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士大夫重生之娶夫娶贤——螺髻山下客(
商谭倒也没有不相信他, 只是有些沮丧,闷闷道:你说这么大的事, 祖父怎么就一点口风都不露,现在该怎么办好?这下江南的那些个世家怕是要恨死祖父了。
林方旭也有所感,现在还不知道圣上是什么态度, 若圣上真的铁了心要查, 那就不是恨这么简单,到时候怕是要拼个你死我活了。
说起来, 董阁老一派其实现在就已经是恨不得吃人了,大家都是一个圈子, 一个阶级的人, 什么事情不能私下商量解决呢?你说都不说一声,就这么直接捅出来,怎么这么不按规矩办事呢!
礼部尚书赵松涛, 此人最是讲究规矩礼仪不过,正怒道:林家小儿真是个混账东西,通政使的奏折按规矩都要先送到内阁,他却做出如此越矩之事!商仲淹这厮也是,这厮嘿!
何人考取功名的初衷不是为了光宗耀祖,何人做官不会利用职权为家族争取利益,家国天下,家国天下家族总是要排在国之前的,这不是整个士人圈子都默认的事么?
可惜,潜规则之所以叫潜规则,就是因为他不能拿到明面上来说,所以即使恨毒了商仲淹,赵松涛竟然也一时语塞,不知道该用何种语言谩骂于他。
大理寺卿汪庆义见他在那里这厮、那厮半天,尽说些没用的,忍不住开口道:赵大人,林家小儿不过是占了职位之便利,商仲淹有这么个好徒孙,现在折子也递上去了,您说这些也没用啊?
赵松涛品级比他高,做了这么几年二品部堂,哪听得进他说的这些话,立马冷着脸嘲讽道:我说这些没用,那你倒是说些有用的来,呵,有些事情一旦摆在台面上来,便是人为刀俎,我们为鱼肉的处境,现在能有什么办法,不过是看圣上到底想怎么下刀罢了!
他一说完,室内瞬间静默,董坤站在董阁老背后,心里有些惶恐不安,却听自家祖父淡淡道:怕什么?现在又不比先帝刚登基那会儿,百废待兴,好不容易恢复了一些元气,谁又真的舍得再彻底将其打翻呢?放心好,就算真要割肉放血,最后肯定也会给你们留一些,不至于赶尽杀绝的。
赵松涛听完非但没有放心,反而白着脸嘟囔道:都是祖上传下来的家业,又没偷没抢的,凭什么说给就给了。
董阁老脸色一变,眼带厉光道:你在老夫面前装什么傻,祖上传下来的家业?恩?!你去问问圣上,认不认你前朝的那个祖上!呵,老夫早就劝过你们不要太过目光短浅,一个个贪心不足,不知收敛!
王庆义见赵松涛被骂得老脸通红,不得不打圆场道:阁老息怒,明天廷议,我等江南官员还要仰仗阁老撑头,万万要保重身体,只是依阁老之见,明日我等该怎么样应对才好?
董阁老此时平静下来,眼神放空,莫名感叹道:这些年来,京师营被大皇长哥儿训练得颇有成效啊,怕是早已经不惧蒙奴了,所以,诸位,先示弱吧,做好割肉放血的准备,圣上也不会真的不留余地的。
王庆义和赵松涛走出董府,对望了一
眼,才各自离开,董阁老许是久居京城,想的太过理所当然了,谁会那么乖乖地任人割肉放血呢?
董阁老做好了割肉放血的准备,但他的老对头却不愿意做那把刀。
右都御史书杨严是洪武元年的状元郎,真真正正的贫寒子弟,孔阁老是其恩师也是恩人,然而他此时却面红脖子粗地对自家恩师质问道:老师曾经辅佐先帝北驱蒙奴,建立大魏基业时便发誓要除国蠹,还百姓安居乐业,现如今有人冒死撕开了那层皮,恩师还要犹豫什么?还是说恩师也变得和那些人一样,享受着今日的荣华富贵,早已经忘了当初的誓言?!
孔阁老即使被他如此逼迫,但还是面不改色,也不回应他,孔玠却看不下去,沉着脸道:杨伯父慎言,祖父自有打算。
杨严却并不将其放在眼里,老,失望道:恩师自然有打算,这些年和董阁老太极不是打得很默契么?不过不管恩师如何打算,学生这次都不打算放手的,定要搏那么一回,就算不将其铲除,也要让他们割肉放血一回!
杨严似乎认定自己和恩师已经理念不合,多说也无益,表明了自己态度后,便独自离开了孔府,打算回去认真想好明天廷议要说的话。
等他走后,一直没有说话的兵部尚书田洪才斟酌道:大人,杨兄性格刚直,这次怕是真的会破釜沉舟了,不用拦一拦吗?
孔阁老叹了口气道:随他去吧,他这些年也是憋屈狠了,想必你也和他一样,对老夫很失望吧?
田洪仿佛被说中了心事,讪笑道:没没有,怎么敢,大人想必是早有打算。
孔阁老自然不信他的敷衍之语,苦笑道:你们失望也是应该,老夫确实没以前的胆气了。以前就一个人,起起落落也就那么一回事儿,现在不同了,身后有个家族不说,还有你们这么一大帮子休戚相关的同僚,老夫若是再不顾一切,最后倒下了,身后的人要怎么办呢?
田洪想到生活在自己庇护下的父母妻儿,也是心有戚戚焉,颇有些有心无力的感觉,却又听孔阁老继续道:老夫本想安稳地在内阁再呆两年,安排好朝堂之事后,就回老家种地去,呵,可惜圣上没打算就这么放老夫离去啊?
孔玠第一次听祖父说出这些无奈之语,只感觉心酸无比,眼眶湿润,却又见祖父脸色一肃,气势陡然升起,通身表现出来的坚韧不屈和刚刚才离开的杨伯父很像。不!应该说杨伯父的气势不足祖父一半。
只听孔阁掷地有声地说道:既然圣上这次是铁了心要用老夫这把刀,那老夫临老了再做一回利刃又有何妨!
田洪被孔阁老气势惊住,却又突然想到离开的杨兄,果然是师徒啊,感慨完后,又疑惑道:那为何刚刚不告诉杨兄,若是告诉了他,也不会
孔阁老却放松下来,摆手笑了笑道:不用告诉他,奉谨先去探一探圣上的态度也好,总要知道圣上想要我们做到哪一步,别到时候刀插太深,自己先断了。
就孔阁老这老奸巨猾的架势,估计是不会轻易折断的,李阁老此时却是已经揪断了好几根胡子,愁眉不展地对着工部尚书道:这次看圣上态度,怕是不会轻拿轻放了,就不知道要做到哪一步了?哎,又要不太平起来了。
工部尚书和李阁老一个是四川人,一个是山西人,江南的隐田杂税跟他们也没多大关系,但就怕圣上让他们去查,这种虎口夺食的事情,流血死人不说,得罪了这么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为祸子孙也不是没可能的。
要管阁老来说,李阁老两人的操心简直多余,他就轻松得很,还有心情请户部尚书喝自己刚得的龙井
,看着茶叶在水中打转,感慨道:西湖龙井啊,江南这片地怕是要不适合他生长了,董阁老此时不知是否还睡得着?
户部尚书孙康倒是没他这么自信,有些忧虑道:下官觉得最后被派去处理此事的人才睡不着吧?那些人在江南的势力早就不可动摇,哪是说整治便能整治的,最后得罪了这么些人不说,治得不上不下,圣上肯定也不会满意,大人就一点不担心么?
管阁老放下杯子,笑道:我担心什么?且轮不到我呢,圣上早有安排了,我们也不用太积极,见机行事吧。
孙康有些明悟,也不再追问了,因为他比起吏部、刑部两位尚书已经算是运气好的,至少还有人提点几句,那两位早就已经做好到时候看情况发言的准备了,毕竟他们也没有胆子去找负责吏部和刑部的太子要提点不是。
在文官大半夜串联商议的时候,同样得到消息的武官大多数人都已经事不关己地睡了,唯独武安侯府几个成年人还聚在正堂。
武安侯有些烦躁道:哎,岳父怎么也不提前说一声呢,那奏折我也可以帮着递啊。文武不相干,他们也不能把我怎么样,林小子品级又低,家世也不显,万一被报复,丢官是小事,若是丢了命不是要让小云守活寡么?
姜世云不高兴道:爹爹您别胡说,只不过是递了个奏折而已,后面也不可能有他什么事啊,您倒不如多担心一下外祖父!
商道虞此时已经是焦急非常,他自己就生在江南,还不知道那些人么,此时却只能咬牙切齿道:这一老一小真是不让人省心!
远在杭州的那一老因为宵夜多吃了一块红豆糕,已经心满意足地睡下,京城的那一小,此时将想通后,心情轻松的商谭送到门口,临别前还高兴道:显思兄,我们明天老实安静地看个热闹就行,过两天休沐约上大荣兄他们一起喝酒,还有的显摆,我们可是参加过廷议的人,哈哈哈
第六十九章
十月二十八, 对林方旭来说是个不寻常的日子, 这辈子加上辈子第一次参加廷议, 虽然只是旁听关政,但也很值得吹嘘了。
同时这一天还是林方旭的生辰, 舞象之年, 却没有母亲做的长寿面,也没有家人为他精心准备的生辰礼物, 还得的天没亮就爬起来。
早饭是昨日厨娘包好的饺子,味道虽然不错, 但被林方远煮得有些破皮, 林方旭囫囵连汤带皮吃了一碗,此时感觉有些心堵, 正准备出门去给皇帝当差。
天空中太阳还没露脸,几缕阳光却已经从黑暗中冲杀了出来,为它的主人开路, 驱赶着停滞在人间的阴霾。
林方旭揉着肚子出了院门, 迎接他的不是京城黎明的烟火气,而是骑着白马的姜世云, 以及,以及已经被他忽略。
林方旭心不堵, 肚子也不堵了, 高兴地迎上去,关心道:怎么过来了?今天不去京师营了么?
姜世云翻身下马,从马背上取下一个小包裹, 递给他,笑道:要去的,顺便来看看你,今天不是你生辰么,这是给你的生辰礼物。
林方旭眉开眼笑地接过来,宝贝似地抱在怀里,感动道:离家远,我以为是收不到家人准备的生辰礼物了,幸好还有小云在。
被忽略的姜世武此时有些不爽,骑在马背上默默地看着他们,心里冷笑道还没嫁给你呢,怎么就是家人了,再说姆父早就给他准备了礼物,只是要晚些才送过来。
姜世云不管哥哥的不满,也不管林方旭故作可怜的样子,只有些忧心道:听父亲说,朝中几位阁都是深不可测的人,你今天可要小心谨慎些,别不小心牵连到自己。还有,外祖父位列三公,别人也不能拿他怎么样
姜世云差点脱口说出,若是情况不妙,你干脆就不要跟着外祖父他们混了,好在理智尚存,便即时住了嘴。
林方旭却已经领会到他的未尽之意,心里好笑又感动,师公应该是不想他们这一代人掺和进去的,只是不想是一回事,若是知道自己外孙正在怂恿他临阵脱逃,留他老人家一个人单干,怕是会气得吹胡子瞪眼。
姜世云看他笑得开心,气得轻轻甩他一马鞭,嗔怪道:我昨天知道消息,都快急死了,你还笑!
林方旭接住马鞭,握着执鞭的玉手不放,手指在人家手背上摩挲,将人拉近一些,轻声道:放心好了,我有分寸的。呵呵,我哪里敢轻易犯险,留下我如玉般的夫郎便宜了别人去。
姜世云猛地抽回手,红着脸骂道:你浑说什么呢?!
林方旭委屈道:我哪有浑说,若真是那样,我便是死也不甘心的!
姜世云见他似乎吃了多大亏的模样,红着脸不满道:什么便宜了别人,说得我好像谁都愿意嫁似的。
噗嗤,林方旭本只打算逗逗他,此时见他这副可爱的模样,笑出声来,忍不住将人拉进怀里,轻声道:当然,小云眼光高着呢,在下何其有幸,能得小云垂青。
姜世武见两人抱在了一起,眼睛瞪得铜铃般大,赶紧环顾四周,看看有没有人过来。
好在周围住的都是些品级不高的京官,没资格上早朝,也没机会参加廷议,用不着早起,所以没机会发现,有人光天化日之下卿卿我我。
姜世武松了口气,回头见林方旭还揽着自家小弟,生气地大咳一声,提醒道:小云,我们得出城了,不然赶不上了。
目送心上人离开后,林方旭才打开小包裹,有一个木盒,里面装着一方砚台,木盒上面还有个小帕子,帕
子里裹着几个颜色花样都不同的络子。
林方旭将两样东西放回包裹里,让一直在旁边装木头人的林方远替他拿回房间放好,只看着那个帕子笑得温柔,虽然长得有些丰满圆润,但林方旭可以肯定,月白色的帕子上绣着的肯定是两只鸳鸯。
林方旭揣着绣着胖鸳鸯的手帕在乾清宫门口没等多久,皇帝便提前散了早朝,在太子和大皇长哥儿的陪同下回到乾清宫,后面还跟着二十余位红袍重臣。
廷议不比早朝,早朝一般不会持续太久,廷议则至少一两个时辰,长的话上午没吵出结果,下午多半还要继续吵。
建文帝虽然对这帮子下属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非常的不满意,但也不会苛待员工,给每人都赐了座,包括林方旭几人也能坐在后排。
廷议一开始只是大臣们讨论,皇帝只作旁观,等伺候的太监都依次退下后,首辅大人便苍声道:开始议事吧,今年江南秋税的事情,想必大家都知道了。四月份钦天监上奏说今年雨水不比往年时,朝廷便派人询问过各地具体情况,地方负责官员都上奏说虽然有一些影响,但也不会造成太大问题。说实话,若没有商太傅等人联名上书,老夫到现在都没想到不是问题不大,而是问题太大!
说完孔阁老目光扫过众人,一副你们太让老夫失望的样子,又继续道:江南一带,从前朝时便积累了各种问题,以前蒙奴虎视,北方各地饱经战火,急需休养生息,西南又是土司裹乱,不好再添是非。呵,却没想到就这么一犹豫,北方都已经恢复了元气,生活在鱼米之乡的江南百姓竟然还吃不饱饭!若再任由着大家搪塞过去,老夫恐怕无颜再立于朝堂了。
林方旭想着自己上辈子只配做个棋子也不是没道理的,你老就这么一番话,竟然就把自己摘了干净,仿佛自己被下面的人欺瞒得多惨,同时又告诉了圣上,他不是不管,只是还没来得及管。
一字一句之间,首辅风范尽显,然后又将问题抛给了董阁老,问道:董阁老祖籍江南,想必了解得更清楚,这千缠百绕的错综关系,董阁老认为该从哪里着手?
恋耽美
林方旭也有所感,现在还不知道圣上是什么态度, 若圣上真的铁了心要查, 那就不是恨这么简单,到时候怕是要拼个你死我活了。
说起来, 董阁老一派其实现在就已经是恨不得吃人了,大家都是一个圈子, 一个阶级的人, 什么事情不能私下商量解决呢?你说都不说一声,就这么直接捅出来,怎么这么不按规矩办事呢!
礼部尚书赵松涛, 此人最是讲究规矩礼仪不过,正怒道:林家小儿真是个混账东西,通政使的奏折按规矩都要先送到内阁,他却做出如此越矩之事!商仲淹这厮也是,这厮嘿!
何人考取功名的初衷不是为了光宗耀祖,何人做官不会利用职权为家族争取利益,家国天下,家国天下家族总是要排在国之前的,这不是整个士人圈子都默认的事么?
可惜,潜规则之所以叫潜规则,就是因为他不能拿到明面上来说,所以即使恨毒了商仲淹,赵松涛竟然也一时语塞,不知道该用何种语言谩骂于他。
大理寺卿汪庆义见他在那里这厮、那厮半天,尽说些没用的,忍不住开口道:赵大人,林家小儿不过是占了职位之便利,商仲淹有这么个好徒孙,现在折子也递上去了,您说这些也没用啊?
赵松涛品级比他高,做了这么几年二品部堂,哪听得进他说的这些话,立马冷着脸嘲讽道:我说这些没用,那你倒是说些有用的来,呵,有些事情一旦摆在台面上来,便是人为刀俎,我们为鱼肉的处境,现在能有什么办法,不过是看圣上到底想怎么下刀罢了!
他一说完,室内瞬间静默,董坤站在董阁老背后,心里有些惶恐不安,却听自家祖父淡淡道:怕什么?现在又不比先帝刚登基那会儿,百废待兴,好不容易恢复了一些元气,谁又真的舍得再彻底将其打翻呢?放心好,就算真要割肉放血,最后肯定也会给你们留一些,不至于赶尽杀绝的。
赵松涛听完非但没有放心,反而白着脸嘟囔道:都是祖上传下来的家业,又没偷没抢的,凭什么说给就给了。
董阁老脸色一变,眼带厉光道:你在老夫面前装什么傻,祖上传下来的家业?恩?!你去问问圣上,认不认你前朝的那个祖上!呵,老夫早就劝过你们不要太过目光短浅,一个个贪心不足,不知收敛!
王庆义见赵松涛被骂得老脸通红,不得不打圆场道:阁老息怒,明天廷议,我等江南官员还要仰仗阁老撑头,万万要保重身体,只是依阁老之见,明日我等该怎么样应对才好?
董阁老此时平静下来,眼神放空,莫名感叹道:这些年来,京师营被大皇长哥儿训练得颇有成效啊,怕是早已经不惧蒙奴了,所以,诸位,先示弱吧,做好割肉放血的准备,圣上也不会真的不留余地的。
王庆义和赵松涛走出董府,对望了一
眼,才各自离开,董阁老许是久居京城,想的太过理所当然了,谁会那么乖乖地任人割肉放血呢?
董阁老做好了割肉放血的准备,但他的老对头却不愿意做那把刀。
右都御史书杨严是洪武元年的状元郎,真真正正的贫寒子弟,孔阁老是其恩师也是恩人,然而他此时却面红脖子粗地对自家恩师质问道:老师曾经辅佐先帝北驱蒙奴,建立大魏基业时便发誓要除国蠹,还百姓安居乐业,现如今有人冒死撕开了那层皮,恩师还要犹豫什么?还是说恩师也变得和那些人一样,享受着今日的荣华富贵,早已经忘了当初的誓言?!
孔阁老即使被他如此逼迫,但还是面不改色,也不回应他,孔玠却看不下去,沉着脸道:杨伯父慎言,祖父自有打算。
杨严却并不将其放在眼里,老,失望道:恩师自然有打算,这些年和董阁老太极不是打得很默契么?不过不管恩师如何打算,学生这次都不打算放手的,定要搏那么一回,就算不将其铲除,也要让他们割肉放血一回!
杨严似乎认定自己和恩师已经理念不合,多说也无益,表明了自己态度后,便独自离开了孔府,打算回去认真想好明天廷议要说的话。
等他走后,一直没有说话的兵部尚书田洪才斟酌道:大人,杨兄性格刚直,这次怕是真的会破釜沉舟了,不用拦一拦吗?
孔阁老叹了口气道:随他去吧,他这些年也是憋屈狠了,想必你也和他一样,对老夫很失望吧?
田洪仿佛被说中了心事,讪笑道:没没有,怎么敢,大人想必是早有打算。
孔阁老自然不信他的敷衍之语,苦笑道:你们失望也是应该,老夫确实没以前的胆气了。以前就一个人,起起落落也就那么一回事儿,现在不同了,身后有个家族不说,还有你们这么一大帮子休戚相关的同僚,老夫若是再不顾一切,最后倒下了,身后的人要怎么办呢?
田洪想到生活在自己庇护下的父母妻儿,也是心有戚戚焉,颇有些有心无力的感觉,却又听孔阁老继续道:老夫本想安稳地在内阁再呆两年,安排好朝堂之事后,就回老家种地去,呵,可惜圣上没打算就这么放老夫离去啊?
孔玠第一次听祖父说出这些无奈之语,只感觉心酸无比,眼眶湿润,却又见祖父脸色一肃,气势陡然升起,通身表现出来的坚韧不屈和刚刚才离开的杨伯父很像。不!应该说杨伯父的气势不足祖父一半。
只听孔阁掷地有声地说道:既然圣上这次是铁了心要用老夫这把刀,那老夫临老了再做一回利刃又有何妨!
田洪被孔阁老气势惊住,却又突然想到离开的杨兄,果然是师徒啊,感慨完后,又疑惑道:那为何刚刚不告诉杨兄,若是告诉了他,也不会
孔阁老却放松下来,摆手笑了笑道:不用告诉他,奉谨先去探一探圣上的态度也好,总要知道圣上想要我们做到哪一步,别到时候刀插太深,自己先断了。
就孔阁老这老奸巨猾的架势,估计是不会轻易折断的,李阁老此时却是已经揪断了好几根胡子,愁眉不展地对着工部尚书道:这次看圣上态度,怕是不会轻拿轻放了,就不知道要做到哪一步了?哎,又要不太平起来了。
工部尚书和李阁老一个是四川人,一个是山西人,江南的隐田杂税跟他们也没多大关系,但就怕圣上让他们去查,这种虎口夺食的事情,流血死人不说,得罪了这么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为祸子孙也不是没可能的。
要管阁老来说,李阁老两人的操心简直多余,他就轻松得很,还有心情请户部尚书喝自己刚得的龙井
,看着茶叶在水中打转,感慨道:西湖龙井啊,江南这片地怕是要不适合他生长了,董阁老此时不知是否还睡得着?
户部尚书孙康倒是没他这么自信,有些忧虑道:下官觉得最后被派去处理此事的人才睡不着吧?那些人在江南的势力早就不可动摇,哪是说整治便能整治的,最后得罪了这么些人不说,治得不上不下,圣上肯定也不会满意,大人就一点不担心么?
管阁老放下杯子,笑道:我担心什么?且轮不到我呢,圣上早有安排了,我们也不用太积极,见机行事吧。
孙康有些明悟,也不再追问了,因为他比起吏部、刑部两位尚书已经算是运气好的,至少还有人提点几句,那两位早就已经做好到时候看情况发言的准备了,毕竟他们也没有胆子去找负责吏部和刑部的太子要提点不是。
在文官大半夜串联商议的时候,同样得到消息的武官大多数人都已经事不关己地睡了,唯独武安侯府几个成年人还聚在正堂。
武安侯有些烦躁道:哎,岳父怎么也不提前说一声呢,那奏折我也可以帮着递啊。文武不相干,他们也不能把我怎么样,林小子品级又低,家世也不显,万一被报复,丢官是小事,若是丢了命不是要让小云守活寡么?
姜世云不高兴道:爹爹您别胡说,只不过是递了个奏折而已,后面也不可能有他什么事啊,您倒不如多担心一下外祖父!
商道虞此时已经是焦急非常,他自己就生在江南,还不知道那些人么,此时却只能咬牙切齿道:这一老一小真是不让人省心!
远在杭州的那一老因为宵夜多吃了一块红豆糕,已经心满意足地睡下,京城的那一小,此时将想通后,心情轻松的商谭送到门口,临别前还高兴道:显思兄,我们明天老实安静地看个热闹就行,过两天休沐约上大荣兄他们一起喝酒,还有的显摆,我们可是参加过廷议的人,哈哈哈
第六十九章
十月二十八, 对林方旭来说是个不寻常的日子, 这辈子加上辈子第一次参加廷议, 虽然只是旁听关政,但也很值得吹嘘了。
同时这一天还是林方旭的生辰, 舞象之年, 却没有母亲做的长寿面,也没有家人为他精心准备的生辰礼物, 还得的天没亮就爬起来。
早饭是昨日厨娘包好的饺子,味道虽然不错, 但被林方远煮得有些破皮, 林方旭囫囵连汤带皮吃了一碗,此时感觉有些心堵, 正准备出门去给皇帝当差。
天空中太阳还没露脸,几缕阳光却已经从黑暗中冲杀了出来,为它的主人开路, 驱赶着停滞在人间的阴霾。
林方旭揉着肚子出了院门, 迎接他的不是京城黎明的烟火气,而是骑着白马的姜世云, 以及,以及已经被他忽略。
林方旭心不堵, 肚子也不堵了, 高兴地迎上去,关心道:怎么过来了?今天不去京师营了么?
姜世云翻身下马,从马背上取下一个小包裹, 递给他,笑道:要去的,顺便来看看你,今天不是你生辰么,这是给你的生辰礼物。
林方旭眉开眼笑地接过来,宝贝似地抱在怀里,感动道:离家远,我以为是收不到家人准备的生辰礼物了,幸好还有小云在。
被忽略的姜世武此时有些不爽,骑在马背上默默地看着他们,心里冷笑道还没嫁给你呢,怎么就是家人了,再说姆父早就给他准备了礼物,只是要晚些才送过来。
姜世云不管哥哥的不满,也不管林方旭故作可怜的样子,只有些忧心道:听父亲说,朝中几位阁都是深不可测的人,你今天可要小心谨慎些,别不小心牵连到自己。还有,外祖父位列三公,别人也不能拿他怎么样
姜世云差点脱口说出,若是情况不妙,你干脆就不要跟着外祖父他们混了,好在理智尚存,便即时住了嘴。
林方旭却已经领会到他的未尽之意,心里好笑又感动,师公应该是不想他们这一代人掺和进去的,只是不想是一回事,若是知道自己外孙正在怂恿他临阵脱逃,留他老人家一个人单干,怕是会气得吹胡子瞪眼。
姜世云看他笑得开心,气得轻轻甩他一马鞭,嗔怪道:我昨天知道消息,都快急死了,你还笑!
林方旭接住马鞭,握着执鞭的玉手不放,手指在人家手背上摩挲,将人拉近一些,轻声道:放心好了,我有分寸的。呵呵,我哪里敢轻易犯险,留下我如玉般的夫郎便宜了别人去。
姜世云猛地抽回手,红着脸骂道:你浑说什么呢?!
林方旭委屈道:我哪有浑说,若真是那样,我便是死也不甘心的!
姜世云见他似乎吃了多大亏的模样,红着脸不满道:什么便宜了别人,说得我好像谁都愿意嫁似的。
噗嗤,林方旭本只打算逗逗他,此时见他这副可爱的模样,笑出声来,忍不住将人拉进怀里,轻声道:当然,小云眼光高着呢,在下何其有幸,能得小云垂青。
姜世武见两人抱在了一起,眼睛瞪得铜铃般大,赶紧环顾四周,看看有没有人过来。
好在周围住的都是些品级不高的京官,没资格上早朝,也没机会参加廷议,用不着早起,所以没机会发现,有人光天化日之下卿卿我我。
姜世武松了口气,回头见林方旭还揽着自家小弟,生气地大咳一声,提醒道:小云,我们得出城了,不然赶不上了。
目送心上人离开后,林方旭才打开小包裹,有一个木盒,里面装着一方砚台,木盒上面还有个小帕子,帕
子里裹着几个颜色花样都不同的络子。
林方旭将两样东西放回包裹里,让一直在旁边装木头人的林方远替他拿回房间放好,只看着那个帕子笑得温柔,虽然长得有些丰满圆润,但林方旭可以肯定,月白色的帕子上绣着的肯定是两只鸳鸯。
林方旭揣着绣着胖鸳鸯的手帕在乾清宫门口没等多久,皇帝便提前散了早朝,在太子和大皇长哥儿的陪同下回到乾清宫,后面还跟着二十余位红袍重臣。
廷议不比早朝,早朝一般不会持续太久,廷议则至少一两个时辰,长的话上午没吵出结果,下午多半还要继续吵。
建文帝虽然对这帮子下属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非常的不满意,但也不会苛待员工,给每人都赐了座,包括林方旭几人也能坐在后排。
廷议一开始只是大臣们讨论,皇帝只作旁观,等伺候的太监都依次退下后,首辅大人便苍声道:开始议事吧,今年江南秋税的事情,想必大家都知道了。四月份钦天监上奏说今年雨水不比往年时,朝廷便派人询问过各地具体情况,地方负责官员都上奏说虽然有一些影响,但也不会造成太大问题。说实话,若没有商太傅等人联名上书,老夫到现在都没想到不是问题不大,而是问题太大!
说完孔阁老目光扫过众人,一副你们太让老夫失望的样子,又继续道:江南一带,从前朝时便积累了各种问题,以前蒙奴虎视,北方各地饱经战火,急需休养生息,西南又是土司裹乱,不好再添是非。呵,却没想到就这么一犹豫,北方都已经恢复了元气,生活在鱼米之乡的江南百姓竟然还吃不饱饭!若再任由着大家搪塞过去,老夫恐怕无颜再立于朝堂了。
林方旭想着自己上辈子只配做个棋子也不是没道理的,你老就这么一番话,竟然就把自己摘了干净,仿佛自己被下面的人欺瞒得多惨,同时又告诉了圣上,他不是不管,只是还没来得及管。
一字一句之间,首辅风范尽显,然后又将问题抛给了董阁老,问道:董阁老祖籍江南,想必了解得更清楚,这千缠百绕的错综关系,董阁老认为该从哪里着手?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