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装大佬在明朝(穿越)——三十六陂春水/
听他这么说,朱厚熜犹豫了一下,扭捏道:也没有遗失,还在孤这
啊?李乘风疑惑,只见世子小心翼翼的从怀中掏出一块丝帕,打开后里面放着个歪歪扭扭拼凑在一起的小镜子。当时李乘风故意将镜子玻璃打碎,用它杀、人处理食材,被救后换衣服的时候随手就扔了,没想到被朱厚熜捡走,还找人用胶粘起来。
朱厚熜别过脸,将东西递给他。李乘风还是挺感动的,刚要伸手,突然停住了,疑惑道:等等,这个手帕,不是我当时用来给你擦嘴的吗?如果没记错,确切的说是给他擦呕吐物,他洗过了吗
虽然话没说出口,但神色已将意思表达的明明白白,朱厚熜面皮紫红,连忙将东西又揣回去:你不要就算了!孤找个地方扔了!滚滚滚滚!别在这碍眼!
话说,这好像是他的住处。见对方恼羞成怒了,李乘风连忙开始哄,好话说尽,总算是勉强把人安抚住,然后再向他要之前的镜子。
朱厚熜哼哼唧唧道:看你表现吧,等孤心情好了,说不定就给你了。
李乘风哭笑不得,但也知道要面对犟驴要顺毛撸,于是又是一番恭维。
朱厚熜心中满意的不得了,嘴角忍不住上翘,但还是一本正经道:行了,你不用多说了,母妃找你有事,现在跟孤过去吧。
二人遂前往蒋王妃住处。
作者有话要说: 我错了,我六点钟坐在电脑前开始写,写了两个字就饿了,翻了半天外卖点了份炸鸡,吃完后觉得不过瘾,有自己烤了两个蛋挞。坐了一会儿还想吃,下楼买了份烤冷面加蛋,路过星巴克又点了杯星冰乐借着寒风咚咚咚全喝光了,服了!是猪吗!就知道吃!四个小时写了一千字。
明天不双更罚我一杯奶茶胖十斤!
第18章 反是不反
见了蒋氏,李乘风刚要行礼,就被扶了起来。
蒋王妃一脸感激:道长不必如此,若不是你,吾儿怕是早就被那杀千刀的歹人所害,你是我们整个王府的恩人!她这话说得倒是不为过,按大明律,朱厚熜身为兴王的独子,如果他没了,那兴王这支自动取消,府中众人与平民无异。
李乘风自然是要谦虚一番:王妃过誉了,贫道不过是尽自己的义务,但求问心无愧。
好一个问心无愧,只可惜这满府上下有这个心的怕是不足一二!蒋氏面似寒霜,估计是被这次的内鬼事件气得不轻,转身又对李乘风温柔笑道:委屈道长了,那郑娘子已被我发卖出去,以后你就是我王府的贵宾,这种事不会再发生了。
李乘风心知这是刚才发生的传到王妃耳里了。看来自从发生世子被绑一事后蒋氏对王府的监控严格了不少。他想了想,既然如此,也是时候提出告辞了,毕竟纸包不住火,女装身份早晚有一天被拆穿。
刚打算开口,就听蒋王妃说道:来人,把东西抬上来。只见几个下人抬着几个箱子,小心翼翼的放下,蒋氏让身边的钱妈妈把箱子打开。
李乘风第一次知道什么叫,被闪瞎了狗眼。箱子内整整齐齐的码着一块块金砖,玉石珠宝,甚至还有些古书。
王妃笑了笑:我也知道长法力高深,看不上这些人间俗物,但也是王府的一点点心意。
李乘风李乘风已经说不出话来了,这些,光是黄金差不多就有四五百两吧!暗中狠狠掐了自己一把,勉强维持表面镇定,艰涩开口道:这万万不可,贫道食君之禄,怎能收如此重礼。也不是他不爱财,但收下钱,他恐怕又不好开口离开了。
一旁朱厚熜急了:给你你就拿着,孤的命还不值这点小钱吗!
熜儿,王妃责怪的看了他一眼不可无礼。
李乘风的心也在滴血,但面上还是云淡风轻:无功不受禄,若王妃实在难办,不如帮贫道找寻几样东西,在下修习的造化之道已至大成,苦于手中材料缺失,一直没有机会实践。
不得不说,他如今这样简直太符合大家眼里世外高人的模样了,蒋氏心中更加钦佩,连忙应诺,命人记下李乘风描述的几种矿石或草木的模样。
等全都记好,王妃看着李乘风,欲言又止,李乘风心下了然,这估计是又有事,于是便道:王妃但说无妨,贫道自当全力以赴。
我听闻道长乃全真正统,不知您可否通晓易经卜卦。
还真算是问对人了。江湖骗子,除了捉鬼驱邪,算卦就是来钱最快的东西了,原主别的不行,搞这些简直轻车熟路。于是李乘风谦逊的点点头,说自己略知一二。
王妃咬咬牙,命周围下人全都退去,连朱厚熜眼中都露出疑惑的神色,看样子他也不清楚怎么回事。
蒋氏道:您几次施恩于王府,我也就不瞒了,不知道长可知宁王造反一事。
李乘风微愣,半晌回道:略知一二。
事实上,宁王一事最近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七月初,也就是前几天,宁王正式起兵后,命令其部将守南昌,亲自率舟师蔽江东下,略九江、破南康,出江西,攻安庆,直接剑指南京!南京作为大明留都,意义重大,一旦南京失守,就意味整个南方正式沦陷。到时候宁王背靠江西,坐拥湖广,后勤无忧,兵强马壮,怕是朝中无人可挡。
蒋氏忧心忡忡道:前些日子,王府收到宁王来信,希望我们能助他一臂之力,拿下湖广。
朱厚熜大惊:母妃!为何此时孩儿不知道!
蒋氏不自然的别过头解释:当时你才刚回府,没必要让你操心这些。
朱厚熜知道,这不过是借口,母妃还是放心不下自己,觉得他年纪小不担事儿,心中觉得不服,便想看看李乘风都能说出什么东西来。
李乘风也是哭笑不得,其实宁王想反这件事,他倒是可以理解。毕竟是历史遗留问题,当年他祖宗最早的宁王朱权被朱棣忽悠,朱棣起兵的时候自己没什么兵,找朱权借了很多,说好了大事搞定以后划江而治,朱权当时就信了结果最后被朱棣直接踢到南昌继续做王爷,从此宁王一家就等着机会造反。
可理解归理解,恕他直言,这个宁王实属一个铁憨憨,靠他起事,八百年都不会成。别的不说,你造反之前,全天下都知道你有反意了可还行。
不过他是后人的上帝视角,就目前来讲,宁王蓄谋已久,兵马充足,还是挺唬人的。再加上现在正德帝确实不着调,一时间人心浮动也是在所难免。
这也是蒋氏敢跟李乘风说的原因之一,因为现在看来,朝廷根本没把这当回事,皇帝该吃吃该玩玩,大臣们互相扯闲皮,就算被人知道兴王府收到宁王的信也不会怎么追究。
王妃不如在这纸上写下一字。
蒋氏想了想,写下一个娟秀的不字。
李乘风心中有数了,神叨叨的解释道:古语云,鸟飞上翔不下来也。从一,一犹天也。
此字何解?王妃连忙问道。
意思是,此事犹如天上飞鸟,看着久高不下,实则虚无缥缈,王妃慎重啊。李乘风信口胡说。
蒋氏依然犹豫,兴王府剩他们孤儿寡母的,她自然也是不愿参与到这种事来,但万一宁王事成,此人睚眦必报,恐怕日后追究。
朱厚熜却急了:母妃,就按道长说的,宁王那老贼,没造反之前他还以为自己跟他祖宗一样,我看也就是雷声大雨点小。何况您别忘了,当年随成祖反的周,齐,代,宁,岷,谷六个藩王,可有一个落得好?
噤声!蒋氏连忙阻拦:这话是您该说的吗!书都白读了是不是,讲祖宗的是非!但这段话却彻底打消了她的忧虑。
李乘风鼻观口口观心装作听不到,王妃也知他是个聪明人,笑了笑便道:辛苦道长了,此事我已有成算。
轻轻颔首,李乘风知这时怕是不能提出离开的要求了,毕竟刚刚得知人家如此大的秘密,怎么也要待一段时间。眼见无事,便提前告退了。
之后的事情,果然如李乘风预料。
七月二十日,佥都御史王守仁得知宁王造反,担忧伤及百姓,也没让朝廷派兵,自己举兵勤王,会齐各地军兵,仅用几天就攻克了宁王大本营南昌。
宁王朱宸濠闻讯立刻回救,结果在黄家渡跟王守仁相遇。二十六日 ,王守仁以火攻,宁王大败,一干人纷纷皆被擒。
轰轰烈烈的一场起兵,被王守仁仅用四十多天就凭一己之力给平了。
可正德皇帝却很不高兴,他觉得这严重阻碍了他的游玩大计,并不顾群臣阻拦,执意下江南平乱!
十二月一日,正德皇帝抵达扬州府。第二天,率领数人骑马在府城西打猎,从此,天天出去打猎。十二月十八日,明武宗亲自前往妓院检阅各位□□,一时花粉价格暴涨,□□身价倍增。
这一闹足足八个多月,王守仁早在六个月前就把宁王押到了南京,苦求皇上受俘,朱厚照一概不准。
最后王阳明终于福至心灵,重新报捷说所有功劳全是大将军正德皇帝的,靠他老人家的威德和方略,以及他身边的一干功臣,才能迅速平乱,自己亲冒矢石、大战鄱阳的事迹自然一字不提。这一本递进去,旋即准奏。
朱厚照总算勉强同意北返。走了一阵子,又突发奇想:要把宁王放回去再作乱,由自己亲手擒回。臣下闻之如五雷轰顶,劝谏的话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但是这一切,已经与李乘风无关,可能是长时间的劳累,或是一开始就旧病未愈,李乘风直接倒下了。由于不敢叫大夫诊治,只看着开药,这一病病了快半年。
作者有话要说: 从这章到之后的五章,会大量涉及到正史内容,主要参考 《龙床.明六帝纪》、《明史》,《明通鉴》、《罪惟录》等书籍,但是又不能不写,因为这几章真的非常非常重要,相信大家也都看出来,故事即将到达主线,之后的人物也会陆续登场,我尽量写得有意思一点嗷。
另外,壮哉我王大圣人!凭一己之力把宁王吊起来锤!!!看史书时候这一段简直热血沸腾!
还有就是科普一下初代宁王朱权,这其实真的是个能人,没记错的话他当时是朵颜三卫之一吧 统兵十万,都快把外族打的稀巴烂,只不过情商不高加上运气不好,被朱棣裹挟着清君侧了。
不得不感叹朱元璋那几个儿子差不多个个都是豺狼虎豹。
一会儿还有一章
第19章 变天
这一病可谓彻底把李乘风的心气儿病没了,他总算是感受到古代医疗条件的落后了。明明感觉没什么大事,放到现代吊个水就能好,却反反复复折腾了这么久。
在恹恹了一段时间后,总算是能下地活动了。但他不知道,跟他同样生病的还有当今最尊贵的那位人。
可惜那位并没有他这么幸运。原来正德皇帝在江南一路逍遥快乐后班师回朝,途经清江浦时,见水上风景优美,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荡,朱厚照便自驾小舟捕鱼起乐,却不慎落水,但水呛入肺,加之受惊过度,身体亮起了红灯。
他一生纵情犬马声色,早就被掏空了底子,回宫后便一直没好。可是这对于兴王府来讲,倒是个好消息。皇帝生病不折腾了,大明的文官集团总算是能正常运作,于是兴王的谥号和新兴王任命的指令总算是到达安陆,老王爷终于可以下葬了。
朝廷给的谥号是一个献字,这个字不好不坏,朱厚熜显然不那么满意,但也无可奈何。目前当务之急是定下日子,赶快将尸体停放了一年的老王爷安葬。
整个王府极为忙碌,总算是将事情都办妥。
出殡这天正值隆冬,极少下雪的安陆偏偏此时漫天风雪,寒气吹得人睁不开眼睛。藩王的墓室朝中都有明确规定,除非是极为得宠的,否则超出规制就要受罚。
兴献王显然属于那种平平无奇的,弘治在世时对这个弟弟还算照拂,等他走了正德可不管这么多。但即使如此,寝陵也是大得出奇。
虽然大病初愈,但李乘风也过来了。想他穿越以来,万事皆因兴王所起,自己也算是跟他有缘分,再加上王府待他不薄,怎么也要跟着送一遭。
此时兴王府里里外外,就连深居简出的侧妃王氏也来了,还站在身后搀扶着蒋氏。哪怕老王爷已逝世了快一年,但他向来温文尔雅,待人宽厚,死前还特意吩咐,不必用他人陪葬,众人回忆起不禁悲痛万分。蒋王妃面色惨白,已经哭成泪人。
朱厚熜作为独子,跪在最前方,等寝陵封闭众人散去后,依然留了下来。
李乘风看着他清瘦单薄的背影,不知怎么,鬼使神差的也没走。整个寝陵除了守卫的内侍就只剩下两人。
这段时间他生病,朱厚熜虽然事务繁忙却几乎每天都来探望,二人有时一起看看书,有时说两句话,李乘风其实已经将他当做朋友看待。整个送葬过程,朱厚熜一滴眼泪也没有留,甚至自己监督流程,还抽空安抚蒋氏,成熟的不像之前那个臭屁哄哄的小男孩儿。
李乘风犹豫许久,不知怎么安慰,刚要开口,便听见前方朱厚熜道:我从小就知道,父王过得很不开心。
李乘风愣住了,见朱厚熜仿佛自言自语一样低头道:我祖母邵贵妃一共三个儿子,我父王是最大的。也是因为年纪大,当时万贵妃总是想用他借刀杀人,扶他上位与先帝争。起初我父王也是有这个心的,但祖母不同意,朝臣不同意,这天下只能有一个太子。
朱厚熜嘲讽的勾起嘴角:可怜父王一身才干得不到施展,为了让人放心,还有日夜伪装成书呆子。时间长了,就连母妃都觉得他天生就是那副模样。
李乘风惊了,确实从前看野史的时候听说过当年万贵妃想要废太子,特意在宫中寻找其他能为己所用的皇子,没想到竟然也打过老兴王的主意。看了看周围,下人们个个低头不语,面不改色仿佛没听见一样,暗道这恐怕是王府的心腹了。
朱厚熜接着道:渐渐地,父王也知他自己年幼时的希冀不过是一场镜花水月,再加上先帝确实仁厚,对我们都不错,于是也就熄了念想,他临走前最大的遗憾就是无法见祖母一面。
朱厚熜吃力的站起身,可能由于跪了太久,还不自觉的晃了晃,李乘风连忙上前扶住,有些不忍心道:世子要是难受,就哭出来吧。
摇摇头,朱厚熜沉默了一会儿:我不会哭,最起码不会在父王面前哭。
轻轻推开李乘风搀扶的手,他努力的挺直腰:我答应了父王,会照顾好母妃和纯莹纯茵,会撑起王府。
恋耽美
啊?李乘风疑惑,只见世子小心翼翼的从怀中掏出一块丝帕,打开后里面放着个歪歪扭扭拼凑在一起的小镜子。当时李乘风故意将镜子玻璃打碎,用它杀、人处理食材,被救后换衣服的时候随手就扔了,没想到被朱厚熜捡走,还找人用胶粘起来。
朱厚熜别过脸,将东西递给他。李乘风还是挺感动的,刚要伸手,突然停住了,疑惑道:等等,这个手帕,不是我当时用来给你擦嘴的吗?如果没记错,确切的说是给他擦呕吐物,他洗过了吗
虽然话没说出口,但神色已将意思表达的明明白白,朱厚熜面皮紫红,连忙将东西又揣回去:你不要就算了!孤找个地方扔了!滚滚滚滚!别在这碍眼!
话说,这好像是他的住处。见对方恼羞成怒了,李乘风连忙开始哄,好话说尽,总算是勉强把人安抚住,然后再向他要之前的镜子。
朱厚熜哼哼唧唧道:看你表现吧,等孤心情好了,说不定就给你了。
李乘风哭笑不得,但也知道要面对犟驴要顺毛撸,于是又是一番恭维。
朱厚熜心中满意的不得了,嘴角忍不住上翘,但还是一本正经道:行了,你不用多说了,母妃找你有事,现在跟孤过去吧。
二人遂前往蒋王妃住处。
作者有话要说: 我错了,我六点钟坐在电脑前开始写,写了两个字就饿了,翻了半天外卖点了份炸鸡,吃完后觉得不过瘾,有自己烤了两个蛋挞。坐了一会儿还想吃,下楼买了份烤冷面加蛋,路过星巴克又点了杯星冰乐借着寒风咚咚咚全喝光了,服了!是猪吗!就知道吃!四个小时写了一千字。
明天不双更罚我一杯奶茶胖十斤!
第18章 反是不反
见了蒋氏,李乘风刚要行礼,就被扶了起来。
蒋王妃一脸感激:道长不必如此,若不是你,吾儿怕是早就被那杀千刀的歹人所害,你是我们整个王府的恩人!她这话说得倒是不为过,按大明律,朱厚熜身为兴王的独子,如果他没了,那兴王这支自动取消,府中众人与平民无异。
李乘风自然是要谦虚一番:王妃过誉了,贫道不过是尽自己的义务,但求问心无愧。
好一个问心无愧,只可惜这满府上下有这个心的怕是不足一二!蒋氏面似寒霜,估计是被这次的内鬼事件气得不轻,转身又对李乘风温柔笑道:委屈道长了,那郑娘子已被我发卖出去,以后你就是我王府的贵宾,这种事不会再发生了。
李乘风心知这是刚才发生的传到王妃耳里了。看来自从发生世子被绑一事后蒋氏对王府的监控严格了不少。他想了想,既然如此,也是时候提出告辞了,毕竟纸包不住火,女装身份早晚有一天被拆穿。
刚打算开口,就听蒋王妃说道:来人,把东西抬上来。只见几个下人抬着几个箱子,小心翼翼的放下,蒋氏让身边的钱妈妈把箱子打开。
李乘风第一次知道什么叫,被闪瞎了狗眼。箱子内整整齐齐的码着一块块金砖,玉石珠宝,甚至还有些古书。
王妃笑了笑:我也知道长法力高深,看不上这些人间俗物,但也是王府的一点点心意。
李乘风李乘风已经说不出话来了,这些,光是黄金差不多就有四五百两吧!暗中狠狠掐了自己一把,勉强维持表面镇定,艰涩开口道:这万万不可,贫道食君之禄,怎能收如此重礼。也不是他不爱财,但收下钱,他恐怕又不好开口离开了。
一旁朱厚熜急了:给你你就拿着,孤的命还不值这点小钱吗!
熜儿,王妃责怪的看了他一眼不可无礼。
李乘风的心也在滴血,但面上还是云淡风轻:无功不受禄,若王妃实在难办,不如帮贫道找寻几样东西,在下修习的造化之道已至大成,苦于手中材料缺失,一直没有机会实践。
不得不说,他如今这样简直太符合大家眼里世外高人的模样了,蒋氏心中更加钦佩,连忙应诺,命人记下李乘风描述的几种矿石或草木的模样。
等全都记好,王妃看着李乘风,欲言又止,李乘风心下了然,这估计是又有事,于是便道:王妃但说无妨,贫道自当全力以赴。
我听闻道长乃全真正统,不知您可否通晓易经卜卦。
还真算是问对人了。江湖骗子,除了捉鬼驱邪,算卦就是来钱最快的东西了,原主别的不行,搞这些简直轻车熟路。于是李乘风谦逊的点点头,说自己略知一二。
王妃咬咬牙,命周围下人全都退去,连朱厚熜眼中都露出疑惑的神色,看样子他也不清楚怎么回事。
蒋氏道:您几次施恩于王府,我也就不瞒了,不知道长可知宁王造反一事。
李乘风微愣,半晌回道:略知一二。
事实上,宁王一事最近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七月初,也就是前几天,宁王正式起兵后,命令其部将守南昌,亲自率舟师蔽江东下,略九江、破南康,出江西,攻安庆,直接剑指南京!南京作为大明留都,意义重大,一旦南京失守,就意味整个南方正式沦陷。到时候宁王背靠江西,坐拥湖广,后勤无忧,兵强马壮,怕是朝中无人可挡。
蒋氏忧心忡忡道:前些日子,王府收到宁王来信,希望我们能助他一臂之力,拿下湖广。
朱厚熜大惊:母妃!为何此时孩儿不知道!
蒋氏不自然的别过头解释:当时你才刚回府,没必要让你操心这些。
朱厚熜知道,这不过是借口,母妃还是放心不下自己,觉得他年纪小不担事儿,心中觉得不服,便想看看李乘风都能说出什么东西来。
李乘风也是哭笑不得,其实宁王想反这件事,他倒是可以理解。毕竟是历史遗留问题,当年他祖宗最早的宁王朱权被朱棣忽悠,朱棣起兵的时候自己没什么兵,找朱权借了很多,说好了大事搞定以后划江而治,朱权当时就信了结果最后被朱棣直接踢到南昌继续做王爷,从此宁王一家就等着机会造反。
可理解归理解,恕他直言,这个宁王实属一个铁憨憨,靠他起事,八百年都不会成。别的不说,你造反之前,全天下都知道你有反意了可还行。
不过他是后人的上帝视角,就目前来讲,宁王蓄谋已久,兵马充足,还是挺唬人的。再加上现在正德帝确实不着调,一时间人心浮动也是在所难免。
这也是蒋氏敢跟李乘风说的原因之一,因为现在看来,朝廷根本没把这当回事,皇帝该吃吃该玩玩,大臣们互相扯闲皮,就算被人知道兴王府收到宁王的信也不会怎么追究。
王妃不如在这纸上写下一字。
蒋氏想了想,写下一个娟秀的不字。
李乘风心中有数了,神叨叨的解释道:古语云,鸟飞上翔不下来也。从一,一犹天也。
此字何解?王妃连忙问道。
意思是,此事犹如天上飞鸟,看着久高不下,实则虚无缥缈,王妃慎重啊。李乘风信口胡说。
蒋氏依然犹豫,兴王府剩他们孤儿寡母的,她自然也是不愿参与到这种事来,但万一宁王事成,此人睚眦必报,恐怕日后追究。
朱厚熜却急了:母妃,就按道长说的,宁王那老贼,没造反之前他还以为自己跟他祖宗一样,我看也就是雷声大雨点小。何况您别忘了,当年随成祖反的周,齐,代,宁,岷,谷六个藩王,可有一个落得好?
噤声!蒋氏连忙阻拦:这话是您该说的吗!书都白读了是不是,讲祖宗的是非!但这段话却彻底打消了她的忧虑。
李乘风鼻观口口观心装作听不到,王妃也知他是个聪明人,笑了笑便道:辛苦道长了,此事我已有成算。
轻轻颔首,李乘风知这时怕是不能提出离开的要求了,毕竟刚刚得知人家如此大的秘密,怎么也要待一段时间。眼见无事,便提前告退了。
之后的事情,果然如李乘风预料。
七月二十日,佥都御史王守仁得知宁王造反,担忧伤及百姓,也没让朝廷派兵,自己举兵勤王,会齐各地军兵,仅用几天就攻克了宁王大本营南昌。
宁王朱宸濠闻讯立刻回救,结果在黄家渡跟王守仁相遇。二十六日 ,王守仁以火攻,宁王大败,一干人纷纷皆被擒。
轰轰烈烈的一场起兵,被王守仁仅用四十多天就凭一己之力给平了。
可正德皇帝却很不高兴,他觉得这严重阻碍了他的游玩大计,并不顾群臣阻拦,执意下江南平乱!
十二月一日,正德皇帝抵达扬州府。第二天,率领数人骑马在府城西打猎,从此,天天出去打猎。十二月十八日,明武宗亲自前往妓院检阅各位□□,一时花粉价格暴涨,□□身价倍增。
这一闹足足八个多月,王守仁早在六个月前就把宁王押到了南京,苦求皇上受俘,朱厚照一概不准。
最后王阳明终于福至心灵,重新报捷说所有功劳全是大将军正德皇帝的,靠他老人家的威德和方略,以及他身边的一干功臣,才能迅速平乱,自己亲冒矢石、大战鄱阳的事迹自然一字不提。这一本递进去,旋即准奏。
朱厚照总算勉强同意北返。走了一阵子,又突发奇想:要把宁王放回去再作乱,由自己亲手擒回。臣下闻之如五雷轰顶,劝谏的话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但是这一切,已经与李乘风无关,可能是长时间的劳累,或是一开始就旧病未愈,李乘风直接倒下了。由于不敢叫大夫诊治,只看着开药,这一病病了快半年。
作者有话要说: 从这章到之后的五章,会大量涉及到正史内容,主要参考 《龙床.明六帝纪》、《明史》,《明通鉴》、《罪惟录》等书籍,但是又不能不写,因为这几章真的非常非常重要,相信大家也都看出来,故事即将到达主线,之后的人物也会陆续登场,我尽量写得有意思一点嗷。
另外,壮哉我王大圣人!凭一己之力把宁王吊起来锤!!!看史书时候这一段简直热血沸腾!
还有就是科普一下初代宁王朱权,这其实真的是个能人,没记错的话他当时是朵颜三卫之一吧 统兵十万,都快把外族打的稀巴烂,只不过情商不高加上运气不好,被朱棣裹挟着清君侧了。
不得不感叹朱元璋那几个儿子差不多个个都是豺狼虎豹。
一会儿还有一章
第19章 变天
这一病可谓彻底把李乘风的心气儿病没了,他总算是感受到古代医疗条件的落后了。明明感觉没什么大事,放到现代吊个水就能好,却反反复复折腾了这么久。
在恹恹了一段时间后,总算是能下地活动了。但他不知道,跟他同样生病的还有当今最尊贵的那位人。
可惜那位并没有他这么幸运。原来正德皇帝在江南一路逍遥快乐后班师回朝,途经清江浦时,见水上风景优美,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荡,朱厚照便自驾小舟捕鱼起乐,却不慎落水,但水呛入肺,加之受惊过度,身体亮起了红灯。
他一生纵情犬马声色,早就被掏空了底子,回宫后便一直没好。可是这对于兴王府来讲,倒是个好消息。皇帝生病不折腾了,大明的文官集团总算是能正常运作,于是兴王的谥号和新兴王任命的指令总算是到达安陆,老王爷终于可以下葬了。
朝廷给的谥号是一个献字,这个字不好不坏,朱厚熜显然不那么满意,但也无可奈何。目前当务之急是定下日子,赶快将尸体停放了一年的老王爷安葬。
整个王府极为忙碌,总算是将事情都办妥。
出殡这天正值隆冬,极少下雪的安陆偏偏此时漫天风雪,寒气吹得人睁不开眼睛。藩王的墓室朝中都有明确规定,除非是极为得宠的,否则超出规制就要受罚。
兴献王显然属于那种平平无奇的,弘治在世时对这个弟弟还算照拂,等他走了正德可不管这么多。但即使如此,寝陵也是大得出奇。
虽然大病初愈,但李乘风也过来了。想他穿越以来,万事皆因兴王所起,自己也算是跟他有缘分,再加上王府待他不薄,怎么也要跟着送一遭。
此时兴王府里里外外,就连深居简出的侧妃王氏也来了,还站在身后搀扶着蒋氏。哪怕老王爷已逝世了快一年,但他向来温文尔雅,待人宽厚,死前还特意吩咐,不必用他人陪葬,众人回忆起不禁悲痛万分。蒋王妃面色惨白,已经哭成泪人。
朱厚熜作为独子,跪在最前方,等寝陵封闭众人散去后,依然留了下来。
李乘风看着他清瘦单薄的背影,不知怎么,鬼使神差的也没走。整个寝陵除了守卫的内侍就只剩下两人。
这段时间他生病,朱厚熜虽然事务繁忙却几乎每天都来探望,二人有时一起看看书,有时说两句话,李乘风其实已经将他当做朋友看待。整个送葬过程,朱厚熜一滴眼泪也没有留,甚至自己监督流程,还抽空安抚蒋氏,成熟的不像之前那个臭屁哄哄的小男孩儿。
李乘风犹豫许久,不知怎么安慰,刚要开口,便听见前方朱厚熜道:我从小就知道,父王过得很不开心。
李乘风愣住了,见朱厚熜仿佛自言自语一样低头道:我祖母邵贵妃一共三个儿子,我父王是最大的。也是因为年纪大,当时万贵妃总是想用他借刀杀人,扶他上位与先帝争。起初我父王也是有这个心的,但祖母不同意,朝臣不同意,这天下只能有一个太子。
朱厚熜嘲讽的勾起嘴角:可怜父王一身才干得不到施展,为了让人放心,还有日夜伪装成书呆子。时间长了,就连母妃都觉得他天生就是那副模样。
李乘风惊了,确实从前看野史的时候听说过当年万贵妃想要废太子,特意在宫中寻找其他能为己所用的皇子,没想到竟然也打过老兴王的主意。看了看周围,下人们个个低头不语,面不改色仿佛没听见一样,暗道这恐怕是王府的心腹了。
朱厚熜接着道:渐渐地,父王也知他自己年幼时的希冀不过是一场镜花水月,再加上先帝确实仁厚,对我们都不错,于是也就熄了念想,他临走前最大的遗憾就是无法见祖母一面。
朱厚熜吃力的站起身,可能由于跪了太久,还不自觉的晃了晃,李乘风连忙上前扶住,有些不忍心道:世子要是难受,就哭出来吧。
摇摇头,朱厚熜沉默了一会儿:我不会哭,最起码不会在父王面前哭。
轻轻推开李乘风搀扶的手,他努力的挺直腰:我答应了父王,会照顾好母妃和纯莹纯茵,会撑起王府。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