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女装大佬在明朝(穿越) > 女装大佬在明朝(穿越)
错误举报

>女装大佬在明朝(穿越)——三十六陂春水/

    孤会成为一个好王爷。
    不知为何,他虽然说得一脸平静,李乘风的心却仿佛被什么东西狠狠的揪了一下,他看着朱厚熜,用平生最认真的语气说道:我会留在你身边帮你的。
    嗯。
    二人又静静的守了许久,才一起回王府。
    于此同时,紫禁城中乱作一团。
    自打正德皇帝落水后,病情反反复复。又赶上冬天,仿佛老天爷也想要了这位贪玩皇帝的命,今年的京城格外的寒冷,这才正月,就已经冻死了不少人。
    有天灾就要解决,明朝规定,每年皇帝都应在南郊主持大祀礼,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正德虽然胡闹,但正事上也不敢含糊,强撑病体吩咐礼部照办。
    十四日这天,百官就位,皇上穿着祭天的衣服,面容苍白的站在祭坛上。
    当内侍喊出口令,正德下跪拜祭天地之时,忽然一口鲜血喷出,瘫倒在地,气若游丝,再也起不来了。整个祭场哗然,大礼不得不终止。
    等将皇帝抬回宫后,张太后哭得肝肠寸断,连忙召集御医,并发布圣旨,寻求天下名医医治正德。
    虽然皇帝没死,可朝廷上一时之间已是人心涣散。无他,正德可是当着众人的面吐的血,大家也都不是傻子,心中都知道恐怕这次皇上是凶多吉少。
    内阁首辅杨廷和近几日家中不断有人登门拜访,好在他早在皇上祭天之后就已吩咐下去一律不见,他历仕四朝,位高权重,也没人敢有怨言。
    前段时间,司礼监太监魏彬等到内阁说,太医已无能为力,请拿出万两银子从乡村中招募名医。这明面是说想给正德请大夫,实际是暗自皇上已经无力回天,眼下无子,是时候决定下任皇帝了。杨廷和心中知道他们的意思,却不答他们的碴,而是直接了当道务必要按轮序来定下皇位继承人,只有如此,天下方能安定,否则遭殃的是你们宦官自身,魏彬等唯唯听命。
    见杨廷和连掌权的太监们都敢怼,百官们更不敢说什么,杨廷和见状总算是松了口气,暂时按下心中烦忧,着手处理朝事。
    上面的人四平八稳,底下自然掀不起波澜,所以即使如此,朝廷依旧井然有序。
    三月,豹房内,连续病了好久的皇帝突然清醒了过来,众人皆知这恐怕是回光返照。正德自己心中也有数,叹了口气,喊来司礼监太监哑着嗓子说道:传朕指令,朕自知时日无多,跟太后说,天下事重,与阁臣共同商议。之前的种种都是朕的过失,与他人无关,朕走后,也不要为难他们。内侍们泪流满面,不管外人对皇帝评价如何,但他对他们这些身边人是真的好。
    正德说完,重重咳了两声,然后又昏过去。
    小太监胆战心惊的探了探皇上的鼻息,吓得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哭道:皇上驾崩了!
    自此,正德时代彻底结束。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正德的死,历史上有不少说法,我见过不少野史或是其他学者的观点,很多都认为是阴谋论,有说是江彬杀的,也有人说是杨廷和为首的文官集团动的手,说实话,我看都挺有道理。
    但是文中我觉得还是不能传递似是而非的讯息,所以还是按正史来,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自己去查找。
    而且有一点就是,成化帝的这一支其实身体都不怎么好,早死的很多,正德不也终身无子。
    不过嘉靖帝是个例外,他的身体健康一度让我觉得非常迷惑。
    史书上很明确的记载了,他自幼体弱多病。
    但是仔细想一想,这位可是磕了四十几年丹药,吃了四十几年重金属还生龙活虎当皇帝的人竟然说他体弱多病??我严重怀疑他要是不作妖能活到一百岁!!
    第20章 躺赢
    三月十四日,紫禁城。
    内阁中雅雀无声,除了阁老,破例将几位朝中重臣也叫来。正德皇帝刚刚驾崩,此时京里正全城戒严,空气仿佛凝滞了一般。
    吏部尚书王琼脾气比较急躁,见杨廷和、毛纪等阁老面不改色的站在前方,不由心烦意乱。可他又不能上去询问,于是只好抓住身边的老友礼部尚书毛澄悄悄问道:毛大人,你说接下来的事儿到底怎么办?定下来没有啊?可惜的是,王琼王大人之前在兵部任职多年,平日里豪迈惯了,他自诩的小声在这安静的屋子里极为明显,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他们俩这里。
    毛澄心中暗暗叫苦,王琼这是要害死自己啊!于是连连摇头,表示不知道。
    毛纪毛阁老曾监管过礼部,平日最是端方严谨,见二人不成规矩,便要开口训斥,结果被来人打断了。
    司礼监太监谷大用脚步匆匆的走来,见到诸位大臣,先是作了个揖,众大臣忙问:怎么样,太后娘娘是如何说的。
    谷大用清了清嗓子:太后娘娘有令,陛下临终前说了,天下事重,与阁臣审处之,她老人家的意思是,让众位来拿主意吧。
    这、这朝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不约而同的望向站在最前方的人,也就是如今大明的真正掌舵者内阁首富杨廷和。
    杨廷和看起来也是早有准备,不慌不忙的从袖子里拿出一片薄本子,上面赫然写着《皇明祖训》几个大字。他也不理会旁人异样的目光,直接打开皇明祖训,淡淡说道:从太、祖令,父死子继,兄终弟及。虽然大行皇帝没有留下皇子,但陛下尚有堂弟,兴献王长子朱厚熜,依序当立。
    诸位大臣心中暗道,这看来是早有准备,说不定太后也参与到其中。罢了罢了,反正立皇上这件事也确实符合祖制,左右是他们老朱家的事,自己也就少管吧,于是纷纷应和。
    杨廷和立即让谷大用向太后传递朝臣的意见,正德皇帝死后,张太后名义上可以以特殊身份代行皇帝权力,于是她马上颁布懿旨,在左顺门宣读正式确立朱厚熜为皇帝。
    此旨一出,朝中所有官员,哪怕是奸臣,全部松了口气。这皇帝不定下来,他们就连溜须拍马都没有地方,尤其是得知新皇帝才不到十五岁,从小在安陆那个乡下地方长大,是个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土包子,想来一定很好掌控。
    打定主意,便是商议如何迎立新君。谷大用常年掌控西厂,又是先帝身边的亲信,自然是力压群雄,抢到一个钦差席位。张太后默不作声,将自己的弟弟寿宁侯张鹤龄也塞了进去,礼部尚书毛澄一看,这不行啊,有谷大用跟张鹤龄这两个奸佞在,怕是又要弄出来一个正德皇帝。于是亲自去找首辅杨廷和,杨廷和沉思了片刻,去敲开老友梁储梁阁老的大门。
    国丧当前,梁家也是全府素稿,梁储亲自到厅堂门口迎接他,见到杨廷和微笑道:介夫怎么有空闲来我这里?可是又要给我送腊肉来了?
    杨廷和也笑了,他俩同为成化十四年的进士,当年二人起进的翰林院,一个为编修一个为检讨,彼此惺惺相惜。自己是四川人,家中父母不放心总是送腊肉过来,他不爱吃就天天往梁储家送,闹得梁储一身腊肉味儿,平白得了个腊肉相公的名号。
    这一转眼,都四十年了啊,杨廷和心中感慨,随即打趣道:叔厚要是馋了,刚好慎儿给我带来点,明天我就给你送来。
    好你个杨介夫,闹了半天是上我这炫耀儿子的!梁储笑骂,杨廷和的儿子杨慎,平日素有才名,及冠没多久就中了状元,闹得他们这些人一个个都酸溜溜的。
    杨廷和得意的勾起嘴角:过奖过奖,那臭小子实属侥幸。随即他又沉下面孔,轻叹道:可惜啊,陛下为何没有个好儿子。
    听他这么说,梁储也是心中一酸,不管正德皇帝如何胡闹,他对这些老臣还是比较优厚的,而且是他们看着长大的。说句大不敬的话,在梁储心中,他跟自己的子侄也差不了多少。
    说吧,我能做什么?梁储严肃道。
    杨廷和恭敬的行了一礼,恳请叔厚担任钦差,去安陆恭迎皇上,助陛下亲贤臣,远小人,以保我大明社稷。他心中也是颇为愧疚,老友今年已经七十一岁了,早在正德十四年的时候就明例以一品官满九年授勋光禄大夫兼左柱国。如果不是先帝突然驾崩,恐怕早就功成身退回家享清福了,如今却要让其快马加鞭去千里之外,着实是难为人。
    正当杨廷和心中忐忑之时,一双宽厚温暖的手将他扶起,只听对面梁储笑道:为国尽忠,万死不辞,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杨廷和方才放下心来。
    再说兴王府。自从那天鬼使神差仿佛吃错了药一样跟朱厚熜那小屁孩儿保证,会一直留在他身边后,李乘风就时不时想抽自己几个耳光。
    让你嘴欠!让你嘴欠!
    别人不知道他是什么人,你还不知道吗!以后等人家当了皇帝,万一给你弄进宫做供奉,你是不是要扮一辈子女人!
    可是每当他反悔想找朱厚熜辞别的时候,又不由自主会想起那天在寝陵,小少年那单薄的背影,到嘴边的话总是拐个弯儿又咽了下去。
    朱厚熜对此一无所知,他正因为之前对方的态度而感到心满意足。由此甚至自己做主,在兴献王百日祭过后,为李乘风重修清江观!
    李乘风得知消息都要给他跪了,连忙去找这位刚刚继位的小王爷。
    此时朱厚熜正在书房听王府长史袁宗皋讲课,陆炳坐在他旁边陪读。这段时间,陆炳也长大了不少,最起码不是之前那样肉乎乎的一团,不过赶山变声期,被纯茵嘲笑了几次公鸭嗓之后就很少开口说话了。
    正上着课,就听外面的内侍黄锦的声音传来:靖华师父,王爷正跟袁大人修习,您不如在这等一会儿。
    李乘风没想到来的如此不是时候,告辞转身就要离开。
    屋内的朱厚熜听到李乘风的声音,眼睛都亮了。就连小陆炳也是一脸兴奋,袁师傅讲课好无趣,听得都要打瞌睡了,靖华师父有意思多了,人又长得好看,自己还是比较喜欢跟他在一起。
    将二人神色看着眼里,袁宗皋心中冷哼一声,从成化帝开始,大明几任皇帝王爷都极为推崇道教,弘治晚期甚至日夜服用所谓的仙丹,最后正值壮年就驾崩。老王爷非但没有吸取教训,反而在府中大修道观,就连王妃最近都有些神神叨叨的。他作为王府的长史,有教导新王的义务,今天就要戳穿这群骗子的真面目!
    于是他清了清嗓子,对外面说道:无妨,让她进来吧。
    袁宗皋辅佐两任王爷,在府中德高望重,黄锦不敢不听,遂将李乘风带进来。
    一脸懵逼的走入,抬眼就瞧见为首的老者面露寒霜,底下朱厚熜陆炳神情紧张。李乘风心下了然,这恐怕是要找麻烦,连忙鞠了一躬:贫道不知王爷正在上课,耽误了大人的正事,先在此赔罪了。
    不得不说,他这身仙风道骨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委实太具有欺骗性一点,袁宗皋见他态度良好,怒火便熄了一些,但还是没好气道:无妨,刚好老朽讲的内容与道长有关,你不如在此听上一听,顺便解答。
    心知此事怕是不能善了,给了朱厚熜个安抚的眼神,李乘风也不露怯,大方的一颔首:如此,那就请大人您问吧。
    不知道长可曾听过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这段话。
    李乘风心下稍安,这刚好是他们高中时候的课外读物,点头道:是贾公《治安策》里的内容。
    袁宗皋点头:不错,贾公为人才高清正,实乃吾辈楷模,最后却是个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下场,半生得不到施展,可悲可叹。
    李乘风暗道好笑,原来在这儿等着自己呢,于是正色道:回大人话,贫道却觉得贾公此言差矣。
    啊?袁宗皋愣住了,他本是想着,借由汉文帝迷信一事将对方这装神弄鬼的讽刺一番,没料到这胆大包天的女道士连贾公都评判起来了。
    李乘风却不管他,接着侃侃而谈道:按贾公策论中所言,秦礼乐崩坏,起于商君变法,那为何汉却袭秦制,沿秦法呢?难不成自己崩坏自己?
    还有就是,贾公说要想使天下安定,最好多多建立诸侯国而使他们的势力减小。力量弱小就容易用道义来指使他们,国土小就不会有反叛的邪念。殊不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果不从根本解决,那就如宁王之乱一般,即使开始力量再小,只要抓到机会也能成气候。
    袁宗皋气得浑身发抖,刚要斥责他这一番胡言乱语,就听朱厚熜在一旁若有所思:那要如何从根本解决呢?
    看着他的眼睛,李乘风看着他认真道:这就要王爷您来想办法了。
    胡闹!袁宗皋怒斥:王爷身为藩王,只要尽好本分,为皇上尽忠就可,他用想什么办法!
    李乘风笑了笑,满不在乎:说不定有呢?想一想,也快到时间了吧
    袁宗皋都惊呆了,他怎么也预料不到这女道士竟然如此大逆不道,这是疯了吗刚要命人将她轰出去。就听屋外传来侍卫焦急的喊声。
    启禀王爷,朝廷六百里加急!圣旨到!
    李乘风一脸高深莫测:您看,这不就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1、毛纪和毛澄虽然名字很像,但两个人并没有什么关系
    毛纪曾经做过吏部尚书,礼部尚书,是武英殿大学士,也就是内阁阁老。
    毛澄是现任的礼部尚书。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蒲松龄《聊斋志异》中里面有一篇名叫《姊妹易嫁》的短篇,主要讲述,张家大女儿自小与牧童毛纪定亲,但成年后,因嫌弃毛纪贫穷,不愿出嫁。后迫于无奈父母让妹妹代替姐姐出嫁,谁知出嫁不久,毛纪却状元及第,前程似锦,张家大女儿后悔不已。里面的原型就是毛纪,但事实上这只是小说,毛纪的夫人姓官。
    2、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出自李商隐的《贾生》,嘲讽汉文帝半夜把贾谊叫过去,却只问鬼神之事,贾谊的《过秦论》我上高中的时候课本有,不知道现在教材改革删没删。文中对贾谊的评论实属剧情需要,我个人无比崇拜他的文采和思想。
    3、之前讲了这么多,但是有一点大家一定要知道,那就是朱厚熜这个皇位是合理合法的,按太、祖令,是他也只能是他,因为他爹兴献王排行老四,老三是弘治皇帝,老大老二早死。虽然还剩下几个叔叔,但是没有晚辈传位给长辈的道理。历史上记载,当时正德病重,张太后第一时间就下旨赏赐了朱厚熜,所以并不存在什么施舍来的皇位。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