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节
摄政王 作者:胶东大葱蝎子兰
第46节
太后早从西苑搬回宫,焦灼地等着皇帝陛下回来,坐立不安。终于在入夜之前听到宫人来报,皇帝陛下回宫,一下跌坐,忙命人去前三宫看看皇帝陛下。
摄政王送皇帝陛下回南司房。皇帝在京郊有点玩野了,猛地一回南司房,看着四面墙,十分泄气。
“明年秋天还秋狝,到那时臣府中的小马驹也可以驮着陛下自由驰骋。”
皇帝陛下才开心点。
太后身边的人来伺候皇帝,皇帝想起来要去后宫给太后请安,摄政王不进后宫,辞别皇帝陛下。
曾森看着摄政王离去的高大背影,满脸仰慕。
李奉恕回到鲁王府,一脚进研武堂门,坐地上了。
王修匆匆忙忙跑进来,搀不动李奉恕:“老李,你右胳膊是不是疼?”
李奉恕一动,身上铠甲清脆一响:“你看出来了?”他用左臂撑着勉强爬起,摇摇晃晃往椅上一坐:“气息没调好,劲儿使猛了。”
随即苦笑:“瞒不过你。”
王修帮李奉恕卸甲,卸肩甲和臂甲护腕,一个比一个沉。大奉承命人抬着金丝楠木箱子进来,帮着摆。
这身威严冷峻的铠甲是保护,也是酷刑。沉重的铁块把李奉恕的皮肤磨烂了,一道一道的。王修用干净怕子蘸清水轻轻清理破皮处,李奉恕闭着眼,一动不动,只是肌r_ou_控制不住绷起。
王修细细倒上药粉,李奉恕才长长吐一口气。
“什么都瞒不过你,也避不开你。靶场上英明神武的形象,也没维持多久。”李奉恕惆怅。
王修看他一身狼狈样,笑了:“你怎么知道。”
李奉恕扬起眉毛,王修不得不承认:“好吧,其实在山东见你第一面的时候,你从马车上下来,就跟……就跟从云间降临似的。你那会儿没看到我在哪儿吧。”
李奉恕幽幽道:“当时你穿件天青色的袍子。那么一堆人乌泱乌泱,就你一个斯文通透,秀秀气气的。”
王修眨眨眼睛。
李奉恕心里暗暗得意:“那时候穿衣服花了心思了吧。”
王修挠挠脸:“那会儿我就那一身衣服能见人,本来想穿官服的你那鲁王府没来得及做……”
李奉恕拒绝说话。
王修惊奇,这又是为什么生气?
第188章
皇帝陛下回宫第二天, 宣旭阳进宫教陛下骑s,he。
旭阳正在京营指导骑s,he, 听到宫内人来下旨,还一愣:“我?去教皇帝陛下?”
内侍笑眯眯点头:“正是,官人请跟我来。”
旭阳一身一脸的土。在沙场摸爬滚打惯了,一时之间也没觉得不对。内侍笑得温和而标准,引着旭阳上了一辆煌煌大马车。觐见陛下之前先沐浴更衣, 旭阳一想也行在宫里顺便洗个澡。他不用人伺候, 非常迅速地洗头洗澡, 洗完了出来换上宫中的麒麟赐服, 旭阳冒一句:“这个我有。”
内侍微笑:“官人是麒麟赐服, 所以就备下了。”
一名宫女轻手轻脚飞快地将一枚香囊别在旭阳腰带上。旭阳抽抽鼻子,香得若有似无。不在意时清心沁肺,琢磨着去闻却什么都闻不到。旭阳收拾整齐,挺拔昂扬。内侍眼睛一亮:“官人好风度。”
旭阳蹬着新靴子, 竟然合脚。他嘟囔宫中怎么知道他靴子尺寸的,转身去收拾旧衣服想打个包袱。内侍温和地拦住他:“宫中会派人给官人送回去。官人请随我来。”
旭阳跟着内侍走, 一边咋舌, 这皇宫是挺大的。旭阳跟着内侍在宫殿之间穿行。紫禁城代表帝国的气魄,巍峨辉煌,肃穆萧杀。旭阳抬头看见宫殿飞起的屋檐,觉得那像一把一把充满杀意的弯刀, 居高临下不怀好意地凝视蝼蚁般穿梭的人。
旭阳皮肤一阵一阵起粟。
总算来到南司房后面新辟的靶场, 皇帝陛下练习骑s,he的决心很大,翻出太祖太宗皇帝的典故, 这两位都是实打实马背上得天下的,子孙后代没理由不效祖法宗。
靶场倒是真挺像模像样的,旭阳站在靶前左右瞧瞧,目测大约总长是六十步。皇帝陛下练习用的弓小巧玲珑,旭阳这辈子没拉过这么小的弓,觉得有趣,笑起来。
“旭阳师傅笑什么?”
皇帝陛下领着一群人走过来,免了旭阳的礼。旭阳很直接:“这弓陛下用太硬了。”
这弓是直接按照摄政王的九鼎缩小制作的,对于小孩子来说还是太硬了。
“陛下如果想练s,he箭,先从端弓开始练姿势,不必用这么硬的弓。而且其实骑兵所配的都是软弓,硬弓在实战中作用不大。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跟摄政王殿下一样天生神力。”
皇帝陛下鲜少听到有人说话这么直接不该玩儿的,六叔刚回京的时候跟他讲话还得先绕两句呢,于是感觉到畅快:“卿说得有道理,按卿的意思办。”
旭阳半跪在地上教皇帝陛下如何端弓,皇帝陛下不由自主想看他金棕色的眼睛,阳光一掠,眼神熠熠生辉的。
“陛下?”
皇帝陛下回神,笑笑:“旭阳师傅说什么?”
曾森在一旁跟着练端弓,他姿势比陛下更标准,旭阳觉得曾森刻苦训练下去,将来骑s,he应该不错。皇帝陛下举着弓举一会儿就得放下,胳膊痛。曾森不放,咬牙挺着,一脸汗。
旭阳半跪在曾森身后,两只手托着他的手肘轻轻往上抬。皇帝陛下实在举不动,站在一旁看曾森汗流浃背。
皇帝陛下看了一会儿,轻声问:“旭阳师傅,辽东是什么样的啊?是不是很冷?”
旭阳一顿,换了个方向,对着皇帝陛下半跪着:“辽东冬天冷,夏天热,与大晏其他地方并无异。陛下,辽东亦是国土。”
旭阳进京这段时间,大约看明白了,朝廷是想放弃辽东了。
当朝阁老前兵部尚书杨阁老主张干脆放弃山海关外,重兵把守山海关,不让女真入关即可。杨阁老倒是很有理由,辽东常年收不上什么税,族裔混杂心不知道在哪儿。再说养军队一年数百万两砸下去一个响听不见不说,金兵照样把北京城围了,关宁军一声都没吭。
摄政王不待见杨阁老,没有搭理杨阁老的提议,只是大连水师已经裁撤,船都开山东去了。如今关内到处灾荒瘟疫,恐是没钱再养关宁军,朝廷对辽东的态度一直模棱两可。旭阳只觉得血一阵一阵地凉,他半跪着,攥着膝上衣料,恳切甚至是乞求:“陛下,关外亦是国土,亦有无数军士埋骨守边关。陛下不能让他们……成为只能遥望国门的孤魂野鬼。”
旭阳想起沈阳卫,气息不稳,眼睛发红。
他在京营听了一堆流言,下了个决定。如果摄政王打算放弃辽东,他就立刻回关外,凑齐沈阳卫所有人。
皇帝陛下抬起小小的手,轻轻放在旭阳肩上:“旭阳师傅,怎么突然这么说?”
旭阳放下另一条腿,跪在皇帝陛下面前。太祖说了,武官不跪,旭阳想,陛下是小小的希望,他跪希望理所应当。
“关外冬天很冷,冷得冻掉人的耳朵鼻子手指脚趾。可是关外人热血从未凉,陛下明鉴,辽东族裔虽多,皆为大晏子民,心向大晏。陛下,不要放弃辽东……”
旭阳说不下去了,只能垂着头。皇帝陛下轻轻一叹:“旭阳师傅,听谁说什么了?”
旭阳摇头。皇帝陛下张开小手,拥抱旭阳,拍拍他的背:“天覆地载,皆朕赤子。国土如何能放弃?”
富太监刚想阻止,皇帝陛下幼小却宽广的怀抱就拥住旭阳。
“旭阳师傅,朕决不再丢一寸祖宗之土。”
非但如此,朕,要回榆木川。太宗皇帝驭龙宾天之地,子孙连祭拜都做不到,愧对列祖列宗。
富太监心情沉重,辽东一事从摄政王刚归京就开始吵,吵到现在。摄政王当时说话没分量,现在辽东怎么处置,关宁军怎么处置,竟全看摄政王的了。皇帝陛下曾经说过要回榆木川祭拜太宗皇帝,可是……年景如此,福建都赤地千里了,大晏捉襟见肘。
富太监无意间一瞥,曾森圆胖胖的身躯往后一倒,富太监尖叫:“小王爷!”
旭阳一把抄住曾森,曾森练端弓太努力,昏倒了。小皇帝急得不行,富太监扑上来掐曾森人中,曾森睁开眼,看看皇帝陛下。
旭阳用袖子飞快一蹭眼睛:“小王爷一开始练习骑s,he不必如此勉强,骑s,he是个日积月累才能练出来的技能,每日不间断才最重要。”
曾森哼唧着表示自己没事,然后挣扎着从旭阳怀里站起来,接着练端弓,圆胖胖的小脸十分坚毅:“万事开头难,我先过开头一关。”
旭阳看他的小样,笑了。
何首辅从秋狝回来,异常沉默。落衙就在书房中坐着,对着一面墙出神。何首辅宅邸花园错落,虽然不算阔达,布局上是花了心思的。没人知道何首辅懂风水堪舆,甚至说擅长。赵盈锐一看舅父对着墙面壁,仿佛入定参禅,更不敢打扰,只好悄悄退出书房。
秋狝他因着研武堂文书的身份有幸跟着出城,亲眼看见摄政王殿下那把“九鼎”,亲眼看着摄政王用九鼎一箭s,he穿十多枚靶牌,长长的羽箭携举世无匹的力量拽断悬绳拖倒所有悬架。
京城历来就爱编排皇族,春宫图还有画皇家的事儿。街头巷尾细细簌簌私语摄政王是“故人归来”,哪个故人?帝王枪,九鼎弓,还能是哪个……
赵盈锐一哆嗦。卖弄玄虚真真假假的流言什么时候都掐不了,读书人不语怪力乱神,当然嗤之以鼻。可是……如果真是那位,赵盈锐猛地坠入无尽地恐惧。
何首辅叫他:“盈锐啊,进来。”
赵盈锐连忙进门:“舅父。”
何首辅似乎大彻大悟,如常地看赵盈锐:“我要把书房改改。”
何首辅这书房面朝南,采光极好,日出到日落,亮亮堂堂毫无y翳。书房正北面开着一扇花窗,不大,专门从广东请的师傅雕棱镶玻璃,极尽奢华。这扇窗,正对着紫禁城。何首辅没事儿就爱站在窗前北望,读天看地。
还要再开扇窗。赵盈锐看何首辅要在东边墙上开窗,一愣,难道舅父又要改风水?
不,跟风水没关系。
跟风向有关系。
何首辅书房在东边墙开了扇窗,还是广东师傅来雕窗棂镶玻璃,何首辅站在窗前,长久地向东看,长久地思索。
这个方向……正对着王府街。
王府街上的鲁王府。
旭阳逢五进宫教导皇帝陛下骑s,he。他自己并未觉得如何,京营里心思活络的人已经开始往他身边凑了。另一个在秋狝里大出风头的邬双樨亦经常进宫御前奏对,回答皇帝陛下关于武学治兵方面的问题。
皇帝是很喜欢旭阳的,功夫扎实没有废话,就是人太闷,一板一眼的。邬双樨要好得多,辩才机敏风度翩翩不卑不亢方法灵活。为了给皇帝讲演兵事,特地学着鲁王府做了一个沙盘,就放在南司房。
朝中有点疑惑,这风向有点让人看不懂。摄政王不是多待见辽东军官,皇帝陛下好像挺喜欢这俩出身辽东的军官,而且正好一个卫所兵一个军营兵,有事没事召进宫一趟。摄政王什么表示都没有,陛下的决定摄政王从来不干涉。
皇帝陛下很高兴,笑道:“朕也得学学兵事,否则以后如何治军。”
曾森闹着按照南海图做了个小沙盘,沙子染成蓝色,自己天天往上面摆船。旭阳对海战一窍不通,邬双樨确能说得头头是道,甚有研究。
几天之后,皇帝陛下下旨,旭阳和邬双樨加封南司房讲师,随时听宣,御前奏对。
富太监去京营下旨,心里忽而惊奇:
咦,这俩官人,一个日,一个月啊。
第189章
摄政王这几天又没去上朝。
胳膊疼。
说不上就不上。胳膊疼再听那帮废物吵架, 心里一口火就拱到嗓子眼儿了。
秋狝完毕从京郊回来, 李奉恕右肩臂就一直疼,吃晚饭拿不起来筷子,倒还可以忍。当天夜里就不行了,王都事亲自去鹿大夫家敲门,把鹿大夫一家都敲起来。鹿大夫背着药箱坐上车驾赶去鲁王府, 以为要去鲁王卧房, 结果被王都事引着, 去了王都事的卧房。
摄政王额角都是汗, 靠着巨大的靠枕半仰在床头, 右手控制不住地发抖。王修心疼得半死,老李心性坚韧,居然这个样子,得多疼。鹿大夫放下药箱一顿问诊。这种筋骨拉伤倒是常见, 就是疼,得熬着。
鹿大夫给推拿着, 摄政王脸色才好些。鹿大夫也听说摄政王在秋狝时赫赫威武的事迹, 随驾的官员回城来都在传摄政王天生神力,不似凡人。
现在摄政王正面无血色地仰着,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鹿大夫只在心里感慨,开了点舒筋活血的药。王修学会鹿大夫的推拿手法, 命人送鹿大夫回家。临走前鹿大夫叹气:“摄政王殿下生来神力, 难免……难免天妒,以后切记勿要冲动, 不可擅动力量。我在边疆轮值,见过最严重的损伤,筋r_ou_抽搐,硬把骨头给拉断了,惨不可睹。殿下气性盛大,遇到事,王都事多劝着点。”
王修怅然,老李进京以来内伤外伤,眼睛刚好肩臂又出问题。他轻声应着:“多谢鹿大夫,这是车马费,王府守卫驾车送您回家。”
鹿大夫并不推辞,谢过王都事便走。
王修回卧房,一推门,看见老李仰着的下巴向里偏着的侧脸,如雕如琢。
鹿大夫不知道,京郊当时那个气氛,摄政王已经被架上去,不当神就得摔下来。老李没办法,他骑s,he真的不行,根本瞄不中靶心。
李奉恕转过脸来,看坐在床边眼睛红红的王修,笑一声,捏捏他的尖下巴:“呦呦呦,这个表情。”
王修学着鹿大夫按摩,减轻李奉恕痛苦。其实汤药推拿都只是缓解,疼痛得老李自己受着,谁都替不了。
李奉恕看王修那小样心里倒真挺高兴,畅快道:“习武之人,受伤有什么稀奇。”
王修心里有气:“你是王。”
李奉恕左手搭在王修tu,n部上揉一揉,王修专心致志给李奉恕按摩胳膊。李奉恕身上被铠甲摩擦得有伤,王修特地给他换了柔软一些的中衣。李奉恕低头看中衣,突然道:“这是什么时候进的布料?”
王修道:“月前,刚做出来。是不是新的不舒服?要不要换了旧的中衣,更软和些?”
李奉恕长长一叹:“光山布。”
王修一愣,用手指捻一捻,还真是……柔滑似绸,又兼似竹布吸汗透气。进鲁王府的东西王修一律挑出顶级的给李奉恕用,当时看这料子舒服,做中衣不错,大奉承唱名录时他想着朝政的事,心不在焉没听见。
河南光山县的布,曾经堪能齐名苏杭丝绸,客商纷至,广州市舶司上奏点名千金求。河南皇族涌去光山县设立钞关税卡,最后光山县人全都出去逃荒,整个光山县荒无一人,市面上光山布消失无踪。
河南福王被李鸿基寸磔,两万皇族被李鸿基当作奴隶带入山中,光山布于是就……又出现了。
“可能是皇商买办采买进贡的……”
李奉恕一言不发。
王修也不知道说什么好,李奉恕垂着眼睛,烛火光影在他脸上变换,一时明,一时暗。大概鼻梁太高而眼睛深,光影对比在他脸上总是那么强烈,夜色中,永远半明半暗。
这是,太快了。皇商买办采买的时候压根没多想,难得光山布出现,赶紧买了交付大内。老李一向认为衣物便是伺候人的,从不研究衣料。他能认出光山布,着实是……他曾经捏着光山布料很久。
皇族对于百姓商业来说,竟然是最大的积弊负累。
李奉恕把胳膊横在眼睛上低声笑,笑声在喉咙里滚,滚得像呜咽。
王修心里懊悔,怎么就那么不上心,把光山布给弄到老李眼前了!他搂着李奉恕安慰:“以后不准他们采买光山布,不生气,不生气。”
李奉恕放下胳膊,胡乱擦擦笑出的眼泪:“当然要采买,京城皇族人手一匹。都给我穿在身上,贴皮贴r_ou_地穿,都想着被寸磔的福王,这布料就从河南来。”
王修心里难受:“老李……”
李奉恕动到了右肩臂,咬着牙吞咽一声,喘着气道:“陈眉公的《模世语》,你再背一遍嘛。”
王修按摩着李奉恕的右臂,轻声用胶东话背:“一生都是命安排,求甚么?今日不知明日事,愁甚么?荣华富贵眼前事,傲甚么?当官若不行方便,做甚么?刀笔杀人终自杀,刁甚么?举头三尺有神明,欺甚么?人争闲气一场空,恼甚么?人生何处不相逢,狠甚么?世事真如一局棋,算甚么?”
李奉恕长长地,吐一口气。
王修又背一些韵律温柔的诗词,李奉恕气息悠长起来。虽然还是蹙着眉,总算有浅浅安睡的意思。
夜色寂静,烛火燃尽,王修凝望着李奉恕憔悴的睡颜想河南的事情。李鸿基至今音信全无,幸亏当初高若峰没听他的,如果高若峰也进入河南大山,那真是找不着了。白敬活抓了高若峰,还去给他收尸。王修问过白敬,白敬回答,他与高若峰道不同,谋不同,绝不能成为朋友。把高若峰带回陕北,算是给这么些年的对阵一个交待。
白敬多少是有点弦歌意气的。虽然是个文臣,风骨铮铮。白敬那么着急建立秦军,大约是为了抓李鸿基做准备。李鸿基被高若峰更是大患,依着白敬的性子,肯定是把放走李鸿基归咎于自己。当时老李不得不这么做,那时候整个朝堂,整个帝国,必须有一次胜利。
否则人心溃散,再也无法可救。
李奉恕睡得不踏实,不知道梦见什么,不安地挣动一下。王修连忙安抚他。
王修坐在床边,就那么守了李奉恕一夜。
第二天一早,李奉恕声明自己不上朝,让那帮玩意儿自己琢磨去。王修早上没事绝对不惹李奉恕,只是帮他穿衣服。上回火器炸伤手,王修都要有经验了。这回抻着肩臂,伺候李奉恕穿衣服洗漱,驾轻就熟。
还要帮李奉恕吃早饭。上回李奉恕还能自己用左手拿勺子,这回连勺子也拿不动,就得王修喂。王修气得笑:“你跟李小二一样大!”
李奉恕张着嘴:“啊。”
王修原本要在武英殿当值,跟小赵官人换了班。小赵官人看着王修欲言又止,他舅舅在家面壁,摄政王干脆不去上朝,都怎么了?
到底没敢问。
中午小皇帝派人来问,王修据实回答,摄政王拉九鼎弓s,he箭抻着肩臂了,现在抬不起来。秋狝完毕皇帝陛下七天没怎么看书,要在南司房赶功课,只好送了宫里最好的药来。
王修安顿好李奉恕,出城去京营提督军情。这七天研武堂驿马的文书王修倒是都没落下,每日必看。秦赫云已经到达四川。延安府开了城门,白敬正领着秦军在周边施药除疫。白敬没有细说,大约也是隔离病人焚烧尸体,毕竟没有更好的办法。白修罗的骂名传得更烈。宗政鸢在山东除鼠,亦发现疫情,控制及时,没大面积传开。根据宗政的上报,鼠类跟瘟疫可能真的是有密切关系,疙瘩瘟是从老鼠身上过给人的。王修总结条陈呈给研武堂,摄政王把驿报发有司。
王修这样两头跑,突然在京营撞见富太监。富太监乐呵呵的:“王都事。”
王修还礼:“中官来京营有事?”
富太监点头:“这不是来宣旨,邬双樨和旭阳两位官人加封南司房讲师,专事给陛下讲授兵事。”
王修一愣,随即道:“这两位算军中后起之秀,能给陛下讲授兵事,也算平步青云了。”
富太监笑呵呵:“可不是。”
王修回城,告诉李奉恕这件事。李奉恕在家活动肩臂,倒是没什么表示:“陛下喜欢兵事是好事。多少懂治军,不容易给人唬住。”
王修观察李奉恕的神情,一点也不生气。他也有点惊奇,老李不是挺不欣赏辽东军官的么,皇帝陛下重用辽东军官,老李也不见不高兴。
李奉恕活动过了,呲牙皱眉:“好几天了,怎么还不见好。”
王修帮他倒杯茶:“伤筋动骨一百天。”
他放下茶杯,李奉恕站在地图前看着大晏,想象神庙时隆盛商业滚滚的银流。
凡天下大马头,物所处所聚处。苏杭之币,淮y之粮,维扬之盐,临清济宁之货,徐州之车骡,无锡之米,京师城隍灯市之古董。
大晏货物的流通奔涌,更似另一条大江,支流滔滔,纵横大江南北。
若是货物能畅通无阻。
李奉恕大约这几天一直在琢磨这个,王修没有打扰他。摄政王的心想得远,或者说老李已经预见到了一些事情,他正在阻止这些事情发生——亦如当年太祖。
太祖手段酷烈残暴,是想阻止一些事情。然而该发生的事情,他老人家也无可奈何。
王修敏锐地察觉出朝堂之上对摄政王隐隐出现恐惧。不是敬畏,就是恐惧。长此以往对老李来说并非好事。
“他们为什么怕我。怕我揍他们?”
王修道:“我知道你的苦心,帝王枪,九鼎弓。太祖那个时候全国肃穆,吹笛割唇蹴鞠卸脚。大家如何能不怕你……”
李奉恕笑着看地图,并没有回头。这话只有王修敢说,也只有王修能说。
“还有折子参白敬么?”
王修停顿一下:“倒是陕北偶尔有……参他拥兵自骄,滥杀无辜,秘密谋反。”
摄政王淡淡道:“这一下,谁觉得还敢在我眼皮底下造反。”
“为王者,用该用之人,保该保之人。”
王修默默看着李奉恕的背影。这是一位王,不是谁“归来”,他就是李奉恕,武力举世无双,心性坚韧不拔。
大晏临危受命的摄政王。
第190章
太后从西苑回来, 把李至炅一起带回宫。曾森想起这颗四川柿子就头痛, 满脑子他哇哇哇的声音。皇帝陛下去后宫请安,曾森不得不跟去,看见李至炅坐在太后身边,特别淡定地看曾森一眼。
太后命人给照着红椒的样子给李至炅赶做了一只小荷包,荷包里装着红椒。李至炅喜欢得不行, 天天戴着。
陛下跟太后请安, 太后听闻他最近赶功课, 心疼道:“学业暂且搁一搁, 你还小, 不必急于一时。”
曾森练端弓练得两条胳膊抬不起来。旭阳师傅也这么说的,不必着急。可是怎么可能不急呢。
皇帝陛下和曾森在太后那里用晚膳,曾森心惊胆战地注意李至炅,生怕他又开始哭。李至炅好像真的喜欢红椒, 奶声奶气跟太后说要吃刚摘的新鲜红椒。
皇帝陛下看那好像是大长公主府上盆栽里结出出来的玩意儿,红红火火得很喜庆。盆栽种子怎么吃?曾森倒是冒一句:“陛下, 这个东西真的可以吃, 就是嘴巴疼。”
皇帝陛下看曾森,曾森认真:“我父亲的船常年在海上漂流,用红椒去shi寒最好不过。”
李至炅傻乎乎地看曾森:“是哦?”
曾森点头:“是的,还有人很喜欢这东西的味道, 离了什么都吃不下。”
李至炅极其珍爱地捏住一根干红椒, 想往饭里捅,布菜的宫女连忙阻止。这小殿下魔怔了, 天天就看着红艳艳的干红椒想咬一口,总说这东西很香。
曾森很认真:“磨成粉,当盐那么用。”
陛下看曾森一眼。
从太后处出来,皇帝陛下道:“你是不是耍李至炅?”
曾森奇怪:“陛下为什么这么说?红椒真的挺好的,帮过我爹大忙。海上shi气重,常有皮肤溃烂者。多吃点红椒一出汗,就不冷了。”
皇帝陛下心说那是盆栽……
曾森认真:“昨天大本堂讲师刚说天地造化,自然化育之物皆有用处。”
皇帝陛下转念一想:“若真能抗寒,送去辽东,不是正好?”
曾森倒是想得挺周全的:“一两盆盆栽不够的。”
皇帝陛下一叹:“土中生长之物,晏人什么种不了。六叔在右玉推广土豆番薯,据说长得也好。”
曾森严肃点头:“红椒跟土豆番薯是一个老家。如果这俩能长得好,红椒估计也行。”
曾森只是无意一提,皇帝陛下却上了心,命人送红椒去太医院让太医看看味性。掌事姑姑连哄带骗从李至炅那里掏了三根出来,李至炅很不开心。盆栽里收下来的新鲜红椒李至炅不让动,掌事姑姑也怕他哭,没敢拿。
太医院回话:味辛性热,散寒除风邪,有大益。
陈驸马落衙回家,刚进门宫中来人,风风火火问陈驸马还有没有红椒。陈驸马不解:“问那个做什么?那是我哥从广东托人送回来的盆栽,全都给蜀王世子带走了。”
内侍一脑门子汗:“驸马再想想,还有别的么?”
陈驸马挠挠脖子:“没了……哦对了,年前来着,钦天监的权道长找我要过……”
内侍赶紧往钦天监跑。
权道长不在钦天监,几个小道士在钦天监门口洒扫。看到宫中内侍急匆匆下马车,迎上来:“中官有事?”
“钦天监有红椒吗?”
小道士互相看看:“刚收不久,还没来得及晒干……”
内侍简直热泪盈眶,终于能回去交差了。他擦擦汗:“劳烦道长带我去看看。”
小道士拎着大扫把,引着内侍,推开钦天监院子的大门。
一开门,红火燃燃。
“道长说这东西驱寒,摄政王殿下让他去驸马府要种子种种看。去右玉之前就种上了,头一次种,结了不少……”
内侍看那些红椒,都看傻了。
新鲜红椒红得艳丽极为漂亮,有个小道士摘了一个偷着尝尝,舌头痛得打滚,再就没人敢碰了。
内侍马不停蹄回宫,回禀皇帝陛下:钦天监有一片地全是红椒,已经收获。
皇帝陛下非常高兴,命太医院的大夫们去钦天监研究红椒。
太医院离钦天监倒是不远,就在隔壁。转这么一大圈,原来就隔着一堵墙。
皇帝陛下对于红椒过于热情,他很不解。辣的东西蛮多的,又不止红椒,还有花椒胡椒呢。皇帝陛下拍他的肩:“卿没听摄政王说辽东事情么?旭阳和邬双樨都说,辽东天寒地冻,士兵被冻伤疼痛难忍无法作战。花椒昂贵,如果红椒真是易得的御寒之物,那真是再好不过。”
陆相晟上报,土豆番薯在右玉产量不小。红椒若是跟土豆番薯一样在大晏顽强生长,那便是上苍垂怜大晏之民。冬季又快来了,气温一年比一年低,皇帝陛下着实担心辽东如何在酷寒之中生存。
曾森默默听着。皇帝陛下也养成了爱看地图的习惯,凝视大晏地图时仿佛看穿千里。
曾森跟着皇帝陛下看关外,追随皇帝陛下的目光,过山海关,一直往北,一直往北,一直到达榆木川。
“辽东……当真不知怎样了。”
皇帝陛下轻轻说。
辽东在收豆子。
收完麦子赶紧种豆子。气候不正常,豆子都不长,拖拖拉拉好赖在十月能收了。有豆子做豆豉,冬天起码有个咸味。
谢绅也得下地,每天从小学堂到阿灵阿家干活,点个卯干完活再回去。他以前是没怎么干过农活的,今年从种麦子到收豆子,能干的全干了。谢绅干活不惜力,就是有点笨手笨脚找不准力道,第一次收麦子用镰刀就砍了小腿。他一下懵了,坐在地里用手扒开伤口看,上下是白色的,一张白色的嘴在他腿上,然后才涌出血。伊勒德把他拉出田,往他伤口上倒酒,疼得谢绅一抽。伊勒德等他缓过来,再一倒。谢绅吭哧一声:“行了,干净了……”
伊勒德板着脸:“多倒两下疼得麻木了,待会儿缝针不遭罪。”
谢绅两只手抱着头。
伊勒德金棕的眼睛追着他看,谢绅等疼劲儿下去了,长长一吐气:“行了,麻烦您给缝了,我自己缝挺恶心的。”
伊勒德帮谢绅缝了两针,谢绅一声没出。
收豆子更累,收一半跪在田垄中间爬不起来。
伊勒德过来帮忙,看他跪在地上,两只手撑地,心里一紧。谢绅抬头,倒是在笑,脸晒得通红:“刚刚我在想《悯农》,小时候开蒙背的诗,现在才真正理解什么叫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伊勒德让他去歇会儿,谢绅用袖子一抹脸:“没事。”他两只秀气的手上全是血泡,只是随手用布条一缠。听其他人说血泡下去结了老茧就没事。谢绅是不怕吃苦的,他小时候为了练习书法能用手腕吊砖,右手手指关节上也有茧。只是手心血泡一直不停,起起消消就是不结茧,实在是折磨人。
伊勒德仔细看谢绅的手,这双手是只拿笔的雅致的手,现在磨得一塌糊涂。
伊勒德往旁边一指:“你去那边待会儿,别碍事。”
谢绅一脸诚恳:“我没事,我还能干活。”
伊勒德皱眉:“我是说你拖后腿。”他金棕的眼睛瞥一眼谢绅,下巴往前一扬:“你看看你落别人多远。”
这几年老天不给好脸,什么东西都得抢收,豆子沾雨落地就完了,只能等着发豆芽了。
谢绅什么都没说,自己弯腰接着割豆秸。上次用镰刀砍了腿之后竟然醍醐灌顶一般,使用镰刀行云流水。
谢绅知道,这个伊勒德就是等着看自己笑话呢。谢绅给自己鼓劲,就算自己是书生,也不是百无一用。他记得自己的使命,他不持节,节在心中。
伊勒德看着他乌龟爬似的割豆秸,叹口气,劈手拿过他的镰刀,利索地收割起来。
谢绅在辽东深刻认识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志气不能当力气用。他是真的没劲儿了,趴地上捯气儿。
伊勒德瞥他一眼。
真不能怪谢绅,谢绅就没吃饱过。整个沈阳都困难,阿灵阿家里不富裕,为了响应支持黄台吉,搞了个小学堂专门教授汉文,多了那么几个小孩子。谢绅白天干活傍晚回去教小孩子识字,入夜没法教因为没灯油。平时最好的食物只有麸子做的饼,谢绅自己想办法改善伙食挖野菜找能吃的东西。伊勒德以为谢绅熬不下去,谢绅倒是活得极其坚定硬气。
伊勒德动动嘴唇,到底什么都没说。
收完豆子谢绅眼花缭乱,伊勒德把谢绅背回小学堂。小馒头一看谢绅奄奄一息的样子,吓得直哭。伊勒德道:“你们先生没事,你们乖一点,别吵他。”
谢绅不知道自己是昏过去的还是睡过去的,悠悠醒来天边都亮了。他一惊,坐起来,眼前又一花。小馒头睡他身边,被他惊醒,眨眼看他。
“你们昨天晚上吃的什么?”
小馒头轻声细语地回答:“伊勒德来了,伊勒德做的晚饭。”
谢绅坐在炕上,撑着额头。
他不是傻子,伊勒德那根本控制不住的北京口音他一听就听出来了。一个在金国当差的鞑靼军官,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他身边有北京人?他在北京待过?
他为什么要接近自己?
谢绅一时顾不上那么多,他想着自己的陷阱应该能抓到活物了。并不能每次都指望伊勒德,伊勒德在金国职位也不高,弄东西肯定不容易。自己在沈阳算是拖家带口,已经欠了太多人情,着实不想一直连累他。
不管伊勒德是出于恶意还是好意,实打实的帮助就是雪中送炭。
谢绅摇摇晃晃扶着墙出门。辽东地广人稀,房前屋后稍微走两步就一马平川。谢绅运用生平所学布置了个陷阱,等闲活物进去就出不来。他往陷阱里一看,喜得情不自禁。里面是只活蹦乱跳的肥硕活物,像老鼠不是老鼠,像兔子不是兔子。他在辽东从来没见过,这么肥,这么大!谢绅怕挨咬,没敢直接伸手去抓这玩意儿,只用一根带绳套的竹竿探下陷阱一套一收,勒住那肥肥的家伙,拖出陷阱。
那大胖玩意儿着实硕大,谢绅都害怕了,又兴奋起来:好多r_ou_!他一路拖着非鼠非兔的玩意儿往回走,看见伊勒德远远走来,手里还拎着布袋,顿时底气足了,大声吆喝伊勒德:“你来得正好,请你吃r_ou_!”
伊勒德十分疲惫,抬头看谢绅手里拖着的活物,倏地睁大眼睛,一脸惊怔。谢绅以为伊勒德是惊讶于自己凭脑子也能捕猎,突然被伊勒德一句吼懵了:“别动!”
谢绅吓呆了,伊勒德放下手里的布袋,飞一样跑到谢绅跟前,一把夺过谢绅手里的竹竿,捅着那大胖玩意儿捅得远远的。
谢绅还没回过神来,伊勒德面无血色地看他:“你不认识那个是什么?”
谢绅眨眨眼,他还真不认识。
伊勒德真的惊恐了,他双手抓着谢绅的肩:“你之前吃过没有?说实话,吃过没有!”
谢绅摇头:“没有,真没有,今天头一次抓到,还想着皮毛挺好的送给你……”
伊勒德松开谢绅,自己撑着膝盖喘粗气。谢绅没见过如此失态的伊勒德,看那个大胖玩意儿好像是死了,只好问:“那是什么?”
伊勒德一向要么似笑非笑要么面无表情,谢绅头一次见他这种惊魂未定的德行。伊勒德吞咽一下:“獭,旱獭。蒙古人不吃那个。”
谢绅干笑:“你们饮食禁忌啊……”
“不是。”伊勒德捏鼻梁,“那玩意儿身上有诅咒,吃它的r_ou_会……会得疫。”
谢绅一愣:“啊?”
伊勒德金棕的眼睛瞪着他:“你跟我发誓,永远不动旱獭的心思。我知道你们读书的不语怪力乱神身死形灭神无存,我也不觉得那傻逼玩意儿真有诅咒的能耐,但是吃它的人没什么好下场,这是真的。”
谢绅被伊勒德给吓着,心想怪不得这大荒年旱獭还能肥的油光锃亮没人吃。
谢绅一指地上的旱獭:“那……它死了……”
伊勒德用竹竿拖着旱獭到空旷地,烧掉了。
谢绅一脸尴尬地看伊勒德走过来:“我真没想到……”
伊勒德淡淡看他一眼:“从今天起,我教你蒙语读写,你每天都要背。”
谢绅心里后怕起来。若是今天伊勒德不来,他就真带着小馒头他们吃旱獭了。先不说诅咒不诅咒的,万一把小馒头害了呢?谢绅在辽东教小馒头他们汉文,蒙语好像还退步了,半个瞎子聋子,怪不得他从来没听说过旱獭不能吃。
伊勒德捡起布袋,接着道:“朝廷明年说是要举行科考。”
谢绅全身一紧。金国终于要科考了,他等了这个机会太久了!他必须不惜一切往上爬,可是他一个汉人人生地不熟哪儿来的机会?
“阿灵阿到时候会推荐你去,你好好准备吧。”伊勒德准备进院子,谢绅拽住他的衣襟:“你……让阿灵阿推荐我的?”
伊勒德冷笑一声:“阿灵阿不知死活找我拼酒喝个死醉,输我一个人情。”
谢绅缓缓放下手:“多谢。”
伊勒德拎着布袋,走进小学堂的院子。
小馒头和其他小孩子扑出来,特别高兴。
看见伊勒德,就等于看见了吃的。
第191章
伊勒德挺会做饭的, 人高马大站在灶前面一顿折腾。谢绅刚来辽东两眼一抹黑, 两手空空只会抓瞎。后来开了小学堂,伊勒德过来看看,谢绅蹲在灶前一脸烟灰,小馒头在他后面饿得打转。伊勒德问谢绅干嘛呢。
谢绅回答生火。
就是死活生不起来,只有烟。
伊勒德挽着袖子教谢绅怎么生火, 谢绅现在用大铁锅做饭已经异常利索。盐异贵, 得ji,ngji,ng细细地加。伊勒德搜集了一些破旧的窗纸, 把斑驳的墙糊一糊。小馒头很热情地帮倒忙, 伊勒德低头看小馒头, 笑一声:“傻乎乎的。”
谢绅东拼西凑弄了些谷子和豆子熬粥,一边煮一边感慨,除了五谷,难道就没有生命力更顽强的作物了么。如果天垂怜大晏, 真的有,不用饿死人, 那多好。
谢绅以前读史书, 记录哪里灾荒,“大饥”,就两个字而已。真正的饥荒是什么呢,不是饿一两顿而已, 是长久的无法吃饱, 肚子里一只蛰伏的野兽,冷不丁跳起来噬咬自己的五脏六腑。
谢绅看着一大锅汤汤水水, 心酸不已。这一锅水总能骗过一顿,有个暂时性的饱腹。
伊勒德贴完墙,又把窗糊一糊。快要入冬,凛冽如刀的北风蓄势待发。北面墙上的窗必须用泥封起来,这两天就得准备了。
吃完饭时小馒头整张小脸都埋进碗里,稀里糊涂喝完,还恋恋不舍地舔碗。谢绅难受,又忍不住地想,旱獭能吃就好了。能吃的话,今天晚上就吃上r_ou_了。
“别打那个主意,你发过誓的。”
谢绅一捂脸:“如果能有好活的作物就好了。麦子稻子种起来那么难,稗子倒是杀不绝。是何道理?是何道理?”
伊勒德难得没嘲讽谢绅。
饭后伊勒德坐在炕上用谢绅的纸笔默写蒙文的诗歌,明天考校谢绅背诵。谢绅洗碗,小孩子满地玩儿,小馒头懂事,蹲在谢绅身边帮忙洗碗。水凉,小小的手通红。谢绅握住他的小凉手:“去玩儿吧。”
小孩子们很好奇地围观伊勒德写蒙文字,看上去跟先生平时写的文字又不同。不过反正他们都不认识。一帮小笨蛋,终于开始背简单的唐诗了,不容易。
伊勒德写着字,问谢绅:“阿灵阿没派人过来帮忙?”
谢绅洗着碗,回答:“有,隔四天就有婶儿来帮忙缝缝补补洗洗晾晾。”
谢绅洗完碗,伊勒德考校他昨天的背诵,小孩子们天天被先生要求背诵,这下眼看先生一脸尴尬地站在伊勒德面前背东西,兴奋地拍手:“先生背不过,就要打手心!”
伊勒德似笑非笑扬一扬戒尺。
谢绅翻个白眼。
反正背下来了。伊勒德要求他练习读写,谢绅正经苦读的科道出身,背书都是童子功,进度快得伊勒德也挺惊奇的。谢绅字漂亮,写蒙文字母有种独特的美感,有劲有结。伊勒德蹙眉:“你这一看就是汉人写的,不要卖弄自己的书法,跟着我练。”
谢绅从来都以自己的书法为傲,不大服气:“为什么?”
“干什么就要像什么。”伊勒德严肃地盯着谢绅,“放弃你那些勾勾叉叉的,要像个蒙古人那样写蒙古文字。”
谢绅自从取得功名晋为翰林就没受过这样宛如对学童的训斥,脸蹭地一红,就要分辩,伊勒德也生气:“你来辽东是做什么的?”
谢绅被一盆水正中浇透,冷静下来。他来辽东做什么的?他忽然很警惕地看伊勒德,伊勒德发现什么了?谢绅一面战栗一面电光石火间反思自己所作所为,除了想吃旱獭没犯过打错,也并不张扬,应该没有可疑的?
谢绅清清嗓子:“是我骄矜自负了。本来就是个落第秀才,为了功名前途才来的辽东,着实没什么好自豪的。”
伊勒德看他一眼。每次被伊勒德金棕的眼睛一盯,谢绅就不自在。
“文法也要都记住。”伊勒德总算说了一句。
第46节
恋耽美
第46节
太后早从西苑搬回宫,焦灼地等着皇帝陛下回来,坐立不安。终于在入夜之前听到宫人来报,皇帝陛下回宫,一下跌坐,忙命人去前三宫看看皇帝陛下。
摄政王送皇帝陛下回南司房。皇帝在京郊有点玩野了,猛地一回南司房,看着四面墙,十分泄气。
“明年秋天还秋狝,到那时臣府中的小马驹也可以驮着陛下自由驰骋。”
皇帝陛下才开心点。
太后身边的人来伺候皇帝,皇帝想起来要去后宫给太后请安,摄政王不进后宫,辞别皇帝陛下。
曾森看着摄政王离去的高大背影,满脸仰慕。
李奉恕回到鲁王府,一脚进研武堂门,坐地上了。
王修匆匆忙忙跑进来,搀不动李奉恕:“老李,你右胳膊是不是疼?”
李奉恕一动,身上铠甲清脆一响:“你看出来了?”他用左臂撑着勉强爬起,摇摇晃晃往椅上一坐:“气息没调好,劲儿使猛了。”
随即苦笑:“瞒不过你。”
王修帮李奉恕卸甲,卸肩甲和臂甲护腕,一个比一个沉。大奉承命人抬着金丝楠木箱子进来,帮着摆。
这身威严冷峻的铠甲是保护,也是酷刑。沉重的铁块把李奉恕的皮肤磨烂了,一道一道的。王修用干净怕子蘸清水轻轻清理破皮处,李奉恕闭着眼,一动不动,只是肌r_ou_控制不住绷起。
王修细细倒上药粉,李奉恕才长长吐一口气。
“什么都瞒不过你,也避不开你。靶场上英明神武的形象,也没维持多久。”李奉恕惆怅。
王修看他一身狼狈样,笑了:“你怎么知道。”
李奉恕扬起眉毛,王修不得不承认:“好吧,其实在山东见你第一面的时候,你从马车上下来,就跟……就跟从云间降临似的。你那会儿没看到我在哪儿吧。”
李奉恕幽幽道:“当时你穿件天青色的袍子。那么一堆人乌泱乌泱,就你一个斯文通透,秀秀气气的。”
王修眨眨眼睛。
李奉恕心里暗暗得意:“那时候穿衣服花了心思了吧。”
王修挠挠脸:“那会儿我就那一身衣服能见人,本来想穿官服的你那鲁王府没来得及做……”
李奉恕拒绝说话。
王修惊奇,这又是为什么生气?
第188章
皇帝陛下回宫第二天, 宣旭阳进宫教陛下骑s,he。
旭阳正在京营指导骑s,he, 听到宫内人来下旨,还一愣:“我?去教皇帝陛下?”
内侍笑眯眯点头:“正是,官人请跟我来。”
旭阳一身一脸的土。在沙场摸爬滚打惯了,一时之间也没觉得不对。内侍笑得温和而标准,引着旭阳上了一辆煌煌大马车。觐见陛下之前先沐浴更衣, 旭阳一想也行在宫里顺便洗个澡。他不用人伺候, 非常迅速地洗头洗澡, 洗完了出来换上宫中的麒麟赐服, 旭阳冒一句:“这个我有。”
内侍微笑:“官人是麒麟赐服, 所以就备下了。”
一名宫女轻手轻脚飞快地将一枚香囊别在旭阳腰带上。旭阳抽抽鼻子,香得若有似无。不在意时清心沁肺,琢磨着去闻却什么都闻不到。旭阳收拾整齐,挺拔昂扬。内侍眼睛一亮:“官人好风度。”
旭阳蹬着新靴子, 竟然合脚。他嘟囔宫中怎么知道他靴子尺寸的,转身去收拾旧衣服想打个包袱。内侍温和地拦住他:“宫中会派人给官人送回去。官人请随我来。”
旭阳跟着内侍走, 一边咋舌, 这皇宫是挺大的。旭阳跟着内侍在宫殿之间穿行。紫禁城代表帝国的气魄,巍峨辉煌,肃穆萧杀。旭阳抬头看见宫殿飞起的屋檐,觉得那像一把一把充满杀意的弯刀, 居高临下不怀好意地凝视蝼蚁般穿梭的人。
旭阳皮肤一阵一阵起粟。
总算来到南司房后面新辟的靶场, 皇帝陛下练习骑s,he的决心很大,翻出太祖太宗皇帝的典故, 这两位都是实打实马背上得天下的,子孙后代没理由不效祖法宗。
靶场倒是真挺像模像样的,旭阳站在靶前左右瞧瞧,目测大约总长是六十步。皇帝陛下练习用的弓小巧玲珑,旭阳这辈子没拉过这么小的弓,觉得有趣,笑起来。
“旭阳师傅笑什么?”
皇帝陛下领着一群人走过来,免了旭阳的礼。旭阳很直接:“这弓陛下用太硬了。”
这弓是直接按照摄政王的九鼎缩小制作的,对于小孩子来说还是太硬了。
“陛下如果想练s,he箭,先从端弓开始练姿势,不必用这么硬的弓。而且其实骑兵所配的都是软弓,硬弓在实战中作用不大。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跟摄政王殿下一样天生神力。”
皇帝陛下鲜少听到有人说话这么直接不该玩儿的,六叔刚回京的时候跟他讲话还得先绕两句呢,于是感觉到畅快:“卿说得有道理,按卿的意思办。”
旭阳半跪在地上教皇帝陛下如何端弓,皇帝陛下不由自主想看他金棕色的眼睛,阳光一掠,眼神熠熠生辉的。
“陛下?”
皇帝陛下回神,笑笑:“旭阳师傅说什么?”
曾森在一旁跟着练端弓,他姿势比陛下更标准,旭阳觉得曾森刻苦训练下去,将来骑s,he应该不错。皇帝陛下举着弓举一会儿就得放下,胳膊痛。曾森不放,咬牙挺着,一脸汗。
旭阳半跪在曾森身后,两只手托着他的手肘轻轻往上抬。皇帝陛下实在举不动,站在一旁看曾森汗流浃背。
皇帝陛下看了一会儿,轻声问:“旭阳师傅,辽东是什么样的啊?是不是很冷?”
旭阳一顿,换了个方向,对着皇帝陛下半跪着:“辽东冬天冷,夏天热,与大晏其他地方并无异。陛下,辽东亦是国土。”
旭阳进京这段时间,大约看明白了,朝廷是想放弃辽东了。
当朝阁老前兵部尚书杨阁老主张干脆放弃山海关外,重兵把守山海关,不让女真入关即可。杨阁老倒是很有理由,辽东常年收不上什么税,族裔混杂心不知道在哪儿。再说养军队一年数百万两砸下去一个响听不见不说,金兵照样把北京城围了,关宁军一声都没吭。
摄政王不待见杨阁老,没有搭理杨阁老的提议,只是大连水师已经裁撤,船都开山东去了。如今关内到处灾荒瘟疫,恐是没钱再养关宁军,朝廷对辽东的态度一直模棱两可。旭阳只觉得血一阵一阵地凉,他半跪着,攥着膝上衣料,恳切甚至是乞求:“陛下,关外亦是国土,亦有无数军士埋骨守边关。陛下不能让他们……成为只能遥望国门的孤魂野鬼。”
旭阳想起沈阳卫,气息不稳,眼睛发红。
他在京营听了一堆流言,下了个决定。如果摄政王打算放弃辽东,他就立刻回关外,凑齐沈阳卫所有人。
皇帝陛下抬起小小的手,轻轻放在旭阳肩上:“旭阳师傅,怎么突然这么说?”
旭阳放下另一条腿,跪在皇帝陛下面前。太祖说了,武官不跪,旭阳想,陛下是小小的希望,他跪希望理所应当。
“关外冬天很冷,冷得冻掉人的耳朵鼻子手指脚趾。可是关外人热血从未凉,陛下明鉴,辽东族裔虽多,皆为大晏子民,心向大晏。陛下,不要放弃辽东……”
旭阳说不下去了,只能垂着头。皇帝陛下轻轻一叹:“旭阳师傅,听谁说什么了?”
旭阳摇头。皇帝陛下张开小手,拥抱旭阳,拍拍他的背:“天覆地载,皆朕赤子。国土如何能放弃?”
富太监刚想阻止,皇帝陛下幼小却宽广的怀抱就拥住旭阳。
“旭阳师傅,朕决不再丢一寸祖宗之土。”
非但如此,朕,要回榆木川。太宗皇帝驭龙宾天之地,子孙连祭拜都做不到,愧对列祖列宗。
富太监心情沉重,辽东一事从摄政王刚归京就开始吵,吵到现在。摄政王当时说话没分量,现在辽东怎么处置,关宁军怎么处置,竟全看摄政王的了。皇帝陛下曾经说过要回榆木川祭拜太宗皇帝,可是……年景如此,福建都赤地千里了,大晏捉襟见肘。
富太监无意间一瞥,曾森圆胖胖的身躯往后一倒,富太监尖叫:“小王爷!”
旭阳一把抄住曾森,曾森练端弓太努力,昏倒了。小皇帝急得不行,富太监扑上来掐曾森人中,曾森睁开眼,看看皇帝陛下。
旭阳用袖子飞快一蹭眼睛:“小王爷一开始练习骑s,he不必如此勉强,骑s,he是个日积月累才能练出来的技能,每日不间断才最重要。”
曾森哼唧着表示自己没事,然后挣扎着从旭阳怀里站起来,接着练端弓,圆胖胖的小脸十分坚毅:“万事开头难,我先过开头一关。”
旭阳看他的小样,笑了。
何首辅从秋狝回来,异常沉默。落衙就在书房中坐着,对着一面墙出神。何首辅宅邸花园错落,虽然不算阔达,布局上是花了心思的。没人知道何首辅懂风水堪舆,甚至说擅长。赵盈锐一看舅父对着墙面壁,仿佛入定参禅,更不敢打扰,只好悄悄退出书房。
秋狝他因着研武堂文书的身份有幸跟着出城,亲眼看见摄政王殿下那把“九鼎”,亲眼看着摄政王用九鼎一箭s,he穿十多枚靶牌,长长的羽箭携举世无匹的力量拽断悬绳拖倒所有悬架。
京城历来就爱编排皇族,春宫图还有画皇家的事儿。街头巷尾细细簌簌私语摄政王是“故人归来”,哪个故人?帝王枪,九鼎弓,还能是哪个……
赵盈锐一哆嗦。卖弄玄虚真真假假的流言什么时候都掐不了,读书人不语怪力乱神,当然嗤之以鼻。可是……如果真是那位,赵盈锐猛地坠入无尽地恐惧。
何首辅叫他:“盈锐啊,进来。”
赵盈锐连忙进门:“舅父。”
何首辅似乎大彻大悟,如常地看赵盈锐:“我要把书房改改。”
何首辅这书房面朝南,采光极好,日出到日落,亮亮堂堂毫无y翳。书房正北面开着一扇花窗,不大,专门从广东请的师傅雕棱镶玻璃,极尽奢华。这扇窗,正对着紫禁城。何首辅没事儿就爱站在窗前北望,读天看地。
还要再开扇窗。赵盈锐看何首辅要在东边墙上开窗,一愣,难道舅父又要改风水?
不,跟风水没关系。
跟风向有关系。
何首辅书房在东边墙开了扇窗,还是广东师傅来雕窗棂镶玻璃,何首辅站在窗前,长久地向东看,长久地思索。
这个方向……正对着王府街。
王府街上的鲁王府。
旭阳逢五进宫教导皇帝陛下骑s,he。他自己并未觉得如何,京营里心思活络的人已经开始往他身边凑了。另一个在秋狝里大出风头的邬双樨亦经常进宫御前奏对,回答皇帝陛下关于武学治兵方面的问题。
皇帝是很喜欢旭阳的,功夫扎实没有废话,就是人太闷,一板一眼的。邬双樨要好得多,辩才机敏风度翩翩不卑不亢方法灵活。为了给皇帝讲演兵事,特地学着鲁王府做了一个沙盘,就放在南司房。
朝中有点疑惑,这风向有点让人看不懂。摄政王不是多待见辽东军官,皇帝陛下好像挺喜欢这俩出身辽东的军官,而且正好一个卫所兵一个军营兵,有事没事召进宫一趟。摄政王什么表示都没有,陛下的决定摄政王从来不干涉。
皇帝陛下很高兴,笑道:“朕也得学学兵事,否则以后如何治军。”
曾森闹着按照南海图做了个小沙盘,沙子染成蓝色,自己天天往上面摆船。旭阳对海战一窍不通,邬双樨确能说得头头是道,甚有研究。
几天之后,皇帝陛下下旨,旭阳和邬双樨加封南司房讲师,随时听宣,御前奏对。
富太监去京营下旨,心里忽而惊奇:
咦,这俩官人,一个日,一个月啊。
第189章
摄政王这几天又没去上朝。
胳膊疼。
说不上就不上。胳膊疼再听那帮废物吵架, 心里一口火就拱到嗓子眼儿了。
秋狝完毕从京郊回来, 李奉恕右肩臂就一直疼,吃晚饭拿不起来筷子,倒还可以忍。当天夜里就不行了,王都事亲自去鹿大夫家敲门,把鹿大夫一家都敲起来。鹿大夫背着药箱坐上车驾赶去鲁王府, 以为要去鲁王卧房, 结果被王都事引着, 去了王都事的卧房。
摄政王额角都是汗, 靠着巨大的靠枕半仰在床头, 右手控制不住地发抖。王修心疼得半死,老李心性坚韧,居然这个样子,得多疼。鹿大夫放下药箱一顿问诊。这种筋骨拉伤倒是常见, 就是疼,得熬着。
鹿大夫给推拿着, 摄政王脸色才好些。鹿大夫也听说摄政王在秋狝时赫赫威武的事迹, 随驾的官员回城来都在传摄政王天生神力,不似凡人。
现在摄政王正面无血色地仰着,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鹿大夫只在心里感慨,开了点舒筋活血的药。王修学会鹿大夫的推拿手法, 命人送鹿大夫回家。临走前鹿大夫叹气:“摄政王殿下生来神力, 难免……难免天妒,以后切记勿要冲动, 不可擅动力量。我在边疆轮值,见过最严重的损伤,筋r_ou_抽搐,硬把骨头给拉断了,惨不可睹。殿下气性盛大,遇到事,王都事多劝着点。”
王修怅然,老李进京以来内伤外伤,眼睛刚好肩臂又出问题。他轻声应着:“多谢鹿大夫,这是车马费,王府守卫驾车送您回家。”
鹿大夫并不推辞,谢过王都事便走。
王修回卧房,一推门,看见老李仰着的下巴向里偏着的侧脸,如雕如琢。
鹿大夫不知道,京郊当时那个气氛,摄政王已经被架上去,不当神就得摔下来。老李没办法,他骑s,he真的不行,根本瞄不中靶心。
李奉恕转过脸来,看坐在床边眼睛红红的王修,笑一声,捏捏他的尖下巴:“呦呦呦,这个表情。”
王修学着鹿大夫按摩,减轻李奉恕痛苦。其实汤药推拿都只是缓解,疼痛得老李自己受着,谁都替不了。
李奉恕看王修那小样心里倒真挺高兴,畅快道:“习武之人,受伤有什么稀奇。”
王修心里有气:“你是王。”
李奉恕左手搭在王修tu,n部上揉一揉,王修专心致志给李奉恕按摩胳膊。李奉恕身上被铠甲摩擦得有伤,王修特地给他换了柔软一些的中衣。李奉恕低头看中衣,突然道:“这是什么时候进的布料?”
王修道:“月前,刚做出来。是不是新的不舒服?要不要换了旧的中衣,更软和些?”
李奉恕长长一叹:“光山布。”
王修一愣,用手指捻一捻,还真是……柔滑似绸,又兼似竹布吸汗透气。进鲁王府的东西王修一律挑出顶级的给李奉恕用,当时看这料子舒服,做中衣不错,大奉承唱名录时他想着朝政的事,心不在焉没听见。
河南光山县的布,曾经堪能齐名苏杭丝绸,客商纷至,广州市舶司上奏点名千金求。河南皇族涌去光山县设立钞关税卡,最后光山县人全都出去逃荒,整个光山县荒无一人,市面上光山布消失无踪。
河南福王被李鸿基寸磔,两万皇族被李鸿基当作奴隶带入山中,光山布于是就……又出现了。
“可能是皇商买办采买进贡的……”
李奉恕一言不发。
王修也不知道说什么好,李奉恕垂着眼睛,烛火光影在他脸上变换,一时明,一时暗。大概鼻梁太高而眼睛深,光影对比在他脸上总是那么强烈,夜色中,永远半明半暗。
这是,太快了。皇商买办采买的时候压根没多想,难得光山布出现,赶紧买了交付大内。老李一向认为衣物便是伺候人的,从不研究衣料。他能认出光山布,着实是……他曾经捏着光山布料很久。
皇族对于百姓商业来说,竟然是最大的积弊负累。
李奉恕把胳膊横在眼睛上低声笑,笑声在喉咙里滚,滚得像呜咽。
王修心里懊悔,怎么就那么不上心,把光山布给弄到老李眼前了!他搂着李奉恕安慰:“以后不准他们采买光山布,不生气,不生气。”
李奉恕放下胳膊,胡乱擦擦笑出的眼泪:“当然要采买,京城皇族人手一匹。都给我穿在身上,贴皮贴r_ou_地穿,都想着被寸磔的福王,这布料就从河南来。”
王修心里难受:“老李……”
李奉恕动到了右肩臂,咬着牙吞咽一声,喘着气道:“陈眉公的《模世语》,你再背一遍嘛。”
王修按摩着李奉恕的右臂,轻声用胶东话背:“一生都是命安排,求甚么?今日不知明日事,愁甚么?荣华富贵眼前事,傲甚么?当官若不行方便,做甚么?刀笔杀人终自杀,刁甚么?举头三尺有神明,欺甚么?人争闲气一场空,恼甚么?人生何处不相逢,狠甚么?世事真如一局棋,算甚么?”
李奉恕长长地,吐一口气。
王修又背一些韵律温柔的诗词,李奉恕气息悠长起来。虽然还是蹙着眉,总算有浅浅安睡的意思。
夜色寂静,烛火燃尽,王修凝望着李奉恕憔悴的睡颜想河南的事情。李鸿基至今音信全无,幸亏当初高若峰没听他的,如果高若峰也进入河南大山,那真是找不着了。白敬活抓了高若峰,还去给他收尸。王修问过白敬,白敬回答,他与高若峰道不同,谋不同,绝不能成为朋友。把高若峰带回陕北,算是给这么些年的对阵一个交待。
白敬多少是有点弦歌意气的。虽然是个文臣,风骨铮铮。白敬那么着急建立秦军,大约是为了抓李鸿基做准备。李鸿基被高若峰更是大患,依着白敬的性子,肯定是把放走李鸿基归咎于自己。当时老李不得不这么做,那时候整个朝堂,整个帝国,必须有一次胜利。
否则人心溃散,再也无法可救。
李奉恕睡得不踏实,不知道梦见什么,不安地挣动一下。王修连忙安抚他。
王修坐在床边,就那么守了李奉恕一夜。
第二天一早,李奉恕声明自己不上朝,让那帮玩意儿自己琢磨去。王修早上没事绝对不惹李奉恕,只是帮他穿衣服。上回火器炸伤手,王修都要有经验了。这回抻着肩臂,伺候李奉恕穿衣服洗漱,驾轻就熟。
还要帮李奉恕吃早饭。上回李奉恕还能自己用左手拿勺子,这回连勺子也拿不动,就得王修喂。王修气得笑:“你跟李小二一样大!”
李奉恕张着嘴:“啊。”
王修原本要在武英殿当值,跟小赵官人换了班。小赵官人看着王修欲言又止,他舅舅在家面壁,摄政王干脆不去上朝,都怎么了?
到底没敢问。
中午小皇帝派人来问,王修据实回答,摄政王拉九鼎弓s,he箭抻着肩臂了,现在抬不起来。秋狝完毕皇帝陛下七天没怎么看书,要在南司房赶功课,只好送了宫里最好的药来。
王修安顿好李奉恕,出城去京营提督军情。这七天研武堂驿马的文书王修倒是都没落下,每日必看。秦赫云已经到达四川。延安府开了城门,白敬正领着秦军在周边施药除疫。白敬没有细说,大约也是隔离病人焚烧尸体,毕竟没有更好的办法。白修罗的骂名传得更烈。宗政鸢在山东除鼠,亦发现疫情,控制及时,没大面积传开。根据宗政的上报,鼠类跟瘟疫可能真的是有密切关系,疙瘩瘟是从老鼠身上过给人的。王修总结条陈呈给研武堂,摄政王把驿报发有司。
王修这样两头跑,突然在京营撞见富太监。富太监乐呵呵的:“王都事。”
王修还礼:“中官来京营有事?”
富太监点头:“这不是来宣旨,邬双樨和旭阳两位官人加封南司房讲师,专事给陛下讲授兵事。”
王修一愣,随即道:“这两位算军中后起之秀,能给陛下讲授兵事,也算平步青云了。”
富太监笑呵呵:“可不是。”
王修回城,告诉李奉恕这件事。李奉恕在家活动肩臂,倒是没什么表示:“陛下喜欢兵事是好事。多少懂治军,不容易给人唬住。”
王修观察李奉恕的神情,一点也不生气。他也有点惊奇,老李不是挺不欣赏辽东军官的么,皇帝陛下重用辽东军官,老李也不见不高兴。
李奉恕活动过了,呲牙皱眉:“好几天了,怎么还不见好。”
王修帮他倒杯茶:“伤筋动骨一百天。”
他放下茶杯,李奉恕站在地图前看着大晏,想象神庙时隆盛商业滚滚的银流。
凡天下大马头,物所处所聚处。苏杭之币,淮y之粮,维扬之盐,临清济宁之货,徐州之车骡,无锡之米,京师城隍灯市之古董。
大晏货物的流通奔涌,更似另一条大江,支流滔滔,纵横大江南北。
若是货物能畅通无阻。
李奉恕大约这几天一直在琢磨这个,王修没有打扰他。摄政王的心想得远,或者说老李已经预见到了一些事情,他正在阻止这些事情发生——亦如当年太祖。
太祖手段酷烈残暴,是想阻止一些事情。然而该发生的事情,他老人家也无可奈何。
王修敏锐地察觉出朝堂之上对摄政王隐隐出现恐惧。不是敬畏,就是恐惧。长此以往对老李来说并非好事。
“他们为什么怕我。怕我揍他们?”
王修道:“我知道你的苦心,帝王枪,九鼎弓。太祖那个时候全国肃穆,吹笛割唇蹴鞠卸脚。大家如何能不怕你……”
李奉恕笑着看地图,并没有回头。这话只有王修敢说,也只有王修能说。
“还有折子参白敬么?”
王修停顿一下:“倒是陕北偶尔有……参他拥兵自骄,滥杀无辜,秘密谋反。”
摄政王淡淡道:“这一下,谁觉得还敢在我眼皮底下造反。”
“为王者,用该用之人,保该保之人。”
王修默默看着李奉恕的背影。这是一位王,不是谁“归来”,他就是李奉恕,武力举世无双,心性坚韧不拔。
大晏临危受命的摄政王。
第190章
太后从西苑回来, 把李至炅一起带回宫。曾森想起这颗四川柿子就头痛, 满脑子他哇哇哇的声音。皇帝陛下去后宫请安,曾森不得不跟去,看见李至炅坐在太后身边,特别淡定地看曾森一眼。
太后命人给照着红椒的样子给李至炅赶做了一只小荷包,荷包里装着红椒。李至炅喜欢得不行, 天天戴着。
陛下跟太后请安, 太后听闻他最近赶功课, 心疼道:“学业暂且搁一搁, 你还小, 不必急于一时。”
曾森练端弓练得两条胳膊抬不起来。旭阳师傅也这么说的,不必着急。可是怎么可能不急呢。
皇帝陛下和曾森在太后那里用晚膳,曾森心惊胆战地注意李至炅,生怕他又开始哭。李至炅好像真的喜欢红椒, 奶声奶气跟太后说要吃刚摘的新鲜红椒。
皇帝陛下看那好像是大长公主府上盆栽里结出出来的玩意儿,红红火火得很喜庆。盆栽种子怎么吃?曾森倒是冒一句:“陛下, 这个东西真的可以吃, 就是嘴巴疼。”
皇帝陛下看曾森,曾森认真:“我父亲的船常年在海上漂流,用红椒去shi寒最好不过。”
李至炅傻乎乎地看曾森:“是哦?”
曾森点头:“是的,还有人很喜欢这东西的味道, 离了什么都吃不下。”
李至炅极其珍爱地捏住一根干红椒, 想往饭里捅,布菜的宫女连忙阻止。这小殿下魔怔了, 天天就看着红艳艳的干红椒想咬一口,总说这东西很香。
曾森很认真:“磨成粉,当盐那么用。”
陛下看曾森一眼。
从太后处出来,皇帝陛下道:“你是不是耍李至炅?”
曾森奇怪:“陛下为什么这么说?红椒真的挺好的,帮过我爹大忙。海上shi气重,常有皮肤溃烂者。多吃点红椒一出汗,就不冷了。”
皇帝陛下心说那是盆栽……
曾森认真:“昨天大本堂讲师刚说天地造化,自然化育之物皆有用处。”
皇帝陛下转念一想:“若真能抗寒,送去辽东,不是正好?”
曾森倒是想得挺周全的:“一两盆盆栽不够的。”
皇帝陛下一叹:“土中生长之物,晏人什么种不了。六叔在右玉推广土豆番薯,据说长得也好。”
曾森严肃点头:“红椒跟土豆番薯是一个老家。如果这俩能长得好,红椒估计也行。”
曾森只是无意一提,皇帝陛下却上了心,命人送红椒去太医院让太医看看味性。掌事姑姑连哄带骗从李至炅那里掏了三根出来,李至炅很不开心。盆栽里收下来的新鲜红椒李至炅不让动,掌事姑姑也怕他哭,没敢拿。
太医院回话:味辛性热,散寒除风邪,有大益。
陈驸马落衙回家,刚进门宫中来人,风风火火问陈驸马还有没有红椒。陈驸马不解:“问那个做什么?那是我哥从广东托人送回来的盆栽,全都给蜀王世子带走了。”
内侍一脑门子汗:“驸马再想想,还有别的么?”
陈驸马挠挠脖子:“没了……哦对了,年前来着,钦天监的权道长找我要过……”
内侍赶紧往钦天监跑。
权道长不在钦天监,几个小道士在钦天监门口洒扫。看到宫中内侍急匆匆下马车,迎上来:“中官有事?”
“钦天监有红椒吗?”
小道士互相看看:“刚收不久,还没来得及晒干……”
内侍简直热泪盈眶,终于能回去交差了。他擦擦汗:“劳烦道长带我去看看。”
小道士拎着大扫把,引着内侍,推开钦天监院子的大门。
一开门,红火燃燃。
“道长说这东西驱寒,摄政王殿下让他去驸马府要种子种种看。去右玉之前就种上了,头一次种,结了不少……”
内侍看那些红椒,都看傻了。
新鲜红椒红得艳丽极为漂亮,有个小道士摘了一个偷着尝尝,舌头痛得打滚,再就没人敢碰了。
内侍马不停蹄回宫,回禀皇帝陛下:钦天监有一片地全是红椒,已经收获。
皇帝陛下非常高兴,命太医院的大夫们去钦天监研究红椒。
太医院离钦天监倒是不远,就在隔壁。转这么一大圈,原来就隔着一堵墙。
皇帝陛下对于红椒过于热情,他很不解。辣的东西蛮多的,又不止红椒,还有花椒胡椒呢。皇帝陛下拍他的肩:“卿没听摄政王说辽东事情么?旭阳和邬双樨都说,辽东天寒地冻,士兵被冻伤疼痛难忍无法作战。花椒昂贵,如果红椒真是易得的御寒之物,那真是再好不过。”
陆相晟上报,土豆番薯在右玉产量不小。红椒若是跟土豆番薯一样在大晏顽强生长,那便是上苍垂怜大晏之民。冬季又快来了,气温一年比一年低,皇帝陛下着实担心辽东如何在酷寒之中生存。
曾森默默听着。皇帝陛下也养成了爱看地图的习惯,凝视大晏地图时仿佛看穿千里。
曾森跟着皇帝陛下看关外,追随皇帝陛下的目光,过山海关,一直往北,一直往北,一直到达榆木川。
“辽东……当真不知怎样了。”
皇帝陛下轻轻说。
辽东在收豆子。
收完麦子赶紧种豆子。气候不正常,豆子都不长,拖拖拉拉好赖在十月能收了。有豆子做豆豉,冬天起码有个咸味。
谢绅也得下地,每天从小学堂到阿灵阿家干活,点个卯干完活再回去。他以前是没怎么干过农活的,今年从种麦子到收豆子,能干的全干了。谢绅干活不惜力,就是有点笨手笨脚找不准力道,第一次收麦子用镰刀就砍了小腿。他一下懵了,坐在地里用手扒开伤口看,上下是白色的,一张白色的嘴在他腿上,然后才涌出血。伊勒德把他拉出田,往他伤口上倒酒,疼得谢绅一抽。伊勒德等他缓过来,再一倒。谢绅吭哧一声:“行了,干净了……”
伊勒德板着脸:“多倒两下疼得麻木了,待会儿缝针不遭罪。”
谢绅两只手抱着头。
伊勒德金棕的眼睛追着他看,谢绅等疼劲儿下去了,长长一吐气:“行了,麻烦您给缝了,我自己缝挺恶心的。”
伊勒德帮谢绅缝了两针,谢绅一声没出。
收豆子更累,收一半跪在田垄中间爬不起来。
伊勒德过来帮忙,看他跪在地上,两只手撑地,心里一紧。谢绅抬头,倒是在笑,脸晒得通红:“刚刚我在想《悯农》,小时候开蒙背的诗,现在才真正理解什么叫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伊勒德让他去歇会儿,谢绅用袖子一抹脸:“没事。”他两只秀气的手上全是血泡,只是随手用布条一缠。听其他人说血泡下去结了老茧就没事。谢绅是不怕吃苦的,他小时候为了练习书法能用手腕吊砖,右手手指关节上也有茧。只是手心血泡一直不停,起起消消就是不结茧,实在是折磨人。
伊勒德仔细看谢绅的手,这双手是只拿笔的雅致的手,现在磨得一塌糊涂。
伊勒德往旁边一指:“你去那边待会儿,别碍事。”
谢绅一脸诚恳:“我没事,我还能干活。”
伊勒德皱眉:“我是说你拖后腿。”他金棕的眼睛瞥一眼谢绅,下巴往前一扬:“你看看你落别人多远。”
这几年老天不给好脸,什么东西都得抢收,豆子沾雨落地就完了,只能等着发豆芽了。
谢绅什么都没说,自己弯腰接着割豆秸。上次用镰刀砍了腿之后竟然醍醐灌顶一般,使用镰刀行云流水。
谢绅知道,这个伊勒德就是等着看自己笑话呢。谢绅给自己鼓劲,就算自己是书生,也不是百无一用。他记得自己的使命,他不持节,节在心中。
伊勒德看着他乌龟爬似的割豆秸,叹口气,劈手拿过他的镰刀,利索地收割起来。
谢绅在辽东深刻认识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志气不能当力气用。他是真的没劲儿了,趴地上捯气儿。
伊勒德瞥他一眼。
真不能怪谢绅,谢绅就没吃饱过。整个沈阳都困难,阿灵阿家里不富裕,为了响应支持黄台吉,搞了个小学堂专门教授汉文,多了那么几个小孩子。谢绅白天干活傍晚回去教小孩子识字,入夜没法教因为没灯油。平时最好的食物只有麸子做的饼,谢绅自己想办法改善伙食挖野菜找能吃的东西。伊勒德以为谢绅熬不下去,谢绅倒是活得极其坚定硬气。
伊勒德动动嘴唇,到底什么都没说。
收完豆子谢绅眼花缭乱,伊勒德把谢绅背回小学堂。小馒头一看谢绅奄奄一息的样子,吓得直哭。伊勒德道:“你们先生没事,你们乖一点,别吵他。”
谢绅不知道自己是昏过去的还是睡过去的,悠悠醒来天边都亮了。他一惊,坐起来,眼前又一花。小馒头睡他身边,被他惊醒,眨眼看他。
“你们昨天晚上吃的什么?”
小馒头轻声细语地回答:“伊勒德来了,伊勒德做的晚饭。”
谢绅坐在炕上,撑着额头。
他不是傻子,伊勒德那根本控制不住的北京口音他一听就听出来了。一个在金国当差的鞑靼军官,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他身边有北京人?他在北京待过?
他为什么要接近自己?
谢绅一时顾不上那么多,他想着自己的陷阱应该能抓到活物了。并不能每次都指望伊勒德,伊勒德在金国职位也不高,弄东西肯定不容易。自己在沈阳算是拖家带口,已经欠了太多人情,着实不想一直连累他。
不管伊勒德是出于恶意还是好意,实打实的帮助就是雪中送炭。
谢绅摇摇晃晃扶着墙出门。辽东地广人稀,房前屋后稍微走两步就一马平川。谢绅运用生平所学布置了个陷阱,等闲活物进去就出不来。他往陷阱里一看,喜得情不自禁。里面是只活蹦乱跳的肥硕活物,像老鼠不是老鼠,像兔子不是兔子。他在辽东从来没见过,这么肥,这么大!谢绅怕挨咬,没敢直接伸手去抓这玩意儿,只用一根带绳套的竹竿探下陷阱一套一收,勒住那肥肥的家伙,拖出陷阱。
那大胖玩意儿着实硕大,谢绅都害怕了,又兴奋起来:好多r_ou_!他一路拖着非鼠非兔的玩意儿往回走,看见伊勒德远远走来,手里还拎着布袋,顿时底气足了,大声吆喝伊勒德:“你来得正好,请你吃r_ou_!”
伊勒德十分疲惫,抬头看谢绅手里拖着的活物,倏地睁大眼睛,一脸惊怔。谢绅以为伊勒德是惊讶于自己凭脑子也能捕猎,突然被伊勒德一句吼懵了:“别动!”
谢绅吓呆了,伊勒德放下手里的布袋,飞一样跑到谢绅跟前,一把夺过谢绅手里的竹竿,捅着那大胖玩意儿捅得远远的。
谢绅还没回过神来,伊勒德面无血色地看他:“你不认识那个是什么?”
谢绅眨眨眼,他还真不认识。
伊勒德真的惊恐了,他双手抓着谢绅的肩:“你之前吃过没有?说实话,吃过没有!”
谢绅摇头:“没有,真没有,今天头一次抓到,还想着皮毛挺好的送给你……”
伊勒德松开谢绅,自己撑着膝盖喘粗气。谢绅没见过如此失态的伊勒德,看那个大胖玩意儿好像是死了,只好问:“那是什么?”
伊勒德一向要么似笑非笑要么面无表情,谢绅头一次见他这种惊魂未定的德行。伊勒德吞咽一下:“獭,旱獭。蒙古人不吃那个。”
谢绅干笑:“你们饮食禁忌啊……”
“不是。”伊勒德捏鼻梁,“那玩意儿身上有诅咒,吃它的r_ou_会……会得疫。”
谢绅一愣:“啊?”
伊勒德金棕的眼睛瞪着他:“你跟我发誓,永远不动旱獭的心思。我知道你们读书的不语怪力乱神身死形灭神无存,我也不觉得那傻逼玩意儿真有诅咒的能耐,但是吃它的人没什么好下场,这是真的。”
谢绅被伊勒德给吓着,心想怪不得这大荒年旱獭还能肥的油光锃亮没人吃。
谢绅一指地上的旱獭:“那……它死了……”
伊勒德用竹竿拖着旱獭到空旷地,烧掉了。
谢绅一脸尴尬地看伊勒德走过来:“我真没想到……”
伊勒德淡淡看他一眼:“从今天起,我教你蒙语读写,你每天都要背。”
谢绅心里后怕起来。若是今天伊勒德不来,他就真带着小馒头他们吃旱獭了。先不说诅咒不诅咒的,万一把小馒头害了呢?谢绅在辽东教小馒头他们汉文,蒙语好像还退步了,半个瞎子聋子,怪不得他从来没听说过旱獭不能吃。
伊勒德捡起布袋,接着道:“朝廷明年说是要举行科考。”
谢绅全身一紧。金国终于要科考了,他等了这个机会太久了!他必须不惜一切往上爬,可是他一个汉人人生地不熟哪儿来的机会?
“阿灵阿到时候会推荐你去,你好好准备吧。”伊勒德准备进院子,谢绅拽住他的衣襟:“你……让阿灵阿推荐我的?”
伊勒德冷笑一声:“阿灵阿不知死活找我拼酒喝个死醉,输我一个人情。”
谢绅缓缓放下手:“多谢。”
伊勒德拎着布袋,走进小学堂的院子。
小馒头和其他小孩子扑出来,特别高兴。
看见伊勒德,就等于看见了吃的。
第191章
伊勒德挺会做饭的, 人高马大站在灶前面一顿折腾。谢绅刚来辽东两眼一抹黑, 两手空空只会抓瞎。后来开了小学堂,伊勒德过来看看,谢绅蹲在灶前一脸烟灰,小馒头在他后面饿得打转。伊勒德问谢绅干嘛呢。
谢绅回答生火。
就是死活生不起来,只有烟。
伊勒德挽着袖子教谢绅怎么生火, 谢绅现在用大铁锅做饭已经异常利索。盐异贵, 得ji,ngji,ng细细地加。伊勒德搜集了一些破旧的窗纸, 把斑驳的墙糊一糊。小馒头很热情地帮倒忙, 伊勒德低头看小馒头, 笑一声:“傻乎乎的。”
谢绅东拼西凑弄了些谷子和豆子熬粥,一边煮一边感慨,除了五谷,难道就没有生命力更顽强的作物了么。如果天垂怜大晏, 真的有,不用饿死人, 那多好。
谢绅以前读史书, 记录哪里灾荒,“大饥”,就两个字而已。真正的饥荒是什么呢,不是饿一两顿而已, 是长久的无法吃饱, 肚子里一只蛰伏的野兽,冷不丁跳起来噬咬自己的五脏六腑。
谢绅看着一大锅汤汤水水, 心酸不已。这一锅水总能骗过一顿,有个暂时性的饱腹。
伊勒德贴完墙,又把窗糊一糊。快要入冬,凛冽如刀的北风蓄势待发。北面墙上的窗必须用泥封起来,这两天就得准备了。
吃完饭时小馒头整张小脸都埋进碗里,稀里糊涂喝完,还恋恋不舍地舔碗。谢绅难受,又忍不住地想,旱獭能吃就好了。能吃的话,今天晚上就吃上r_ou_了。
“别打那个主意,你发过誓的。”
谢绅一捂脸:“如果能有好活的作物就好了。麦子稻子种起来那么难,稗子倒是杀不绝。是何道理?是何道理?”
伊勒德难得没嘲讽谢绅。
饭后伊勒德坐在炕上用谢绅的纸笔默写蒙文的诗歌,明天考校谢绅背诵。谢绅洗碗,小孩子满地玩儿,小馒头懂事,蹲在谢绅身边帮忙洗碗。水凉,小小的手通红。谢绅握住他的小凉手:“去玩儿吧。”
小孩子们很好奇地围观伊勒德写蒙文字,看上去跟先生平时写的文字又不同。不过反正他们都不认识。一帮小笨蛋,终于开始背简单的唐诗了,不容易。
伊勒德写着字,问谢绅:“阿灵阿没派人过来帮忙?”
谢绅洗着碗,回答:“有,隔四天就有婶儿来帮忙缝缝补补洗洗晾晾。”
谢绅洗完碗,伊勒德考校他昨天的背诵,小孩子们天天被先生要求背诵,这下眼看先生一脸尴尬地站在伊勒德面前背东西,兴奋地拍手:“先生背不过,就要打手心!”
伊勒德似笑非笑扬一扬戒尺。
谢绅翻个白眼。
反正背下来了。伊勒德要求他练习读写,谢绅正经苦读的科道出身,背书都是童子功,进度快得伊勒德也挺惊奇的。谢绅字漂亮,写蒙文字母有种独特的美感,有劲有结。伊勒德蹙眉:“你这一看就是汉人写的,不要卖弄自己的书法,跟着我练。”
谢绅从来都以自己的书法为傲,不大服气:“为什么?”
“干什么就要像什么。”伊勒德严肃地盯着谢绅,“放弃你那些勾勾叉叉的,要像个蒙古人那样写蒙古文字。”
谢绅自从取得功名晋为翰林就没受过这样宛如对学童的训斥,脸蹭地一红,就要分辩,伊勒德也生气:“你来辽东是做什么的?”
谢绅被一盆水正中浇透,冷静下来。他来辽东做什么的?他忽然很警惕地看伊勒德,伊勒德发现什么了?谢绅一面战栗一面电光石火间反思自己所作所为,除了想吃旱獭没犯过打错,也并不张扬,应该没有可疑的?
谢绅清清嗓子:“是我骄矜自负了。本来就是个落第秀才,为了功名前途才来的辽东,着实没什么好自豪的。”
伊勒德看他一眼。每次被伊勒德金棕的眼睛一盯,谢绅就不自在。
“文法也要都记住。”伊勒德总算说了一句。
第46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