出藏书室。李在德有点莫名,没听说过索教官跟曾将军有交情?
弗拉维尔知道自己着急也白着急,他连紫禁城的墙都摸不着,紫禁城里面的人于他而言,跟云端的人也没什么区别了。
七月十五,是大晏的中元节。弗拉维尔随大流跟着人群放河灯,他也不知道放给谁,放给家乡的人?大晏的河灯能行驶得那么远么……教徒并不能参与一切异教的活动,弗拉维尔手里拿着河灯点燃蜡烛头,一面自嘲圣经上最大的死罪他都犯了,还怕这个。
弗拉维尔把河灯放入河中。希腊神话里是有冥河的,死去人的灵魂需要付钱才能摆渡过去。大晏的冥河在人间,人间的亲人的思念帮助灵魂走过冥河。
弗拉维尔看着那只河灯摇曳地漂流向远方。大晏的远航能力不错,也许河灯也是一样的,能够到达大洋的彼端,载去他对亲人的思念。
人间的河中繁星远去,冥间的河中引渡思念。
整个村庄都被西班牙军队屠光了。除了他和雷欧两个人在军队服役躲过一劫。西班牙军人嘲讽葡萄牙军人木呆呆的不会变通,所以冲锋陷阵不怕死。
弗拉维尔对小鹿大夫说,他把这个当成赞扬。
河边在演目连戏,都是地府的事情,河中漂流着荧荧烛火,河岸两边魑魅魍魉群魔乱舞。
弗拉维尔第一次看目连戏,看得目瞪口呆。他被人群推着走,看遍地府里的各种刑罚。判官审讯死者,坏人被折磨惩罚。弗拉维尔看一个坏人的灵魂被砍头,砍了头再长出来,长出来再砍,循环往复,鲜血淋淋。大约是戏班子使用了杂耍的技艺,围观的人喝彩,弗拉维尔手脚冰凉差点没站住。戏台两侧瞬间同时落下两幅血红大布条,在夜色中严厉刺目:善恶有报,抬头是天。
七月溽热的夜风中,弗拉维尔冷汗涔涔。
然而到了八月,弗拉维尔才明白那些吓人的戏剧,终究是假的。
北京有真正的杀戮。
北京行刑处每天都有被处死的官员,整个城中回荡着浓厚的血腥气。曾芝龙无罪,福建的地方官员牵扯到了北京的官员。
y间的大门已经关闭,人间盛大的审判,这才开始。
自古政治斗争全世界都一样血腥,大晏是个庞大的帝国,杀戮也格外的浩大。弗拉维尔在整个大戏最终落幕之后才知道,死的差点是摄政王,上刑架被砍头的险些是研武堂所有将军。
曾芝龙无罪,总算今年年内还有希望能要回葡萄牙商运船队。弗拉维尔思维涣散浑浑噩噩被人群推着走,看到刑场上哪个曾经的显贵脑袋落地,一腔热血喷涌而出,渗透刑场。
这次不是演戏,两侧不会落下血红的布条,弗拉维尔听见好像有欢呼,又好像没有,他眼前晃着那两句话:善恶有报,抬头是天。
如果……被杀的是摄政王呢。弗拉维尔一激灵,如果摄政王倒了,研武堂的将军们都被拉来砍头,会怎么样?
耶稣会会馆里研究概率的神父在两条轨道上滚球,那只球在第一千次的时候终于滚上了另一条轨道。顺利地一滚到底,轻轻地发出声响。
咔嚓。
改变一切的概率。
弗拉维尔倏地惊醒。
八月十五中秋节一过,曾芝龙正式再度下南洋。弗拉维尔这一次既没有焦虑,也没有兴奋。他也不知道是认命还是认清现实,大晏这个庞大的帝国就在无尽轨道上运行,不知道哪一天,运行到哪里。也许好,也许坏,所有的一切,不在任何人的掌控中。
愿主保佑大晏。
弗拉维尔默默地想,大晏太平,对于大家来说,总是好事。
一进九月,王修开始张罗一件非常郑重的事情:李奉恕生辰快到了。
李奉恕出生在九月初九,重九至阳的日子。宫中给他记录的生辰没记重九,记了个九月初十。不过都一样,反正李奉恕也不怎么过,大家总也闹不清楚他到底哪天生的。
景庙还活着的时候,除非景庙指明给赏赐,做儿子的谁敢在父亲面前庆祝什么生辰。成庙当太子时还能记着,重九时给李奉恕低调地加几个菜。
后来李奉恕就到了山东当鲁王。开头几年鲁王府也不知道李奉恕到底哪天生的,鲁王讳莫如深,北京那边从来不提,鲁王府上下便不敢问。王修十一月十一的生辰,自己鬼鬼祟祟地在小厨房擀面条,被李奉恕逮个正着。
十九岁的李奉恕站在小厨房门口,大晚上的跟尊神似的尤其瘆人。王修捞面条的姿势凝固住,歪着脸惊恐瞪李奉恕。李奉恕沉沉看他:“你在干什么。”
王修倒是会偷,不去王府厨房,专门捡李奉恕的小厨房,小厨房里可都是好东西。
王修捞出面条浇上面卤,用胶东腔笑嘻嘻:“殿下饥困了?”
年少的李奉恕饭量恐怖,经常半夜饿醒。这天终于忍不住,想着小厨房应该熄灶了,会不会有点别的什么吃。还没进小厨房就有动静,温柔的灶火光里一个细瘦的身条吭哧吭哧擀面。
王修把面碗往前推一推:“臣的生辰,殿下与臣同乐呗?”
李奉恕抽抽鼻子。
就都吃了。
一大锅面条李奉恕一点也没浪费,吃完很舒心,告诉王修:“孤是九月初九生的。”
王修心里呲牙咧嘴,重九,怪不得北京从来不明着提赏赐呢。
打那以后的重九李奉恕认真对待起来,要吃寿面,而且讲究王修亲手做的。
今年重九王都事落衙回来换了官服就赶紧进小厨房擀面,吭哧吭哧地打着郑重的拍子。李奉恕就站在厨房门外听擀面杖和面板发出的声音,根据节奏想象王修擀面时腰部用力的的起起伏伏。
李奉恕叹口气,王修腰细,一晃一晃地从背后看特别妖娆。无论是擀面时使劲儿,还是……别的什么时候。
王修不知道李奉恕脑子里 y 词荡漾:“你去睡一会儿吧,这几天这个折腾。面好了我叫你。”
李奉恕今天真是特别困,只好听王修的走回房中,往床上一倒,沉沉睡去。
好像做了个梦。好像没有。
“喵呀~”
……猫叫?
“喵喵呀~”
李奉恕迷蒙中笃定这是涂涂,心想好久没见到它了。胸口软软地一沉,眉间软绵绵的触感一点。李奉恕稀里糊涂醒来,迎面看见一对黑黑圆圆漂亮的猫儿眼。
还真是涂涂,涂涂坐在他胸口舔爪爪。李奉恕瞬间惊悚得全身紧绷弹着坐起,颤抖着用手在眼前晃一晃,傻了。
王修端着寿面进李奉恕的卧房,看没人,于是又端着寿面去他的卧房。刚进门,惊得一动不能动。
他看到……李奉恕低着头,反复看自己的手。
王修端着面剧烈颤抖,碗底磕着木托盘格格响,一口气堵着嗓子眼儿:“老李……”
李奉恕放下手,抬头望着站在夕阳赤金余晖中的王修,微微一笑。
“我就说,夕阳的辉光笼在你身上,很美。”
第172章
李奉恕一起身, 涂涂差点从他身上滚下来, 很生气地喵喵叫。李奉恕一只手托着它的小身子,直勾勾地盯着王修看。王修木然地端着面条发抖,眼圈慢慢就红了。
“列祖列宗原谅我了。”李奉恕轻声道。
王修把面条往桌子上一放,笔架上悬着的毛笔惊慌相撞。王修往后一退,冲进李奉恕怀里。
李奉恕举着涂涂往后一仰, 王修搂着李奉恕使劲蹭, 李奉恕被他蹭得喘不上气。涂涂在李奉恕高举的手心里低头看热闹, 评论地喵一声。
王修抬头看见涂, 涂涂用黑黑亮亮圆圆的猫儿眼认真盯着他。王修抚摸涂涂:“是不是你?”
涂涂打个小哈欠。
李奉恕眼睛扫王修, 从脖子往下。天还不算冷,王修穿得还不多,薄薄的衣物裹着细瘦的身体。李奉恕目光越来越烫,在王修身上着了火。王修被他烫得难受, 抱起涂涂往外走,李奉恕胳膊一伸揽住他的腰。
王修艰难道:“我把涂涂送出去……”
李奉恕用鼻尖蹭王修的脖子, 就是不松手。后院里有黑鬼的叫声, 涂涂从王修怀里跳出来,高高兴兴跑出窗子,找黑鬼玩儿去了。
王修扣住腰上的手,轻微颤抖。
李奉恕用脸从后面蹭他的颈窝, 越蹭越用力。王修使劲抓李奉恕的手, 李奉恕跟不知道疼了一样。他把王修转过来,王修看见他两只眼睛通红。
“我看看你, 我就想再看看你……”
王修哽咽:“你就这点出息你……”
李奉恕两只手扣着王修的肩,眼神剜着他,王修发现李奉恕也在抖,不是喜悦,是恐惧。突如其来的光明让李奉恕恐惧,他怕这又是命运戏弄,再一闭眼,就又陷入深渊。
“我好好看看你,记着你,再也看不见,也不怕了。”
王修突然醒悟,挣扎着要下床:“你等着,我去叫太医院的太医去!”
李奉恕箍着他,声音低沉滚烫:“我瞎的时候,他们也没见着有什么用了。我先把你记着,烙在骨头上,时时揣着,以后也不怕了。”
王修哽咽更大声:“呸呸呸!刚好就说胡话!总得让太医来看看,怎么突然就好了……”
李奉恕的眼睛贴着王修的手心。王修两只手的手心里都有大蜈蚣,又粗又长,是他砍的。王修感觉到手心里潮shi一片。
“通络止痛,杀毒祛邪。”李奉恕喃喃自语,“能治好我的,不就在这儿么。”
王修再也忍不住,热泪滔滔。他抽出手,捧着李奉恕的脸。这男人深渊一样的眼神又回来了,又危险,又诱惑,让人想往下跳。
第41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