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耽美 >摄政王 > 摄政王
错误举报

正文 第51节

    摄政王 作者:胶东大葱蝎子兰

    第51节

    摄政王健步如飞低走,王修默默跟着。摄政王渐渐慢下来,王修不动声色靠上前,扶着他。老李终于要挨不住了,可是摄政王不能倒在宫内。

    摄政王永远都必须意气风发沉稳如岳的。难为王修扶得住摄政王,两个人路过武英殿前,铺天盖地的血迹仍然没有清理。武英殿里没有声音,王修不敢想,只一闭眼睛。

    摄政王呼吸越来越急促,步履开始踉跄。王修就那么扶着他,硬是腰背挺直地挨到上轿,摄政王立刻不行了,靠着王修拉风箱。

    王修轻轻拍着李奉恕:“老李,你哪儿难受?”

    李奉恕靠着王修:“京城闹天花呢,我其实根本不舍得京营进城。”

    王修低声:“我知道,我知道。”

    李奉恕沉沉地笑一声:“想来想去,还是不能死……宗政那个性子,自保都成问题,哪里护得住你……”

    王修颤抖着吐一口气:“马上到家了。”

    李奉恕说话越来越吃力:“宗政挑的宅子也不知道怎么样,你回山东去看看……”

    王修头皮一炸:“我不回山东!你别说胡话!”

    李奉恕靠在王修身上,身体越来越沉,越来越沉,王修慌得流泪:“老李?老李?”

    “舍不得你……”

    李奉恕的头沉了下去。王修吓疯了,怎么叫李奉恕都没有反应,他又不敢乱晃老李!仪仗到达鲁王府门口,王修凄厉喊:“朱大夫!朱大夫你来看看!”

    周烈吓得把轿帘拽了:“怎么了!”

    王修抱着李奉恕喊朱大夫。王府守卫立刻跑进去通报,朱大夫连滚带爬冲出鲁王府大门口一把薅住摄政王殿下的手腕,面色诡异地看着眼泪汹涌的王都事:“那什么……殿下他是睡着了……”

    ……寂静。

    第206章

    李奉恕安稳地睡了一觉。没有梦, 也没有病痛。悠长, 平和,安稳。

    等他再睁眼,窗外一片晴空。

    摄政王睡了两天没醒,朱大夫在一旁观察着,红疹渐渐消退, 也未再起高热。朱大夫心里暗惊, 摄政王当是他所见人群中最健壮的, 种痘反应如此剧烈。幸而最后也未出浆, 摄政王到底是扛过来。王修于医学一窍不通, 只能干着急地站着,看朱大夫请脉,请了左手请右手,不光手腕, 还要摁肘关节上的脉象。

    王修一脸惶然:“殿下怎么还不醒?”

    朱大夫叹道:“殿下熬到现在不容易,身体应是有亏损了。等殿下自然醒来, 千万别马上进补, 吃点清淡的,循序渐进。”

    王修急得没办法:“听朱大夫。”

    摄政王睡了两天, 王修领着研武堂运转。西苑清理完毕,皇帝和太后以及无恙的后宫内眷迁出皇宫,进入西苑。京营撤出京城,日日自查是否有出疹。曾森和蜀王小世子及皇家子女全部准备接受种痘。种痘本身凶险,这时候没人忤逆摄政王。朱大夫领着宫中出过花的老宫人穿着淡蓝色的长袍穿街过巷, 老远就知道痘医过来了。

    吴大夫登门,请求王都事,自己也想种痘。王修一愣,毕竟吴大夫年纪大了。摄政王年轻力壮的抗得过折腾,吴大夫来这么一下肯定是过不去的。吴大夫笑呵呵:“王都事,痘医之法看似与我的疫疠外传感染的学说相悖,仔细一想,其中或有相通。瘟疫病症不同,天花乃最烈之症,却也是唯一可有免疫之法的病症。身为医者,如果能亲身感受,随死无憾。”

    王修还要劝,吴大夫清癯的脸笑得慈祥:“神农尝百草,我试试天花,正当其份。”

    朱大夫上报,带来的痘苗不够,写信回安徽,命家里人速带苗箱入京。王修发研武堂驿报进安徽,几日后安徽研武堂驿马的大马车便上了驿道。

    朱家收到朱大夫的信,全家人热泪盈眶。种痘之法不光凶险,更是听上去毫无道理。朱家人百年来遭受的厄运全部与种痘有关,为了先祖,只能咬牙坚持。医学之进步无论何时都鲜血淋淋,朱家自己的孩子都有种痘失败而夭折的。朱大夫此次进京,是抱着死志。将种痘之法发扬光大,或者死于皇门。

    朱大夫奋勇的信心来自于十年前。安徽闹天花,凡是种痘成功的平民孩子全都无恙。那天一早,朱大夫一开门,朱家门口摆着满满的ji蛋和大米——平民农人家中最珍贵的东西。朱家先祖被赶出京城而至死都不气馁,朱家人咬着一口信念的气撑到现在。朱大夫站在ji蛋和大米中间,心虚澎湃。要回京城,回到京城,证明种痘之法真的有效。苍天开眼,让种痘之法推广开,避免生灵被天花荼毒,朱家几代人的牺牲,就全部值得了。

    吴大夫要求接受种痘,朱大夫倒是不意外。朱家用自己人种痘,吴大夫用一生追逐瘟疫,医者之心,足够相惜。

    在鲁王府的敞轩中,朱大夫为吴大夫种痘。吴大夫笑道:“也许能有更安全的种痘之法,也许金石医药最终能对抗瘟疫。‘天定胜人,人定亦胜天’,炎黄与天斗了几千年,也到了现在。”

    朱大夫坐在吴大夫旁边,许久未见的老朋友一样聊着:“或许,以后都没有天花了。”

    医生比平常人更能明白“破旧立新”的残忍和必然。生,死,一代一代人。吴大夫说“炎黄”,没说大晏。大晏之前的朝代灰飞烟灭,大晏也许有一天也要终结。大晏之后是谁呢。吴大夫和朱大夫温和平静地想,只愿那时候,疫病无法肆虐,芸芸众生,安居乐业。

    “我若是种痘失败,便把所有脉象感觉都记下来,供朱大夫参考。”

    “吴大夫的防疫之法,与我也大有启发。仿佛茅塞顿开,以前想不明白的事情,全然皆通。”

    阳光暖暖,晒着敞轩。入冬以来,难得的好天气。

    “天气真不错。”

    “是呀。”

    李奉恕睡醒,睁眼看到王修素雅的卧房,心里满意。一觉好眠,在最爱之人温馨的卧房之中醒来,最妥帖不过。他慢慢站起,扶着墙壁走到书案前,缓缓坐下,侧身看窗外景致。y了那么多天,今日晴空万里,艳阳灼灼。王修端着碗,推开门,看到李奉恕眼中映着碧天晖光。

    “醒啦。”

    “嗯。”

    王修严格按照朱大夫的医嘱,厚厚地熬了米粥,单独撇一碗浓稠的米汤出来。今日老李不醒也得叫醒,必须吃点东西。如朱大夫所料,老李醒了,坐在暖阳之中,深深地出神。

    王修把米汤摆在李奉恕面前,李奉恕还是看窗外。王修轻轻搅动米汤,馨香的热气蒸腾。老李并不畅快。

    “这一次……京中伤亡是不是很大。”

    王修轻轻一叹。

    李奉恕盯着窗外,眼中的光微微一动:“金兵围城时同仇敌忾的兄弟,刀兵相向。”

    十二卫都跟摄政王喝过酒,那天城外烽火燃烧,兵临城下。王修胸腔里微疼,疼李奉恕,还是疼死在自己人手里的十二卫。金吾卫指挥使乔鸿,王修认识他,甚至感激他。仁祖皇陵被毁,老李跪太庙,乔鸿亲自赶车把王修送回鲁王府。

    就好像前几天的事一样。

    真正的前几天,乔鸿血jian鲁王府大门外。

    “不是谁的错。是我的错。”

    王修一怔,刚要辩解,李奉恕转头看他,微微一笑:“的确是我的错。你说,什么是国体?”

    王修默默地搅着米汤,李奉恕长长一叹:“有人曾经问太祖,臣子跪的到底是谁。太祖回答,臣子跪天子,不跪君王。国体是帝国的体统,也是帝国的肱骨。国体是君王的颜面,也是朝臣的颜面。”

    武英殿勋贵朝臣们跪伏的样子,王修历历在目。他知道,李奉恕当时在殿上并不高兴,也没有畅快。本来就不该发生的事情,本来帝国的肱骨们就不该如此斯文扫地,没有尊严。

    “归京后的第一次秋狝,我听到谢绅跟另一个翰林编纂的对话。他们互相问,就算‘孜孜奉国出将入相’,现在是大晏,还是文昭公和景武公的盛唐?文昭公房玄龄孜孜奉国知无不为,景武公李靖才兼文武出将入相。对于大唐来说,是必然呢,还是只是上天偶然的垂怜?”

    王修放下勺子,走到李奉恕身边,弯腰搂着他。

    这个问题,从一开始折磨李奉恕到现在。

    “这种事,不会再发生了。”

    李奉恕垂下眼睛。

    那么多以军功封爵的人跪着,毫无生气,亦无尊严。

    朝臣们动不动就谏君王“有辱国体”,这个,才是真正的有辱国体。

    “这一回我不死,就真的要清丈土地了。”李奉恕对王修微微一笑,“大家都没有回头路,对吧。”

    王修心酸,轻轻拍李奉恕的背。白敬陆相晟发回的奏报触目惊心,西北民乱到底因何而起?活不下去才反,又为什么会活不下去?

    李奉恕不再说话,王修搂着他的脖子,李奉恕伸手抱住王修的胳膊。

    这两天,吓坏了老王爷。金兵围城时,金兵都没进北京。这两天逼宫兵谏平叛一气呵成,北京城里杀疯了。

    老王爷不能理解:“为什么啊?这到底是为什么啊?怎么就打起来了?”他和李在德缩在家里,心惊r_ou_跳地听街上过兵,刀劈斧砍的声音,呻吟哀嚎,还有隆隆滚过的战车,甚至有爆炸声。老王爷不敢想天子脚下的帝国都城这时候成了什么样子,他只是无意识嘟囔:“小邬和旭阳不知道怎么样了。老天保佑。你那些同僚都是外地孩子,不晓得懂不懂得要躲命。老天保佑。皇帝陛下年纪小,摄政王又生病,听说是出天花了,那要怎么办?老天保佑,老天保佑……”

    李在德一言不发。

    他不信鬼神,当然也不信老天。可是这个时候,除了老天保佑,他也不知道说什么。也许明天一开门,天地都不存在了。他轻声问:“爹,以前北京最盛的盛景,你见过么?”

    老王爷轻声回答他:“听说神庙那会儿,北京不睡觉的,街上流淌着金子,夜晚灯火焚天。”

    李在德恍惚:“那是张太岳的时代……”

    老王爷没想过和张太岳有什么关系,只是念叨:“北京城以前冬天只有腌菜,神庙那时候南方的菜和水果突然就闯进来了。全国各地的食货,哦还有泰西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儿。那么多的新鲜人和事,姑娘都可以逛街的。元宵节大家出门看灯,灯船顺流而下,大家欢呼‘国泰民安’。现在想想,也不知道是当时大晏做了个美梦呢,还是大晏从噩梦中醒来了……”

    李在德抱着老王爷,轻声安慰自己的老父亲:“现在,正是从噩梦中醒来的时候。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会好。一切都会好……”

    北京城里动乱的余波直到四五天才平息。李在德打开家门,走出胡同,站在空荡荡的大街上,鼻腔灌进浓重的血腥味。没有血迹,也没有尸体。李在德愣愣地站在街中央,想着老王爷口中的繁华与熙熙攘攘。

    他慢慢走着,终于发现街边上有戴着口罩的人在运送尸体。有京营的打扮,也有十二卫的打扮。京营的衣服。李在德仿佛看见邬双樨躺在街边,孤零零一个人,没有人认尸,席子一卷。李在德腿一软,手忙脚乱戴上眼镜,哆嗦着上前去看,泪眼婆娑地辨认是不是邬双樨。

    不是邬双樨。那人死了,那人不是邬双樨。

    有京营士兵被炸得面目全非。

    不要紧,李在德想,他知道了邬双樨身上的每一处伤,他能把他认出来。

    处理尸体的人看着瘦弱苍白几乎立刻要昏倒的年轻人抽泣着认尸,默默不语。

    一个戴口罩的军官扶着昏昏沉沉的李在德,轻声道:“傻狍子,我在这儿。”

    李在德傻愣愣地淌眼泪,邬双樨摘了手套,伸手拿下李在德的眼镜:“别看,不好看。”

    邬双樨拉着李在德离开,和以前一样,邬双樨在前面走,李在德被他牵着,只能模糊看到他一个背影。

    “傻狍子,有一天如果我……你能不能答应我,不要来认尸?”

    李在德潸然,邬双樨只是紧紧握着他的手:“不好看,你就不要看。你永远记着我在你心里的样子,嗯?”

    李在德什么都听邬双樨的。

    这一次,他没有答应。

    大隆福寺的钟声又响起,一圈一圈激荡,仿佛苍天发出的一声叹息,肃穆温柔地超度亡灵。

    李在德抬起眼,朦胧地看着碧蓝的天,头一次在心里真正乞求——

    天佑大晏。

    第207章

    李奉恕坐在窗前晒太阳, 卧房门打开, 却好像没人进屋。李奉恕微微一挑眉,哒哒的脚步声轻轻的,一个小身影突然从书案后面冒出。李小二扒着书案,小心翼翼看李奉恕。

    李奉恕对他伸开胳膊,把他抱上腿。李小二担忧地检查李奉恕的脸, 他们说六叔可能会留麻子。李小二仔仔细细前前后后扒拉一遍, 证明六叔脸好了, 疹子消了, 没麻子, 于是小小松口气。

    李奉恕用鼻子顶顶李小二的小鼻尖,李小二这才感觉到,这一场光怪陆离的噩梦结束了。

    李小二不是完全不懂,但也不是全都懂。这几天他觉得可怕, 特别可怕。所有人都在忙,下人们跑来跑去, 惊慌失措。大奉承陪他呆在摄政王卧房里, 不让李小二哭闹。李小二觉得房间外面趴着可怖的大怪物,张开大嘴, 一口啃掉半边天地。

    李小二紧着小嗓子问大奉承:“六叔会死吗?”

    大奉承吓得制止他:“殿下莫乱说!”

    李小二躲在床底下,谁叫都不出来。大奉承趴在床边叫他:“殿下?您躲床底下干什么?”

    李小二脸色很白,伸着小手指着窗外:“那是谁啊……”

    大奉承全身战栗,猛地一回头。夜色中空空荡荡,什么都没有。大奉承干笑:“殿下莫害怕, 树影。”

    李小二细声细气:“是个人。”

    大奉承吓得魂飞魄散:“殿下别吓奴婢,快出来吧。”

    大奉承后来也不知道李小二看到的到底是谁,为什么会突然说窗外有人。刺客?大奉承居然无比希望真的是刺客。昏乱惊恐的一夜过去,第二天大奉承突然一睁眼,惊着了,自己怎么会睡得那么死?李小二趴在窗边,喃喃道:“出太阳了……”

    大奉承往外一看,艳阳高照。

    如同今天,这几天天气一直很好。李小二热乎乎地晒太阳,晒得困了,在李奉恕怀里蹭脸:“六叔,以后都没事了对吧。”

    李奉恕亲亲他的小脑袋:“对。”

    李小二打个哈欠。

    宫中内眷迁西苑,王修到南司房整理带去西苑的文稿。皇帝陛下已经到了西苑,南司房有点兵荒马乱。富太监忙不过来,拜托王修照看着,王修指挥着内侍们收拾东西装箱上马车,忙了一天,接近傍晚,最后一辆马车离开,王修才松口气。东边的宫殿都还封着,人心惶惶。太医院的院判院使都在里面坐镇,又进去了几名太医,王修不得不忧心几位大夫。他猛地想起猫儿房就在武英殿附近,连忙去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猫儿房迁西苑么?宫中大部分人是不走的,老内侍可能也没什么资格迁西苑。

    王修急匆匆跑到猫儿房。宫中虽然平时也是静悄悄的,却没有此时此刻这样空旷得让人发慌。王修走进那个跨院,猫咪轻轻打招呼:“咪呀~”

    阳光很好。猫儿房的猫咪们懒洋洋地晒太阳,本来就胖,皮毛柔软地一晒,更蓬松。王修看到这些安逸的小生物,忽然觉得什么都没发生过,一切都很好,岁月只是在平静地消逝。

    没有腥风血雨。

    一只玳瑁儿伸个懒腰,轻轻走到王修身边,圆圆的眼睛认真地看他。王修半蹲下,用手指挠挠它的下巴。玳瑁儿眯着眼,喵一声。王修低声道:“老李没办法。他很自责,他没有办法。开弓没有回头箭,上阵厮杀,大家都回不了头了,对吧。”

    玳瑁儿打个滚儿。王修突然明白为什么李家兄弟喜欢 猫。人絮絮叨叨,猫咪咕噜咕噜,大家都不在乎,和平共处。

    等被挠够了,玳瑁儿站起来走开。紫禁城的猫咪有自己的气度,无拘无束,悠闲舒适。

    王修站起,走进房内。他看到涂涂。

    照样还是挤在一窝小奶猫里,和上次的不是同一窝,那一窝应该都长大了。涂涂长不大。王修心平气和,认真地看这只一身乱涂乱画一样小花纹的猫崽儿。母猫慈爱地舔每一只小猫,一视同仁地舔涂涂,涂涂砸吧小嘴儿。

    王修跪下,给涂涂磕头。他笃定那天晚上叫的是涂涂,涂涂把老李叫回来了。没人会相信,王修不需要别的什么人相信。他郑重地给涂涂磕头,不管是谁,救了老李,就是王修的恩人。

    老内侍正好进门,看到王都事给一窝奶猫和一只母猫……叩首。

    老内侍只好悄悄退出去,远远看着王都事站起来,才进跨院。

    “王都事好呀。”

    老内侍还那样,平静安稳。这个小跨院是个世外桃源了,王修想,你看,跨院里什么都没变,猫咪没变,老内侍也没变。

    王修略略动容,只好清清嗓子:“猫儿房迁西苑么?”

    老内侍笑了:“西苑是避暑行宫,又不是紫禁城搬家。再说猫儿房搬走了,那些白天出门玩儿晚上回来的猫儿可都找不到家咯。”

    王修轻声道:“中官多注意。”

    老内侍笑眯眯:“当不得中官这种称呼。我是个养猫的,猫咪在哪儿,我在哪儿。”

    一只猫咪在老内侍脚下打转,老内侍抱起它,认真地 。王修郑重长揖:“告辞,保重。”

    老内侍笑着点头。

    王修走出跨院,一回头,老内侍和他之间隔了一扇月亮门,却仿佛隔了个天堑。王修站在红尘中,老内侍站在时光外。

    王修笑一笑,老内侍亦笑一笑。

    富太监在武英殿外检查马车,王修上前:“您看南司房的东西都归置齐了么?”

    富太监一脑门子汗:“王都事做事周全,都齐了。哦对了,王都事,鹿太医进东边了,进去之前,他拜托您照顾一下吴大夫。”

    王修一惊:“鹿太医不是疡科的?他进去做什么?”

    富太监一叹:“最先进宫的那几位太医倒了。”

    紫禁城东边乱套了,人在最绝望的时候,只要看到医生,就没那么疯狂。王修想起关城门之前,研武堂刚刚收到宗政鸢上报山东疫情,夹着小鹿大夫写的家书。山东有疫,规模不大,小鹿大夫要去组织抗疫。小鹿大夫告诉鹿大夫,此生既任此职,义无反顾。

    可能,这也是鹿大夫想要告诉小鹿大夫的。

    王修一闭眼,再睁开:“多谢这些大夫们了。大晏若能度过此劫,都是他们的功劳。”

    大隆福寺的钟声响起,僧人们诵经祈福。王修不语怪力乱神,但充满敬畏。他冲着大隆福寺的方向一揖到底:愿大晏太平永载,愿国士牺牲不会被辜负。

    曾森种痘成功,蜀王小世子李至炅种痘成功。鲁王府ji,ng心照顾下,吴大夫种痘成功。吴大夫详细记录种痘之后各种症状,与朱大夫多有讨论。吴大夫幸而没有摄政王反应那么剧烈,只是略起热。

    曾森种痘一点惧怕都没有。李奉恕以为这小子是有点傻,不懂害怕。这几日观察他,还真不是。曾森是骨血里的悍不畏死,他认为很多事比死亡更重要,比如忠诚。皇帝陛下种痘,他也种痘,就是忠诚。

    王修看曾森,r_ou_嘟嘟小圆脸上越来越有曾芝龙的影子。王修甚至想象得到曾森长大是个什么样儿,大约是粗狂健壮的曾芝龙。王修摸摸曾森的脸蛋。李奉恕觉得奇妙,曾芝龙怎么生出来个曾森的。王修倒是觉得,曾森的骁悍就是曾芝龙给的。曾森能死心眼,曾芝龙不能,曾芝龙幼时不机灵一点,恐怕活不下来。

    曾森想念自己的父亲。他问王修:“王都事,我爹在哪儿啊?还在海上么?”

    王修搂着他:“是,你爹也很了不起。为国征战的将军,都很了不起。”

    “我以后也是将军。”曾森陈述事实。

    “心怀仁慈,是悍将。只知杀戮,是悍匪。”王修轻声道,“曾森记着。”

    曾森严肃:“那么什么是仁慈。”

    王修一时语塞。什么是仁慈,京城里刚刚被血洗,摄政王是仁慈么?

    大辩不言,大仁不仁。

    王修只是低声道:“你以后,就会明白。”

    老王爷一直很同情背井离乡讨生活的年轻人,特别是李在德的同僚。李在德家前面的街口戒严一解除,老王爷用家里存下来的全部ji蛋和面粉做了饼,让李在德送去工部巡检队:“街上没人,菜市场肯定也没东西了。这些饼能放很久,放在手边以备不时之需。干了就泡水吃,更顶饱。”

    李在德挎着篮子,急匆匆地走到千步廊,看到受惊的同僚们。小广东一看李在德就哭了:“李巡检,我们怎么办呀……”

    李在德搂着他,看面黄肌瘦满脸惊慌的同僚,他们有一路从辽东风雪中闯过来的情谊。李在德把面饼一分:“你们别急着吃,备用。最近值房有没有管饭?”

    小广东抽泣:“有的,不太好下咽……”

    李在德呼噜呼噜他的头毛:“马上就好,外面卖菜的进不来,京城里缺东西。大家还缺什么吗,我回家搜罗搜罗给你们送来。”

    小广东一抹脸:“那个葡萄牙军官来找过你,他也挺害怕的,打听怎么回事,我们也不知道,后来街上……就杀起来了。”

    李在德总算想起弗拉维尔,这也是个背井离乡讨生活的。他叹口气:“你们别上街乱晃,出门戴口罩,一天一换,街上免费发的时候多领一点。”

    小广东嘟囔:“搞不清楚天花和兵祸,谁更可怕。”

    李在德捏他的脸:“别乱说话!”

    弗拉维尔最近一直很惊恐。他自诩了解中华,现在他疑惑了。北京闹天花,然后起了大规模杀戮。政治斗争哪儿都一样残酷,弗拉维尔还是被这一场叛乱吓着了。他明白晏人一般不会为难异乡人,只要自己不找死,但是他依旧被血腥杀戮震撼。弗拉维尔无法正常写信,只是字句纷乱地用母语写日记。

    “叛乱已被清除,今天街上渐渐有人,大多数是清理尸体的士兵和统一穿着淡蓝长袍的医生。难以置信,大晏好像找到对抗天花的法子,可是摄政王差点被这个方法害死。我已经糊涂了。爆出天花的同时出叛乱,叛乱杀戮刚止,立刻有医生。他们带着面罩,但不是殓尸人,专门救治病人。一条不宽的道路两旁,一边收拾尸体,另一边大夫当街诊治。我一眼看到天堂,一眼看到地狱。这里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这里是大晏。”

    第208章

    平叛过去没两天, 老王爷立刻振作ji,ng神, 生龙活虎。对于“活着”这件事,老王爷从来不认输,也从来不低头。

    稍稍有点松快之后,邬双樨马上往李在德家里送东西。一些黍子和麸子,一点米面, 还有腌菜。老王爷看着那一车东西感慨:“小邬就不是一般人。这个时候, 多亏了他。”

    那些东西敦敦实实地堆在院里。这个时候京城里, 金玉难换一口吃的, 京郊京畿反而好一点。京城还在封锁状态, 但是京城内的天花好像是控制住了。千步廊值房恢复正常轮值,李在德戴着口罩去当班,走在街上,街道两旁陆陆续续有了人。不是穿淡蓝褂子的医生, 也不是巡逻清理尸体的士兵,就是……人。

    北京城里的人。

    草民是命如草芥, 草芥顽强坚韧。火烧不尽, 春风一吹,坚定地活着, 竭尽全力,用尽一切办法,活着。

    李在德又给巡检队同僚们送了吃的,个个都像受惊的兔子,缩在值房, 面黄肌瘦。李在德用额头顶一顶小广东的额头:“再忍一忍,马上就好,北京马上就好。等北京好了,我请你吃星鹤楼,整个大晏最木奉的馆子。”

    小广东哼唧:“整个大晏最木奉的馆子在广东。”

    李在德笑:“好。”

    李在德落衙回来,旭阳来了,送了一大罐牛奶。旭阳也不能多呆,只是很简单地说:“喝牛奶,喝牛奶不得天花。”

    李在德一愣:“啊?没听说啊?”

    旭阳捏捏太阳x,ue:“我知道汉人不少人不喜欢牛奶的味儿,你就……就当喝药吧。”

    平叛过后,京城开始抗天花,旭阳突然到处跟人说要多喝牛奶,喝牛奶不得天花。平时一声不吭的人絮絮叨叨见人就劝,劝周烈喝,劝邬双樨喝。旭阳自己艰难地在京郊找到养牛扥用户,挤了新鲜的牛奶,立刻送给李在德家。

    牛奶倒不是稀奇玩意儿,李在德也不是不爱喝,只是觉得奇怪:“喝牛奶,跟不得天花之间有什么关系?”

    旭阳也不知道。他自己也一脸疑惑地沉思半天:“我很小的时候,我爹跟我说,在我们老家的大草原上,有部落很崇拜奶牛ru房。”

    李在德微微挑眉,旭阳舔舔嘴唇:“我当时问是因为奶疙瘩奶豆腐是主食之一么。我爹当时回答……不是,因为有花纹的奶牛ru房可以保佑人不得天花。”

    这真的是一段父子间无关紧要的,关于老家的谈话,甚至旭阳成年之后都忘得干干净净。爆出天花之后旭阳无意间看到京郊有养牛的农户,这段对话突然在他脑子里盘旋回荡,日夜轰鸣。他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这看起来就是民间传说一样的无稽之谈,他为什么天天在心里想呢。

    是父亲想要告诉他什么?

    旭阳忽然想起,老家好像是很少起大规模天花,尤其是——牧牛的人家!难道是因为牛奶?牛奶的确是圣洁之物,可以供奉神明的。旭阳发疯一样在京郊找奶牛,找到奶牛,用身上所有的银子淘换新鲜牛奶。

    养牛的胖大婶底气很足,满面红光的:“今年还以为牛奶卖不出去了,皇商买办都出不了城,我们也进不了城。你们当兵的进出城方便,不如你帮我进城卖牛奶?”

    不苟言笑的旭阳被这位异想天开的胖大婶逗笑了:“我不卖,我只买新鲜的,每天早上挤出来的。”

    胖大婶伸手挠挠脸:“行啊。”

    旭阳一看到胖大婶手上的水泡,一蹙眉。胖大婶乐呵呵:“别担心,不是天花,就水痘,挤奶的人手上多少都有点。”

    旭阳没多说什么,这是他好不容易找到的唯一一户奶农,长生天保佑他们一家平安无事。

    而且这胖大婶的粗大嗓门,真的不像出花。

    旭阳和胖大婶约定,以后每日清晨旭阳抱着罐子来挤奶。旭阳抱着奶罐子刚走,京营就来了人。

    胖大婶稀奇:“当兵的现在都爱喝奶?”

    所有士兵戴着面罩穿着厚袍子戴着厚手套,上来就擒住胖大婶。胖大婶被四五个大小伙子制住,施展不开,大骂道:“兔崽子跟老娘动粗!”

    那一队士兵不是隶属京营的,隶属京郊戍卫,专门收治天花病人。领头的军官十分冷酷地看着胖大婶斑驳的手背:“带走。”

    胖大婶的丈夫瘦得像根甘蔗,还是被咋么过只剩渣的那种,挥着胳膊要力战群雄,年轻军官一指头把他捅倒:“检查他。”

    四个小伙子把胖大婶的丈夫扒了个ji,ng光,胖大婶的丈夫尖叫声穿透云霄。戍卫士兵们把他扒拉一顿,没看到红疹。就是……真特么甘蔗成ji,ng了。

    戍卫士兵把胖大婶捉走,胖大婶的丈夫光着屁股急得团团转,在寒风中忘了冷。

    旭阳给李在德送了牛奶,老王爷赶紧上锅把牛奶烧开。旭阳一点头:“我先走了。你们记得喝。”

    李在德叫住他,把老王爷做的饼递给他:“随身带着,干了也别急,泡水吃。”

    旭阳接过布包的面饼,捆在背上,十分认真:“一定喝奶,你就当喝药。”

    他也是趁着空隙溜出来,马上要回京营。

    李在德送走他,脑子里也挥之不去关于牛和天花之间的事。他不太舒服地晃晃头。

    第二天,旭阳再去那家奶农,胖婶的丈夫一把鼻涕一把泪告诉旭阳,胖婶被捉走了。旭阳震惊:“胖婶不是说她没得天花?”

    胖婶的丈夫一拍腿:“本来就没得!谁出天花跟她一样能打的!”

    旭阳一想也对,摄政王种痘都去了半条命。

    胖婶一家已经收了旭阳的银子,胖婶丈夫张罗着给旭阳挤奶。他不如胖婶会干活,弄得奶牛很不舒服,差点尥他。旭阳着急,低头看胖婶丈夫挤奶,突然一惊。

    奶牛ru房上有花纹,将会保佑人们不得天花。

    旭阳很郑重地想,自己要不要干脆也养一头奶牛。临走前他安慰胖婶丈夫:“胖婶没事,京畿有一座皇家的庄园,得天花的人都集中过去,太医院派医生过去照料。”

    胖婶丈夫一 鼻涕:“那还行……她上辈子积德了还能住一回皇家庄园,看一回皇帝的大夫。”

    北京城中的整治工作非常迅速地进行。北京城经历过无数腥风血雨,这些腥风血雨都已经烟消云散,北京城从来屹立。皇城根的人,一代一代。

    吴大夫请缨,去京畿照料天花病人。朱大夫忙着种痘,太医院的大夫们大半陷在东边的皇宫。吴大夫觉得自己不该辜负种痘成功的幸运,所以要求出城。王都事实在不忍心,吴大夫年纪大了,从延安府奔波到京城正赶上天花,一刻也没有休息,然后又种痘,怎么说也是病了一场。

    吴大夫叹气:“王都事也看出来我已经老迈了。还有那么多的事情没来得及做,就老了。现在能做一点是一点,为了闭眼那一瞬间的遗憾,少一点。”

    王都事心酸,吴大夫去看过鹿大夫家了。鹿大夫进宫,小路大夫在山东,只剩鹿夫人一个人日日站在大门口呆呆地望。鹿大夫还不知如何,如今紫禁城十分凶险,鹿大夫也是凶多吉少。他只能同意:“鲁王府会照顾鹿夫人。”

    吴大夫笑着点点头。

    又是一天清晨,阳光微微浸透,天地疏朗。鲁王府大门一开,等待奏对的官员们寂然进入,穿堂过院,一抬头,看到鲁王宽敞的书房上笔锋苍劲的匾额——

    研武堂。

    皇宫中天花肆虐,国难当头,摄政王代行监国,于研武堂问政。

    收到传召奉旨等在研武堂奏对的臣子们站得绷直,垂首垂眼。刘次辅不见了,很多昔日同僚都不见了。他们谁都不疑惑。

    摄政王穿过游廊,披着初升朝阳的辉光风仪肃肃地走来。摄政王从来如此,渊渟岳峙,穿行万丈风浪如闲庭信步。臣子们听到摄政王的脚步声越来越近,越来越近,脖子后面越来越凉。

    高大的身影出现在门口的那一刻,屋中的光线一暗。

    朝臣齐齐一揖:“鲁王殿下!”

    摄政王一挥手:“研武堂就是个书房,不搞繁文缛节。”

    研武堂。朝臣一听这三个字,一片寂静。何首辅站在最前,目光落在地上。斗了这么久,争了这么久,研武堂就在这里,屹立不倒。甚至,他们已经站在了研武堂里面。

    罩格屏风摆件一概没有。清澈的阳光冲进窗,房间中敞亮得坦坦荡荡。最上首,坐着摄政王。王者微微一笑:“孤只是有些问题不懂,叫众卿来研武堂讨教讨教。”

    旭阳每日都去取奶,发觉胖婶丈夫的手上也起了水痘:“咦?”

    胖婶丈夫苦着脸:“不是天花。”

    旭阳低头去看那牛的ru房,起了些疙瘩。旭阳忽然问:“每头奶牛的ru房都……有这些癍吗?”

    胖婶丈夫立刻紧张:“不是,但这不是啥大病,不影响喝奶的。毕竟要烧开是不是?我们不喝生水,也不喝生奶……”

    旭阳不是关心奶的问题:“那你的手怎么也开始了?”

    胖婶丈夫挠挠手背,干笑:“挤奶的人都会长,只长一次,就不会再长了,我家这头牛这两天……这两天上火!没别的问题!奶都很好!”

    旭阳恍惚地想,自己小时候,老家人养奶牛的,手上还很容易斑斑点点。他围奶牛转一圈儿,心里突然冒出个想法:这怎么跟天花是一样的?只长一次。

    吴大夫一进皇庄,被中气十足一嗓子吓一跳:“看看你们干的活!这是人干的活吗!”

    吴大夫扶着门框,看到一个胖婶掐着腰骂几个灰头土脸的小士兵:“这是你们劈的柴!白长个大个子!”

    领头的军官期期艾艾:“胖婶您不都没事儿了……”

    胖婶愤怒:“我走了能放心吗?看看这柴,狗啃的都比这整齐!还有你把我从家里捉来,不是说我有天花?我有天花吗?我那是牛痘!好了就不长了!长牛痘的不长天花!你们这群小傻蛋!”

    在胖婶白虹贯日的狂喷中,吴大夫忽然捏住她的手腕仔细观察手背。胖婶吓一跳,一看是个斯文清癯的老大夫,没忍心揍他:“你干嘛?”

    吴大夫微笑:“大妹子,你刚刚说什么?”

    北京城里新的一天。老王爷在家里做早饭,虽然只是黍子掺麸子。吴大夫刚刚进入皇庄,遇到一个豪迈的胖大婶。京营士兵忙着巡逻。李在德匆匆忙忙起床洗脸扒两口粥去值房。街上行人越来越多,穿着淡蓝色大褂的医生们温柔地走过零星出现的小摊。

    欣欣向荣,不屈不挠,井井有条,和衷共济。

    第209章

    旭阳第九回 去奶农家的时候, 那头奶牛暴发了。

    胖婶的甘蔗ji,ng丈夫挤奶笨手笨脚, 挤得奶牛特别痛。牛一般很温顺,发起火来也很恐怖,追着胖婶丈夫一定要撞死他。胖婶丈夫很ji,ng明,看旭阳人高马大的就一个劲儿往旭阳身后钻,于是奶牛就冲旭阳来了。胖婶丈夫撅着屁股抱着头瑟瑟发抖, 突然听到悠扬的歌声。旭阳唱的什么, 听不懂词儿, 胖婶丈夫小心翼翼抬头一看, 这个高大的军官唱着歌把发狂的奶牛……安抚下来了。

    旭阳鄙视地看了缩在牛棚一角的甘蔗ji,ng一眼, 自己拽了手套挤牛奶。早上军队巡查的空隙能进城,他必须赶时间,干脆自己来。胖婶丈夫可怜兮兮蹲在牛棚一角看穿着盔甲的军官挤牛奶,特别想念自己老婆。

    旭阳挤牛奶还行, 奶牛没生气。他要的也不多,只要一小罐新鲜的, 送进城之后老王爷赶紧煮开, 天儿冷放一天不会坏。旭阳挤了奶戴上手套抱着奶罐子骑马进城,直奔李在德家。李在德已经去值房, 旭阳把奶罐子递给老王爷,老王爷倒牛奶进锅,把奶罐子刷洗干净了给旭阳,顺便给旭阳塞了点新鲜干粮。旭阳快要耽误点卯,背上干粮上马就走, 跟老王爷之间一点客套都没有。老王爷在他后面吼一句:“当心点!”

    旭阳应一声:“知道了!”

    老王爷莫名其妙很相信旭阳,旭阳说喝牛奶防天花,他就跟李在德天天喝。昨天下午小邬来送东西,老王爷强迫邬双樨喝牛奶。邬双樨是真的不喜欢牛奶这个腥膻味儿,硬着头皮喝,老王爷才松一口气。

    躲了旭阳没躲过老王爷……邬双樨根本不信牛奶防天花,这就跟被蜜蜂蛰了不得风shi一样,莫名其妙毫无道理。

    旭阳狂奔出城,赶上点名。点名过后轮到旭阳领人进城巡逻,旭阳手下的军官一直看他,冒一句:“旗总,您是不是不舒服?”

    旭阳发觉自己一直无意识地在晃动肩颈。有点痒。不对,是非常痒。旭阳一摘手套,对面的军官吓一大跳,旭阳眼前骤然一黑——水泡。他大喝一声:“都离我远一点!”

    旭阳对面那个军官腿一软,旭阳看上去就像是中招了。旭阳摘了另一只手套,两只手上都有红色的水泡。旭阳从来没有这么慌过,他差点站不住,解了护心镜低头看胸口。

    水泡。

    那个军官想上前扶旭阳,旭阳一伸胳膊:“你们都赶紧去巡查队那里报备说旭阳中招,你们都接触过我,让他们检查。我自己去京畿皇庄。你们快去!”

    邬双樨过来问:“还不进城?”

    旭阳痒得全身发抖,脸色苍白,邬双樨上前走两步,旭阳立刻亮出手背:“别过来!”

    邬双樨一惊,旭阳粗重喘气:“坏了我今早进过城,你快进去看看老叔怎么样了,还好我没碰家里什么东西,书呆子当时也不在家!”

    邬双樨翻身上马,旭阳也同时上马,两个人没有废话,立刻分头出发。一个领队进城,另一个独自去京畿皇庄。

    京畿皇庄被太后辟成专门收治天花病人的地方,庄园里都是些半大不小的小伙子,被派来看守天花病人,心里只有恐惧。那么……密密麻麻的水痘。天天有咽气的人被出过花的人抬出来,硬邦邦地裹着白布,白布外面还在渗着脓液。天花十死无生,不是开玩笑。即便是阎王爷手一松漏下一条命,全都面目全非,多半残疾。他们是士兵,让来送死,就得来送死,所以他们也认命了。

    直到胡什长捉了个胖婶进来。

    胖婶是个斗志昂扬的人,被人莫名其妙捉到皇庄来,也没有很气馁。她申辩自己是牛痘不是天花,可惜没人信。天花病人谁想承认自己真的会死?可是几天之后胖婶手上的水泡真的下去了,有点疤瘌,但胖婶本人没啥事,没起热,也没有什么大片的红疹。胖婶闲不住,难得住一次皇家庄园,溜达够了就帮忙洗洗涮涮做个饭什么的,在皇庄里活力四s,he地勾起了诸位军官们对自己亲娘的恐惧以及……亲切。

    胖婶掐个腰骂那几个不争气的:“这柴劈成这样,是人干的活嘛!”

    旁边突然冒出个老大夫,及时雨地解救了那几个被喷得狗血淋头的士兵。胡什长一看背着药箱穿淡蓝褂子的老大夫吸引住了胖婶的全部火力,赶紧领着手下撤。

    吴大夫笑眯眯地看胖婶:“大妹子,我是太医院派来的大夫,我看你脉象均匀平稳,齐整有根,不像是生病,怎么会来皇庄?”比摄政王还健康呢……

    胖婶愤怒:“你问那几个兔崽子!说我有天花就把我抓来了,您说我有天花吗?”

    吴大夫仔细观察胖婶的手背,刚刚痊愈,尚有痕迹。他慢条斯理地问:“你刚才说,得牛痘不得天花?”

    胖婶挠挠自己的手背:“是啊,你也不信吧。”

    吴大夫笑眯眯:“能不能仔细说?”

    胖婶坐在马扎上摘菜,拖了只小马扎出来让吴大夫坐着:“宣庙那时候京城不是也闹过天花?比现在还严重呢,还没什么人管。京郊死了一大片,我们奶农家都没什么事。我娘总结说也许是养奶牛的都起过疙瘩。天花起疙瘩,牛痘也是起疙瘩,反正都是起,起一次就不起了呗,就像被马蜂蛰过不得风shi。”

    吴大夫微笑:“被马蜂蛰过不能治风shi……不,这个不重要,您手上这个痘症,是奶牛上来的吗?”

    胖婶很平常地一边忙一边说:“对啊,奶牛ru房有时候会起疙瘩,也不全都有。我就一直没长,还担心呢。好不容易刚长了,就被你们捉来了。”

    吴大夫仔细地号脉,胖婶的左右手寸关尺都被仔细地按过。

    确实没事。胖婶在皇庄里乱窜,帮助照料病人,一点受传染的迹象都没有。吴大夫一捻胡子,内心陡然掀起万丈波澜。他隐隐地觉得自己发现了什么,有不能确定,摸不准,抓不住。

    “大妹子,这个牛痘,也是只起一次?”

    胖婶忙着做饭:“是啊,就一次,就不再起了。我不说了么,要么起牛痘,要么起天花,比较比较,还是起牛痘吧。也就痒一点。”

    吴大夫额角冒汗。他控制不住颤抖,心想必须叫朱大夫出城一趟,必须让他看看。毕竟朱家人专门钻研痘症已经数代,他一定看得明白……吴大夫面色变换,一时懊悔,自己怎么已经种痘了,否则亲身试试牛痘;又可惜来皇庄晚了,没赶上观察研究胖婶的症状,胖婶手上的痂都掉了;最后居然是大恸,万一,万一牛痘真的如胖婶所说能与天花择其一,他以前怎么没发现,他怎么就不知道,如果提前发现这个问题,他的同胞是不是可以都活下来?

    胖婶舀一瓢水,转身看吴大夫坐在马扎上摇摇晃晃坐不住了,伸手就掐吴大夫人中,冰冰凉凉的手吓得吴大夫差点跳起来,一时之间什么愁绪都烟消云散。他热切地看胖婶:“我能不能去看看你家的奶牛?”

    胖婶眼睛一亮:“你买牛奶吗?”

    年景不好,她不得不如此。可即便年景不好,她也见缝cha针地卖牛奶,胖婶永远不丧气。

    吴大夫笑:“买,太医院好多大夫呢,大家都会买。”

    胖婶双手往围裙上一擦:“我带你去,咱这就走。”

    吴大夫一愣:“您能出去?”

    胖婶乐呵呵:“那帮兔崽子巴不得我走呢。不过今天还是要回来,我再给他们做一顿饭。”

    吴大夫费劲地起身,背起大药箱一脚迈出厨房,突然听见前院一阵疾驰马蹄,然后是喧哗。一个年轻男子慌乱的声音时高时低:“你们都别过来,都别过来,我身上有痘。告诉我怎么进去,我自己进去,我自己进去……”

    吴大夫赶紧背着药箱往外冲:“谁出花了?”他刚跑到皇庄前门,就看到一个军官踉跄着往里走,所有戴着口罩的士兵惊恐地让出一条道。那个军官晃荡两下,一头栽倒。他的马悲恸地长嘶,狂躁地踏地,仿佛想把主人带走。吴大夫大喝:“都别慌!”

    太后慈悲,体恤平民病痛,派太医院的大夫上街救助,在街上巡值救治的大夫全都穿着宫内统一发放的淡蓝褂子。大家都默认穿着这样简陋的淡蓝布褂便是能救命的人,那是风雨过后平静的天的颜色。穿着淡蓝褂子的老大夫一喊别慌,大家就真的不慌了。

    吴大夫背着药箱冲上前查看那个年轻军官。军官双手上有痘,打开护心镜,一拉领子,胸前零星也有。

    旭阳眼前花得看不见了。他脑子里一片沸腾,一时想着书呆子在辽东风雪里的笑容,一时想着书呆子看到残破火器时又发火又淌泪的表情,一时又觉得自己这一生的终结居然是病死在北京,他一直以为自己会在辽东战死,凑齐沈阳卫最后一人。萨尔浒时沈阳卫的指挥使问他怕不怕死,他回答不怕。那时候真的不怕,因为不懂别的,没有遇见李在德。

    出花要是侥幸未死,满脸疤,就不在书呆子面前晃了,不让他看见。

    旭阳骑马到皇庄,下了马咬牙往里走,已经用尽了所有的力气与勇气。

    还是不怕死,就是,有点舍不得。

    吴大夫脱那个军官的盔甲比较吃力,又制止其他年轻士兵接近。胖婶跟着出来,帮吴大夫就地一顿扒,一看旭阳的手就笑了:“嗨这不是牛痘么。哟这不是去我家买奶的军官?你们军官还亲自挤奶?”

    吴大夫抬头睁大眼睛看胖婶,胖婶爽朗地一拍旭阳屁股:“这么俊的小伙子,看吓得这熊样。烧都没烧,不就是有点痒。”

    第210章

    朱大夫长子到达京城, 在城门口验证文书, 一辆大马车驶入京城。

    朱大夫看到马车,并没有松一口气,反而深深忧虑。痘苗不够,朱大夫长子带来的这一些在京城也肯定不够。朱家人前几代颠沛流离,后几代虽然有固定住所, 凭自家人培育出来的痘苗也有限, 更何况痘苗并不能长久单独保存, 只能不停地转种。

    朱大夫一心想要推广种痘之法, 实际上是没抱什么希望的, 当初先祖被赶出京城,他不过就是再被赶一次。皇帝和皇二子都种痘成功,摄政王熬了过来,并且命痘医开始给皇族孩子种痘。朱大夫自己都有点难以置信。他们压抑太久, 突然见了光,被光耀得流泪。

    安全的痘苗不够, 再种痘就得直接用没脱过毒的天花病人痘浆, 风险太大。朱大夫看着老家带来苗箱,只能叹息。

    怎么办。

    难道……现脱毒?

    朱大夫被自己吓一跳, 怎么脱,用谁脱?第一代出痘人肯定会有死亡,种失败了的痘浆是不能用的,必须使用种痘成功活下来的人出的痘,再种, 再取痘浆。转三四回才算脱毒,种出来的痘不出浆也不怎么起热。最要命的是,穿痘取浆非常痛,必定成疤,十分不仁。先祖被赶出京城最大的原因就是这个,去穿刺患病幼童,激怒了幼童父母。

    朱大夫原地打转,他如何才能不负先祖心血与苦心。

    第51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