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流年照锦 > 流年照锦
错误举报

钓鱼养猫-(26)

    谢锦见她目光如炬,迫切的想要得到一个答案,便开口道:陛下是个为民着想的好皇帝。
    这其实并非奉承之言。
    姜照所为,虽然对于赵家来说谈不上公平可言,但赵家作为世家贵族,几代高官,享尽了荣华富贵,是由民脂民膏供养出来的高门大户。
    旁的不说,单是赵承绪那样的纨绔子弟,自己一事无成,却可拿身份压人,观其跋扈姿态及观者反应,便可判断出他绝非第一次如此作为。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又是哪里来的公平呢?
    所以谢锦并不觉得姜照针对赵家过分,怪只怪仗势行凶,怪只怪为富不仁。
    而听了谢锦的回话,姜照却并没有被理解的开怀,反而是不明所以的笑了一下,状似自嘲的重复了一遍:好皇帝?
    她仍牵着谢锦的手,逐渐用了些力气,轻声问道:锦娘是不是觉得,朕以圈地之案拉赵家入局,是为了拿其开刀,整治世家,为百姓谋福祉?
    谢锦确实是如此想,便颔首应是。
    姜照却道:锦娘,朕没有你想的那么无私。
    她松开了谢锦的手,站起身来,撑着亭子围栏看向平静无波的湖面。
    谢锦被她绕昏了头,不知道她究竟想要表达什么,便问道:陛下到底是什么意思。
    姜照低眉看她,目光淡淡,从她下颌到发梢,逐一掠过,逐一铭记于心。
    世家望族者众,京都赵家正是如日中天。
    后宫里有个赵太妃,可以不把皇帝放在眼里,随意对宫正司女官动用私刑。
    前朝有个手握大权的赵相,六部尚书有其三与赵家相关,八府巡案有其四是赵相的门生,地方父母官更不知有多少与赵家是打断骨头连着筋。
    这一张参天大网,网住大孟江山,也网住当今圣上。
    百余年的关系脉络,苦心经营,曾因太宗皇帝的铁腕镇压寂然消沉了一段时间,可惜天不假年,太宗长逝,又未得一个合他心意的继承人。
    世家望族在先帝手中复生,且养分充足,愈发庞然,社稷朝堂被交到姜照手中之时,已经是一团无从下手,难以解开的乱麻。
    姜照蛰伏三年,依旧未能找到能解开乱麻的头绪,她才十九岁,本不用太过着急,可以慢慢等到最合适的时机,也可以慢慢等到自己的势力壮大。
    但是姜照等不及了。
    她对韩宣说火候到了,但其实不是,她只是私心太重,一刻不能再容忍。
    赵太妃在后宫肆意妄为,随意召外戚入宫,赵相在前朝只手遮天,安插亲信拉拢大臣,甚至对皇帝的私事指手画脚,姜照都可以包容忍让。
    她所行所思都有章程,从不任性而为。
    但是她容不了旁人去动谢锦,这是她唯一的逆鳞,不惜与赵太妃撕破脸皮,也不惜赌上全部身家,要把赵家这个庞然大物扳倒。
    而这些话,她当然不能去和谢锦说。
    她怕吓到谢锦,也不想让谢锦背负上使君王冲冠一怒的红颜恩名,她巧言善辩,能说服韩宣妥协,能说动谈源生与方崇为她卖命,但她知道,她说服不了谢锦。
    所以她只能把所有心事再压下去,口是心非道:赵家势大,触动皇权,朕迟早要对赵家下手,如今也不过是个契机罢了,只是顶上了为国为民的名头。
    谢锦不懂这些,信以为真。
    还出言宽慰她道:江山稳固,百姓才能安稳,这与陛下对赵家动手是没有冲突的。
    你说得对。姜照弯起笑眼,似乎是被她安抚住了。
    作者有话要说:
    翻译一下陛下那些长篇大论:读书改变命运!
    其实这个章节名可以叫【恋爱脑】,没错说的就是姜照~
    第37章 亲近
    随着万寿节过,四月很快走到了尽头。
    五月初,康王姜晏与王妃驾返弥州,小郡主被留在了宫里。
    姜晗头一回离开父母,哭闹了好几日,尤其是见了姜照,更是哭的撕心裂肺。
    但姜照心冷如铁,任她哭得嗓子都哑了也不让人去哄,最后还是姜晗自己哭累了,冲她伸手要抱,才将小小的人儿抱进了怀里。
    这是朕给你上的第一课,眼泪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姜照捏着帕子给姜晗沾了沾眼,有些不明白这双小孩儿眼睛怎么能流出那么多眼泪,简直就像个泉眼一样。
    姜晗吸着鼻子,把脑袋埋到她脖颈处,委屈地打了个哭嗝。
    谢锦心软,在一旁全程看着,眼睛早都红了。
    只是碍于陛下态度坚决,无人敢擅自开口求情,现在见她们姐妹亲近起来,才忍不住道:郡主如今才多大,陛下和她说这些有什么用?
    姜照道:早晚都是要哭一场的,哭够了就好了,现在听不懂的,以后自然会懂。
    谢锦觉得她是歪理,也不与其争辩,只是问:郡主年幼,正是离不开父母的时候,陛下又何必非让人家骨肉分离?
    这话绝非她一人想问,却只她一人敢问出了口。
    康王夫妇爱女如命,若非是被逼的无路可走,绝对不会抛下女儿回弥州。
    陛下到底对康王做了什么,吓得他女儿都不要了,外面早有多番猜测,说姜照身为君王,毫无容人之心,心狠更胜先帝,连个小女孩儿也不放过。
    熙和宫自然不会有人敢多嘴多舌,这是谢锦去了两趟宫正司,听来的风言风语。
    平心而论,她一个字也不信。
    若是此时尚不知阿照便是陛下,兴许她就信了,但正因她知道了陛下和阿照是同一个人,才不会再相信旁人随口编排出来的言论。
    比起那些猜测,她更想自己去向姜照讨一个答案。
    朕没有逼他们骨肉分离,这是皇叔自己的选择。
    姜照单手托住姜晗,另一只手拿帕子擦拭自己被泪水浸湿的脖子,偏头看向谢锦。
    姜照没有说谎,这的确是康王的选择。
    她只是有意培养与自己亲缘最近的姜晗做继承人,留她在宫里认认地方,顺便也仔细观察一番,看姜晗到底能否有正位东宫的可能。
    她并没有强迫康王离开,也不担心他会借此机会翻身,将自己取而代之。
    姜照并不是个自负的人,但做了三年皇帝,她也不是半点手段没有,假若康王真赖在宫里不走,在她眼皮子底下晃悠,姜照也有本事让他翻不起任何风浪来。
    是康王自己想得多,生怕自己惹人猜忌,给女儿带来灭顶之灾。
    他与姜照约定,让她抚养姜晗到五岁,如果姜晗真有储君之相,他愿自请削藩,将弥州归还朝廷,回来京城做一个傀儡闲王,哪怕是被软禁起来也认了。
    但若姜晗资质平平,不堪为储,那他就要把姜晗接回弥州,做回康王府里的小郡主,此生再不入京,也再不与皇室有所瓜葛。
    这个约定涉及到储位,即便对方是谢锦,姜照也不可能和盘托出。
    至于外面猜测不断的悠悠众口,姜照也懒得去堵,毕竟那些闲言碎语,相比她十九岁便要过继族妹立储的事情,实在是算不上什么。
    谢锦见她抱着孩子,动作艰难,便上前去接过她手中的帕子,帮她擦去脖子上水迹。
    一边擦,一边道:不管王爷如何作想,郡主年幼,又是人家的掌上明珠,平白留在宫里,又如何不让别人多想?
    姜照笑道:何必把他人的想法看得太重,他们一不敢明目张胆,二不敢在朕面前多嘴,天家无私事,藏也藏不住,只是有人多费口舌罢了,朕并不放在心上。
    说到这儿,她眉头微蹙,不过这宫里也的确该整治一二了,你下回去宫正司顺便给柳袭风传个话儿,让她自己看着办。
    谢锦正叠着帕子,闻言看向她,郑重其事地摇了摇头。
    陛下若是有事吩咐柳宫正,自有传达谕旨的章程,奴婢如今只是陛下的御前宫女,能与宫正司往来,全承陛下恩宠,又岂敢空口白牙,擅传圣谕?
    她言辞果断,模样认真极了。
    谢锦知道,姜照对她多番庇护,完全把她笼在了帝王羽翼之下。
    尤其是在熙和宫,她名为宫女,享受的却是半个主子的待遇,连高盛安也对她礼遇三分。
    但她不敢恃宠生骄,反而时刻保持清醒,牢记自己的身份。
    或许在姜照面前,谢锦有着天然的不设防和放松,即便是知道了她是皇帝,也无法只把她当成主子,但是一旦牵扯到外人外物,谢锦还是有万分谨慎。
    见她拒绝,姜照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想着回去让元祥去传个旨。
    姜晗哭累了,不知什么时候在姜照怀里睡去,还是谢锦先发现,召来嬷嬷将小郡主抱走,压低了嗓音嘱咐不断。
    你挺喜欢那小丫头?
    姜照心下有些吃味,嬷嬷刚走,就悄无声息站到了谢锦身后。
    谢锦被她吓了一激灵,捂着心口回头,强压下要瞪她的冲动,咬牙切齿道:陛下怎么走路没声儿的?奴婢就一条小命,经不起您的吓唬。
    是我的错。姜照理亏,低头认错。
    她去拉谢锦的手,后者挣扎了一下,没能挣脱开来,便随她去了。
    姜照有些固执,方才的问题没听到回答,又问了一遍:你很喜欢安乐那个丫头?
    谢锦道:郡主年幼,正是该受宠的年纪,奴婢身份低微,本应尽心尽力的伺候主子,谈得上什么喜欢不喜欢呢?
    她才不是你的主子。姜照又蹙起眉,颇有些不满。
    谢锦面露无奈,哄她道:是是是,只有你一个主子,她年纪尚小,暂且不算。
    殿内现在只有她们二人,谢锦就放松了许多,暂时将那些条条框框的主仆之别放下,被姜照牵手按着坐在了椅子上。
    姜照自己却没坐,一手仍然牵着谢锦的手,另一手按在扶手上,凑近了看她的眼睛。
    谢锦被按着动弹不得,只能被迫与她呼吸相闻,看着近在咫尺的那张俏脸,不知为何竟觉得有些陌生,平白多了些紧张,连面上都烧红起来。
    你松开我。
    或许是因为离得太近,谢锦连开口说话都不敢大声,听在姜照耳里更像是低吟的气音。
    姜照自然不会那么听话,甚至又凑近了一些,歪着脑袋蹭在了谢锦的颈窝,用珠钗绾起的发髻之下青丝散落,蹭得谢锦脖子发痒。
    锦娘。她嗓音压得有些低沉,在谢锦耳边问她:你今年二十有五了吧?
    姜照记得清楚,谢锦年长她六岁,正是她们相伴至今的年数。
    大抵不会有女人会喜欢被人提起年龄,尤其是在确实年华逝去的时候。
    谢锦当然算不上年老,但是二十五岁,对于女子而言,已经是相夫教子的年纪,尤其是面前还有个风华正盛的人做对比,谢锦更不会觉得自己年轻了。
    纵然对方是姜照,她还是有些被冒犯到。
    问出去的话没有收到回应,姜照后知后觉,明白了自己的冒失之处。
    我不是那个意思。她赶紧找补,就差竖起手指发誓来表态了,你在我心里一直是最美好的样子,莫说是今朝花信聘婷,正是好时节,纵是哪日白发苍颜,垂垂老矣,在我心里,依旧是举世无双,无一人能比得上你。
    姜照后退半步,让谢锦能够看清自己脸上的真诚和笃定。
    谢锦却错过眼神,望向远处,不愿与她对视,也不愿看到她的懊悔。
    锦娘。姜照又握住她另一只手,低声道:你忘了么?前段时间出宫,旁人都将我们当成夫妻,由此可见,在他们看来,咱们俩还是挺相配的。
    谢锦终于忍不住,用眼尾睨向她,不要再胡说八道了。
    得了她的回应,不管态度如何,姜照心下都松了一口气,忍不住笑道:这可不是胡说八道,眼睛和嘴巴长在别人身上,我可没有拿银钱买通他们。
    谢锦又恼了,用力去挣脱她们交握的手,姜照恐弄疼了她,只得由她去了。
    陛下年岁越长,越发口无遮拦。谢锦推开姜照,站起身来。
    她回忆从前,姜照总是乖巧可人的模样,偶尔说些俏皮话,也只是为了逗她开心,从来没有什么要羞恼人的意思。
    却不知从何时起,总爱说些不着调的话,甚至是有些油嘴滑舌的纨绔之相。
    思及此,谢锦没忍住,瞪了她一眼。
    姜照只以为她还是为了年龄的事在生气,便又开口求饶,好锦娘,我已经知道错了,你便原谅我这一回吧,再没有下次了。
    她近身去,又要拉谢锦的手,这次被成功躲开了。
    谢锦本着脸道:陛下说话就说话,莫要动手动脚的,被人看到成何体统?
    姜照被她教训,也没有怨言,低眉听下了。
    谢锦见她又变得乖巧模样,心里又发了软,到底也没有真的去生她的气,便玩笑道:陛下着实是该注意点分寸,若非您是个女子,真要被当成调戏宫人的昏君了。
    话音刚落,便见姜照猛然抬起头来,目光灼灼地望着她。
    我待你从来发乎于情止乎于礼,也能谈得上调戏吗?姜照问道。
    她眼神滚烫,似是藏着烈焰,谢锦被她瞧得难挨,不知为何胸腔内竟是乱如擂鼓,忍不住别开目光,不敢再与她对视。
    姜照伸手捏住她的下巴尖儿,没有用力,动作轻柔地揉捏了一下那块软肉,贴近到她脸颊处,耳厮鬓磨,低声道:起码也要这样才算是调戏,你说呢?
    谢锦什么也没说,如同是受了惊扰的兔子,踉跄着退了几步,与她保持开距离。
    面对她的防范,姜照反而笑了起来。
    她现在不怕谢锦羞恼,也不怕谢锦与她保持距离,若是到如今,到以后,谢锦仍把她当成一个可以肆意表达亲近之意的好妹妹,那她才要以头抢地。
    姜照虽然对谢锦没有霸占之意,但是恋慕之情又如何甘愿只能屈居于姐妹之名下,况且她明明就已经说过,她再也不会喊她阿姐。
    见谢锦面带霞色,目光躲闪,姜照也没有将她逼得太紧。
    刚才谈到你的年纪,的确不曾有任何羞辱之意。
    姜照将话题拉了回去,仿佛方才那瞬间暧昧只是错觉,瞬间便可消弭。
    姜照看向谢锦,眉眼带笑,掩在宽袖之下的手掌却已握成了拳,轻描淡写道:我只是想问你,喜欢安乐,是不是母性由然。
    顿了一下,又补充问道:锦娘想过自己会成为母亲,拥有自己的孩子吗?
    谢锦神情还有些恍惚,但脸上的红晕已逐渐淡了下来,也觉得自己有些莫名,不过是与人亲近一些,居然做出那么大的反应。
    她冷静下来,又听见姜照问话,便把思绪拉扯了回来。
    第38章 日常
    按本朝律例,女子十五岁及笄,可谈婚论嫁,基本上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谢玉折还是吏部尚书之时,谢锦在京中贵女之间也算是有些名声,自及笄后有多方上门求娶,其中有看中她家世相貌的,也有看中她才名远扬的。
    谢玉折并非是个掌控欲极强的父亲,在终身大事之上,他还是给了女儿一些选择的权力,所以在谢锦明确表示不想糊涂嫁人后,他便闭门谢客,不再谈及女儿婚事。
    本意是想再等两年,让女儿自己多相看一下,却没想到横遭泼天大祸,抄家流放不说,谢锦也进了宫门再难有出头之日。
    进宫前两年,纵是身陷囹圄,受尽苦楚,谢锦都还揣着一丝希望。
    但随着时日渐长,年复一年,再无人提起谢尚书,也再无人记得谢家大小姐。
    恋耽美