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节
摄政王 作者:胶东大葱蝎子兰
第42节
李奉恕压低声音:“我看看你。”
他把王修压在床上,解开他的衣服:“我看看你。”
从背后看王修的腰,细瘦挺拔。腰,适合于后观赏。平日里挺拔如松,妖娆时如竹临风,多情时缠绵如柳。在李奉恕巨大的力量里,王修的腰颤动着,又像惊恐战栗,又像贪婪邀请。顶峰的抽搐时最美,发丝甩来甩去,甩在李奉恕身上,临水的垂柳划过水面,泛起涟漪,涟漪掀起滔天巨浪。
巨浪涌动拍岸,柔软的柳树在激浪中垂死挣扎。此时须观赏扬起的脖颈,从背后看头发中含羞美丽的线条优雅地拉长,身体的最深处吟诵压抑幽然的哭音,这一声天籁,就是对李奉恕最高的赞扬。
李奉恕咬着牙微笑,他每次都想咬王修。眼睛看不见时兴致总是不纯粹,没有想下嘴的食欲。李奉恕一生没有特别的兴趣,不爱戏曲不爱美食不爱古玩字画,他爱王修。
王修控制不住眼泪,狠狠地抽泣,在没顶的骇浪中艰难道:“你……整天想这个……”
李奉恕凑到他耳边,声音缓慢地钻进他耳朵:“一半国家大事,一半你。”
李奉恕轻轻一舔王修的耳朵。
王修终于忍不住,叫出声。
寿面是肯定糊了,王修睡过去,李奉恕才不会浪费王修的手擀面,全给吃了。
半夜王修迷迷糊糊醒来,李奉恕坐在床边看他。他轻声嘟囔:“又睡不着啊……”随即一愣,一扑李奉恕双手抓住他的肩,惊恐地看李奉恕。李奉恕眼神温和地看着王修。九月初九的上弦月竟然格外清亮。他坐在月光里,双眼如沉静深海倒映潋滟月色。
李奉恕不敢睡,害怕一睡着明天一睁眼又是无尽黑暗。王修蹭蹭冒眼泪:“你看的见我是吧?”
李奉恕用手指背蹭蹭他的脸:“趁看得见,多看看你。”
王修把脸埋进李奉恕怀里,说不出话。
“我等天亮,再看看日出。看到日出,以后有什么……也无憾了。”
王修呻吟颤抖:“我陪你等。”
“明天不用去武英殿了,让赵盈锐顶上。”
午夜一过,重阳之月西沉。李奉恕的生辰就算过了,他搂着王修,静静地等待黎明。
夜长且迟缓,等待是煎熬。终于等到天光破晓的一瞬间,阳光喷薄侵夜,杀出天边,一切都值得。
王修看到李奉恕笑了。
曾森给蜀王小世子起了个外号叫四川柿子,这颗四川柿子威名远扬,哭得惊动太后了。大长公主就怕这孩子出事,怎么哭都守着他。陈驸马心里叫苦,他儿子断奶的时候都没这么作践人!太后在西苑等着要看看蜀王小世子,怎么总也不来。大长公主吊着两只黑眼圈苦笑:“太能哭了,我怕搅扰到太后。”
太后忧虑:“是不是不舒服?”
大长公主叹气:“想回家。”
太后道:“送到西苑来,我看看。”
蜀王小世子虽然在大长公主府一劲儿哭,但也哭出感情,突然让奶娘收拾东西去西苑,他还不高兴,一边攥着辣椒一边呜咽。陈驸马发现蜀王小世子好像特别喜欢辣椒,跟大长公主府感情最深厚的八成就是辣椒。陈驸马塞了许多干辣椒在他的小兜兜里:“来来来都带着,还有盆栽,都送西苑里去。”
蜀王小世子就带着一兜兜干辣椒和几个大辣椒盆栽,见太后去了。
谁知道一见太后,他吧唧一声不哭了。
太后见他眼睛肿肿小脸肿肿,心疼不已:“可怜见儿的,怎么哭成这样,嗓子疼不疼?”
太后命西苑里的厨子准备了清凉的甜饮,蜀王小世子靠着太后,乖乖地抱着碗喝完了。
“你叫什么?”
蜀王小世子带着鼻音奶声奶气:“回圣人,我叫李至炅。”
皇帝陛下要去避暑西苑跟太后请安,曾森想起那颗四川柿子就头痛,但是陛下要去,他做臣子的岂能让君独自一人面对?所以曾森也得跟着去,起码四川柿子吊嗓子时他能跟陛下一同面对。
陛下车驾到了西苑,曾森提气,做好准备,结果一进宫门……没动静?
一个温柔的女声在说话,这是太后。一个略带四川口音的幼儿在回话,这个是……曾森还真没听过四川柿子平静的说话声。
四川柿子靠着太后,昏昏欲睡。他很喜欢太后,觉得太后身上的味道很好闻。太后看他兜兜里怎么还装着干辣椒,掌事姑姑笑道:“外面刚摆上盆栽,陈驸马说小世子喜欢,走到哪儿带到哪儿。”
太后笑出声。
小孩子都喜欢她,四川柿子也是。皇帝陛下进来请安,看见恬静的柿子,惊叹:“啊哟。”
皇帝陛下请了安回宫,回宫之前问蜀王小世子如何安置。曾森全身绷紧,四川柿子抱着太后的胳膊不放手,太后怜他幼小年纪离家千里:“就在我这儿吧。”
曾森松口气。
皇帝陛下知道曾森怕四川柿子,被他哭得头痛,于是严肃道:“曾卿不可与同僚忽生嫌隙。大晏此时,最需ji,ng诚团结,蜀王小世子虽然是能哭了一点,曾卿也不可就此疏离。”
曾森亦严肃:“臣惭愧。”
两个小胖子很有风度地结束了谈话,一起被人抱上马车,回宫。
刚回宫听见小猫咪的声音。皇帝陛下笑道:“涂涂又去哪儿玩了?”
涂涂小鼻头上有点点土,小脑门上沾着一小块树叶。皇帝陛下掏出手绢帮涂涂擦干净,涂涂自己又洗把脸。
曾森对猫咪没有特别的喜爱,只是皇帝陛下喜欢猫,曾森也就对猫格外客气。皇帝陛下晚上抱着涂涂睡觉,曾森半夜醒来,一眼瞧见墙上的影子。
巨大,平和,安详,神圣。
占满整个宫墙的影子并没有让曾森害怕,他只觉得敬畏。烛火摇曳,墙上沉睡的巨兽影子一抖,骤然变小,消失。
涂涂在皇帝陛下怀里翻个身儿。
曾森摸摸涂涂,涂涂砸吧砸吧小嘴儿。
第二天一早,皇帝陛下看到六叔昂扬地走进武英殿。不是听着王都事的脚步声,王都事没来。六叔自己一个人肃肃潇洒地走上台阶,看着皇帝陛下,眼神温和:“陛下。”
皇帝陛下被巨大的惊喜砸呆:“六……叔?”
六叔深沉的眼睛里带着笑意:“是臣。”
武英殿立着的臣子们保持沉默,垂首不语。皇帝陛下忍着没奔下御座冲进六叔怀中,六叔一定接得住他。
臣子们听见摄政王一声笑。
和平时的笑声不太一样,意气昂扬。今天摄政王殿下心情很好,大家心中反而有点紧。揣测上意是大忌,不揣测也不行,摄政王怎么挺高兴的,这是谁要倒霉了?
“诸位卿,有事便奏吧。”
富太监心说这何止意气风发,这是……满足的喜悦吧。
殿下和颜悦色,朝臣们默默打寒噤。
伴君如伴虎,老虎张嘴微笑,獠牙也就出来了。
第173章
摄政王又开了太庙。
这一次只他一个人跪在太庙里, 谁都没惊动。十二卫守着太庙, 摄政王一个人跪在列祖列宗面前,闭目沉思。
列祖列宗原谅他了。李奉恕闭上眼,缓缓地沉入无尽的黑暗。
目盲的这段日子,他习惯了在绝对寂静的黑暗里沉思,他看到他自己。
莽莽撞撞进京, 漫不经心戏耍群臣, 白日做梦地想要出海, 想要改革银政, 想要发展火器, 接着金兵围城,他竟然不知道京畿根本没有戍卫军,他甚至不知道金兵到底是怎么从关外进入关内的。
女真人抽他一嘴巴,别妄想了, 看看现实。
为了赈济陕西想调山西的粮,查杀哄抬粮价的晋商, 结果山西布政使拒绝调粮, 摄政王结结实实撞上朝廷齐心协力铸造的南墙,灰头土脸。到迟到数月的右玉战报,沾着血的信纸上风骨凛凛地写着,“惟愿大晏太平永载”。一个小城扛鞑靼大军将近七个月, 摄政王还是什么都不知道。
辽东的谢绅传信, 金兵有可能是通过蒙古南下的。摄政王决定优抚蒙古,朝廷反对, 皇极门大朝会一个朝臣都没出现。山东叛乱刚镇平,陕西天灾之后久未赈抚,终于起人祸,高若峰杀进凤阳。
仁祖皇陵被毁。
摄政王闭着眼跪在太庙,低声背诵。
“钦惟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天地合德,日月同明,膺景命而隆兴,握贞符而御历……华风复正,举礼乐于重兴。山川鬼神,莫不攸宁。华夏蛮貊,罔不率俾……”
李奉恕知道自己和研武堂刚刚迈过一个最大的坎。如果李奉恕保不住研武堂,再以后大晏的朝堂之上,便再无摄政王。大晏庙堂上君臣的对峙已经持续数百年。君臣互相折磨,互相历练,互相成全。
从李奉恕,到摄政王,再到研武堂,只是赢了一次,而已。
摄政王睁开眼睛,强烈明亮的光线让他微微眯眼。列祖列宗的灵位看着他,看着大晏,辉煌的日光在太庙外灼灼燃烧。李奉恕叩首:不孝子孙李奉恕懂了。
为君者穿行万丈风浪不倒,为臣者自然愿为大晏披肝沥胆无坚不摧。
周烈守护京城,宗政鸢镇守山东,阳继祖整治辽东,陆相晟抚右玉,白敬伐高若峰,秦赫云招降叛军,曾芝龙再下南洋,京营,轻兵营,天雄军,秦兵,白杆兵,海防军——千乘雷起,万骑纷纭,铤戈击云,旌旗拂天。
从来都有铮铮铁骨撑着大晏的天下,只为挽救江山于万一。他李奉恕就是为了保护这些脊梁肱骨,不至于被摧残至筋骨寸折,再也无力扛起万里神州。
惟愿大晏太平永载。
惟愿日月丽天,四海升平。
摄政王叩首。上不负天子,下不负君子,李奉恕此生谨记。
这一次,太庙外无风无雨,晴空万里,天地融朗。太庙外朱红赤焰的晏字旗森森罗列,静待漫卷。
总有一日……日与月与,受命于天,朱旗所拂,九土披攘。
李奉恕跪太庙,王修没有打扰他。老李有很多话想对列祖列宗讲,王修知道。他站在太庙外,看一眼摄政王跪得挺直的背脊,端正跪拜行礼,躬身退走。明明天道,杳杳因缘,王修只能敬畏。
王修溜达到猫儿房,他下决心要弄清楚一件事,所以抬腿走进小小的跨院。老内侍抱着猫在摇椅上晒太阳,像一只温和无害毛色花白的老猫。老内侍听见声音,睁眼看王修来了,乐呵呵起身:“王都事来啦。”
王修局促:“涂涂回来了?”
老内侍笑着点头:“回来啦,您请。”
王修跟着老内侍进入猫儿房,成庙亲手制作的猫爬架重山叠嶂的,宛如迷宫。猫咪们惬意自在地爬上跳下,看见王修也不怕,很有气度地喵喵叫,仿佛打招呼。
老内侍颤巍巍引着王修走到一处布置得温暖柔软的小窝旁。一窝小奶猫正在睡觉,涂涂挤在里面,睡得呼呼的。母猫很慈爱地挨个清理,涂涂被一顿舔都没醒。
老内侍伸手想抚摸涂涂,王修连忙:“算了……算了,我就是看它在不在。涂涂是有点,有点奇怪对吧……”
老内侍温和:“是有点呀。总是长不大,也不知道哪儿来的。王都事不喜欢它吗?”
王修恨不得对涂涂磕头,他认定涂涂有神异,八成真的是传说中的镇国神兽,否则怎么它一出现老李就能看见了?他郑重对老内侍道:“我崇敬涂涂还来不及。你要好好照顾它,千万别一跑出去老久都不回来。猫儿房还缺什么,你只管告诉我,宫里没有我就从宫外找,绝对不能亏待了猫咪们,尤其是……涂涂。”
老内侍很开心:“奴婢代替猫咪们谢谢王都事了。”
王修连连推辞:“不敢不敢,应当的应当的。”他看着享受喵生的涂涂吞咽一下,他是真打算给涂涂磕一个来着,无奈老内侍总是呆在这儿,打发不走。涂涂吧唧小嘴儿,母猫舔舔涂涂的脸。
王修退而求其次,对涂涂长长一揖。
老内侍始终乐呵呵的。
等王修离开,涂涂打个哈欠睁开眼,老内侍跪在地上,笑眯眯问道:“您去哪儿了啊。是您决定要回来的吗?”
涂涂奶声奶气喵一声。
“是吗是吗,您决定的啊。”
福建研武堂上报曾芝龙奏疏:福建上下一心全力赈灾,抄没官员私产涓滴归公,不敢懈怠。
秦赫云进研武堂讲四川,摄政王突然来了一句:“秦卿好风采。”
秦赫云一愣,怎么听着好像摄政王头一次见她?可不是头一次见,摄政王笑一笑,请秦赫云开始。
四川兵务不容乐观,久未经战事,士兵缺乏c,ao练。四川卫所士兵大多数跟农人毫无区别。依靠蜀王只是权宜之计,想要重振军威,并不容易。
摄政王长叹,这岂止是四川一地的症结,大晏全国都这样。白敬和陆相晟都不得不使用雷霆手段,秦赫云如果在四川同样开杀戒,不知道研武堂挺不挺得住。
“四川卫所改革只能延后。”秦赫云叹气,“不能急于一时。”
先看白巡抚和陆指挥的吧。
在山东的宗政趁孔有德兵变厘清了一些,毕竟山东是摄政王的老巢,一点都不能乱,只能低调地查卫所。宗政鸢一直都是山东都指挥使,当初被山东总督和建军太监压着的时候尽最大可能练兵,晋升山东总督之后,轻兵营直接名正言顺。轻兵营就是摄政王的爪牙,在平孔有德叛中杀出威名。
宗政鸢肯定是领了成庙的秘旨。摄政王一直也……没问。
秦赫云走后,摄政王坐在研武堂深思,猛地一抬头:“王修?”
王修没在。
皇帝陛下召王修觐见。他以前不怎么在意王修,这几日突然发现这个人似的,特别喜欢看书的时候让王修伴读。他看书随口问个典故,王修立刻就能解答,更何况王修为人温柔沉静,往那里一站,时间都柔和地慢下来了。
曾森读书用功,毕竟起步比较晚,还是有些吃力。他爹据说能通泰西诸语和倭国话,官话口音自进京以来进步也神速,除了胡福还是有点不分。曾森继承了他爹的优点,口音改得也快,甚至分开了胡福。
皇帝陛下把书房搬到武英殿后的南司房,离得近,方便处理政务和宣召大臣。王修在南司房站了几日,实打实的博闻强识和字迹俊逸端方令皇帝陛下满意,于是赐王都事座。南司房赐座的王修算头一人,还是个七品。
再然后王都事不仅要在武英殿当值,还要到南司房当值,更加忙碌。
李奉恕拉着脸:“那小兔崽的侍读多了!怎么就非要你去!”
王修拧他:“怎么说话呢你!什么兔……那什么,那位是大晏的皇帝陛下!”
李奉恕不吭声了。
王修接连几日在南司房当值,基本上所有被皇帝陛下宣召近前奏对的大臣都见过他了。何首辅捻着胡子微笑点头,徐阁老装没看见他,六部大员们一进门看见他坐着都一愣。
王修身负皇命,坐得绷直,搦笔待命。
倒是有点理解小赵官人刚去研武堂当值是什么心情了,那叫一个尴尬。
随即打起ji,ng神,认真听诸位大臣的奏对,准备认真记录。他写字快而整齐,从小腕悬石砖练就的童子功终于发挥了巨大力量,没辜负他吃的那些苦。
听了几天,王修心里渐渐明了。皇帝陛下让他听听摄政王不在场时,君臣的奏对。至于他听不听得明白,看他自己的造化。
王修心中翻腾,抬眼偷瞄御案后面坐着的胖团子,太小了两只脚丫都够不着地。这位是真的成了ji,ng了。坊间还传老李是那谁归来,这位……才是谁谁回来了吧……
等于王修被内阁六部轮番教导,于政务越来越ji,ng进。
王修在南司房一展身手,便有点顾不上研武堂。小赵官人当然也是可以的,毕竟都有真本事。
李奉恕一日通知王修:“想喝鱼汤。”
自他眼睛好了,没喝上一顿。
王修正忙得抬不起头:“我这就吩咐厨房给你备上。”
李奉恕不轻不重一拍书案:“你熬的。”
王修没答话。
半天没动静,王修不得不抬头:“老李你……”
李奉恕眼神涣散地坐着。
王修一激灵,李奉恕最新琢磨出来的法子:双眼空洞,沉默不语。提醒王修他刚刚重见光明,他曾经陷入黑暗那么久那么久,差点绝望。
王修摁在他脸上,往旁边一推:“你少来。”
李奉恕歪脸蹭他的手:“就一顿嘛。”
王修不得已命厨房把鱼收拾好了,亲自熬汤去。李奉恕站在小厨房外面,欣赏暮色中融融灶火里纤瘦的身影。
他就想看看他。
王修其实知道。
李奉恕靠着厨房门看王修忙碌,心境安宁下来。
“研武堂能护住所有人。”
王修声音温柔:“那当然。摄政王殿下护佑社稷万民。”
第174章
王修在南司房得赐座, 突然收到中书省中书科期会请柬。中书科舍人一共二十一人, 分文华殿武英殿两殿舍人,内阁诰敕房舍人,制敕房舍人。内阁诰敕房还分东西两房,非学士不可领此职,必得由进士部选。文华殿武英殿两殿舍人要求没这么高, 可不由科考选举, 生儒布衣能书者皆可, 只是终生不得科道迁升。王修是武英殿舍人, 理论上符合两殿舍人“能书者皆可”的要求, 实际上中书省只有他一个举人,其他全是进士,赵盈锐领的就是内个诰敕房舍人,当初推考第一。
当初王修刚从山东进京, 一个搭理他的都没有。摄政王皇极门检阅轻兵营,王修人缘才好了起来。等到研武堂起, 王修能偶尔有些应酬, 现在王修在南司房得赐座,终于收到了中书省期会的邀请。
大晏朝中六科每年都有公宴,凑一起饮酒作乐。今年中书省公宴期会原本肯定没王修,现在还是请了。
王修当然赴宴, 入席之前大家相互行礼, 入席之后互相吹捧。王修一顿酒席下来没吃什么东西,给人吹捧得一肚子气儿。
等到离席, 飘飘然回家时,王修站在鲁王府吭哧吭哧直乐。
今儿有人夸他“苏意”。
现在说起来,天下第一城大概是苏州。苏州文士文采风流是“苏意”,苏州人穿着打扮是“苏样”,苏州人带着口音的官话是“苏音”,多少达官贵人家的千金转着舌头学这种莺声燕语。恭维人,苏意苏样苏音,最是没错。
王修差点在酒席上仰天大笑,他是什么时候和“苏意”俩字有一文钱关系的。
监书内酒洛阳花,蜀锦徽墨福建茶,天下第一的事物;江西秀才京师妇人陇右兵,天下第一的人物。大晏这么大,南北方山水气候就是两个地方,东西各地俱有特色。真论起来,只要天下太平,只怕处处都是天下第一。
——只要天下太平。
王修敛了笑意。他叹口气,看府门口停着马车,所以问门子:“谁来了?”
门子回答:“何首辅。”
王修扬起眉。何首辅跪武英殿,摄政王压根就没出面,最后是陛下在武英殿一顿勉励,安抚得何首辅老泪纵横。这事表面上一揭,还得是君臣和乐。
再说何首辅还真没跟鲁王府交恶过,当初第一个往鲁王府送翡翠和翡翠师傅的可不就是何首辅,那会儿满朝文武谁看出鲁王得是个什么材料了。何首辅能三朝屹立,是有真本事的。
“……所以说,这茶,除了茶叶重要,水也是重要的。大晏地大物博,各处水也不相同。有人说‘江北之水迅疾而浊故其人重而悍,江南之水委迂而冽,故其人缓而巧’,即便是南北,大致划分区别就如此大。”
李奉恕看着慈眉善目的何首辅,笑了一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以南北人差距也是大。”
何首辅道:“关于这个,当年太祖和刘三吾也是谈论过的。刘三吾认为南北人差异太大,‘南北风俗不同,有可以德化,有可以威制’,太祖却完全不同意。他老人家回答:‘地有南北,民无两心。帝王一视同仁,岂有彼此?汝谓南方风气柔弱,可以德化,北方风气刚劲,可以威制。然君子,小人何地无之!君子怀德,小人畏威,施之各当,乌可拘以成见?’”
李奉恕微笑:“太祖教诲得对。”
何首辅遥遥行个揖:“太祖心胸自是无人能比。一些个凡夫俗子动辄讲起南人怎样怎样,北人怎样怎样,岂不可笑?”
李奉恕道:“南人北人,自是大晏之民,没有分别。”
王修站在研武堂门口听老李跟何首辅扯闲篇,聊的南南北北的。老李也没有不耐烦,所以就没进去,自去厨房找水喝。在期会上只顾着扯淡了。
王修刚进厨房,地动山摇一响。他一扶墙:“怎么回事怎么回事?”
不一会儿研武堂驿马冲进鲁王府:“京郊火药厂试炸成功,京郊火药厂试炸成功!”
王修揪着他:“你说明白一点,怎么回事?”
研武堂驿马大声报:“京郊火药厂试炸成功,地雷试炸成功!”
刚刚地动山摇那一炸,摄政王和何首辅眼神都没动,稳稳端坐,仿若未闻。再一会儿,研武堂驿马冲进鲁王府大声嚷嚷,研武堂里全听见了。
何首辅放下茶盏,笑眯眯对摄政王一揖:“恭喜殿下,又得一重器。”
摄政王亦微笑点头。
何首辅看出来摄政王眼睛出了问题,也看出现在摄政王眼睛好了,他全然当作不知道。何首辅起身:“臣这便告辞。”
上回京郊火药厂试炸李奉恕眼睛还有问题,什么都没看见,只听了个动静。何首辅一告辞,李奉恕拽着王修牵着飞玄光冲出门。王修骑在飞玄光上颠得半死,到底什么都没说。
李奉恕终于能看见,他忍了太久了。
疾驰的飞玄光迅速如流星,一路绝尘跑出城。
京营本来被火药厂弄得麻木,那一声震山撼岳的爆炸把京营和白杆兵的脏话都炸出来了。周烈出营问:“怎么回事怎么回事?”
各把总都在喝令士兵镇静,周烈刚派人去火药厂问,火药厂的人就来了。跟上回一样,灰头土脸:“成功了,都成功了,触发雷改进成功了!”
火药厂的人被震得耳朵眼里堵塞,所以说话声特别大,嗷嗷的。邬双樨跟在周烈身后,他正在京营准备武举事宜,被那一声炸吓一跳,那一瞬间第一个反应就是还好傻狍子今日在城中,真要打起来,他邬双樨能拼死守城。
周烈道:“赶紧吩咐驿马,去城内通知研武堂和京城戍卫司和秦将军,以防城内百姓不知情出现混乱,快点!”
驿马刚走,旭阳骑着马过来:“周将军,可有事?”
周烈道:“火药厂试炸,没事,你回去通知骑兵营都不准擅动。”
旭阳没下马,调转马头就走,一面心想幸亏今天书呆子不在城外。
周烈安抚了白杆兵,转头听见人报摄政王来了。
周烈连忙迎出去,一抬头愣了。
李奉恕骑在飞玄光上微笑:“周卿?”
王修在李奉恕怀里眼花缭乱面色苍白,勉强微笑:“周将军?”
周烈神情异样地看王修,王修点头。
李奉恕道:“挤眉弄眼什么。”我可都看见了。
周烈差点热泪盈眶,对摄政王一抱拳:“恭喜殿下。”
李奉恕点头:“有劳周卿。”
邬双樨跟在后面沉默,他真是没看明白怎么回事。自从金兵围城,摄政王再未召见过他。
摄政王居高临下,微笑:“那个不是小邬将军?”
邬双樨一惊,抬头看摄政王,随即又慌乱地低下头,他不够资格“冒犯天颜”。他以为自己不在摄政王眼里……摄政王居然看见他了?
邬双樨垂首直立行军礼:“殿下,是臣!”
摄政王看到邬双樨脸上贯穿面颊的伤疤,狰狞地啃着邬双樨。摄政王道:“孤听说了,小邬将军近日全力准备武举之事,辛苦了。”
邬双樨低着头,瞬间双目盈泪。
他可以不在乎生死,可以用命证明忠诚,只要摄政王殿下看得到。辽东风雪和西安子午谷的生死搏杀都没撼动他的意志,摄政王一句辛苦了,邬双樨差点站不住。
“臣……臣……臣……”
周烈心里叹气。小邬将军平时多机敏有辩才,此时竟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旭阳骑着马回来:“周将军骑兵营……”他一看摄政王,立刻潇洒下马行礼:“殿下!”
摄政王其实没见过他,金棕的头发和眼睛,在阳光下闪烁。听声音……摄政王微笑:“你是旭阳。”
旭阳大声道:“正是。”
邬双樨心中那点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激荡之情噗嗤就没了,瞪着旭阳喷出火,哪儿哪儿都有你!
王修总算捯过一口气儿,笑道:“后起之秀,都是后起之秀,帝国菁英后继有人,殿下应当欣慰。”
摄政王大笑:“正是。诸位随孤去火药厂看看。帝国菁英与火器,都是国之重器!”
周烈和邬双樨旭阳纷纷上马,跟着飞玄光在广袤的京郊野外奔驰。几匹高头骏马踏出滚滚烟尘,纵情驰骋。
军器局孙大使这一次很慎重,提前把郭星起抓来盘问,仔仔细细前前后后的触发地雷原理都搞明白了,就等摄政王来。他琢磨摄政王这么久,那一声巨响足够把他老人家引出来。只要那匹巨大黑马一到,孙大使就上前侃侃而谈,不愁入不了摄政王的眼,仕途在望,不用窝在这火药厂没完没了吃硝烟灰尘。
远远看见如龙似虎的几匹高头大马,最前头那个凶兽一样的怪马,可不是摄政王!孙大使激动地连滚带爬上前跪迎摄政王:“殿下!殿下大喜!敝职率领军器局不眠不休奋战终于……”
飞玄光跑到近前扬蹄一刹,身上缎子一样的皮毛流淌着银光,真的像在飞。孙大使吃一嘴土,只听殿下仿佛很高兴:“哪个是郭星起?叫郭星起出来给孤看看。”
孙大使呆住,摄政王殿下身后的几个将军都赶到,马嘶扬蹄,跺起滚滚尘土,一浪拍孙大使脸上。
王修坐在摄政王怀里笑:“孙大使,你先起来,不如给殿下试炸一下看看?”
上一回老李什么都没看着啊。
孙大使讪讪地:“快点快点,炸给殿下看!”
摄政王殿下终于一睹火雷的威力。
从地狱里冲出来的索命业火崩石摧山,成片的地雷连爆,在陆地上掀起数丈高的飞石狂浪。若是炸到人,不可想象。飞玄光已经能镇定,其它马匹被吓得连连后退。脚下被爆炸声震动的仿佛地裂。将军们都看傻了,王修也呆住了。若不是坐在飞玄光上老李怀中,他怕是站不住的。
爆炸过后,火海奔腾,烈焰冲天。
一旦陷入火雷阵中,无人能侥幸逃脱。
第175章
一阵滔滔地狱火海之后, 风寂静地撩起硝烟, 掠过无言的试炸场。
周烈都愣了,比上次来看,爆炸更加的疯狂和肆无忌惮,没有一颗哑雷,全部炸裂。这如果用于战场, 当真是……碾压吞噬一切活物的血r_ou_骨骼, 片甲不留。
王修动情:“恭喜殿下, 有如此利器, 当得保境护国, 镇守四方太平!”
李奉恕面上泛起一丝微笑。他静静地观看着一场辉煌的爆炸,炸得硝烟四起火云蒸腾。血与火最能召唤野心,磅礴的野心仿佛滚滚硝烟,巨浪腾空。
“叫郭星起来。”摄政王威严的声音在空旷寂寥的试炸场上响起, 郭星起哆哆嗦嗦上前,一下趴在马前。
李奉恕并不是想要为难郭星起, 他只是好奇这个木讷的匠人到底长什么样。
很普通的相貌。沉默寡言的汉子, 见到骑在骏马上的摄政王吓坏了,五体投地不敢看他。
李奉恕心想就算你怕我,我今天不还带着王修呢么,我难道还能生吃你……
王修实在忍不住欺负老实人的气氛:“郭炮匠, 殿下问你话, 你照实回答即可,不必害怕, 亦无须拘谨。”
郭星起一听,略略抬头,小心翼翼看摄政王屁股下的马,那巨大的马俯下身子,用大马脸凑近郭星起,仔细观察。郭星起忍着不跳起来跑,这马忒吓人了。
摄政王表扬郭星起的能力,勉励他继续为国制作火器。郭星起好歹是结结巴巴接了一句场面话,说这是军器局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
李奉恕有些不耐烦,一个七尺汉子如何就怂成这样,这样的人又如何创制出这样的威武赳赳霹雳烈火的?王修低头观察郭星起,突然觉得,这个郭炮匠目光闪烁欲言又止,似乎有什么事想告诉摄政王,又不敢。
摄政王看过试炸,离开之前王修代替摄政王着重强调军器局孙大使领导有方。孙大使被骏马扬一嘴土,猛一听王都事提了自己,老怀大慰,都不打算找郭星起麻烦了。
王修一看郭星起还是闷闷的,心里一叹。他自己不出声,真是谁都帮不了,空有手艺。大晏用人之际,能干的人当然越多越好,也得自己争气。
摄政王返回京营,坐在帅营中,随意亲切地询问京营和白杆兵的情况,还有武举事宜。周烈回答了京营和白杆兵的问题,邬双樨奏对武举考试科目安排。邬双樨得这个武举是难得一次的恩科,军籍子弟比试,骑s,he策论一样不少,那年只有邬双樨自己中举。之后,大晏再未开科。
太祖时尚武,武官比文官更显。“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有军功才有封侯的希望,文官除非袭承,基本上没有爵位。邬双樨曾经期望自己能凭军功封爵,后来这个期望近似于破灭。
今日摄政王忽然看到了他,问他武举问题。邬双樨指甲抠着掌心,认真地答了。摄政王似乎很赞许地点点头。
还有旭阳,天生的骑兵。摄政王问他和白杆兵切磋交流得如何,旭阳振奋回答,白杆兵果然保留了太祖时期最纯正古老的战术。若是加以学习改进,配火器,则天下无敌。
王修忽而笑了。
李奉恕热衷于看。看火药爆炸,看王修笑。他转头:“笑什么?”
王修连忙解释:“我并不是笑旭阳旗总,只是突然想起来‘天下第一’那个,什么‘监书内酒洛阳花,蜀锦徽墨福建茶’,整个大晏每一地都总结的话,处处天下第一。比如,朵颜骑兵,天下第一。”
旭阳祖上出自朵颜卫,的确是朵颜骑兵。王都事这是夸他是天下第一的骑兵,旭阳挠挠脸,有些发红。
北京的书呆子天下第一。旭阳心想。
邬双樨垂着眼站在一旁。王修惋惜他,惋惜他脸上那个疤。那么风流的少年将军,彻底破相了。
“只要天下太平,处处是天下第一。”摄政王道,“四方太平,多劳诸位。”
周烈邬双樨旭阳立刻抱拳:“臣不敢!”
离开京营,李奉恕没骑马,只是牵着飞玄光走。王修骑在飞玄光上,叨叨:“我看郭星起有话想跟你说。”
李奉恕闲庭信步:“他为什么有话不直说。”
王修往下一伏:“如果是火药的问题呢?”
李奉恕顿一下:“你知不知道郭星起住哪儿。”
进城已经是黄昏,军器局早就收工。郭星起垂头丧气回家,给奶奶盖盖毯子,准备晚饭。忽而听见外面敲门,郭星起觉得应该不是邻居,这一个胡同里的人,没这么斯文的,一般不直接推门就砸门。李奉恕敲了门,和王修在门外站了半天,听见院里稀里哗啦一阵响。郭星起慌慌张张开了门,就探出个头来,两扇门夹着脖子,瞪着摄政王,傻掉了。
李奉恕笑了:“不请孤进去坐坐?”
郭星起住的地方属于一片大杂院,他门外忽然立着两尊非富即贵的人物,已经有邻居陆陆续续出来看热闹了。郭星起开了门,郑重请摄政王殿下和王都事进门。
李奉恕发现院子实在小,堆了一些材料,零件,另一边藤椅上坐着个纳鞋底的小老太太,他几乎没地儿站了。
郭星起关了门,看着摄政王又要跪,李奉恕被他逗了:“行了,不用你跪,孤来看看你,今天你似乎有什么难处?”
郭星起满地乱转,家里只有他和奶奶,乱得没地方下脚。小老太太还是坐着,并未起来。郭星起冲进厨房烧水泡茶,李奉恕阻拦不住。他也没个地方坐,略尴尬地看了看四周。
门边的小老太太只是看着他们笑,膝上的小毯子忽然滑了下来,她竟然只有一条腿,另一条裤管空荡荡垂着。王修吓一跳,难怪她看见摄政王也不起来。李奉恕上去捡起小毯子给她铺上。郭星起火烧屁股泡了茶,在院子中央塞了一只方桌几个马扎,李奉恕腿太长,坐下去那个费劲。
王修站在李奉恕身后,又夸了几句触发雷,并说军器局选出样子来,允许他在样子上刻名字。郭星起脸上并没有一点喜色,还是欲言又止。
王修并不急。他温和地看着郭星起。郭星起呼噔一下站起来,噗通一声跪下去,李奉恕坐在马扎上一挑眉。
郭星起跪在地上,一脸豁出去了:“殿下!其实触发雷的点子不是我做出来的!”
李奉恕微微喘了口气:“嗯?”
郭星起道:“……其实是我奶奶做的!”
这下连李奉恕都吓一跳了。
郭星起看了自己奶奶一眼。他终于说出了实话,再也用不着唯唯诺诺,立即畅快:“殿下,卑职不敢欺瞒,其实这个东西是我奶奶娘家祖上的主意。其实我做的很多东西都是我奶奶的意见,其实……铜发熕上刻我的名字,也是不对的!”
郭星起奶奶叹气:“你这孩子……”
王修完全不知道说什么,李奉恕咳嗽一声:“老夫人……当真厉害……”
郭星起奶奶冲李奉恕招招手:“你走一点,我看看你。”
郭星起刚想制止,摄政王一摆手。他腿太长,坐在马扎上险些站不起来,还是被王修拉起来的。摄政王走到小老太太身边,半蹲着。小老太太道:“人老了,眼神也不中用了。多体面的大小伙子,比我孙子好多了!”
郭星起还跪着,差点磕头:奶奶这哪能比!
郭星起奶奶眯着眼,目光和蔼又有点谐谑:“我孙子说,你很注重手艺人的真手艺。这是对的,实实在在做出来的东西总不是假的。”
李奉恕大概从来没有机会接近祖母辈的人。他自己的奶奶,太皇太后一直到死都没给他太多印象。
小老太太身上有种缓缓的温柔,好像上年纪的人都有点宽和的智慧。
“老夫人家里以前是做什么的?”
“我啊?我娘家是军器局里做火器的。嫁给星起的爷爷,老头子是做鞭炮的。”老太太乐呵呵,“门当户对。”
郭星起拿出很多图纸,都是老太太自己画的。线条细密流畅,均匀规整如铁丝。大部分还处于构想阶段,只有触发雷被郭星起做成了。
每张图纸都画得一丝不苟。纸质不算好,有些甚至是旧黄历背面,最久的可能有几十年了,发黄变脆。
“触发雷是我祖上提出来的,几代人都没成功。我琢磨啊琢磨啊,这么折腾了几十年,搭上一条腿,才折腾出这么个小玩意儿。”郭星起奶奶乐呵呵地看着一张最旧的纸,“年轻的时候真是天不怕地不怕,这张还是我做姑娘的时候画的。绊绊磕磕几十年,那么多事把我拖住了……不过,总算赶上了。人老了,手抖,没法配火药,配错了容易出事,您看我这条腿。所以让星起上,星起帮了大忙,没有星起动手,就没有这个火雷。”
最初的那张构想图纸上触发雷的样子,李奉恕看到的几乎一模一样。小老太太锲而不舍地用了几十年,把一个久远的构想变成了真的。
“您为什么不说呢?”
郭星起奶奶微笑:“傻孩子,我是个女的啊。如果一开始说,这个雷是女人想出来的,就没有人看得起啦。他们会觉得,这只是小打小闹的小玩意儿,连解释也不愿意听,那多委屈它啊。”郭星起奶奶轻轻抚摸着图纸上的触发雷,仿佛抚摸着自己的孩子:“那怎么能行呢。真要说起来,它比星起爹爹年纪还要大呢。”
李奉恕心里一动:“老夫人,你的名字能告诉我吗?”
郭老太太笑道:“老婆子做姑娘时的名字,叫楚振良。”
军器局又风光了一把。新造出来的触发雷,摄政王钦赐名号:振星。
第176章
军器局铆足了劲儿试炸, 在京郊没完没了轰轰隆隆, 据说因为新造出来的振星雷,军器局上下被摄政王殿下嘉奖。
北京人想得开,就当天天过年呗。
弗拉维尔坐在被震得格格微响的窗棂前给小鹿大夫写信:
亲爱的梅花鹿,你最近过得怎样呀?入秋北京越来越干燥,我听说要多吃梨……
小鹿大夫为了那个标本费了周章。海边本就比内陆潮shi, 标本虽然经过防腐处理, 还是需要安稳干燥的环境。小鹿大夫弄来大量石灰装在布袋里摆在标本旁边, 保持干燥。
小鹿大夫手下的医侍们经过战场的洗礼, 更加镇定。小鹿大夫认为时机到了, 于是告诉他们:“我给你们请了个教授解剖之术的先生。”
医侍们疑惑地互相看看,谁?该不会是小鹿大夫真的弄来个番邦大夫?
小鹿大夫领着医侍们穿过走廊,站在那个神秘的小仓库门口。他们是看到小鹿大夫这几天进进出出往里塞东西,好像是一袋一袋石灰。小鹿大夫不让让他们接近, 他们也不敢多问。
今天居然就让他们进小仓库……合着解剖先生住仓库里?
医侍们恭敬等待。实在是太热了,盛夏的大日头烤着, 偏偏还潮shi, 要下雨不下雨,闷蒸一样。医侍们刚站住,就已经开始冒汗。
小鹿大夫打开仓库门口的大锁链,金属链子清脆一响。小鹿大夫双手一推门, 一阵干燥y森的凉风扑面而出, 还有浓浓的石灰味儿。
这应该不能住人……医侍们心里莫名惴惴,跟着小鹿大夫鱼贯进入小仓库, 小鹿大夫站在一个白色大帘子前面,吩咐最后的医侍关上门,然后郑重:“你们都看好了。”
第42节
恋耽美
第42节
李奉恕压低声音:“我看看你。”
他把王修压在床上,解开他的衣服:“我看看你。”
从背后看王修的腰,细瘦挺拔。腰,适合于后观赏。平日里挺拔如松,妖娆时如竹临风,多情时缠绵如柳。在李奉恕巨大的力量里,王修的腰颤动着,又像惊恐战栗,又像贪婪邀请。顶峰的抽搐时最美,发丝甩来甩去,甩在李奉恕身上,临水的垂柳划过水面,泛起涟漪,涟漪掀起滔天巨浪。
巨浪涌动拍岸,柔软的柳树在激浪中垂死挣扎。此时须观赏扬起的脖颈,从背后看头发中含羞美丽的线条优雅地拉长,身体的最深处吟诵压抑幽然的哭音,这一声天籁,就是对李奉恕最高的赞扬。
李奉恕咬着牙微笑,他每次都想咬王修。眼睛看不见时兴致总是不纯粹,没有想下嘴的食欲。李奉恕一生没有特别的兴趣,不爱戏曲不爱美食不爱古玩字画,他爱王修。
王修控制不住眼泪,狠狠地抽泣,在没顶的骇浪中艰难道:“你……整天想这个……”
李奉恕凑到他耳边,声音缓慢地钻进他耳朵:“一半国家大事,一半你。”
李奉恕轻轻一舔王修的耳朵。
王修终于忍不住,叫出声。
寿面是肯定糊了,王修睡过去,李奉恕才不会浪费王修的手擀面,全给吃了。
半夜王修迷迷糊糊醒来,李奉恕坐在床边看他。他轻声嘟囔:“又睡不着啊……”随即一愣,一扑李奉恕双手抓住他的肩,惊恐地看李奉恕。李奉恕眼神温和地看着王修。九月初九的上弦月竟然格外清亮。他坐在月光里,双眼如沉静深海倒映潋滟月色。
李奉恕不敢睡,害怕一睡着明天一睁眼又是无尽黑暗。王修蹭蹭冒眼泪:“你看的见我是吧?”
李奉恕用手指背蹭蹭他的脸:“趁看得见,多看看你。”
王修把脸埋进李奉恕怀里,说不出话。
“我等天亮,再看看日出。看到日出,以后有什么……也无憾了。”
王修呻吟颤抖:“我陪你等。”
“明天不用去武英殿了,让赵盈锐顶上。”
午夜一过,重阳之月西沉。李奉恕的生辰就算过了,他搂着王修,静静地等待黎明。
夜长且迟缓,等待是煎熬。终于等到天光破晓的一瞬间,阳光喷薄侵夜,杀出天边,一切都值得。
王修看到李奉恕笑了。
曾森给蜀王小世子起了个外号叫四川柿子,这颗四川柿子威名远扬,哭得惊动太后了。大长公主就怕这孩子出事,怎么哭都守着他。陈驸马心里叫苦,他儿子断奶的时候都没这么作践人!太后在西苑等着要看看蜀王小世子,怎么总也不来。大长公主吊着两只黑眼圈苦笑:“太能哭了,我怕搅扰到太后。”
太后忧虑:“是不是不舒服?”
大长公主叹气:“想回家。”
太后道:“送到西苑来,我看看。”
蜀王小世子虽然在大长公主府一劲儿哭,但也哭出感情,突然让奶娘收拾东西去西苑,他还不高兴,一边攥着辣椒一边呜咽。陈驸马发现蜀王小世子好像特别喜欢辣椒,跟大长公主府感情最深厚的八成就是辣椒。陈驸马塞了许多干辣椒在他的小兜兜里:“来来来都带着,还有盆栽,都送西苑里去。”
蜀王小世子就带着一兜兜干辣椒和几个大辣椒盆栽,见太后去了。
谁知道一见太后,他吧唧一声不哭了。
太后见他眼睛肿肿小脸肿肿,心疼不已:“可怜见儿的,怎么哭成这样,嗓子疼不疼?”
太后命西苑里的厨子准备了清凉的甜饮,蜀王小世子靠着太后,乖乖地抱着碗喝完了。
“你叫什么?”
蜀王小世子带着鼻音奶声奶气:“回圣人,我叫李至炅。”
皇帝陛下要去避暑西苑跟太后请安,曾森想起那颗四川柿子就头痛,但是陛下要去,他做臣子的岂能让君独自一人面对?所以曾森也得跟着去,起码四川柿子吊嗓子时他能跟陛下一同面对。
陛下车驾到了西苑,曾森提气,做好准备,结果一进宫门……没动静?
一个温柔的女声在说话,这是太后。一个略带四川口音的幼儿在回话,这个是……曾森还真没听过四川柿子平静的说话声。
四川柿子靠着太后,昏昏欲睡。他很喜欢太后,觉得太后身上的味道很好闻。太后看他兜兜里怎么还装着干辣椒,掌事姑姑笑道:“外面刚摆上盆栽,陈驸马说小世子喜欢,走到哪儿带到哪儿。”
太后笑出声。
小孩子都喜欢她,四川柿子也是。皇帝陛下进来请安,看见恬静的柿子,惊叹:“啊哟。”
皇帝陛下请了安回宫,回宫之前问蜀王小世子如何安置。曾森全身绷紧,四川柿子抱着太后的胳膊不放手,太后怜他幼小年纪离家千里:“就在我这儿吧。”
曾森松口气。
皇帝陛下知道曾森怕四川柿子,被他哭得头痛,于是严肃道:“曾卿不可与同僚忽生嫌隙。大晏此时,最需ji,ng诚团结,蜀王小世子虽然是能哭了一点,曾卿也不可就此疏离。”
曾森亦严肃:“臣惭愧。”
两个小胖子很有风度地结束了谈话,一起被人抱上马车,回宫。
刚回宫听见小猫咪的声音。皇帝陛下笑道:“涂涂又去哪儿玩了?”
涂涂小鼻头上有点点土,小脑门上沾着一小块树叶。皇帝陛下掏出手绢帮涂涂擦干净,涂涂自己又洗把脸。
曾森对猫咪没有特别的喜爱,只是皇帝陛下喜欢猫,曾森也就对猫格外客气。皇帝陛下晚上抱着涂涂睡觉,曾森半夜醒来,一眼瞧见墙上的影子。
巨大,平和,安详,神圣。
占满整个宫墙的影子并没有让曾森害怕,他只觉得敬畏。烛火摇曳,墙上沉睡的巨兽影子一抖,骤然变小,消失。
涂涂在皇帝陛下怀里翻个身儿。
曾森摸摸涂涂,涂涂砸吧砸吧小嘴儿。
第二天一早,皇帝陛下看到六叔昂扬地走进武英殿。不是听着王都事的脚步声,王都事没来。六叔自己一个人肃肃潇洒地走上台阶,看着皇帝陛下,眼神温和:“陛下。”
皇帝陛下被巨大的惊喜砸呆:“六……叔?”
六叔深沉的眼睛里带着笑意:“是臣。”
武英殿立着的臣子们保持沉默,垂首不语。皇帝陛下忍着没奔下御座冲进六叔怀中,六叔一定接得住他。
臣子们听见摄政王一声笑。
和平时的笑声不太一样,意气昂扬。今天摄政王殿下心情很好,大家心中反而有点紧。揣测上意是大忌,不揣测也不行,摄政王怎么挺高兴的,这是谁要倒霉了?
“诸位卿,有事便奏吧。”
富太监心说这何止意气风发,这是……满足的喜悦吧。
殿下和颜悦色,朝臣们默默打寒噤。
伴君如伴虎,老虎张嘴微笑,獠牙也就出来了。
第173章
摄政王又开了太庙。
这一次只他一个人跪在太庙里, 谁都没惊动。十二卫守着太庙, 摄政王一个人跪在列祖列宗面前,闭目沉思。
列祖列宗原谅他了。李奉恕闭上眼,缓缓地沉入无尽的黑暗。
目盲的这段日子,他习惯了在绝对寂静的黑暗里沉思,他看到他自己。
莽莽撞撞进京, 漫不经心戏耍群臣, 白日做梦地想要出海, 想要改革银政, 想要发展火器, 接着金兵围城,他竟然不知道京畿根本没有戍卫军,他甚至不知道金兵到底是怎么从关外进入关内的。
女真人抽他一嘴巴,别妄想了, 看看现实。
为了赈济陕西想调山西的粮,查杀哄抬粮价的晋商, 结果山西布政使拒绝调粮, 摄政王结结实实撞上朝廷齐心协力铸造的南墙,灰头土脸。到迟到数月的右玉战报,沾着血的信纸上风骨凛凛地写着,“惟愿大晏太平永载”。一个小城扛鞑靼大军将近七个月, 摄政王还是什么都不知道。
辽东的谢绅传信, 金兵有可能是通过蒙古南下的。摄政王决定优抚蒙古,朝廷反对, 皇极门大朝会一个朝臣都没出现。山东叛乱刚镇平,陕西天灾之后久未赈抚,终于起人祸,高若峰杀进凤阳。
仁祖皇陵被毁。
摄政王闭着眼跪在太庙,低声背诵。
“钦惟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天地合德,日月同明,膺景命而隆兴,握贞符而御历……华风复正,举礼乐于重兴。山川鬼神,莫不攸宁。华夏蛮貊,罔不率俾……”
李奉恕知道自己和研武堂刚刚迈过一个最大的坎。如果李奉恕保不住研武堂,再以后大晏的朝堂之上,便再无摄政王。大晏庙堂上君臣的对峙已经持续数百年。君臣互相折磨,互相历练,互相成全。
从李奉恕,到摄政王,再到研武堂,只是赢了一次,而已。
摄政王睁开眼睛,强烈明亮的光线让他微微眯眼。列祖列宗的灵位看着他,看着大晏,辉煌的日光在太庙外灼灼燃烧。李奉恕叩首:不孝子孙李奉恕懂了。
为君者穿行万丈风浪不倒,为臣者自然愿为大晏披肝沥胆无坚不摧。
周烈守护京城,宗政鸢镇守山东,阳继祖整治辽东,陆相晟抚右玉,白敬伐高若峰,秦赫云招降叛军,曾芝龙再下南洋,京营,轻兵营,天雄军,秦兵,白杆兵,海防军——千乘雷起,万骑纷纭,铤戈击云,旌旗拂天。
从来都有铮铮铁骨撑着大晏的天下,只为挽救江山于万一。他李奉恕就是为了保护这些脊梁肱骨,不至于被摧残至筋骨寸折,再也无力扛起万里神州。
惟愿大晏太平永载。
惟愿日月丽天,四海升平。
摄政王叩首。上不负天子,下不负君子,李奉恕此生谨记。
这一次,太庙外无风无雨,晴空万里,天地融朗。太庙外朱红赤焰的晏字旗森森罗列,静待漫卷。
总有一日……日与月与,受命于天,朱旗所拂,九土披攘。
李奉恕跪太庙,王修没有打扰他。老李有很多话想对列祖列宗讲,王修知道。他站在太庙外,看一眼摄政王跪得挺直的背脊,端正跪拜行礼,躬身退走。明明天道,杳杳因缘,王修只能敬畏。
王修溜达到猫儿房,他下决心要弄清楚一件事,所以抬腿走进小小的跨院。老内侍抱着猫在摇椅上晒太阳,像一只温和无害毛色花白的老猫。老内侍听见声音,睁眼看王修来了,乐呵呵起身:“王都事来啦。”
王修局促:“涂涂回来了?”
老内侍笑着点头:“回来啦,您请。”
王修跟着老内侍进入猫儿房,成庙亲手制作的猫爬架重山叠嶂的,宛如迷宫。猫咪们惬意自在地爬上跳下,看见王修也不怕,很有气度地喵喵叫,仿佛打招呼。
老内侍颤巍巍引着王修走到一处布置得温暖柔软的小窝旁。一窝小奶猫正在睡觉,涂涂挤在里面,睡得呼呼的。母猫很慈爱地挨个清理,涂涂被一顿舔都没醒。
老内侍伸手想抚摸涂涂,王修连忙:“算了……算了,我就是看它在不在。涂涂是有点,有点奇怪对吧……”
老内侍温和:“是有点呀。总是长不大,也不知道哪儿来的。王都事不喜欢它吗?”
王修恨不得对涂涂磕头,他认定涂涂有神异,八成真的是传说中的镇国神兽,否则怎么它一出现老李就能看见了?他郑重对老内侍道:“我崇敬涂涂还来不及。你要好好照顾它,千万别一跑出去老久都不回来。猫儿房还缺什么,你只管告诉我,宫里没有我就从宫外找,绝对不能亏待了猫咪们,尤其是……涂涂。”
老内侍很开心:“奴婢代替猫咪们谢谢王都事了。”
王修连连推辞:“不敢不敢,应当的应当的。”他看着享受喵生的涂涂吞咽一下,他是真打算给涂涂磕一个来着,无奈老内侍总是呆在这儿,打发不走。涂涂吧唧小嘴儿,母猫舔舔涂涂的脸。
王修退而求其次,对涂涂长长一揖。
老内侍始终乐呵呵的。
等王修离开,涂涂打个哈欠睁开眼,老内侍跪在地上,笑眯眯问道:“您去哪儿了啊。是您决定要回来的吗?”
涂涂奶声奶气喵一声。
“是吗是吗,您决定的啊。”
福建研武堂上报曾芝龙奏疏:福建上下一心全力赈灾,抄没官员私产涓滴归公,不敢懈怠。
秦赫云进研武堂讲四川,摄政王突然来了一句:“秦卿好风采。”
秦赫云一愣,怎么听着好像摄政王头一次见她?可不是头一次见,摄政王笑一笑,请秦赫云开始。
四川兵务不容乐观,久未经战事,士兵缺乏c,ao练。四川卫所士兵大多数跟农人毫无区别。依靠蜀王只是权宜之计,想要重振军威,并不容易。
摄政王长叹,这岂止是四川一地的症结,大晏全国都这样。白敬和陆相晟都不得不使用雷霆手段,秦赫云如果在四川同样开杀戒,不知道研武堂挺不挺得住。
“四川卫所改革只能延后。”秦赫云叹气,“不能急于一时。”
先看白巡抚和陆指挥的吧。
在山东的宗政趁孔有德兵变厘清了一些,毕竟山东是摄政王的老巢,一点都不能乱,只能低调地查卫所。宗政鸢一直都是山东都指挥使,当初被山东总督和建军太监压着的时候尽最大可能练兵,晋升山东总督之后,轻兵营直接名正言顺。轻兵营就是摄政王的爪牙,在平孔有德叛中杀出威名。
宗政鸢肯定是领了成庙的秘旨。摄政王一直也……没问。
秦赫云走后,摄政王坐在研武堂深思,猛地一抬头:“王修?”
王修没在。
皇帝陛下召王修觐见。他以前不怎么在意王修,这几日突然发现这个人似的,特别喜欢看书的时候让王修伴读。他看书随口问个典故,王修立刻就能解答,更何况王修为人温柔沉静,往那里一站,时间都柔和地慢下来了。
曾森读书用功,毕竟起步比较晚,还是有些吃力。他爹据说能通泰西诸语和倭国话,官话口音自进京以来进步也神速,除了胡福还是有点不分。曾森继承了他爹的优点,口音改得也快,甚至分开了胡福。
皇帝陛下把书房搬到武英殿后的南司房,离得近,方便处理政务和宣召大臣。王修在南司房站了几日,实打实的博闻强识和字迹俊逸端方令皇帝陛下满意,于是赐王都事座。南司房赐座的王修算头一人,还是个七品。
再然后王都事不仅要在武英殿当值,还要到南司房当值,更加忙碌。
李奉恕拉着脸:“那小兔崽的侍读多了!怎么就非要你去!”
王修拧他:“怎么说话呢你!什么兔……那什么,那位是大晏的皇帝陛下!”
李奉恕不吭声了。
王修接连几日在南司房当值,基本上所有被皇帝陛下宣召近前奏对的大臣都见过他了。何首辅捻着胡子微笑点头,徐阁老装没看见他,六部大员们一进门看见他坐着都一愣。
王修身负皇命,坐得绷直,搦笔待命。
倒是有点理解小赵官人刚去研武堂当值是什么心情了,那叫一个尴尬。
随即打起ji,ng神,认真听诸位大臣的奏对,准备认真记录。他写字快而整齐,从小腕悬石砖练就的童子功终于发挥了巨大力量,没辜负他吃的那些苦。
听了几天,王修心里渐渐明了。皇帝陛下让他听听摄政王不在场时,君臣的奏对。至于他听不听得明白,看他自己的造化。
王修心中翻腾,抬眼偷瞄御案后面坐着的胖团子,太小了两只脚丫都够不着地。这位是真的成了ji,ng了。坊间还传老李是那谁归来,这位……才是谁谁回来了吧……
等于王修被内阁六部轮番教导,于政务越来越ji,ng进。
王修在南司房一展身手,便有点顾不上研武堂。小赵官人当然也是可以的,毕竟都有真本事。
李奉恕一日通知王修:“想喝鱼汤。”
自他眼睛好了,没喝上一顿。
王修正忙得抬不起头:“我这就吩咐厨房给你备上。”
李奉恕不轻不重一拍书案:“你熬的。”
王修没答话。
半天没动静,王修不得不抬头:“老李你……”
李奉恕眼神涣散地坐着。
王修一激灵,李奉恕最新琢磨出来的法子:双眼空洞,沉默不语。提醒王修他刚刚重见光明,他曾经陷入黑暗那么久那么久,差点绝望。
王修摁在他脸上,往旁边一推:“你少来。”
李奉恕歪脸蹭他的手:“就一顿嘛。”
王修不得已命厨房把鱼收拾好了,亲自熬汤去。李奉恕站在小厨房外面,欣赏暮色中融融灶火里纤瘦的身影。
他就想看看他。
王修其实知道。
李奉恕靠着厨房门看王修忙碌,心境安宁下来。
“研武堂能护住所有人。”
王修声音温柔:“那当然。摄政王殿下护佑社稷万民。”
第174章
王修在南司房得赐座, 突然收到中书省中书科期会请柬。中书科舍人一共二十一人, 分文华殿武英殿两殿舍人,内阁诰敕房舍人,制敕房舍人。内阁诰敕房还分东西两房,非学士不可领此职,必得由进士部选。文华殿武英殿两殿舍人要求没这么高, 可不由科考选举, 生儒布衣能书者皆可, 只是终生不得科道迁升。王修是武英殿舍人, 理论上符合两殿舍人“能书者皆可”的要求, 实际上中书省只有他一个举人,其他全是进士,赵盈锐领的就是内个诰敕房舍人,当初推考第一。
当初王修刚从山东进京, 一个搭理他的都没有。摄政王皇极门检阅轻兵营,王修人缘才好了起来。等到研武堂起, 王修能偶尔有些应酬, 现在王修在南司房得赐座,终于收到了中书省期会的邀请。
大晏朝中六科每年都有公宴,凑一起饮酒作乐。今年中书省公宴期会原本肯定没王修,现在还是请了。
王修当然赴宴, 入席之前大家相互行礼, 入席之后互相吹捧。王修一顿酒席下来没吃什么东西,给人吹捧得一肚子气儿。
等到离席, 飘飘然回家时,王修站在鲁王府吭哧吭哧直乐。
今儿有人夸他“苏意”。
现在说起来,天下第一城大概是苏州。苏州文士文采风流是“苏意”,苏州人穿着打扮是“苏样”,苏州人带着口音的官话是“苏音”,多少达官贵人家的千金转着舌头学这种莺声燕语。恭维人,苏意苏样苏音,最是没错。
王修差点在酒席上仰天大笑,他是什么时候和“苏意”俩字有一文钱关系的。
监书内酒洛阳花,蜀锦徽墨福建茶,天下第一的事物;江西秀才京师妇人陇右兵,天下第一的人物。大晏这么大,南北方山水气候就是两个地方,东西各地俱有特色。真论起来,只要天下太平,只怕处处都是天下第一。
——只要天下太平。
王修敛了笑意。他叹口气,看府门口停着马车,所以问门子:“谁来了?”
门子回答:“何首辅。”
王修扬起眉。何首辅跪武英殿,摄政王压根就没出面,最后是陛下在武英殿一顿勉励,安抚得何首辅老泪纵横。这事表面上一揭,还得是君臣和乐。
再说何首辅还真没跟鲁王府交恶过,当初第一个往鲁王府送翡翠和翡翠师傅的可不就是何首辅,那会儿满朝文武谁看出鲁王得是个什么材料了。何首辅能三朝屹立,是有真本事的。
“……所以说,这茶,除了茶叶重要,水也是重要的。大晏地大物博,各处水也不相同。有人说‘江北之水迅疾而浊故其人重而悍,江南之水委迂而冽,故其人缓而巧’,即便是南北,大致划分区别就如此大。”
李奉恕看着慈眉善目的何首辅,笑了一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以南北人差距也是大。”
何首辅道:“关于这个,当年太祖和刘三吾也是谈论过的。刘三吾认为南北人差异太大,‘南北风俗不同,有可以德化,有可以威制’,太祖却完全不同意。他老人家回答:‘地有南北,民无两心。帝王一视同仁,岂有彼此?汝谓南方风气柔弱,可以德化,北方风气刚劲,可以威制。然君子,小人何地无之!君子怀德,小人畏威,施之各当,乌可拘以成见?’”
李奉恕微笑:“太祖教诲得对。”
何首辅遥遥行个揖:“太祖心胸自是无人能比。一些个凡夫俗子动辄讲起南人怎样怎样,北人怎样怎样,岂不可笑?”
李奉恕道:“南人北人,自是大晏之民,没有分别。”
王修站在研武堂门口听老李跟何首辅扯闲篇,聊的南南北北的。老李也没有不耐烦,所以就没进去,自去厨房找水喝。在期会上只顾着扯淡了。
王修刚进厨房,地动山摇一响。他一扶墙:“怎么回事怎么回事?”
不一会儿研武堂驿马冲进鲁王府:“京郊火药厂试炸成功,京郊火药厂试炸成功!”
王修揪着他:“你说明白一点,怎么回事?”
研武堂驿马大声报:“京郊火药厂试炸成功,地雷试炸成功!”
刚刚地动山摇那一炸,摄政王和何首辅眼神都没动,稳稳端坐,仿若未闻。再一会儿,研武堂驿马冲进鲁王府大声嚷嚷,研武堂里全听见了。
何首辅放下茶盏,笑眯眯对摄政王一揖:“恭喜殿下,又得一重器。”
摄政王亦微笑点头。
何首辅看出来摄政王眼睛出了问题,也看出现在摄政王眼睛好了,他全然当作不知道。何首辅起身:“臣这便告辞。”
上回京郊火药厂试炸李奉恕眼睛还有问题,什么都没看见,只听了个动静。何首辅一告辞,李奉恕拽着王修牵着飞玄光冲出门。王修骑在飞玄光上颠得半死,到底什么都没说。
李奉恕终于能看见,他忍了太久了。
疾驰的飞玄光迅速如流星,一路绝尘跑出城。
京营本来被火药厂弄得麻木,那一声震山撼岳的爆炸把京营和白杆兵的脏话都炸出来了。周烈出营问:“怎么回事怎么回事?”
各把总都在喝令士兵镇静,周烈刚派人去火药厂问,火药厂的人就来了。跟上回一样,灰头土脸:“成功了,都成功了,触发雷改进成功了!”
火药厂的人被震得耳朵眼里堵塞,所以说话声特别大,嗷嗷的。邬双樨跟在周烈身后,他正在京营准备武举事宜,被那一声炸吓一跳,那一瞬间第一个反应就是还好傻狍子今日在城中,真要打起来,他邬双樨能拼死守城。
周烈道:“赶紧吩咐驿马,去城内通知研武堂和京城戍卫司和秦将军,以防城内百姓不知情出现混乱,快点!”
驿马刚走,旭阳骑着马过来:“周将军,可有事?”
周烈道:“火药厂试炸,没事,你回去通知骑兵营都不准擅动。”
旭阳没下马,调转马头就走,一面心想幸亏今天书呆子不在城外。
周烈安抚了白杆兵,转头听见人报摄政王来了。
周烈连忙迎出去,一抬头愣了。
李奉恕骑在飞玄光上微笑:“周卿?”
王修在李奉恕怀里眼花缭乱面色苍白,勉强微笑:“周将军?”
周烈神情异样地看王修,王修点头。
李奉恕道:“挤眉弄眼什么。”我可都看见了。
周烈差点热泪盈眶,对摄政王一抱拳:“恭喜殿下。”
李奉恕点头:“有劳周卿。”
邬双樨跟在后面沉默,他真是没看明白怎么回事。自从金兵围城,摄政王再未召见过他。
摄政王居高临下,微笑:“那个不是小邬将军?”
邬双樨一惊,抬头看摄政王,随即又慌乱地低下头,他不够资格“冒犯天颜”。他以为自己不在摄政王眼里……摄政王居然看见他了?
邬双樨垂首直立行军礼:“殿下,是臣!”
摄政王看到邬双樨脸上贯穿面颊的伤疤,狰狞地啃着邬双樨。摄政王道:“孤听说了,小邬将军近日全力准备武举之事,辛苦了。”
邬双樨低着头,瞬间双目盈泪。
他可以不在乎生死,可以用命证明忠诚,只要摄政王殿下看得到。辽东风雪和西安子午谷的生死搏杀都没撼动他的意志,摄政王一句辛苦了,邬双樨差点站不住。
“臣……臣……臣……”
周烈心里叹气。小邬将军平时多机敏有辩才,此时竟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旭阳骑着马回来:“周将军骑兵营……”他一看摄政王,立刻潇洒下马行礼:“殿下!”
摄政王其实没见过他,金棕的头发和眼睛,在阳光下闪烁。听声音……摄政王微笑:“你是旭阳。”
旭阳大声道:“正是。”
邬双樨心中那点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激荡之情噗嗤就没了,瞪着旭阳喷出火,哪儿哪儿都有你!
王修总算捯过一口气儿,笑道:“后起之秀,都是后起之秀,帝国菁英后继有人,殿下应当欣慰。”
摄政王大笑:“正是。诸位随孤去火药厂看看。帝国菁英与火器,都是国之重器!”
周烈和邬双樨旭阳纷纷上马,跟着飞玄光在广袤的京郊野外奔驰。几匹高头骏马踏出滚滚烟尘,纵情驰骋。
军器局孙大使这一次很慎重,提前把郭星起抓来盘问,仔仔细细前前后后的触发地雷原理都搞明白了,就等摄政王来。他琢磨摄政王这么久,那一声巨响足够把他老人家引出来。只要那匹巨大黑马一到,孙大使就上前侃侃而谈,不愁入不了摄政王的眼,仕途在望,不用窝在这火药厂没完没了吃硝烟灰尘。
远远看见如龙似虎的几匹高头大马,最前头那个凶兽一样的怪马,可不是摄政王!孙大使激动地连滚带爬上前跪迎摄政王:“殿下!殿下大喜!敝职率领军器局不眠不休奋战终于……”
飞玄光跑到近前扬蹄一刹,身上缎子一样的皮毛流淌着银光,真的像在飞。孙大使吃一嘴土,只听殿下仿佛很高兴:“哪个是郭星起?叫郭星起出来给孤看看。”
孙大使呆住,摄政王殿下身后的几个将军都赶到,马嘶扬蹄,跺起滚滚尘土,一浪拍孙大使脸上。
王修坐在摄政王怀里笑:“孙大使,你先起来,不如给殿下试炸一下看看?”
上一回老李什么都没看着啊。
孙大使讪讪地:“快点快点,炸给殿下看!”
摄政王殿下终于一睹火雷的威力。
从地狱里冲出来的索命业火崩石摧山,成片的地雷连爆,在陆地上掀起数丈高的飞石狂浪。若是炸到人,不可想象。飞玄光已经能镇定,其它马匹被吓得连连后退。脚下被爆炸声震动的仿佛地裂。将军们都看傻了,王修也呆住了。若不是坐在飞玄光上老李怀中,他怕是站不住的。
爆炸过后,火海奔腾,烈焰冲天。
一旦陷入火雷阵中,无人能侥幸逃脱。
第175章
一阵滔滔地狱火海之后, 风寂静地撩起硝烟, 掠过无言的试炸场。
周烈都愣了,比上次来看,爆炸更加的疯狂和肆无忌惮,没有一颗哑雷,全部炸裂。这如果用于战场, 当真是……碾压吞噬一切活物的血r_ou_骨骼, 片甲不留。
王修动情:“恭喜殿下, 有如此利器, 当得保境护国, 镇守四方太平!”
李奉恕面上泛起一丝微笑。他静静地观看着一场辉煌的爆炸,炸得硝烟四起火云蒸腾。血与火最能召唤野心,磅礴的野心仿佛滚滚硝烟,巨浪腾空。
“叫郭星起来。”摄政王威严的声音在空旷寂寥的试炸场上响起, 郭星起哆哆嗦嗦上前,一下趴在马前。
李奉恕并不是想要为难郭星起, 他只是好奇这个木讷的匠人到底长什么样。
很普通的相貌。沉默寡言的汉子, 见到骑在骏马上的摄政王吓坏了,五体投地不敢看他。
李奉恕心想就算你怕我,我今天不还带着王修呢么,我难道还能生吃你……
王修实在忍不住欺负老实人的气氛:“郭炮匠, 殿下问你话, 你照实回答即可,不必害怕, 亦无须拘谨。”
郭星起一听,略略抬头,小心翼翼看摄政王屁股下的马,那巨大的马俯下身子,用大马脸凑近郭星起,仔细观察。郭星起忍着不跳起来跑,这马忒吓人了。
摄政王表扬郭星起的能力,勉励他继续为国制作火器。郭星起好歹是结结巴巴接了一句场面话,说这是军器局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
李奉恕有些不耐烦,一个七尺汉子如何就怂成这样,这样的人又如何创制出这样的威武赳赳霹雳烈火的?王修低头观察郭星起,突然觉得,这个郭炮匠目光闪烁欲言又止,似乎有什么事想告诉摄政王,又不敢。
摄政王看过试炸,离开之前王修代替摄政王着重强调军器局孙大使领导有方。孙大使被骏马扬一嘴土,猛一听王都事提了自己,老怀大慰,都不打算找郭星起麻烦了。
王修一看郭星起还是闷闷的,心里一叹。他自己不出声,真是谁都帮不了,空有手艺。大晏用人之际,能干的人当然越多越好,也得自己争气。
摄政王返回京营,坐在帅营中,随意亲切地询问京营和白杆兵的情况,还有武举事宜。周烈回答了京营和白杆兵的问题,邬双樨奏对武举考试科目安排。邬双樨得这个武举是难得一次的恩科,军籍子弟比试,骑s,he策论一样不少,那年只有邬双樨自己中举。之后,大晏再未开科。
太祖时尚武,武官比文官更显。“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有军功才有封侯的希望,文官除非袭承,基本上没有爵位。邬双樨曾经期望自己能凭军功封爵,后来这个期望近似于破灭。
今日摄政王忽然看到了他,问他武举问题。邬双樨指甲抠着掌心,认真地答了。摄政王似乎很赞许地点点头。
还有旭阳,天生的骑兵。摄政王问他和白杆兵切磋交流得如何,旭阳振奋回答,白杆兵果然保留了太祖时期最纯正古老的战术。若是加以学习改进,配火器,则天下无敌。
王修忽而笑了。
李奉恕热衷于看。看火药爆炸,看王修笑。他转头:“笑什么?”
王修连忙解释:“我并不是笑旭阳旗总,只是突然想起来‘天下第一’那个,什么‘监书内酒洛阳花,蜀锦徽墨福建茶’,整个大晏每一地都总结的话,处处天下第一。比如,朵颜骑兵,天下第一。”
旭阳祖上出自朵颜卫,的确是朵颜骑兵。王都事这是夸他是天下第一的骑兵,旭阳挠挠脸,有些发红。
北京的书呆子天下第一。旭阳心想。
邬双樨垂着眼站在一旁。王修惋惜他,惋惜他脸上那个疤。那么风流的少年将军,彻底破相了。
“只要天下太平,处处是天下第一。”摄政王道,“四方太平,多劳诸位。”
周烈邬双樨旭阳立刻抱拳:“臣不敢!”
离开京营,李奉恕没骑马,只是牵着飞玄光走。王修骑在飞玄光上,叨叨:“我看郭星起有话想跟你说。”
李奉恕闲庭信步:“他为什么有话不直说。”
王修往下一伏:“如果是火药的问题呢?”
李奉恕顿一下:“你知不知道郭星起住哪儿。”
进城已经是黄昏,军器局早就收工。郭星起垂头丧气回家,给奶奶盖盖毯子,准备晚饭。忽而听见外面敲门,郭星起觉得应该不是邻居,这一个胡同里的人,没这么斯文的,一般不直接推门就砸门。李奉恕敲了门,和王修在门外站了半天,听见院里稀里哗啦一阵响。郭星起慌慌张张开了门,就探出个头来,两扇门夹着脖子,瞪着摄政王,傻掉了。
李奉恕笑了:“不请孤进去坐坐?”
郭星起住的地方属于一片大杂院,他门外忽然立着两尊非富即贵的人物,已经有邻居陆陆续续出来看热闹了。郭星起开了门,郑重请摄政王殿下和王都事进门。
李奉恕发现院子实在小,堆了一些材料,零件,另一边藤椅上坐着个纳鞋底的小老太太,他几乎没地儿站了。
郭星起关了门,看着摄政王又要跪,李奉恕被他逗了:“行了,不用你跪,孤来看看你,今天你似乎有什么难处?”
郭星起满地乱转,家里只有他和奶奶,乱得没地方下脚。小老太太还是坐着,并未起来。郭星起冲进厨房烧水泡茶,李奉恕阻拦不住。他也没个地方坐,略尴尬地看了看四周。
门边的小老太太只是看着他们笑,膝上的小毯子忽然滑了下来,她竟然只有一条腿,另一条裤管空荡荡垂着。王修吓一跳,难怪她看见摄政王也不起来。李奉恕上去捡起小毯子给她铺上。郭星起火烧屁股泡了茶,在院子中央塞了一只方桌几个马扎,李奉恕腿太长,坐下去那个费劲。
王修站在李奉恕身后,又夸了几句触发雷,并说军器局选出样子来,允许他在样子上刻名字。郭星起脸上并没有一点喜色,还是欲言又止。
王修并不急。他温和地看着郭星起。郭星起呼噔一下站起来,噗通一声跪下去,李奉恕坐在马扎上一挑眉。
郭星起跪在地上,一脸豁出去了:“殿下!其实触发雷的点子不是我做出来的!”
李奉恕微微喘了口气:“嗯?”
郭星起道:“……其实是我奶奶做的!”
这下连李奉恕都吓一跳了。
郭星起看了自己奶奶一眼。他终于说出了实话,再也用不着唯唯诺诺,立即畅快:“殿下,卑职不敢欺瞒,其实这个东西是我奶奶娘家祖上的主意。其实我做的很多东西都是我奶奶的意见,其实……铜发熕上刻我的名字,也是不对的!”
郭星起奶奶叹气:“你这孩子……”
王修完全不知道说什么,李奉恕咳嗽一声:“老夫人……当真厉害……”
郭星起奶奶冲李奉恕招招手:“你走一点,我看看你。”
郭星起刚想制止,摄政王一摆手。他腿太长,坐在马扎上险些站不起来,还是被王修拉起来的。摄政王走到小老太太身边,半蹲着。小老太太道:“人老了,眼神也不中用了。多体面的大小伙子,比我孙子好多了!”
郭星起还跪着,差点磕头:奶奶这哪能比!
郭星起奶奶眯着眼,目光和蔼又有点谐谑:“我孙子说,你很注重手艺人的真手艺。这是对的,实实在在做出来的东西总不是假的。”
李奉恕大概从来没有机会接近祖母辈的人。他自己的奶奶,太皇太后一直到死都没给他太多印象。
小老太太身上有种缓缓的温柔,好像上年纪的人都有点宽和的智慧。
“老夫人家里以前是做什么的?”
“我啊?我娘家是军器局里做火器的。嫁给星起的爷爷,老头子是做鞭炮的。”老太太乐呵呵,“门当户对。”
郭星起拿出很多图纸,都是老太太自己画的。线条细密流畅,均匀规整如铁丝。大部分还处于构想阶段,只有触发雷被郭星起做成了。
每张图纸都画得一丝不苟。纸质不算好,有些甚至是旧黄历背面,最久的可能有几十年了,发黄变脆。
“触发雷是我祖上提出来的,几代人都没成功。我琢磨啊琢磨啊,这么折腾了几十年,搭上一条腿,才折腾出这么个小玩意儿。”郭星起奶奶乐呵呵地看着一张最旧的纸,“年轻的时候真是天不怕地不怕,这张还是我做姑娘的时候画的。绊绊磕磕几十年,那么多事把我拖住了……不过,总算赶上了。人老了,手抖,没法配火药,配错了容易出事,您看我这条腿。所以让星起上,星起帮了大忙,没有星起动手,就没有这个火雷。”
最初的那张构想图纸上触发雷的样子,李奉恕看到的几乎一模一样。小老太太锲而不舍地用了几十年,把一个久远的构想变成了真的。
“您为什么不说呢?”
郭星起奶奶微笑:“傻孩子,我是个女的啊。如果一开始说,这个雷是女人想出来的,就没有人看得起啦。他们会觉得,这只是小打小闹的小玩意儿,连解释也不愿意听,那多委屈它啊。”郭星起奶奶轻轻抚摸着图纸上的触发雷,仿佛抚摸着自己的孩子:“那怎么能行呢。真要说起来,它比星起爹爹年纪还要大呢。”
李奉恕心里一动:“老夫人,你的名字能告诉我吗?”
郭老太太笑道:“老婆子做姑娘时的名字,叫楚振良。”
军器局又风光了一把。新造出来的触发雷,摄政王钦赐名号:振星。
第176章
军器局铆足了劲儿试炸, 在京郊没完没了轰轰隆隆, 据说因为新造出来的振星雷,军器局上下被摄政王殿下嘉奖。
北京人想得开,就当天天过年呗。
弗拉维尔坐在被震得格格微响的窗棂前给小鹿大夫写信:
亲爱的梅花鹿,你最近过得怎样呀?入秋北京越来越干燥,我听说要多吃梨……
小鹿大夫为了那个标本费了周章。海边本就比内陆潮shi, 标本虽然经过防腐处理, 还是需要安稳干燥的环境。小鹿大夫弄来大量石灰装在布袋里摆在标本旁边, 保持干燥。
小鹿大夫手下的医侍们经过战场的洗礼, 更加镇定。小鹿大夫认为时机到了, 于是告诉他们:“我给你们请了个教授解剖之术的先生。”
医侍们疑惑地互相看看,谁?该不会是小鹿大夫真的弄来个番邦大夫?
小鹿大夫领着医侍们穿过走廊,站在那个神秘的小仓库门口。他们是看到小鹿大夫这几天进进出出往里塞东西,好像是一袋一袋石灰。小鹿大夫不让让他们接近, 他们也不敢多问。
今天居然就让他们进小仓库……合着解剖先生住仓库里?
医侍们恭敬等待。实在是太热了,盛夏的大日头烤着, 偏偏还潮shi, 要下雨不下雨,闷蒸一样。医侍们刚站住,就已经开始冒汗。
小鹿大夫打开仓库门口的大锁链,金属链子清脆一响。小鹿大夫双手一推门, 一阵干燥y森的凉风扑面而出, 还有浓浓的石灰味儿。
这应该不能住人……医侍们心里莫名惴惴,跟着小鹿大夫鱼贯进入小仓库, 小鹿大夫站在一个白色大帘子前面,吩咐最后的医侍关上门,然后郑重:“你们都看好了。”
第42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